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码专利 » 中国各个省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情况

中国各个省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情况

发布时间: 2022-05-26 15:04:05

1、信息科学领域中我国取得的成就

,1998年至2007年10年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相关专利申请总量超过67万件,约为1985年至1997年全部专利申请总量的5.6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比例达到71.3%,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目前,我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呈现十大发展态势。态势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内所有行业中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活跃度和技术创新能力保持持续提升的态势。在国内所有行业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申请统计中,与信息产业相关专利申请的比重占到四成左右。同时,在发明专利中信息产业领域的技术聚集度很高,在所有行业里发明专利占53%,而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发明专利占了68.6%。信息技术领域创新成果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整体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内其他行业。信息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也比其他行业发展得更快。态势二:不足以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在信息产业领域,国内外专利申请总量分别为47.3万件和33.1万件,虽然国内在总量上已超过了国外,但国内专利申请总量包括发明和实用新型,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仅为国外的68.2%,就专利申请的质量而言,国内外差距依然比较明显。这说明虽然我国信息产业规模发展很快,信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但在技术竞争力上还不足以和发达国家抗衡。态势三:国内外发明专利数量差距逐步缩小国内信息技术专利申请总量与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9%和20.2%,国外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9.1%和19.2%,在这方面差距不是太大。尽管国内外发明专利数量近年来差距在逐步缩小,信息产业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但国内真正改变相对弱势的状况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创新和产品积累。态势四:跨国公司加强在我国专利布局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在全球区域市场中地位的提升,以及国内信息产业整体技术实力的增强,美、日、韩和欧盟等国家主要跨国公司加强了在我国的专利布局,在信息产业九个技术领域中都保持着领先地位,并希望借助知识产权发明优势强化在我国技术和市场竞争中的主动地位。各个国家在不同技术领域的排名状态和在国内专利申请总排名状况基本一致,日本、美国、韩国位列前三,德国、荷兰、法国紧随其后。从专利申请分布来看,各国在计算机与自动化控制、基本电路与通用设备、电子器件等技术领域进行的专利布局情况非常接近,而且比重相当高,表明发达国家在这几个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投入非常多,他们之间的技术竞争同样激烈。态势五:国内信息技术企业竞争压力增大国内信息技术企业将不仅面临着全球市场日益增加的技术竞争压力,在国内市场也将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与市场竞争。部分信息产业企业对创新成果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逐渐趋于理性,国内企业发明申请比重都在增加,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成为专利申请的重点。态势六:区域不平衡仍然存在内地城市中,广东、北京、上海三个省市在专利数量上依然维持着继续领跑的优势,而西部地区的专利申请情况与之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市以及在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市依然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环渤海湾以及泛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专利申请量增长速度快于中西部地区的省市。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无论在技术创新,还是在知识产权积累上,都有较大发展空间。态势七:专利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我国信息产业在快速融入全球化市场的同时,全行业技术创新意识、能力和速度都取得了较快进展。1998年至2007年,我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分别是25.5%、27.1%和21.3%,其中发明专利增长最明显,说明我国信息产业在规模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整体技术态势也在逐步改善。态势八:部分国内企业技术竞争力明显增强1998年至2007年是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快速发展的十年,部分国内企业技术竞争力明显增强。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态势九:市场应用导向明显增强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的市场应用导向明显增强,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进一步改善。授权发明专利比例明显提高,专利潜在价值得到较大提高。近十年,信息技术领域授权的专利总量达29.9万件,约为前13年信息技术专利申请总量的5倍,授权发明比重为43.8%,超过了前13年授权比重27个百分点,授权发明专利绝对数量约为前13年的13倍。这说明十年间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更大成就,专利申请质量明显提高。态势十:国内与国外授权专利的差距逐步缩小近10年国内企业技术研发方向更为广泛,并涉及到相对基础和关键的技术领域,信息产业创新成果技术含量得到提高,产业化应用效果逐步显现。1998年至2007年十年间,内地授权的发明专利增长速度高于国外8个百分点,国内与国外授权专利总量逐步接近,但国外授权发明专利绝对数量依然是中国内地的3.5倍,我国信息产业与国外技术竞争力的差距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逐渐缩短</p>

2、专利八大领域是什么?

