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博物馆版权
1、北海贝雕博物馆可以拍照吗
北海贝雕博物馆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博物馆,展示了大量的贝雕文物和艺术品,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对于是否可以拍照,这个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博物馆的展品都是有版权和知识产权的,因此一般来说不可以随意拍照,需要得到博物馆的许可。在北海贝雕博物馆,游客需要购买门票方可进入,因此也需要遵守博物馆的规定,不可以随意拍照。
但是,北海贝雕博物馆也有一些特别的展览或者活动,可能会允许游客拍照,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游客有拍照的需求,可以向工枝笑作人员咨询,遵守博物馆的规定和要求。
总之,北海贝雕博物馆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博物馆,游客可以欣赏到大量的贝雕槐搭派文物和艺术品,但是需要遵守博物馆的规定和要求,不可以随意拍照。如果有需要,可以向工铅贺作人员咨询。
2、很多博物馆对馆内藏品文物照片有版权,请问这是否合理合法呢?
关于版权的问题,在我国列于《著作权法》中。一般来说,博物馆对馆内藏品文物所拍的照片,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享有著作权!即有摄影师的创作性元素融入其中,比如角度的选择、空间的构图、明暗的对比、色彩的调节等,而使该照片具有了一定的原创性,这样的照片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对于过了著作权保护期、已属公共所有的藏品,如果他人要利用的话,比如自行拍照,需要得到博物馆的允许,这涉及到机构管理权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历史文化艺术类博物馆中展出的藏品,尤其是已过著作权保护期的藏品,都允许观众进行拍照,前提是遵守馆方的要求,比如不能使用闪光灯等。当然有些展览也禁止观众拍照,比如现当代艺术展,尤其是一些中外合办的展览。
这里顺带把博物馆所藏文物的著作权说一下。
一、藏品的著作权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1、藏品的著作权(知识产权),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均属于著作人身权,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比如唐伯虎的画作,上述四项权利永远属于作者所有。
2、藏品有形财产的所有权(物权),即以作品为对象的财产利益。主要包括13项: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 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 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生前加死后五十年,财产权可以通过许可或转让给他人使用,获得一定的报酬,实现版权价值。
3、媒体报道刊载博物馆馆藏展品照片存在版权问题吗?
要看这张照片是否已经过期,照片的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五十年以内的作品版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超期刊载也是无所谓的
4、参观博物馆为什么不能拍照?
对于博物馆内禁止拍照的原因,人们最容易联想到的解释是为了保护文物。可这样给孩子解答,是正确的吗?
事实上,正常的拍照并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唯一可能造成直接伤害的,只有闪光灯而已。
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光线都会对文物造成损伤,尤其是紫外线和红外线,能对器物表面造成结构性的伤害,促使其老化。因此,无论什么文物,最理想的保存环境都应该绝对无光。
但咱们去博物馆看展览的时候,总不能摸黑观赏吧。光线对博物馆的展览显然是必不可少。因此,针对各种文物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文物保护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严格控制文物在展览过程中所承受光照的限度。
所以,博物馆里禁止拍照也是有依租茄据的。就算现在大部分的博物馆对拍照没有要求,但有的博物馆会在注意事项里注明:禁止使用闪光灯、自拍杆等。
其实,不管是什么原因,大多博物链宴馆禁止拍照的初衷,都是希望观众能够在更好的氛围下欣赏艺术品。尤其是在如今的很多展览中,光线、声音等元素弊唤察都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当观众拍照时,不仅会影响观感,也会对其他参观人员造成影响。
5、为什么在博物馆里不能拍照
博物馆里不能给人拍照。
博物馆有的展厅做出禁止拍照的规定,主要因为四个方面的原因。
1、从版权方面考虑。因为有的临时展厅展出的是私人收藏的文物;另一方面博物馆的陈列形式。
是工作人员自己设计的,付出了劳动。如果拍下照片,被别的单位、个人模仿就损害了该馆的利益。
2、从文物保护的目的出发。字画、丝绸等文物很容易受闪光灯光波的破坏。
3、从安全的目的出发。有人完整拍下展厅的方位、结构,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的作案条件。
4、保证有良好的参观环境。有人为了拍照而给别人带来参观不便。当然,有些文物比如雕塑、青铜器、陶瓷、印章等不易受光照损坏的展品,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是允许拍照的。不许拍照的个别文物,如果参观者不使用闪光灯,一般也不干涉。
6、为什么博物馆内不能拍照?
