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码专利 » 企业专利信息利用工作指南

企业专利信息利用工作指南

发布时间: 2022-06-15 20:50:32

1、企业如何有效利用专利信息?

企业有效利用专利信息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一、 专利文献蕴含丰富信息
专利信息蕴含重要的技术、法律和经济信息。专利文献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等部分中,披露了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其中的技术信息新颖、完整、具有连续性,且涉及领域广泛、数量巨大、格式统一,便于企业阅读、检索,追踪技术发展动态。
法律信息包括:权利要求的范围大小、专利审查、复审、无效的结果;与专利权的授予、转让、许可、继承、变更、放弃、终止和恢复等法律状态有关的信息;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信息,以及专利申请日、公开日、授权日等信息。
经济信息包括:专利信息中的专利许可、专利转让或受让等信息还可以反映出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的经济状况、市场占有率等;另外,通过专利申请的国别、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人或设计人等信息,可以了解某领域的市场分布、主要竞争者或合作者的状态等。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上创新成果的70%至90%都出现在专利文献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可以节约60%的研发时间及40%的研发经费。因此,企业应重视在专利文献中体现的技术、法律和经济信息。
二、跟踪动态提高科研水平
专利信息利用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专利文献为科研人员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提供了主要的参考依据,他们可以跟踪最新科技动态、提高研究起点。科研项目立项时,不仅要进行专利信息的追溯检索,还要进行定题检索,以了解国内外现有技术所处的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新技术涉及的关联领域,还可以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及新技术的竞争焦点。
研发中,通过相关专利的对比,可以避免重复研究,有效地借鉴世界先进技术,吸取他人精华,同时避开已有专利的技术陷阱,发觉并尽早做规避设计,开拓思路、提高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在技术出口、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过程中,通过专利文献可了解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发展现状。例如,对要引进的项目进行评审和预测,通过专利信息查询确定引进技术的技术起点、技术难度和技术成熟度,如果引进的是专利技术,还要了解其专利的保护范围和技术内容,以及专利权人、专利时效和保护地域等专利法律信息,避免盲目引进。专利文献可以为专利产品和许可贸易提供情报。
三、情报来自定量定性分析
企业进行专利信息分析的方法,一般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是对专利文献的外部特征(著录项目)按照一定的指标(比如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并对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解读,以获得技术动向、企业动向等有价值的情报;定性分析是以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等技术内容为分析对象,按技术特征来归并相关专利,一般用于获得特定权利状态、技术发展路线等情报。

2、企业专利情报分析与利用工作包括哪些

专利情报分析是指对来自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中大量的、个别的专利信息进行加工及组合,并利用统计方法或技术手段使这些信息具有纵览全局及预测的功能,并且通过分析将原始的专利信息从量变到质变,使它们由普通的信息上升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有价值的情报。
就是根据专利的信息,为公司制定决策、发展助力。

3、如何利用专利信息?

专利分析是情报分析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发明创造成果的90%至95%在专利文献上记载,现在世界上约90个国家、地区及组织用大约30种文字每年出版约100多万件专利文献,全世界发明成果的70%~90%仅仅出现在专利文献中,而不会出现在期刊论文、会议报告等其他文献形式上。由于专利文献技术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及时性、公开性,专利文献法律保护的严密性、规范性和时效性,灵活运用专利文献,进行专利分析,企业将获得独特而实用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和创新能力。
一、专利文献的特点
专利文献一般包括专利公报、专利申请文件、专利说明书、专利索引、专利分类表、专利文摘等有关专利和专利权人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资料。
除了数量巨大、内容广泛等特点,专利文献具有其它情报源所没有的特点:
1、新颖性: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先申请制原则使申请人在发明完成之后尽早提交申请,以防他人捷足先登;其次,由于新颖性是专利申报的首要条件,因此,发明创造多以专利文献而非其它科技文献形式公布与众;而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专利申请早期公开制度的推行,更加快了专利反映新技术的速度。同一发明成果出现在专利文献中的时间比出现在其它媒体上的时间平均早1~2年。
2、可靠性:专利经过了长期的公示和严格审查,其内容既确定又准确,可以根据专利文献进行技术复制。
3、详尽性:专利文献必须公开其技术细节,是申请者唯一不得不向公众透露其关键信息,而在其它地方都不会透露的文献。
4、规范性:专利文献采用统一的分类方法,有着同一的着录格式,非常便于检索。
二、通过专利文献可以获得的信息
通过专利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大致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1、技术信息
专利文献可提供很多新技术和新技术的关键信息及背景信息。利用专利可发现供改进现有产品、工艺和设计的可能性和方法,以及在先技术,或可替代的新技术和新的研究方向。
2、技术和产业动向
专利文献可以显现出哪些机构、哪些人员、那些国家正在从事哪些研究,这些研究处于什幺阶段,又有那些成果;从时间、空间上进行分析,就可以显示当前的前沿技术是什么,市场前景怎样,某一技术或产品的生命周期状况如何,潜在的市场价值和潜力是怎样的,本领域及相关领域产品或技术的转折方向和重大变化如何演变,技术和市场空隙在哪里。
3、竞争对手信息
竞争对手的专利文献可显示对方正在从事和投入的领域和技术水平 。对对方在各个时期在各地申请的各种专利的数量和种类进行分析即可展现对方研发和产品战略的变化、重点和技术偏好,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市场战略。
4、知识产权信息
专利文献是集技术、经济、法律为一体的信息资源。专利文献包括已授权的专利文献和已公开但未授权的专利文献,法律信息主要包括了技术保护范围、申请日、优先权日、专利类型、优先权申请国等有效保护期和地域范围信息事宁人。

