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码专利 » 港珠澳大桥专利技术

港珠澳大桥专利技术

发布时间: 2022-07-05 07:20:18

1、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体现了什么精神?

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体现了他们对职业的敬业,对工作的负责与坚持不懈,无所畏惧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据悉,大桥全长55公里,有15公里为全钢结构钢箱梁,海底沉管隧道长6.7公里,最深处在海底48米,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其深水无人对接的公路沉管隧道,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不等的海底无人对接,对接误差必须控制在2厘米以内,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大桥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

感悟分析

他们追求卓越、力求完美,将港珠澳大桥打造成为世纪工程、景观地标的共同追求,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让港珠澳大桥从图纸变成了实体,成就了港珠澳大桥这个中国桥梁界的丰碑和旗帜。

港珠澳大桥,体现出中华民族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在工程建设上,港珠澳大桥采用了世界上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钢筒的直径22.5米,几乎和篮球场一样大,高度55米,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

由33节巨型沉管组成的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最长的海底深埋沉管隧道,在深达40米的水下,每一次沉管对接犹如“海底穿针”;受基槽异常回淤影响,E15节在安装过程中经历三次浮运两次返航;同时建设者们还要面对高温、高湿、高盐的恶劣环境,建设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诸多世界级难题,中国建设者勇于挑战、攻坚克难,自主研发、创新实践,以“走钢丝”的慎重和专注,经受了无数没有先例的考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获得1000多项专利,交出了出乎国内外专家预料的答卷,也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精神,港珠澳大桥,展示了中华儿女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2、港珠澳大桥的历史及背景是怎样的?

港珠澳大桥的历史及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运输通道、特别是香港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岸地区的陆路运输通道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互动发展,但是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却一直比较薄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特区政府为振兴香港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陆路通道,以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并于2002年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建议。

兴建大桥连接香港及珠海的计划构想最初在1983年由香港合和集团董事局主席胡应湘及珠海市提出,当时称为伶仃洋大桥,预算连接香港和珠海,

由香港新界屯门烂角咀起始,经过内伶仃岛及淇澳岛,到达珠海市金鼎,珠海甚至已经于其境内兴建了大桥的一部份,即今天在珠海北端的淇澳大桥;这个构思在中国大陆的旧版地图仍然可以见到。

1983年,香港的建筑师胡应湘最早提出了建造港珠澳大桥想法;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工程师是:苏权科。

(2)港珠澳大桥专利技术扩展资料:

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意义: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与我国大陆的交流往来更加密切,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拉近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之间的距离,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同时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感情,加快了三地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珠三角西岸三市(珠海、中山和江门)、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繁荣发展。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其工程规模大、施工周期短,大桥主要由西人工岛、海底隧道和东人工岛组成,跨海路段全长约35.6千米,建设完成后仅专利申请多达600多项,弥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

港珠澳大桥又被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由此可见,这座大桥的建设克服了无数难题,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标志着中国的桥梁隧道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大桥的建设投入了许多高新技术,例如,大桥采用多层新型高阻尼橡胶和钢板交替叠置形成支座,极大提高了大桥的抗震性能。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的一张闪亮名片,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项目。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中国制造将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力。

港珠澳大桥筹备6年,建设9年,历时15年,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把中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展现在世人面前,彰显出中国制造的魅力。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有利于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的人文交流,贸易往来,经济发展;有利于“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维护祖国繁荣昌盛。

3、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

1、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充分考察当地水文、自然生态环境等,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取得了500多项专利技术,克服了一系列世界难题。
3、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是建设者们尊重自然规律、工程建设规律基础上努力奋斗的结果。

4、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哪些世界之最?

截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沉管隧道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大桥工程的技术及设备规模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

港珠澳大桥是至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跨海工程,其沉管海底隧道规模也位居全球之首。

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是全球最大断面双层公路隧道,隧道顶部距离拱北口岸地表不足5米,隧道洞口上方是广珠城际高速铁路及其珠海站,施工范围极为有限。



(4)港珠澳大桥专利技术扩展资料:

价值意义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其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

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5、如果港珠澳大桥什么?

一、桥的建造
跨海大桥的修建,实际上和别的跨海大桥所用的技术相差不大,并没有太多特别的地方。无非就是海底打桩,建桥墩,搭建桥梁等等……要说不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港珠澳大桥施工地点是外海,风高浪大,所面临的施工难度要比内海的跨海大桥要高得多。港珠澳大桥工程最大的难度在于人工岛和海底隧道的建设,我们重点说一下这两个方面。
二、人工岛的建造
人工岛的建造的难点在于时间上的限制,要说在海里造岛传统的土石方填海的方式,或者吹沙填海的方式,当时这两种方式一是造价高,二是时间周期长。如果时间允许的话用传统方式慢慢造岛也未尝不可,当时港珠澳大桥是个系统工程,每个子工程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桥都建好了,岛还没造好,所有的工程人员、工程设备都等着岛,对人力、物力、财力是多大的浪费。
因此,人工岛工程必须要有快速成岛的方案,也就是后来采用的巨型钢圆筒快速成岛法。两个人工岛外围用120个巨型的钢圆筒围住,然后再往里面吹沙,这样不论从稳定性还是效率上都有很大的优势。
造岛所用的钢圆筒,直径22米,高约40.5米~46.5米,有十几层楼那么高。每个巨型圆筒的重达500吨左右,相当于一架空客A380的重量。这些大型钢圆筒的生产车间,是在距离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约1600多公里的上海长兴岛,然后用大型驳船经过几天几夜的海上长途跋涉运往施工现场。

