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认证体系考察
1、简述供应商资格认证的方法?
步骤1:定义需求、流程和角色
在认证过程开始之前,重要的是确定谁将执行每个角色。应该识别执行测试或审计的第三方。如果组织正在执行部分或全部测试,团队中的关键成员必须被识别,并且他们的任务被记录在案。
步骤二:评估替代供应商
供应商通过额外的背景调查或信息要求进行筛选。
步骤三:选择供应商
组织确定要认证哪些供应商(现有的或新的)。最好先从一些好的(或本地的)供应商开始对认证过程进行试点,然后扩展系统以开发其他需要改进的供应商。
步骤四:进行联合质量计划
被选中的供应商需要清楚得了解认证过程、标准和措施。这可以通过供应商会议进行交流,可以是小组会议,也可以是单独会议。
步骤五:与供应商合作并建立合作关系
供应商被要求承诺一个在正式协议中定义的过程。承诺协议描述了认证参数、方法、审核、过程细节等。为了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必须建立信任和承诺的氛围。必须向供应商明确,认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将用于互惠互利,而不是使供应商处于竞争劣势。
步骤六:进行测量
根据所选择的性能标准对供应商进行度量,这些标准可以包括成本、质量、交付以及其他属性,例如技术支持和态度。组织将获得合格人员根据标准来对系统进行测量。
步骤七:认证供应商
通常,获得认证的供应商要么满足第三方标准的所有目标,要么在定制标准中,在性能上排名前5%到10%,并在所有关系领域脱颖而出的供应商。
步骤八:实施质量改进计划
组织可以实施项目,使未通过认证的供应商达到期望的标准。此外,所有供应商都应该有持续的改进过程。
步骤九:定期重新评估供应商
重新认证流程和/或基准系统可用于重新评估供应商。这将确认组织是否获得预期收益,并确定改进过程的方法。在进行供应商评审时,组织必须确保供应商保持预期的性能水平,如果供应商低于认证标准,则采取纠正措施。如果供应商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水平,就必须建立一个系统来取消供应商的资格或让他们处于试用期。这些都是艰难的步骤,经过深思熟虑的过程将有助于确保双方的公平和考虑。
2、怎么样进行供应商考察与评估 求流程
供应商考察与评估的流程如下: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要想建立基于信任、合作、开放性交流的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合作关系才有效,企业必须知道现在的产品需求、产品的类型和特征,以此来确认客户的需求,确认是否有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
2.建立选择的目标
企业必须确定供应商评价程序如何实施,而且必须建立实质性、实际的目标。供应商评价和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本身也是企业自身的一次业务流程重构过程。
3.建立供应商评价标准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所构成复杂系统的不同属性的指标,是按隶属关系、层次结构有序组成的集合。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
1)供应商的业绩。
2)设备管理。
3)人力资源开发。
4)质量控制。
5)成本控制。
6)技术开发。
7)客户满意度。
8)交货协议。
4.建立评价小组
企业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小组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这个小组的组员以来自采购、质量、生产、工程等与供应链合作关系密切的部门为主。
5.供应商参与
企业决定实施供应商评价,评价小组必须与初步选定的供应商取得联系,来确认他们是否愿意与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否有获得更高业绩水平的愿望。所以,企业应尽可能早地让供应商参与到评价的设计过程中来。
6.评价供应商
评价供应商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调查、收集有关供应商生产运作等全方面的信息。在收集供应商信息的基础上,就可以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方法进行供应商的评价了。7.实施供应合作关系在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市场需求将不断变化。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修改供应商评价标准,或重新开始供应商评价选择。在重新选择供应商时,应给予原有供应商以足够的时间适应变化。
3、怎样审核供应商的体系
审核供应商的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作,操作上一般采用“供应商导入审核审批表”,按权重按审核项分配不同分值,每个审核项再区分出3~4个不同满足程度能够给予的分值。
检查项目一般包含几个方面:
1、是否经过ISO\TL9000质量认证
2、供货周期、供货价格
3、质保协议及售后
4、对因材料质量造成的返修费用承担说明
5、制造及工艺品质
......
