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丹桂马寡妇开店
1、求解放前上海越剧最著名女演员最著名的唱段
筱丹桂(马寡妇开店)
徐天红(明月重圆夜)
袁雪芬 范瑞娟(梁祝哀史)
2、范瑞娟的演艺经历
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
1936年春随班到杭州、绍兴、宁波、沈家门、诸暨等地演出。
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
1941年夏初,在汇泉楼演出时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荐救场成功,由此当上了头肩。
1941年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范瑞娟参与演出。
1943年下半年至1944年夏,与傅全香第一次合作,班底是“四季春”。
1944年5月11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举行——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等
1944年9月28日,农历甲申年八月十二日:袁雪芬、范瑞娟合作,在九星大戏院登台,使用雪声剧团之名,首演《雁南归》。
1944年8月至1947年1月,与袁雪芬合作,投入了“新越剧”的改革。
1945年1月29日,农历甲申年十二月十六日:袁雪芬、范瑞娟在九星大戏院首次合演《梁祝哀史》,并与编导一起对剧目作了重新整理。 演出《梁祝哀史·山伯临终》时,她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在传统“六字调”的基础上,吸收京剧“反二簧”,首创了越剧“弦下调”,为越剧音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1945年12月24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假座天蟾舞台举行全沪越剧大会串。剧目有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鹃血》等。
1946年5月在《祥林嫂》剧中扮演牛少爷。
1947年7月29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剧十姐妹”签订联合义演合约——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
1947年袁雪芬因病暂离舞台,她邀傅全香第二次联袂,同组东山越艺社。
1948年,袁雪芬主演的《祥林嫂》首次被搬上银幕时,她在该剧中一饰两角,扮演牛少爷和祥林。
1948年秋,与袁雪芬合作演出于大上海戏院,演出了田汉编剧的《珊瑚引》等剧目。
1949年春,与傅全香重组东山越艺社。
1949年7月进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结业后,先后主演了《李闯王》、《梁祝哀史》、《万户更新》等戏。
1948年9月18日:袁雪芬与范瑞娟二度合作,恢复“雪声剧团”,在大上海电影院演出由田汉编剧的《珊瑚引》。该剧借晋代石崇骄奢淫逸及其没落的故事,影射鞭挞蒋、宋、孔、陈这四大家族的贪得无厌,并在演出广告上写着“豪门斗富,针讽现状”。该剧演出全部用民乐伴奏,引起沪上兄弟剧种的重视。
1948年9月18日:越剧电影《祥林嫂》首映,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越剧影片《祥林嫂》在国际、大上海等5家影院上映。
1950年6月30日,农历庚寅年五月十六日:上海影剧工会越剧分会成立,上海影剧工会越剧分会在中国大戏院举行成立大会,选举范瑞娟为主席、徐玉兰为副主席。
1950年率团进京,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祝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周扬等中央领导和首都不少文艺界的著名人士观看了演出,并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1951年8月1日,进华东戏曲研究院,加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并任副团长,兼任上海越剧工会主席。参与组织越剧界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的义演工作。
1951年被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政协特邀代表。
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与傅全香、袁雪芬等合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获演员一等奖。
1953年10月,农历癸巳年: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开拍,越剧彩色艺术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主演。
1953年冬,与袁雪芬等演出了《西厢记》,饰张珙,参加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获演员一等奖。
1954年夏,在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期间,奉周总理电召赴日内瓦会见了世界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
1955年6月19日,农历乙未年四月廿九日: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主要艺术人员 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等。7月2日起,在柏林、德累斯顿等地演出《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观看了《西厢记》的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7月24日,为驻德苏军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镯》、《楼台会》等剧目。
1955年7月30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二日: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离开柏林,赴苏联访问演出,主要艺术人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等。中国越剧团在苏联明斯克、莫斯科演出《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8月15日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米高扬、别尔乌辛等,观看了《梁祝》的演出,观后在剧场休息室接见了剧团的同志,伏罗希洛夫还亲手把一束束鲜花分送给被接见的剧团同志。9月9日,在莫斯科演毕《西厢记》后,苏方将“惊艳”一场摄成电影。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10月19日,农历丙申年九月十六日:上海越剧院一团上演重编后的《祥林嫂》,由袁雪芬、范瑞娟、吴小楼、金艳芳、张桂凤等主演,在大众剧场公演。此次演出本按鲁迅原著的精神,作了重新改编
1957年4月,农历丁酉年:获1949-1955优秀影片奖——越剧艺术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优秀影片奖,袁雪芬、范瑞娟获荣誉奖。
1958年6月15日,农历戊戌年四月廿八日:上海越剧院一团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上海越剧院一团携带《梅花魂》、《打金枝》、《穆桂英》等剧,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历时80天。主要演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吴小楼、吕瑞英等。
1959年7月14日,农历己亥年六月初九日:上海越剧院演员赴川学习川剧。范瑞娟等演员,去四川学习川剧艺术,共学习了《李亚仙》等4出大戏,及《评雪辨踪》等25出小戏、折子戏和40余套基本功,历时46天。
1960年4月20日,农历庚子年三月廿五日:上海越剧院一团调赴北京。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上海越剧院一团,调赴北京。
1960年5月7日,农历庚子年四月十二日:随上海越剧院一团调京成立北京越剧团。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上海越剧院一团,改建成北京越剧团。
1960年7月22日,农历庚子年六月廿九日:出席第三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961年1月18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初二日:北京越剧团撤销,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北京越剧团,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调回上海,仍属上海越剧院原编制(一团)。排演了《忠王李秀成》、《绣襦记》等剧目。
1964年3月15日,农历甲辰年二月初二日:上海越剧院演出《打金枝》(范瑞娟、张桂凤等主演)在锦江小礼堂招待朝鲜贵宾。
1964年7月15日,农历甲辰年六月初七日:上海越剧院一团上演《不准出生的人》——上海越剧院一团在瑞金剧场上演《不准出生的人》,由吴兆芬、平梅芳改编,章琴导演,范瑞娟、金采风、丁赛君、金艳芳主演。该剧连演5个多月。
文化大革命后,重排《孔雀东南飞》、《李娃传》,并数次赴香港献演。
1983年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范瑞娟唱腔选集》。
1988年赴美国芝加哥贝尔实验室讲学。
