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知识产权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以实现科学发展、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所做出的全面战略部署。而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做出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制度安排。两者之间具体是什么关系?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党和国家的重大报告中频繁出现,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被定位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同时知识产权也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
当前世界各个经济体已经被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工具连接成一个由众多国家组成的不可分割的立体网络,几乎所有国家都被纳入其运行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尚未完成的阶段,对知识产权竞争还不适应,但是全球化的大潮迫使所有国家必须面对全世界的贸易竞争。所以尽快熟悉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指导本国企业壮大知识产权竞争的实力,在国际贸易中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无一例外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导致相互之间的技术竞争不再仅仅是技术先进性的竞争,更是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技术垄断性即知识产权的竞争。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孜孜不倦地努力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引入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1994年美方断然退出了由WIPO主持的专利国际协调,另起炉灶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促成了适合发达国家标准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把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和保护范围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迫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接受该协议。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法律和非法律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垄断和控制先进技术的扩散与利用。如美国在2002 贸易法规的快速审议授权(fast-track authority)HR3009中称:“美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主要的谈判目标在于:确保任何有关美国介入的知识产权的多边与双边贸易协议规定都能够反映美国国内法律相似的保护标准;为知识产权领域内出现的新技术以及在传送和传播产品方面的新手段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另外,许多跨国公司组建技术联盟,通过一系列协议和契约,彼此将自己拥有的技术专利汇集成为“专利池”,同时力求将专利技术纳入标准,巧妙地将全球技术许可战略构建在标准许可战略之中,形成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的链条。其战略目的就是为了在市场上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实现技术垄断并控制市场,排斥所有竞争者。2006年之后,虽然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在平稳回落,但是,海关总署公布我国2011年进
出口外贸依存度仍然高达50.1%。国外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抵制我国对外贸易,给我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针对以上背景,我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定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最重要指标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通过该核心技术占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这是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
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必要路径和法律保障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生产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是与知识资源在一个国家中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我国将知识产权从具有强制力和操作性的纯法律范畴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宏观高度,是适应国际和国内经济与政治形势的需要。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对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利用,它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比来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立意更高,范围更广,知识产权战略的操作性更强,方向性更明确。
以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制度为例,其本质属性有两点:一是以法律手段实现对技术实施(营利性)的垄断;二是以书面方式实现对技术信息及技术权利状态的公开。专利权并非对技术的全面垄断,而是仅仅限定在对技术的营利性实施方面,它不限制技术信息的传播。通过专利公告,每年全世界有95%的发明创造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找到,而在专利文献中公布又在其他科技信息源中发表的技术方案仅仅占5.77%。可见专利制度对技术的传播有益无碍。在科技创新的构思和立项阶段,进行专利文献检索,避免可能与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发生冲突,可使我们合法借鉴和利用现有的创新成果。在研发阶段,密切跟踪与创新项目有关专利的动态变化,及时进行专利申请,用法律手段保护创新成果。
因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必要路径和法律保障,最终目的是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知识产权对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并不仅仅意味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同时,也会有相应的弊端;例如,加入WTO的《TRIPS协议》使我国丧失了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决定知识产权保护的自由。目前来讲,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可能超过了社会发展水平。由此可见,国家应该综合考虑由知识产权引起的重大利益冲突,如体现私人权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行业利益与地区利益的冲突等等。因此我国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时不能简单模仿作为知识产权强国的美国和日本的做法。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市场竞争规制,注意消除TRIPS协议下知识产权强保护的弊端;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符合国家实际情况的创新体系,积极培育自己的知识产权,以发展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增进和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定位、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法,
