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
1、如何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9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奋力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相关情况。
将健全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流程
《纲要》提出要健全运行高效顺畅、价值充分实现的知识产权运用机制。对此,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负责人黄圣彪表示,科技创新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近些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把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任务。2020年,全国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54.9万项,成交额2.8万亿元,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18.6万项,成交额1.1万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39.8%。
黄圣彪具体介绍道,第一,从科技创新供给侧大力支持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对科技活动在选题、研发、评估等环节,提出明确的知识产权要求;建立科研活动知识产权清单制度,将知识产权融入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中,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第二,成果转化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改革取得新突破。科技部会同知识产权局等八部门联合开展40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使用权试点,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和转化积极性,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三,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目前,全国已建有全国性或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40余家,400多家专业性和区域性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6家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县级及以上地区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
第四,面向应用场景,支持具有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其中,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百城百园成果转化行动,面向基层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稳就业等应用场景,开展针对性的示范推广。同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与财政部联合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与国开行联合设立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专项债,引导更多资源支持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
黄圣彪表示, “十四五”期间,按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安排,科技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重点是两方面:第一,下功夫促进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与转化。健全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加大高质量专利转化应用绩效的评价权重,支持不涉及秘密和国防科技成果转化,把技术交易合同额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
第二,下功夫推进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发展,加强科技成果转移服务网络建设,完善技术交易与监管体系,有序推进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支持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
加强互联网领域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审判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审判如何服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纲要》明确提出,要健全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界清晰、系统完备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这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林广海说。
他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将发布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有关意见,就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提供有效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依法公正高效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依法严格保护各类知识产权,依法审理专利等技术类案件,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加大农业、中医药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互联网领域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回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司法需求。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发布典型案例,适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维护大中小型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法治环境。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合法权益保护,依法保护科研人员享有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二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力度和惩治力度,及时有效阻遏侵权行为。完善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解释,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加大对于知识产权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等行为的规制力度,防止滥用知识产权,推进知识产权诉讼诚信体系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探索依当事人申请的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推动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三是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加强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建设,推动健全完善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研究制定符合知识产权审判规律的诉讼规范,完善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诉讼证据制度。健全知识产权审判人才培养、遴选和交流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选拔。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审判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开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针对“全红婵”等奥运冠军姓名遭遇商标抢注的现象,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道,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此类行为坚决反对,及时打击。8月19日,该局已经发布通告,对“杨倩”“陈梦”“全红婵”等109件恶意抢注商标,依据商标法相关规定予以快速驳回,并曝光了申请人和代理机构名单,在全社会营造了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抢注的高压态势,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
“目前,有关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已经约谈了相关代理机构,并作出了行政处罚。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保持对商标恶意抢注和囤积行为的高压态势。”申长雨说。
申长雨同时强调,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局始终高度重视。自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推动修订《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对奥林匹克标志进行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立体化保护,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吉祥物等奥林匹克标志实施专门保护。同时,指导北京市、河北省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申长雨称,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2、知识产权许可的类型
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是指知识产权许可方与知识产权被许可方,依法签定书面许可合同,由许可方授予被许可方按照约定使用知识产权的法律行为。主要方式有:
1、普通许可:是指许可人允许被许可人在规定的地域范围内使用在合同中所约定的知识产权内容,同时保留在该地域范围内许可人自已使用该项知识产权以及再与第三方就该项知识产权签订许可证合同的权利。
2、排他许可:是指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在规定的地域内独家实施其知识产权,而不再许可第三方在该地域内实施其知识产权,但仍保留许可方自已实施其知识产权的权利。
3、独占许可:是指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在规定的地域范围内,拥有独占该项知识产权的使用权,任何第三方也包括许可方自已在内,均无权使用该项知识产权。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纲要》(三)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审判“三合一”
遵循知识产权司法规律,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三级联动、三审合
一、三位一体”的集中型立体审判模式,重点解决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侦查、批捕、公诉、审判等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问题。高级人民法院要建立辖区内人民法院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的沟通联络机制,协调公安、检察机关做好刑事案件的侦查和移送起诉工作。
3、我市发布“民营经济25条”为民企解难题
打好打赢营商环境翻身仗
近日,针对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的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等瓶颈问题,我市出台《汕头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精简优化政务服务、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健全民营企业公共服务、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培养引进人才、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共十个方面提出25项措施,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不得以任何形式增设民营企业准入条件。
●对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企业,不得设置与业务能力无关的企业规模门槛和明显超过招标项目要求的业绩门槛等。
2、放开相关行业和领域准入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城镇供水、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停车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和交通、水利、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领域项目建设。
●在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参与。
3、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推动实行“一网通办、一窗办理”,确保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1个工作日,全力做好企业办事“三免”(免快递费、刻章费、停车费)服务。
