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 » 2015中超版权

2015中超版权

发布时间: 2023-05-01 01:56:57

1、请教大家,中超的每场比赛的版权是谁的

体奥动力80亿“天价”购买中超版权底气何来?
2015年10月29日 09:4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体奥动力和中超签约

“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9月底,80亿元拿下中超联赛5年媒体版权后,体奥动力(北京)体育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体奥动力”)至今没有举办庆功会,执行董事李义东只是给公司股东“黎叔”黎瑞刚发去了上面这首歌——罗大佑1977年发表的《闪亮的日子》。

“重新出发首先是要站在未来看今天。”10月28日,中超联赛版权签约后,李义东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曲终人散后,体奥动力团队面临的则是加班。作为内容提供商,如何提高制作水平及转播质量、优化媒体覆盖、丰富版权产品等都将是未来的工作重点,其目标是让中超联赛成为世界一流联赛。

从3亿到80亿

两个月前,李义东发给“黎叔”的另一首歌是《上海滩》,因为面对中国足球、中超联赛,这位老球迷当时的心情可谓“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喜,因为中国职业足球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即便1992年启动改革的背景是一种被“抛弃”的悲凉,但1994年开始的职业化还是造就了中国职业足球的辉煌十年。

1994年到2004年,投资一家中国足球俱乐部一年的金额,从100万元被迅速“炒”到了2000万元,甚至更高;俱乐部平均年广告收益从最初的几十万元增长到了约3000万元;中国足协则从曾经的清水衙门变得炙手可热。

李义东1994年发起创立的体奥动力(前身为华奥星空)在甲A时代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合作伙伴,配得上“合作时间最长伙伴”的称号。

“我今天站在这里不容易,很幸运。”说到这里,李义东很感慨,毕竟与他打过交道的5位足协专职副主席、6位中超公司总经理中的一部分,在2009年的反腐风暴中相继身陷囹圄。

那一年,所有人都在问,中国足球该走向何方?

于是,2009年开始,相关部门对于足球产业链条进行了多次调研;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足球产业成为被寄予厚望的改革“焦点”;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方案包括11个部分、50条改革措施,无论是各大俱乐部负责人呼吁多年的“足球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造血功能”还是“体制改革”都有所涉及。

投资者则最关注足球改革中的两点:“管办分离”和转播权。触及中国足球“灵魂深处”的前者在今年8月已有动作。改变中国足球盈利模式的后者在今年5月也有试水,即中国足协通过公开招标将国足未来4年电视转播、新媒体版权等四项权益销售给一家民营公司,当然故事的主角是体奥动力。

9月,中国足协销售“中超联赛”5年媒体版权的消息一出就引发业界关注,毕竟,作为“中国体育版权市场上的皇冠明珠”,谁拥有中超联赛版权,也就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对于这一点,大家都不傻,所以竞争很激烈。到最后冲击阶段,8家企业中只剩3家,包括体奥动力、中视体育等。”一名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一家首轮被淘汰的知名企业负责人透露,版权价格最初起价在3亿元左右,被淘汰是因为相关资质不符合足协要求,“大家都不差钱,主要还是资质的问题。”

本报记者了解到,参与竞标的几家企业背后,不仅有轮流坐过榜首位置的几位中国首富的背影,也有的获得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这样强大基金支撑的,更有实力雄厚的国有传媒老大。

投标冲刺阶段,有一家企业将竞标最高价叫到了43亿元,这对李义东也造成了很大压力,最终他做出了“一杆清台”的决定——80亿!没有给投标对手们留下第二轮回手的机会,虽然另一家企业的底牌叫到60亿元。

中超转播权平均半场仅卖7万元

李义东表示:“其实我们有一个很显性的参考系统,80亿5年,按照14亿的人口来算就是人均1.1元。英超的转播权价格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80亿元,英国总共6400万人口,折算下来大概人均280多元。这是我们联赛的经济水平、管理水平、转播水平、传播水平等各方面的差距造成的,这说明中超联赛未来会有极大的上升空间,这正是我们敢于投出80亿的基础。”

由于涨幅太大,虽然李义东的这种横向比法理论上没问题,但不少体育界人士在情感上却很难接受。

2012年,中超的转播权以730万元出售;2014年,这个价格涨到了8000万;2016年,这个数字就到16亿元,也就是说,从2012~2016年的这4年之内,中超单赛季的转播费用大约涨了218倍。

“谁都会被吓到,但这个数字可以理解,因为中超联赛的转播权价值过去一直被低估。”著名足球评论员颜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般来说,在国际知名赛事的收入组成中,转播权收入占到一半以上。如英超2016~2019年三个赛季的本土转播权销售总价达到51.36亿英镑,这一数字比上一轮电视转播费用增长了70%,这也是足球界目前金额最大的一个转播合同。