专利八大领域:一、 电子信息技术 二、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三、 航空航天技术 四、 新材料技术 五、 高技术服务业 六、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七、 资源与环境技术 八、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3、过去10年中国AI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你如何看待AI前景?

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过去10年,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首位,未来10年,中国将专注于强化学习、知识地图和智能机器人。昨天在苏州举行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上发布了这一数据。该报告称,过去10年,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超过52万件。专利申请量38.9571万件,占全球的74.7%,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中国在10多个人工智能子领域的科研产出领先世界,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芯片技术和机器学习。在人机交互、知识工程、机器人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理论等领域。

过去10年国际顶尖期刊和会议论文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该报告选取了过去10年人工智能研究的10个重点,分别是神经网络深度、特征提取、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等。报告还总结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工程等关键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并指出预先训练的语言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自ELMO、GPT、BERT等一系列预训练语言表示模型出现以来,预训练语言表示模型在大多数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表现出了比传统模型更好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最大的一个近年来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突破。”

报告发现,中国在自然语言处理、芯片技术、机器学习、信息检索和挖掘等10多个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产出领先世界。多媒体和物联网领域的论文产出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中国有高水平学者196人。德国排名第三,拥有欧洲最多的学者,而世界其他国家的学者不到100人。高级人工智能人才在中国主要位于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人工智能专利申请也是该报告关注的焦点。据统计,过去10年,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为521,264项。中国专利申请量38.9571万件,占全球专利申请量的74.7%,居世界第一,是美国专利申请量第二的8.2倍。通过分析2020年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度曲线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预测未来十年人工智能的重点方向包括强化学习、神经形态硬件、知识映射、智能机器人、可解释人工智能、数字伦理、以及知识引导的自然语言处理。