4、企业应该如何利用专利信息

企业有效利用专利信息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一、 专利文献蕴含丰富信息
专利信息蕴含重要的技术、法律和经济信息。专利文献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等部分中,披露了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其中的技术信息新颖、完整、具有连续性,且涉及领域广泛、数量巨大、格式统一,便于企业阅读、检索,追踪技术发展动态。
法律信息包括:权利要求的范围大小、专利审查、复审、无效的结果;与专利权的授予、转让、许可、继承、变更、放弃、终止和恢复等法律状态有关的信息;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信息,以及专利申请日、公开日、授权日等信息。
经济信息包括:专利信息中的专利许可、专利转让或受让等信息还可以反映出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的经济状况、市场占有率等;另外,通过专利申请的国别、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人或设计人等信息,可以了解某领域的市场分布、主要竞争者或合作者的状态等。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上创新成果的70%至90%都出现在专利文献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可以节约60%的研发时间及40%的研发经费。因此,企业应重视在专利文献中体现的技术、法律和经济信息。
二、跟踪动态提高科研水平
专利信息利用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专利文献为科研人员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提供了主要的参考依据,他们可以跟踪最新科技动态、提高研究起点。科研项目立项时,不仅要进行专利信息的追溯检索,还要进行定题检索,以了解国内外现有技术所处的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新技术涉及的关联领域,还可以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及新技术的竞争焦点。
研发中,通过相关专利的对比,可以避免重复研究,有效地借鉴世界先进技术,吸取他人精华,同时避开已有专利的技术陷阱,发觉并尽早做规避设计,开拓思路、提高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在技术出口、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过程中,通过专利文献可了解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发展现状。例如,对要引进的项目进行评审和预测,通过专利信息查询确定引进技术的技术起点、技术难度和技术成熟度,如果引进的是专利技术,还要了解其专利的保护范围和技术内容,以及专利权人、专利时效和保护地域等专利法律信息,避免盲目引进。专利文献可以为专利产品和许可贸易提供情报。
三、情报来自定量定性分析
企业进行专利信息分析的方法,一般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是对专利文献的外部特征(著录项目)按照一定的指标(比如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并对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解读,以获得技术动向、企业动向等有价值的情报;定性分析是以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等技术内容为分析对象,按技术特征来归并相关专利,一般用于获得特定权利状态、技术发展路线等情报。

5、如何建立企业内部专利信息利用网络办公系统

专利申请是获得专利权的必须程序。专利权的获得,要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机关提出申请,经国家专利机关批准并颁发证书。申请人在向国家专利机关提出专利申请时,还应提交一系列的申请文件,如请求书、说明书、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等。在专利的申请方面,世界各国专利法的规定比较一致,但也存在许多差异。

6、如何制定企业专利管理方略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专利工作,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企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专利工作的任务是充分依靠和运用专利制度,使专利机制成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主要动力机制和保护机制,鼓励和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为企业技术创新以及生产、经营全过程服务。

