乙烯专利商
1、克拉特和西蒙各自制成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
热塑性塑料继热固性塑料后产生
1835年法国化学家勒尼奥(Henri Victor Regnault,1810-1878)在研究荷兰液,将它与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作用,得到一种无色有麻醉作用的气体,是氯乙烯(CH2=CHCl)。
荷兰液是荷兰化学家迪曼(Johann Rudolph Deiman,1743-1808)等人在18世纪末发现的,至今化学实验室中用硫酸将乙醇脱水制得乙烯(CH2=CH2),并让它与氯气作用生成一种油状液体,就称为荷兰液,即氯化乙烯(CH2ClCH2Cl),又名二氯化乙烯或二氯乙烷。
氯化乙烯与氢氧化钾反应后生成氯乙烯、氯化钾和水:
CH2ClCH2Cl+KOH══CH2CHCl+KCl+H2O1872年德国化学家鲍曼(Eugen Baumann,1846-1896)发表研究氯乙烯的报告,称将它装置在密闭的玻璃管中,放置在日光下曝晒,它会转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他认为这是氯乙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研究了这种物质的一些性能,它能抗酸、抗热、很坚韧而不易磨损,在与丝绸摩擦时产生强电荷,高温时熔化成黑色物体,并放出氯化氢气体。鲍曼没有认识到这个固体产物是聚氯乙烯,只是为后来生产聚氯乙烯的人们提供了信息。
1912年俄罗斯化学家奥斯特罗梅斯连斯基(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Остромысленский,1880-1939)制得聚氯乙烯,称它为Cauprene Chlorid。这一词在今天可以译成“聚戊烯橡胶的氯化物”。当时他也没有聚合物的概念,奥斯特罗梅斯连斯基这样命名它,是认为他制得的聚氯乙烯就如一种不溶的、不易加工的、难处理的橡胶一样,他在加工聚氯乙烯时确实遇到困难,因为聚氯乙烯在加工温度下极易分解。
后来,1912-1915年间,德国化学家克拉特(Fritz Klatte)申请获得几项制取聚氯乙烯的专利。他指出氯乙烯曝晒在日光或弧光下而生成的聚合物能溶解于氯苯(C6H5Cl)中,溶液在冷却后形成凝胶状,溶剂挥发后留下透明的柔软不燃的薄膜。在氯苯的溶液中可以添加一些化合物,以增强产物的韧性,这些化合物有樟脑、苯、甲苯、萘的磷酸酯和碳酸酯等。
显然,添加这些物质是作为增塑剂的,增塑聚氯乙烯。聚氯乙烯在未增塑前,是硬而脆的玻璃状。
1926年美国肯特(Kent)州大学化学教授塞蒙(WaldoL.Semon)提出采用三甲苯磷酸酯((CH3C6H4)3PO4)增塑聚氯乙烯,取得成功。
接着,1928年美国碳化合物和碳化学公司、杜邦公司以及德国法本公司各自取得专利,按他们的专利生产的都是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共聚物。这是因为氯乙烯的一种单体的均聚物只能在熔融状态下加工,在熔融温度下易分解,而共聚物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加工。在氯乙烯中加入醋酸乙烯共聚合,对聚氯乙烯也起增塑作用。
现今聚氯乙烯制品有软的和硬的两种。软的聚氯乙烯制品就是因为在配料中加入了增塑剂,不加增塑剂的是硬聚氯乙烯制品。硬聚氯乙烯塑料密度很小,比最轻的金属铝还要轻一半,它的抗拉强度与橡胶相当,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油性以及耐化学药品侵蚀的性质,因此用来制作化工、纺织等工业废气的排污、排毒塔以及常温气体、液体的输送管道。聚氯乙烯的电绝缘性能也很优异,因此常应用在电气工业、电讯事业中。用硬聚氯乙烯棒制造的避雷器效果很好。
软聚氯乙烯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日常生活用品方面的应用都比较广泛。它在工业上可作电缆料;在农业上用聚氯乙烯薄膜育秧,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医药上可作输血薄膜代替玻璃瓶贮存血浆,减少运输和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损耗,并且也容易携带。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塑料制品都是聚氯乙烯制造的,如塑料凉鞋、雨衣、床单、玩具、人造革手套和人造革皮包等。
化学家发现乙炔与氯化氢作用可得到氯乙烯:
乙炔可以从石油化学加工中获得,于是大量生产聚氯乙烯具备了条件。
聚氯乙烯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产量曾是各种塑料中最高的,但是后来聚乙烯、聚丙烯的产量超过了聚氯乙烯。
几乎与其同时出现的塑料是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的单体苯乙烯(C6H5CH=CH2)存在于一些天然的植物中。1827年法国药剂师邦拉斯(J.F.Bonastre)蒸馏液体苏合香树脂时获得苯乙烯。苏合香树原产小亚细亚,是一种落叶乔木,分泌的香树脂自古从阿拉伯输送到印度和中国。
