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的时效期问题
1、环境侵权诉讼时效
法律主观:环境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三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在上述时效期间内,权利人可依法向法院起诉寻求权利保护。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2、关于环境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一、关于环境 民事诉讼时效 的规定是什么? 关于环境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是:因 环境污染 损害赔偿提起 诉讼 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 诉讼时效期间 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我国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 诉讼时效 适用特殊规定,而不适用《民法通则》二年的普通诉讼时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 》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二、环境污染损害诉讼时效的问题 关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现存的诉讼制度中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由于原告资格的限制,使得在中国提起环境民事诉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是在许多情况下,因侵权人不明,受害人无法提起诉讼;三是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诉讼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受害人的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济;四是诉讼时效期限长度不够,受害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6]笔者以为,核心是诉讼时效和被告人的确认问题,故本文仅涉诉讼时效及起诉要件中“明确的被告人”问题,原告的适格问题暂不予探讨。 (一)三年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可见,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为三年。这里的问题就在于诉讼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的规定于受害人不利。如前文所述,环境污染损害有间接性、潜伏性、长期性、遗传性等的特点,直接的和必然的因果关系链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中是无法找到的,受害人往往“难以知道”或根本就“不知道”受到的是什么损害。在现代工业化如此发达的社会,受害者在知识方面往往是处于弱势地位,“应当知道”对他们来说大会过于苛刻了。在现时诉讼中,三年诉讼时效的规定是远远不能够保护受害当事人的。三年,往往在人们还不知就里时就早已过去了。诉讼时效是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的持续状态超过法定期间便丧失司法救济权的法律制度,其用意是督促受害人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但是,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三年的诉讼时效,因损害客观上的特点,决定了受害人主观上再积极也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 (二)最长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环境损害赔偿的最长诉讼时效沿用民法通则二十年的规定,这是一个不可变的除斥期间。 三、环境污染纠纷需注意什么 1、 举证责任 ,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原告不需提供 证据 证明自己的主张。 2、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算。 关于环境污染的民事诉讼的时效的规定一方面是当事人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而另一个方面是因环境问题就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三年。需要注意的是,诉讼必须在时限内进行,否则法院不会受理,以免自己的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