首先是担心相机闪光灯对文物造成损伤。其次是担心拍照会衍生出很多问题,比如观众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拍照上,而忽视了欣赏作品。
文物类展厅一般不允许使用闪光灯,如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轰动海内外的《吴湖帆鉴藏特展》就严格禁止使用闪光灯。书籍、档案、碑帖、水墨画、书法、竹木漆器等光敏性文物一般都不允许游客拍照。因为闪光灯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从版权角度考虑,有的展品或文物属私人收藏;有的博物馆的陈列形式体现了设计师的智慧,容易被人模仿;有些引进的特展,博物馆和借展的海外博物馆或藏家签有禁止拍摄的协议等等。遇到这些情况,博物馆都会依照协议履行相关规定,禁止拍照。
(6)拍摄博物馆版权扩展资料:
早前,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件地允许拍照,与其说是一种开明而积极的管理态度,不如说是兑现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的职能责任。
当然,对于故宫等博物馆来说,允许拍照显然要增加管理的难度。一方面,这需要馆方做好细致的分类与甄别工作,将不适合拍照的藏品区隔开来;另一方面,如何让“不能使用闪光灯、不能使用自拍杆、不能使用三脚架”等细则落到实处,考验管理者的智慧与执行力。
而对于游客来说,道德谴责与法律罚单,也会让任性的拍照行为有所收敛。如果在拍照过程中不听劝阻或肆意违法,黑名单机制会让失信失范行为付出代价,《治安管理处罚法》《旅游法》等法规制度同样会让其受到应有惩罚。
7、为什么博物馆经常不允许拍照啊
事实上,闪光灯发出可见光的同时,也会发出红外线和紫外线。就像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对我们的皮肤造成伤害一样,闪光灯发出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会对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据《成都晚报》报道,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会哪困破坏纺织品纤维,还会促使染料和颜料发生改变,导致文物褪色。此外,氧化也是破坏文物的罪魁祸首,在光照条件下,光为氧化反应提供了能量,加快了氧化的速度。
通常情况下,有机物更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因此纸张书画、印刷品、植物标本、皮革、羽毛对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十分敏感,在较强的光线下更易褪色、老化。
石质、金属、陶瓷对光相对不那么敏感,因此它们通常被陈列在明亮的环境中,但如果这些物件有染色或着色工艺,就另当别论了。
由于光线会对展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故而博物馆中展品的陈列也很有讲究,工作人员会提前制定能够最大限度延长文物保存时间的陈设方案,光线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不能接如带受强光照射的展品,他们会挂上“请勿使用闪光灯”的牌子,并将展品陈列在光线较暗的展馆内。
博物馆里不能使用闪光灯这条禁令的初衷是为了把历史传承给后代,让他们能和我们一样,在博物馆里寻觅历史的轨迹,怀着敬畏的心回顾文明的历程。
未来若在博物馆里看到标识时,请自觉地关闭手机或相机的闪光灯,用心去感受藏品吧。(宋怡然)
本文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冬娥进行科学性把关。
(7)拍摄博物馆版权扩展资料:
其他观点
1、禁止拍摄提高了游客体验。热爱艺术的人会经常光顾博物馆,甚至成为会员或者向更多的朋友推荐。当一堆人拿着自拍杆儿对着艺术品拍摄时,其他人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地欣赏作品了。有时候,对某艺术品拍照的人一多,会造成交通拥堵。
禁止拍照可以使得人流顺畅,并且保证大家的安全。一定程度上,它也减少了博物馆的保险费用,因为一些摄影师会找很特别的角度拍摄,比如从阳台上捕捉画面。降低受伤的几率以使博物馆运行成本更低。
2、禁止拍摄使得礼品商店垄断了图像的版权。这样礼品店的书籍、海报以及明信片就成为艺术品、名胜古迹清晰图像的唯一合法来源。
3、禁止拍摄也确保了艺术品的安全。窃贼或恐怖分子会通过照片来分析出报警系统以及摄像机的位置,再找适当的机会下手。虽然偷艺术品的贼并不多,但一偷往往就会上头条新闻。
当然,也有人会说,将照片传到网上不会妨害艺术品的安全,反而会让它更加安然无恙。因为如果更多人知道了某件艺术品专属于某个博物馆,那么即便被偷,它也很难找到销售渠道。因此,拍摄和分享图像应该被鼓励,而不是被禁止。
4、拍摄照片可能会涉及到版权问题。一旦作家、作曲家和艺术家具有了独家的版权,那么谁想复制这些作品,就必须支付费用。版权通常在艺术家死后保留70年。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博物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希腊雕像和印象派绘画已经不存在版权保护问题。所以版权更多是对现代艺术品说的,特别是借助博物馆的空间来展出的艺术品。
只要不是博物馆的永久收藏,绘画和雕塑的版权都属于艺术家本人。而有的时候,个人拍摄并上传的作品通常不会对艺术家造成影响,反而李橡念提高了艺术品的认可度及传播度,甚至增加版权持有人的价值。
参考资料:人民网-为什么博物馆禁止用闪光灯拍照?
8、为什么大多数博物馆禁止拍照?
当你参观各种博物馆的时候,是否常常会在展厅内看到这样的标识?