1988年上海电视台拍摄了展示范派艺术的电视片《范瑞娟表演艺术》3集。
1989年随出访团去美国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
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1989年1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范瑞娟表演艺术》。
1990年1月与吕瑞英、张桂凤等参加中国民族艺术代表团,携带《打金枝》等节目赴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国演出。
1991年上海电视台为其杰作的片断拍摄成3集电视片《范瑞娟表演艺术》。
1993年上海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片《沈园绝唱》中扮演陆游一角。
1997年上海电视台拍摄了展示范派艺术的电视片《余音袅袅绕梁来》3集。
1999年8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范瑞娟——越剧艺术影集》
2003年12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范瑞娟唱腔选集》。
2004年02月19日,八十高龄的越剧流派创始人范瑞娟携其10位传人在上海银发大厦与喜爱她们的戏迷观众见面,为她所著的《范瑞娟唱腔选》一书举行签名售书活动。
2006年3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时值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这台晚会开创两个“第一次”,即首次以双向传送异地直播的现代电视传媒手段来运作戏曲节目;首次让艺术家们以“走红地毯”的方式拉开晚会的序幕。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毕春芳、张小巧、吕瑞英、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中坚力量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韩婷婷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领军人物茅威涛、吴凤花、陈飞、张小君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
2008年5月23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十九日,13时30分:四川 汶川地震“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举行。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主办,SMG综艺部、SMG广播文艺中心、上海兰生越剧发展基金、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协办,上海越剧院、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联合承办的“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在上海逸夫舞台举行,义演专场的票房全部收入和现场募集捐款送达灾区。
此次义演范瑞娟等获悉消息后也上台与大家一起表达老一辈艺术家们抗震救灾的情怀。在整台演出的最后,这些老艺术家和所有演员一起,共同进行配乐朗诵《坐标》。
3、李艳芳的人物经历
1929年春,李艳芳入嵊县黄泽办起的第二副女子科班“新新凤舞台”学戏。习小生。半年以后随班在浙东一带城乡演出。 (另一说为:1928年,李艳芳入嵊县黄泽办起的第二副女子科班“锦新舞台”学戏。 )
1932年中国戏剧研究社出版《越中三绝》,介绍当时称为“越中三绝”的著名越剧艺人赵瑞花、姚月明、李艳芳的艺术成就。
1933年夏,李艳芳与王杏花搭档,彼此配合默契,处处用心,观众对这对搭档大表欢迎。
1936年,李艳芳与姚水娟二进杭州大世界。
1937年,在温州演出时,开始与姚水娟搭档合作,是年进入杭州大世界演出。
1938年春节(1月31日)的三天里,李艳芳、姚水娟领先的“越升舞台”在上海通商旅馆演出,花旦姚水娟挂头牌,小生李艳芳挂二牌,老生商芳臣挂三牌。 第一天,日场《仁义缘》、夜场《沉香扇》,第二天,日常《三看御妹》、夜场《前本三笑缘》,第三天,日常《十美图》、夜场《后本三笑缘》。当时通商剧场有250个座位,演出常常客满。 戏曲评论家蔡萸英送去花篮,演员们很高兴,日夜场捧进捧出,在台上放了半个多月,此后送花篮成为越来越盛的风气。 4月,她们移至老闸大戏院,该戏院有400多座位,虽是小剧场,但剧场规格较高,作为绍兴大班的基地是名正言顺的正规剧场,演出亦场场客满。 7月,李艳芳与姚水娟拆档。继与赵瑞花搭档至1940年4月。
1940年8月1日,农历庚辰年六月廿八日:“劝募绍属平粜捐”女子越剧八班大会串举行。卡尔登大戏班(今长江剧场)当天晚上开演全本《梁祝哀史》,袁雪芬、小白玉梅、筱丹桂分饰前、中、后的祝英台,张湘卿、李艳芳、马樟花分饰前、中、后的梁山伯。第2天日场演《盘夫索夫》,小白玉梅、袁雪芬、筱丹桂分饰前、中、后的严兰贞,马樟花、张湘卿、李艳芳分饰前、中、后的曾荣。 8月1日至2日,绍兴七县旅沪同乡会,假座卡尔登大戏院,举行“劝募绍属平粜捐”女子越剧八班大会串。剧目为《沉香扇》、《梁祝哀史》、《盘夫索夫》、《碧玉簪》,主要演员有:施银花、屠杏花、小白玉梅、姚水娟、商芳臣、李艳芳、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傅全香、贾灵凤等。秋,姚水娟再度与李艳芳合作,水云剧团改组为越华剧团,继续在沈益涛掌管的皇后、卡德龙门等戏院轮番演出。 同年,由胡知非编导,姚水娟和李艳芳合演《泪洒相思地》,此剧是越剧从路头戏(幕表戏)向剧本戏进化的开端。 10月,李艳芳和姚水娟搭档,在上海皇后大戏院把《蒋老五殉情记》搬上越剧舞台,编导就是从事过文明戏的樊篱。这出戏的演出形式更偏重写实,演员身着旗袍、西装,采用写实不惊,台上搭楼,有人力车上台;灯光采用侧光和追光,并随剧情气氛变化时强时弱,用音响效果模拟轮船在海上行驶时的波涛声和人落水时的响声,姚水娟还在观众席中出现,从台下走到台上。为表现生活真实,排烟期间演员还去会乐里妓院吃花酒,以观察妓院中的种种情景;去招商局轮船上体验乘海轮的感受。这出戏打出了“话剧化、电影化”的旗号,有意识地吸取话剧和电影的成分,在女子越剧表现城市现代生活方面做了探索,引起观众浓厚兴趣,创造了连演六十三场,总共演出一百十六场的票房纪录。 此后,姚水娟、李艳芳联袂上演《魂断蓝桥》、《大家庭》等戏。
1941年1月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举行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上海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1月2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四日:“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在上海浙东大戏院进行。日夜场演出折子戏。 李艳芳与姚水娟饰演《楼台会》。1月22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五日:越剧九班大会串举行。1月22日至23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故乡灾款游艺大会,联合在大来、天香、卡德、民乐、永乐、南洋、同乐、浙东、万国等戏院演出的越剧团,假座上海更新舞台举行九班大会串。剧目有《碧玉簪》、《孟丽君》、《沉香扇》等。马樟花、李艳芳、王水花、毛佩卿扮演王玉林,施银花、筱丹桂、竺水招、邢竹琴、林黛英扮演李秀英,小白玉梅、姚水娟、王明珠、袁雪芬扮演孟丽君,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屠杏花扮演皇甫少华,小白玉梅、姚水娟分饰蔡兰英,屠杏花、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分饰徐文秀。6月11日,李艳芳又与姚水娟搭档,在卡德大戏院演出《啼笑因缘》,仍由樊篱编剧,该剧分上中下三本,亦轰动一时。 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参与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贾灵凤、袁雪芬、马樟花、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演员。
1942年,李艳芳歇夏离开越华剧团。
1944年5月11日,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陈琳与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镯》;王杏花、竺素娥的《贩马记》;施银花、屠杏花的《化缘认妻》;余彩琴、张桂莲、陆锦花、戚雅仙、徐天红、吴小楼的《明末遗恨》。7月,其时正值姚水娟改良越剧之际,她俩轮番在皇后、卡德、龙门戏院,主演了60多部新戏。其中影响较大的戏有《蒋老五殉情记》、《啼笑因缘》、《泪洒相思地》等,一再创越剧场子上座之新纪录,这是其演艺生涯的全盛时期。9月起至1946年5月下旬,先后与筱丹桂、金香琴、傅全香搭档,演出于国际、天宫、红宝等剧场,上演了20多部新戏。其中与筱丹桂合作主演的有《姊做媳妇妹做婆》、《杨乃武与小白菜》等;与金香琴合作主演的有《艳阳天》、《渔村泪》等;与傅全香合作主演的有《小妹妹》、《花朝春》等。
1950年5月,丽都舞厅改建为丽都花园大戏院。于6月1日开幕。 李艳芳参加演出。 6月7日晚,丽都大戏院由文宣越艺社上演《车辚辚》,讲述春秋战国的故事,李艳芳一饰两角。 7月,丽都大戏院夜场时装新戏《海棠红》,由李艳芳饰演海棠红,卖座颇佳。 7月29日起,文宣越艺社日常上演《绣鸳鸯》,夜场上演《梁祝哀史》,李艳芳主演。7月30日上演反串戏《三看御妹》,李艳芳反串花旦,余彩琴反串大花脸,许瑞春反串小丑,谢素云反串老旦。 8月,影都工会越剧分会筹募福利基金,全沪越剧名演员会串两天,李艳芳与徐玉兰、竺素娥演出梁山伯,票价最高为两万,最低为三千。 8月29日上午,戏曲研究班表演系越剧演员在大舞台演出越剧观摩老戏《狗报恩》,徐玉兰饰演农民,王文娟饰演张氏,沈月凤饰演王氏,李艳芳饰演陈茂生,魏梅照饰演陈茂林。 9月,徐天红发起欢迎“东山”越剧团胜利归来茶会,李艳芳参加。 9月,息影数年的李艳芳与许瑞春一起组建芳春剧团,于1950年10月4日演出于宁波大戏院。 剧目为《冯小青》。 10月,参加文化越剧团,与许瑞春、小傅全香、陈佩君等,演出于宁波大戏院。
