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
1、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有哪些亮点
1. 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2015年排18位,按照规划,2020年时将提升到15位。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世界排名从第四位上升到第二。
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6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升到2.5%。
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从48.5提升到60,高新技术企业营收从22.2万亿元,提升到34万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从15.6%提升到20%。
2. 专利等多项指标翻番
PCT专利申请量,2015年为3.05万件,规划要求2020年目标值“翻一番”。
相应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也要翻一番,从6.3件提高到12件。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要从9835亿元,提高到20000亿元。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从6.2%提高到10%。
3. 坚定推进核电、转基因等重要技术
文件指出,要“使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整体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品种和技术储备。建成规范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确保转基因产品安全”。
“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电技术研发、试验验证、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电设计、建设和服务全产业链。”
4. 抢占科技高地
除了发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5G)外,还将部署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包括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以及一批重大工程,包括智能电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等。
特别是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相关的内容,在文件中有较大篇幅专门论述。可以被视为对新工业革命的前瞻。
5. 诸多导向贴近民生
清洁高效能源、生态环保技术、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现代食品制造技术等,对人们关心的环境、交通、食品安全等问题作出了回应。
新型城镇化技术、人口健康技术、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技术等也将对未来浮现的需求加大投入。
6. 开拓新疆界,定位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层面
海洋资源、空天探测开发和利用、深地极地技术不仅是科学前沿,也不只是经济利益所在,而是明确为战略层面的重要技术:“提升战略空间探测、开发和利用能力,为促进人类共同资源有效利用和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7. 强调基础研究,学术兴趣与国家目标相结合
文件列出了9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部署的基础研究”,以及13项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要求“面向基础前沿,遵循科学规律,进一步加大对好奇心驱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导科学家将学术兴趣与国家目标相结合”。
8. 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健全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
“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实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探索基础研究类科研人员的代表作同行学术评议制度,进一步发挥国际同行评议的作用,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评价考核周期。”
“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按照市场规律让人才自由流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破除人才流动障碍。”
“建立符合科研规律、高效规范的管理制度,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
9. 根据地区差异,优化国家科研基地和平台布局
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带动性强的创新型省市和区域创新中心;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加大科技扶贫开发力度。
10. 打造“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共同体
“围绕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合作需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合作层次和水平。”“鼓励科技型企业在沿线国家创新创业,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行业企业与沿线国家传统产业结合,促进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合作。”
2、知识产权代理人发展前景
知识产权代理是指代理当事人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行为,主要包括专利代理和商标代理,还包括版权登记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代理等其他知识产权类别的代理行为。现行《专利代理条例》于1991年公布实施,对规范专利代理活动,提高创新水平和质量,保障专利制度良好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我国加入WTO 后,国内市场向国外开放,利益的驱使会使知识产权的域外申请和跨国知识产权争议大增,这些又增加了对知识产权代理的需求。可以说,知识产权代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凸显以及大量智力成果产生而快速发展的新型服务行业。
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市场分析情况
截至2018年10月底,42569人取得专利代理人资格,执业专利代理人达到18468人,专利代慧仔理机构达到2126家。能够提供涉外服务、专利预警、分析、许可、质押融资、专利诉讼、调解等服务的代理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开展PCT申请业务的机构数量超过1000家。专利代理人才素质全面提高,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熟悉法律、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各省(区、市)的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存在着较大差异。专利代理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四地,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专利代理机构较多,区域分布情况与各省(区、市)专利申请量基本吻合。北京、广东、江苏和上海四省、市的专利代理机构超过100家,其中,北京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27.41%;广东位列第二位,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15.19%;江苏和上海位列第三名、第四名,分别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7.68%和6.96%。
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和海南的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均少于10家。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经济和科技发展较东中部地区有一定的差距,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与经济发展程度成正相关。
