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码专利 » 王朝中专利

王朝中专利

发布时间: 2022-05-30 01:00:57

1、西周王朝详细?

文王

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七年(前1056年),周文王薨,葬于毕陌。前1046年,其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尊他为文王。

善施仁德

当时商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倒在火坑里,顿时皮焦肉烂。但是商纣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笑个不停,所以商纣就一直让犯人这样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周文王很是气愤,诸侯和人民无不痛恨的咬牙切齿。周文王被拘羑里获释后,向纣王表示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愿以此换取废除炮烙之刑。纣王答应了西伯的要求,废除了炮烙之刑,周文王姬昌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

武王

姬姓,名发,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次子,其正妻为邑姜 ,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在位13年。姬发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分封诸侯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巩固全国政权,昼夜不寐。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追封父亲为文王,另外作出一系列政策调整:

将枉死于纣王之手的比干改葬,释放被纣王禁锢的箕子。

对其他部落实行大分封:神农氏的后人封于焦,黄帝的后人封于祝(江苏赣榆),尧的后人封于蓟(天津蓟县),舜的后人封于陈(河南淮阳),夏朝的后人封于杞(河南杞县)。

将纣王的儿子武庚安放在商朝的首都殷。为了包围武庚的地盘,又分封了自己三个弟弟:管叔鲜于管(河南郑州),蔡叔度于蔡(河南上蔡),霍叔处于霍(山西霍州),是为三监。

为了加强对已经受周朝的控制下土地管理,对周的开国元老实行大分封,如将吕尚封于齐,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记载,周初总计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15个,同姓之国40余个。继而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力量以及东夷势力,据记载,当时共讨伐了九十九国,有六百五十二国向武王臣服。还封了一些前王之后,如焦、祝、蓟、陈、杞等。

成王

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

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驾崩,享年35岁。

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公辅成王

周武王克殷商后两年去世之时,姬诵被立为成王,由于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惟恐诸侯叛周,于是乃亲自摄政治理天下。

周公亲践天子之位,引起了管叔、蔡叔等弟兄怀疑,于是管、蔡联合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朝。周公奉成王的命令,平复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让微子开继承殷朝的后嗣,在宋地建国。又收集了殷朝的全部遗民,封给武王的小弟弟封,让他做了卫康叔。晋唐叔得到一种二苗同穗的禾谷,献给成王。成王又把它赠给远在军营中的周公。周公在东方接受了米谷,颂扬了天子赐禾谷的圣命。

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量,天下大服。周公在摄政的第七年,成王年长能亲政,于是周公还政于成王,北面就臣之位。

成王以周公治理天下有功,将周公分封到曲阜,地方圆七百里,革车千乘。并命后世鲁公可以天子礼仪祭祀周公。

厉王

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878年—公元前841年。

周厉王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他违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 致使百姓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最终死于彘地,谥号厉王。

厉王止谤

周厉王暴虐成性,奢侈专横,百姓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周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告谁议论,周厉王就杀掉谁。这样一来,议论的人逐渐减少,但同时诸侯也不来朝拜。

周厉王三十四年(公元前845年),当时周厉王更加严苛,百姓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周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百姓对我的议论,百姓再不敢有怨言。”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塞回去而已。堵住百姓的嘴巴,要比堵住河流的害处更严重。水蓄积太多,河流一旦决口,所伤害的人一定很多;不让百姓说话,道理也是一样。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流水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开放言论,使百姓敢说话。因此天子治理国政,要使上至公卿、下到列士都能进献讽喻朝政得失的诗篇,乐官进献反映民情的乐曲,史官进献前代得失利弊的史书,太师进献有劝戒意义的文辞,然后由盲人乐师朗诵和宣读。百官可以直接进谏言,平民则可以把意见辗转上达天子,左右近臣要尽规谏的责任,内亲外戚要考察和弥补天子的过失,乐师和太史要负责教导、诲育天子。老臣汇集、整理各方面意见,然后君王斟酌考虑衡量取舍。这样政事施行起来就很顺当,不会违背常理。百姓有嘴巴,就如同土地有山川,人类财富用度都从这里产生。百姓有嘴巴,又好比土地有饶田沃野,百姓衣服粮食也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百姓把话从嘴里说出来,善事加以推行,恶事加以阻止,这是能够产生财用衣食。百姓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心里考虑好就去做。如果堵住他们的嘴巴,那么赞同你的,跟随你的能有几个呢?”周厉王不听劝阻。从此百姓都不敢说话。

国人暴动

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 周厉王下令调兵遣将。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国人,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便转而寻找太子姬静。召穆公将姬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 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幽王

姬姓,名宫湦,周宣王姬静之子,母姜后,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前782年―前771年在位。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宫湦继位,是为周幽王。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姬宫湦,西周灭亡。姬宫湦死后,谥号幽王,诸侯共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烽火戏诸侯