1951年9月,在越剧界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的义演中,李艳芳参与演出《梁祝 回十八》、《碧玉簪》、《盘夫索夫》。 此后,即息影舞台。
1952年,开始学医。
1953年4月,苏州戏剧界联合演出,李艳芳参演《碧玉簪》。
1955年,学医结束,随义姐迁居北京,在东城区卫生院登记分配,后进入人民医院专做保健医学。
1959年2月,原以参加东风越剧团的李艳芳下乡探亲回到上海。
1963年,46岁,经人介绍,与石油部专家管毓济结婚。
1965年,因爱人调陕西宝鸡筹建石油机械厂,随夫调到了陕西宝鸡做厂医,直至退休。后由于爱人过世,又未生小孩,加上对上海感情颇深,故现选定上海为叶落归根之地。
2008年12月,逝世。
4、旧上海真有越剧名伶商水花吗
这是《舞台姐妹》里的角色,真实的商水花并不存在,她的原型应该是越剧名伶,越剧十姐妹之一的筱丹桂。 筱丹桂(1920—1947),越剧女演员,原名钱春韵,又名钱春凤,浙江嵊县长乐镇人。
她1930年进高升舞台学艺,拜俞传海为师,先攻老生后改旦,1938年4月进入上海卡德、国泰等戏院演出,享有盛誉,当时有“三花不如一娟,一娟不如一桂”之说,后与徐玉兰、贾灵凤组成丹桂剧团,成为沪上四大越剧班社之一。1947年8月参加越剧界“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饰宓姬。不幸的是,她在1940年5月被当时筱丹桂的老板张春帆看中,并最终因和冷山看一场电影,陷入了和冷山与张春帆的情感纠葛与绯闻事件,于1947年10月13日服“来沙尔”含恨而死。
她嗓音甜润,扮相俏丽,文武兼长,旦角戏和女扮男装戏均很出色。唱腔学施银花,轻松活泼,流畅悦耳,尤其是眼睛,被人们赞颂像活的一样。代表剧目有《仁义缘》、《再生缘》、《碧玉簪》、《西厢记》、《马寡妇开店》、《玉蜻蜒》等。留有《西厢记·拷红》、《倭袍·刁刘氏》、《马寡妇开店》、《玉蜻蜒·张氏劝夫》等唱片传世。
诞辰:1920年,农历庚申年
逝世:1947年10月13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廿九日,下午
5、筱丹桂的代表剧目
出科后擅演《后朱砂》(曹翠娥)、《樊梨花》(樊梨花)、《白水滩》(徐凤珠)、《泗州城》(水母)、《沉香扇》(蔡兰英)、《华丽缘》(孟丽君)、《玉蜻蜓》(王志贞)、《十美图》(严兰贞)、《龙凤锁》(金凤)、《倭袍》(刁刘氏)、《贵妃醉酒》(杨玉环)等。
在《玉蜻蜒》中饰王志贞“哭图”,她用带哭带唱的四工调“哭调”演唱,唱腔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很能感动观众。
在《后朱砂》中饰巾帼英雄曹翠娥,与敌将金圈圈开打场面,她运用火爆激烈的战斗情绪,迅疾利落的武打动作,以表达出这位古代女将勇敢刚猛的性格。特别是演到她将中箭负伤的丈夫用左臂挟起时所唱的那段“梅花二凡”,曲调起伏跌宕,感情悲愤激越,气氛惊心动魄,犹如千丈瀑布奔腾而下,震颤着观众的心弦。
在《华丽缘》中饰孟丽君,身段俊秀,风度翩翩,儒雅萧洒中略露几分闺秀娇姿,把古代才女孟丽君乔装郦丞相的那种心情神态,细腻真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极富魅力。
以饰《马寡妇开店》中马寡妇最负盛名,每演每满。表演细腻贴切,演谁像谁。唱腔学施银花,珠喉莺声,清丽甜美,行腔委婉动听,唱[四工调]轻松活泼、流畅悦耳、感情丰富;唱[清板]时更是字字清晰,声情并茂。
她在上海前后8年半,演出近5000场。生前与名丑贾灵凤合作,灌有《王文品箫
她不仅以扎实的武打技巧,在越剧舞台上塑造了文武双全的侯月英 (《文武香球》)、勇敢坚强的白素贞(《盗仙草》)、豪爽泼辣的徐凤珠(《白水滩》),神通广大的张四姐(《摇钱树》)等武旦角色,为越剧舞台拓宽新路;而且还另辟蹊径,以演《武松与潘金莲》中举止轻浮的潘金莲、《香蝴蝶》中姿态婀娜的徐夫人、《果报录》中美艳多情的刁刘氏等“艳旦”戏著称。筱丹桂不仅扮相美,而且天赋佳嗓。她的唱,被当时观众赞美为珠喉玉音。她虽然学习和继承施银花的唱腔,但她能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既有吸收,又有创造,逐渐形成她轻松活泼,优美流畅,感情丰富,韵味深浓的演唱特色。尤其当她掼“四工调清板”时,字字清晰、句句传情,听她的演唱如饮佳酿,耐人寻味。
6、介绍一下越剧的尹派
尹桂芳
开放分类: 艺术家、人物、名人、个人、戏曲演员
越剧小生。尹派艺术创始人。祖籍浙江新昌。生于浙江新昌县西门外的小龙潭村。
8岁丧父。12岁进入嵊县醒狮剧社学花旦,后考进嵊县华堂镇大华舞台。1933年冬,她离开科班,与别人搭班在浙东一带演出。1934年年底,沈家门一个戏班请新凤舞台出身的叶彩金唱头肩旦,聘刚从瑞云舞台满师的竺水招唱二肩旦,唯独缺少小生,这位班主听说尹桂芳旦角、生角兼能,于是一边托人来聘请,一边自作主张地将尹桂芳取名为“尹云峰”,挂出了牌子。尹桂芳到了沈家门,一见此状,哭笑不得。谁知用“尹云峰”的名字扮演小生,竟使她成了名。1938年,尹桂芳来到上海,先参加越剧界慈善义演,后分别与筱丹桂、王明珠、邢竹琴、吕爱花搭档演出。
1940年秋,尹桂芳与竺水招合作挂头牌。1942年6月,尹桂芳与来自四季春班的傅全香在老闸大戏院演出了《黄金与美人》、《春花泣秋风》等新戏。此时,她已具有比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又多次观摩了京剧、话剧的演出,看的电影也不少,眼界逐渐开阔,对科班那一套也感到不合时代要求,于是积极进行越剧改革,决心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1944年,尹桂芳不顾剧场老板的反对,在竺水招的支持下,请来了编导人员,并采用立体布景、写实的道具和效果、新颖的灯光,在龙门大戏院演出了《云破月圆》,又演出了《殉情》,观众反应良好。
1945年春,她聘请洪钧、徐进、弘英、兰明等先后编演了《石达开》、《夜短情长》、《宝玉与黛玉》、《春闺梦里人》、《几时重相见》、《荒岛恩仇记》、《沙漠王子》等新戏,影响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宝玉与黛玉》中的《宝玉哭灵》和《沙漠王子》中的《算命》唱段,在电台播唱后,听众反响强烈,越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交果。这时尹桂芳的演技也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流派。
1946年,尹桂芳成立芳华剧团。1947年,她积极支持袁雪芬倡导的《山河恋》义演活动,放弃了自己原定拍摄电影《王孙公子》的计划。1948年,越剧观众投票选举“越剧皇帝”,色艺双绝、德艺双馨的尹桂芳荣登榜首。 1954年华东戏曲汇演,她主演的《屈原》获得剧本、表演、音乐一等奖。1959年,芳华越剧团全体演职员迁往福建。文革中,她遭到残酷迫害,半身瘫痪。但她身残志不残,仍然为振兴越剧事业,培养越剧新人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尹桂芳的艺术特色是深沉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其唱腔艺术,醇厚质朴,跌宕有致,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风靡越剧界,经久不衰,在越剧小生中学尹派的占大多数,有“十生九尹”之称。她的音域并不宽,唱腔多在中音区运行,很少用高音;她的鼻音较重,演唱时按“字重腔轻,以情带声”的原则把字音吐清而别具风味,又善于运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变化表达人物感情的起伏。在表演上,尹派讲究手眼身法步的运用,演技精湛优美,潇洒细腻,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朴实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潇洒而不飘浮。
尹桂芳一生演过上百个剧目,其代表作有《盘妻索妻》、《沙漠王子》、《浪荡子》、《红楼梦》、《西厢记》、《屈原》、《何文秀》、《玉蜻蜓》、《信陵君》、《江姐》等。演过上百个剧目,塑造了贾宝玉、何文秀、梁玉书、屈原、张生、信陵君等一系列艺术形象。
尹派传人有筱桂芳、尹瑞芳、尹小芳、宋普南、茅威涛、赵志刚、萧雅、王君安等。
诞辰:1919年12月1日,农历己未年十月初十日
逝世:2000年3月1日,上午8:15分
尹桂芳与《红楼梦》
惊闻越剧艺术大师尹桂芳魂归道山,悲痛久久地笼罩在我的心头。回想那时赵志刚在上海大剧院创演新编《红楼梦》的消息,我是何等地为尹桂芳感到欣慰。赵志刚谈到他曾向恩师尹桂芳请教塑造贾宝玉这一人物之关键,已病重不能言语的尹桂芳艰难地用心写出了一个“情”字。这一字恰恰道出了我多次欣赏尹桂芳表演贾宝玉的深切感受,也点明了尹派艺术的魅力和经久不衰的剧艺真谛。
贾宝玉是尹桂芳倾注心血最多的一个人物,也是她塑造的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她创演的《宝玉哭灵》,凄凉幽婉,成了当年电台的热门演播节目。“哭灵”一场,她演宝玉不顾一切地冲到潇湘馆门前,看到黛玉的灵位,倏忽止步,知道黛玉果真死了,不由心如刀绞,颤抖地呼喊“林妹妹”,撕心裂肺地叫道:“宝……宝玉来了!”语气咽塞、泣不成声地扑向灵桌,默然跪下,无言叩首。每演至此,全场观众无不为之泪下。令观者感到眼前的人物确是不事雕琢、天然成真的宝玉,确是深知黛玉脾性、温柔纯真的宝玉。
尹桂芳在十年浩劫中身遭迫害而偏瘫,但她仍锲而不舍地传艺,又幸得其弟子尹小芳的辅助,乃至今日的弟子赵志刚、茅威涛等均在发扬尹派艺术之真谛上深下工夫,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是对永远留在观众心中的艺术家尹桂芳的最好纪念。
活动年表:
1939年2月6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十八日:尹桂芳首次到沪演出
尹桂芳首次到上海,客串演出于由王明珠、张桂莲主演的永乐戏院。
1941年1月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举行
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上海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