4、电子信息工程的中国信息产业

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走势:
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构建,为中国加快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十一五”期间,广西将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社会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企业基础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发挥信息化对工业的倍增和催化作用。中国将把南宁、桂林、北海建设成为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发挥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引导广西电子信息产业良性快速发展,引领传统工业走上“高速路”,随着广州、上海、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5、电子信息类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编者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浙江省信息产业脱颖而出,发展迅速。"八五"期间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该省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仅省归口企业的产值已从1990年的29.6亿元增长到1995年的180亿元,在全国电子行业的排名从1990年的第10位升至第4位。浙江信息产业"八五"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体现在浙江信息产业发展的明确定位和企业各自的发展特色,这对于其他省市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为此,本报浙江记者站组织了这批稿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浙江省信息产业的发展概况和经验,现用专版刊出,以飨读者。 一、"八五"浙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 1.发展速度领先,经济规模扩大 电子信息产业在"八五"期间不仅成为浙江省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在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也已处于重要地位。全省归口企业产值从1990年的29.6亿元发展到1995年的180亿元,增长了6.08倍,年均增速达34.58%。其中1995年比1994年增长42.9%,明显快于全国电子工业的发展速度,成为浙江省电子工业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全国第10位升至第4位,仅次于广东、江苏、上海,在省内各行业中处于第3位。主要产品1995年产量:电视机470万台(其中彩电55万台),显示器23.25万部,程控交换机74万线,组合音响118万台,电台44.9万部,电子元件39.76亿只,分立器件12.87亿只,集成电路4197万块。 2.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八五"期间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需要,浙江省重点推动了作为信息产业核心的通信、计算机及微电子产业的发展,以此来带动产品结构的调整。 通信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系统、光电通信设备、有线无线电话等为支柱的高技术产业群体。900MHz模拟蜂窝移动通信设备在全国占有较大优势;GSM和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项目正在实施;万门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千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及用户数字交换机的开发生产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通信电线电缆占据了全国半壁江山。 高档微机、服务器及多媒体电脑已开始投入生产;STD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商业收款机、无盘工作站等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计算机外部设备特别是磁盘驱动器有较好的基础,计算机显示器、喷墨打印机、键盘、板卡相继开发成功,并完成了"光盘驱动器"、"行列式打印机"两项国家攻关项目,其中行列式打印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显示器形成了一定的生产批量,并进入国际市场;激光照排输出设备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图形图像技术和CAD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软件成果正向商品化转化;运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果。 微电子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通过"八五"技术改造及908工程建设,掌握了2微米生产技术及IC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硅单晶产量全国第一,功能晶体材料及器材成为浙江特色产品。 经过"八五"期间的调整,产品结构从以元器件为主的工业结构开始向技术含量较高的投资类调整。投资类产品的比例从1990年的7%上升到1995年的32%(产值达57.6亿元),消费类占28.4%,基础类占39.6%。 3.技术进步加快 浙江电子信息产业在"八五"期间加大了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力度,加强了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建设和新品的开发。经国家经贸委批准,有两个企业成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八五"期间共投入新产品开发资金9.5亿元,开发新产品987项,新增产值130亿元,新增利税15亿元,创汇3.5亿美元,1995年新产品产值率达32%。 通过几年的努力,浙江不仅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较大的拳头产品,而且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如光缆有线电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及GIS,贮氢材料和镍氢电池等已试制成功并投入工业化生产,成为浙江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新生长点。