据《史记》记载,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褒姒始终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再相信,渐渐不肯应召而来。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

三川地震

周幽王二年(前780年),西周镐京和附近的泾、渭、洛三条河川都发生震动。大夫伯阳甫(一作伯阳父)说:“周朝将要灭亡。天地间阴阳二气,不能失掉规律,如果失掉规律,便是人扰乱了它。阳气伏在地下不能出来,阴气压迫着阳气不能上升,这样就会发生地震。现在泾、渭、洛三河一带都发生地震,是由于阳气失去应有的位置,而被阴气镇压着。阳气失序而在阴气下面,河川的源头一定阻塞了,源头阻塞,国家一定要灭亡。水土气通而湿润,便能生产东西,为民所用。土地没有水源,民众缺乏财物日用,国家不灭亡,要等到何时!从前伊水、洛水枯竭,夏朝灭亡,黄河枯竭,商朝灭亡。如今周朝的德行也像夏、商二朝的末代了,河川的源头又被阻塞,源头阻塞必定枯竭。国家的建立必须依靠山川,山崩塌,川枯竭,这是亡国的象征。川枯竭一定会发生山崩塌。若国要灭亡不会超过十年。因为十是天数的一个轮回。上天所要抛弃的国家,不会超出十的期限。”同年,泾、渭、洛三条河川枯竭,岐山崩塌。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河枯山崩事件发生正好十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西周灭亡。

2、化妆不止是女子的专利,历史上有哪些朝代男子也会化妆?

《汉书·佞幸传》中载有: “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脂粉。”汉代还流行帽子上插鲜艳的羽毛,脖子上傅白粉,被称为羽林郎。



羽林郎

古代的粉,其实就是磨碎了的米,再加一点铅,铅不能加太多。中国古代的 l审美观是要整得很白,比如魏晋时期的何晏,被人称为 “美姿仪而色白”
,说明脸涂的白并非古代女子的专利。



何晏

那时还好熏香,“服丹行散后,香飘万里香” ,连皇帝也不例外,《魏志·朱建平传》记载曹丕: “帝将乘马,马恶衣我匡香,惊啮文帝膝。 ”



曹丕

南北朝时期是男人爱美的黄金时代,官员头顶金冠,那时开始流行小冠,露出黑油的鬃发,涂白粉并修眉,眉用螺袋,与女子一样,说话温雅又轻柔,穿宽袖驰的大衫,露出胸膛,用金革带束腰,谓之
“沈腰” ,堪比 “柳腰” 。


小冠

以细腰宽胯为邃喵喷美,主创者是南朝沈约,他 “以风流见称,而肌腰清灌,时语沈郎腰瘦” ,李煜词幼中有 “沈腰潘鬃消磨”
,潘鬃指的是潘安容貌。上穿大袖服,如飞鸟振翅,宽敞的滴等幼交领,腰处紧收,下穿白纱做的宽褡皱纹大口裤子,是何等的潇洒飘逸!

不要以为隋唐男人就不爱美,隋唐起家于北朝,爱美的文化,从汉到隋唐一脉相承,隋唐文化有着大量的南北朝文化遗风。



从唐时期流行的答花习俗宋代一直发扬光大,那时士大夫,也白面玉唇,科举后,头顶官帽井插鲜花。宋朝男子的幞头(古代男子用的头巾)
,有好多种,不亚于女子的发式变换,而且都是朝着“俏”迈进,什么 “花装” ,什么 “曲翅” ,光听名就够艳了,把帽子飘带编成好多花样,盘在头上,个个都成了
“花样美男子” 。



唐朝男人

明朝男人爱美其实比女人还甚,或者说打扮的比女人还漂亮。锦衣卫这名字多响亮,锦衣锦衣,名副其实,上面堆满了金织刺绣,每次列队出行时,裙摆飘飘,雷声振动。民间男子把头发扎起来戴上网巾,保持头发的平整,可见明代男子很重视自己的形象仪表,如果风吹乱了哪怕一根头发丝,估计都是不雅。大家的公子们,穿着艳丽花纹的衣服,精美的湖绸丝绣,腰间别着香囊,拿着扇子招摇过市。明代男子服饰颜色一改宋朝的清雅,清秀艳丽,经常着粉,流行鹅黄等。



明朝男人

女孩家颜色的衣服。戏曲中流行的
“彩衫”就是常看到小生穿绣花的直身,色泽清雅又艳丽,刺绣的帽子,也是粉党白脸,可见明代的审美不比前朝差在哪,这些戏曲的元素,应该都是明朝男子爱美的佐证和遗存。



历代男人也都是爱美的,但什么时候打扮、修饰就变成另类了呢?这与清朝后期大男子主义盛行有关,男人们觉得女人就该打扮给男人看,凭什么男人要给女人欣赏,自尊心受不了。

3、是什么因素导致西周王朝开始由盛转衰的?

