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论文
1、关于专利与论文的关系
你是笨笨,你干吗把秘密拿出来吹牛?
自找苦吃,你自己看着办吧.
专利也可以真真假假的.......看你如何认识专利.
你可以申请一个专利,让它公开忽悠哪些不懂的人,如果他们在仿你的专利技术,哪不就是在走弯路吗?
2、李学刚的部分研究论文和专利技术
论文
1. Jun Yi, Xiaoli Ye, Dezhen Wang, Kai He, Yong Yang, Xujing Liu, Xuegang Li. Safety evaluation of main alkaloids from Rhizoma Coptidi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3.145:303-310。
2. Jinfeng Wu, Xiaoli Ye, Xuelong Cui, Xuegang Li, Lifeng Zheng and Zhu Chen. Recing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cigarette smoke on oral peroxidase activity by addition of berberine in cigarette filter. Toxicology and Instrial Health. 2013. 29(4):317.
3. Kai He, Xiaoli Ye∗, Xuegang Li∗∗, Hongying Chen, Lujiang Yuan, Yafei Deng, Xin Chen, Xiaoo Li。Separation of two constituents from purple sweet potato by combination of silica gel column and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2012,881-882:49~54.
4. Cytotoxicity and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 of minor constituents from Rhizoma Coptis in HepG2 cells.Hong-Ying Chen, Xiao-Li Ye, Xue-Long Cui, Kai He, Ya-Nan Jin, Zhu Chen, Xue-Gang Li. Fitoterapia。 2012, Vol 83, Iss 1, pp 67-73.
5. Yafei Denga, Kai He, Xiaoli Ye, Xin Chen, Jing Huang, Xuegang Li, Lujiang Yuan*, Yalan Jin,Qing Jin, Panpan Li. Saponin rich fractions from 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with more potential hypoglycemic effect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141 (2012) 228– 233。
6. Chen Zhu, Ye Xiaoli, Yi jun, Chen Xin, Li Xuegang. Synthesis of 9-O-glycosyl-berberine derivatives and bioavailability evaluation. Med Chem Res, 2012.V21(8):1641~1646.
7. Baoshun Zhang,Tingting Chen,Zhu Chen,Mingxue Wang,Dengyu Zheng,Jinfeng Wua,Xiaofei Jiang, Xuegang Li。Synthesis and anti-hyperglycemic activity of hesperidin derivatives。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12,22:7194-7197。
8. Kai He, Xuegang Li, Xiaoli Ye, Lujiang Yuan, Xiaoo Li, Xin Chen, Yafei Deng. A mitochondria-based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ies using 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 oxidation.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48 (2012) 454–461.
9 Xiaoli Ye,Kai He,Xiaokang Zhu,Baoshun Zhang ,Xin Chen,Jun Yi,Xuegang Li. Synthesis and antihyperlipidemic efficiency of berberine-based HMG-CoA Rectase Inhibitorrectase inhibitor。Med Chem Res, (2012) 21:1353–1362.
10. Jinfeng Tian, Xiaoli Ye, Xuegang Li 。Preparativ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harpagoside and angroside C from the root of 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ey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 Sep. Sci. 2012, 35, 2659–2664。
11. Teng-Wen Ma, Xiao-Li Ye, Xue-Gang Li, Bao-Shun Zhang, Xiao-Fei Jiang and Zu Chen.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8-Alkylpalmatine Derivatives.Letters in Drug Design & Discovery, 2011, 8,464~468.
12. Yang yong, Ye xiao-li, Zhang Bao-shun, Li Xue-gang. Effect of 8-alkyberberine homologues on erythrocyte membrane. Indian Journal of experimemtal biology. 2011. 49(5):319~323.
132. Xiaoli Ye, Xin Chen, Kai He, Jun Yi, Xuegang Li, Ping Li and Xiaohong Wang. Study of antihyperlipidemic effect on rabbits of 8-alkylberberine derivatives. 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2011, 5(8), 1390-1394.