●推行“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分别压缩至3个、1个工作日以内。
●鼓励各区(县)建设工业厂房,工业物业产权可按幢、层等固定界限为基本单元分割登记和转让。
4、优化项目审批服务
●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项目审批“不见面”在线办理。
●试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和建设项目环评豁免。
5、进一步降低税费负担
●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
●继续按不高于2017年征收标准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落实分档减缴和暂免征收优惠政策。
●对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实行全额返还;对有困难的中型企业工会,县级以上工会安排专项资金予以回拨补助。
6、进一步降低要素成本
●鼓励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组织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推动电力外线接入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办理压缩至5个工作日。持续优化电力接入报装流程,为小微企业低压用电提供电力接入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
●推广电商新模式,举办“电商 直播”线上活动。
●推行“工业标准地”供地模式,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 的前提下,允许提高容积率,超过原批准部分不增收土地价款。
●鼓励和支持促进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对符合条件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给予第二层以上部分每平方米100元的一次性奖补。
7、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对已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单个企业的补助比例最高不超过利息的50%,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加强对政府性担保机构的支持,推动支小支农担保业务达到有关标准。
8、完善信用评价及信息共享机制
●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加快“中小融”“粤信融”“信易贷”、中征应收账款融 资服务平台等平台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9、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研究和出台“政银保”等融资合作项目,建立重点企业名单制度。
●进一步完善“汕金惠企通”小程序,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率。
●建立汕头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拥有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中小微企业。
●扩大“银税互动”受惠面,将纳税信用M 级企业纳入“银税互动”范围。
●加大再贴现对小微民营企业票据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绿色票据。
10、提升公共平台服务水平
●依托“粤企政策通”平台和企业信息服务系统,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推送、解读、咨询、兑现等涉企政策信息服务。
●实施“政产研·智助强企”工程,免费为企业把脉问诊,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11、保障服务资源供给
●认定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培育本地优秀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保障。
●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宣传、需求调研、跟踪反馈和服务对接等。
12、强化对外交流合作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展会等贸易平台开拓国外市场。
●对出口小微企业投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予以全额补贴。
13、支持民营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对首次认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建设经费补助。
●校企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科研成果并经专家评审后,按照该项目研发投入费用10%的比例予以一次性经费补助,基地依托单位每年最高补助不超过20万元。
14、加强民营中小企业梯度培育
●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培育行动,打造一批占据产业链核心的“隐形冠军”。
●完善“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对新升规工业企业落实直接奖励、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奖励机制。
●“区(县)级”“市级”的创业孵化基地的,分别给予1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省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的每个给予60万元奖补,此后每次复评达到优秀等次的每个给予 10万元奖补;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的,再给予60万元奖补。
15、鼓励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鼓励民营工业企业实施提质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和绿色发展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工业强基工程“四基”领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5G模块、智能传感器、网络设备等关键设备器件更新改造和数字化改造项目,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及其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改造项目。
●对获得“驰名商标”认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100万元;对获得授予“中国商标金奖”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100万元;对首次申请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并获准的,其费用政府补贴一半;对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和经核准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每件奖励5万元。
16、加强民营企业家培训
●实施企业家培养计划,组织一批民营企业家到国内外知名院校或科研机构学习培训。
17、强化企业用工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院校产教联盟,大力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大技工培养力度,培养一支“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鼓励支持企业在技工院校以“冠名班”等形式共同培养具有现代知识、高超技能、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院校与园区、企业开展定制化职工技能培训活动。
●支持民营企业申请设立博士工作站,对获批的博士工作站给予建站补贴50万元。
●实施技能人才培育成长行动,大力培育一批“创新能手”;鼓励发展“共享员工”等灵活就业新模式。
18、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对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金凤卡”,凭卡享受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提供便利。
19、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依法审慎采取查封、扣押、 冻结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和处置涉案财物时,依法严格区分违法所得与合法财产、企业法人财产与个人财产,涉案人员个人财产与家庭成员财产。
●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制度规定,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建立知识产权案件快审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
●严肃查处公职人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服务民营企业中“吃拿卡要”等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
20、健全民营企业司法保护机制
●修订《汕头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尽快出台《汕头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组织引导法律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
21、加强民营企业典型宣传
●大力弘扬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选树一批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或通报表扬。
●推荐“三强一好”(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民营经济人士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22、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面向民营企业开展普法宣讲,组织民营企业家旁听公开庭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推进民营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
●将“红黑名单”等信用信息嵌入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和公共资源交易等业务流程,推动联合奖惩措施落到实处。
23、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依托市领导联系企业直通车制度、“粤商通”企业诉求响应平台和12345服务热线等平台载体,建立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回应中小企业合理诉求。
●建立民营企业家智库,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4、加强政府政务诚信建设
●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相关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
●各区(县)政府要依法履行与民营企业签订的协议和合同,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现象发生,将政务履约、守诺服务等纳入政府机关绩效考核内容。
●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政务服务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
25、规范行政执法检查
●实现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全覆盖,完善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抽查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
(文章来源:汕头橄榄台)
4、什么是我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发展方向
强化专业行政执法,逐步淡化行政管理机关直接执法是我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发展方向,由于知识产权制度深受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的影响,我们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及时修订知识产权各单行法和相关法律,依法及时推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知识产权制度必须及时回应新技术、新经济、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制度变革提出的挑战,这事关我国能否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能否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建立高效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应当包括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以及其他协同保护机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分别就上述三类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提出了要求,强调高效与协同,既立足于我国国情,又顺应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
首先,《纲要》提出要健全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界清晰、系统完备的司法保护体制,实施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建设工程。《纲要》要求,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审判组织,优化审判机构布局,完善上诉审理机制,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构建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和程序集约化的审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