在讨论西周崩盘的根本原因时,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概念:

在当时,并没有“西周”和“东周”的区分,都叫“周”。所谓的“西周”和“东周”,不过是后世史学家方便区分而起的名称。

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西晋”和“东晋”都叫“大晋”、“北宋”和“南宋”都叫“大宋”、“大明”和“南明”都叫“大明”等,不多赘述。

虽说“西周”和“东周”是后世史学家方便区分而起的名称,那么他们为什么要以“周平王东迁”为标志性事件呢?

主要原因就在于:周平王东迁之后,整个天下的格局变了。

在西周立国之时,周武王占据了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两个地区,这也是当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这两个核心地区之外,周武王把剩余的地盘分割成上百块,最好的地盘分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亲信,其余的分给在各地有重大影响力的人,以及在剪商过程中立有大功的人。

如果我们以公司做类比,那么股权分配大概是这样的:

周武王作为董事会主席,拥有总股权的20%;第一级别诸侯拥有3%-5%的股权,第二级诸侯拥有1%-2%的股权,第三级诸侯拥有0.3%-0.5%的股权……以此类推。

注:本数据仅供举例参考,并不严谨,无需较真。

这样一来,形势就很清晰了:周武王所占据的地盘,对比其他诸侯有绝对优势,周王室自然是当之无愧的领袖。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使得周天子控制的股权变得越来越少,最终无法维持自己在公司内部的地位。

或许有人会问:周天子控制的股权越来越少,是因为出现了一些极其昏庸的君主吗?

这自然是一个理由,但最重要的理由则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一,也使得从前稳定的权力格局开始变得极不稳定。

这就好像一家集团公司内部,以董事长为代表的董事会最大,以CEO为代表的管理层次之,下面是各分公司,然后是各部门,最后是各小组,再具体到个人。

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部门和各小组的体量居然在商业活动中迅速扩大,有的甚至成长到了分公司的体量。

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各部门和各小组的领导人,自然不会心甘情愿地继续受制于分公司,便打算向董事会或管理层报备,自己独立出去成立一家新公司。

这一切虽然还在周天子最初设计的权力格局中打转,但我们必须承认:问题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凸显的。

发展到后来,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不定时会产生内讧,双方在内讧过程中,都会大肆提拔一些分公司来为自己摇旗呐喊,在此过程中,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权力也开始慢慢流失。

历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叫“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说的就是周幽王的爷爷——周厉王时期的事情。

据说,周厉王在位期间,任用一个名为荣夷公的奸臣,搞所谓的“专利”,就是从国家层面搞垄断,范围包括山林川泽。

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

这一高压手段使得天下民怨沸腾,最终有好汉站出来振臂一呼,直接把周厉王从国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赶到了彘地(今山西临汾霍州市东北部),再也不敢回来,并最终死在那里。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国人暴动”。

於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於彘。

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

周厉王搞垄断最终客死异乡的真相是什么呢?其实并没有一个定论。

但有一点我想提醒大家:按照周武王构建的权力格局来看,整个天下并不属于老百姓,而都属于大大小小的贵族。

周厉王搞垄断,并没有逼得老百姓造反,只是伤害了大多数贵族的既得利益,被他们联起手来赶出国都而已。

《诗经·大雅》中有一首名为《桑柔》的诗,据说是周大夫芮良夫所著,内容是谴责周厉王用小人、行暴政、招外侮、祸人民的罪行。

听上去非常有正义感,可这首诗的内容却是“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惟宝,代食维好”。

意思就是说:周厉王就喜欢“稼穑”(农业),并把它当宝贝,完全不顾体面。

按照今天的语境来看,周厉王的所作所为就是大力发展农业。

诗中同时还写道“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这就是赤裸裸地诅咒了:你这个君王不是好东西,有好处只会独享,我们一点好处都分不到,谁还会支持你?

按照今天的语境来看,周厉王的所作所为就是大力加强集权,或许是方式方法可能过于激进,但或许也是被现实逼得没办法。


从一个君王的角度来看,周厉王只是在劝农和加强集权,何错之有?如果是周武王时期,他大搞劝农和加强集权,谁敢多说半句话?

可到了周厉王时期,由于周王室的实力已经衰退,所以周厉王的这种行为,自然会受到领地内各种大小贵族的抵制。

在这种背景下,内讧自然不可避免,周边的蛮族看到周王室内讧,自然不会放过趁火打劫的好机会,这才是周厉王时期蛮族频繁入侵的根本原因。

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就是“厉王无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杀秦仲之族。王命伐戎,不克。”

周厉王命令将士征讨蛮族,得到的结果却是“不克”。

到底是打不过,还是消极应对呢?大家心里有数。面对这样一个动了大小贵族利益的君王,谁还愿意给他卖命呢?

