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醇硼砂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
1、聚乙烯醇水溶胶添加硼砂甘油制成水晶泥
硼砂和胶水制作成水晶泥的原理:胶水太稀但粘性强,而硼砂化学性质稳定,自身很软(作为一种矿物)自身本来有氢键相连。二者混合后形成一种凝胶,粘度和硬度适中,毒性低。
制作步骤:
制作硼砂溶液:取两勺硼砂放入杯子,然后加水,搅动。 硼砂是有毒的化学品,绝对不可食用,同学们要切记。
制作胶水、色素、闪光粉、水的混合物,胶水和水的比例1:1。
搅拌,让色素、闪光粉、胶水和水均匀混合在一起。
慢慢把硼砂溶液倒入胶水混合物中。当硼砂水缓缓倒入塑料碗时,杯子中的胶水产生了变化,搅拌直到水分被充分吸收。
2、聚乙烯醇的理化特性
白色片状、絮状或粉末状固体,无味。
聚乙烯醇的物理性质受化学结构、醇解度、聚合度的影响。在聚乙烯醇分子中存在着两种化学结构,即1,3和1,2乙二醇结构,但主要的结构是1,3乙二醇结构,即“头·尾”结构。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分为超高聚合度(分子量25~30万)、高聚合度(分子量17-22万)、中聚合度(分子量12~15万)和低聚合度〔2.5~3.5万〕。醇解度一般有78%、88%、98%三种。部分醇解的醇解度通常为87%~89%,完全醇解的醇解度为98%~100%。常取平均聚合度的千、百位数放在前面,将醇解度的百分数放在后面,如17-88即表聚合度为1700,醇解度为88%。一般来说,聚合度增大,水溶液粘度增大,成膜后的强度和耐溶剂性提高,但水中溶解性、成膜后伸长率下降。聚乙烯醇的相对密度(25℃/4℃)1.27~1.31(固体)、1.02(10%溶液),熔点230 ℃,玻璃化温度75~85℃,在空气中加热至100℃以上慢慢变色、脆化。加热至160~170℃脱水醚化,失去溶解性,加热到200 ℃开始分解。超过250℃变成含有共轭双键的聚合物。折射率1. 49~1. 52,热导率0.2w/(m·K),比热容1~5J/(kg·K),电阻率(3.1~3. 8)×10Ω·cm。溶于水,为了完全溶解一般需加热到65~75℃。不溶于汽油、煤油、植物油、苯、甲苯、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丙酮、醋酸乙酯、甲醇、乙二醇等。微溶于二甲基亚砜。120~150℃可溶于甘油.但冷至室温时成为胶冻。溶解聚乙烯醇应先将物料在搅拌下加入室温水中.分散均匀后再升温加速溶解,这样可以防止结块,影响溶解速度。聚乙烯醇水溶液(5%)对硼砂、硼酸很敏感,易引起凝胶化,当硼砂达到溶液质量的1%时,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凝胶化。铬酸盐、重铬酸盐、高锰酸盐也能使聚乙烯醇凝胶。PVA 17-88水溶液在室温下随时间粘度逐渐增大.但浓度为8%时的粘度是绝对稳定的,与时间无关,届特殊现象c聚乙烯醇成膜性好,对除水蒸气和氨以外的许多气体有高度的不适气性。耐光性好,不受光照影响。通明火时可燃烧,有特殊气味。水溶液在贮存时,有时会出现毒变。无毒,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
用作聚醋酸乙烯乳液聚合的乳化稳定剂。用于制造水溶性胶粘剂。用作淀粉胶粘剂的改性剂。还可用于制备感光胶和耐苯类溶剂的密封胶。也用作脱模剂,分散剂等。贮存于阴凉、干燥的库房内.防潮,防火。
聚乙烯醇17-92简称PVA 17-92,白色颗粒或粉末状。易溶于水,溶解温度75~80℃。其他性能基本与PVA17-88相同。用作乳液聚合的乳化稳定剂。用于制造水溶性胶粘剂。贮存于阴凉、干燥的库房内,防火、防潮,
