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文版
1、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如何实施包括哪些内容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包括以下内容:
1、领导决策,统一思想
要按照ISO10012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开展体系认证或实施标准的转换,首先企业的领导要统一思想,作出决策,关键是要明确贯标的目的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尤其是最高管理者必须知道通过测量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企业强化技术基础,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2、培训审核员
内审员是企业进行贯标工作的骨干力量。尤其是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作为指导思想,采用以过程模式建立新的管理体系结构,要建立管理体系则必须建立贯标的骨干队伍。但要注意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培训要真正掌握ISO10012标准的深刻内涵及其对体系的要求和审核的技巧和方法,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为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或标准转换做好准备。
3、建立健全贯标或标准转换的工作班子
标准中强调"领导作用",所以要开展贯标工作或对已通过认证/注册的企业实施标准转换,首先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班子。以最高管理者为组长,由计量主管部门任副组长的贯标或标准转换领导小组,必要时可建立贯标或标准转换工作小组,具体负责体系建立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体系文件编写小组或修改小组,可由计量主管部门负责,采取谁干什么谁写什么,可由计量主管部门进行完善并统一,把编写体系文件作为深化理解学习标准的过程,作为改进本部门工作的过程,有利于贯彻实施和改进。
4、制定贯标或标准实施转换的计划
应结合本企业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对已取证的企业应和确认机构研究换证的时间表,最好与复查相结合,进行审核和换证。实施计划的内容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即:
(1)培训;
(2)进行测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3)编制或编写修改完善体系文件;
(4)试运行;
(5)开展审核和管理评审;
(6)申请确认进行审核或复查换证。
计划应提出进度安排,由责任部门进行分工,任务落实到部门或人员,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由计量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通常作为一个初次开展贯标工作的企业,一般要求管理体系文件批准后应有3~4个月的体系试运行期,要具有体系运行充分的客观证据,加上标准的学习、文件的编制培训和实施,全体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通常大约需5个月时间。这是正常的。
对已通过标准认证的企业,因为已经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文件有一定基础,很容易产生由计量管理部门抓一下,把文件改一改就行了的认识。实际上ISO10012标准的转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它要解决提高认识改变观念的问题,要改变体系的结构,要采用新的管理方法,是标准的"彻底修改";,必须要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实施转换。
5、全员培训
全员培训是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实施标准的重要内容,是能否按ISO10012标准建立体系的关键和基础。培训应在两个层次上进行:
(1)管理层。即计量职能部门和贯标的骨干队伍成员。贯标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内审员),日常工作的领导者或是测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者是培训的重点,要能真正理解标准,能识别新标准的变化,能自如地应用和不断改进完善,能结合每个部门的特点有效地贯彻实施体系文件。
(2)执行层。主要指具体从事实施和操作的人员,如一般管理人员、车间测试人员、检验人员,最主要是应理解本职工作的要求和程序,能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进行操作,加强全员参与意识,加强计量意识,加强测量过程的控制。
培训工作必须加强计划性、有效性,加强规范化管理,原则上培训应进行考试,要做好培训资料的管理和归档工作。
2、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的定义(measurement process)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测量过程分为一下几个组成内容:
1.总则
应对作为测量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测量过程进行策划、确认、实施、形成文件和加以控制。应识别和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
每个测量过程的完整规范应包括所有有关设备的标识、测量程序、测量软件、使用条件、操作者能力和影响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其它因素。测量过程控制应根据形成文件的程序进行。
2.测量过程设计
应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计量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而设计的测量过程应形成文件,并确定有效,必要时,征得顾客同意。
对每一个测量过程,应识别有关的过程要素和控制。要素和控制限的选择要与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时引起的风险相称。这些过程要素和控制应包括操作者的、设备、环境条件、影响量和应用方法的影响。
测量过程应设计成能防止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并确保能迅速检测出存在的问题和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应确定和量化测量过程预期用途所要求的性能特性。
3.测量过程的实现
测量过程应在设计的受控条件下实现,以满足计量要求。
受控条件应包括:
(1)使用经确认的设备;
(2)应用经确认有效的测量程序;
(3)可获得所要求的信息资源;
(4)保持所要求的环境条件;
(5)使用具备能力的人员;
(6)何时的结果报告方式;
(7)按规定实施监视。
4.测量过程的记录
计量职能应保存记录以证明测量过程符合要求,记录内容包括:
(1)实施的测量过程的完整表述,包括所用的全部要素(例如操作者、测量设备或核查标准)和相关的操作条件;
(2)从测量过程控制获得的有关数据,包括有关测量不确定度信息;
(3)根据测量过程控制数据的结果而采取的措施;
(4)进行每个测量过程控制活动的日期;
(5)有关验证文件的标识;
(6)负责提供记录信息的人员的标识;
(7)人员能力(要求的和实际具备的)。
3、谁能告诉我如何建立测量管理体系?都应建立哪些测量管理程序文件?