都取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必须立足国情建立健全一个可以应对国内外挑战的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是在人迹罕至的荒山原野中辟出新的道路,也是在前人的肩膀上向更高的目标攀登。我国许多行业的技术发展阶段处在从引进技术、跟踪技术阶段向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相结合转变,很多创新是在跟踪研究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的改进型创新,而非原始创新。企业是真正的创新主体,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和目的是获得超额利润和相对竞争优势,而适合企业创新的环境尤为必要。如何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供适宜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政策,为自主创新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是各地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民营制企业通过从简单模仿到精密模仿,再到自主创新,完成了小产品大市场的跨越。但是从2008年至今,短短的几年时间,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减产停业倒闭的消息蜂拥而来。我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产业集群被逐步分化瓦解,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信贷体系拒其于门外,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地价租金不断上涨。各种综合因素的集合作用,导致中国制造业环境全面恶化。同时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企业转型升级,着眼于前瞻性高科技企业,提出“腾笼换鸟”的策略,对“低端落后”企业一律进行排挤打压。事实上,产业转型升级没有错,“低碳环保”也没有错,但绝不是一蹴而就实现的。制造产业有其自有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产业升级和进步是市场的必然选择,市场竞争是升级的最大动力。我国很多制造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但是什么样的林子养什么样的鸟,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是我们养家糊口的抓手,其经济和社会意义十分重大,在制定各项鼓励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国情和市情,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时不能好大喜功,追求形式主义。
我国已经制定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强调,要维持专利权人、发明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维护激励技术创新与鼓励技术转移与扩散的平衡。现实中我国大多数企业创新能力很低,以模仿和改良创新为主。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既要保护外国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地方经济发展,如何求得其中的平衡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关键。国外对手用知识产权制度给相关技术和文化成果的使用者或潜在使用者设置障碍,阻止竞争对手进入权利人的技术和文化成果的范围。对此我们要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在减少知识产权强保护弊端的同时鼓励国内具备条件的企业积极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目前我们已经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即数字化革命,软件更加智能,机器人更加精巧,网络服务更加便捷。在这个重大经济转型的时代,我们要立足国情韬光养晦,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能仅仅满足于跟踪模仿和外围打工,要积极推动建设结构合理、开放竞争的自主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知识产权制度协调创新体系中各主体间的关系,持之以恒,最终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宏伟目标。
2、华强北怎么了
华强北跌落神坛。
今天的华强北早就没了往日的繁华,一大半档口都在转租,整条街区冷清地像是没开业。都知道华强北的发家靠的是山寨手机,巅峰时期一年卖出1.5亿台。但随着商家之间大打价格战降低利润,很多商家转型做起水货生意。
但这些生意更多靠的是运气,歪打正着踩中风口就能起飞,比如前两年的全球缺芯潮,很多囤芯片的商家都发了大财。但这种风口,来得快崩得也快。
等各大芯片厂商扩大产能后,芯片价格就一路暴跌;显卡也是一样,自从“显卡挖矿”被打击以来,华强北的显卡需求持续走低,还有最近的苹果14,发售没几天,二手市场就崩盘了,华强北买手机的区域整层都停业关门。
说到底,赌风口式的生意并不可取,赌对了发家致富,赌错了就会一夜亏本,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行。
华强北应该意识到的事:清培
首先,尊重知识产权的时代已经到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不断衰落,逆全球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必然会进一步抬头,这个时候,自主的科技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想要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加入到中国高科技技术创新之中来,不仅需要国家制定各种改善科研环境的政策,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更需要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
当一项新的高科技技术获得国家认可,并获得全社会认可之后,其研发团队才能过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人的价值的统一,科研才能够进入良性循环。因此,企业不应该再有任何凭借仿造实现强大的错误想法。
其次,工业产品转型升级是必然道路。技术革新之后,必然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一项技术如果不能够及时转化为商品,就不能为科研企业创造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办法对科研工作进行再投入。
如今的美国就面临着这样的尴尬情况。而中国企业为了能够占领科技产品新高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批又一批科技产品,就必须要对自己的生产线、管理体制等进行升级,实现企业的彻底转型。
因此,华强北这样的老企业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再次,产业链条的重组是更高层次的再结合。疫情的冲击加快了全球产业链的整合步伐,中国在其中的位置逐步提升。产业链条的重组势在必行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整合方式和途径正在随着各兆好国发展的需求和实力快速变化。
因此,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那些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不符合国内外购买者需求的,没有高附加值的商品必然会逐步从中国的产业链中转移出去。
华强北就代表了中国中低端产业链时代的终结。可惜的是,其并没有跟随国家前进的步伐,及时对产业链进行更高层次的重组,最终酿成了悲剧。
最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答猜唯家持续对外开放是未来不变的趋势。
3、知识产权助推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知识产权助推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模式有知识产权创新驱动模式、金融创新驱动模式、管理创消兆新驱动模式、人才创新驱动模式、商业模式创新驱动模式、组织创新驱动模式、文化创新驱动模式。知识产权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大力加强知识产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拿亮租,提升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提升产品知识产权附加值,提升产业经济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与其他模式相比,知识产权驱动模式具有见效周期短、创新空间大、效果显现快、效果可持续的特点,则知识产权驱动模式成为我国实施键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模式,优先实施。
4、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遇到的问题都有哪些?