1941年1月2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四日:“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举行
“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在上海浙东大戏院进行。日夜场演出折子戏。
演出剧目
《借红灯》(尹桂芳,竺水招)
《方玉娘哭塔》(施银花,钱秀灵)
《盘夫》(竺素娥,邢竹琴)
《曾贵嫖嫂》(王水花,王明珠)
《楼台会》(姚水娟,李艳芳)
《化缘认妻》(尹树春,陈素娥)
《书房会》(马樟花,傅全香)
《大堂会》(商芳臣,林黛英)
《十八相送》(小白玉梅,邢月芳)
《倪凤扇茶》(筱丹桂,张湘卿)
是日,姚水娟演毕步出戏院,突遭歹徒投掷粪汁。
1941年1月22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五日:越剧九班大会串举行
1月22日至23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故乡灾款游艺大会,联合在大来、天香、卡德、民乐、永乐、南洋、同乐、浙东、万国等戏院演出的越剧团,假座上海更新舞台举行九班大会串。剧目有《碧玉簪》、《孟丽君》、《沉香扇》等。马樟花、李艳芳、王水花、毛佩卿扮演王玉林,施银花、筱丹桂、竺水招、邢竹琴、林黛英扮演李秀英,小白玉梅、姚水娟、王明珠、袁雪芬扮演孟丽君,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屠杏花扮演皇甫少华,小白玉梅、姚水娟分饰蔡兰英,屠杏花、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分饰徐文秀。
1941年7月29日,农历辛巳年闰六月初六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举行
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参与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贾灵凤、袁雪芬、马樟花、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演员。
1942年4月15日,农历壬午年三月初一日: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
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与尹桂芳、竺水招合作。
1944年5月11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举行
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陈琳与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镯》;王杏花、竺素娥的《贩马记》;施银花、屠杏花的《化缘认妻》;余彩琴、张桂莲、陆锦花、戚雅仙、徐天红、吴小楼的《明末遗恨》。
1944年9月,农历甲申年:尹桂芳开始越剧改革
尹桂芳在龙门大戏院开始越剧改革,首演新越剧《云破月圆》(由深红编剧,红英导演),并建立剧务部。洪钧(韩义)、野鹤、钟泯、徐进、蓝明等相继加入。
1945年12月24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全沪越剧大会串举行
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假座天蟾舞台举行全沪越剧大会串。剧目有筱丹桂、徐玉兰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会》;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鹃血》;姚水娟、张桂莲的《血溅洞房》;傅全香、张湘卿的《送凤冠》;尹桂芳、竺水招、徐天红的《两代儿女》;尹树春、玉牡丹的《大劈棺》;金香琴、金月楼的《御笔楼》等。
1946年2月2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日:芳华剧团成立
以尹桂芳、竺水招为首的芳华剧团成立,在九星大戏院首演《沙漠王子》,由徐进编剧,钟泯导演。
1947年4月8日,农历丁亥年闰二月十七日:尹桂芳、竺水招首演时装越剧《浪荡子》
以尹桂芳、竺水招为首的芳华剧团,在九星大戏院首演反映上海现实生活的时装越剧《浪荡子》,由徐进编剧,严进导演。
1947年7月29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剧十姐妹”签订联合义演合约
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
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
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
1947年8月2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十四日:《山河恋》获准继续演出
在前一晚接到警察局送来的“勒令停演”后,袁雪芬、尹桂芳、吴小楼和汤蒂茵,到社会局与局长吴开先展开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取得胜利,《山河恋》获准继续演出。该剧演至9月12日结束。
1947年9月23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初九日:芳华剧团改组为云华剧团
因尹桂芳去香港,原芳华剧团改组为云华剧团,竺水招为团长,演出于上海国泰大戏院,首演剧目为《未婚妻》,主要演员有吴小楼、周宝奎、焦月娥、张茵、贾灵凤等。
1948年7月13日,农历戊子年六月初七日:尹桂芳重建芳华剧团
尹桂芳从香港返沪,重建芳华剧团,与王文娟搭档,演于兰心戏院,首演剧目《陆文龙》。
1948年9月4日,农历戊子年八月初二日:芳华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
芳华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演出,尹桂芳与傅全香搭档,老生为徐天红。
1954年5月22日,农历甲午年四月二十日:芳华越剧团首演《屈原》
芳华越剧团在丽都大戏院上演了历史剧《屈原》,由冯允庄编剧,司徒阳导演,尹桂芳、徐天红、许金彩、戴忠桂、尹小芳等主演。
1957年4月,农历丁酉年:“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成立
为在嵊县建立“越剧之家”,成立了“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袁雪芬任常委会主任,尹桂芳、戚雅仙为副主任,王文娟、魏素云等10人为常委。集资采取义演形式。义演从4月上旬开始,至1959年2月为止,共筹义演款37202元63角。
1958年12月17日,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初七日:芳华越剧团首演《红花村》
芳华越剧团新作现代剧《红花村》,首演于瑞金剧场。该剧由陈曼、王艳霞编剧,朱家训导演,尹桂芳、徐天红主演。
1993年4月18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廿七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举行
4月18日至4月20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在她家乡浙江新昌举行3天,除进行艺术研讨外,还有大型演出。尹桂芳率领上海、浙江、福建的弟子尹小芳、尹瑞芳、茅威涛、赵志刚、张学芬、王君安、张丽君等演出尹派名剧。上海的中年演员张国华、朱祝芬,也参加表演尹派代表作《屈原》选场。
7、徐玉兰人物经历的介绍
1933年立夏,进新登女子戏班“东安舞台”科班学艺,初学花旦,后习老生。文戏师傅俞传海,武戏师傅是徽班文武老生袁世昌。学习过长靠短打、大小花脸和猴戏等基本功,能从三张半高的桌子上翻下。曾扮演过《火烧连营寨》中的赵云、《涌金门》中的武松、《大刀收关胜》中的关胜、《龙潭寺》中的开口跳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 1933年11月随科班来上海演出于南洋桥叙乐茶楼,与名旦王杏花一起演《武家坡》。后来又与男班演员马潮水和花碧莲合演《碧玉簪》等戏。 1939年11月11日,农历己卯年十月初一日,东安剧社分拆,徐玉兰、吴月奎等组“兴华越剧社”,演出于上海长乐戏院,并特邀金香凤、孙妙凤加入;水云剧团新人金艳芳与汪笑真、钟云香等原东安剧社的部分人员组成“东南剧社”,演于上海汇泉戏院。 1933年后,徐玉兰又随 “东安舞台”跑码头演戏,足迹遍布浙江、江西一带。 1937年初,随“东安舞台”第二次到上海,先在老闸戏院,后到大中华戏院、南洋戏馆、会乐戏馆、南市戏馆演出。曾与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搭档,还曾和名角儿七龄童一起演绍兴大班《杀子报》等。“八一三”事变后返乡。 1939年初,随科班再度来上海,在曹家渡三明戏院,相继演出一批新剧目。 1939年11月与吴月奎等组建兴华越剧社。 1941年1月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上海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 1941年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参与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贾灵凤、袁雪芬、马樟花、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演员。 1941年12月19日,在上海老闸戏院与施银花搭档正式挂牌改演当头肩小生。与三大名旦之一的施银花首演《盘夫索夫》,一举获得成功。 1942年6月施银花邀徐玉兰赴宁波演于天然舞台。 1945年6月21日,傅全香、徐玉兰在九星大戏院合作主演《浮生六记》。 1942年下半年与施银花一起至宁波天然舞台演出。之后,徐玉兰又与二肩花旦魏兰芳搭档,“唱红宁波半爿天”。 