聚乙烯醇17-99又称浆纱树脂(Sizing resin),简称PVA17-99。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或絮状物固体。玻璃化温度85℃,皂化值3~12mgKOH/g。溶于90~95℃的热水,几乎不溶于冷水。浓度大于l0%的水溶液,在室温下就会凝胶成冻,高温下会变稀恢复流动性。为使粘度稳定,可于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氰酸钠,硫氰酸钙、苯酚、丁醇等粘度稳定剂。PVA17-99溶液对硼砂引起凝胶比PVA17-88更敏感,溶液质量的0.1%的硼砂就会使5%PVA17-99水溶液凝胶化,而引起同样浓度PVA 17-88水溶液凝胶化的硼砂量则需1%。对于相同浓度、相同醇解度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硼砂比硼酸更易发生凝胶。PVA17-99比PVA17-88对苯类、氯代烃、酯、酮、醚、烃等溶剂的耐受能力更强。加热至100℃以上逐渐变色,150℃以上时很快变色,200℃以上时将分解。聚乙烯醇加热时变色的性质可以通过加入0.5%~3%的硼酸而得到抑制。耐光性好,不受光照的影响。具有长链多元醇的酯化、醚化、缩醛化等化学反应性。通明火会燃烧,有特殊气味。无毒,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
聚乙烯醇17-99B主要用于制造高粘度聚乙烯醇缩丁醛.广泛用作浆纱料的分散剂等。其他类型的17-99用作聚醋酸乙烯乳液聚合的乳化稳定剂,但效果不如17-88,一般是将17-99与17-88混合使用。17-99用于制造聚乙烯醇缩甲醛水溶液(主要是107建筑胶)。17-99还用于制备耐苯类溶剂的密封胶。贮存于阴凉、干燥的库房内,防潮、防火。
密度:聚乙烯醇的相对密度(25℃/4℃)1.27~1.31(固体)、1.02(10%溶液)。
玻璃化温度:75~85℃。
受热性能:在空气中加热至100℃以上慢慢变色、脆化。加热至160~170℃脱水醚化,失去溶解性,加热到200 ℃开始分解。超过250℃变成含有共轭双键的聚合物。
折射率:1. 49~1. 52。
热导率:0.2w/(m·K)。
比热容:1~5kJ/(kg·K)。
电阻率:(3.1~3. 8)×10Ω·cm。
引燃温度(℃):410(粉末)
爆炸下限%(V/V):125(g/m3 )
溶解性:溶于水,为了完全溶解一般需加热到65~75℃。不溶于汽油、煤油、植物油、苯、甲苯、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丙酮、醋酸乙酯、甲醇、乙二醇等。微溶于二甲基亚砜。120~l50℃可溶于甘油.但冷至室温时成为胶冻。 PVA是唯一可被细菌作为碳源和能源利用的乙烯基聚合物,在细菌和酶的作用下,46天可降解75%,属于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由非石油路线大规模生产,价格低廉,其耐油、耐溶剂及气体阻隔性能出众,在食品、药品包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PVA的应用基于溶液法,通过流延成膜制备薄膜材料,但是溶液加工成型需经历溶解和干燥过程, 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产量低等缺点,很难制备厚壁、形状复杂的制品,同时,也无法与其他材料进行共挤吹塑制备多层复合薄膜。
(1)共聚改性,通过共聚或高分子反应在主链或侧基上引入作用力较弱的单元,减弱PVA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降低熔点;
(2)共混改性,通过加入能与PVA中羟基生成氢键的大量聚合物,破坏PVA分子间作用力,降低熔点或提高热分解温度,如糖类衍生物、胶原水解物等。Nishino将糖类衍生物Poly(GEMA)与PVA共混,其热分解温度大幅提高,当加入量为到25wt%时,混合物的热分解温度达到326℃。意大利Montedison集团Novamont公司开发生产出最成功的PVA/淀粉复合材料“MaterBi”牌号,由变性淀粉与改性PVA 共混构成的互穿网络结构高分子塑料合金, 具有优异的成型加工性、二次加工性、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该公司已开发出挤出成型用片、吹塑薄膜、流延薄膜、注塑制品、中空容器、玩具等产品。
(3)后反应改性,通过对PVA分子链上的羟基进行化学改性,引入可降低PVA的规整度和提高热稳定性的结构单元,改善PVA的热塑加工性能。Nishimura研究表明,烷基硼酸络合物能有效地降低PVA的熔融温度和提高分解温度,实现熔融纺丝。
(4)增塑改性,该方法简单、高效,国内外对增塑研究较多,采用水、无机盐、甘油、多元醇及其低聚物、己内酰胺、醇胺等单一或复合增塑改性剂,降低PVA的熔点,改善加工流动性。
3、刘小平的代表性论文与著作