简单来说就是以下几点:步子迈太大、信心不坚定、目标不靠谱、方法太单一、老思想作怪、内部不统一、团队搞不定、技术不强悍、体系不完善
一、战略规划上大多企业会存在的问题:
1)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没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
2)战略决策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
3)对公司战略的判断仅仅依靠领导者和管理者个人的直觉和经验;
4)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企业投资过度多元化,导致资源分散,管理混乱;
5)战略目标没有进行充分分解,也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无法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经 营管理活动中,成为空中楼阁;
6)缺乏有效的战略执行手段和保障措施,在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规划、财务政策等方面与战略脱节。
7)战略不能为企业运营管控服务,无法通过企业战略保证企业利润率
二、目标管理上大多企业会存在的问题:
1)目标管理由员工自己书写,自己拟定,目标模糊,难易衡量
2)目标与企业战略脱节
3)日常工作无法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目标制定过程缺少沟通与承诺环节
4)没有形成文化习惯,员工认为拟定目标管理浪费时间,看不见收益,所以排斥目标管理的推行
5)没有行之有效的目标设置方法,企业人员不知道该如何设置目标
6)针对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估缺失
7)目标设置后没有有效的监督措施进行保证,目标无法实施到工作中
三、结果管控上大多企业会存在的问题:
1)员工对于工作应付了事,工作都是例行公事的完成,无法提供有效的结果。
2)员工不会主动完成工作,领导交办的事情做完了就行了
3)有些员工态度很好,工作也勤勤恳恳,但是始终无法提供出最后的结果。
4)对于工作已任务的心态思考,经常完成了任务就以为是提供给了企业结果。
5)工作没完成或者工作出现纰漏,常常出现一大堆的借口,就是没有解决办法。
6)工作出现问题时,无法理清责任人,常有工作灰色地带导致企业无法进行管控。
5、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有
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十分严峻的挑战。就国际市场而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逐渐融合,国内外市场界限逐步消失。面对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产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中国要主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就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争取在新的世界分工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产业结构的转换成本,同时降低结构转换风险。
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就国内市场而言,目前需求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变动:消费需求从满足一般的生活日用,逐步向高档次的生活日用转变。这使国内的投资需求也随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而产生变动。返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投资需求增长迅速。面对这种国内市场经济形势,中国实现经济增长,只能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适应新的需求结构,并由此产生投资品产业的生产技术结构升级。
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对经济卖世雹结构进行调整中,科技创新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原创性意义的自主创新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自主创新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必由途径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在90%以上,我国只有45%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到3倍,而我国只有80%。因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全面提高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自主创新能加快第二产业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第二产业方面的问题。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特别在真正的高新技术方面,我国多数企业还不具优势。因而,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工业结构调整为主,其关键在于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三)自主创新能促进传统产业高级化
传统产业仍是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主体,但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各经济区域中传统产业的发展不能走过去的老路,必须同新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走产业高级化的新路子。
(四)自主创新能解决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
区域产业重复和结构趋同,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原则,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应该引导各地区按照自己的条件,结合自主创新,发展有明显优势的特色经济。
(五)自主创新能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产业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速度开始变中帆缓,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第三产业的进步。所以,要着力把从事基础理论应用研究的大专院校、与从事项目产业化的企业以及科技园区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创新链,最后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以此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
6、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化工主体技术对吗