1943年6月,徐玉兰从上海请来刘涛先生排练剧本戏,改变了越剧原先那种无文字、无剧本、轻舞美的缺点,把越剧从“幕表戏”一举推进到“剧本戏”这样一个全新的表演形式,揭开了宁波越剧革新的序幕。 1944年初秋,徐玉兰应傅全香之邀重来上海,两人搭档在斜桥路新开张的美华大戏院演出。 1945年下半年与筱丹桂搭档。先是在天宫大戏院,后转至国泰戏院。两人上演的《是我错》一剧,轰动一时。当时,徐玉兰被公认为越剧三大名小生之一,与尹桂芳、范瑞娟齐名。 1945年9月1日,徐玉兰参加丹桂剧团,与筱丹桂合作演出于大来剧场。 1945年12月24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假座天蟾舞台举行全沪越剧大会串。剧目有筱丹桂、徐玉兰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会》;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鹃血》;姚水娟、张桂莲的《血溅洞房》;傅全香、张湘卿的《送凤冠》;尹桂芳、竺水招、徐天红的《两代儿女》;尹树春、玉牡丹的《大劈棺》;金香琴、金月楼的《御笔楼》等。 1947年5月25日,上海国泰大戏院上演筱丹桂、徐玉兰主演的新戏《是我错》,演至10时35分,剧场西面天花板坍塌,17名观众受伤。 1947年7月29日,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越剧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此十人并称“越剧十姐妹”。 1947年9月25日,徐玉兰自组玉兰剧团,演出于上海龙门大戏院,首演剧目为徐进编剧、金风导演的《香笺泪》,搭档的旦角是戚雅仙。并聘请吴琛、庄志、石景山等一批新文艺工作者担任编导,排演了《国破山河在》等一批新戏。在龙门大戏院、国泰戏院和明星大戏院演出。 1948年,先后与戚雅仙、姚素贞、王文娟搭档。 1948年9月23日,玉兰剧团迁往明星大戏院演出,王文娟加盟,首演剧目《风萧萧》,由方隼编剧,殷鸣慈导演。由此开始了徐玉兰与王文娟的长期合作。 1949年7月,参加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演出了《白毛女》、《信陵公子》、《玉面狼》等剧,以配合当时的民主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受到政府的表扬。1950年6月30日,上海影剧工会越剧分会在中国大戏院举行成立大会,选举范瑞娟为主席、徐玉兰为副主席。 1951年6月2日,上海越剧界集会于文联礼堂控诉张春帆。袁雪芬、傅全香、徐玉兰、邢月樵等演员,在会上列举了张春帆欺压越剧艺人的罪恶行为,要求政府严厉惩处。 1952年7月,率玉兰剧团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成为总政文工团下属的一个越剧队。 1952年10月,参加中央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西厢记》中饰张珙,获演员一等奖。 1953年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部文工队,深入前线为中朝人民的子弟兵演出,并做交换战俘的服务工作,获得朝鲜劳动党颁发的三级国旗勋章和志愿军司令部授予的二等功。 1954年春玉兰剧团调回上海,编为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二团(后转入上海越剧院),担任主要演员。 1954年秋,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与王文娟因《春香传》一剧双双荣获华东戏曲会演表演一等奖。 1955年随团去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饰《西厢记》中张珙。 1955年6月19日,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团长许广平,副团长张东川,秘书长王志成,副秘书长胡野檎,主要艺术人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和吴琛、刘如曾、顾振遐、苏石风、幸熙等。同年7月2日起,在柏林、德累斯顿等地演出《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观看了《西厢记》的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7月24日,为驻德苏军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镯》、《楼台会》等剧目。 1955年7月30日,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离开柏林,赴苏联访问演出。中国越剧团在苏联明斯克、莫斯科演出《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8月15日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米高扬、别尔乌辛等,观看了《梁祝》的演出,观后在剧场休息室接见了剧团的同志,伏罗希洛夫还亲手把一束束鲜花分送给被接见的剧团同志。9月9日,在莫斯科演毕《西厢记》后,苏联方面将“惊艳”一场摄成电影。9月10日,离开新西伯利亚回国。 1957年6月1日,上海越剧院二团由庄志编剧、石景山导演,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北地王》,在大众剧场上演。 1958年2月18日,由上海越剧院二团徐玉兰、王文娟主演,徐进编剧,吴琛艺术指导,钟泯导演的《红楼梦》,首演于共舞台。《北地王》、《红楼梦》被誉为徐派小生的两大丰碑。 1958年6月28日,为纪念关汉卿从事创作700年,上海越剧院二团由徐玉兰主演的《关汉卿》,在大舞台首演。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2月17日至4月3日,根据中越文化合作协定,由上海越剧院组建的中国越剧团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在河内、海防等9个省市演出28场,观众逾20万人次,演出剧目有《红楼梦》、《追鱼》、《党员登记表》、《打金枝》、《断桥》、《风雪摆渡》、《拾玉镯》、《盘夫》、《评雪辨踪》等。徐平羽任团长,吴琛任副团长兼艺术指导。 1959年7月16日,上海越剧院二团与天马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彩色越剧艺术影片《追鱼》,应云卫导演,徐玉兰、王文娟主演。 1959年9月23日,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演出的上海越剧院在中南海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剧院负责人和主要演职员有胡野檎、徐玉兰、王文娟、顾振遐、刘觉等20人。周恩来与大家作了长时间交谈,对越剧的发展、音乐唱腔的改革和男女合演等问题,谈了看法。 1959年9月30日,上海越剧院二团与天马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的彩色越剧艺术影片《追鱼》完成。该片由应云卫导演,徐玉兰、王文娟主演。 1959年,去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 1960年3月2日,上海越剧院实验剧团男女合演的《十一郎》,首演于丽都大戏院,由吴琛、徐玉兰编剧,陈鹏导演,史济华主演。演出受到文艺界好评。《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戏剧》等报刊载文赞扬。 1960年7月22日,第三届全国文代会开幕。这次会议是“文代会”与各协会的代表大会穿插进行。上海越剧院的袁雪芬、吴琛、徐玉兰、王文娟、顾振遐、苏石风,合作越剧团的戚雅仙和北京越剧团的范瑞娟、傅全香,上海京剧院的周信芳、陶雄、童芷苓、李玉茹、王燮元、马科、梁斌等出席。 1960年12月23日至1961年1月26日,上海越剧院以上海越剧团的名义,首次赴香港演出。团长白彦、副团长袁雪芬,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及男演员史济华、刘觉、张国华等。共演出剧目计有大戏《西厢记》、《红楼梦》、《碧玉簪》、《金山战鼓》、《追鱼》,小戏《打金枝》、《阳告》、《行路》、《断桥》、《拾玉镯》、《做文章》、《评雪辨踪》、《盘夫》等。 1961年7月14日,由中共浙江省委主办,上海越剧院的《红楼梦》在杭州饭店招待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党政代表团,周恩来总理陪同观看,观后会见了徐玉兰、王文娟。金日成主席当面邀请该剧访问朝鲜。 1961年8月17日,由上海市委外事处主办,上海越剧院徐玉兰主演的《打金枝》,在友谊电影院招待加纳总统恩克鲁玛。 1961年9月8日至10月18日,应金日成首相邀请,上海越剧院二团以“中国上海越剧团”名义,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演出。朱光任团长,袁雪芬任副团长,章力挥任秘书长。演出剧目有《红楼梦》、《西厢记》、《春香传》、《打金枝》、《盘夫》、《挡马》等。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陆锦花等。《红楼梦》特为庆祝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作了演出。金日成、崔庸健等朝鲜党政领导和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以科兹洛夫为首的苏共中央代表团,观看了演出。 1961年10月下旬,中国上海越剧团访朝演出归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团人员。又偕同齐燕铭、王昆仑,陪同剧团同志参观北京清朝恭王府遗址。刘少奇、周总理均看了汇报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合影留念。 1962年,与王文娟一起赴朝鲜辅导朝鲜唱剧《红楼梦》,受到金日成主席的接见。 1962年7月,徐玉兰与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被摄制成电影。 