2020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规模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加强,设置知识产权壁垒已经成为各企业或各国限制竞争对手获取垄断利润的新手段。体现在国际贸易中,则带有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成为一种新型非关税壁垒。由于这种新的扰漏壁垒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各企业各国都在(尤其表现在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有意识地加强该壁垒的设置,由此必然引发大量的与知识产权争议有关的诉讼,也由此推进了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的迅猛发展。
2018年,我国主要知识产权指标稳中有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信心持续增强,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专利申请量和商标申请量均达到新高。
——专利申请增长明显。在专利方面,2018年,我国国内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400万件,达432.3万件(不含PCT国际专利申请和专利复审),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54.2万件,同比增长;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7.2万件,同比增长22.8%;外观设计专利申请70.9万件,同比增长12.7%。
——商标申请增速略有放缓。在商标方面,受官费下调、新一轮商标注册改革的影响,继2017年我国商标申请量(574.8万件)实现爆发式增长后,2018年,我国商标申请量延续爆发式增长态势,全国商标注册申请量达737.1万件,同比增长28.2%,较2017年略有放缓,但是仍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增速高于2015年水平。
随着我国各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商标品牌意识的增强,我国专利和商标申请注册量不断提升,对专利代理的需求扩大;同时在国内市场开放进程中,跨国知识产权的争议增多,进一步提升了对知识产权代理的需求,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实现了迅速发展,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不断增长,目前已经形成了庞大规模。
知识产权代理主要业务包括专利代理和商标代理。专利代理的业务需要持有专利代理人执业证并在专利代理机构专职从事专利代理工作的人员(专利代理人/师)来执行实施,专利代理机构需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专利代理许可证。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29日,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共2321家,其中北京市拥有581家,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以392家的数缓碧烂量位居第二,但与北京市差距较为明显;江苏省拥有186家专利代理机构,位列全国第三。整体来看,我国专利代理机构集中分布于北京和广东两地。
商标代理的业务需要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定和认可的商标代理组织从事商标代理事务的专业人员(商标代理人)来执行实施,并且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备案登记。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5月29日,我国备案的商标代理机构共40883家,其中律所9488家,非律所备案代理机构31395家,占比76.79%。
为保障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划以指引行业发展方向。2017年我国发布《专利代理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增加开展国外专利申请的代理机构数量,专利代理行业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2019年4月新修订的《专利代理管理办法》中对我国专利代理行业机构、代理师、行业组织与行业监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1-6月,我国专利申请量和商标申请量量仍处在高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64.9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101.0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34.1万件;商标申请注册量343.8万件。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申请数量的整体扩大,我国未来在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方面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之下,未来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将朝着更加规范的方面健康发展,行业整体向好。
《2019-2025年中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
3、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什么是第一要务
“十三五”时期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978年—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从3645亿元扩大到67.67万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0.7%下降到5.7%,10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解决了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水平迈进。这些巨大变化,是多年来集中精力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结果。
(3)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扩展资料: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蓬勃兴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有利于扩大就业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个人实现人生价值追求。
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继续简政放权,实施减税让利,加大融资支持,强化人才激励,保护知识产权,优化创业创新服务,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及各类众创空间,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加强创业创新国际合作,使亿万高素质人才的创业创新创造潜力充分迸发出来,汇聚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4、十三五规划中的创新发展理念对大学生有何指导意义?
鼓励大学生能够自主创新创业,并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创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介绍一下创新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也就是三个重点领域、重点方面。
第一个就是促进创新体制构架。创新型社会、创新型产业、创新型经济,它一定有它的体制构架。那我们讲非创新的体制构架,它和创新体制构架肯定有很大的差别,就是对创新的支持至少程度是不一样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一些激励机制,因为创新活动是很复杂,它要求自主自由这些要素就很高,然后又是很高风险的活动。所以你要给他很大的自由度,同时你要他的结果实现一个非常有效的保护,你才能推进他的进步,他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创造高的收益,这是他的高收益、垄断收益,垄断收益是它的一个创新投入回报。这样的一些制度安排,我认为非常重要。在中国来讲,可能特别重要的是,我理解是营造一个宽松公平环境,在市场准入上要放松,就是不管是叫做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这种制度,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这个制度。就是对它的约制、对它的管控降低到最低程度。负面清单就是已经有负面的方面我们采取禁止限制抑制的政策,其他全部放开,我认为促进创新的体制构架一个在中国最核心的问题营造宽松公平的发展环境,给他们自由,给他们松绑,大大的创新,去承受创新的压力,同时也是收获创新的成果。就是效益最大化,使创新蔚然成风。这是第一个有促进创新的体制构架。