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一批新兴高新技术企业正在迅速崛起。省内大专院校、研究单位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并以多种形式产业化,成为重要的技术来源。 4.实现从单一制造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转变 "八五"期间,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金"字系列工程的实施,给浙江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浙江"金卡"工程已开始启动。杭州市被列为全国金卡工程试点城市,金融信息化和商业流通现代化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市信用卡发行量达11.2万张,人均持卡达9%,装备ATM机88台,POS机122台。全省大型商场如解百、杭州百货大楼等的POS系统和商业MIS系统已进入实施阶段。结构化布线已被普遍采用,我省开发的证券交易系统在全国有较大的知名度,杭甬高速公路IC卡收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钱江大桥IC卡收费系统通过了验收。IC卡、磁卡、条形码卡在银行支付、电话、税务管理、证券交易、煤气收费、食堂就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施金卡工程的同时,开发了IC卡电话机、MEMERY卡、IC卡读写设备、专用POS机等为"金卡"工程配套的机具,带动了硬件设备的发展。 "三金"工程的实施,使浙江软件产业开创了新的局面。并开发建立了多层次纵向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如邮电通信系统、经济信息系统、银行业务管理系统、铁路运行系统、民航旅客服务系统、电网监控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宾馆管理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公安信息系统、财税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统计局计算机系统以及经贸、海关、旅游、新闻等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采用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效果十分显著。以"机床改造,橡胶硫化、工业炉窑控制"为突破口,几年来已改造机床1500多台,改造炉窑290台,用微机控制橡胶硫化机95台,装风机变频调速系统58台,电力负荷控制已在省内14个县、3个市建立控制系统。以工控机、电脑控制电子秤、逆变焊机、变频调速器、可编程控制器、电量变送器、电力负荷控制装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改造传统产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CAD日益受到重视,应用面不断扩大。省内中央部属和省厅局属设计院及机械、造船、汽车、电子、轻工、纺织等大中型企业普遍装备应用了CAD系统。我省自主开发的CAD系统在国内也有较大的影响。印花分色制版系统是目前唯一通过纺织部鉴定的完整的印染CAD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纹织CAD在省内和全国纺织、丝绸行业中得到了推广,效率提高5~20倍。PCB CAD系统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一批国家级CAD和CIMS示范点正在建设之中。 二、"九五"浙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根据电子部提出的"市场导向,内外结合,以外促内,加速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及省政府提出的"把电子工业建成浙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要求,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内外结合,以外促内,强化特色,重点突破,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就是从市场和效益出发,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一起来,积极引进和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为我服务,提高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技术起点,开辟电子产品的新门类,形成新的优势特色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增植一批骨干企业、骨干产品,组建一批企业集团,使全省电子工业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支柱产业。 2.发展重点 "九五"期间,电子工业面临"复关"挑战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双重压力。对此,浙江省将重点抓好九大工程,培育"五类"企业,形成三个支柱。 九大工程是,"三金"工程、有线通信工程、无线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微电子工程、光电子工程、节能电子工程、广播电视工程和电子基础材料工程。围绕上述九大工程,将组织实施52个项目,工程总投资21亿元,项目全部完成后,可新增产值122亿元,实现利税19亿元。 五类企业是,根据省政府关于提高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质量的精神,为提高全省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九五"期间拟重点培育支持一批"五类"企业。其中上报待批的"大企业、大公司"6家,"小型巨人企业"20家,"名牌战略企业"15家,"出口创汇大户"15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 通过五年的努力,形成以通信、计算机和消费类电子三大产业门类为支柱、带动其它产业共同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局面。 三、加快发展浙江电子信息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加强认识,把指导发展电子工业的模式放在努力建设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上来。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速新产品开发速度,重点抓好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的投资类产品。 3.坚持扶优扶强政策,积极落实大公司发展战略,努力形成规模经济。 4.加强技术进步,积极实施"名牌战略",用名牌去占领市场,带动行业发展。