第三条 国务院专利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共同负责对企业专利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 企业的专利状况指标及专利管理水平作为评价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其他企业可参照执行。企业应根据本办法并结合自身状况建立和完善各项具体专利管理规章制度。 地方各级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及相关法规政策制定适合本地企业情况的具体实施措施办法。

第一章 企业专利工作人员及机构

第五条 有条件的企业应配备专职专利工作人员,建立专门机构。其他企业可根据工作需要,明确承担专利工作的机构和专职或者兼职人员。 企业专利工作机构的具体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可根据本办法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灵活建制。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主管和统筹企业专利工作。

第六条 企业缺乏条件配备专利工作者,可以从社会中介机构聘请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任企业专利顾问,帮助企业开展专利工作。 企业专利顾问应严格按照执业要求履行职务,保守企业秘密。

第七条 企业要明确企业专利工作者、企业专利顾问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提供工作条件,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支持他们参加专利以及其他相关业务的培训、交流等活动。

第八条 各级专利管理机关应对企业专利顾问及其执业活动予以业务指导。要适时组织企业专利工作者、企业专利顾问开展业务培训及业务交流等活动。

第二章 专利产权管理

第九条 企业要制定适应本企业情况的覆盖企业各相关环节的专利产权管理制度。企业专利产权管理的内容包括:

(一)专利技术开发;

(二)专利申请、维持、放弃的确定,职务与非职务发明的审查;

(三)专利评价、评估;

(四)专利资产运营,包括专利权转让、许可贸易、运用实施,专利作价投资,专利权质押等;

(五)企业技术活动中形成的与专利申请相关技术档案的管理及对技术人员业务活动的规范;

(六)对涉及专利技术开发权益的流动人员相关活动的规范;

(七)专利权保护,包括专利侵权监视、专利诉讼及专利权边境保护等;

(八)其他企业专利产权管理事项。

第十条 企业要建立职工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申报与审查制度,制订具体申报、审查程序和办法。 大中型企业可在基层技术单位(项目组)及其他必要的企业基层单位指定兼职专利联络员,由专利联络员配合企业专利工作机构或企业专利顾问开展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申报等工作。

第十一条 企业对做出的发明创造,应进行分析评价,凡应该申请专利的,及时申请国内外专利。 对符合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应先提出专利申请,取得专利申请日后,再进行科技评价、评估、评奖、产品展览与销售等会导致技术发明公开丧失新颖性的活动。 对于不适于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一般应将其纳入企业技术秘密保护范围,从本企业专利战略及经营实际出发需要公开的除外。

第十二条 企业职务发明创造在申请专利前,有关人员应对该发明创造保密。企业职工调离、离退休,或者外来学习进修、临时工作人员在离开企业前,应将其从事、参与企业技术工作的技术资料交给企业,并承担保密义务。未经企业许可,不得擅自发表涉及应予保密内容的文章,不得将属于企业的发明创造申请个人专利。

第十三条 职工将其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企业应予支持,不得压制和侵犯其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需要企业出具证明的,由企业审查确认后,出具非职务发明证明。 职工就其做出的发明创造的职务与非职务性质与企业发生争议的,可提请当地专利管理机关处理,确认为非职务发明的,由专利管理机关为其出具处理决定。

第十四条 企业与其他单位签订有关技术开发的合同,或者签订其他在将来履行中可能产生发明创造的合同时,合同应明确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 对于跨单位学习进修、合作、工作的人员及企业临时聘用人员,企业应当事先就该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归属与其本人及接受或派出单位签订合同。未签订合同或者合同规定不明确的,其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需向国外申请专利的项目,企业应进行可行性论证。 企业建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时,外方以技术、设备、产品作投资的,企业应就所涉及的专利和相关技术领域进行专利检索和论证。 企业与外方签订涉及专利或将来可能涉及专利问题的涉外合同,应对专利事宜或可能涉及的专利事宜作明确约定。

第十六条 企业对其专利或专利申请,应依法及时交纳年费或申请维持费,维持其有效。对拟在法定期限届满前放弃或终止的专利和专利申请,要予以论证确认并建立管理档案。

第十七条 企业应依法维护其专利权益。发生被侵权,或者与他方产生专利侵权纠纷或其他专利纠纷的,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企业职工有权保护本企业的专利权不受侵犯。发现侵犯本企业专利权行为,应及时向企业报告,并帮助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企业专利权益涉及海关保护的,要按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要求,及时向海关总署申请办理专利权海关保护备案。 企业应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