第二个方面培育发展新动力。培育发展新动力就是创新,就是靠创新,就是创新。这里面讲了很多,推动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这个政策已经实施三年了,效果很好。特别是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现在对这种非行政许可的全面取消,减少政府的干预,然后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特别是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这个新技术、新业态,在当今,很多是跟我们网络的技术,“互联网+”有关,但实际上也包含着一种重组,一种对过去技术,对过去商业模式的一种重新改造,重新安排,它也是新,创新,通过某种技术管理的,包含理念的重组,然后实现一种更新换代,一个完全新的,这是我们的新经济,高新技术发展,是第三次产业革命,就是酝酿某种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就是培育发展新动力,我们的动力不足,我们就业动力在明显减弱,我们新动力需要加快培育,现在处在一个两个转换期,我们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产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分化,就是动力转化,我们十三五要加快这个动力转换,都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力,就是再到5年以后,我们的动力跟过去推动我们高增长的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是创新驱动型的,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带来的全要素生产力占主导的,以GDP增长10%,我们全要素生产力超过5以上,占绝大多数,甚至更高的,那就是完全不一样,也就是新的动力。
第三个拓展发展空间,新空间,这个是很强调的,刚才是讲动力,是给你一个动力,现在让你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因为中国的发展还是有一个空间的拓展过程。一方面我们把现有的东西给它提出真相,或者我们创造一个新的东西来代替一个旧的东西,我们效益提高了,另一方面要拓展空间。怎么拓展空间?我想建议里面提出两个方向:我认为第一个就是区域空间的拓展,就是讲总体来讲,我们发达地区创新的驱动对经济的贡献是更大一些,落后的水平低一些是小一些,更加以要素投入,就是发展阶段的不同。那我们把沿海,就是沿海这个水平让中西部地区达到沿海水平,把我们的经济增长通过辐射、通过产业转移、通过加快中西部的发展,通过我们的贫困计划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我们把它拉平,就是空间拓展。所以建议里面提出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也就是中国可能形成基本的轴是沿海轴、沿长江东西轴、沿南海的南北轴,一个梯形,大量的产业分布,发达地区分布在这样的一些地区,当然我们讲长江经济带向上延伸,现在还没达到发达程度,很多中游和上游没有,我们都跟长三角一样,我们是拓展的空间。那么我们还要围绕几纵几横的高速铁路来布局,就是讲形成轴带,大动脉大的轴。然后实现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然后就是各个星星点点,就是这个轴上可能星星点点的重要地区,西部的、中部的、东北的都有这个点,这个时候不在这个轴上,不在线上,不在沿海沿江沿线,存在一个大的若干重点经济区。当然这里面有重合,这是第一个方面空间的拓展,有回旋余地,我们的回旋余地增大。这个在协调里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第二个就是完全拓展一个新的空间,新的增长产业,我们提出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网络经济、互联网经济,它是强国,我们过去工业强国,新型工业化,这是我们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特别强调的,工业利国、利省、利市、利县,那我们现在也想网络强国、强省、强市、强县,网络经济。实施“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就是三个方向,促进创新体制构架,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这个我觉得很好记,一个是构架,体制构架,要好的体制,一个新动力,一个是空间拓展。这是创新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接下来建议公报内容里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怎么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它的重点是什么?我们也做了梳理。根据公报里的内容,它首先讲了一个创新,它是需要微观基础,一方面强调发展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的引领作用。我们刚才不是说创新发展重要方面是有四个: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它这里面有把这个关系,实际上一切的核心还是科技创新,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当中的引领作用,它是关键。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的科技项目,在重大的创新领域组成一批国家实验室,也就发挥国家的作用。这个很重要,在国防领域国家重要,基础的技术创新一定是得到国家的支持。积极提出并牵头走出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就是搞国际合作。我们融入世界,我们创新不是独家,是大家通过合作,凝聚区力,凝聚国家之间的合作。产学研的合作,我认为就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一个怎么去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的引领作用,就是实施一批工程。那具体来讲创新驱动的包含,我想根据公报里面的说法,可以把它梳理一下的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四话之一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在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达国家,没有科技,其他方面都是现代化的,农业是落后的,农业同步实现现代化,而且中国的农业可能显得更重要一些。不管是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还是我们为了保持农村的某种文化遗产,还是中国的国情,农业可能还是要占一定的比例,这样的需要,所以我们讲农业现代化,把它实施创新战略驱动的一个重要领域方面,就是效益性的农业,创新性的农业,这是农业现代化。当然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效益。以效益为中心,质量为中心,包括农产品的安全、品质,它相伴它的增加值必须提高。第二个构建产业新体系。这里的内容应该说是很丰富,既是有二产又有三产,产业新体系里面主要是二三产,当然二产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体系,现在需要升级、更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国家提出来要建设制造业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现在已经实施了,实施工业强基的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这就是怎么去把我们的工业制造业的水平提升上来,就是像一个国家强大,当今社会一定是一个工业强国,制造业强国,所以衡量第一个你的技术水平、创新水平就是工业的一种能力、制造业的能力,当然这里最终决定我们的装备制造,我们的制造业的高端水平。我们现在有一些这方面的亮点,刚才都讲了,什么高铁,光伏,大飞机现在开始有重大进展,这就是我们一定要使我们的工业强大,不是一般的大,而要强,大而强。建立产业新体系里面还有一个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刚才讲到的是金融,金融行业。一些服务的物流、咨询、评估,金融的这种创新,这里面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所以我们相对落后真的服务业,而不是农业和工业,工业我们跟发达国家差距缩小的还是得多,农业缩小的,甚至我认为更多,但是现在的服务业差距更大,因为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务的意识都弱,很淡薄。一些尖端的、高端的服务业发展非常滞后,所以建议提出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这个快行动,不行动不行了,这是我认为构建产业新体系,你要形成新的产业体系,高水平的产业体系。第三个方面构建发展新体制。十三五规划是一个发展的高水平的发展规划,也是一个改革规划,改革体制创新,都跟发展融在一块。要构建发展的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发展创新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这是体制,你的体制,前面不有三个方面,就是具体化讲有哪些方面?体制上围绕创新,有利于推动创新发展这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加深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力度,目的是为了强有力的支持创新发展。这是第三个重点。