虽然中超与英超差距较大,但并不意味着中超的转播权不值钱。

一些公开信息显示,中超联赛的收视率经常会达到0.3、0.4、0.5,甚至到过0.6。收视率达到0.6意味着会有几千万人同时收看比赛直播。2013年数据显示,当时中超联赛就有2.79亿的全年收视人次,这个数据在亚洲可以排在第一位;德甲联赛超0.15都很难,有球迷换算一下,中超的收视率稳定在德甲的2到4倍。

不过,中超转播权的销售收入很“低廉”。有圈内人士估算过,转播权收入仅占中超总收入的9%,平均“一集”(半场比赛45分钟)卖7万元,而曾获得中超转播权的平台则获得巨额收益。某赛季,中超联赛电视转播权销售额仅730万元,但通过直播中超,该平台单是获得的广告收入就有近9000万元,网友戏称,这比抢钱都牛,因为净赚1000%以上。

“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今天也不予置评,但这次中超联赛招标是让转播权回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来。”中国足协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杆清台”底气何来

理想状态下的足球市场化至少包括三点:一是中超俱乐部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投资者是一如既往追求企业品牌传播价值还是出于对足球本身的热爱;二是中超联赛本身体制机制改革——管办分离如何落地,体育相关人才如何培养;三是青少年的培训机制。

中国足协副主席张剑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表示,中超联赛在《足球改革方案》推动中国足球事业稳步发展的进程中稳步前行,中超联赛将进一步完善中超联赛各项建设,用最短的时间将“中超品牌”引入新的发展轨道。

也只有基于中超联赛各项改革建设与完善,中超联赛的转播权价值才能发挥到最大。如此,圈内人士认为,80亿的“天价”转播权在某种层面是倒逼中超联赛整体改革要扎扎实实落地。

当然,体奥动力最终胜出,不仅是因为给出了80亿的价格,更为重要的是其在版权分销、转播信号制作和传播等方面,有着对手们难以企及的优势。

体奥动力是目前国内从事足球赛事制作经验最丰富的公司,迄今为止累计制作场次超过3500场;体奥动力还是目前国内赛事版权分销体量最大的公司,与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及近20家地方电视台有超过十年以上的稳定合作关系。

传统电视媒体短期内要实现大幅增长并不容易,可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则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体奥动力与主要的互联网公司也有着常年的合作关系,这也是80亿“天价”能收回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义东表示:“和英超相比,我们的经营水准、联赛包装程度还相当落后,但只要在各个不同方面循序渐进地提升,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潜力举世无双。前两年10亿版权,我们会要支付额外的学习和改进成本,这一切,都会是后三年成功的基础。”

体奥动力总经理赵军表示,下赛季开始,中超联赛全部240场比赛都将执行全新的制作标准,每一轮的焦点比赛都将配备超高速摄像机、字幕系统、数据系统、飞猫等特种设备,而中超联赛制作中心则生产基于中超联赛的各类节目,通过不同平台进行版权的销售。

“或许,再过一两年,你们再看今天的80亿,就不会觉得惊诧。”李义东说。

2、哪怕pptv拿下新媒体独家,或也改变不了中超版权缩水的事实

从2年27亿卖出独家新媒体版权,到4-5亿元分销两到三家新媒体遇挫,一年间,中超版权的价值正在遭受市场的严酷重估。

亚冠和中超2017赛季的到来,让体奥动力和PPTV突然加快了脚步。

趁乐视体育面临资金链断裂之机,体奥动力打包抢走亚足联全媒体版权,后将独家新媒体权益转包给PPTV。紧接着,双方又将这一合作形式延续到了中超上。2017年3月3日早上,苏宁体育传媒宣布从体奥动力手中拿下2017赛季中超联赛独家新媒体版权,PPTV拥有(PC+移动+OTT)三端全场次播放权。

新欢PPTV

在乐视体育节节败退时,PPTV步步为营成为体奥动力的新欢。

过去两三年里,乐视体育借助出色的讲故事能力、激进的战略和高额的融资,迅速在资源、人才、声势等方面占据优势。

而PPTV则在不断出现的组织架构调整、团队人员动荡以及与投资方企业基因冲突中掉队。2016赛季中超,面对天价版权,PPTV并未出手。2015-16赛季英超,他们也无缘。2.5亿欧元拿下2015-2020五年西甲全媒体版权,是PPTV病急乱投医的无奈之举。过高的成本让苏宁在西甲版权运营上举步维艰。

但2016年11月,PPTV开始迎来反攻的转机。其背后的苏宁斥资7.21亿美元拿下2019-2022赛季中国大陆及澳门地区英超独家全媒体版权。如今,借助亚足联和中超版权,PPTV连下两城,重新改写了与乐视体育的竞争格局。

PPTV能将中超运营得如何,是关键的问题

相比至今仍然欠着2016赛季1亿多元版权尾款的乐视体育和“永远都缺钱”的乐视系,PPTV和苏宁无疑能够给体奥动力更大的“安全感”。

毕竟PPTV背后站着的苏宁,横跨零售、地产、投资、金融、文化、体育六大板块,是个更大的块头。2016年,苏宁也以足球为中心,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体育产业版图,业务遍布包括俱乐部、版权媒体内容平台、数据等体育产业链众多环节。