14. Baoshun Zhang, Xiaoli Ye, Zhu Chen, Xiaofei Jiang, Lujiang Yuan, Jun Yi, Xuegang Li.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7-alkoxyhesperetin derivatives. Med Chem Res, (2011) 20:1200–1205
15. Xiao-fei Jiang, xiao-li Ye, Baoshun Zhang and Xue-gang Li.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8-Alkyl Coptisine Derivatives.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1, 23(9): 3849~3852
16. Kai He,Xuegang Li,Xin Chen,Xiaoli Ye,Jing Huang,Yanan Jin,Panpan Li,Yafei Deng,Qing Jin,Qing Shi,Hejing Shu 。Evaluation on Antidiabetic Potential of Selec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STZ-inced Diabetic Rats。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37:1135~1142。2011.
17. Xiao-li Ye,Wen-wen Huang,Zhu chen,Xue-gang Li,Ping Li,Ping Lan,Liang Wang,Ying Gao,Zhong-qi Zhao,Xin Chen。Synergetic Effect and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ctase Inhibitors from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J. Agric. Food Chem. 2010. 58 (5):3132–3138.
18. H.-P. Wei, X.-L. Ye, Z. Chen, Y.-J. Zhong, P.-M. Li, S.-C. Pu, X.-G. Li. Synthesis and pharmacokinetic evaluation of novel N-acyl-cordycepinderivatives with a normal alkyl chain.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 44:665~669。
19. Li-Jun Wang, Xiao-Li Ye, Zhu Chen, Xue-Gang Li, Qing-Lei Sun, Bao-Shun Zhang, Xiao-Gang Cao, Gang Yu, Xiao-Hua Niu.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3-octyloxy -8-alkyljatrorrhizine derivative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cts Research, 2009, 11(4):365~370。
20. G.-J. He a, X.-L. Ye, X. Moua, Z. Chen, X.-G. Li a。 Synthesis and antinociceptive activity of capsinoid derivatives。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44:3345~3349。
21. Zhu Chen, Xue-Gang Li, Yong-Sheng Xie and Xiao-Li Ye. 9-O-Butyl-berberrubine bromid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9, E65,o1370。
22. Xiaoli Yea, Li Xua, Xuegang Li b,∗, Zhu Chenb, Baoshun Zhangb, Lujiang Yuanb, Xing Chenb, Huajin Zhanga, Wen Changa, Shengliang Suna。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houttuyfonate homologues against Bacillus subtilis。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350 (2009):130–135。
23. WANG Li-Jun,YE Xiao-Li,LI Xue-Gang*,YU Gang, Cao Xiao-Gang,liang yan-tin,zhang hua-san。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3-alkoxy-jatrorrhizine Derivatives。Planta Medica, 2008, 74:290~292。
24. Ye Xiaoli, Li Xuegang, Lujiang Yuan, Linhu Ge, Shaobo Zhou. Interaction between houttuyfonate homologues with the cell membrane of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7,301:412~418.
25. Yuan Luijiang,Ye Xiaoli, Li Xuegang. Effect of octadecanoyl acetal sodium sulfite series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double bond on their immunologic and surface activitie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cts Research, 2007, 9(1):49~58.
26. Yang Yong, Ye Xiaoli, Li Xuegang, Zhen Jing, Zhang Baoshun, Yuan Lujiang. Studies on 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8-alkyl Berberine Derivatives with Long Aliphatic Chain. Planta Medica, 2007, 73:602~604.
27. Ye Xiaoli, Li Xuegang . Interaction between houttuyfonate homologues and erythrocyte plasma membrane of rabbit in vitro.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6,279:218~224.
28. Ye Xiaoli, Li Xuegang,Yuan lui jiang, he hong mei.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tibacterial and immunologic activities of Houttuyfonate homologues and their surface activitie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cts Research, 2006, 8(4):327~334
29. Ye Xiaoli, Li Xuegang. Effect of the Surface Activity 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Octadecanoyl Acetal Sodium Sulfite Serie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5, 268:85~89。
30. Wang B.J., Zhang Z.G, Li X.G, Wang Y.J., He C.Y., Zhang J.S., Chen S,Y.,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a disease resistance gene homolog from soybean”,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3,45(7):864~870.
31. Ye Xiaoli, Li Xuegang, Shu Changbing, Chen Shihong, Wang Qiang. (2000) The effects of surfactants on the activity of invertase and SOD of soybean leaf in vitro and in vivo. Colloid and Surface, 175:249~255.