第四个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宏观调控跟创新驱动有什么关系?宏观管理、宏观调控是为创新创造一个稳定、宽松、公平的环境所需要的。你经济比较稳定,不至于大起大落,那对创新是有利的,你对创新环境是公平的,有利于激励微观企业做一些长期投资,这个肯定是有利于创新。所以我认为传信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作为创新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它的表述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上定向调控力度,定向调控力度也认为是创新发展定向定的,一方面稳就业薄弱环节,薄弱环节我们要拓展空间,另一方面我们要对那种决定未来的方向技术创新活动,甚至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给予政策支持,宏观政策的支持,给财税、金融各方面的政策,定向调控,现在不仅仅理解为弱者的农业三农,对中小企业,对小微企业,这方面不够还得加强,这就是定向调控的范围,一个是扶弱,另外一个是怎么去加强创新发展、创新驱动?这里面特别讲到,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幸得领域和服务商品,那我们讲发展新能源,很多新能源产品上不了网,价格不能自我定价,受价格管制,不能反映市场的需求,反映它的成本或者创新收益,这就不是鼓励创新。所以讲宏观调控创新里面这部分还讲到的要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机制的干预,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就是让价格来鼓励创新,市场来鼓励创新,那这个创新,它的投资回报就会得到一个充分反映,投资创新企业、个人他就会得到很好的收益,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讲创新驱动战略,我现在看起来至少有这四个方面。
5、知识产权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逐年增长
2015-2019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逐年增长,增长率逐年降低,截至2019年底,全国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数量约为6.6万家。其中,专利代理机构有2691家,商标代理机构有4.5万家;代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请的服务机构有276家,代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的服务机构有15365家;从事知识产权诉讼等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超过7000家。“十三五”以来新增约3万家。根据变化趋势,2020年,齐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约达7万家。
从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变化上看,2015年,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数量突破1000家,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开始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之后的几年,每年新增代理机构均在100家以上。从2016年开始,专利代理机构数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年增长率维持在20%左右。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专利代理机构3253家。
从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变化上看,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总共只有几家商标代理机构。从90年代国家开始试点推行商标代理制度后,特别是2003年取消商标代理机构和商标代理人资格审批以来,商标代理机构呈现爆发式增长。
截至2019年,我国商标代理机构总数为45910家,同比增长47.5%。2020年,我国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增速约将有所减缓,总数约突破5万家。
从业人员数量逐年上升
据测算,截至2019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约82万人,吸纳就业作用明显。调查显示,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5.5%,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层次较高。2019年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平均新进人数3.9人,平均调离(离职)人数2.8人,平均新进人数高于调离(离职)人数1.1人。
经营效益较为良好
根据调查测算,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约为2100亿元。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019年平均营业收入351.4万元,与2018年相比上升了6.0%;平均利润额为68.6万元,较2018年增长11.3%。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019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为26.6%,营业利润率达到20.2%。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6、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以什么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因此,“十三五”规划的制订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十三五”时期,我国应该如何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进而在清晰地把握好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宏观环境和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大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力度,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充分认识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即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到当前的中高速增长。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下行周期,经济增速在波动中放缓,今年第三季度已经回落至6.9%。这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相互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结构性因素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增速放缓,表面上是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供给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已有的供给因为供大于求出现了过剩;另一方面,部分需求缺乏相应的供给难以被满足。进入新常态,一系列重大的、阶段性的变化集中显现,这既表现在需求侧,也表现在供给侧。
从需求侧来看,2013年我国城镇户均达到1套房,2014年每千人拥有汽车超过100辆。按照国际经验,进入这样一个阶段之后,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需求都将发生明显变化。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房地产投资在2000年至2013年年均增长24%,今年前三个季度已下降到2.6%;汽车产量过去十年年均增长17.9%,今年前三个季度却下降到0.9%。不仅如此,随着房地产需求和汽车市场需求的下降,钢铁、水泥、玻璃、轮胎、电子、家电、家装等关联行业的市场需求也在下降。
从供给侧来看,2012年以后,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820万人,随着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资源供需形势发生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不断强化,以往那种依靠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与此同时,过去一个时期制造业迅猛扩张而形成的巨大产能,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当前面临较为严重的过剩局面,特别是钢铁、煤炭、石化、有色、建材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更为严重,利润水平大幅回落,有的行业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
由此可见,新常态更具本质的变化特征还是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在需求侧已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仍然一味地扩大投资和产出规模,虽然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投资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其结果,不仅会使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会明显减弱,进而还会错失结构调整的机会。因此,新常态下,面对经济下行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大供给侧的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和资产重组,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和动力。需要强调的是,在市场需求已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不主动调整也会被动调整,而被动调整付出的成本会更大。