1962年12月底至1963年1月中旬,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率领上海越剧院徐玉兰、王文娟,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朝鲜唱剧《红楼梦》的排练进行辅导。金日成在首相府接见徐平羽、徐玉兰、王文娟,并合影留念。 1964年10月7日,由上海市外事处主办,上海越剧院演出的《打金枝》(吕瑞英、陈少春等主演)和《母子会》(徐玉兰、周宝奎主演),在友谊电影院招待以范文同总理率领的越南党政代表团。 1964年10月10日,上海越剧院二团97人参加了金山县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吴琛、徐玉兰、王文娟等均参加,为时8个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玉兰曾赴新加坡、泰国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1989年10月12日,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庆祝中国唱片出版事业4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共设2个奖项,88个单位和个人获奖。获奖的戏曲曲艺类演员:梅兰芳、裘盛戎、马连良、周信芳、程砚秋、张君秋、李世济、童芷苓、方荣翔、李维康、俞振飞、新凤霞、常香玉、郎咸芬、红线女、姚璇秋、丁果仙、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丁是娥、陈书舫、竞华、筱文艳、严凤英、侯宝林、马季、高元钧、骆玉笙、蒋月泉。获奖的戏曲曲艺类单位:无锡市锡剧团、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西安易俗社 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1992年7月,徐玉兰所灌《红楼梦》唱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徐玉兰唱腔集成》问世。 1992年,徐玉兰摄制了8集电视片《徐玉兰艺术集锦》。 1993年4月,八集电视剧艺术片《徐玉兰艺术集锦》在上海电视台首播。 1994年10月,传记《徐玉兰传》出版。 2003年6月27日,徐玉兰在宁波新芝宾馆多功能厅参加“宁波越剧革新60周年纪念活动”。 2004年1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徐玉兰影集》。 2006年3月4日,题为《越剧“生”角流派》的演讲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戏剧作曲家连波等与越剧戏迷们见面交流。《越剧“生”角流派》是原定这次徐派、范派的演讲主题。范派艺术创始人范瑞娟听说有这个活动之后,非常想到现场与她朝夕思念的观众见面。可是,由于医生坚决反对她带病出席任何活动,范瑞娟只能通过老姐妹转告大家:祝当代的越剧明星们,新戏越来越多,越唱越好,继承前辈风采,发扬自己特色。祝关心越剧事业的戏迷越来越多。徐玉兰在讲台上深情地说:“眼睛一眨,越剧诞辰已百年。想想心情就激动,自己的舞台生涯已经有70多年啦。从草台班子起家,一路坎坎坷坷,直到越剧兴旺发家,我们是越剧发展的见证人。 令人欣慰的是,这个百年前的草台班子,如今已经登上了世界舞台。我们不能忘记越剧的祖辈、不能忘记在幕后对越剧音乐默默耕耘、奉献智慧的老师们。”在贺绿汀音乐厅里,连波播放了他精心剪辑的越剧生角流派的代表唱段。钱惠丽、韩婷婷、王君安为戏迷演示了《红楼梦·洞房》、《梁祝·楼台会》、《盘妻索妻·赏月》等片段,受到阵阵喝彩。 [7]2006年3月27日,时值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这台晚会开创两个“第一次”,即首次以双向传送异地直播的现代电视传媒手段来运作戏曲节目;首次让艺术家们以“走红地毯”的方式拉开晚会的序幕。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毕春芳、张小巧、吕瑞英、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中坚力量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韩婷婷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领军人物茅威涛、吴凤花、陈飞、张小君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 此外,晚会现场还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尚长荣、绍剧名家六龄童父子、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严顺开、音乐家何占豪、影视明星李玲玉等倾情参与,共襄盛举。上海本地其它剧种的艺术家们更是当仁不让,粉墨登场,淮剧名家马秀英、昆剧名家梁谷音、沪剧名家马莉莉、茅善玉、影视明星杨昆等都将反串越剧流派大联唱,祝贺越剧百岁。见证了越剧百年发展的老艺人——94岁的“小歌班”艺人张荣标老先生还亲临晚会现场为观众们献唱一段。 2006年4月9日,作为越剧百年系列活动之一的首届“顾锡东戏剧艺术越剧票友大赛”在西塘水上舞台拉开序幕。来自江苏、浙江、上海三地的越迷们在此摆开擂台,追忆剧作家顾锡东。徐玉兰为优胜选手颁奖 2008年5月23日,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主办,SMG综艺部、SMG广播文艺中心、上海兰生越剧发展基金、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协办,上海越剧院、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联合承办的“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在上海逸夫舞台举行,义演专场的票房全部收入和现场募集捐款送达灾区。此次义演,活跃在越剧舞台上的一批知名的中青年明星演员如章瑞虹、许杰、张承好、孙智君、王志萍、郑国凤、金静、韩婷婷、傅幸文参演;浙、闽在沪的越剧演员如王君安、赵海英等加盟登台;老一辈艺术家王文娟、金采风、毕春芳、周宝奎、孟莉英、范瑞娟、徐玉兰、尹小芳等获悉消息后也上台与大家一起表达老一辈艺术家们抗震救灾的情怀。在整台演出的最后,这些老艺术家和所有演员一起,共同进行配乐朗诵《坐标》。演出在盛舒杨演唱的歌曲《祈祷》中开场,何赛飞演唱一段评弹开篇《蝶恋花》,赵志刚清唱《一封来自灾区前线的信》。义演活动得到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大力支持,SMG文艺中心将义演作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星期广播音乐会”特别节目直播。[ 2013年11月9日,出席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现场,被授予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93岁高龄的徐玉兰老师亲自到场领奖。
8、越剧沙漠王子人物
、戏曲演员
越剧小生。尹派艺术创始人。祖籍浙江新昌。生于浙江新昌县西门外的小龙潭村。
8岁丧父。12岁进入嵊县醒狮剧社学花旦,后考进嵊县华堂镇大华舞台。1933年冬,她离开科班,与别人搭班在浙东一带演出。1934年年底,沈家门一个戏班请新凤舞台出身的叶彩金唱头肩旦,聘刚从瑞云舞台满师的竺水招唱二肩旦,唯独缺少小生,这位班主听说尹桂芳旦角、生角兼能,于是一边托人来聘请,一边自作主张地将尹桂芳取名为“尹云峰”,挂出了牌子。尹桂芳到了沈家门,一见此状,哭笑不得。谁知用“尹云峰”的名字扮演小生,竟使她成了名。1938年,尹桂芳来到上海,先参加越剧界慈善义演,后分别与筱丹桂、王明珠、邢竹琴、吕爱花搭档演出。
1940年秋,尹桂芳与竺水招合作挂头牌。1942年6月,尹桂芳与来自四季春班的傅全香在老闸大戏院演出了《黄金与美人》、《春花泣秋风》等新戏。此时,她已具有比较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又多次观摩了京剧、话剧的演出,看的电影也不少,眼界逐渐开阔,对科班那一套也感到不合时代要求,于是积极进行越剧改革,决心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1944年,尹桂芳不顾剧场老板的反对,在竺水招的支持下,请来了编导人员,并采用立体布景、写实的道具和效果、新颖的灯光,在龙门大戏院演出了《云破月圆》,又演出了《殉情》,观众反应良好。
1945年春,她聘请洪钧、徐进、弘英、兰明等先后编演了《石达开》、《夜短情长》、《宝玉与黛玉》、《春闺梦里人》、《几时重相见》、《荒岛恩仇记》、《沙漠王子》等新戏,影响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宝玉与黛玉》中的《宝玉哭灵》和《沙漠王子》中的《算命》唱段,在电台播唱后,听众反响强烈,越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交果。这时尹桂芳的演技也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流派。
1946年,尹桂芳成立芳华剧团。1947年,她积极支持袁雪芬倡导的《山河恋》义演活动,放弃了自己原定拍摄电影《王孙公子》的计划。1948年,越剧观众投票选举“越剧皇帝”,色艺双绝、德艺双馨的尹桂芳荣登榜首。 1954年华东戏曲汇演,她主演的《屈原》获得剧本、表演、音乐一等奖。1959年,芳华越剧团全体演职员迁往福建。文革中,她遭到残酷迫害,半身瘫痪。但她身残志不残,仍然为振兴越剧事业,培养越剧新人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尹桂芳的艺术特色是深沉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其唱腔艺术,醇厚质朴,跌宕有致,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风靡越剧界,经久不衰,在越剧小生中学尹派的占大多数,有“十生九尹”之称。她的音域并不宽,唱腔多在中音区运行,很少用高音;她的鼻音较重,演唱时按“字重腔轻,以情带声”的原则把字音吐清而别具风味,又善于运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变化表达人物感情的起伏。在表演上,尹派讲究手眼身法步的运用,演技精湛优美,潇洒细腻,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朴实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潇洒而不飘浮。