第十八条 企业要定期对专利权及专利申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估,估算企业专利资产,并将其纳入企业财会核算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 企业联营、兼并及对外合资、合作,开展重大技术贸易,涉及专利的企业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专利资产评估。企业开展上述专利资产评估应委托符合执业要求的中介机构完成。

第三章 专利信息利用

第十九条 企业要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专利信息利用机制。 大中型企业应逐步建立企业专利信息数据库,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企业专利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缺乏条件建立专利信息数据库的企业可依托社会专利信息中介机构与专利信息网络利用专利信息。 企业专利工作者、专利顾问要及时收集、研究与企业有关的专利信息,为企业技术创新、经营管理等相关企业活动提出对策。

第二十条 地方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应采取措施促进专利信息的传播、开发和利用。要鼓励和支持本地区专利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本地区中国专利信息网网站。鼓励和支持社会专利服务中介机构开展专利信息服务。

第二十一条 企业在产品、技术研究开发立项之前,应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及完成后,要进行必要的跟踪检索。企业研究开发项目进行鉴定验收时应有专利检索报告。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申请列入政府经济科技计划或者政府参与投资的,项目审批部门应当要求项目承担企业提供专利检索报告作为审批立项的依据之一。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或完成后,承担企业向项目审批部门申报时,申报材料应提供项目所涉及技术领域的新的专利检索报告,及项目中产生的发明创造是否申请专利的说明。

第二十二条 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进行项目专利检索:

(一)技术、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的进出口;

(二)未在国内销售过的原材料和产品的进口;

(三)未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过的原材料和产品的出口。

第二十三条 对企业重大的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项目,或者企业具有重大市场前景需要申请外国专利的技术创新成果,企业要进行项目专利战略研究,提出专利战略分析报告。

第四章 考核评价与扶持措施

第二十四条 企业专利状况指标作为评价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与专利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一)专利权、专利申请权拥有量指标,包括自主开发和引进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

(二)专利开发率指标,包括年度专利权、专利申请权数与同期研究开发投资额比,年度专利权、专利申请权数与企业技术人员数比等;

(三)专利收益指标,包括自主开发专利和引进专利的收益;

(四)企业专利管理状况,包括专利管理综合水平,专利产权管理状况,专利信息利用状况,制定与实施专利战略状况,专利收益分配与奖励状况等。 企业应将企业专利状况指标及专利管理要求纳入企业有关负责人任期考核目标。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专利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共同制定企业专利工作达标和优秀两级评价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价。由企业自愿申报,省级以上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组织评价。 对专利工作优秀并符合有关要求的企业,纳入有关扶持企业计划或其他政策支持范围。

第二十六条 对于政府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所取得的新技术成果,除合同规定应向社会推广或保密外,项目承担企业可以申请专利,并可以有偿转让或自行实施,所得收益属于承担企业。

第二十七条 各级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应优先将拥有自主专利权并符合有关条件的高新技术项目推荐纳入国家有关经济和科技计划。优先向社会推荐有自主专利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对拥有自主专利权且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采取倾斜支持政策。 地方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制定鼓励支持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的具体措施。鼓励和支持地方建立专利基金,鼓励企业建立企业的专利基金。

第二十八条 鼓励和支持企业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技术力量开展以专利为目标的技术创新活动。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技术持有人以专利权入股,与企业合作建立新的经营实体。鼓励企业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引进专利进行技术创新。

第二十九条 地方专利管理机关应鼓励发展面向企业服务的社会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帮助本地区成立企业专利工作者协会、专利顾问协会等有关企业专利工作的社会团体组织,并予以业务指导。第五章 利益分配与奖励

第三十条 企业要根据专利法及实施细则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要求,建立企业内部合理的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制度。对企业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作出的专利及其实施效益定期评价,兑现应分配利益与奖励。 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应与专利发明人、设计人的贡献和专利实施效益对应。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形式可以用股权分配,一次性支付应分配金额,或者按实施效益的一定比例提成等符合国家政策的形式。

第三十一条 企业开展专利利益分配与奖励,对专利及其实施效益评价时,可以组织专门委员会依国家规定的评价要求评价。

第三十二条 职务专利发明人、设计人对企业关于其职务专利及实施效益的评价与利益分配、奖励持严重异议的,可以向企业所在地专利管理机关申诉和请求处理。申诉事实成立的,专利管理机关可以督促企业重新进行评价及分配、奖励,或者直接依法作出处理。企业对专利管理机关的处理决定应予履行。