但从PPTV的角度看,拿下版权只是开展业务、形成现金流的开始,想盈利任重而道远。不管是以现金、股权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的形式拿到中超版权,一个西甲压得够呛,如今,又接连吃下亚足联和中超权益,PPTV在拿下资源的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在2017赛季揭幕之前,确定PPTV拿下2017赛季中超独家新媒体版权,看起来,体奥动力又打了一场漂亮的版权分销战役,但表面风光的背后,或许隐藏着大片阴影。

一年前,乐视体育以27亿元人民币的对价买下中超2年独家新媒体版权,不光给体奥动力对于“80亿”更高的信心,同时也刺激了整个中国版权市场,一度营造出无比繁荣的盛世场景。但随后发生的一切泼来了一盆盆冷水。

付出高昂独家拿下中超新媒体独家版权后,乐视体育并没有实现预期的回报。这当然与其自身的节目制作、运营管理不够精细有关,也离不开过多电视播出平台的现实。但更需要回答的是,中超独家新媒体版权是否真的值一年13.5亿。

从2016年乐视体育出现资金危机开始,体奥动力就走上了寻找替代者的道路,但这条道路困难重重。与PPTV接触还算顺利,在其确定拿下2017赛季全部场次非独家新媒体版权时,5亿元是业内广为接受的价格。

但必须考虑到苏宁(PPTV)与体奥动力极有可能存在股权合作这一背景,因此不管是5亿元的非独家新媒体价,还是所谓13.5亿元的独家新媒体价,或许都难逃“做局”的嫌疑。

腾讯的态度可能更能反映市场的呼声,也更具参考价值。腾讯一度非常接近于拿下中超版权,但在新赛季揭幕前临阵退出。这意味着这家稳健、冷静的互联网公司,并不认可4-5亿元的非独家新媒体版权价值。

最初的2017中超版权分销计划,体奥动力希望将新媒体版权分销到乐视体育、PPTV、腾讯三家,却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乐视体育因为资金问题自身难保,不仅无力支付2017赛季中超版权费,连2016赛季1亿多元尾款都未结清。腾讯在基本确定入局的情况下选择暂时放弃。

乐视体育指望不上、腾讯临阵退出,体奥动力需要保住80亿中超颜面。在如此短时间内达成新媒体独家合作,并向外放出所谓13.5亿元版权价格的风声,体奥动力与PPTV合作的背后,显然没那么简单,必然涉及资本以及其他层面的合作。

从2年27亿卖出独家新媒体版权,到4-5亿元分销两到三家新媒体遇挫,一年间,中超版权的价值正在遭受市场的严酷重估。

另外,在中超公司的版权招标文件中,版权商必须保证两家新媒体平台播出全部场次的比赛。2016赛季,乐视体育携章鱼TV成功绕过这一设置。

苏宁旗下体育内容平台,有PPTV、龙珠直播、懂球帝。如今,苏宁体育确定获得独家新媒体版权,PPTV转播全场次比赛。但龙珠直播是纯游戏直播平台,懂球帝并没有在PC端战略布局,都不见得是好的新媒体播出渠道,而且他们是否接受都得打问号。

暴风、今日头条等虽然贵为新媒体渠道,但只拥有极个别场次直播、集锦或者短视频权益,恐怕并不符合播出全部比赛这一规定。

如何确保不违反中超公司的约定,需要体奥动力和苏宁体育,给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

旧爱乐视体育

体奥动力与PPTV亲密无间,也意味着他们和乐视体育蜜月期彻底结束。

体奥动力和乐视体育,原本是过去两年中国体育媒体产业中最夺尽眼球的两家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各自的发展以及互相间竞争合作,影响着这段时期中国体育媒体产业的格局与走势。

起初,两家公司各自为战、彼此竞争。当体奥动力天价拿下中超,试图寻找买家,门户和其他视频平台反应冷淡时,只有乐视体育“勇敢”地站出来接盘。

双方在2016年2月23日公布合作方案:乐视体育以2年27亿元的对价获得全部场次的中超新媒体独家版权,互相战略入股。体奥动力在乐视体育B轮融资中进场成为股东,获得后者0.9268%股权。按照乐视体育当时215亿估值,这部分股权对价2亿元。不过,时至今日,在体奥动力的股东名单里,并未见乐视体育的身影。

乐视体育和体奥动力亲密时刻

这次合作,对于两家公司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体奥动力不仅保住了中超80亿的颜面,也收获了不俗的合同。而乐视体育借助着拿下最具影响力本土赛事的所谓独家新媒体版权,进而搞定B轮融资。

双方互相成就,完成救赎

Sportel Monaco将2016年度TV SportsAwards “最佳电视版权交易”、“最佳足球版权交易”两项提名送给这笔买卖,或许也是考虑到前述背景。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次交易都是两家公司引以为傲的PR题材。

被戏称为“发布会公司”的乐视体育,为了那场名为“Big Bang超级大爆炸”的合作,也动用了堪称罕见宣传阵势。从2016年2月16日起,他们连续3天发布预告海报。