01主 编:制药工程专业导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8月02 副主编:中药制药工艺与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
03 副主编:制药工艺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3月
04 副主编:生药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8月
05 主 编:中药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
06 主 编:医院中药制剂管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12月
07 主 编:湖北省医院制剂规范,武汉出版社,1999年
08 主 编:实用肝病药物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
09 编 委:中西医结合方法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年
10 编 委:临床诊疗指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
11 授权专利:一种降脂复方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610019101.9)
12 授权专利:一种苦参碱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610019300.X)
13 授权专利:一种苦参碱脂质体滴丸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610019302.9)
14 授权专利:猪苓多糖硫酸酯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510019980.0)
15 授权专利:午时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制备工艺(专利号:ZL 200410061170.7)
16 专利:一种夏天无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0910061224.2)
17 专利:一种奥沙利铂缓释栓剂的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200910061858.8)
18 专利:一种莪术油外用贴膜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号:200910062012.6)
19 The tissue distribution in mice and pharmacokinetics in rabbits of oxaliplatin liposome,Journal of Liposome Research,2009;19(4):278-286
20 Evaluation of antibacterial calin bilayer sustained release oral film,Polymeric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8;99:80
4、杨金龙的学术成果
<
5、硼砂为交联剂制备聚乙烯醇微球溶于水吗
主要是加量,凝胶
6、怎么用硼砂与胶水制作弹力球
1.将烧杯一倒上四分之一的胶水,把烧杯二倒上四分之一的水。
2.把装着水的烧杯加上勺子三分之一的硼砂,搅拌均匀(硼砂很难搅拌均匀,只要多搅拌一些时间,就能均匀了)。
3.将装着水和硼砂的烧杯倒入装着胶水的烧杯用筷子搅拌(大约10秒钟),加入色素(根据自己的喜好加颜色),搅拌均匀。把烧杯放在桌子上晾一分钟。
4.把晾好的胶状物从烧杯里拿出来,先捏,捏成快成为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成圆形(要很圆很圆,不能有皱纹)。
5.一段时间之后,在干净的地面上试试它的弹性如何。
在干之前不要把它自己放在桌子上,要不然它会扁的,要不停的揉它哦!
等它干了之后,就可以好好地玩你的劳动成果了!!
提问者评价
按照你说的,真的成功了,好开心,谢谢你!