32. Ye Xiaoli, Li Xuegang, Chen Shihong, Wang Qiang. (2000) Effects of SFE on the activity of invertase of soybean leaf in vitro and vivo. Acta phytophysiologia Sinica, 26(5):446~452.
33. Li Xue-gang,Zhang Guang-xian, Zhang Min-xiao, Wu Guang-quan. (1996) The surface activity and solubilization of anionic-cationic surfactant. Colloid and Surface, 111:161~166.
34. Li xue-gang,liu Fa-min. (1995) Phase separation of the aqueous solution and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oxyethylenated cationic anionic surfactants. Colloid and Surface, 96:113。
35. Zhao Guo-xi,Li Xue-gang, (1991) Solubilization of n-octanol and n-octane by mixed aqueous solution of cationic-anionic surfactants. J.Colloid & Interf. Sci, 144:185.
36. 陈红英,李学刚,叶小利,晋亚楠,黄 静,吴金凤。黄连中胆碱的分离及其对小檗碱在HepG2细胞中糖代谢作用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2):26~31。
37. 丁阳平; 叶小利; 周洁; 罗赛; 练梦菲; 李学刚. 小檗碱衍生物合成及生理活性研究进展。有机化学,2012.32:667~685。
38. 金 清,白晓华,邓亚飞,李学刚,袁吕江。木香降血糖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研究。中草药,2012,43(7):1371.
39. 李琼,叶小利,曾红,陈新,李学刚。天花粉凝集素的提取工艺及降糖活性研究。中草药,2012,35(3):475。
40.贺凯,李学刚, 陈红英, 叶小利, 邓亚飞, 陈新, 孙胜亮. 薄层色谱-荧光法联用测定黄连生物碱分配系数. 分析化学,2011,39(4):572~575.
41. 张保顺,叶小利,陈竹,姚波,谭平,李学刚。有特色已完成的甲基橙皮素-7-烷基醚同系物的合成及其抗炎作用。药学学报,2011, 46 (7):811~817.
42. 蒋小飞,李学刚,汤琳,叶小利。8-烷基黄连碱同系物的合成及体外降糖作用。中草药。2011,42(4):640~643。
43. 杨红军,孙凤青,李朝荣,王豪举,冯昌荣,李学刚,张建明。利用中药防治长毛兔热应急。中国兽医杂志。2011,47(5):75。
44. 王亮,叶小利,李学刚,陈竹,陈晓丹,高英,赵中启,黄文文,陈新,易骏。黄连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转化及分布.中国中药杂志,2010, 35(15):2017~2020.
45. 黄文文,叶小利,李学刚,蓝萍,王亮,高英,朱家颖,李平,冯平.山楂中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成分及其协同效应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0, 35(18):2428~2431.
46. 朱小康;叶小利;袁吕江;朱家颖;丁阳平;李学刚. 微波辐射下6-烷氧基大黄酸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有机化学,2010,30(9):1335~1341
47. 丁阳平,叶小利,朱家颖,朱小康,李学刚。8-烷基—13-溴代盐酸小檗碱合成及对人体肝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中草药,2010,41(11):1765~1770。
48. 李萍,王小红,冯平,李学刚,何臣。平抑舒治疗 2 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 30 例临床观察。新中医,2010,42(9):31~33。
49. 于刚, 曹晓钢, 叶小利, 李学刚, 陈竹, 袁吕江, 王立军. HPLC测定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活性. 分析化学,2009,V37(1):87~90。
50. 许理,李学刚,陈竹,张飞,叶小利.HPLC测定鱼腥草素对鸭肝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影响.分析化学,2009, 37(5):729~732。
51. 李亚梅,叶小利,李雪梅,褚浩锋,胡莎莎,刘国印,朱炎,李学刚. 助剂对小鼠吸收黄连总生物碱的影响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09, 34(3):344~348.