苯乙烯的分子式是C6H5CH=CH2,它是一种无色易燃有芳香味的液体。1869年法国化学家贝特洛利用苯乙烷(C6H5C2H5)脱氢制得,成为今天工业上制取苯乙烯的一种方法。该法是由乙烯与苯在三氯化铝(AlCl3)存在下大约加热至95℃时进行反应,生成苯乙烷,苯乙烷在630℃时受热分解,产生苯乙烯和氢气:
很早化学家们就观察到苯乙烯放置时缓慢聚合,在日光照晒或金属钠存在时迅速聚合。1839年德国化学家西蒙(E.Simon)首先制得聚苯乙烯。德国法本公司首先生产聚苯乙烯。
J.A.Brydson.Plastics materials.London:Newnes-Butterworths,1975。
由于聚苯乙烯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模塑性能,易着色,透明坚硬,吸水率低,特别是它的电性能极佳,因而得到迅速发展,可制成电视、雷达等绝缘部件。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以及聚乙烯等塑料都是热塑性塑料,受热时软化,可塑制成一定形状,冷却后变硬,再加热时仍可软化,冷却后又变硬。它们不同于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在初次受热时变软,可以塑成一定形状,但加热到一定时间或加入固化剂后就硬化定型,再加热也不会软化,放在溶剂里也不会溶解。酚醛塑料、脲醛塑料等都是热固性塑料,它们不能回收利用,因此收购废品的人也不接受、收购这些热固性塑料。这与它们的分子结构有关。
树脂的分子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线型的(图38-1),第二类是支链型的(图38-2),第三类是网型的(图38-3)。如合成树脂的分子结构是线型的或支链型的,就属于热塑性塑料;如果是网型的,就属于热固性塑料。
2、乙烯能直接生成环氧乙烷吗?它是什么反应类型
乙烯(40%vv)与氧气(8%vv)在氮气或甲烷气(50%vv)做致稳剂的条件下,在200~300℃(具体温度要看催化剂的型号),银催化条件下,在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里面直接氧化生成环氧乙烷。
这是一个氧化放热反应,1摩尔的的乙烯与0.5摩尔的氧气生成1摩尔的环氧乙烷。
世界上的3大专利供应商SD(美国科学设计公司),SHELL(壳牌),DOW(陶氏化学)。
3、磺乙烷有这种物质吗?
1)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温度300~1100℃时,由程序控温电加热水平陶瓷管反应器在N2气氛和模拟气氛下,对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能够高效地还原NO。在N2气氛中,温度高于900℃时,乙烷在金属铁表面的脱硝效率超过95%。在模拟烟气条件下,当温度超过900℃,且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0时,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的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相同条件下,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脱硝效率高于甲烷的脱硝效率。在模拟烟气条件下NO的还原通过乙烷的再燃脱硝和金属铁直接还原两个机理完成。金属铁直接还原NO时生成的氧化铁则被乙烷还原为金属铁,从而使得金属铁能够持续对NO进行直接还原。乙烷再燃还原NO的中间产物HCN被氧化铁氧化为N2,同时氧化铁也被HCN还原为金属铁。这一过程增强了NO的持续还原反应,同时避免了在燃尽时HCN二次氧化重新生成NO,从而保证了较高的NO还原效率。
2)乙烷裂解制乙烯。乙烷裂解制乙烯技术已在全球成功应用多年,著名乙烯技术专利商如Lummus、S&W、KBR、Linde、TPL/KTI等公司,以及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EI)等,都具有成熟可靠的乙烷裂解制乙烯技术。目前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中东和西欧,生产商主要有埃克森美孚化学公司、INEOSAmericas公司、SweenyTexas公司等。乙烷蒸汽裂解制乙烯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裂解、压缩、冷却及分离三部分。在裂解部分,预热的乙烷和蒸汽(水烃质量比为0.3)进入到裂解炉中,在800℃的高温下反应得到乙烯和其他副产物,裂解气随后被急冷到600℃以避免发生分解反应,急冷产生的500℃、10MPa的副产高压蒸汽被送至透平压缩机。冷却后的裂解气随后进入透平压缩机进行多级压缩,除去酸性气体和残留水分。在分离部分,使用制冷剂进一步冷却压缩部分尾气,并将氢气从中分离出来用于乙炔加氢反应,分离出的液体产品物料通过一系列精馏塔脱除其中的甲烷、乙烷和丙烷,同时得到目的产品乙烯。
4、独山子新建乙烯工程6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项目承包商是谁?