7、天然石墨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沈万慈 李新禄 邹麟 康飞宇 郑永平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新型炭材料研究室,北京 100084)
摘要 中国具有丰富的天然石墨资源,对天然石墨进行改性处理以应用到高能锂离子电池中是中国石墨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对高纯微晶石墨进行了整形和表面包覆碳膜的处理,首次循环效率提高至89.9%,循环稳定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试验表明,表面包覆的微晶石墨是一种优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复合负极材料。采用H2SO4-GIC石墨层间化合物技术对鳞片石墨进行预膨胀处理,在石墨颗粒内形成亚微米-纳米空隙,提高了石墨制品的放电容量、快速充放电能力及循环寿命,特别适用于高能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要求[1~11]。
关键词 天然石墨;表面包覆;预膨胀;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
第一作者简介:沈万慈,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长期从事石墨和新碳材料的研究和开发。E-mail:[email protected]。
一、前言
中国石墨产品可分为鳞片石墨和微晶石墨两大类,鳞片石墨是指石墨晶质大于1μm,层片结构发达,但原矿品位低,一般含碳量在10%以下;微晶石墨又称为无定形石墨、隐晶石墨、土状石墨,晶质小于1μm,其特点在于由小晶粒团聚而成为聚晶体,原矿品位高,一般含碳量在50%以上,郴州鲁塘矿矿石含碳量达到80%以上。
微晶石墨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嵌锂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并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对天然微晶石墨进行改性处理以应用到高能锂离子电池中是中国石墨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样,鳞片石墨也可以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但是必须要解决石墨在储电过程中的胀缩问题,否则它会直接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
二、微晶石墨的整形
微晶石墨颗粒内部是由许许多多取向无序的晶粒组成的,因此在微晶石墨球形化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粉碎现象,大多数颗粒被粉碎成10μm以下的细小颗粒。这些细小颗粒对石墨的负极性能是不利的。锂离子电池用天然石墨要求比表面积小、振实密度高、颗粒均匀,以提高其负极性能,这就要求颗粒粒度分布窄、表面光洁、球形度高。天然石墨必须经过粉体深加工,使其达到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要求,然而,通过普通机械粉碎方式很难达到这些要求。本文以化学法提纯后的微晶石墨为原料(其纯度C≥99.5%),对搅拌磨系统的微晶石墨整形效果进行了研究。表1是本研究中使用的微晶石墨的碳含量和粒度。
表1 试验中使用的微晶石墨
搅拌磨为无锡市鑫达粉体机械有效公司生产的SX-8型小型搅拌球磨机。搅拌桶容积8L,标准处理量3L。
(一)天然微晶石墨的整形加工
采用湿法搅拌磨整形:球形氧化锆磨球,直径3mm;料浆浓度20%;球料比为20∶1(质量比);填充率为1/2;添加聚丙烯酸铵(或六偏磷酸钠)作为助磨剂,比例为0.3%(相对于石墨的质量)。实验采用不同的技术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天然微晶石墨球形化处理实验条件参数
表3 整形前后微晶石墨的比表面积和粒度
(二)整形实验结果
从表3中可以看到,研磨后的微晶石墨比表面积有所下降,这是经搅拌磨整形后,微晶石墨颗粒形状更接近于球形,在相同的情况下,球形颗粒的比表面积更小。同时经搅拌磨整形后的石墨颗粒粒径有所下降,这说明搅拌磨在整形过程中有一定的粉碎作用。
(三)电化学性能
将制备好的石墨分别与聚二氟乙烯(PVDF)(质量百分数10%)混合均匀后用二甲基吡咯烷酮(NMP)溶解调成糊状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烘干轧制后得到100μm左右厚度的膜。取直径为12mm的膜作为实验电极。电极膜片经过150℃真空干燥24 h后,在氩气手套箱中组装成实验纽扣电池(型号2025)。电解液为1 mol/L—LiPF6/EC-DEC(1∶1)(Merck Co.),隔膜为Celgard#2500。以锂片为对电极,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方法测试电化学性能,采用从0.1C到1C不等的放电速度,放电截止电压为0V,充电截止电压为3V。电池测试系统为兰电 CT2001A。
搅拌磨整形后的微晶石墨首次嵌锂容量和可逆容量分别由370 mA·h/g、284 mA·h/g增加到386 mA·h/g、308 mA·h/g,首次效率提高到78.2%。由此可见,微晶石墨的可逆容量并不算高,较鳞片石墨平均320 mA·h/g略低,但是微晶石墨有各向异性的结构特征,在重复充放电过程中显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因此微晶石墨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将更有优势,关键是提高首次循环效率。
三、微晶石墨的表面包覆
从机理上说,表面修饰主要是减少了石墨表面的活性点,降低了SEI形成的库仑消耗,优化了SEI膜的性能,从而降低了不可逆容量损失。同时预先在石墨表面形成一层碳膜,有利于防止电解液在石墨表面的分解,提高石墨负极的稳定性。但是表面碳膜的致密程度直接影响到改性的效果,致密均匀的碳膜就能有效地阻挡溶剂化离子的共插入,同时在炭化的过程中还能生成一些纳米级的孔,为锂离子的插入提供了更多的通道。