6、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第三产业在各国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这导致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在全球信息化大势所驱的影响下,各国的电子商务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电子商务成为各个国家和各大公司争夺的焦点。研究探讨电子商务现状和制定实施恰当的电子商务的政策问题就十分迫切。而在我国,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众多的信息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生产流通企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
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环境,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The 21st century are the information time, the tertiary instry unceasingly rise in the various countries’ proportion, specially service instry, information service instry becomes for the 21stcentury the leading instries, this has caused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pro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in the global information is under the influence which the situation drives, the various countries’ electronic commerce unceasing improvement and the consummation,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is a focal point which each country and each big company capture
This text from of our country e- commerce environment of development, existing problem, how improv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of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trend 3 of e-commerce at present, probed into and an alip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mmerc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关键词]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一般来说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指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广义而言,电子商务还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种内部业务的电子化。电子商务可被看作是一种现代化的商业和行政作业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消费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快信息交流以支持决策。电子商务可以包括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各项社会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充实和扩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开拓出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信息世界的核心,也是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具有无法预测的增长前景。电子商务还将构筑二十一世纪新型的经济贸易框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前景诱人
虽然目前还不能预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何时能成为主流模式,但电子商务的市场发展潜力是无穷的,因为:一方面,潜在消费者的发展速度惊人。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到2002年底,全球英特网用户已达6.5亿之众。在中国,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6月底,上网用户已达到68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8.5%,而1997年10月首次调查结果只有62万,几年间增长了109。7倍。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是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而更多的则是这个快速发展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Forrester估计,2002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大约为22935亿美元,到2006年将可能达到12。8万亿美元,占全球零售额的18%,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美国是电子商务应用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发展趋势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2001年,尽管美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全美零售额中的比例仍低于3%,但类似软件、旅游和音乐制品这些商品及服务的网上交易B2C部分已占到这部分交易额的18%左右,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出现。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引用Anderson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03年底,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B2B和B2C的交易总额将可能达到40亿美元之巨,B2B的年均增速为194%,而B2C的是274%,其增速呈倍数增长。当今世界,除电子商务市场以外,其他任何市场都难有如此高的增长率,因此,其市场前景极为可观。
二、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1、 电子商务的搜索功能问题
当在网上购物时,用户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众多的网站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并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搜索引擎看起来很简单:用户输入一个查询关键词,搜索引擎就按照关键词语到数据库去查找,并返回最合适的WEB页连接。但根据NEC研究所与INKTOMI公司最近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在互连网上至少10亿网页需要建立索引。而现在搜索引擎仅仅能对5亿网页建立索引,仍然有一半不能索引。这主要不是由于技术原因,而是由于在线商家希望保护商品价格的隐私权。因此当用户在网上购物时,不得不一个网站一个网站搜索下去,直到找到满意价格的物品。
2、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仍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INTERNET的迅速流行,电子商务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被公认为是未来IT最有潜力的新的增长点。然而,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的因数之一。调查公司曾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进行过在线调查,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在线购物时,绝大多数人的问题是担心遭到黑客的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因此,有一部分人或企业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意使用电子商务,安全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如:安全可靠的通讯网络;有效防护连接在网络上的信息系统;有效防止资料被盗去或盗用;培训电子商务人才,使其了解如何防护其信息系统和资料的安全。
3、电子商务管理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多姿多彩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商务规则和方式,这更加要求在管理上要做到规范,这个管理的概念应该涵盖商务管理,技术管理,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因此要同时在这些方面达到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规范程度,不是一时半时就可以做到的。另外电子商务平台的前后端相一致也是非常重要的。前台的WEB平台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是电子商务的门面。而后台的内部经营管理体系则是完成电子商务的必要条件,它关系到前台所承接的业务最终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一个完善的后台系统更能体现一个电子商务公司的综合实力,因为它将最终决定提供给用户的是什么样的服务,决定电子商务的管理是不是有效,决定电子商务公司最终能不能实现赢利。
4、电子商务的税务问题
税务,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是在没有固定场所的国际信息网络环境下进行,造成国家难以控制和收取电子商务的税金。因此,在指定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政策法规时,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税收政策和手段,建立新的,有效的税收机制。
5、电子商务的标准问题
各国的国情不同,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和手段当然也存在某些差异,而且我们要面对无国界,全球性的贸易活动,因此需要在电子商务交易过动中建立相关的,统一的国际性标准,以解决电子商务活动的相互操作问题。中国电子商务目前的问题是概念不清,搞电子的商务,搞商务的搞电子,呈现一种离散,无序,局部的状态。因此,目前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统一标准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二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在于业务,应用是其龙头,因此要把各种各样的业务和服务接进来;三是解决互连互通的标准问题。
6、 电子商务的费用支出问题