由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以EM+PC模式承建,为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新建100万吨/年乙烯工程项目新建装置之一。项目所在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
惠生采用美国Univation公司的UNIPOL气相流化床工艺专利技术。装置规模为年生产能力60万吨,小时生产能力75吨。装置设有两条生产线,单线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小时生产能力为37.5吨。装置的操作弹性为60-110%。该装置可生产高、中、低各种密度的聚乙烯产品,共引进87个产品牌号。
该项目于2007年3月28日正式开工,2009年6月15日实现中交,累计实现300万安全人工时。2009年8月12日,装置二线化工投料开车,系统运行平稳,8月13日产出合格粒料。
5、聚乙烯生产效率提高10倍,哪些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聚乙烯(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在工业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100~-70°C),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我们的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海洋工程、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工关节、电梯导轨、输油管道……这些材料都用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超高分子聚乙烯制品短流程高效制造技术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它以国际首创的基于拉伸流变的偏心转子加工方法代替了传统的基于剪切流变的螺杆加工方法,使高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高效生产成为可能。
新技术的出现,破解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效高品质加工国际难题,助推了相关产业链技术水平跨越式发展。使极难加工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效率提高10倍以上。在高端应用领域替代进口制品,未来将会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去年5月,该技术相关知识产权以超2000万元的转让价格,在佛山顺利落地。目前,团队正致力于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受此利好以下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佛塑科技(000973)
公司主要从事各类先进高分子新材料的生产与销售。公司紧紧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定位,坚持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资本运作“三轮驱动”的经营策略,加大相关新材料的技术攻坚及市场推广力度,加快发展高端功能性薄膜,加大投资着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公司所从事的高分子新材料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形成以渗析材料、光电材料和阻隔材料为框架的产业布局,偏光膜、粗化电工膜、超薄型电容膜、安全型电容器用金属化膜、透气膜、无孔透湿膜、复合塑料编织材料等多种差异化产品在技术、质量、性能方面均具有先进性,是细分市场的领军企业。
公司开发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偏光膜和电工电容薄膜等新型聚合物材料已经蜚声国内外市场,现已逐步形成以渗析材料、电工材料、光学材料和阻隔材料四大系产品为框架的产业布局。公司研发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用PVDF膜背板项目、复合智能节能薄膜项目等,标志着公司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端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茂化实华(000637)
公司有多年生产技术和研发技术和人才储备,配备稳定的专业研发技术团队,建立有两个广东省级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四十多项自有专利技术。近年来,公司围绕项目发展、新产品开发、挖潜增效、质量升级、节能降耗等方面,抓好组织技术攻关,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力度,成功研发并应用了特种白油、聚丙烯、乙醇胺、液化石油气体、MTBE等高新生产技术,其中特种白油、异丁烷等可替代进口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有聚丙烯、低芳溶剂油、乙醇胺、液化石油气塑料改性产品等,产品销售遍布广东、广西、海南等十-省区。目前,公司拥有17万吨/年聚丙烯、50万吨/年气体分等10多套现代化生产装置,其中聚丙烯是全国最大的间歇式小本体聚丙烯生产装置,气体分离装置处理能力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公司立足石油化工主业,大力发展Z烯后加工、炼油深加工、精细化工和非炼油乙烯类其他精细化工产业。
6、化工行业里有哪几家乙烯裂解炉专业公司?
国内有扬子石化烯烃厂、惠生工程等等;国际有斯通-韦伯斯特(S&W)公司,美国十大工程公司之一,在乙烯技术方面,与美国的Lummus公司、Kellogg公司三足鼎力。
国内公司总的来说惠生工程的整体实力更强。惠生与世界各大乙烯裂解炉专利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与技术支持关系,同时,惠生还拥有自主开发的乙烯裂解炉技术、完善的采购供应网络,以及位于扬州的乙烯裂解炉炉管制造基地与裂解炉备件物流中心,并拥有一批多年从事裂解炉设计、采购、施工及生产运行专家。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由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世界上单台产能最大的乙烯裂解炉最近在扬子-巴斯夫一次投料成功并实现满负荷运行。该裂解炉产能达到19.2万吨/年乙烯,刷新了裂解炉单台产能的世界纪录。
7、聚四氟乙烯是由谁发现的?
1938年的夏天,美国化学家普伦基特正在研究用四氟乙烯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合成新的化合物。
有一天,他在助手的配合下进行实验。可实验不一会儿,发现钢瓶里的四氟乙烯不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普伦基特分析着,“那满满一瓶的四氟乙烯哪里去了?”
他把钢瓶使劲地晃了晃,似乎有一些固体在响动。“怎么会有固体呢?”他就把钢瓶的阀门拆了下来,结果倒出了一些白色固体。他最后把钢瓶锯开了,里面全是白色粉末。
“哦,原来四氟乙烯由液体变成了固体聚四氟乙烯。”就这样,普伦基特发现了“塑料王”——聚四氟乙烯。他立即进行鉴定。1941年,普伦基特获得专利,首次把“塑料王”公布于世。
8、最新的聚乙烯牌号及厂家,有专业的网址吗?
