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码专利 » 苇管灸器专利

苇管灸器专利

发布时间: 2022-06-21 03:19:39

1、多功能艾灸仪的技术参数

1、电源输入电压和频率
a)电源电压:AC220V±10%
b)电源频率:50Hz±2%
c)输出额定电压:12V±10%
d)输入额定功率:30w±10%
2、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16℃~28℃
b)相对湿度:≯90%
c)电源为AC220V±10%、50Hz±2%。
d)熔断丝容量:2A
3、使用性能 项目指标 单 位 指标 连续工作时间 h ≥8 施灸半径 mm 0—1500 温度控制范围 ℃ 30—70 最大定时时间 vf 30±1分钟 隔热垫 mm Ф44~46 艾灸头表面磁
通量密度 T 0.023~0.12

2、常用灸法的种类有哪些

主要有艾炷灸,艾条灸和温灸三种。

● 艾炷灸

艾炷灸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点燃施灸的方法。又称为“艾团”、“艾丸”、“艾圆”等名称。古代以艾炷灸最盛行。一般艾柱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标准艾炷,其艾的直径为0.8厘米,柱高为1.0厘米,艾柱的重量约为0.1克,可燃烧3—5分钟。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的一种方法。古代称为“着肉灸”,如《千金要方》记载:“炷令平正着肉,或势乃至病所也。”因直接灸对皮肤的刺激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古代的间接灸法种类很多,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疾病。

● 艾条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是将艾条一端燃着后进行灸疗的一种方法。最早见于明代朱权著《寿域神方》云:“用纸实卷艾,一纸隔之点穴,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实按灸、隔物灸三种。

(1).悬起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是皮肤又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操作方法,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实按灸 施用药物艾条点然后,垫上纸或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深部组织的一种施灸方法。

(3).隔物灸 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盖某些物品后,将艾条点燃后悬灸隔物的一种灸法,常用的有隔核桃皮壳灸和隔蟾处皮灸。

● 温灸

温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温灸器灸,蒸气灸及铺灸等。

(1).温灸器灸,又叫灸疗器,使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种物器来取而代之的。如《肘后备急方》记载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中用苇管代替灸器等。

(2).蒸气灸,将艾叶或艾绒放入容器内煎煮,用蒸气熏灸。

(3).铺灸,是将艾绒铺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种灸法。

3、怎样应用苇管器灸治面瘫?

苇管器灸是古代灸法的一种,主要用于治疗面神经炎。早在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就有记载:“卒中风口,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勿令泄气,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差。”明代杨继州《针灸大成》及清代廖润鸿《针灸集成》也有记载。

(1)苇管器制作。取一段长6~7cm,管口直径0.5~0.7cm的芦苇,将苇管的一端切成斜面,另一端管口平滑,以便插入耳内施灸。

另取长5cm,宽3.5~4cm薄金属片,将其一端平行插入苇管斜面端的下方,深约1.5cm,管口暴露,使金属片与苇管连接。金属片的另一端剪成半圆形,并将金属片两边向上弯曲,形似鸭嘴,以便施灸时放置艾绒。

(2)施灸方法。先将苇管平滑端插入耳内,取大艾绒炷放入鸭嘴形金属片上,点燃,数分钟后,耳内则有温热感。如果没有温热感,可调整苇管的角度,使艾烟传入耳内。

(3)施灸量。一般患病2~3周内为急性期,3周后为恢复期。

急性期的治疗以祛风寒为主,针灸并用,重用灸法。苇管器灸治面瘫主要用于本期,每日灸一次,每次3~5个艾炷,约30~40分钟,连灸2~3周。恢复期以疏通面部经络为主,多用针刺,配合拔罐,亦可用苇管器灸,每次1~2个艾炷,约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4、艾烟排到水里可以净化吗

艾烟排到水里不可以净化。

艾灸时产生的烟雾既有利,又有害。如何趋利避害,使艾烟的治疗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又使艾烟的有害作用降至最低,这是从古至今困扰艾灸界的一个大难题。传统的除烟方法只是简单地通过机械通风设施,将艾烟排出室外,以致室外空气再次被污染。