6、港珠澳大桥拥有什么?

港珠澳大桥拥有40项创新和540项专利。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能抗8级地震,抵御16级台风。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从香港大屿山到珠海、澳门的车程只需约30分钟;从香港国际机场到珠海的车程从4小时缩短至45分钟;由葵涌货柜码头到珠海的车程,从3个半小时缩短至75分钟。

港珠澳大桥是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是中国建桥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制造标准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通道项目,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商业贸易的加速器”:

对于港珠澳大桥的经济意义,港珠澳大桥“将连接一个拥有7000万人口的经济区域,合计年生产总值达1.51万亿美元,几乎是旧金山湾区的两倍,而且超过澳大利亚、西班牙或墨西哥的国民经济规模。”

港珠澳大桥将促进三地人员与经贸往来,由此加强该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7、港珠澳大桥一举创下哪些“世界之最”?

创造的世界之最有:世界上里程最长、设计使用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7)港珠澳大桥专利技术扩展资料:

港珠澳大桥折射出中国的发展思路。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两个特区和九个城市要协同发展,需要配备完善的交通硬件设施。港澳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的规划中,港澳未来仍将作为“超级联系人”和“精准联系人”,在国家发展大局和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所长。

港珠澳大桥体现了国家对港澳的支持。它拉近了港澳与内地的距离,让港澳“背靠祖国”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可以更快更好地共享国家发展红利,搭上国家发展快车。有了这座桥,香港到珠海、澳门的陆路车程从3个多小时缩减到了半个小时,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由此成型。

8、港珠澳大桥设计寿命达到120年了吗?

港珠澳大桥设计寿命是120年。

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风大浪急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的施工现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前所未有。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自2003年前期筹备工作开始至今,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为主线,200多家科研单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围绕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共开展科研专题研究300余项,终于托举起这座世界级工程。

目前,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全线贯通。实地探访了这座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大桥通车后,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将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这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站在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珠海段入口处,苏权科称。

“世界上几个有名的跨海通道工程,如美国切萨皮克跨海工程,长度19.7公里、海上人工岛面积3.2万平方米、海底沉管隧道3.3公里;韩国巨济岛—釜山连岛大桥,长度8.2公里、没有建造人工岛、海底隧道3.7公里。我们的港珠澳大桥,跨海段长度有22.9公里,还要建设两个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海底隧道长度达5.9公里,难度可想而知。”苏权科介绍。

更何况,这还是在淤泥深厚、海洋腐蚀环境严峻的外海施工。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保的要求更加严格。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是建设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根据规划,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苏权科说,经过综合考量,港珠澳大桥的最合理方案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这一航段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侧建起人工岛。

“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当时对我们来说都是 超级难题 。南伶仃洋是外海,环境敏感点众多,如果采用国外技术,要三年才能建成人工岛,一是工期太长,二是会对海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海底沉管隧道的关键技术一直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无论是技术引进还是合作,代价都非常高昂。何况有的技术还面临着国际封锁,花钱也买不来。”苏权科说。

从前期项目的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开展科研专题研究30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逾百项、发表论文逾500篇、创建工法逾40项。

自2010年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启动了“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涉及大桥建设各项难点,以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科技攻关支撑起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也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了引领作用。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贝壳岛不简单。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我们首创了外海深插超大直径钢圆筒快速筑岛技术,仅用了221天就完成两岛筑岛,缩短工期超过2年,还实现了绿色施工。”苏权科介绍,采用传统的抛石填海、围堤筑岛技术,工期长达3年,会对周边环境及航道产生极大影响。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 相当。”

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

“要让这些管节在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 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课题研究负责人徐国平介绍,在水下近50米建设深埋沉管隧道,在国际上也被视为“技术禁区”。港珠澳大桥的岛隧工程是世界首例深埋沉管。“传统沉管隧道都是 浅埋 ,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出现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徐国平说,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

“沉管隧道建成后,会不会渗水是成败的关键。因为33个管节之间有大接头,每个管节又有7个小接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剪力键的结构、止水材料的性能以及地震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隧道漏水。”徐国平说,为了攻克这些难题,他们与多个单位合作攻关,就连制作止水带的材料也用了两年多时间自主研发。“国外类似沉管接头的正常漏水率是5%—10%,半刚性结构改善了沉管结构的防水性能,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首次做到了无一处漏水。”