第三十三条 在依托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利完成人及专利实施的主要完成人,企业应支付与其实际贡献相当的报酬,可以用股权收益分配等符合国家政策的形式支付报酬。 企业可以在研究开发前订立的合同中约定研究开发完成后取得专利权及专利实施后,给予专利完成人的分配比例。

第三十四条 企业应将专利发明与设计成绩作为考核技术人员工作的重要依据。 企业在聘任技术人员职务和给予相关奖励时,应将其申请专利和获专利权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企业技术人员所作出职务专利产生突出效益的,可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员,在评定技术职务时破格晋升。

第三十五条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项目的鉴定验收与奖励时,应将项目申请专利及获专利权情况作为重要考评依据。

第三十六条 各级专利管理机关、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要适时表彰专利技术创新成绩显著的企业、优秀项目和先进个人,在企业专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专利工作机构、专利工作者、专利顾问以及其他专利工作人员。 在企业专利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获得表彰、奖励的人员,其成绩作为职务聘任和晋升的主要依据之一。第六章 责任与处罚

第三十七条 企业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本企业具体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企业专利资产和其他财产损失的,给予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未及时申请专利或忽视专利权保护工作造成企业严重损失的,企业有关负责人及直接责任者应按国家政策法规和企业规定承担责任。 职工将职务发明创造以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或者有其他严重违反本办法规定侵犯、损害企业权益行为造成企业严重损失的,企业应依法采取措施,追究其应承担的责任。

第三十九条 企业专利顾问玩忽职守、履行职责不当或者泄露秘密,造成企业损失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承担相应责任。专利管理机关可根据有关规定视专利顾问过错情节作出相应处罚。 附 则

7、专利信息分析如何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一、 专利信息分析简介

1.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大背景下,专利信息作为集技术信息、法律信息、经济信息为一体的重要信息源,正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通过对专利信息的分析,可以跟踪最新技术动态,考察行业的技术走向和竞争对手的重要技术等。

2. 专利信息分析的概念 所谓专利信息分析,是指通过对专利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形成专利竞争情报,并针对其中的著录项、技术信息和权利信息进行组合统计分析,整理出直观易懂的结果,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 企业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可以对其行业领域内的各种发展趋势、竞争态势有一个综合的了解,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3.专利信息分析的本质 通过对专利信息得内容、专利数量以及数量的变化或不同范围内各种量的比值(如百分比、增长率等)的研究,对专利文献中包含的各种信息进行定向选择和科学抽象的研究,是情报工作和科技工作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科学劳动的集合。

4. 专利分析的方法  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拟定量分析和图表分析方法。以下主要对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简要概述。 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文献的内在特征,即对专利技术内容进行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况等,,了解和分析某一技术发展状况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本质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 定量分析是在大量的专利信息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对专利信息中的专利分类、申请人、发明人、专利引文等某些特征进行科学计量,从中提取有用的、有意义的信息,并将个别零碎的信息转换成系统的、完整的有价值的信息。 在实际工作中,分析人员常常将两者配合起来使用,由数理统计入手,然后全面、系统的技术分类和比较研究,在进行有针对性的量化分析,最后进行高度科学抽象的定性分析描述,使整个分析过程由宏观变微观,逐步深入进行。

5. 专利信息分析流程 专利信息分析流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准备期、分析期和应用期: (1) 数据采集阶段:数据采集阶段主要完成针对分析目标的原始数据的采集,即确定分析目标群,其过程包括确定专业领域、拟定专利检索方案、进行专利检索、确定分析样本数据库。 (2) 数据分析阶段:数据分析阶段主要任务在于对分析样本数据库进行技术处理和分析解读,其过程包括数据清洗、按专利指标聚集数据、生成工作图表和深度分析目标群、分析与解读专利情报及撰写分析报告等。 (3) 应用期:应用期的主要工作包括对分析报告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专利战略以及专利战略的实施等。从理论上讲,应用期的工作是专利信息分析工作的延伸。专利信息分析的最终目的在于将专利情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因而,以积极的行动将这些情报用于配合制订企业、国家的发展战略,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或国家政策的贯彻实施十分重要,并有利于企业或国家相关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需要注意的是,应用期的主要工作通常由专利信息分析报告的委托方组织实施。