不同的专利商产品,有不同的命名方法,需要你对专利商的技
术及产品有一定的了解;DFDA-7042是unipol技术生产的一种聚
乙烯产品,国内目前同类型装置基本都在生产,其基础树脂牌
号为 DGM-1820。
. @/ F# I& B5 u7 c* k& u DFDA-7042命名的含义是:D-聚乙
烯,F-挤出,D-颗粒,A-该产品的第一代,数字就没有统一的命
名规则了。
- z0 F* M# w! E) {6 z( [ DGM-1820-聚乙烯,G-a催化剂,M-
熔融指数1-9.9;大概就是这样。
9、乙烯裂解炉国内、国外主要核心技术有哪些
最最核心的技术就是乙烯裂解工艺了,乙烯裂解的工艺计算,裂解深度,乙烯收率等等,因为反应非常复杂,产物比较多,模型建立非常困难,很难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的比较好的是Technip公司的spyro软件,这个软件相当贵。当然各个专利商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不过都是黑匣子,国内很难了解。主要的专利商有SW公司的裂解炉;林德的裂解炉;KBR的毫秒裂解炉;Lummus的裂解炉;KTI的裂解炉;还有中石化S‘E’I的北方炉。主要技术特点比较难概括,SW,林德,Lummus等的都是双辐射室;KBR是单幅射室,毫秒炉。其他的特点差异不是很大。
10、谁知道巴斯夫公司的发展历史
巴斯夫集团是世界第三位、德国第二位的以化工为主体的大型跨国化学公司,在1996年美国《幸福》杂志评选"出的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排名第82位。巴斯夫集团的业务遍及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39个国家设有140多个生产厂,生产8000余种产品。其主要业务分布包括:
·保健和营养品
·染料和涂料
·石油和天然气
·化学品
·塑料和纤维
·其它业务
巴斯夫集团是上市公司,其股票在欧洲78个大城市挂牌上市。集团总部设在德国路德维希港。
一、发展简史
巴斯夫集团130多年的发展史可分为六个阶段。
1.染料时期(1865~1901年)
这一时期,巴斯夫集团的前身----巴登苯胺碱厂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其研究部门的不懈努力下,不断推出新的染料,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染料生产企业。1865年4月27日,由恩格霍恩(F. Engelhom )建立了"巴登苯胺碱厂",当时只有职工30人。恩格霍恩为一家煤气厂厂主,他从1961年就开始从煤焦油生产苯胺和品红。1870年,巴登苯胺碱厂从煤焦油生产葱酮染料,接着生产了亚甲基蓝,坚牢红、金胺、靛蓝,阴丹士林蓝等染料,并在德、法、美、俄等国建立了染料生产和销售机构。1888年,开发出了接触法硫酸生产工艺,开始生产高浓度硫酸。1900年,巴登苯胺碱厂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厂之一、拥有职工6207人,其中有148名化学家、75名工程师、305名销售人员。
2.化肥时期(1901~1923年)
这一时期,巴斯夫集团(巴登苯胺碱厂)开发出了HaberBosch合成氨工艺,并成功地合成了尿素,揭开了其历史发展新的一幕。
1907年,巴登苯胺碱厂与拜耳、阿克发公司合资收购了奥古斯特C维多利亚煤矿(Auguste Victoria CoaI Mine),以确保原料的供应。
1908年,巴登苯胺碱厂开发了用氢和氮高压合成氨工艺(Haber--Bosch工艺)。1910年,发明了合成氨的高效铁催化剂。1913年在Oppau建成了第一套合成氨装置,开始工业化生产合成氨。并于1914年成立了Limburgethof农业研究站,为农业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该厂开始生产炸药、毒气等军用品。
1921年,位于Oppau的合成氨厂发生爆炸,合成氨装置受到严重破坏。
1922年巴登苯胺碱厂开发出合成尿素。1923年开发出合成甲醇。并于1924年开发出褐煤沸腾床气化技术----温格勒法。
3.新的高压合成技术发展阶段(1923~1943年)
这一时期,在Haber--Bosch工艺的基础上发展高压合成技术成为巴斯夫集团业务活动的重点。另外,随着汽车工业的兴起,巴斯夫集团亦开始着重发展与之相关的燃料、合成橡胶、表面涂料、染料原材料及车用试剂等工业。
1925年,巴登苯胺碱厂与拜耳。赫斯特等五个公司合并为法本工业联合公司(I.G.Farben)。
1927年,巴斯夫集团生产出第一批汽油。
1929年,法本公司开始工业化生产苯乙烯, 1930年开始工业化生产聚苯乙烯、聚丙烯睛、聚丙烯酸酯, 1931年开发了聚异丁烯、聚氯乙烯)
1935年,法本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盘录音磁带。
1937年,法本公司开发出聚乙烯。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本公司建设了由乙炔和甲醛生产丁钠橡胶的大型装置,生产军需品。 4.主产装置的破坏和重建时期(1943~195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巴斯夫集团工厂的33%被完全毁坏, 61%被严重破坏。战后,巴斯夫集团着手进行工厂的重建工作/
1948年该厂发生了一起重大爆炸事故,刚恢复的工厂又被炸毁。
1950年,开发出流化床生产硫酸工艺。
1951年,开发出可发性聚苯乙烯。
1952年,法本公司解体,已登苯胺公司作为法本公司的三个继承者之一,重新注册。
5.石油化工时期的开始(1953~1965年)
巴登苯胺公司继承了战前所沿袭下来的注重研究开发的优良传统,继续在新兴起的塑料工业的工艺开发中保持领先地位。石油代替煤成为石油化工的原料,标志着石油化工时期的开始。
973年,巴登苯胺公司正式启用巴斯夫(BASF)名称。
1975年,巴斯夫在安特卫普生产MDI。
1977年,巴斯夫由丙烯生产丙烯酸的9万吨/年装置投产。
80年代,巴斯夫副集将业务拓展的重点集中在南亚和远东,最初投资重点为韩国,进入90年代以来,巴斯夫集团将中国作为其业务发展的中心。