即便是添加了部分烟雾过滤设施,过滤效果也不理想;还有的是利用电热能直接作用于艾材料的艾灸治疗仪,虽说是无烟、无明火,但是其治疗功效却大打折扣,因为艾烟,也具有相当好的治疗功效。

最近国家知识产权局(2015年4月)最新授权的发明专利:无烟热磁艾灸器(专利号:ZL2013102814315)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可谓是艾灸领域内的一颗奇葩。

它科学地利用艾条燃烧时艾烟升腾原理,直接刺激身体腧穴。由于艾烟被密闭在磁艾灸器内,艾烟会无数次地向上撞击、刺激身体腧穴,最终向下寻找出路,此时正好被净烟系统的吸气口吸走,经过水烟分离器、除尘过滤器、干燥过滤器、液体净化瓶、固体净化池,最终从净化气体排出口排出。

由此可见此时排出的气体再也不存在艾烟的熏染问题。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无烟热磁艾灸器,是将失去治疗作用的艾烟吸走净化的,是使艾烟的治疗功效最大化了。

5、艾灸的种类有哪些?

主要有
艾炷灸

艾条灸

温灸
三种。

艾炷灸
艾炷灸是用
艾绒
捏成的
圆锥体
,点燃施灸的方法。又称为“
艾团
”、“艾丸”、“艾圆”等名称。古代以艾炷灸最盛行。一般
艾柱
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标准艾炷,其艾的直径为0.8厘米,
柱高
为1.0厘米,艾柱的重量约为0.1克,可燃烧3—5分钟。

艾炷灸分为
直接灸

间接灸
两种。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的一种方法。古代称为“着肉灸”,如《
千金要方
》记载:“炷
令平
正着肉,或势乃至病所也。”因直接灸对皮肤的刺激程度不同,又分为
瘢痕灸

无瘢痕灸

间接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又称“
隔物灸
”“间隔灸”。古代的间接
灸法
种类很多,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疾病。

艾条灸
艾条灸又称
艾卷灸
。是将艾条一端燃着后进行
灸疗
的一种方法。最早见于明代
朱权
著《寿域神方》云:“用纸实卷艾,一纸隔之点穴,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艾条灸可分为
悬起灸

实按灸
、隔物灸三种。
(1).悬起灸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
于施
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
艾火
距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可是皮肤又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操作方法,分为
温和灸

回旋灸

雀啄灸
三种方法。
(2).实按灸
施用药物艾条点然后,垫
上纸
或布,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气透达深部组织的一种施灸方法。
(3).隔物灸
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盖某些物品后,将艾条点燃
后悬
灸隔物的一种灸法,常用的有隔核桃
皮壳
灸和隔蟾处皮灸。

温灸
温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温灸器灸
,蒸气灸及
铺灸
等。
(1).温灸器灸,又叫灸疗器,使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
温筒灸
。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种物器来取而代之的。如《
肘后备急方
》记载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中用苇管代替灸器等。
(2).蒸气灸,将艾叶或艾绒放入容器内煎煮,用蒸气
熏灸

(3).铺灸,是将艾绒铺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种灸法。

6、温管灸是指什么呢?

温管灸,是用苇管(或竹管)作为灸器向耳内施灸的一种方法。因用苇管作为灸具,所以也称苇管灸。首载于孙思邈所撰之《备急千金要方》:“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剌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气泄。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古代医家主要用于中风口口呙的治疗。现代不仅在灸具的制作上有较大改进,治疗病证亦有所扩展。另外,近年还出现一种肛管灸法,亦属温管灸法。

7、zl201930081915.3是什么专利号?

这个专利号下是一个外观专利,名称为艾灸器,特征是底座有2个打孔和4个小孔,能预防受施者病气通过手掌进入操作者体内。

8、灸法的种类与运用有哪些?