我之所以要详细解构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事件,就是想以此为论据,向大家揭示周王室逐渐衰微的原因。

周平王东迁则被后世史学家认为是周王室衰微的代表性事件,才有了后来长达五百年的春秋战国。

请注意,周平王东迁只是代表性事件,却不代表周王室衰微是从周平王东迁开始的。

周平王之所以东迁,周王室之所以衰微,周幽王或周平王只是点燃了导火索而已,其根源则是数代甚至数十代周天子遗留下来的痼疾。

以上是历史事件的角度,如果我们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周王室日渐衰微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以西周初期的生产力水平,当时人们所能开发出来的地区相对有限,基本局限于现在的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和陕西省南部。

其他地方绝不贫瘠,但相对荒凉是肯定的。

可随着分封的出现和时间的推移,再加上青铜器高度成熟和铁器逐渐发展等一系列原因,以前无法开发的地区都逐渐被开发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周王室曾经所拥有的绝对优势,开始变得越来越小。

除此之外,以镐京为中心的周王室核心区域日益富庶,周边的蛮族威胁也越来越大。

其实不止是西周晚期,早在商朝晚期也有类似的问题发生,商纣王的死因和周幽王的死因也没有非常大的区别。

最初,中国的核心区域是河南省北部和山西省南部,这个区域在商天子的掌握之中。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力的发展,陕西省南部逐渐被周人开发出来,并依据此地的资源,最终反杀了控制着河南省北部和山西省南部的商王朝。

这种事情放在近现代也毫不罕见。

在十九世纪时,能称得上工业文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只有英法德等寥寥数国而已。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力的发展,美洲、东亚和东欧也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英法德等寥寥数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低。

在这种背景下,不甘心被淘汰的英法德等寥寥数国只得开始内讧,寄希望于通过这种方式,重现帝国的辉煌,这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近现代史资料丰富,我用这种方式来描述世界历史的发展,只是方便大家进行理解。

事实上,商周时期的历史脉络,也是按照这种逻辑来行进的。

这种线性发展的历史轨迹,也可以解释周武王为什么要构建一个分封天下的权力格局。

这是因为周武王大公无私,所以不愿意建立中央集权吗?这是因为周武王时期的人比较愚昧或单纯,大家想不到中央集权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不是不想做,也不是想不到,而是做不到。

正如我前文所引用的公司股份一样,当董事长突然决定,要把所有股份归到自己名下的时候,如果你是董事会成员之一,会心甘情愿地奉上本属于自己的股份吗?

集权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流血的过程,做这种事情必然要考虑成本。

摆在周武王面前的事实是:能够舒舒服服地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和陕西省南部这种核心区域捏在手上,整个天下就是自己说了算。

只要能够牢牢掌控核心区域,就能够拥有号令天下的权力。如果还想把周边区域全部控制住,难免会让别人没有安全感,刚刚完成的剪商大业恐怕会出现反复。

但即便如此,周武王依然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和亲信分封在最重要的地区,史称“汉阳诸姬”。

这就很清楚地表明一点:周武王绝对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多吃多占”这一精神发扬到了极致。

那些对西周开口必称“礼仪”的人,我倒是想请教一下:为什么我看不到“礼仪”,只看得到“利益”呢?

4、总督是清朝官场的专利,清朝九大总督中权力最大的是谁?

在清朝官员中,除了以品级官阶区分身份之外,还可以分为:京官与地方官。京官在朝廷中枢衙门担任官职,而地方官则在地方衙门担任官职。

总督一词,可以说是清朝官场的专利,因为,总督一职是从顺治年间才开始设置的。从总督之“督”可见,在名义上不是地方官,是中央差遣的“派出”性质,由此可见,中央是将地方权力牢牢握在手上的。地方没有名义上的大员,提督、知县等也皆属于中央官。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总督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掌握着无数人的生死,是许多人毕生的追求与梦想。但是,同样是在享受权力的同时,也要担负相应的责任,维护清朝王族以及百姓的利益。

这里,先说一下总督的作用:

一方面在于以文臣钳制武臣,防止武臣割据。

另一方面在于协调各省、各镇之间的关系,统一事权,防止各省、各镇有利互相争抢,无利互相推倭的情况,这也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权的加强。

根据史料的记载,总督的辖区有三个省之大,本来官至正二品,如果,再兼有尚书的头衔,就是从一品,同样,总督还有军事的实权。这样的总督,在清朝共有11个,其中,2个是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总领运输业。另外9个则是封疆大史,分别是:东三省、直隶、两江、两广、闽浙、湖广、陕甘、四川、云贵总督。