作为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这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苏权科说,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更让人惊叹的,是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大小,包括上千吨重的桥墩、桥身和100多米高的桥塔,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

“港珠澳大桥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 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 的理念。”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表示,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船舶4000多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采用了这种全新的大桥建设模式。“海上组装可以降低海上恶劣气象条件对施工的干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岸上预制则让大型成套设备、先进生产工艺有了用武之地。”

苏权科感慨地说:“如果不是国家的整体科研和装备实力到了这一步,做这样的整体设计是不可想象的。”

港珠澳大桥要做精品工程,设计寿命达到120年,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海工环境下,钢桥面疲劳开裂和混凝土海蚀早期破坏是行业通病,要建成一流工程,必须借助科研的力量来攻克这两大行业痼疾。”作为港珠澳大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之一——“混凝土结构120年关键技术”的负责人,王胜年带领团队进行攻关,从理论、技术、材料、工艺等多方面着手,作出了适合港珠澳大桥的耐久性设计。

港珠澳大桥也是绿色工程。施工之初,最让人揪心的白海豚仅有1400头;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增加到1800头。“这也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子课题,我们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山大学、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合作,组建团队,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多万张照片,对海域内1000多头白海豚进行了标识,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余烈说,出海时能看见白海豚,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工人们既期盼偶遇白海豚,又会刻意避开,让它们少受干扰。

9、世界上第一座跨海大桥,将近9年的时间才建成通车,这座跨海大桥有多长?

世界闻名的港珠澳大桥历经9年,在2018年10月24号正式通车。可以说创造了很多世界纪录单,专利数量就达到了400多项。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真正起到了连接香港,澳门珠江三地的作用。名字叫做港珠澳大桥,显然就是起到连接3地的作用,真正的将路程大大的缩短原先香港,澳门到珠江大概的距离时间要达到三个小时左右才能够到达,现在只需要45分钟到50分钟,并没有将距离有多大的改变,而是说利用大桥这样的一个交通方式达到了一个直线距离的效果,所以说速度上才有了那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港珠澳大桥它的桥面设计基本上类似于快速路高速公路,所以说它能够承受快速高效的车辆通过也大大提高了交通的效率。

自古以来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都是有道理的,在香港,澳门,珠江,我国可以说经济发展最为前沿的三个地区而言,更是这样。因为3地的发展都有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它们需要更多的外来资金和外来的技术企业的进入才能够刺激到你的市场经济,发展的三地都需要交流,而港珠澳大桥应运而生,所以说有需求就有供给,就能够达到这样的一个状态,历经9年的艰辛,3000多天的日日夜夜,我们真正让港珠澳大桥通车。

祖国的力量在一日一日的变强,可以说只要举全国之力,基本上没有我们做不到的基建工程。中国的铁路,高铁道路建设一直都是世界前沿的水平,而且我们在不断的发展,专利技术不断增多,所以说港珠澳大桥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10、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青藏铁路、重庆渝澳大桥哪一个不属于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青藏铁路、重庆渝澳大桥哪一个不属于超级工程?这里面就是重庆渝澳大桥不属于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兼具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它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工程师们用科技和勇气完成这个工程奇迹,他们要启用世界最大的巨型震锤来完成人工岛的建造,沟通起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这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工程建设难度世界少有,其航站楼是世界最大的减隔震建筑,建设了世界最大单块混凝土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造了40余项国际、国内第一,技术专利103项,新工法65项,国产化率达98%以上。上千家施工单位,施工高峰期间5万余人同时作业,全过程保持了“安全生产零事故”,全面实现廉洁工程目标。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是世界首个实现高铁下穿的航站楼,双层出发车道边世界首创,有效保证了旅客进出机场效率。机场跑道在国内首次采用“全向型”布局,在航空器地面引导、低能见度条件运行等多方面运用世界领先航行新技术,确保了运行效率和品质。机场在全球枢纽机场中首次实现了场内通用车辆100%新能源,是中国国内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机场。

青藏铁路建设,创造了西藏铁路运输史上的多项纪录。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千米,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青藏铁路也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千米;青藏铁路还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全长11.7千米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达到100千米,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千米,是世界高原冻土铁路的最高时速。

渝澳大桥,工程名“重庆嘉陵江复线桥”,是中国重庆市境内连接渝中区与江北区的过江通道,位于嘉陵江水道之上,是澳门与重庆两地人民友谊的见证,也是重庆市重点建设工程和2001年重庆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之一 。

渝澳大桥于1999年12月16日动工兴建;于2001年7月18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于2002年1月12日通车运营 。

渝澳大桥线路东起牛角沱立交桥,上跨嘉陵江水道,西至华康路;线路全长4.3千米,大桥长1376米;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