“从晚上八点到凌晨三点,一次双方锁门谈不拢不许走的对话,一场可以值得终身回味的谈判,从产业大格局到合同小细节,该聊的都聊了。再有三个小时出发去机场,感谢时代可以让人蒙眼狂奔。”携手体奥动力时,乐视体育CEO雷振剑曾在朋友圈豪情万丈地写到。

信心满满的还有体奥动力董事长李义东。后来在接受懒熊体育专访时,他说,在谈判开始前就对合作心里有底。因为中国体育产业众多新媒体公司中,对中超版权有强烈企图心,也够胆放手一搏的,“非乐视体育莫属。我已经确定我抛出去这个球,乐视(体育)一定会接的。”

但当时谁都无法预料到,就在2016年四季度,乐视体育陷入严重的资金和管理危机当中,接连曝出版权欠款危机。

中超之于乐视体育的意义,已超出了单纯版权资源的范畴。

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中超独家新媒体版权与体奥动力合作的加持,乐视体育才得以顺利搞定B轮融资。另外一方面,中超也是乐视体育极力推行的付费模式最核心的资源。按照原先的规划,乐视体育会从2016赛季后半程开始,将中超个别场次纳入付费体系,2018赛季起的中超全部比赛收费。

但是,现实给了乐视体育泼了一盆冷水。央视、众多地方台等平台分流了用户,再加上自身在内容运营、再生产以及公司治理方面问题频出,乐视体育未来如愿实现对中超的收费。反过来,2年对价27亿的中超又成为了乐视体育沉重的负担,以至于乐视体育联席总裁刘建宏罕见地开炮,指责地方台免费播中超严重损害了其商业利益。

相比亚足联版权,中超对平台的塑造力无疑更强。付费体系是整个乐视集团内容业务在未来最依仗的盈利方式。如今,乐视体育将中超版权拱手让出,也失去了未来付费体系最期待的一块基石,无异于遭到致命一击。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尤其是苏宁(PPTV)拿到中超,进一步丰富弹药库。此消彼长间,乐视体育几乎丢掉了翻盘的王牌和信心,别说冲击资本市场,恐怕连日常管理运营都会受到严重拖累。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将是大规模的人员变动。

而体奥动力同样已经没有退路,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今年10亿,后三年分别15亿、20亿、25亿的版权成本。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李义东和赵军面临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寻找资金流稳定和公司经营治理稳定的合作伙伴,已是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3、CBA联赛还需要多久,才能追赶上NBA联赛观赏程度呢?

顶着“莫雷事件”的巨大舆论声浪,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在中国赛的第二场,依然如期在深圳开球。

尽管没有任何赛前宣传,也没有出现任何一家中国赞助商的信息标识,但洛杉矶湖人队当家球星詹姆斯、浓眉等人的强大号召力,能容纳1.8万人的体育馆还是被热情的球迷填满,球迷们还不时大声呼唤着球星的名字。



嘴上喊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与外冷内热的NBA中国市场相比,本土的篮球联赛CBA却铅弯做在短暂掀起一阵资本热浪后,迅速冷却下去。

随着中国篮球日益职业化,商业化,全世界商业运营最成功的NBA是绕不开的学习对象和竞争对手。

当NBA面临失去中国市场的危险时,中国本土职业篮球,该怎样抓住机会,接管空出的市场份额?

经过30年商业进化的NBA,一个大洋彼岸的篮球公司,如何霸占中国球迷的视线?

如今NBA在中国的受挫,又能为中国的体育产业,带来哪些借鉴与启示?


NBA中国难冷,CBA概念难热

10月10日、12日的NBA中国赛上,寸土寸金的广告位已经是一片荒芜。


NBA中国赛上海站现场

自“莫雷事件”爆发后,淘宝、京东槐衡、苏宁、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下架了火箭队相关系列周边商品。

包括李宁、浦发银行、你我贷、匹克、美菱、水性科天、瑞幸咖啡、vivo、安踏等在内的中国企业均已发布声明,表示暂停或终止和火箭队与NBA的合作闹圆。NBA中国公布的20多家官方合作伙伴中,已经有至少14个公开声明终止合作。像美菱冰箱甚至声明下架并召回所有NBA联名款火箭队球迷冰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体育频道、腾讯体育、虎扑、直播吧、《灌篮》杂志等多家媒体或平台也发表声明,将暂停或终止转播、报道火箭队与NBA联盟的赛事,以及各项交流事宜。


NBA官方合作伙伴中,中国企业占比越来越大

短短72小时之内,整个NBA的商业价值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断崖式的下跌,NBA联盟在中国约12亿美元的巨大市场空间,瞬间真空。

近百亿的广告、转播、商品资本,急需新的标的填补,上亿篮球迷的视线,更在渴望新的赛事跟进。这样的背景下,直接在中国对标NBA的CBA,仿佛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样,瞬间成为下一片热土。