有的,近日,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高收率烯烃催化裂解技术获2021年度美国《烃加工》杂志最佳石油化工技术奖。这是我国石化技术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奖项猛茄,标志着这项技术受到全球石油化工领域同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对我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最佳石油化工技术奖袭知友是由全球石油炼制与化工领域最重要的专业核心期刊《烃加工》杂志设置的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是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此次获奖的高收率烯烃催化裂解技术由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合作开发,是一种生产乙烯、丙烯等高价值化学品的新工艺,可将石油炼制、煤化工等生产过程中副产的低价值烯烃高效转化,从而大幅增加乙烯、丙烯等高价值化学品产量,同时显著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该技术每加工100万吨低价值烯烃,可产出乙烯、丙烯等高价值化学品81.3万吨,整体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济价值巨大。高收率烯烃催化裂解技术于2009年在中原石化实现国内首次工业化应用,目前已在4家企业实现工业化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82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从事石油化工技术研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之一。1960年,为解决人民穿衣问题,上海市“闵行会议”决定组建上海市石油化学研究所(即上海院前身),承担起腈纶原料丙烯腈的催化技术研究任务。1984年,上海市石油化学研究所成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直属科研单位,1990年正式更名为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上海院已成为科研力量雄厚、装备设施齐全的综合性研发机构和中国石化重要的石油化工科研开发基地,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和上海化学工业区分设科研创新、工程化研究两个基地,在上海石化地区设有金山分部,在中国石化下属南化公司、天津石化、仪征化纤、川维化工、巴陵石化5家企业设有分院,代管1家中国石化全资子公司(“中石化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目前,上海院拥有基本有机原料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基地,建有中国石化合成纤维加工应用中心,中国石化高端精细化学品、光电材料等2个联合研发中心,中国石化甲醇转化技术、三采用表面活性剂、芳烃技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及拍槐氢能技术等6个重点实验室,是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化学分技术委员会的依托单位,拥有国家人社部博士后工作站。
60年来,上海院始终以推进中国石油化工技术进步、服务企业发展为己任,大力推进有机原料(烯烃、芳烃及其大宗衍生物)、碳一化工、合成材料、油气助剂、精细化工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催化剂及成套技术为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领域涵盖了当前石油化工及煤化工产业链的主体技术,已成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开发了丙烯腈、甲苯歧化、苯乙烯、醋酸乙烯、环氧乙烷、精对苯二甲酸、乙苯、异丙苯、裂解汽油加氢、甲醇制烯烃、合成气制乙二醇等一大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和成套技术,以及芳香腈、表面活性剂、绿色聚酯、高性能纤维、可降解材料等系列化产品技术,在国内外石化装置上成功实现工业应用,保持了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甲苯歧化成套技术及催化剂、乙苯/苯乙烯催化剂、二乙烯基苯催化剂、氧化脱氢催化剂和多金属聚醚催化剂等产品和技术先后出口东南亚、西欧、中东、北美等地。近年来,上海院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拓展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产品研发领域,协同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创制的全新结构分子筛SCM-14、SCM-15获得国际分子筛协会授予的结构代码SOR、SOV,实现了我国企业界在该领域零的突破,强化高性能材料、新能源技术领域技术攻关,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供有力支撑。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1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中国专利金奖5项、银奖1项等。
7、如何理解知识产权
如何认识知识产权
a) 知识产权是促进创造和发明的重要因素,它是知识经济的驱动力。
(b) 应鼓励每个国家发展一种适合其需要的知识产权文化,包括一项有所侧重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最适宜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既在政策规划层也在基层)提高对知识产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强有力手段的认识。
(c) 知识产权制度,包括其法律和体制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源能力,都应符合国家的政策目标。它还应当是行之有效,价格为用户所能承受并且容易为个人和中小型企业(SMEs)等所有利益相关者所获得的。
(d) 知识产权制度应当兼顾知识产权(IP)持有人与广大公众之间的利益。在牢记国家政策目标的同时,还应使之符合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和国际协定。
(e) 应继续使WIPO全球保护体系和服务(即PCT、马德里、海牙和里斯本体系)以及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的服务有效、高质、并符合包括创新者、研究人员、企业家、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以及学术机构等用户的需求。
(f) 作为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联合差态芦国专门机构,WIPO的活动,包括为增加与其他联合国闭肆机构之间的合作并为提高这些机构以及广大公众和决策者对知识产权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框架内的作用的认识而在该领域实施的领导举措。
(g) 应进一步加强WIPO与 *** 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的技术援助。其中包括在能力建设和发展适宜的基础设施并加强人力资源方面提供必要的支助。
(h) 计划、预算和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将确保各项活动的管理和实施具有更大的开放性、透明性和有效性
如何理解知识产权
一、概念: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exclusive right)。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他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或者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
二、特征:
⑴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
⑵知识产权具备专有性的特点。
⑶知识产权具备时间性的特点。
⑷知识产权具备地域性的特点。
⑸大部分知识产权的获得需要法定的程序,比如,商标权的获得需要经过登记注册.