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是目前很多企业继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之后,又着手进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该体系在企业中对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降低排放、安全生产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测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是《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9022-2003/ISO10012:2003),此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年12月16日发布,2004年3月1日实施。2005年初,国内开始依据该标准对各行各业的企业开展相应的审核工作,审核机构为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由该中心在全国的各分支机构负责现场审核工作,中心则负责对审核资料进行审查并颁发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分为AAA、AA、A三种级别,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依据标准要求建立体系,取得相应的证书。标准《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的内容包括:总要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测量设备应经确认。企业在初次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因缺少相关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无从入手、难以有为。本文主要介绍测量管理体系建立中需要做的重点工作,包括组织管理架构、体系文件编制、人员培训、测量设备分类管理、关键测量过程识别、体系的审核和监视等六个方面,以期对机械制造业、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等各类企业在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有所帮助。一、组织管理的架构测量管理体系组织管理的架构是建立、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企业应建立内部的测量管理网络,测量管理工作从上至下应层次清晰、职责分明。体系推进人员应包括最高领导层、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关键测量过程操作人员、产品检验人员等。对于原来测量管理工作薄弱的企业尤其重要,要求各级人员在思想意识上加以重视,明确要求,履行职责,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起积极的作用。二、体系文件的编制体系文件是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体现,是测量管理体系实施的依据。根据企业的管理工作现状,应依据标准和有关规程、规范,编制《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关键测量过程控制规范,大型或精密测量设备操作规程、测量设备校准方法等。在各层次文件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体系的结合度和相容性,如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和预防措施、检验规范等,均可按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执行。三、人员培训纳入测量管理体系的人员包括测量管理人员和测量操作人员(包括测量设备检定/校准/验证人员、原材料检验人员、半成品检验人员、成品出厂检验人员、生产过程工艺监测人员、其它分析测试人员等),培训内容应包括《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ISO10012:2003)、企业正式颁布的《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与测量过程有关的各类标准、规程、规范等技术文件、关键测量过程操作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知识、法定计量单位、计量专业基础知识等内容。培训形式可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培训方式可以是课堂理论讲授、现场实际操作演示等,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到“实打实战”。要明确培训考核要求,切实做好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工作,做到“应知应会”,提高各层次人员的计量意识和测量能力。四、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企业内部的测量设备种类繁杂、数量繁多,如果按照一种统一的模式对其进行管理,势必需要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效果也不一定好,难以有效发挥出测量设备管理的相应作用。由于每一测量设备的应用场合、测量参数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对测量设备实施分类管理。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工作是每个企业在体系实施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管理难度最大同时又是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实际工作中,可根据测量设备使用的场所、测量参数的技术要求、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等进行A类、B类、C类的分类管理,分类原则为:1.A类测量设备:包括国家强制性检定的测量设备,主要为用于贸
4、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怎么认证?