如李宁的股价,连续5日录得上涨。自今年以来的股价已经累计上涨逾200%,市值也来到了最新的618亿港元,创9年来新高。虽然这主要是李宁自身复兴发力,但NBA中国的受挫,也为市值上涨,添了一把旺火。

只是,帅不过三秒。随着两场NBA中国赛如期举行,场外冷清场内繁荣的反差显现,骤然被推上焦点的CBA显然无法填补NBA空出的巨大市场,更无法支撑陡然涌来的资本热情,到上周末,CBA概念板块已经偃旗息鼓,跌回原形。


仅仅从普通球迷的角度来看,CBA和NBA的舆论影响力远远不在一个量级。


NBA与CBA的百度指数

本周,CBA联盟最大的新闻,是去年CBA总冠军辽宁队功勋外援哈德森转投山东男篮,而众多媒体在报道这一联盟重要人事变动时,还需要加上“CBA宋小宝”的解释,才放心让读者知道,哈德森是谁。


被称为宋小宝plus的哈德森,虽然威震CBA,还是要蹭明星热度,才能获得大众认知

而NBA联盟,别说当家球星,球队经理这样的直接从业者,就连报道NBA的记者Adrian Wojnarowski,在中国球迷中都拥有不亚于明星的知名度。

NBA商业帝国的六大密码

如今说到NBA,众多媒体都将视线回溯到30年前的1989年,时任NBA总裁的大卫·斯特恩,冒着严寒等候在中央电视台门口,谦卑地恳求能在这个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最大的宣传机构能将播放NBA比赛集锦的录像带。

现在看,正是这卷不起眼的录像带让NBA第一次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成为NBA在中国百亿市场的起点。但很少有媒体想起来,能用一卷录像带撬动中国亿万球迷的追随,以商业而不是竞技为首要目标的NBA,已经为此努力了80年,更是从中修炼出六大商业密码。

除了门票和球队商品等收入,NBA球队超过一半的收入,都来自联盟的商业运作

NBA的商业运作涉及到各个方面,有很多都是NBA独创的经营方式,并推广成为全世界篮球联赛,乃至各种体育联赛效仿的成功典范。在50多年历史中,NBA用前30年作联赛水平的培养和商业运作的内部基础;后20多年将其推向市场,推向世界,并逐渐发展成为现在世界上最富有、最知名、最有发展前途的职业联赛之一。



NBA第四任总裁大卫·斯特恩,创造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经营推广方式,但这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打造一个优秀联赛。斯特恩上台时正值洛杉矶湖人队和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争霸天下,两支球队各有一个巨星——湖人队的“魔术师”约翰逊和凯尔特人队的“大鸟”拉里·伯德。斯特恩将这一黑一白巨星作为整个NBA联赛的形象向市场推广,使球迷在喜欢球星的同时喜欢上NBA。NBA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美国人体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体育竞技的基础上,NBA形成了六大商业武器:

球星IP

成功地包装了像“大鸟”伯德、“魔术师”约翰逊、“飞人”乔丹、“飞侠”科比、“小皇帝”詹姆斯等篮球明星,使NBA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幅提升。


飞人乔丹

周边产品

出售NBA注册商品,如球星卡。在1981~1982年赛季的NBA商品总值1000万美元,远远落后于全美美式足球联赛和棒球联赛;10年后,1991~1992年赛季的零售总值超过了21亿美元。

电视转播授权

从只在美国播出,发展到现在用42种语言在全世界212个国家和地区转播。像今年,腾讯体育和NBA续约了一份5年15亿美元的转播合同,相当于1年20多亿人民币。此外,央视体育每年的转播费用也高达7千万美元(约5亿人民币),但相比ESPN/TNT签署的9年240亿美元的合同,中国的电视转播费还是小巫见大巫。

传播流量矩阵

除了对外授权内容转播权,NBA联盟还建立了NBA有线电视、NBA网站、NBA城、NBA商店、NBA流动大巴等内容传播渠道和项目。


第一场NBA中国赛,火箭队姚明和国王队刘炜成为焦点

拓展海外市场

进入新世纪,NBA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在日本、墨西哥、欧洲等多地举行常规赛的比赛、在中国开始举行季前赛。让海外球迷近距离接触NBA球星和比赛。

热衷公益活动

每逢重大公共事件,NBA都会发动联盟球星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慈善活动、公益募捐。在NBA球星们广撒人间关爱和亲情的同时,联盟形象无形中再次得到大幅提升。

“I Love This Game”,NBA的广告词几乎全世界的篮球迷都能脱口而出。长期以来,凭借着成功的品牌策略,NBA成为体育赛事营销的先驱者和改革者。

中国篮球价值几何?