52.韦会平,叶小利,张华英,李学刚,钟英俊。用蛹虫草固体发酵法高效生产虫草素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9):2159~2162。
53. 李逐波, 叶小利, 袁吕江, 李学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组织中鱼腥草素同系物含量。分析化学,2007,35(2):297~300。
54. 杨 勇, 叶小利, 郑 静, 张保顺, 李学刚.8-烷基盐酸小檗碱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有机化学, 2007,27(11):1438~1440。
55. 张兰辉,李学刚. (1993) 盐酸胍、脲对溶液中疏水链疏水能的影响. 化学学报, 51(8):869~873.
56 李学刚, 邹承鲁. (1993) 盐酸己烷基双胍对肌酸激酶的活力及构橡的影响. 生物物理学报, 9(1):1~5.
专利技术
1、“综合利用胱氨酸母液废水生产单一氨基酸及消除污染的方法”。专利号:ZL01132740.5。
2、 黄连花或/和叶茶。发明人:李学刚、袁吕江、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5 1 0020601.X。
3、 黄连农药增效剂。发明人:李学刚;吴光权;叶小利;何红梅。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5 1 00206005。
4、 8-辛基小檗碱盐酸盐、合成方法及应用。发明人:叶小利;李学刚。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610095288.0。
5、长链烷基小檗碱盐衍生物、合成方法及应用。发明人:叶小利;李学刚。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710078505.X。
6、4-烷氧基-香豆素脂肪酸酯、合成方法及应用。发明人: 叶小利;李学刚;袁吕江。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0810070223X。
7、8-烷基加兰他敏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人: 叶小利;李学刚。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03606.7。
8、黄连碱的提取方法。发明人:李学刚;叶小利;袁吕江。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916207。
9、一种黄连总生物碱提取工艺技术。发明人:叶小利;李学刚;袁吕江。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069671.8。
10、一种预防和治疗兔子热应急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发明人:李学刚;冯昌荣。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03145.3。
11、一种预防和治疗猪冬痢疾的中草药复方制剂。发明人:李学刚;冯昌荣。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03144.9。
12、降血压药物3-烷氧基—芒果苷、合成及应用。发明人:叶小利,李学刚。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04184.5。
13、一种以黄连须根为原料联产黄连生物碱提取方法。发明人:李学刚;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233362.X。
14、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发明人:谢正杰。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0910103527.6。
15、一种从黄连种提取阿魏酸和绿原酸等酸性成分的方法。发明人:李学刚;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514629.X。
16、一种治疗湿热困脾型糖尿病的黄连复方制剂。发明人: 李学刚;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547697.6。
17、N-烷酰基虫草素在制备治疗肿瘤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发明人:叶小利;李学刚。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104006.2。
18、一种具有降糖作用的黄连生物碱与阿魏酸复合物。发明人:李学刚;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514620.9。
19、一种多功能复方黄连中草药牙膏。发明人:李琼、叶小利、李学刚、袁吕江。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1110085036.0。
20、一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复方制剂。发明人:李学刚、易骏、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1110258401.3。
21、3-烷氧基-6-羧基大黄酸或其可药用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人:李学刚;朱小康。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0910104466.5。
22、提高壳斗科植物叶提取物抗菌活性的方法。发明人:袁吕江,李学刚,金清,邓亚飞。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1110031074.8。
23、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发明人:李学刚、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号:201110444253.4。
24、葛根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发明人:李学刚、袁吕江、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1110458717.7。
25、具有减肥美容作用的玉葛粉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人:李学刚、叶小利。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1210035015.2。
26、9-O-糖苷-小檗碱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人:袁吕江,叶小利,李学刚。中国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201010589543.3。
3、专利与论文哪个更好
发明专利和科研论文有类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发明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部分为背景技术介绍,要求专利发明人对背景技术及其不足之处进行总结。科研论文第一步部分和发明专利申请书很类似,也是介绍前人的研究工作及不足之处。不同之处在于科研论文必须引用和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而发明专利申请则可以不列参考文献。
发明专利申请书的第二部分为发明的技术方案。这部分和论文的方法(method)比较类似,但不同之处居多。这部分要求发明人用文字和公式阐述发明的技术方案,不能用图表。即使发明的技术方案用图表更容易说明问题,发明人也必须把图表内容转换成文字。尤其是涉及到复杂装置的技术方案,用文字表述需要特殊技巧。论文的方法部分则没有多少限制,论文撰写人可以选择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和明白的论文撰写方式。可以有详细的公式推导和图表。
发明专利申请书的第三部分为实施例和发明专利,这部分要求发明人必须结合发明专利附图说明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这部分和论文的实验部分类似,但差别很大。发明专利实施例为实现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或多个例子,很多论文的主体部分就相当于一个实施例。
发明专利申请书的第四部分为发明的技术效果,这部分和论文的结论部分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说明发明的技术效果一两句话就行了,也不需要基于严格的逻辑推理。而论文的结论部分则是基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推理,可靠性高。
发明专利由专利审查人审查,重点判断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现有文献有无重复之处。科研论文由同行审稿,重点判断实验数据是否可靠,结论是否准确。由于专利审查员一般不是同行,发明的技术效果无法通过专利审查保证。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的周期一般为2年,科研论文的发表周期一般在一年之内。
4、论文专利提前发表有哪些坏处?