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允许观众拍照,但直到现在,也还有不少博物馆或展厅执着于禁止观众拍照。
从早年间到现在,博物馆为什么会禁止参观者拍照?
拍照并不伤文物
对于博物馆内禁止拍照的原因,人们最容易联想到的解释是为了保护文物。
事实上,正常的拍照并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唯一可能造成直接伤害的,只有闪光灯而已。
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光线都会对文物造成损伤,尤其是紫外线和红外线,能对器物表面造成结构性的伤害,促使其老化。因此,无论什么文物,最理想的保存环境都应该绝对无光。
▍秦兵马俑在刚出土时很多表面都有彩绘,但是出土后不久多因温湿度、光线等保存环境突变而脱落
但是,光线对博物馆展览显然必不可少。因此,针对各种文物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文物保护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严格控制文物在展览过程中所承受光照的限度。
▍国家文物局于 2000 年颁布的《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中对于不同展品在展览时的照度和曝光量标准的要求
所以,追问「闪光灯是否会对文物造成伤害」,实际上是在探讨「闪光灯的照射与必要的展览用光相比,是否会造成额外的伤害」这个问题。
对此,相关研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英国国家美术馆的藏品保护专家大卫·桑德斯曾做过实验,他在将五组画的颜料分别暴露在闪光灯和正常的展览用光下。结果表明,试验时每七秒就被闪光灯闪一下、三年内一共被闪了四十多万次的颜料,与放置于展览照明灯光下的颜料所受的损害并无差异。
由此,桑德斯认为,光线对颜料的损害取决于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组合,虽然闪光灯发出的光线一般较强,但却只会持续极短的时间,因此它所造成的伤害和博物馆展览时持续的低亮度光线照射造成的损害并没有什么区别。
▍大卫·桑德斯
既然纸上颜料结构都如此坚固,更为结实、甚至在入藏前常年暴露在外的石器、木器、瓷器、金属等质地的文物,自然也不会被闪光灯造成严重破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少数材质的藏品对闪光灯较为敏感。
有学者针对丝绸的实验就说明,闪光灯的使用对丝织品的损害十分明显。研究者对六种不同植物颜料浸染的丝绸,做了多达四千多次的闪光灯照射实验。
结果显示,被闪光灯拍摄的丝绸不仅会出现褪色、变暗,甚至还会形成肉眼都能观察到的焦化点。
▍经过闪光灯照射实验后,黄色丝绸表面形成的焦化点 / 图片来源:王永礼,《物理环境对古代丝织品色泽和丝质的影响研究》
由此可见,至少对于丝织品、古代纸张,闪光灯的频繁照射还是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博物馆为了最大程度保护馆藏文物而不允许观众在展厅内使用闪光灯,确实有其依据。
但是,为什么即使在不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多博物馆不允许观众拍照呢?
方便卖周边
在很多对博物馆禁止拍照的规定强烈不满的观众看来,博物馆这么做就是出于利益需求。
2010 年 6 月,法国奥赛博物馆在即将进入旅游黄金季时出台规定:在博物馆的所有展厅内禁止任何形式的拍照和录影行为。
▍藏有凡高、塞尚部分作品的法国奥赛博物馆
虽然馆方一再强调这一规定是为了避免摄影者影响其他游客的参观,但游客们并不买账。
奥赛博物馆的留言页充斥着观众的抱怨。有观众尖锐地指出:「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通过这一措施增加藏品图录和明信片的销量」「下一步,博物馆最好在每件作品前放个钱箱,扔一欧元才能看几秒钟。」
的确,长期以来,画册和明信片等与藏品图像直接相关的周边产品的销售一直都是很多博物馆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博物馆对于藏品高质量影像的垄断则自然就成为了这笔收入的保证。
正是因为高品质图像与延伸产品的直接关联性,如今的很多以展览图像画作为主的美术馆和一些博物馆的部分展厅仍然常常会禁止观众拍照。
▍美术馆展品的复制品价格通常也很昂贵
不过,还有一些美术馆和博物馆的特展不允许观众拍照则是出于版权方面的考虑。
很多美术馆和博物馆在展览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或者从国外博物馆借来的展品时,借展合同中往往只获得了用于展览的授权,未获得「复制」和「利用」藏品的权力。
游客拍下艺术品照片再发布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是否属于法律上的「复制」和「利用」,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存有争议。因此,为了消除法律风险而一律禁止观众拍照的情况也很常见。
▍2017 年 3 月到 5 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特展就不允许观众拍照
但是,随着卡片相机、智能手机这样的便携拍摄设备的逐渐普及,及其与社交媒体的强关联性,观众在博物馆拍照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
面对观众的广泛质疑,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也都迫于压力纷纷解除拍照禁令。
▍因为文化部长在奥赛博物馆拍摄并上传至社交平台的几张照片,该馆于 2015 年解除禁拍令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于 2016 年 12 月 2 日开始对部分区域开放拍照
面对观众在博物馆拍照越发便利的现实,博物馆的周边产品也迅速调整姿势。今天,众多文创产品逐渐取代了价格昂贵的画册,成为博物馆商店创收的主力。博物馆也就不必再依赖图像垄断来保证收入了。
▍五花八门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
也正因此,如今的大多数博物馆往往都已经开始允许观众在展厅内拍照。
9、博物馆为什么禁止拍照?