上周,国际篮联发布了《2019年篮球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上赛季一共输出了104名篮球人才,排名世界第十九,历史性进入世界前20。CBA联赛以20支参赛队伍并列世界第一。而全年460场比赛,在比赛数量上排名世界第二。参赛队伍和比赛数量,CBA均处于世界前列

在联赛球队、比赛数量和每场得分上,CBA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篮球联赛

但即使是除NBA联盟之外的世界第二联赛,CBA的商业价值,甚至还不如成绩更差的中国男足。2015年,中超联赛的版权售价达到了10年110亿,这让它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职业联赛。

当然,中超卖出天价的2015年,正是中国体育产业爆发之际,体育受到资本市场热捧,产生了乐视体育这样的泡沫公司,正好赶上“红利”的中超,得以在最高点卖出高价。

而CBA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当CBA来到新的版权周期,版权价格回落,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最低谷时电视转播权仅价值千万。直到2018年姚明出任篮协主席,CBA的电视转播收入才提升到每年4.5亿元,赞助收入过8亿元,进入“10亿”时代。

从目前CBA的收入结构看,赞助收入依然是大头。CBA的赞助体系除了“主赞助商”、中国人寿、“官方战略合作伙伴”李宁公司之外,分为三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官方合作伙伴”、“官方赞助商”、“官方供应商”,其中携程、TCL、美孚速霸都是其官方合作伙伴。

中国广视索福瑞体育研究(CSM)提供的媒体价值数据核算,CBA联赛场边广告全赛季平均每分钟媒体评估价值为1.1亿元。

但刚刚有所抬头的CBA商业之路,随着男篮国家队在家门口举行的男篮世界杯上折戟沉沙,前景再次黯淡,球员的糟糕表现,社交媒体上公众的不满,让品牌主如何相信同一批球员可以值得这样的赞助?

中国体育需要向NBA学习什么?

其实,抛开所谓的商业模式分析,NBA的商业运作可以概括一个词,那就是:影响力。

这个词语在去中心化、人人都是媒体中心的当今时代,更有商业意义。

商业操作中,从品牌的角度,有着清晰的进阶关系:标识—品牌—影响力。

而NBA的商业进阶之路,是从建立之初的上世纪40年代形成标识,经过30年的发展,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关注度,成为“品牌”。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NBA开始形成全球影响力,达到了品牌运作的最高境界。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CBA篮球联赛,包括中超足球联赛,该如何抓住NBA在中国受挫的机会,抢占市场,扩大商业影响力呢?

CBA与中超有良好的传播基础

虽然中国男子篮球和足球的成绩,实在难说优秀,但从转播的角度讲,CBA与中超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两大职业联赛,甚至超过国球乒乓球。

每年全国1000家以上的报纸、3000家杂志、300多家电视台,以及上万个网站、自媒体,都在通过各种形式报道和传播中超、CBA,每天关于中超和CBA的稿件总和超过100万。



从收视率的角度讲,中超球队的亚冠联赛以及CBA冠军总决赛的所有场次,收视率都远超NBA、英超等国外顶级赛事。像2014-2015赛季的CBA总决赛,共吸引1.9亿观众观看比赛,单场收视率最高为1.5。2015年1月22日,国足VS澳大利亚的1/4决赛,收视率更是达到了4.16。

有这些建构影响力的基础,CBA与中超应该考虑在如下方向上加强。

打造球星和偶像

在NBA高度商业化的过程中,围绕着乔丹、加内特、邓肯、科比、詹姆斯等巨星做了大量的文章,让NBA联盟以及俱乐部和个人的商业价值做到了最大化。

飞人乔丹一个人为全球创造的价值就超过了130亿美元。对于乔丹个人来说,单次使用他的名字和商标就超过了1000万美元。在所有明星偶像面前,NBA联盟、俱乐部以及球员个人实现了“多赢”。而加入NBA的休斯顿火箭队,也让姚明名扬五湖四海,成为中国篮球第一人。



但目前的中超和CBA还没有真正媲美NBA那些偶像的巨星,像马布里这样的过气球星,都能在中国如鱼得水,前述提到的CBA目前第一外援哈德森,还要靠宋小宝蹭流量。

如果CBA能够培养并挖掘、包装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气质偶像,在商业运营方面必定会有惊喜。

创造更多流量

NBA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让篮球娱乐化,让球迷更加快乐,NBA联盟发现,当自己为球迷创造更多快乐且为他们提供更好服务的时候,每年都会因此带来超过10%的收入。

于是,NBA联盟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取悦球迷,甚至还会按照球迷的要求,把NBA拖沓的换人制度进行变更,减少最后时刻的暂停次数,让球迷看比赛更加流畅。

而这种快乐,就是当前互联网时代商业经济所推崇的与用户互动,沉浸式体验。


CBA北京首钢队球迷

反观国内的中超和CBA,关注点还在于夺冠或保级,没有过多想过俱乐部的长远建设,更没有想过球迷的快乐,良好的球迷文化没有形成,CBA赛场很难创造更多的快乐,看台上很少能形成欢乐的海洋。

尾 声

最后回到体育产业,NBA其实就是一个披着贩卖体育元素的商业联盟,体育和商业相辅相成,构成了现在的NBA,但体育和商业本质上并不兼容,如何平衡体育和商业这两大元素,是考验每一个比赛联盟参与者和管理者的主要课题。

NBA联盟在中国犯的错误谁都能看得到,但NBA的成功,中国体育产业能否学到,需要多久学会,依然是一个需要长期追赶的过程。








4、哪家卫视直播2015中超联赛

甘肃卫视
2015新赛季,拥闭首有中超独家卫视直播权的云传媒和甘肃卫视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直播每一轮中超联赛。从直播计划表来看,每轮都将直播4-5场联赛,整个赛季直播场次将超过100场。
云传媒在总结上赛季的经验教训后,将对在甘肃卫视播出的中超赛事进行喊尺有计划的包装,除了中超赛事直播之外,相关的录播、花絮、集锦轿渗数、回顾等节目也正在筹划之中。

5、2018中超联赛转播权是哪个单位?