关于学术性的文章发表需要注意是否已经是申请专利,因为专利申请之后再进行论文发表也是也可以的,专利人切勿为了一时之急将专利技术直接就公之于众,而后想把专利技术申请为专利就难了,针对论文专利发表好不好,想告诉大家还是等专利申请完成之后再进行专利论文发表比较靠谱。
一般专利论文发表可能出自于专利人比较激进的心理,想将专利技术表现出来,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当然论文发表的可行性也是让人值得议论的,对专利人的技术领域有着很大的认可,但是如果专利技术进行申请的时候却会因为错失新颖性而导致专利技术申请失败。
还有其他情况便是,专利在未进行专利保护的时候发表论文。这也极其容易让他人进行专利先申请,专利技术为他人所用。当然如果是众人皆知的情况,无非使得专利成为公众共享的专利技术,因此很不值得;
5、发明专利和科研论文到底有什么区别
发明专利和科研论文有类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发明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部分为背景技术介绍,要求专利发明人对背景技术及其不足之处进行总结。科研论文第一步部分和发明专利申请书很类似,也是介绍前人的研究工作及不足之处。不同之处在于科研论文必须引用和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而发明专利申请则可以不列参考文献。
发明专利申请书的第二部分为发明的技术方案。这部分和论文的方法(method)比较类似,但不同之处居多。这部分要求发明人用文字和公式阐述发明的技术方案,不能用图表。即使发明的技术方案用图表更容易说明问题,发明人也必须把图表内容转换成文字。尤其是涉及到复杂装置的技术方案,用文字表述需要特殊技巧。论文的方法部分则没有多少限制,论文撰写人可以选择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和明白的论文撰写方式。可以有详细的公式推导和图表。
发明专利申请书的第三部分为实施例和发明专利,这部分要求发明人必须结合发明专利附图说明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这部分和论文的实验部分类似,但差别很大。发明专利实施例为实现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或多个例子,很多论文的主体部分就相当于一个实施例。
发明专利申请书的第四部分为发明的技术效果,这部分和论文的结论部分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说明发明的技术效果一两句话就行了,也不需要基于严格的逻辑推理。而论文的结论部分则是基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推理,可靠性高。
发明专利由专利审查人审查,重点判断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现有文献有无重复之处。科研论文由同行审稿,重点判断实验数据是否可靠,结论是否准确。由于专利审查员一般不是同行,发明的技术效果无法通过专利审查保证。
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的周期一般为2年,科研论文的发表周期一般在一年之内。
6、论文和专利的区别?