1980年,与韩国晓星公司合资建厂生产聚苯乙烯和可发性聚苯乙烯。
1981年,巴斯夫集团在路德维希港建成一座45万吨/年的蒸汽裂解装置,以确保其乙烯和石化原料供应。
1982年,巴斯夫集团收购了丹麦的一家维生素厂。1984年,与匈牙利合资建厂生产聚氨酯。
1985年,巴斯夫集团收购了美国的一家涂料厂和复合材料厂,并收购了孟山都公司在英国希尔桑德斯的合成纤维中间体生产厂。
1986年,巴斯夫集团对其在美国的机构进行改组,合并为已斯夭公司(BASF Corporation )。
1988年,巴斯夫集团收购加拿大宝兰山公司的聚合物分散体业务。在韩国与晓星公司合资建MDI生产厂。
1989年,巴斯夫集团用自己的技术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并收购了美国和西班牙的两个有机玻璃厂,关闭了曼海姆炼厂。
1991年,巴斯夫出售了奥古斯特·维多利亚煤矿。
90年代以来了以来,巴斯夫集团在中国上海. 南京.沈阳和金陵等地建立了众多的生产合资或独资的生产装置。1996年,开始在南京的综合石化装置的建设,这是其在中国投资最大的项目。
二、组织机构
巴斯夫集团由核心公司BASF公司和ABSF公司直接或间接控股50%%以上的遍布世界各地的约350家子公司组成。
巴斯夫集团实行监事会监督指导下的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体制。集团管理委员会设执行委员会负责日常经营业务管理,并领导各部门经理的工作。目前,集团管理委员会下设20个经营部门,12个地区管理部门,11个公司部和6个职能部门分管各种业务,实行矩阵式的组织管理体制。
三、经营状况
1.规模
1996年巴斯夫集团销售额达314.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净利润达18.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9%;股东权益汇报率14.8%;比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资本支出24.2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3%,资产总值从1995年的271.226亿美元增加到282.05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为53.13%,比上年减少4.22百分点。
表1和表2分别给出了巴斯夫集团1995和1996两年销售额分部门和分地区的分布情况。
由于巴斯夫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尽管1996年因市场疲软,化学品、塑料与纤维及其惭业务领域的收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保健和营养品、染料和涂料、石油和天然气三个领域的收益增幅较大,故其总的经营状况仍属良好。 巴斯夫集团的业务遍及世界各地,欧洲为其最主要的市场,约占销售额的63%和净利润的75%。南美继亚太地区之后成为巴斯夫集团第二个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地区, 1996年该地区的销售额比1995年增加了15%,作为业务拓展重点的亚大地区的增长率亦达到11.7%。
2.业务分布
巴斯夫集团经营的业务范围很广,可分为六个门类,主要业务有:
·保健和营养品:制药,精细化工,化肥,植物保护产品
·涂料和染料:各种染料,颜料,涂料,加工助剂,分散体,油漆及印刷系统
·化学品:基础化学品(乙烯,丙烯,乙炔,合成气,氨,甲醇,硫酸,氯,烧碱等),工业化学品,中间体
·塑料和纤维:聚烯烃,工程塑料,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纤维中间体,合成纤维
·石油和天然气:原油和天然气勘探、生产及销售,石油炼制,成品油销售
·其它业务
表3给出了近两年巴斯夫集团分部门的销售额、资产总值、净利润及资产回报率简况。
从表3可以看出,1996年巴斯夫集团各部门中除塑料和纤维部门外,其它各部门销售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净利润来看,保健和营养品、染料和涂料、石油与天然气三个部门比1995年有所增,其它业务继续亏损,而化学品、塑料和纤维两个部门的盈利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996年,巴斯夫集团核心业务的五个部门的资产回报率均较高(不包括其它业务),但包括其它业务在内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却基本与1995年持平。从资产分布来看,除化学品有所下降外,另外四个核心业务领域资产总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它业务部门亦有所增加。
巴斯夫集团在世界范围内有140多个生产厂,在39个国家设有生产基地,主要的生产基地有德国的路德维希港(Ludwigshafen )、韦瑟灵(wesseling ),比利时的安特卫普(Antwern),西班牙的塔拉贡那(Taragona),英国的希尔桑德斯(seal sands),美国的弗里波特(Freeport )和盖斯玛(Geismar),巴西的Guaratingneta。
巴斯夫集团染料生产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目前染料和颜料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1位,石油化工作为其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经营领域,在世界上居十分重要的地位。巴斯夫集团是欧洲第5大乙烯生产厂家,居世界第14位。1993年4月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建成60万吨/年裂解装置, 25万吨/年环氧乙烷和16万吨/年丙烯酸酯装置。1994年3月巴斯夫集团购买了ICI公司两套各1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成为欧洲第2、世界第5大聚丙烯生产厂家。