(一)微晶石墨的表面包覆工艺
包覆石墨制备工艺采用浸渍法,即将球形鳞片石墨与酚醛树脂按一定的配比混合均匀,加入乙醇溶剂调节黏度,得到符合分散工艺要求的浆料。经搅拌、过滤、烘干等工序后在石墨颗粒表面包覆上一层酚醛树脂,包覆后仍然为分散的椭球或球形的颗粒。再经过高温炭化后,制备出树脂炭包覆鳞片石墨。
包覆用的酚醛树脂采用液态线性酚醛树脂,型号为917(北京福润达树脂厂),固含量62.4%。去除乙醇溶剂后做热失重分析(热重分析仪 STA 409C)。实验表明,在1000℃时,树脂失重为61%,得到39%的热解炭。包覆用的石墨为搅拌磨整形和PCS系统球形化后的天然微晶石墨。
表4 微晶石墨在不同包覆量下的循环性能比较
图1 微晶石墨在不同包覆量下的循环容量曲线
(二)表面包覆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表4列出了不同包覆量的循环性能比较。可以看出,在微晶石墨表面包覆树脂并经1000℃炭化后,其首次循环效率有所提高,循环稳定性也得到了改善。
从图1可以看出,表面包覆是对微晶石墨的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改性方法,不仅能够提高首次效率,同时包覆后的微晶石墨显示了更好的循环性能,说明表面包覆的微晶石墨是一种良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复合负极材料。
图2 GICs处理后循环性能
四、鳞片石墨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项目组在研究将天然鳞片石墨用作负极材料时,发现天然石墨由于石墨化程度高,其充放电容量要比人工制造的中间相炭微球(MCMB)高。MCMB容量在300 mA·h左右,而鳞片石墨为340 mA·h左右。但考虑循环性能时,鳞片石墨负极要差,多次充放电后,容量损失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充放电时石墨晶体有10% 左右的涨缩量,鳞片石墨集中在一个方向上的多次涨缩使得负极膜损坏,造成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用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原理处理,在石墨颗粒内形成微米-纳米空隙,预制晶格涨缩空间,以提高循环性能。此项技术的关键在于缓慢有序的脱插,使插入物气体的逸出只在石墨内造成微米-纳米级的孔隙,而不能发生明显的体积膨胀,通常采用H2SO4-GIC、MClx-GICs或其他受主型GICs,在100~300℃低温的条件下经12~72 h的缓和脱插处理,而后对脱插后的石墨微粉进行微粒表面改性,包覆处理,制成负极材料。这样制得的负极材料既有鳞片石墨的高容量,又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图2)。目前产品在电池上已进行产品性能检测。
五、总结与展望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仍将保持年平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5年国内小型锂离子电池全年产量超过10亿只,石墨负极材料年需求量为5000~10000 t,世界需求量在2×104t左右,而目前供应量缺口很大。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鉴于天然石墨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并且具有较高的嵌锂容量,对天然微晶石墨进行改性处理以应用到高能锂离子电池中是国内石墨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综合考虑造价和性能,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天然石墨最具发展潜力,但是石墨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首次循环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循环稳定性等问题。天然石墨改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球形化处理、表面包覆树脂、插层/脱插的微膨化处理等,提高了石墨制品的放电容量、快速充放电能力、循环寿命等,改性天然石墨将成为高能锂离子电池负极的首选材料。
参考文献和资料
[1]何明,盖国胜,沈万慈,等.制粉工艺对天然微晶石墨锂离子阳极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电池,2002,32(4):197-200
[2]何明,陈湘彪,康飞宇,等.树脂炭包覆微晶石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电池,2003,33(5):281-284
[3]陈湘彪,刘旋,沈万慈.包覆鳞片石墨嵌锂行为的研究.电池,2004,34(6):394-396
[4]张静,郑永平,沈万慈,等.GICs技术改性天然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电池,2006,36(4):257-259
[5]沈万慈,等.一种锂离子电池石墨阳极膜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 97 1 21933.8
[6]沈万慈,等.炭包覆石墨微粉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02125715.9
[7]Andersson A M,Abraham D P,Haasch R,et al.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of electrodes from high power lithium-ion batteries.J.Electrochem.Soc.,2002,149(10):A1358-1369