转播权是体奥动力(北京)体育传播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28日,体奥动力以8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未来5年中超联赛全媒体版权,将中超联赛推广至96个国家和地区,来自中国的职业足球联赛首次成功登陆了标准极为苛刻的Sky Sports、FOX等国外知名转播平台。

体奥动力囊括了中超联赛、中国之队系列比赛、亚足联旗下赛事、中国足协杯以及超级杯等全媒体版权,实现了中国足球顶级赛事版权史无前例的大满贯。

(5)2015中超版权扩展资料

体奥动力很早就开始进行中国足球电视转播及版权运营,早在2007年,体奥动力就成为中超合作伙伴。2009年,与亚足联合作,成为亚冠、世预赛信号制作、版权分销合作伙伴;2012年涉足足协杯、超级杯信号制作和版权分销;2013年恒大打进世俱杯,体奥动力还与国际足联合作。

体奥动力负责中国足球赛事信号制作,同时为亚足联提供跨国信号制作服务,并在VR制作和专业数据生产方面占据国内领先地位。基于强大的版权资源与高水平的信号制作,体奥动力为赛事赞助商定制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方案,促成10余家赞助商与赛事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赛事版权的价值。

参考资料

网络-体奥动力



6、乐视体育赛事版权全球“买买买”是什么情况?

早在去年11月份,乐视就已经深陷资金链困境,但近期乐视系再度爆发的资金链危机,让外界再度关注,乐视成百上千亿的资金都烧到了哪里?

体育赛事版权全球“买买买”

高达近300项全球顶级赛事版权曾经是乐视体育引以为傲的一件事,在体育版权的购买上,乐视也从不吝惜投入。

2014年-2015年,乐视体育陆续以0.12亿美元获得F1赛车2014至2017赛季新媒体独家版权;以0.18亿美元获得英超2015与2016赛季内地新媒体非独家版权,意甲2015至2018赛季内地新媒体独家版权;以2亿美元获得英超2016至2019赛季中古香港地区独家版权;以1.1亿美元拿到亚足联2017至2020年全媒体独家版权;以1亿美元获得ATP网球巡回赛2016至2020年独家新媒体版权。2016年2月,乐视体育还以3.9亿美元的价格,从体奥动力手中获得中超2016至2017赛季新媒体独家版权。当年,乐视体育在版权方面继续紧急。

其中,乐视体育斥巨资拿下中超版权的交易备受争议。

不完全统计显示,乐视体育所持有的赛事版权最多时共有20个大项,超过250个小项,其中73%为独家持有,一年赛事直播超过12000场。不过,由于资金问题,乐视体育已经陆续丧失包括亚冠、中超、英超以及F1赛事等多个热门赛事的转播权。

此外,乐视体育还曾拿出1000万美金参与竞彩服务运营商章鱼彩票的B轮融资。乐视体育曾希望以此为平台联合开发中超竞彩产品,以实现全新的产业模式。不过,工商登记资料显示。章鱼彩票的股东名单中并未出现乐视体育的身影,而在该消息发布后也未有任何股权变更记录。

7、中超卖80亿16队怎么分

2015年9月25日下午,中超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体奥动力公司成为“2016-2020年中超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及版权合作伙伴”。为了获得中超联赛版权,体奥动力公司5年要支付80亿元。
80亿元的天价让人震惊,而实际每个球队能拿到多少分红也引起了足球圈的热烈讨论。中超版权5年80亿,1年16亿,相当于每支球队一年值一个亿,每场比赛值667万。
按照规定,中超每个俱乐部将得到版权费用4%的分红。这样算来,如果一支球队未来5年都能征战中超,那么平均每年能分到6400万人民币。如果有球队降级的话损失将非常巨大了,特别是后三年的分红将高达每年8000万,够现在很多球队一年的支出了。

这样的话中超的保级大战将更为激烈,中甲的升级大战也将变得更加精彩。整个中国足球联赛的竞争水平都会得到提高,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资足球。现在的中超竞争就已经非常激烈了,投入1亿只是保级的最基本需求,能否达到保级目标,尚未可知。每支球队的投入都非常大,但是收入却不多。
之前中超的版权费用并不高,虽然像恒大、上港和鲁能等球队经常会有大手笔引援,但是很多中小俱乐部在财政方面却经常显得有一些捉襟见肘。如果他们能够得到大笔的资金,相信这些中小俱乐部也能够进行大手笔引援了,那么中超联赛将能够迎来更多的世界级球星。