由于金融手段落后,信用制度不健全,中国人更喜欢现金交易,没有使用信用卡的习惯。而在美国,现金交易较少,国民购物基本上采用信息卡支付,而且国家处于金融,税收,治安等方面的原因,也鼓励使用信息卡以减少现金的流通。完善的金融制度方便,可靠,安全的支付手段是B 2 C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条件。不难看出,影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单是网络带宽的狭窄,上网费用的昂贵,人才的不足以及配送的滞后,更重要的原应来自于信用制度不健全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应该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健全法制,建立信用制度,正确引导人们改变一些生活习惯,为我国B 2 C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7、电子商务的合同法律问题
在电子商务中,传统商务交易所采取的书面合同已经不适用了。一方面,电子合同存在容易编造,难以证明其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法律尚未对电子合同的数字化印章和签名的法律效率进行规范。此外,现有的技术还无法做到对数字印章和签名的唯一性,保密性进行准确无误的认定。如何保证电子商务活动中合同的有效性及电子印章和电子签名的有效性,是保证电子商务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如何进一步改善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主要措施
电子商务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中长期来讲,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加以推动和引导:
1、 做好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
电子商务是一项新生事物,其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业务方式没有最终定型,给政策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对市场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强研究,适时制定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等应充分发挥自己联系政府和企业的纽带作用,做好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协助政府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网络的商务活动,需要建设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手段,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的研制、信息技术的开发等,使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在坚实的环境建设基础上。要构建一个值得信赖并能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多层次的开放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网络的建设,改善国内用户环境。
3、 加强电子商务宣传和人才培养
目前,部门、行业信息的电子化方面力量严重不足:而没有各个部门、行业信息的电子化,电子商务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是我国电子商务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同时,面对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企业和研究单位制定安全技术,这是责无旁贷的。
4、 加强政府的示范和引导,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政府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促进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发展政府部门之间的非支付性电子商务,促进有关部门在电子商务实施中的关系协调,推动管理部门联网,实现商务管理电子化;发展政府和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实现政府采购网络化。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四、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1、 纵深化趋势
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将日益完善,支撑环境逐步趋向规范,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深度进一步拓展,个人参与电子商务的深度也将得到拓展。图象通信网,多媒体通信网将建成使用,三网合一潮流势不可挡,高速宽带互连网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网络瓶颈有望得到缓解和逐步解决。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具备良好的网络平台和运行环境。电子商务的支撑环境逐步趋向规范和完善。个人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将从目前点对点的直线方式走向多点的智能式发展。
2、 个性化趋势
个性化定制信息需求将会强劲,个性化商品的深度参与成为必然。互连网的出现,发展和普及本身就是对传统秩序型经济社会组织中个人的一种解放,使个性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发挥有了一个更加有利的平台,也使消费者主权的实现有了更有效的技术基础。在这方面,个性化定制信息需求和个性化商品需求将成为发展方向,消费者把个人的篇好参与到商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去,对所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活动来说,提供多样化的比传统商业更具有个性化的服务,是决定今后成败的关键因素。
3、专业化趋势
面向消费者的垂直型网站和专业化网站前景看好,面向行业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潜力大。一是面向个人 消费者的专业化趋势。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要求,提供专业化的产品线和专业水准的服务至关重要。今后若干年内我国上网人口仍将是以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为猪,他们购买力强,受教育程度高,消费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烈。所以相对而言,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垂直型网站及某类产品和服务的专业网站发展潜力更大。
二是面向企业客户的专业化趋势。对B 2 B电子商务模式来说,以大的行业为依托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前景看好。
4、 国际化趋势
中国电子商务必然走向世界,同时也面临着世界电子商务强手的严峻挑战。互连网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有效地打破国家和地区之间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这对促进每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技术,资金,信息等的交流将起到革命年个 的作用。电子商务将有力的刺激对外贸易。因此,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将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环境的规范和完善逐步走向世界。我国企业可以由此同发达国家真正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变我国在市场经济轨道上的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电子商务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好国外各种资源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同时,国外电子商务企业将努力开拓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这方面的障碍将逐步得以消除。
5、 区域化优势
立足中国国情采取有重点的区域化战略是有效扩大网上营销规模和效益的必然途径。中国电子商务的区域由优势与前面强调的国际化优势并不矛盾。区域化优势是就中国独特的国情条件而言的。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过,社会群体在收入,观念,文化水平的很多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我国虽然总体上仍然是一个收入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收入结构的层次十分明显。在可以预见的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上网人口仍将以大城市,中等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B 2 B的电子商务模式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以这种模式为主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资源规划,配送体系建设,市场推广等都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现实,采取有重点的区域化战略,才能最有效地扩大网上营销的规模和效益。
6、 融合化趋势
电子商务网站在最初的全面开花直后必然走向新的融合。一是同类网站之间的合并。目前大量的网站属于“重复建设”,定位相同或相近,业务内容相似,激烈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少数企业最终胜出,处于弱势状态的网站最终免不了被吃掉或者关门的结果。二是同类别网站之间互补性的兼并。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资源,品牌,客户规模等诸方面虽然有很大优势,但这毕竟是相对而言的,与国外著名电子商务企业相比不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些具备良好基础和发展前景的网站在扩张的过程中必然采取收购策略,主要的模式将是互补性收购。三是战略联盟。由于个性化,专业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两大趋势,每个网站在资源方面总是有限的,客户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类型的网站以战略联盟的形式互相协作必成为必然。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将成为今后信息交流的热点,成为各国争先发展,各个产业部门最为关注的领域。中国电子商务虽然还处在初始阶段,面临着体制,技术,管理等诸多问题,但是已迈出可喜的一步。我们只有具备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眼光,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努力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7、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以1998年信息产业部成立为标志,信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全球信息产业剧烈动荡、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过去的五年,是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