沉浸在旅途之中,很多地方比如威斯敏斯特教堂、白金汉宫和议会都是禁止拍照的。当然这项规定并不局限于英国,而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不过一些大的艺术博物馆,像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已经改变了政策,观众可以对部分馆藏进行拍摄。然而,在有些专题展览中,拍照还是禁止的――尽管这些展览往往是人们参观的主要原因。
有些人认为现在是时候转变策略了,博物馆应该找到创造性的方式来满足人们拍照的欲望,同时确保他们的艺术品安然无恙。
五个“禁止拍照”政策出台的原因
首先,普遍认为闪光灯会对艺术品造成损伤,比如伤害绘画和古董表面的颜色。取消闪光灯的影响会使艺术品保持在原初的状态,从而节省修复的费用。然而,剑桥大学的研究者马丁?埃文斯的研究表明“公众使用的闪光灯对艺术品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禁止拍摄提高了游客体验。热爱艺术的人会经常光顾博物馆,甚至成为会员或者向更多的朋友推荐。当一堆人拿着自拍杆儿对着艺术品拍摄时,其他人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地欣赏作品了。有时候,对某艺术品拍照的人一多,会造成交通拥堵。禁止拍照可以使得人流顺畅,并且保证大家的安全。一定程度上,它也减少了博物馆的保险费用,因为一些摄影师会找很特别的角度拍摄,比如从阳台上捕捉画面。降低受伤的几率以使博物馆运行成本更低。
第三,禁止拍摄使得礼品商店垄断了图像的版权。这样礼品店的书籍、海报以及明信片就成为艺术品、名胜古迹清晰图像的唯一合法来源。
第四,禁止拍摄也确保了艺术品的安全。窃贼或恐怖分子会通过照片来分析出报警系统以及摄像机的位置,再找适当的机会下手。虽然偷艺术品的贼并不多,但一偷往往就会上头条新闻。当然,也有人会说,将照片传到网上不会妨害艺术品的安全,反而会让它更加安然无恙。因为如果更多人知道了某件艺术品专属于某个博物馆,那么即便被偷,它也很难找到销售渠道。因此,拍摄和分享图像应该被鼓励,而不是被禁止。
第五个理由是,拍摄照片可能会涉及到版权问题。一旦作家、作曲家和艺术家具有了独家的版权,那么谁想复制这些作品,就必须支付费用。版权通常在艺术家死后保留70年。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博物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希腊雕像和印象派绘画已经不存在版权保护问题。所以版权更多是对现代艺术品说的,特别是借助博物馆的空间来展出的艺术品。只要不是博物馆的永久收藏,绘画和雕塑的版权都属于艺术家本人。而有的时候,个人拍摄并上传的作品通常不会对艺术家造成影响,反而提高了艺术品的认可度及传播度,甚至增加版权持有人的价值。
博物馆应该做些什么?
博物馆和名胜古迹藏品的价值往往上百万。有些馆藏价值连城,人们干脆称之为“无价之宝”。然而,就是这些机构,往往永远缺钱,他们不断想办法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禁止拍照就成了一项策略,这项政策非常重要,因为对于典型的美国艺术博物馆来说,礼品店比门票、讲座、特展和咖啡馆的收入都要高。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高质量的照相机越来越小,越来越便携。 Snapchat和谷歌公司推出的服装使得随身携带小型间谍相机不再只出现在科幻小说之中。
那么,如何在保证博物馆收入的情况下,满足群众的拍照欲望?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卢旺达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游客只有在交了拍照费的情况下才可以随意拍摄照片。而在纽波特大厦(Newport Mansions),手机可以拍照,但单反等高级相机是被禁止的。但是随着手机相机日渐发达,这只能是一个权宜之计。
禁止三脚架和自拍杆儿在情理之中,因为它们不仅会造成交通拥堵,操作不当还有可能损害艺术品。但是,在这样一个每个人都有手机相机的时代,禁止拍照意义并不大。或许是时候改变一下策略了。
10、著作中采用了在私人博物馆中拍摄的图片侵权吗?
首先,这种拍照行为是一种复制行为,是对展览物品的复制,这一步需要征得物品所有权人的允许,否则就侵权。
其次,拍摄完的照片用于作品之中,还需要征求物品所有权人的同意,甚至需要支付一定报酬,擅自使用就是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