巴斯夫集团还是世界最大的丙烯酸生产企业,在欧洲和北美有生产能力60万吨/年,比居第2位的罗姆哈斯公司多1倍。巴斯夫集团在世界聚苯乙烯生产中也占重要地位,能力居世界第2位。巴斯夫集团其它主要石化产品1996年的生产能力见表4。
3.经营简况
巴斯夫集团近几年继续继承注重研究与开发的良好传统,逐步出售其非核心和不盈利的业务,并通过新、扩建生产装置和收购相关生产厂,大力加强和拓展核心业务。巴斯夫集团在稳定国内和欧洲市场的基础上,重点拓展北美、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同时加强南美市场的经营。巴斯夫集团经营状况良好,销售额、资产总值、净利润等指标均呈稳定增长的势头,而资产负债率却逐年下降。表5、6分别给出了巴斯夫集团近两年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财务损益简况,表7给出了其近6年的主要经营指标。
四、经营战略
巴斯夫集团之所以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是其面对世界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使自己始终保持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所致。近几年,巴斯夫集团大规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管理,所采取的战略措施有:
1.在稳固国内和欧洲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北美和东亚市场,同时兼顾南美和非洲市场
加强德国路德维希港、施瓦策蓬柏及比利时安特卫普三大生产基地的生产装置的新建、扩建,以巩固欧洲市场。
在北美地区,对美国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洲刃、伊利诺斯州、阿拉巴马州等地的生产企业进行扩能;新建墨西哥阿尔塔米拉的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分离厂及M苯乙烯共聚物和聚苯乙在东亚地区,巴斯夫集团在中国的上海、南京、吉林、沈阳等地已经或计划成立九家合资企业;在韩国蔚山,巴斯夭韩国公司的聚四氢吠喃生产企业和BASE公司的ADS生产企业正在施工。
巴斯夫集团其主要市场或重点拓展市场的地区或国家设立分公司,直接指导当地业务的发展。1996年,巴斯夫集团成立了总部设在丹麦的保健和营养品公司以及总部设在北京的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2.巩固核心业务,放弃非核心业务,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从经营多元化到注重核心业务的战略转移巴斯夫集团通过收购进一步加强核心业务。如收购日本北陆制药公司并成为该公司的主要股东、收购法国的GNR医药公司和荷兰的Sudco公司,以拓展其医药领域的业务;收购了山道士公司的除草剂业务,增加了所保护的农作物的种类,拓展了植物保护领域的业务范围;通过获得M. Dohinen公司49%的股权,并收购英国伦敦Zeneca公司的织物染料业务,拓展其染料和颜料业务。出售非核心业务。 1996年,巴斯夫公司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磁记录产品业务出售给韩国高丽公司,并关闭其在印度尼西亚的相关业务;撤出其在Comparex信息系统公司的40%的股权并出售给南非一家公司;将油田化工业务出售给贝克特殊化学品公司。1997年初,将气体生产用催化剂业务买给了ICI。巴斯夫集团还与萨斯喀彻温公司达成了出售钾和钾盐公司51%的股权给后者的协议。
3.与竞争对手合资或建立联盟,以产主技术优势和主产装置的互补,增强竞争优势巴斯夫集团与美国Lynx公司合资成立了总部位于海德堡的公司进行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研究。巴斯夫集团还计划将其聚乙烯业务与壳牌公司联合,成立一个合资公司,负责巴斯夫和壳牌各占50%股权的莱茵烯烃公司和购进的蒙特尔聚烯烃公司的欧洲聚乙烯业务。与壳牌公司的联合将产生合资企业一BAsELL,该公司将在荷兰蒙尔代克新建厂生产环氧丙烷和聚丙烯。将欧洲的不饱和烯烃业务与荷兰的DSM公司合资。巴斯夫集团还计划与赫斯特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经营二者的聚丙烯业务。
4.注重科研开发,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巴斯夫集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己有100多年的历史。科研是已斯大集团的优良传统,亦是其不断发展的基础。巴斯夫集团每年都要投入20亿马克左右进行研究与开发, 1996年更是达到创记录的22.86亿马克,比上年增加9.5%。巴斯夫集团从事科研与开发的人员达10091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达2393人。1996年申请专利1107件,使其专利累计达到了约75000件。
5.加快同一区域内企业一体化进程,实现全业间在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础设施建设。后勤管理、废物处理及分配等方面的协作,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由于巴斯夫集团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生产基地的50家生产企业在能源供应上实行了一体化,该地区已不再用昂贵的油气燃料产生工业用蒸汽。在美国盖斯马和弗里波特的企业亦强调实行联合。
五、资金实力、投资动向及建设项目
1.资金实力及投资动向
巴斯夫集团资金实力雄厚,近几年的资本支出稳定增长。巴斯夫集团对固定资产的资本支出状况如表8所示。表9和10分别给出了巴斯夫集团1992--1996年间的支出部门分布状况和1996年资本支出的地区分布简况。