尹桂芳一生演过上百个剧目,其代表作有《盘妻索妻》、《沙漠王子》、《浪荡子》、《红楼梦》、《西厢记》、《屈原》、《何文秀》、《玉蜻蜓》、《信陵君》、《江姐》等。演过上百个剧目,塑造了贾宝玉、何文秀、梁玉书、屈原、张生、信陵君等一系列艺术形象。
尹派传人有筱桂芳、尹瑞芳、尹小芳、宋普南、茅威涛、赵志刚、萧雅、王君安等。
诞辰:1919年12月1日,农历己未年十月初十日
逝世:2000年3月1日,上午8:15分
尹桂芳与《红楼梦》
惊闻越剧艺术大师尹桂芳魂归道山,悲痛久久地笼罩在我的心头。回想那时赵志刚在上海大剧院创演新编《红楼梦》的消息,我是何等地为尹桂芳感到欣慰。赵志刚谈到他曾向恩师尹桂芳请教塑造贾宝玉这一人物之关键,已病重不能言语的尹桂芳艰难地用心写出了一个“情”字。这一字恰恰道出了我多次欣赏尹桂芳表演贾宝玉的深切感受,也点明了尹派艺术的魅力和经久不衰的剧艺真谛。
贾宝玉是尹桂芳倾注心血最多的一个人物,也是她塑造的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她创演的《宝玉哭灵》,凄凉幽婉,成了当年电台的热门演播节目。“哭灵”一场,她演宝玉不顾一切地冲到潇湘馆门前,看到黛玉的灵位,倏忽止步,知道黛玉果真死了,不由心如刀绞,颤抖地呼喊“林妹妹”,撕心裂肺地叫道:“宝……宝玉来了!”语气咽塞、泣不成声地扑向灵桌,默然跪下,无言叩首。每演至此,全场观众无不为之泪下。令观者感到眼前的人物确是不事雕琢、天然成真的宝玉,确是深知黛玉脾性、温柔纯真的宝玉。
尹桂芳在十年浩劫中身遭迫害而偏瘫,但她仍锲而不舍地传艺,又幸得其弟子尹小芳的辅助,乃至今日的弟子赵志刚、茅威涛等均在发扬尹派艺术之真谛上深下工夫,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是对永远留在观众心中的艺术家尹桂芳的最好纪念。
活动年表:
1939年2月6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十八日:尹桂芳首次到沪演出
尹桂芳首次到上海,客串演出于由王明珠、张桂莲主演的永乐戏院。
1941年1月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举行
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上海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
1941年1月2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四日:“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举行
“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在上海浙东大戏院进行。日夜场演出折子戏。
演出剧目
《借红灯》(尹桂芳,竺水招)
《方玉娘哭塔》(施银花,钱秀灵)
《盘夫》(竺素娥,邢竹琴)
《曾贵嫖嫂》(王水花,王明珠)
《楼台会》(姚水娟,李艳芳)
《化缘认妻》(尹树春,陈素娥)
《书房会》(马樟花,傅全香)
《大堂会》(商芳臣,林黛英)
《十八相送》(小白玉梅,邢月芳)
《倪凤扇茶》(筱丹桂,张湘卿)
是日,姚水娟演毕步出戏院,突遭歹徒投掷粪汁。
1941年1月22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五日:越剧九班大会串举行
1月22日至23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故乡灾款游艺大会,联合在大来、天香、卡德、民乐、永乐、南洋、同乐、浙东、万国等戏院演出的越剧团,假座上海更新舞台举行九班大会串。剧目有《碧玉簪》、《孟丽君》、《沉香扇》等。马樟花、李艳芳、王水花、毛佩卿扮演王玉林,施银花、筱丹桂、竺水招、邢竹琴、林黛英扮演李秀英,小白玉梅、姚水娟、王明珠、袁雪芬扮演孟丽君,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屠杏花扮演皇甫少华,小白玉梅、姚水娟分饰蔡兰英,屠杏花、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分饰徐文秀。
1941年7月29日,农历辛巳年闰六月初六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举行
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参与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贾灵凤、袁雪芬、马樟花、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演员。
1942年4月15日,农历壬午年三月初一日: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
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与尹桂芳、竺水招合作。
1944年5月11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举行
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陈琳与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镯》;王杏花、竺素娥的《贩马记》;施银花、屠杏花的《化缘认妻》;余彩琴、张桂莲、陆锦花、戚雅仙、徐天红、吴小楼的《明末遗恨》。
1944年9月,农历甲申年:尹桂芳开始越剧改革
尹桂芳在龙门大戏院开始越剧改革,首演新越剧《云破月圆》(由深红编剧,红英导演),并建立剧务部。洪钧(韩义)、野鹤、钟泯、徐进、蓝明等相继加入。
1945年12月24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全沪越剧大会串举行
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假座天蟾舞台举行全沪越剧大会串。剧目有筱丹桂、徐玉兰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会》;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鹃血》;姚水娟、张桂莲的《血溅洞房》;傅全香、张湘卿的《送凤冠》;尹桂芳、竺水招、徐天红的《两代儿女》;尹树春、玉牡丹的《大劈棺》;金香琴、金月楼的《御笔楼》等。
1946年2月2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日:芳华剧团成立
以尹桂芳、竺水招为首的芳华剧团成立,在九星大戏院首演《沙漠王子》,由徐进编剧,钟泯导演。
1947年4月8日,农历丁亥年闰二月十七日:尹桂芳、竺水招首演时装越剧《浪荡子》
以尹桂芳、竺水招为首的芳华剧团,在九星大戏院首演反映上海现实生活的时装越剧《浪荡子》,由徐进编剧,严进导演。
1947年7月29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剧十姐妹”签订联合义演合约
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
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
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
1947年8月2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十四日:《山河恋》获准继续演出
在前一晚接到警察局送来的“勒令停演”后,袁雪芬、尹桂芳、吴小楼和汤蒂茵,到社会局与局长吴开先展开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取得胜利,《山河恋》获准继续演出。该剧演至9月12日结束。
1947年9月23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初九日:芳华剧团改组为云华剧团
因尹桂芳去香港,原芳华剧团改组为云华剧团,竺水招为团长,演出于上海国泰大戏院,首演剧目为《未婚妻》,主要演员有吴小楼、周宝奎、焦月娥、张茵、贾灵凤等。
1948年7月13日,农历戊子年六月初七日:尹桂芳重建芳华剧团
尹桂芳从香港返沪,重建芳华剧团,与王文娟搭档,演于兰心戏院,首演剧目《陆文龙》。
1948年9月4日,农历戊子年八月初二日:芳华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
芳华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演出,尹桂芳与傅全香搭档,老生为徐天红。
1954年5月22日,农历甲午年四月二十日:芳华越剧团首演《屈原》
芳华越剧团在丽都大戏院上演了历史剧《屈原》,由冯允庄编剧,司徒阳导演,尹桂芳、徐天红、许金彩、戴忠桂、尹小芳等主演。
1957年4月,农历丁酉年:“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成立
为在嵊县建立“越剧之家”,成立了“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袁雪芬任常委会主任,尹桂芳、戚雅仙为副主任,王文娟、魏素云等10人为常委。集资采取义演形式。义演从4月上旬开始,至1959年2月为止,共筹义演款37202元63角。
1958年12月17日,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初七日:芳华越剧团首演《红花村》
芳华越剧团新作现代剧《红花村》,首演于瑞金剧场。该剧由陈曼、王艳霞编剧,朱家训导演,尹桂芳、徐天红主演。
1993年4月18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廿七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举行