虽然,表面上总督之名没有区别,都以地区命名,享有的权力与职责,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其实内里的9个总督之间,地位和权力的差别,却是非常之大的。

那些靠近政治中心的总督,地位和权力都非常之高,反之,远离政治中心的总督,地位和权力就没有那么高了。然而,远离也有远离的好处,落得清闲自在。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没有上面人的约束,也没有繁杂的突发情况与危机需要应对,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的日子可是非常惬意的。

直隶总督的辖区管理着京城,也就是皇帝所在的区域。当然,肯定不是要去管皇帝,只是对皇宫外的区域进行管理。而直隶二字,也是非常直白的告诉我们:是皇帝直接直隶的辖区,也是这9个总督中权力最高的。在历史上,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是威名赫赫的,绝非浪得虚名之辈。

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位置上,干了足足28年之久,兴办洋务,打造北洋水师,成为晚清中国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除此之外,做过直隶总督的名人中,还有曾国藩、袁世凯等知名人物。

两江和两广的总督则不相上下。

两江总督管理着江苏和江西,以及现在安徽的少部分区域。因为,临近河道,有着天然丰富的水资源,所以,这个地区的生产水平在九个总督中是最高的。同时,这个地区有着“天下粮仓”之称,想来做这个地区的总督,身家是不会少的。除了左宗棠,岳钟琪、林则徐、邓廷桢等名人都做过两江总督。

而两广总督的辖区,则是指广西和广东,这是一个与外国有着通商口岸的地区,所以,做这个地区的总督,对个人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首先,要思维活络,因为要和来华的外国商人打交道。并且,还要有远见有魄力有胆识,既要维护清朝上国的面子和利益,也要保证贸易能够顺利展开。

其次,特别是战争时期,两广总督位置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历史上,清王朝在衰败的时候就选择了东南互保,这就是由当时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发起的。而且,嘉定年间的三屠扬州,乾隆帝六次下江南,以及太平天国都是在这个辖区内发生的。

除此之外,还有东三省的总督,管理着黑龙江、吉林以及奉天,这三个有着满清后花园之称的地区。因为,地理位置是在清王朝的北部地区,一般也没有什么战事威胁,虽然,这个地方也比较重要,但是,却是比较容易管理的一个总督。徐世昌就成了清朝第一任东三省总督,后来还做过民国大总统。

看了前面几个地位比较高的总督,让我们继续看看后面的。

闽浙总督在其中的地位不高不低,虽然,现在的台湾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但是,在清朝台湾被设置成省级行政区划的时候,闽浙总督可是统领福建、浙江、以及台湾地区的。

湖广总督总领的是湖北和湖南,据记载,这个职务是在顺治年间被设立的,在康熙年间废除又建。而历史上,也仅有周天爵一人被卸职发配到了边疆。

陕甘总督的辖区是陕西,甘肃和伊犁。陕甘总督兼辖新疆,光是新疆一省的面积,就有166万平方公里,加上陕西、甘肃两省,远超其余总督。这个辖区的总督职位更替十分迅速,改动也十分频繁。

陕甘总督的地位一直不怎么样,但唯一的例外就是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期间,由于左宗棠的影响力,使得陕甘总督的地位急剧上升,一时之间,陕甘总督在九大总督中仅次于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

顺治时期,偶有兼管四川的情况,在乾隆时期,进行了川陕的合并,也将其改名为了川陕总督。而到了雍正时期,四川则被分开,最后,到了乾隆统治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四川的统治问题。即公元1748年,乾隆最终确立:四川总督兼任巡抚、督察员右都使,以及兵部尚书的官职,位列从一品。

最后的云贵总督,这个管理云南贵州的总督职位,从1660年开始,有过77位大臣。然而,这77位虽然也是封疆大臣,但是,他们的权力和地位却与前几位有着天壤之别。

因为,他们远离政治核心,也不属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所以,存在感并不高,其中,又以云贵总督和陕甘总督最不显著。而四川总督则不一样,他辖区内的保路运动引发了辛亥革命的发生,从某种意义来说,是这个地方的导火索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

如今总督府建筑尚有遗存的只有直隶总督府和两江总督府,其余总督府建筑基本不存或只剩遗址。东三省总督府现存西洋楼,为近代建筑。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的官署建筑群,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布局严谨。

5、封建社会的朝廷都有什么样的办法来剥削老百姓?