信息产业一直保持2-3倍于GDP的速度发展。2002年,全国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5726亿元,占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2.3%提高到5.7%,通信业增加值达到2746亿元,占GDP比重为2.7%,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980亿元,占GDP比重为3% 。

电信业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实现了向世界第一大电话网的跨越。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2亿户,是1997年的5.3倍,固定电话用户2.18亿户, 移动电话用户达2.12亿户。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8.11%提高到33.74%。

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通信网基本形成。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2.84亿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71亿户,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776万路端,光缆总长度达225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47.3万公里。与我国开通电信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多个,实现移动电话漫游的达到120个。

电信业在发展中加大改革力度。经过改革重组,电信领域实现由垄断经营向竞争开放转变。基础电信领域已经有6家骨干企业,增值电信领域已经有4400多家经营者。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电信业稳步实施对外开放。

电信管理体制实现由政企合一向政企分开、依法管理的转变。

产业规模取得新的突破。2002年销售收入 1.4万亿元,比2001年增长20%,五年平均增长25.2%。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国内各工业部门首位。

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全行业吸收外资超过700亿美元。2002年出口925亿美元,居我国外贸出口第一位,对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46%。彩电出口1800万台,为1997年的5倍。通信类产品进入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结构调整取得新的突破。投资类、消费类、基础类三大类产品结构的比重进一步趋于合理。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公司战略成效显著。产业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初步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带。

技术创新取得新的突破。软件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2002年营业收入1100亿元,经认定的软件企业有6000多家,软件产业基地11家,中文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集成电路产量由97年的13亿块提高到85亿块,技术上已具备0.18微米芯片设计开发、规模生产能力。

二、下一步发展思路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并明确提出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信息产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应争取在国民经济全局中有更大作为。

(一)2003年宏观发展目标

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632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9%,其中在电信业中,电信业务收入4510亿元,发展固定电话用户33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20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9.4%、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0.1%。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销售收入1.64万亿元,增长19%,出口总额1000亿美元,增长8%。

(二)发展机遇

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并强调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将促进信息产业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存在的主要问题。电信领域:电信网间互联不畅问题突出,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电信立法滞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结构性矛盾突出,核心技术与国外的差距明显 ,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增大。

(三)政府将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1. 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加大监管力度,实现通信业有效益的快速增长。

加强对行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需要的关系,注重投资建设的综合效益,防止过度投资;处理好发展新技术与业务更替的关系,使新业务渐进发展,平滑过渡;积极调控和引导市场,防范投资风险;加强规划指导、整顿建设市场、引导企业联合建设,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加强对业务发展的政策引导。引导企业调整发展思路,将发展着力点转变到提高效益与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统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运营、制造、信息服务等多方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链;引导和推动运营企业开发国际市场。

发挥技术标准对通信发展的指导和支撑作用。加强通信技术标准工作,保证通信网的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积极开展与下一代电信网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按照"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原则,继续做好第三代移动通信相关技术试验的组织工作。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确保网间通信安全畅通。要从8个方面采取措施:技术方面,建设网间通信质量监控系统;管理方面,建立网间通信质量联席会议;经济方面,调整网间结算标准,理顺结算关系;标准方面,建立网间通信质量标准考核体系;舆论方面,建立网间通信质量通报制度;教育方面,进行基本行规教育;政策方面,出台"硬措施";法律方面,对恶性互联互通事件追究刑事责任。

建立电信普遍服务机制。一是要保证目前的普遍服务水平不下降。另一方面 是要不断提高农村边远地区的通信服务水平。

加快制定《电信法》。信息产业部对《电信法》的起草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已经把这项工作作为了今年工作的重点。成立了起草领导小组、起草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电信法》的立法工作上,要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目前我们也在对国外的电信法进行研究,但是也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

2.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调整和发展力度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努力扩大内需和出口。在保证大宗出口产品扩大的同时,抓好软件与集成电路的出口;在保持传统出口市场份额的同时,继续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在努力扩大产品出口的同时,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扩大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国内产品出口。

加快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立足国内产业比较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

加快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全面落实18号文件规定的投融资、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继续加强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工程中心建设。加大对国内软件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和龙头企业。提高集成电路加工制造能力、市场占有率和设计水平。