巴斯夫集团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虽然没有象1989~1993年间那样维持在40亿马克左右,但从1994年以来一直呈稳定增长的势头, 1997年亦计划投资38亿马克以上。
从巴斯夫集团资本支出的部门分布来看,保健和营养品领域一直呈增加的趋势,且近几年有加速发展的迹象。巴斯夫集团对化学品、塑料和纤维两个领域的资本支出在经过4年的下降后, 1996年又重新增加投资。染料和涂料领域作为巴斯夫集团的传统核心业务,发展一直较为平稳,这一点在巴斯夫集团对该领域的资本支出上亦可看出。巴斯夫集团对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资本支出波动较大。巴斯夫集团对其它业务领域的资本支出近三年稳定增长,但明显比1993年前减少。总的来看,巴斯夫集团的资本支出是围绕其发展战略进行投入的,染料和涂料,化学品、塑料和纤维三个领域作为其传统的优势领域得到了稳定发展,保健和营养品作为巴斯夫集团新兴的核心领域发展形势良好,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作为原料来源,近三年亦得到了稳定发展。
从巴斯夫集团资本支出的地域分布来看,欧洲市场是其稳固的重点,其中对德国国内的资本支出占将近一半。北美市场是巴斯夫集团拓展的重点。巴斯夫集团对亚太、非洲及南美的资本支出所占比例最小,而其在亚大地区的投资重点是中国,其次是韩国。
2. 1996~1997年度在建项目
巴斯夫集团在1996年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为36.39亿马克,比上年增加了20.3%。其中2.97亿马克用于收购除草剂业务, 17.50亿马克用于德国国内生产装置的建设。已经完成或正在施工的生产设施有:
路德维希港:异佛尔酮二胺、烷基氨基丙胺、旋光活性中间体和特种乙烯单体的能力扩建,在一家合成氨生产厂中生产甲醇,从氧化三苯瞬再生三苯磷。
Schwarzheide :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装置,丁二烯和对苯二甲酸的生产
安特卫普:乙醇胺,硝基苯的生产装置建设,蒸汽裂解炉和苯乙烯能力的扩建美国北卡莱罗纳州Enka:Basifil牌纤维的生产装置建设
墨西哥阿尔塔米拉:丁二烯和苯乙烯分散体生产装置的建设
中国上海:上海巴斯夫染料化工有限公司的织物染料、助剂和颜料生产装置的建设 其它扩建项目有:
路德维希港:扩建蒸汽裂解炉以生产丁二醇、新戊醇和碳的氯氧化物衍生物
韦瑟灵:对莱茵烯烃公司的聚乙烯、聚丙烯及裂解炉进行扩建
安特卫普:甲醛生产装置的建设
美国得克萨斯州弗里波特:新的合成气生产装置建设,碳基--C4产品、酚化物、超级酞胺、己内酞胺扩建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盖斯玛:特种氨化物、丁内酯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扩建
美国伊利诺伊州乔利埃特:高抗冲聚丙烯能力的扩建
美国阿拉巴马州莫比尔Ultraform公司:聚缩醛生产能力增加一倍
墨西哥阿尔塔米拉:苯乙烯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生产装置建设
韩国蔚山:巴斯夫韩国公司的聚四氢吠喃和晓星一BASF公司的ABS树脂生产装置
中国:与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的丁辛醇生产装置和与上海的中国世佳集团公司的尼龙地毯纤维厂的建设
六、科研情况及石化领先技术
巴斯夫集团非常重视研究开发(R&D),每年都投资约20亿马克,1996 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22.86亿马克。另外,巴斯夫集团还拿出2. 7亿马克用于新实验室、中试装置和设备的建设。巴斯夫集团1995、1996两年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资及分布参见表11。1996年,在巴斯夫集团各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有10091人,其中2393拥有大学学历。1996年巴斯夫集团新增1107件专利,到年末在全世界共拥有75000项专利。
巴斯夫集团研究工作的特点是,除路德维希港总部的中央研究部门拥有强大的实力外,还在全球各地设立多个地方发展部门,在当地进行研究工作。设于路德维希港的中央研究设施有4个历史悠久的实验室,研究范围分别为:化学品、塑料、医药品及植物保护产品,以及染料及助剂和特种化学品等。此外,又设多个工程发展部门,为整体的研究工作提供支援。世界各地的研究部门则分属各营业部门及附属公司所管辖,主要从事与生产及市场推广有关的研究工作。
巴斯夫集团在石油化工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工艺技术有:
1. N--甲基毗咯烷酮抽提法制丁二烯技术
此技术最早于1968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采用此项技术制丁二烯的装置己达28套,遍及德、英、美、日、法、意、中、印、韩、巴西、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伊朗、奥地利等10多个国家,总生产能力达252.2万吨/年,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丁二烯抽提技术。
2. Novolen气相洁聚丙烯生产技术
此技术1977年实现工业化,世界上采用此技术生产聚丙烯的装置能力已达170万吨/年,是仅次于海蒙特公司环管法的第二种应用最广的聚丙烯生产技术。
3. MDEA法脱酸性气体技术
此技术最早于1971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采用此技术的脱酸性气体装置已有63套,已建的5套,在设计的14套,共82套,遍及德、美、加、荷、英、法、俄、日、韩、马来西亚等27个国家。