二、 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

1.企业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专利技术创新的集中体现,从专利视角出发,利用专利信息分析工具,对其所涉及领域进行深入的技术挖掘。在企业研发投资决策或技术开发活动中,专利信息分析能帮助企业充分了解相关技术领域中专利技术的现状、重点技术、技术生命周期,检测本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核心专利分布等。

2.首先,在产品研发选题、立项或投资前,进行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可全面了解特定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水平,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提高研发起点,避免重复开发,节省时间及科研经费。

3.科研选题、立项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实践证明,课题选择得好,可以事半功倍,迅速取得科研成果;课题选择不当,往往使科研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半途而废,造成人、财、物和时间上的浪费。所以能否选出有创建的、合适的科研课题,是科研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4.专利信息具有延续性、系统性,是进行科学调研的最佳信息源之一。通过对相关专利信息的系统检索,了解相关技术领域中的空白点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方向、寻找研究起点或最高点,并判断其可行性,为科研选题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使选定的科研课题起步于先进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避免重复,使投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其次,在研发中进行专利分析,了解已取得的成果及各种解决方案,有助于科研人员开拓思路,启发创造性思维,同时及时避开已有专利的技术陷阱,及时发觉并尽早作专利回避和创新设计。   在专利文献中,每一件专利说明书都有较为详细的文字说明,并附有图表,详细记载了解决技术课题的最新技术方案。这些技术信息出现在专利说明书的现有技术描述、技术方案详述、权利要求、摘要或附图中,其中许多构思可以启发思维、开拓视野,有助于技术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吸取里面的技术精华,用于自己的技术创新。   另外,由于绝大多数专利说明书是公开出版的,而且技术信息充分公开,因此相同技术领域中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从而大大压缩了创新成本。

三、 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专利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工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 在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环节:利用专利文献跟踪某项技术的发展动向并进行技术预测,为领导决策服务,要进行大量的文献收集、分析工作,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的保证,包括人员、设备、资金等。企业专利工作部门,以专利信息分析为企业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谋求最大效益而发挥参谋作用,这也是企业制定专利战略的基础; 

(2) 在进行研究开发活动环节:充分利用专利的实践性和地域性,是小的专利可以无常利用,有效的专利可以借鉴;

(3) 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环节: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利用专利信息分析可启发、扩大思路,借助他人的技术构思和技术方案,解决本企业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促进新发明的产生、有利于采用新技术和避免侵权;

(4) 在对外合作和技术贸易环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下,国际上公认“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体现了专利在国际经济、科技贸易中的日益重要的作用;

(5) 在与同行对手进行市场竞争的环节:企业在将新产品推向市场之前,进行充分的专利检索至关重要,否则,产品进入市场之后,一旦遭遇同行之中关于专利侵权的诉讼,蒙受损失的是企业自己; 

(6) 在技术人才引进环节:技术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作为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其本身酒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因而运用专利文献是企业发现和发觉创新人才资源的最佳途径;

(7) 失效专利的利用价值:专利制度保护具有地域性和时效性,由此产生的失效专利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有极大的可利用价值,若企业对这些失效专利加以开发利用,既是对资源的再利用,又是最大限度地节省开发时间和经费,同时还可为企业节约巨大专利转让费。

四、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专利工作的意义:           专利权作为一种商品化的权力,一种市场竞争手段,如果得到妥善有效地利用,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地经济效益,因此对于企业而言,科学的进行企业专利工作,对于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能力,更好地占领和开拓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开拓市场并取得市场竞争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采用的低价竞争策略占领市场是国际市场的方法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产品革新、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经成为企业谋求发展的根本。在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有计划地针对市场和竞争对手制定实施战略性的专利部署,专利信息分析无疑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市场的重要措施; (2) 有效的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专利作为无形财产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的重要筹码,企业许多科技成果通过申请专利进行保护,以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3) 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活力。

五、总结

我国专利制度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我国的专利制度建设, 于1985年4月12日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专利实施至今,我国专利技术的实施取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对于企业而言,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专利工作的客观需要来看,我们的企业专利工作差距甚大。所以我们的企业在以后的专利工作中应该更加重视专利信息分析这一环节,我们必须认识到专利信息的有效收集、分析、管理和专利竞争情报的准确运用是其开展自主创新的基础,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乃至企业的盛衰,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提升竞争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内容