加大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力度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重要窗口期。过去一个时期的经济下行压力,固然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但也是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重要机遇。因此,“十三五”时期要充分用好经济下行形成的倒逼机制,把握好窗口期的宝贵机会,下决心推进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
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是有效出清过剩产能。过剩产能特别是“僵尸企业”造成资源沉淀,影响要素流动和资源再配置,还会延误结构调整的时机,使潜在风险不断积累。可以说,近一个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持续恶化、工业品出厂价持续回落,与产能过剩是分不开的。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到今年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连续43个月负增长,表明产能过剩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只有下决心出清过剩产能,促进资源优化再配置,结构调整才能有效推进。因此,“十三五”时期要下决心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推进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
动力转换要把握好新旧动力的相互关系。新旧动力并存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特征。旧的动力如钢铁、煤炭、石化、有色、建材等产业板块体量较大,虽然高速扩张期已经过去,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对经济增长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短期内也难以找到体量相当、带动力相近的新兴产业板块来替代。今后要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重组,让旧动力焕发青春。与此同时,要着力培育新的动力,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逐步替代传统动力。
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动力转换,都要着力提高要素生产率。在生产要素供需形势发生趋势性变化、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迫切要求从提高要素生产率中挖掘新动力。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投资回报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有效对冲要素供需形势的变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家和全社会创新潜能和活力,发挥创新在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中的积极作用,真正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十三五”时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展开。
第一,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创新是提高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一是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未来产业、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活力的根本途径。二是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2030年为时间节点,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四是激发企业家精神。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最核心的功能是创新,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建设科研基础设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产业标准和商业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减轻企业家创新风险。五是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金融支持创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创新用好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机制。
第二,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过去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是“铺摊子”,主要是扩大产能和规模。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产能过剩压力增大,产业发展需要从“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核心是提升产业价值链、产品附加值。一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二是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三是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更好发挥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四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进入国际前沿水平。五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第三,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是最大内需所在。2014年,我国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为54.77%,相比较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空间,特别是已经进城的两亿五千万农业转移人口,如果能够实现市民化,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购买能力和对工业品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城镇化发展还将创造高铁、地铁、机场、地下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市政设施和住宅等巨大的投资需求。“十三五”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一是要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二是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继续推进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改革,全面实行身份证制度,改革征地制度,健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建立农村土地交易市场,严格农村土地用途管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三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更多采取“补人头”方式,有效消化现有的存量房地产。
第四,推进企业“走出去”构建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一方面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另一方面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持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原材料生产企业到海外建立生产基地,逐步将直接进口资源转变为进口原材料。拓展高铁、核电、特高压电网、通信、航空等大型成套设备的国际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创新是走向未来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以创新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企业“走出去”构建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要通过创新引领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