4月18日至4月20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在她家乡浙江新昌举行3天,除进行艺术研讨外,还有大型演出。尹桂芳率领上海、浙江、福建的弟子尹小芳、尹瑞芳、茅威涛、赵志刚、张学芬、王君安、张丽君等演出尹派名剧。上海的中年演员张国华、朱祝芬,也参加表演尹派代表作《屈原》选场。
9、尹桂芳的社会活动
1939年2月6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十八日:尹桂芳首次到沪演出
尹桂芳首次到上海,客串演出于由王明珠、张桂莲主演的永乐戏院。
1941年1月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举行
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上海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
1941年1月2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四日:“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举行
“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在上海浙东大戏院进行。日夜场演出折子戏。演出剧目有:
《借红灯》(尹桂芳,竺水招)
《楼台会》(姚水娟,李艳芳)
《书房会》(马樟花,傅全香)
《大堂会》(商芳臣,林黛英)
《盘夫索夫》(竺素娥,邢竹琴)
《曾贵嫖嫂》(王水花,王明珠)
《化缘认妻》(尹树春,陈素娥)
《倪凤扇茶》(筱丹桂,张湘卿)
《方玉娘哭塔》(施银花,钱秀灵)
1941年1月22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五日:越剧九班大会串举行
1月22日至23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故乡灾款游艺大会,联合在大来、天香、卡德、民乐、永乐、南洋、同乐、浙东、万国等戏院演出的越剧团,假座上海更新舞台举行九班大会串。剧目有《碧玉簪》、《孟丽君》、《沉香扇》等。马樟花、李艳芳、王水花、毛佩卿扮演王玉林,施银花、筱丹桂、竺水招、邢竹琴、林黛英扮演李秀英,小白玉梅、姚水娟、王明珠、袁雪芬扮演孟丽君,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屠杏花扮演皇甫少华,小白玉梅、姚水娟分饰蔡兰英,屠杏花、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分饰徐文秀。
1941年7月29日,农历辛巳年闰六月初六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举行
1941年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参与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贾灵凤、袁雪芬、马樟花、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演员。
1942年4月15日,农历壬午年三月初一日: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
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与尹桂芳、竺水招合作。
1944年5月11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举行
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陈琳与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镯》;王杏花、竺素娥的《贩马记》;施银花、屠杏花的《化缘认妻》;余彩琴、张桂莲、陆锦花、戚雅仙、徐天红、吴小楼的《明末遗恨》。
1944年9月,农历甲申年:尹桂芳开始越剧改革
尹桂芳在龙门大戏院开始越剧改革,首演新越剧《云破月圆》(由深红编剧,红英导演),并建立剧务部。洪钧(韩义)、野鹤、钟泯、徐进、蓝明等相继加入。
1945年12月24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全沪越剧大会串举行
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假座天蟾舞台举行全沪越剧大会串。剧目有筱丹桂、徐玉兰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会》;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鹃血》;姚水娟、张桂莲的《血溅洞房》;傅全香、张湘卿的《送凤冠》;尹桂芳、竺水招、徐天红的《两代儿女》;尹树春、玉牡丹的《大劈棺》;金香琴、金月楼的《御笔楼》等。
1946年2月2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日:芳华剧团成立
以尹桂芳、竺水招为首的芳华剧团成立,在九星大戏院首演《沙漠王子》,由徐进编剧,钟泯导演。
1947年4月8日,农历丁亥年闰二月十七日:尹桂芳、竺水招首演时装越剧《浪荡子》
以尹桂芳、竺水招为首的芳华剧团,在九星大戏院首演反映上海现实生活的时装越剧《浪荡子》,由徐进编剧,严进导演。
1947年7月29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剧十姐妹”签订联合义演合约
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越剧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
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
1947年8月2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十四日:《山河恋》获准继续演出
在前一晚接到警察局送来的“勒令停演”后,袁雪芬、尹桂芳、吴小楼和汤蒂茵,到社会局与局长吴开先展开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取得胜利,《山河恋》获准继续演出。该剧演至1947年9月12日结束。
1947年9月23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初九日:芳华剧团改组为云华剧团
因尹桂芳去香港,原芳华剧团改组为云华剧团,竺水招为团长,演出于上海国泰大戏院,首演剧目为《未婚妻》,主要演员有吴小楼、周宝奎、焦月娥、张茵、贾灵凤等。
1948年7月13日,农历戊子年六月初七日:尹桂芳重建芳华剧团
尹桂芳从香港返沪,重建芳华剧团,与王文娟搭档,演于兰心戏院,首演剧目《陆文龙》。
1948年9月4日,农历戊子年八月初二日:芳华越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
芳华越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演出,尹桂芳与傅全香搭档,老生为徐天红。
1954年5月22日,农历甲午年四月二十日:芳华越剧团首演《屈原》
芳华越剧团在丽都大戏院上演了历史剧《屈原》,由冯允庄编剧,司徒阳导演,尹桂芳、徐天红、许金彩、戴忠桂、尹小芳等主演。
1957年4月,农历丁酉年:“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成立
为在嵊县建立“越剧之家”,成立了“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袁雪芬任常委会主任,尹桂芳、戚雅仙为副主任,王文娟、魏素云等10人为常委。集资采取义演形式。义演从4月上旬开始,至1959年2月为止,共筹义演款37202元63角。
1958年12月17日,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初七日:芳华越剧团首演《红花村》
芳华越剧团新作现代剧《红花村》,首演于瑞金剧场。该剧由陈曼、王艳霞编剧,朱家训导演,尹桂芳、徐天红主演。
1962年,率领芳华越剧团”回娘家(上海)“演出,剧目:《盘妻索妻》、《红楼梦》,受到上海文化艺术界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1979年处于半瘫痪中的尹桂芳,在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越剧院的帮助下,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这一天,她重新登台,与袁雪芬一起,唱起了《山河恋》的送信选段。容纳一万多人的文化广场座无虚席。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培养尹派接班人的工作中去,是尹桂芳艺术生命的延续,用她自己的话说:残了尹桂芳,自有后来人。
1986年芳华越剧团在福州举行规模庞大的建团40周年纪念大会与尹派艺术演唱会。当年“越剧十姐妹”中的傅全香等以及尹派传人,从上海赶来祝贺并同台献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题了“越剧奇葩”贺词。当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尹桂芳唱腔选集》一书。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32开,14万字。专门介绍了尹桂芳生平与艺术的《一代风流尹桂芳》也随后出版。
1993年4月18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廿七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举行
4月18日至4月20日,“一代风流——尹桂芳”艺术系列活动在她家乡浙江新昌举行3天,除进行艺术研讨外,还有大型演出。尹桂芳率领上海、浙江、福建的弟子尹小芳、尹瑞芳、茅威涛、赵志刚、张学芬、王君安、张丽君等演出尹派名剧。上海的中年演员张国华、朱祝芬,也参加表演尹派代表作《屈原》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