加大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监管和行业调控力度。加强价格协调、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监督,打击假冒伪劣、制止恶性竞争。加强指导和协调,支持企业主动应诉反倾销调查,妥善解决专利纠纷。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产业损害预警系统。

以推广应用为重点,积极务实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积极推动政府上网扩大范围,建立高效的政府部门业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着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应用信息化建设进行生产管理流程再造,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资源开放和利用,丰富网上应用,开放公用数据库,推进社区信息化。(完)

8、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荆林波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权威管理部门———信息产业部,在统计和分析时,通常采用“电子信息产业”一词,具体细分为投资类产品、消费类产品和元器件产品三个大类。出于部门隶属渊源的原因,有时人们分析时也用“电子工业”一词。如今,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1.从产业地位来看,1990年到1999年,我国的电子信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2.1%,而同期全部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4.2%,国有经济增长速度为9.7%,电子工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2年底以来,我国通信运营商开始加大投资力度,进行网络增容,2003年1~2月,我国信息产业生产程控交换机同比增长6%,其中生产移动交换机同比增长40%。同时,2003年前两个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利润总额大幅度增长,完成利税总额106.3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利润75.1亿元,增速为60%。预计200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和利润的增幅将超过30%。
2.从产业规模和世界地位来看,199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为278.3亿美元,在全世界的排名为第十位,约占世界总量的2.61%。199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667亿美元,攀升到全球第三位,占世界总量的5.6%;同期美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为3448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9%;日本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为2116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8%。
按照30%左右的增长幅度,2003年底我国的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2.1万亿人民币的生产水平,2003年我国彩电产销量将保持在4500万台左右的生产规模,手机产量突破1.5亿部,并且向多媒体应用的彩屏手机发展,计算机的产量将达到1.5亿台,比2002年增长8.3%。
3.从出口状况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2001年的出口总额为650.2亿美元,同比增长18.0%,为第一大出口行业。从1997年到2001年出口年均增长24.7%。根据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在2002年达到900亿美元,约占全国外贸出口的28%,所占份额比1997年提高了近一倍。根据预测,200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仍然保持较好的势头,预计全年出口将达到1000亿美元。其中,手机、电脑、彩电、液晶显示器等成为出口的主要增长点。在2002年我国外贸出口中,彩电、DVD、组合音响等电子信息产品大幅增长,目前我国电视机、DVD、手机、显示器、程控交换机等产品的出口量已经居世界第一。如今,国际通信市场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企业出口订单回升。1~2月移动通信基站出口同比增长1.3倍,手机出口1239万部,同比增长在10%左右。
我国通信业连续十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并且1984年开始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通信业发展成为增长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行业之一。1989年到2001年,通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6%,最高年份高达50%多。通信网综合能力实现了由小容量向大容量、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转变;通信网技术装备实现了由引进为主向国产为主的转变;通信投融资实现了由依靠政策为主向依靠市场为主的转变;通信发展模式实现了由垄断经营向市场竞争的转变;通信管理体制实现了由政企合一向政企分开、依法管理的转变。2001年全国通信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1989年的1.3%提高到7.2%;通信业务的收入完成4150亿元,是1989年的40倍;全国电话的普及率由1989年的每百人0.98部提高到每百人30.22部。
在近10年间,我国固定通信运营业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到2002年上半年,我国固定通信的网络规模和电话用户均位居世界第一。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固定电话的普及率从1991年的1.29%,上升到2001年25.9%。同时,全国移动电话总数到2002年6月上升到1.76亿户,普及率达到13.8%,用户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因特网发展迅速,从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2年9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5435万,上网计算机已达2056万台,www网站已达81907个。
今年以来,北京已经有服务商开始提供电力网接入服务,未来会在ISP的市场上引起新一轮争夺。同时,对视频会议、网上直播、可视电话等需求的增加,客观上也刺激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的发展。2003年将有6000万部手机被国内消费者购买使用,小灵通在个别地区的推出,也将成为国内移动业务的一个亮点,如何监管、如何规范以及如何保障小灵通用户的权益也将成为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