1853年冬天,太平天国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该制度规定,天国的男女每人都可以分到一份田地来种 ,但是,所有的粮食收成,“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噬芋麻 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也就是说,农民只能留下一份勉强维持生存的口粮——成人一石未成人半石 ,其余的都要上缴给国家。

不得不说,洪秀全在剥削农民这方面做得实在是太狠了。中国历代王朝,刚刚建政时都会实行轻赈薄赋的政策,以此来安定人心,恢复百废待兴的经济,正如明太祖朱元璋所说,“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然而,洪秀全一上来就要把初飞之鸟的羽毛拔的一干二净,这导致很多地主和农民望风而逃。

中国历代王朝,在社会经济恢复之后,都会开始逐步加重对农民的剥削,一直到农民可以承受的极限。在农业社会,一个大一统政权要想维持其运转,以及满足帝王的私欲,最大限度的剥削农民是唯一选择。但是,剥削的方式如果都像太平天国一样简单粗暴,那就必然会动摇帝国的根基。 正如科尔贝尔所言:“税收是尽量多拔鹅毛而少让鹅叫的艺术”。所以,中国古代的政府在剥削方式上大多采用“巧取”,而不是“豪夺”。虽然结果都是农民苦不堪言,但是却可以推迟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延续帝国的寿命。相比历代帝王拔鹅毛的艺术,洪秀全的拔毛技术显然还需要多加锻炼。

一、盐铁专利收消费税

对于中国古代政府而言,清查土地占有的状况,是一项相当庞大、复杂、繁重而又零碎的工作,需要投入难以想象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在物质投入之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复杂的制度,来解决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即使如秦始皇,他能统一六国,但是在土地清查方面也是一筹莫展,只得下令“黔首自实田”,让六国老百姓自己呈报土地占有的数额,作为政府征收田赋的依据。你想老百姓都会老老实实的上报真实的土地占有数额?做梦去吧。

以秦朝的严刑峻法,尚且做不到清查土地占有状况,更遑论其他的王朝。所以,并非中国古代的政府都不想平均土地给农民,而是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事实证明,洪秀全的“天下田 , 天下人同耕 ”其实也成了一张空头支票。

既然无法履亩而税,那就“舍地而税人”,因为人口状况比较好清查,一旦登记在册,按人收税就可以了。但是现实情况还是没那么简单,因为会有士族挟藏人口,人民逃亡隐匿等问题。以明朝为例,“太祖当兵燹之后,户口顾极盛,其后承平日久,反不及焉!” 清朝康熙皇帝为了清查人口,更是直接跟老百姓说,我调查户口只是为了弄清楚国家的人口数据,而不是为了向你们征收人头税,所以大家都别隐瞒了。

为了填补人口隐漏的问题,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就提出了绝佳的解决方案——盐铁专利。管仲说,国家可以通过对人民生活与生产的必需品进行垄断,然后加价销售。无论老百姓怎么隐匿,你总得吃盐吧?你避得了交人头税,但你避不了买高价盐时交的消费税。所以这么一来,政府等于间接收到了所有人的税,而且不用吭哧吭哧的去清查田地和人口。

更绝的是,政府不需要包揽盐铁生产和运销的全过程,只需要发个营业执照给商人,让商人自己去煮盐开矿就行了。

政府对商人课以重税,商人再把重税转移到盐铁中,最后由人民,尤其农民来买单。这种制度,简洁、高效,是统治者们心头的那一抹白月光。秦朝商鞅变法,主张盐铁官营,结果“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解决了“军旅之费”,“国赋之急”;唐朝第五琦,这个名字很怪的人,主持食盐专利,将盐价从每斗10钱增加到每斗110钱。从此,唐朝仅用10年左右的时间,盐利收入就从每年40万猛增到600万元——不然你以为唐王朝怎么还能苟延残喘那么长时间。

这种专利制度,一方面简化了政府压榨农民的程序,减轻了政府收税的成本,一方面又可以让广大农民一边吃着高价盐,一边没有直接感受到自己所受的压榨。他们可能会怨恨盐铁商人,骂他们是奸商,但不会直接怨恨政府。政府还能得到“利不及民”、“取人不怨”的美名。

所以这套好用不贵的压榨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

二、货币地租,谷贱伤农

仅仅是通过专利制度来间接压榨农民油水还不够,中国古代政府还有货币地租这么一个设计巧妙的榨汁机。

跟货币地租比起来,劳役地租存在着诸如“运粮草一天”这样的难以确定和量化的问题,所以,将劳役折算为固定的货币额度,劳役地租的任意性就会完全消失;而实物地租又存在着运输、储藏和交换方面的限制,不利于提高国家的财政储备能力。

所以,货币地租成为帝国的头号选择,汉朝有“口赋”、“算赋”,南朝有“口钱”、唐朝有“青苗钱”、“地头钱”,明清有“金花银”、“一条鞭”、“地丁银”······朱元璋也曾经想建立一个完全征收实物地租的财政体制,但是后来发现实物的储藏实在是太麻烦,最后还是以金、银、钱、钞折纳赋税。