1、所保护的侧重点不同
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这些论文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者在学术刊物予以发表,也有一些形成项目文件作为项目申报或者答辩的依据。
从这个角度来看,论文有时候完全是纯理论的东西,如一些数学公式、算法推理等等,同时,对于论文所要表达的内容并无太多限制。论文带给作者的很多时候只是荣誉以及著作权。
专利明显不同,专利可保护的内容有限制,象数学公式、科学发现、外科手术方法、克隆技术等可以用论文形式发表的,都不能用专利来保护。这些在专利法中被归结为智力活动或者治疗方法,不属于专利法保护范畴。
申请专利的重点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发表科研论文的目的在于知识传播和分享。
2、撰写方式不同
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部分为背景技术介绍,要求申请人对背景技术及其不足之处进行描述和总结。论文或者项目的第一步部分和发明专利申请书很类似,也是介绍前人的研究工作及不足之处。不同之处在于论文必须引用和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而专利申请则可以不列参考文献。
专利申请书的第二部分为技术方案。这部分和论文的方法比较类似,但不同之处居多。这部分内容中,要求申请人用文字和公式阐述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用图表。即使发明的技术方案用图表更容易说明问题,发明人也必须把图表内容转换成文字。
尤其是涉及到复杂装置的技术方案,用文字表述需要特殊技巧。论文的方法部分则没有多少限制,论文撰写人可以选择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和明白的论文撰写方式,可以有详细的公式推导和图表,甚至可以直接插入实验器材照片,而这些在专利申请文本中是不允许的。
3、审查不同
从审查角度,专利由专利审查人审查,重点判断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现有文献有无重复之处,专利检索新颖性是是否能获得授权的重要一环,专利审查员往往会从专利库、论文库以及国际专利库、论文库中进行国际性检索。
而科研论文由同行审稿,重点判断实验数据是否可靠,结论是否准确。由于专利审查员一般不是同行,发明的技术效果无法通过专利审查保证。
7、专利最多可以参考多少篇博硕士论文
1.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目前专利审查比较严,国家提倡高质量的专利申请,目前纯杜撰的专利申请授权比较难,特别是那种随意增加技术特征,把牛头按到马嘴上那种专利,还有生活类的小专利纯杜撰的也比较难,特别要注意的是医院类专利是严打的对象,医院类专利再接的话要慎之又慎。
2.发明专利的授权就比较难了,其中发明专利又可以具体分为
1)开拓性发明:这种发明如果你研究出来授权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没有相关的对比专利,审查员审查的时候很难发现对比文件,创造性肯定有,授权率就高。
2)组合发明:这种发明授权率比较低,特别是那种化学或中药成分类发明想授权很难,现在属于严打的对象,想要授权必须做好专利说明书布局,主要是说明书中要突出说明各个组分之间混合后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选择发明:这种发明授权率有50%,是指从现有的技术中公开的宽范围中,有目的的选出现有技术中未提到的窄范围或个体发明。在进行选择发明创造性的判断时,选择所带来的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为主要评判标准。
4)转用发明:是指将某一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转用到其他技术领域中的发明。这种发明杜撰起来比较容易,属于性价比较高的专利,代理人也喜欢杜撰这种专利 ,如果转接过来的技术隐蔽的好,授权还是比较容易的。
5)新用途发明:这种专利如果发现某产品新的用途,一般授权也比较容易。
6)要素变更发明:包括要素关系改变的发明、要素替代的发明和要素省略的发明。这种发明创造起来难度也比较大,如果真的有成熟的方案,授权起来也比较容易。
3.如果专利申请一旦被驳回,就还有其他的办法进行挽救,如请求复审、进行分案申请等,也可以增加专利的授权率。
任何事情都是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办,一个成熟的专利代理人应对这些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本人从事专利代理行业已有七年了,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问,必定知无不言。
好了,以上全是手工输入的,麻烦给点个赞,谢谢了。
8、提交了专利申请,还能写学术论文吗
可以的。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根据《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对学术论文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由此看出,专利和学术论文在保护客体上是有差异的。此外,还有法律意义上的差别,专利实际上是专利权的简称,它是国家或地区给与专利权人的一种排他权,除非专利权人允许,他人不得实施同样的专利技术,法律强制性很强,但是论文则完全没有这种法律约束,研发人员发表的论文,并不能制约其他人实施该论文所记载的技术。
因此,期刊审稿人在审核学术论文的创新性时,并不像专利中对技术方案的新颖性要求那么严格,审稿人更加侧重于机理的讨论、是否形成新的理论体系等等,而技术方案的作用大多在于推导和证明最终的结论,因此,哪怕技术方案已经被公开,为公众所获知,只要其见解和观点具有创新性,也不会影响其发表的价值。
其次,一项专利从申请到公开需要半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在专利未公开前,审稿人是检索不到该专利的。若发明人对此不放心,还可以选择发明专利自申请日十八个月后再公开。
想要发布论文可以找文华氏,文华氏有一支500+的医学资深科研专家团队针对学者的研究方向,结合学者的思路和想法,匹配最合适专家;一对一跟进,沉淀式辅导,帮助学者提升科研能力、顺利完成科研项目。
9、求一篇关于知识产权的论文
论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知识产权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加入世贸组织,重视和加强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对于我国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知识产权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和企业的战略高度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保护战略
知识产权主要指个人及其组织在脑力劳动方面创造并完成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具有无形性、双重性、确认性和独占性的特点。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公民和法人所享有的知识产权有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但激励发明,创新知识,而且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快配置技术创新资源,促使新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本文从知识产权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国家和企业的战略高度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知识产权保护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对国际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反映,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才能产生剩余价值,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非物质经济本身不产生剩余价值,只有参与物质生产部门的价值分割才能产生价值。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压低物质部门的产品价格,而提高与知识相关的非物质经济部门的价格,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取得较为有利的地位。