怎么理解知识产权?
像在忽悠你们。既然是受你们委托,应该按照你们的要求修改,扯不到知识产权的问题。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exclusive right)。[1] 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他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识产品虚带,是一种无形财产或者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
谁知道知识产权有那些特性?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科学技术和文化领域的智力成果以及经营标识和工商业业绩所享有的法定权利。
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关于其特征,学者们有诸多论述,有的学者认为知识产权的唯一特性是客体的无形性;有的学者将知识产权的特征概括为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和客体的非物质性;还有的学者认为知识产权的特征是权利的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和可复制性。
笔者认为知识产权的特征是在与有形财产所有权相比较中凸显出来的,本文拟从这两种权利的比较入手,将知识产权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客体的无形性 客体的无形性是知识产权的最本质特征,是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的根本区别所在,下述知识产权的特征――相对垄断性、法律效力在时空上的有限性和权利保护范围的不确定性,从某种程度上说皆根源于此。
知识产权的客体是知识产品,它通常是创造性智力劳动的产物,其本质是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处于“专有领域”,它能够使专有权人获得某种合法的市场垄断权,并凭借这种权利获取经济利益和阻止他人与自己展开竞争。
当代西方学者将财产分为动产、不动产与知识财产。他们认为智力劳动的创造物之所以称为“知识”财产,在于该项财产与各种信息有关。
人们将这些信息与有形载体相结合,并同时在不同地方进行大量复制,知识财产并不包含在上述复制中,而是体现在复制品所反映出的信息之中。有学者甚至提出“把知识产权看作信息权可能会更好,随着社会的发展,主张权利分为三类正日渐必要:物权、债权和信息权”。
缘何认为知识产品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从知识产权的各类客体来具体分析。专利权的客体是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无论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还是“新设计”,向公众传达的都是一种信息,社会公众可依据这些信息来实施专利。
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作者意欲通过作品向人们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和情感。日本著作权法将作品定义为“文学、科学、艺术或音乐领域内,思想或情感创造性表达的产物”;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给“作品”下的定义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可见,作品的实质依然是信息。商标作为商标权的客体,是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它向社会公众传递诸如商品的制造者、产地、商品或服务的质量等方面的信息,消费者往往凭借商标做出适合于自己的选择,生产者则依靠商标将自己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分开来。
数据库,尤其是电子数据库则更可说是信息的集大成者,美国1999年10月的H.R.354法案将数据库定义为“信息 *** 体”,即“被收集和组织起来,从分散变为集中在某个供人们访问的处所或来源的信息,上述信息包括事实、数据、版权作品或任何其他能被系统地收集和组织的无形材料”。至于商业秘密就更可以说是一种信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3款明确将商业秘密定义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作为知识产品本质的信息,其根本特征是无形性,“它并不是以诸如土地、空气、野生动物的形式存在……这种财产,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说,是一种创造”,这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物权客体有体物。日本学者纹谷畅男将知识产权的客体定义为“无形的发明、创造、思想的表达或顾客吸引力这类非有体物以及智力活动成果”。
正是由于这种无形性,使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二者在客体上存在显著区别: 其一,有形财产权的客体与载体是相统一的,而知识产权的客体与其载体是相分离的,知识产品必须通过一定的、有形的物质载体才能得以体现,且这种物质载体的形式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可以将一部作品固定在胶片上以电影形式放映,也可将其写入书本中以文字形式出版。