政府强迫农民以货币形式缴纳赋税,这就迫使农民只得去市场卖粮换钱。由于同时有大量农民卖粮,必然导致谷价大幅下跌,加剧“钱重物轻”的情况。如此一来,大量增值的货币上缴给政府,政府赚得盆满钵满。又是我们的管仲同志,他率先提出,“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谷贵则万物必贱,谷贱则万物必贵,两者为敌,则不俱平,故人君与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间。故万民无籍,而国利归于君也。”

然而,与此相对,农民则辛辛苦苦干一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白居易诗云,“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夏秋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以重,农力日以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而根据顾炎武的记载,明朝时很多农民“岁甚丰,谷甚多,而民相率卖其妻子”。

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古代从秦汉以后,只有魏晋南北朝实打实的采取过实物地租的政策。北宋时期的王安石,更是主张全面利用商品货币经济增加国家财富,借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在他变法之后,米、绢价格骤然下跌,出现了“年丰谷贱”,农民倒霉,但是政府却“ 府库充盈” 的局面。

当然,政府并非完全采用单一的货币地租政策,毕竟小农经济要靠天吃饭,一旦出现农业歉收情况,谷物价格也会随之上涨。这时政府就会调节货币地租与实物地租的比例,主要向农民征收实物。所以说,政府在压榨农民这笔账上,算得门儿清。

根据我的理解,货币地租曾经推动欧洲瓦解封建经济,走向近代文明,正如马克思说的:“在进一步的发展上,货币地租——把一切中间形态,例如小佃农的地租,除开不说——不是使土地变为自由的自耕农的财产,就是导向资本主义方式的形态,导向资本主义和地农业家支付的地租。” 然而在中国,由于封建经济早已在2000多年前解体,导致后来出现的

货币地租成为大一统政权压榨农民的重要手段,使得中国的社会再生产能力被泰山压顶,动弹不得。如果不是明末清初从外国流入大量白银,估计农民所受的货币地租剥削会更严重。

三、滥发纸币,让你手里的钱变成废纸

北宋仁宗年间,国家开始发行纸币,即“交子”,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在此之前,中国人使用的都是金属货币。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货币金属存在三个无法克服的问题,第一,金属货币生产弹性很小,因为矿山数量有限。由于无法扩大供应,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从而导致生产扩大受货币供应量制约;第二,金属货币的替换弹性近似为0,同样导致供应量难以扩大;第三,金属货币本身具有价值,而且具有周转灵活性和流动性,人们乐意储藏,需求旺盛,带来实际流通数量减少,影响经济发展。历史经验表明,金本位时代的经济衰退和萧条频率反而高于纸币时代。

前面讲过,由于货币地租的政策,导致“钱重物轻”。“钱重物轻”,所以大家都会在家里存储货币,使得大量货币退出了市场上的流通过程,于是整个国家就出现了“钱荒”的情况,即凯恩斯上面所说的第三个无法克服的问题,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国家利用商品经济来增加农业赋税的目的。于是,纸币的发行势在必行。纸币轻便易携,代表着一种先进的货币形态,然而在中国古代,纸币也是大一统政权压榨农民的手段——虽然并非最主要的手段。

一开始,北宋的纸币发行配备有准备金制度。然而,到了南宋之时,纸币的发行已经是随心所欲,准备金制度早已被扔进了太平洋。南宋纸币发行量最大的时候,高达亿余贯。南宋灭亡后,元朝继续发行纸币。蒙古统治者不仅仅只识弯弓射大雕,还知道纸币发行必须要有严格的准备金制度。所以,元朝的纸币币值稳定,整体运行良好,马可波罗曾记载,“凡州郡国土及君主所辖之地莫不通行。臣民位置虽高,不敢拒绝使用,盖拒用者罪至死也。兹敢为君等言者,各人皆乐用此币,盖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其量甚轻,致使值十金钱者,其重不逾金钱一枚”。

然而,随着元朝统治的日益腐败,纸币的准备金制度也形同虚设。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危机,元朝政府开始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一发可收拾,农民被压榨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只好武装起义。正如元朝末年流传的一首民谣,“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所谓的”变钞“,就是指乱发、滥发纸币,它成为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明朝建立后,于洪武八年开始发行“大明宝钞”。为了强制全国人民使用纸币,朱元璋曾下令罢宝源局、宝泉局,停止铸钱,并“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治其罪”。然而,短短19年,“大明宝钞”就贬值到不足面值的20%,不仅农民叫苦不迭,就连官员都深受其害——因为官员的一大部分薪水都是发给纸币的。

直到正德年间,朝廷终于悬崖勒马,不再印发宝钞,恢复了铜钱作为流通货币。

相比之下,清朝不再发行纸币,确实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在一个中央集权完全不受制衡的时代,政府很容易就滥发纸币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从而引起经济危机。与其自我放纵,不如提前自我约束。