[8]Broussely M.Recent developments on lithium ion batteries at SAFT.J.Power Sources,1999,81/82:140-143
[9]张万红,岳敏.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新材料产业,2006,9:54-59
[10]张世超.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产业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2006,3:32-36
[11]董建,周伟,刘旋,等.微晶石墨作为阳极材料对二次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炭素技术,1999,(1):1-6
An Investigation on Natural Graphite Used as an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Shen Wanci,Li Xinlu,Zou Lin,Kang Feiyu,Zheng Yongping
(The Laboratory of New Carbon Materials,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The resource of natural graphite is rich in China.It will be an effective way to upgrade national graphite instry if natural graphite after modification may be used in lithium ion battery.In the research,microcrystalline graphite with high purity was sphericalized and coated with a carbon film on the surface.The initial cycle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to be 89.9% and the cycle stability was remarkably improved.The experi ments proved that microcrystalline graphite with carbon coating was an excellent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y.In addition,H2SO4-GIC technique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natural flake graphite powder with mild-exfoliation.It was found that sub-micro and nano pores formed in the graphite samples,that improved the reversible capacity,rate capacity and cycle life.The proct meet well the requirement of lithium-ion battery.
Key word:natural graphite,surface coating,mild-exfoliation,anode material,lithium-ion battery.
8、杨红的课题成果
1)作为项目负责人的课题
(1)主动肺靶向隐形泡囊的构建及其隐形调空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2008
(2)植入缓释抗癌新制剂的研发 企业委托 2006
(3)CCS分散片的技术开发 企业委托 2004-2006
(4)QJB1口服脂质体的研发 企业委托 2002-2004
(5)肠溶细粒剂AS1的研发 企业委托 2002-2004
(6)注射用胰岛素微囊的研究 院基金 1999-2000
(7)脑得生有效部位群的基础研究 院基金 1998-1999
2)作为主研的基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39970878,39870868,39170868)
(2)国家“九五”攻关计划项目,1项(96-906-02-17)
(3)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9504113)
(4)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基金项目,1项(92-0-41)
(5)卫生部基金项目,3项(98-1-352,96-2-206,1157 403)
3)作为国外或境外基金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的项目
(1)抗癌药物与生物显影剂纳米传输系统研究(美国Federal Agency基金)
(2)单克隆抗体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考察及对策研究(德国国家基金)
(3)基因工程制造生物素的酶免疫分析方法研究,并参与DNA转殖及克隆等工作(台湾“国科会”基金)
(4)饲料添加剂SMZ在动物体内各部位及牛奶等中残留的酶免疫分析方法研究,并参与单抗制备等工作(捷克农业部基金)
获省级科研进步奖,1项:“肺靶向明胶微球给药系统的研究” 获2000年四川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完成人。
申请发明专利,2项:
(1)皮肤局部用米咪喹莫特或其衍生物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已获准,专利号:ZL02 1 13647.5)(合作发明人);
(2)一种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唯一发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