知识产权管理,是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制度设计、流程监控、运用实施、人员培训、创新整合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系统工程。知识产权管理不仅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一起构成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及其运作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贯穿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各个环节之中。从国家宏观管理的角度看,知识产权的制度立法、司法保护、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政策制定也都可纳入知识产权宏观管理的内容;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知识产权的产生、实施和维权都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知识产权是全世界范围广泛关注的普遍问题,各国有各国的具体情况,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知识产权管理实质上是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权实行财产所有权的管理。所有权是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所有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知识产权虽然在形态上有其特殊性,但它仍然是客观实在的财产。所以,我们仍然可以对无形的知识产权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知识产权的经营、使用效益。
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知识产权的开发管理。企业应当从鼓励发明创造的目的出发,制定相应策略,促进知识产权的开发,做好知识产权的登记统计,清资核产工作,掌握产权变动情况,对直接占有的知识产权实施直接管理,对非直接占有的知识产权实施管理、监督。
(二)知识产权的经营使用管理。主要对知识产权的经营和使用进行规范,研究核定知识产权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制定知识产权等等。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管理。对知识产权使用效益情况应统计,合理分配。
(四)知识产权的处分管理。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对知识产权的转让、拍卖、终止。 根据管理主体的不同,知识产权管理可为国家机关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及权利主体对其所有的知识产权的管理。
国家的管理主要从知识产权的取得和保护方面进行。
权利主体的管理主要从知识产权的合理开发、应用、推广、自我保护等方面的考虑。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能够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创造更多更好的知识产权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前提,但是要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和质量,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使创造目标更加明确
第一,从知识产权创造最重要的主体——企业层面上看,一是知识产权管理可以使创造的目标更加明确。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立以专利战略为主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并在战略框架内,依据企业的总体经营和创新策略,对知识产权的创造特别是对专利申请的数量、质量、时机、类别形成一个总的目标和方针。国外许多大公司十分重视专利申请战略,如东芝公司根据企业研发未来产品、下一代产品和先行产品的不同步骤,把专利申请分成概念性发明发掘阶段、战略性专利申请阶段和专利网构筑阶段,从而使专利申请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的总体战略。二是知识产权管理可以提高创新研发的起点,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建立和完善与本单位科研、生产领域相关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充分运用专利文献信息,可以及时了解与本单位相关的国内外技术动态,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节约人力和资金资源。三是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可以提高发明人、设计人的创造积极性。企业应根据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要求,建立企业内部合理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与奖励制度。通过兑现奖酬,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务发明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职务发明人的聪明才智,避免人才技术流失。
第二,从国家行政管理层面看,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都需要国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依据法律代表国家向申请人授予相应的知识产权。因此,这些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管理水平高低,知识产权审查速度快慢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我国知识产权创造数量和质量。
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
第三,从地方行政知识产权管理层面看,地方政府通过出台鼓励知识产权创造的政策等行政管理手段,可以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各地政府为了提高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结合本地的实际出台了各具特色的鼓励政策,如设立专利申请资助资金、将专利申请量纳入考核地方官员的指标体系。
管理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对于鼓励创新,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十分重要。但是,知识产权保护相对于知识产权管理,一个侧重于事后的救济,一个侧重于事前的预防;一个是治标之策,一个是治本大计。只有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才能够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
第一,对于企业来说,一是知识产权的科学管理奠定了知识产权维权的基础。企业维权经常出现的困扰之一就是权利的稳定性问题,如果企业平时知识产权管理到位,对自己的知识产权的数量、内容、法律状态以及与他人权利的界限十分清楚,就可以从容的应对他人提出的行政撤销、宣告无效和侵权诉讼等纠纷。二是知识产权管理可以积累维权的可靠证据。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将知识产权取得和实施等过程中的重要资料分类管理,并完整保存,可以为维权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这一点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尤其重要。三是知识产权管理本身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加强技术人员和技术成果管理,明确技术人员的权利义务,以及技术成果的权利归属,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资产流转和人员流动而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另外,知识产权管理在衡量、降低维权成本,选择维权途径,确定维权方案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在我国知识产权执法处于分散管理的情况下,更要加大知识产权执法的协调管理,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信息通报、配合调查等机制,搭建具有信息服务、案件督办、数据分析、状况评价、监测预警等功能的平台,实现执法协调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保护机关工作的有机衔接。武汉市委、市政府成立武汉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达到了35家,其范围涵盖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仲裁委以及海关等系统的相关部门。
第三,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机关本身需要加强管理,通过内部管理,全面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手段。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能够提高知识产权运用的能力