“从传统的文字、音乐、照片、广播、电影等著作物的商业交易中,可以发现其交易的对象并非著作物本身……著作物虽然在形式上以书籍、唱盘、胶片等有体物为化身进行交易,实际上是从价值的观点来看处于主体地位的著作物内涵的交易,在法律上利用了处于从属地位的有体物的交易形态。”那么,知识产权的客体与其有形载体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有学者引入了“抽象物”这一概念来描述知识产权的客体:“抽象物是构成有形物的同一性所必需的核心结构,这种核心结构成为观察者们在两个特定的有形物之间进行同一性判断的基础;法律人士们利用这种核心结构来决定完全不可比较的有形物之间是否相同或相似,亦或彼此类似。”
其二,知识产权的客体所赖以依附的有形载体可以被复制和仿造,知识产权人只对若干有形载体中所反映出的同一信息享有专有权;然而对于有形财产权的客体而言,即使出现了完全一样的两个有形物体,该两物之上存在的亦是两个独立的物权。 其三,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同一知识产品可以被若干多个主体同时使用,且这种使用不会像有体物那样发生有形损耗,也不会由于实物形态消费而导致其本身的灭失,“信息对某个人的供给并不会减少另一个人可获得的信息供给量,用。
怎么理解知识产权这个词?
[编辑本段]简介 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德文为“Gestiges Eigentum”,其原意均为“知识(财产)所有权”或者“智慧(财产)所有权”,也称智力成果权。
在中国台湾,则称之为智慧财产权。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有学者考证,该词最早于17世纪中叶由法国学者卡普佐夫提出,后为比利时著名法学家皮卡第所发展,皮卡第将之定义为“一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著作权)两部分。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这种权利被称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所谓人身权利,是指权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离,是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或对其作品的发表权、修改权等等,即为精神权利;所谓财产权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认以后,权利人可利用这些智力成果取得报酬或者得到奖励的权利,这种权利也称之为经济权利。
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编辑本段]意义 (1)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人的智力成果,有人称为精神的(智慧的)产出物。
这种产出物(智力成果)也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或无体财产,但是它与那种属于物理的产物的无体财产(如电气)、与那种属于权利的无形财产(如抵押权、商标权)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动(大脑的活动)的直接产物。这种智力成果又不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现。
但它又与思想的载体不同。 (2)权利主体对智力成果为独占的、排他的利用,在这一点,有似于物权中的所有权,所以过去将之归入财产权。
(3)权利人从知识产权取得的利益既有经济性质的,也有非经济性的。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不可分。
因此,知识产权既与人格权亲属权(其利益主要是非经济的)不同,也与财产权(其利益主要是经济的)不同。 [编辑本段]内容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与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称。
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法律制度; 著作权法律制度, 专利权法律制度; 版权法律制度; 商标权法律制度; 商号权法律制度; 产地标记权法律制度; 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等。 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在我国称为著作权)一共两部分。
工业产权 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植物新品种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
主要类型: 1、商标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
我国商标权的获得必须履行商标注册程序,而且实行申请在先原则。 商标是产业活动中的一种识别标志,所以商标权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护产业活动中的秩序,与专利权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产业的发展不同。
2、专利权与专利保护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根据我国专利法,发明创造有三种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人对该项发明创造拥有独占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厉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当然,也存在不侵权的例外,比如先使用权和科研目的的使用等。
专利保护采取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平行运作、司法保障”的保护模式。本地区行政保护采取巡回执法和联合执法的专利执法形式,集中力量,重点对群体侵权、反复侵权等严重扰乱专利法治环境的现象加大打击力度。