4.改良雷帕法制1,4--丁二醇工艺技术
以甲醛、乙炔为原料制1,4--丁二醇的雷帕法由巴斯夫公司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 1975年巴斯夫公司又将其改进为改良雷帕法(即雷帕常压法)。此法采用悬浮床流程,催化剂与产物在反应器内实行分离,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1,4.丁二醇生产工艺之一。
5.固定床氧化法制邻苯二甲酸酚工艺技术
此法1976年开始工业化,以邻二甲苯为原料,采用高效的钒一钛系表面涂层环状催化剂和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邻苯二甲酸酥生产工艺之一。目前世界上采用此法的装置能力已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32%。
6.甲酸甲酯法制甲酸工艺技术
此技术于80年代初实现工业化,巴斯夫公司用此法建立了10万吨/年的甲酸生产装置。此法先以CO和甲醇为原料反应生成甲酸甲酯,生成的甲酸甲酯再在萃取剂存在下水解制得甲酸。
7.发泡聚丙烯主产技术
这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工艺,产品可用于汽车及保温材料等。
8.可发性聚苯乙烯主产技术
巴斯夫公司早在1952年就取得了可发性聚苯乙烯生产技术的专利权。目前该集团在四大洲11个基地上生产可发性聚苯乙烯,并形成了商品名为styropor的由30多种不同品种组成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系列产品,其产量居欧洲第一位。
9.备种加氢精制和加氢处理催化剂制备技术
巴斯夫在长期的石油化工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烯烃和芳烃加氢、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加氢脱金属、润滑油和蜡加氢精制为特点的各种加氢精制和加氢处理催化剂系列产品并拥有其制备技术,这些催化剂可用于各种原料的精制和处理,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中。
10.水溶性油漆主产技术
巴斯夫已采用其开发的此项技术于1993年在德国施瓦策蓬琅建成万吨级生产装置,其产品污染小,可用作汽车抛光漆。
11.甲苯二异氰酸酯(TD1)和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L)主产技术。
七、对华关系
巴斯夫集团与中国的业务往来历史悠久,关系极为密切。远在1886年,巴登苯胺碱厂已向中国出口品红。1982年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于香港成立,分设4个市场推广部门及一个功能部门。4个市场推广部门分别是:
·染料、颜料及特种化学品部
·化工部
·农业及精细化学品部
·塑料部
1986年,巴斯夫集团在中国的联络工作合并入新成立的北京及上海代表处。1990年巴斯夫集团在广州增设一间代表处,以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业务发展。目前,巴斯夫集团已与中国达成5项合资及12项技术转让协议。
巴斯夫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合资项目是上海高桥一巴斯夫乳胶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88年,为巴斯夫集团与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合资经营,双方各占一半股权。合资公司年产6000吨丁苯乳胶。由于市场对乳胶的需求旺盛,该公司又增设一座2万吨/年的厂房,目前已经投产。
1989年4月,巴斯夫集团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金陵石化公司签订一项合资协议,这是巴斯夫集团在中国的第二项合资计划,合资公司名为金陵巴斯夫树脂公司、双方参股各半。1993年,高桥石化公司与巴斯夫集团又对半合资成立了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公司,厂房建于浦东。1994年,上海巴斯夫染料化工有限公司成立,巴斯夫集团占75%的股份,主要生产颜料和纺织染料。1994年巴斯夫集团与扬于石化公司合资成立的扬子·巴斯夫聚苯乙烯系列产品有限公 司,生产乙苯、苯乙烯及聚苯乙烯。另外,该公司将计划建厂生产可发性聚苯乙烯。1995年巴斯夫集团与东北制药总厂成立了东药一巴斯夫(沈阳)维生素有限公司,巴斯夫集团占70%的股份。1995年,巴斯夫集团还与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合资建立了巴斯夫一吉化新戊醇有限公司,年产新戊醇1.5万吨,巴斯夫集团占60%股份。同年,巴斯夫集团的Lacke和法本( Fartien )公司与上海涂料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巴斯夫上海涂料有限公司,生产各种涂料,巴斯夫集团占60%股份。巴斯夫集团的北美分公司--巴斯夫公司还拥有上海地毯背材有限公司5%的股份。1996年12月,巴斯夫集团与中国世佳集团公司签定了以尼龙-6生产地毯纤维的协议。为此,双方合资成立了巴斯夫华源尼龙有限公司,位于上海青浦县,巴斯夫集团持有70%的股份。能力为7000吨/年的装置将于1998年年底投产,并计划扩能至1.9万吨/年。巴斯夫集团在中国最大的投资是将与扬子石化公司合资建立一套以60万吨/年石脑油裂解乙烯装置为主的综合石化厂,包括芳烃、丁二烯抽提装置,合成气设施,气体分离装置和一个发电厂。总投资超过60亿马克,预计2003年投产。另外,巴斯夫集团计划与上海高桥石化公司以及上海华艺集团公司合资在上海槽泾工业园区建立一个MDI/TDI生产厂,计划2001年投产。 到目前为止,巴斯夫集团是中国化学工业最大的国外投资者,投资总额超过了10亿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