ISO10012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ISO10012取消和代替ISO10012-1:1994和ISO10012-2:1997,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 国际标准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于2003年4月15日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是发布。ISO10012:2003标准是ISO9000族标准的组成部分,是ISO9000:2000、ISO9001、ISO9004:2000、ISO19011:2002四个核心标准的支持性标准。按照ISO10012:2003标准建立和实施的测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套标准在企业推行ISO9001、ISO14001、OHSMS18001同样都是不可少的支持标准。、
建立ISO10012认证(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准备工作:
1、领导决策,统一思想
要按照ISO10012:2003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开展体系认证或实施标准的转换,首先企业的领导要统一思想,作出决策,关键是要明确贯标的目的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尤其是最高管理者必须知道通过测量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企业强化技术基础,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2、培训审核员
内审员是企业进行贯标工作的骨干力量。尤其是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作为指导思想,采用以过程模式建立新的管理体系结构,要建立管理体系则必须建立贯标的骨干队伍。但要注意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培训要真正掌握ISO10012标准的深刻内涵及其对体系的要求和审核的技巧和方法,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为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或标准转换做好准备。
3、建立健全贯标或标准转换的工作班子
2003版标准中强调"领导作用",所以要开展贯标工作或对已通过认证/注册的企业实施标准转换,首先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班子。以最高管理者为组长,由计量主管部门任副组长的贯标或标准转换领导小组,必要时可建立贯标或标准转换工作小组,具体负责体系建立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体系文件编写小组或修改小组,可由计量主管部门负责,采取谁干什么谁写什么,可由计量主管部门进行完善并统一,把编写体系文件作为深化理解学习标准的过程,作为改进本部门工作的过程,有利于贯彻实施和改进。
5、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怎么分级的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没有分级的说法,国内也只有一家认证机构: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所谓的分级是政府对企业计量水平的评定,划分为三级计量单位。1990年8月25日国家技监局令第17号《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管理办法》规定具体要求。
第五条 计量工作定级升级的考核内容:
(一)计量管理水平;
(二)生产过程中计量检测设施的配备;
(三)生产过程中计量检测水平;
(四)计量技术素质。
第六条 计量工作定级升级等级的划分:
按《计量考核评分标准》,达到95分以上,其中生产过程中计量检测率获得35分以上的为一级计量合格单位;达到85分以上,其中生产过程中计量检测率获得30分以上的为二级计量合格单位;达到75分以上,其中生产过程中计量检测率获得25分以上的为三级计量合格单位。
6、ISO系列质量管理认证体系都有哪些?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OHSAS1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
ISO22000:200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HACCP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ISO/TS16949:2009 汽车行业技术规范(也称: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13485:2003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ISO10012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27001:2005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ISO20000 IT服务管理体系
ISO26000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代替SA8000)
实行产品质量认证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信誉,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国际贸易和发展国际质量认证合作。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商品质量信誉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商品在获得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并通过注册加以公布后,就可以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产品质量的可信度,有利于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提高商品质量水平,全面推动经济的发展
商品质量认证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及时解决在认证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可以加强国家对商品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促进商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已取得质量认证的产品,还可以减少重复检验和评定的费用。
3、提供商品信息,指导消费,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社会效益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可以从认证注册公告或从商品及其包装上的认证标志中获得可靠的质量信息,经过比较和挑选,购买到满意的商品。
(6)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文版扩展资料:
实行产品质量认证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信誉,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国际贸易和发展国际质量认证合作。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商品质量信誉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商品在获得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并通过注册加以公布后,就可以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产品质量的可信度,有利于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提高商品质量水平,全面推动经济的发展
商品质量认证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企业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及时解决在认证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可以加强国家对商品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促进商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已取得质量认证的产品,还可以减少重复检验和评定的费用。
3、提供商品信息,指导消费,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社会效益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可以从认证注册公告或从商品及其包装上的认证标志中获得可靠的质量信息,经过比较和挑选,购买到满意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