3、商号权。即厂商名称权,是对自己已登记的商号(厂商名称、企业名称)不受他人妨害的一种使用权。
企业的商标权不能等同于个人的姓名权(人格权的一种)。 此外,如原产地名称、。
如何理解知识产权
一、概念: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exclusive right)。
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他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或者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
二、特征: ⑴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 ⑵知识产权具备专有性的特点。
⑶知识产权具备时间性的特点。 ⑷知识产权具备地域性的特点。
⑸大部分知识产权的获得需要法定的程序,比如,商标权的获得需要经过登记注册。.。
知识产权的理解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科学技术方面或文化艺术方面,对创造性的劳动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这个定义包括三点意思: (1)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人的智力成果,有人称为精神的(智慧的)产出物。这种产出物(智力成果)也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或无体财产,但是它与那种属于物理的产物的无体财产(如电气)、与那种属于权利的无形财产(如抵押权、商标权)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动(大脑的活动)的直接产物。
这种智力成果又不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现。但它又与思想的载体不同。
(2)权利主体对智力成果为独占的、排他的利用,在这一点,有似于物权中的所有权,所以过去将之归入财产权。 (3)权利人从知识产权取得的利益既有经济性质的,也有非经济性的。
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识产权既与人格权亲属权(其利益主要是非经济的)不同,也与财产权(其利益主要是经济的)不同。
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在我国称为著作权)一共两部分。 ■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
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制止不正当竞争等。下面只指出工业产权中的一些主要类型: △商标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
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我国商标权的获得必须履行商标注册程序,而且实行申请在先原则。
商标是产业活动中的一种识别标志,所以商标权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护产业活动中的秩序,与专利权的作用主要在于促进产业的发展不同。 △专利权与专利保护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人对该项发明创造拥有独占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厉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专利保护采取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平行运作、司法保障”的保护模式。本地区行政保护采取巡回执法和联合执法的专利执法形式,集中力量,重点对群体侵权、反复侵权等严重扰乱专利法治环境的现象加大打击力度。
△商号权。即厂商名称权,是对自己已登记的商号(厂商名称、企业名称)不受他人妨害的一种使用权。
企业的商标权不能等同于个人的姓名权(人格权的一种)。 此外,如原产地名称、专有技术、反不正当竞争等也规定在巴黎公约中,但原产地名称不是智力成果,专有技术和不正当竞争只能由反不当竞争法保护,一般不列入知识产权的范围。
■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版权。版权是法律上规定的某一单位或个人对某项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销售的权利,任何人要复制、翻译、改编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
知识产权的实质是把人类的智力成果作为财产来看待。 著作权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的原创作者,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
△著作权。在我国,著作权用在广义时,包括(狭义的)著作权、著作邻接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范围。
这是著作权人对著作物(作品)独占利用的排他的权利。狭义的著作权又分为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著作权法第10条)。
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权与专利权、商标权有时有交叉情形,这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特点。
如何理解知识产权在技术上发挥的支持作用?