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上把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提并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1994年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第十回合谈判过程中,形成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简称《TRIPS》协议;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TRIPS》协议同时生效,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TRIPS》协议也当然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准则。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1.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商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商品占有较大的比重,且这个比重还在不断攀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大量成功地引进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建立并实行了知识产权制度,为正常的国际贸易活动和投资活动奠定了基础性的保障制度。只有在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国际贸易和投资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2.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工业都将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造新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第二阶段,国内市场饱和,向国外市场出口;第三阶段,对外投资,向外国市场提供产品;第四阶段,外国生产,向母国市场出口。从发达国家角度说,当处于产品周期的二、三阶段时,它会极力支持自由贸易;而当到了第四阶段时,国内市场的产品为进口产品所替代时,该国产品的市场地位开始衰落,其市场占有率受到挑战。此时,它会转向知识产权保护,在贸易政策中会极力与知识产权保护挂钩,通过强制性措施来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以设法减慢产品周期的步伐。这对在技术上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有失公平的。这样知识产权的保护无疑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贫富差距愈加严重。
二、当前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世界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和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取得了世界各国公认的成绩。但从我国社会还正处在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制度还有待完善,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我国企业每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几万个项目,而申请的专利数却不到10%,企业较为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却忽视了其作为无形资产的保护,从而导致我国每年有很多知识产权被“抢注” 。所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分水岭”。目前,我国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如山西老陈醋商业秘密泄露事件的发生;景泰蓝、宣纸等民族绝技的泄密,国内大量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因此,在大力保护国外的驰名商标时,应加强对国内驰名商标的扶植与保护。
2.知识产权人才缺乏
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没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不多。企业万一牵连到知识产权争端,要么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要么要支付高额费用聘请外部人员应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包括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产权谈判及分析工作,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而无人胜任。
3.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亟待完善
我国有些法律和TRIPS相关法律还有很多不同甚至有许多空白。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法垄断。一些跨国公司企图利用知识产权中的非法限制和排斥竞争实现其垄断地位。针对滥用知识产权的非法垄断行为,许多发达国家都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进行制约,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反垄断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中也没有可操作的反垄断条款。这样,我国企业在遇到知识产权争端时就可能遭遇不利的被动状态,从而在国内市场上对其他企业的垄断行为束手无策、在国外市场上遇到严格的反垄断法控制而使自身陷入尴尬境地。
三、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各国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法律保护制度,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对我国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虽然我国政府在这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但真正从国民意识上重视知识产权问题还需一个过程。就目前看,应该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实施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1)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政策上要从笼统扶持转到重点支持专利项目上来,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专利项目,建设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族工业群体。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专利制度各项奖酬的兑现,重奖一些重大发明专利技术。在资金上,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各级政府都应建立专利基金,以财政、企业为主体,广开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重点支持那些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如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等各种科技和经济计划项目。
(2)加强立法,完善法律。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要以鼓励创新、优化环境为宗旨,进一步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和完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保护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等的立法。 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公正、高效地解决好知识产权纠纷。积极发挥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和区域协作执法机制的作用,打击和防范群体侵权、反复侵权行为。巩固知识产权重大案件联合督办制度以及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间的沟通对话机制。加强“奥运会”和“世博会”等各类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工具、农药化肥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司法解释,依法追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