四、剥削地主,不管土地兼并

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比较强势之时,它可以通过剥削地主来间接的剥削农民。正如某学者之言,“中国封建地产中体现的产权关系包括了国家、地主、农民三级主体:国家拥有法律上的土地所有权(最终支配权),地主拥有经济上的土地所有权(实际所有权),农民拥有部分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但在实际层面,国家不可能经常性地、高频率地行使(或是表现)它的最高所有权,地主这一级主体在地权关系中的作用就至关重要。”所以,皇帝没有必要再去管土地的兼并情况,宋太祖就说,“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土地掌握在谁手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课征。

这个思路其实跟利用商人资本来剥削农民的专利政策一样,都是借他人之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通过剥削地主,国家避免了盯住数量庞大的农民,只要盯住数量有限的地主就可以了。而且,农民会将自己的怨恨投射在地主身上,而不是那个远在天边的皇帝。

自从唐朝实行两税法之后,中央政府剥削地主的方式,主要是分割地租。政府不会管地主的营收到底是好坏,它只管伸手。政府索要的赋税越多,地主的压力就越大,因为地主加重佃户地租的空间有限,你再增多人家就不干了,人家会去当自耕农或是去其他地租较轻的地主家。所以在清代时,出现了“富民以有田为累”的情况。

宋代的“衙前”之役,就是由地主担任,负责国家赋税的征收,而国家不付给任何报酬。如果当地农民因为避税而跑路,那么所欠的税款就摊派给其他税户。如果其他税户也都跑了,那么所有的欠税都由地主来承担。而地主为了缴纳欠税,就必须对自己的佃户加重剥削。所以,最后为欠税买单的,还是农民。

明朝的“粮长”制度,也是如此。粮长制度,即各地以纳粮一万石为一区,选其中“田土多者”的地主担任粮长,负责该区田赋的督收和缴纳,如果完不成任务,也是由地主自己掏腰包填上。当然,最终买单的还是农民。

6、都说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专利,那为什么在道教里还能看见龙?

龙不只是皇帝的专利吧,况且龙的种类也是有很多的。
如果说道教里能见到龙,那也许是当时的王朝比较崇尚道教。
这或许与某些朝代,佛教的主持可以穿与皇帝同颜色的袍子是有些相同意义的。
表示当时朝廷对此教的尊敬,也说明了道教或佛教在当时的朝廷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7、龙饰是皇家专利吗?听说以前的东西如果上面有龙的图案都是皇家用的,是吗?

亲,专利的最长保护时间是三十年,是发明专利。龙饰应该保护的是外观吧,最多十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中国最后一代王朝结束,从此再无皇家,198几年,中国开始实施专利法。终上所述,龙饰应该不是皇家专利。据我所了解,封建社会时期的确只有皇家才能用有龙的东西。

8、乌纱帽并非官员专利,中国历史哪些朝代人人可戴乌纱帽?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乌纱帽就是官员的代名词,说你乌纱帽不保,已经是职务犯罪了,要让你下台甚至小命难保了。

事实上乌纱帽最早不是官员的专利,在中国历史上它就是一顶普通的帽子。后来为什么演变成官员的专用之物呢?我们来看看乌纱帽有趣的沿革。

乌纱帽始兴于东晋,盛行于南北朝

乌纱帽,发源于东晋宫廷,由黑纱制成,故得此名。后来传入民间,因其样式好看,遮阳效果佳,深受百姓欢迎,在民间盛行开来。到南北朝时期,乌纱帽几乎成了人人佩戴之物!

乌纱帽隋唐有了等级区分

隋唐时期,皇帝、官员、百姓,全都佩戴乌纱帽。为了区分等级,政府便出台了乌纱帽等级规定:以乌纱帽上的玉的多少来划分官员等级。一品九块玉,类推至五品五块,六品以下不准配玉,平头百姓更是无资格配玉了!

宋太祖为乌纱帽加翅,堪称奇葩

赵匡胤性格温厚,做了皇帝后,文武百官说话无所忌惮,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便议论纷纷,让赵匡胤很难堪。

于是,赵匡胤命人改装了官帽,在乌纱帽上安装两个软翅,上朝时大臣只要摇一下头,两旁的软翅就摇个不停。官员从此不敢随便交头接耳。

朱元璋下令,只许官员佩戴乌纱帽

到了明朝,乌纱帽地开始成为官员的专利,朱元璋上台后,颁发命令,不许老百姓再戴乌纱帽,至少要有了状元或进的功名士才能戴乌纱帽,至此,乌纱帽完全完成了功用的蜕变,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现代人很少戴帽了,乌纱帽的语境只存在象征意义了。原天下有乌纱帽的官员,不负民望,好好珍惜你的“乌纱帽”!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