加强创新和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专利质量战略;推进优质专利转化应用。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未来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创新教育和知识产权教育,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对营造全民创新环境,构建创新型国家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强调要在学生教材中贯穿知识产权的内容,加强学生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但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和中小学校普遍缺少关于创新教育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师资力量,导致学生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也不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专利质量不仅是知识产权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构建优质产业结构的基础。提升专利质量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继续贯彻落实《知识产权人才“十二五”规划》,稳步推进“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例如,优秀的专利代理人能在理解发明人技术内容的前提下,基本解决申请专利撰写中遇到的问题,撰写出符合法律规定和客户需求的申请文本,减少因专利文件质量问题给企业或发明人带来的损失。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工程人员与管理经营人员,比如知识产权工程师、知识产权专员、知识产权经理等,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由于专利质量问题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以经营的理念和方法来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事务,扩大企业市场份额。
第二,修改和完善专利法规,完善专利检索制度,改进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查和授权方式,减少重复授权,优化整体专利质量。
第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创新成果激励机制与检验机制。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建设是关键,所有的体制改革、机制创新都需要在企业落实,使之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知识产权走基层,服务经济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中指出,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是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工作要点,通过创新 *** 服务方式,提升 *** 服务水平,指导和帮助企业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知识产权作为连接创新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在于实现知识产权内涵的利益,即知识产权的最终目的不是拥有而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受市场、技术和法律以及其他知识产权的影响,将知识产权产业化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
8、加速转变科技产业的表现有哪些?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坚持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研发活动的范式升级和组织方式变革,构建与市场配置要素相适应的组织形式,激发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企业是创造性技术研发活动和产品开发的主体,在存量科技成果加速促进转化的同时,要激发增量创新成果产生和形成的内生动力。坚持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引导人才、项目、政策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释放和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发挥市场驱动的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的梁模弯主体。具备资质条件的企业可以竞争性申报国家和地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并以技术集成、专利、国际国内标准、转化的生产力和提升的生码早产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效益提高等多维指标评估。强化企业的品牌建设和标准建设,激活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和大型民办企业的创新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集群集聚,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区域产业集群。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有效转化高校院所的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推动产业链再造、产品和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跃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成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工程实验室等,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开展研究,聚焦关键技术需求和市场的潜在需求,实现技术创新与市场高效对接和供需平衡。橡闷高校院所应鼓励人才到企业工作和服务,允许兼职兼薪,建立固定和灵活并重、刚性和柔性并举的引才用才工作机制。探索调整行业和地方科研机构的依托主体,把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应用性强的院所划归企业所属,建设企业技术研发研究所。但也要防止“小马拉大车”,减轻企业创新负重,增强企业创新动力。
坚持市场决定创新要素配置,增强创新政策合力
坚持市场需求和企业导向,技术作为自由流动的市场要素,按照市场导向定价买卖和决定创新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的导向作用,推进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研究活动的价值引领和产品研发的市场驱动,注重创造性研究活动和商业开发活动之间的差异性以及研究活动的系统性、完整性。技术从科学研究的发现、选择和攻关到形成成果转化为产品都要围绕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开展技术创新和转化,配置创新要素,形成“市场——技术”的发展模式,推进要素流动、机构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摒弃高校院所先有科技成果,再为科技成果找市场、找企业进行转化的“成果——市场”模式。发挥工业实验室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基于产业布局的工业实验室。工业实验室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应是市场导向,创造需求,引领市场。成果转化不只是原始成果,关键在后面的集成技术,更加需要系统研究。有些技术转化,比原始创新还要难,原始创新也许解决1个问题,而转化到市场应用可能还有99个问题需要研究创新集成。
结合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实际,促进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有效衔接,形成政策工具握指成拳的合力。加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引导高校院所推进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探索技术入股和科研人员股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调动科研人员将研究发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内生动力。发挥政府政策扶植和资金引导的杠杆作用,构建多元化、链条化科技投融资体系,通过专利技术转让、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现金出资等方式进行引导性投资,建设专业化孵化器和技术转移转化平台,推进重大核心技术直接形成高新技术企业或关键共性技术转移到区域产业布局。地方集中有限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投入布局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发挥土地、税收、政采等政策资源优势,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园区保障,探索科学与技术创造性转化的机制创新,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院所建设分支机构、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和总部,吸引汇聚一流的科学技术人才,促进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产业发展集中度,打造具有显著竞争性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集群。
9、如何通过知识产权运用实现创新价值
您好,一、加快知识产权实施产业化
在庞大的知识产权总量背后,有相当一部分权利人没有足够的精力将全部知识产权实施到生产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运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配置,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交易合作,让更多企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实现产业化。
二、知识产权意识要提高
虽然我国知识产权运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短板。比如目前我国广大中小企业仍面临知识产权运营的意识淡薄,对运营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可运营的知识产权不多;知识产权运营人才缺乏的问题。
知识产权运营需要一个系统解决方案。为了提高运营的效益,应当在确保有效规模和质量的基础上,在知识产权价值链的形成、提升和实现各个环节推动知识产权市场化的运作。通过打造高素质的专利运营平台、人才队伍,实现知识产权的创新价值。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