(3)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科技以人为本,人才是国家的第一资源。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的人才越多,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得胜利。近年来,跨国公司已经加大了对中国本土人才的争夺,中国企业如果还不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将会失掉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结构变革,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人才队伍培养工作,特别是加大知识产权工作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造就一支包括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知识产权队伍。继续加强对各级政府领导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工作。
(4)突出特色,借鉴经验。发展经济有特色,保护知识产权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要有符合本国和地区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重点和方向。近年来,美国将打击盗版等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其中媒体盗版是重中之重。同时,它们根据现代标准改进美国知识产权法规——特别是刑事惩处手段,包括通过修订及更新美国签署的双向司法援助及引渡条约,让盗版者及伪冒者在美国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国也应注重在寻求传统知识资源的联合保护。当发达国家对全球现代工业知识产权“圈地运动”基本完成后,我们的“传统知识”便成为新世纪圈地运动的新目标。中国应当积极运用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机制,对传统知识资源进行保护的同时,积极寻求国际联合集团式的保护。
2.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1)树立品牌 ,增强意识。知识经济时代,品牌之“名”越来越在于产品的知识含量之高,企业应保持产品在知识含量上的优势来谋求产品的竞争优势,只有企业掌握了过硬的知识产权,才能在市场上推出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有了自己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更应该树立品牌保护意识,洞悉跨国集团在我国运用的品牌战略,以品牌的国际化带动知识产权战略。不仅要利用国内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更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与市场,进行跨国经营,使我们的品牌发展成为全球化品牌。由于我国的一些企业在早些年没有商标保护意识,大量的国内驰名商标被在国外抢注,例如“同仁堂”“青岛啤酒”等,使这些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受到了重重阻力,因此我们要吸取这些教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驰名商标的保护问题。否则无异于在扼杀企业在国外的发展之路。
(2)加强申请,促进保护。据报道,仅加入世贸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因此我们应从多个角度、立体地实施专利保护战略。实施专利保护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护身符已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第一,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机构,建立专利信息中心收集信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通过专利信息中心,对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专利作分类管理。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表明,每年新技术发明创造的90%以上都会在专利文献中检索到,所以我们可以不断地更新我们的专利资料库,对相似技术进行排查并通过专业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侵权分析,在不构成侵权的情况下,使企业的研发人员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为创新项目提供方向,保持研究开发中的合法性。
第二,提高专利申请率,设置专利网战略。对每一项创新方案都申请一项专利,并在基本专利的周围设置大量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权利,并且技术开发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因此当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自主专利权时,应通过不断改进原有技术而获得网状的专利保护范围。
(3)加大创新,提高效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必须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增加知识产权的产出量,形成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一要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确立知识产权的概念,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文献,注意发现、申报和形成知识产权;二要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使技术中心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载体,成为吸引、凝聚科技人才,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平台;三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立研究所和实验室,共同培养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晓菁: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及应对策略[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2]黎 奔 刘路遥 卢鹏论:WTO框架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1)
[3]丁永刚 张海鹏:论国际贸易中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5)
其他相关文献:
1.《知识产权与国际竞争》 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中国:直面国际经济摩擦》刘力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南振兴 中国书籍出版社
4. 《以制度和秩序驾驭市场经济》 洪银兴著 人民出版社
5.《WTO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研究》唐民皓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6.《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浩 《国际贸易问题》2005/11期
7.《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式跨越》刘勇 《国际技术贸易》2005/3期
8.《跨国集团在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吕文举 《国际技术贸易》2005/4期
9.《知识产权保护的“西学中用”》 《国际技术贸易》2006/1期
10.《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 郑成思 《新华文摘》2006/15期
11.《知识产权-民营企业出口绕不过的壁垒》 夏瑞林《对外经贸实务》2004/6
12.《建立大类出口商品技术标准预警机制的建议》 江榕 《对外经贸实务》2003/9
13.《广州市大类出口商品技术壁垒预警机制的建立及改进》 江榕等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