知识产权运用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和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知识产权的运用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约着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充分发挥。
第一,从企业管理来看,企业是知识产权运用的主体。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从整体管理体系的定位到管理部门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及实际职能,都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能够提高知识产权的经济效益。知识产权盈利的主要手段是知识产权的实施、转让和许可,在这些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强包括计划管理、产权管理、许可管理等知识产权的全面管理。
第二,从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来看,强化知识产权实施和运用,提高国家和本地区的竞争力是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国家与地方为鼓励实施知识产权,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国务院2006年发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也都出台了更加具体的鼓励政策。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中提出,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确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由市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实施政府采购优先购买自主创新产品的政策。实施政府首购政策和订购制度,不断提高政府采购中本市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比例。通过工程设计、预算控制、招投标等形式,引导和鼓励政府部门、企业和事业单位择优购买本国、本地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些政策的落实,将极大地推动知识产权的运用和实施。
知识产权管理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务问题。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从理论探讨与实务创新两个方面来考察知识产权管理,才能够立体地把握其应处之坐标点,充分发挥管理在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 集团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多为产业发展多元化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企业。针对该类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广泛性、复杂性,企业集团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与之相适应。
首先,在集团总部成立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由集团副总经理亲自挂帅,全权负责企业知识产权方面各项事务。委员会由集团副总经理、法律顾问、集团办公室主任、各产业块经理与办公室负责人等7人组成,独立行使如下职能:
(1) 结合企业特点制订企业知识产权的经营方针策略及规划。
(2) 指导集团产业块以及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各项规章制度。
(3) 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
(4) 对违反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与个人提起法律诉讼或通过非法律手段进行处理。
(5) 组织职工,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研究开发人员进行系统的知识产权教育培训。
(6) 协调部门之间、产业块之间的知识产权事务。
(7) 督促集团各产业块及时对已具备条件的专利、商标、版权等进行申请、注册的保护工作。
其次,集团办公室、行政部、发展部、集团下属的各产业块办公室、发展部、集团下属的各产业块办公室、发展部、产业块总经理配合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开展工作。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每月与上述各部门召开一次会议。在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这些部门和个人将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落实到集团以及各产业块的每个部门、每个职工、每项工作及其每个环节中去。同时,这些部门亦将在知识产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建议及时反馈给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
此外,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还与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搜集各类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政策为已所用。
二、 产业单一的中型企业管理模式  产业单一、规模不大的中型企业,亦应建立独立的知识产权部,作为董事会的智囊团,直接由企业董事会领导,该部由主管技术与法律事务的副总经理负责,下设技术室、商标室、法律室、信息室。各室负责人作为联络员由副总经理定期召集开会,研究、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以及制订企业知识产权的产业策略、经营方针,从而开成一种网络型的管理模式。各职能部门对总经理负责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1)确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对象;
(2)制订企业各项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负责监督实施;
(3)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产业策略,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效益最大化;
(4)开展职工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职员知识产权的保 护意识;
(5)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监控网络,防止企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三、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模式  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具有规模小、技术含量高、机构精简的特点,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宜采取点面结合型管理模式,即选择重点,协调全面。无须质疑,科学技术的此类企业的生命,其重要性固然居各部门的首位,因此,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不独立设置,而与本企业的总工程师办公室或者科技管理部门相结合。设置专职人员,专司专利、商业秘密、商标、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的登记管理工作,并直接由企业中主管知识产权的干部领导。
另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人员选派方面,我们认为大中型企业均应配备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才,技术部门应有专利代理人,商标部门应有商标代理人,法务部应有知识产权专业律师。管理人员专业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大趋势,许多跨国公司对此均十分重视。如美国IBM公司其有关专利的专门事务由专利律师及专利代理人来处理。在美国本部就有一百多位专利律师,其他地区则有一百多名专利代理人。当然,国内多数企业暂无如此雄厚的人力资源。因此,权宜之计,一方面企业须加强与外部各类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及事务机构的联系,以及时获得各类知识产权信息和咨询,了解政府政策、行业要求。另一方面,从企业长远发展需求角度看,企业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员。把企业现有的技术成果、专利方面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合同的法务人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律培训,并鼓励职工参加专利代理人、商标代理人或律师资格考试,努力造就一批既熟悉知识产权法律业务,懂得企业管理知识,又懂得本行业专业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更好为本企业服务。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