直接灸:艾炷灸,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待将要燃尽而病者呼烫时取去艾炷,另燃一炷;艾条灸,是由古太乙针法演进而来,临症时取艾条一支,点燃一端,放在距穴位1寸处熏灼,等灸处红润、感到灼热为止。

间接灸:在灸处先放药物,隔药用艾炷燃熏,叫做间接灸,例如隔姜、隔盐、隔蒜、隔饼等都是。

其他灸法:除了上述的灸法外,还有烧针尾的温针灸,药制如炮竹式的太乙针灸,雷火针灸,局部涂药使发泡的天灸,使用灸筒的温筒灸,以及外科所用的桑木灸法和神灯照等。

9、艾灸的方法

意见建议:也称为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 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艾灸分类:
1.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2.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黄蜡灸、硫磺灸等。
3.艾卷灸——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4.温筒灸——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
5.无瘢痕灸----温和灸轮换灸雀啄灸回旋灸发疱灸
6 悬灸
常用方法艾卷灸
艾灸中常用艾条
(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3)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
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温管艾灸
温管灸,是用苇管(或竹管)作为灸器向耳内施灸的一种方法。因用苇管作为灸具,所以也称苇管灸。首载于孙思邈所撰之《备急千金要方》:“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剌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气泄。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古代医家主要用于中风口口呙的治疗。现代不仅在灸具的制作上有较大改进,治疗病证亦有所扩展。另外,还出现了一种肛管灸法,亦属温管灸法。
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间接灸
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艾卷灸演示图
温灸器灸
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
温灸器灸演示图
,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隔盐灸
隔盐灸,也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主张用食盐填平脐窝,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疗霍乱等急症。后世的医籍《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都有介绍。如《本草纲目》卷十一“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
隔盐灸参照图
脐中,灸盐上七壮,即苏”“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以艾灸之”。现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进,如在盐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疗的范围也有相应的扩大,已用于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证的治疗。
【操作方法】 令患者仰卧,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之细白盐适量,可炒至温热,纳入脐中,使与脐平。如患者脐部凹陷不明显者。可预先有脐周围一湿面圈,再填入食盐。如须再隔其他药物施灸。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药物(药膏或药末),再放盐。然后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烫热,即更换艾炷。为避免食盐受火爆裂烫伤,可预先在盐上放了一薄姜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壮,但对急性病证则可多灸,不拘壮数。
隔姜灸
隔姜灸演示图
隔姜灸,在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之后在明·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和李学川的《针灸逢源》等书籍中有亦有载述。现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灸治方法与古代大体相同,亦有略加改进的,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药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层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
【操作方法】 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2 ~ 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亦有针灸工作者采用隔姜行化脓灸法,对某些病证有较好的效果。其施灸方法及灸后护理可参照化脓灸法。
隔蒜灸
隔蒜灸演示图
隔蒜灸,又称蒜钱灸。本法首载于晋·《肘后备急方》。而隔蒜灸一名,则最见于宋陈自明的《外科精要》。古人主要用于治疗痈疽,宋代医家陈言在所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中有较详细的论述:痈疽初觉“肿痛,先以湿纸复其上,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痈头也……大蒜切成片,安其送上,用大艾炷灸其三壮,即换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该书还提到另一种隔蒜灸法,即隔蒜泥饼灸:“若十数作一处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艾于饼上灸之”。在明·《类经图翼》中又作进一步的发挥:“设或疮头开大,则以紫皮大蒜十余头,淡豆豉半合,乳香二钱,同捣成膏,照毒大小拍成薄饼,置毒上铺艾灸之 ”,发展成隔蒜药饼灸法。
现代在灸治方法上基本上沿袭古代,有医者将其发展为铺灸(将作专节论述);在治疗范围上则有所扩大,如用以治疗肺结核及疣等皮肤病证。
【操作方法】 分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两种。
1.隔蒜片灸: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0.1~0.3cm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壮后换去蒜片,继续灸治。
2.隔蒜泥灸:以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制成厚0.2~0.4cm的圆饼,大小按病灶而定。置于选定之穴区按上法灸之,但中间不必更换。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