8、中超球队年分红6000万 CBA球队年分红有多少

2016赛季的中超联赛刚刚落下帷幕,而2016赛季中超分红方案基本确定,扣除成本和中国足协的10%费用之后,剩余全部转播收入的90%由16家中超俱乐部均分;剩余的10%转播收入按照2016赛季的联赛排名进行分配,最高与最低,差距将不会过百万。

这样的分红方式,在中超历史上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而这也是基于英超转播费分红模式的一种效仿。英超的转播费用分红模式是:1、海外转播费用由20家英超俱乐部均分;2、国内转播费用的50%由20家英超俱乐部均分;3、剩余50%的一半用来按照名次进行分红,比如说英超最后一名的分红是119万英镑,则排名每高一位就可以增加119万英镑,冠军可以拿到2380万英镑;4、剩余50%的另一半由转播场次决定。

在英超的模式当中,亩哗世四种分配方法并行,并且相辅相成,最大程度保证了公平的原则。而在均分的基础上,又对于那些表现出色、市场影响力更好的球队进行更大的奖励,可以说是一套较为先进和成熟的分红模式。而发展水平和职业化程度远不及英超的中超,则在之前完全平均分配的基础上,稍稍加入了一些激励机制。中超公司则希望这种分配制度能够在首次尝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最终达到一个成熟的阶段。

2015年,16家中超俱乐部的分红是1540万元。起初每家俱乐部分到了1200万,后来中超公司又把商务罚款和相关结余加在一起,共4000万左右,每家俱乐部又多分340万左右,2015赛季的分红达到了1540万元。2016赛季,在新的分红体系下,每家俱乐部平均分红应该在6000万左右。

一年前卖出了天价版权的中超,平均每支球队的分红大约在6000万左右。这也不禁让人想到明年即将重新售卖版权的“中国体育行业最后一块蛋糕”——CBA联赛。而事实上,CBA每家俱乐部的分红,却仅仅只有中超联赛的四分之一左右。

中国篮协目前每年从CBA推广公司盈方拿到约4个亿,而根据统计目前CBA共有25家赞助商,全年赞助金额在7个亿左右,抛出运营成本,盈方每年在CBA项目上有2个亿左右的盈利。而在篮协拿到的4个亿当中,有一部分需要投入女篮及青年队的推广、运营和发展当芦肢中,加上篮协自身的一些运营成本,分给俱乐部的则大约在3亿人民币左右。CBA的分红方式采取平均分配,每支球队1500万左右。这笔钱对于CBA当中很多俱乐部来说,都是不菲的一个数字迅肢,但却依然无法改变CBA俱乐部常年以来,没有一家可以盈利的局面。

从数额上来看,1500万与6000万相比,有着成倍的差距,而这也是CBA市场价值与中超差距的一种体现。但随着中超在去年卖出天价版权合同,可以想见的是CBA明年的版权价格也会水涨船高。篮球领域的多位专家都曾经预测,明年CBA新版权合同的总价格至少不会低于50亿。

巨额资金的涌入,对于CBA分红制度也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不过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将CBA整体的蛋糕做大,让各家俱乐部分到更多的钱。在如今CBA很多的俱乐部当中,场馆软硬件设施有待完善、运营管理水平滞后、甚至一家俱乐部从上到下只有几名正式员工等等,都是并不少见的问题,而这些也有望随着分红和收入的增加,而得到缓解和改善。

更重要的是,只有不断提升CBA联赛的市场价值,让俱乐部和投资人赚到钱,得到更多的回报,才能真正坚定他们继续和加大投入的决心和信心,CBA联赛的发展才会有更加长远的源动力。不久前易建联球鞋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而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由当下CBA联赛市场价值偏低,联赛生存处境不易决定的。又一次矛盾的尖锐和暴露,也意味着CBA联赛已经到了亟待改变的关口。

就在几天前,CBA联赛公司副董事长姚明在参加某体育财经论坛时,也谈到了CBA联赛当中利益分配的问题。姚明说:“很重要的一点,整体赛事不管是俱乐部也好还是单体运动员也好,利益分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里面如果没有合理的二次分配,从常理来说,缺乏了参赛的运动员整个赛事也会垮台。不管世界杯、欧洲杯还是NBA。据我了解他们做的是合理的,我们这方面也应该加大研究,使整个大家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使这个赛事可以持续发展。如果说,联盟赚钱但是俱乐部赔钱绝对不是长远之计。”

姚明一直在努力推动CBA联赛管办分离的改革,今年年初他牵头成立中职联公司,自下而上对篮协施加倒逼的压力,为CBA俱乐部争取更多的自主权益。可以想见的是,未来他担任副董事长的CBA联赛公司,也会随着更大版权合同的到来,与固有的行政力量进行更加艰难持久的博弈。

看到中超俱乐部一年下来的大笔分红,CBA投资人难免不会眼红,而真正能够盈利的那一天,还有多远呢?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