4、如何建立供应商标准化评价体系
采购商选择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控制双方关系风险和制定动态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是中国采购商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
随着采购额占销售收入比例的不断增长,采购逐渐成为决定电子制造商成败的关键因素。
供应商的评估与选择作为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正成为企业间最热门题。
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量化的指标来客观地评价和选择供应商。
基本思路是:阶段性连续评价、网络化管理、关键点控制和动态学习过程。
这些思路体现在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上。
1建立供应商阶段性评价体系采取阶段连续性评价的方式,将供应商评价体系分为供应商进入评价、运行评价、供应商问题辅导、改进评价及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评价几个方面。
供应商的选择不仅仅是入围资格的选择,而且是一个连续的可累计的选择过程。
建立供应商进入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对供应商管理体系、资源管理与采购、产品实现、设计开发、生产运作、测量控制和分析改进等七个方面进行现场评审和综合分析评分。
对以上各项的满意程度按照从不具备要求到完全符合要求且结果令人满意,分为5个分数段(0分——100分区间),根据各分项要素计算平均得分。
如80分以上为体系合格供应商,50分以下为体系不合格供应商,7950为需讨论视具体情况再定的持续考核供应商。
合格的供应商进入公司级的**L维护体系。
建立供应商运行评价体系,则一般采取日常业绩跟踪和阶段性评比的方法。
采取QSTP加权标准,即供货质量Quality(35%评分比重)、供货服务Service(25%评分比重)、技术考核Technology(10%评分比重)、价格Price(30%评分比重)。
根据有关业绩的跟踪记录,按照季度对供应商的业绩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年度考核则按照供应商进入**L体系的时间进行全面的评价。
供应商问题的辅导和改进工作,是通过专项专组辅导和结果跟踪的方法实现的。
采购中心设有货源开发组,根据所负责采购物料特性把货源开发组员分为几个小组,如板卡组、机械外设组、器件组、包装组等,该小组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对供应商进行辅导和跟进。
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评价是通过供应商的进入和过程管理,对供应商的合作战略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
采购中心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由专门的商务组分析讨论,确定有关建立长期合作伙伴的关系评估,提交专门的战略小组进行分析。
伙伴关系不是一个全方位、全功能的通用策略,而是一个选择性战略。
是否实施伙伴关系和什么时间实施要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和成本分析。
阶段性评价体系的特点是流程透明化和操作公开化,所有流程的建立、修订和发布都通过一定的控制程序进行,保证相对的稳定性。
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以减少主观干扰因素。
2体现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管理主要是指在管理组织架构配合方面,将不同的信息点连接成网的管理方法。
多事业部环境下的采购平台,需要满足不同事业部的采购需求,需求的差异性必须统一在一个更高适应性的统一体系内。
对新供应商的认证,应由公司级的质量部门和采购中心负责供应商体系的审核;
而对于产品相关的差异性需求则应由各事业部的质量处和研发处提出明确的要求。
建立一个评审小组来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
小组成员由采购中心、公司质量部、事业部质量部的供应商管理工程师组成,包括研发工程师、相关专家顾问、质检人员、生产人员等。
评审小组以公司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独立于单个事业部,组员必须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网络化的管理也体现在业务的客观性和流程的执行监督方面。
监督机制体现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加强操作和决策过程的透明化和制度化。
可以通过成立业务管理委员会,采用ISO9000的审核办法,检查采购中心内部各项业务的流程遵守情况。
3关键点控制的四项原则关键点控制包括门当户对原则、半数比例原则、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和供应链战略原则。
门当户对原则体现的是一种对等管理思想,它和“近朱者赤”的合作理论并不矛盾。
在非垄断性货源的供应市场上,由于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深入程度不同,应该优先考虑规模、层次相当的供应商。
不一定行业老大就一定是首选的供应商,如果双方规模差异过大,采购比例在供应商总产值中比例过小,则采购商往往在生产排期、售后服务、*性和谈判力量对比等方面不能尽如人意。
从供应商风险评估的角度,半数原则要求购买数量不能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
如果仅由一家供应商负责100%的供货和100%成本分摊,则采购商风险较大,因为一旦该供应商出现问题,按照“蝴蝶效应”的发展,势必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不仅如此,采购商在对某些供应材料或产品有依赖性时,还要考虑地域风险。
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指实际供货的供应商数量不应该太多,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最好保持在2——3家,有主次供应商之分。
这样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果,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采购商与供应商建立信任、合作、开放**流的供应链长期合作关系,必须首先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通过分析现在的产品需求、产品的类型和特征,确认是否有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
对于公开和充分竞争的供应商市场,可以采取多家比价,控制数量和择优入围的原则。
而在只有几家供应商可供选择的有限竞争的市场和垄断货源的独家供应市场,采购商则需要采取战略合作的原则,以获得更好的品质、更紧密的伙伴关系、更好的排程和更低的成本和更多的支持。
对于实施战略性长期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可以签订“一揽子协议/合同”。
在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之后,还要根据需求的变化确认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否也要相应地变化。
一旦发现某个供应商出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供应链战略。
供应链战略管理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仔细分析和处理近期和长期目标、短期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采购商从长远目标和长远利益出发,可能会选择某些表面上看似苛刻、昂贵的供应商,但实际上这是放弃了短期利益,主动选择了一个由优秀元素组成的供应链。
(待续)4体系的维护供应商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根据行业、企业、产品需求和竞争环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细化评价。
细化的标准本身就是一种灵活性的体现。
短期的竞争招标和长期的合同与战略供应商关系也可以并存。
学习型的组织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改进,对于供应商的选择评价、评估的指标、标杆对比的对象以及评估的工具与技术都需要不断的更新。
采购作为一种功能,它的发展与制造企业的整体管理架构、管理阶段有关系。
需要根据公司的整体战略的调整而不断地调整有关采购方面的要求和策略,对于供应商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也亦然。
5供应商选择的十个原则总原则——全面、具体、客观原则:建立和使用一个全面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
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交货协议等方面可能影响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方面。
系统全面性原则:全面系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
简明科学性原则: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步骤、选择过程透明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稳定可比性原则:评估体系应该稳定运做,标准统一,减少主观因素。
灵活可操作性原则: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应是不一样的,保持一定的灵活操作性。
门当户对原则: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和采购商相当。
半数比例原则: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反对全额供货的供应商。
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约2——3家,主次供应商之分。
供应链战略原则:与重要供应商发展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
学习更新原则:评估的指标、标杆对比的对象以及评估的工具与技术都需要不断的更新。
5、食品行业需要供应商哪些体系认证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是政府强制性行为外,如果产品涉及到出口还需要通过当地商检部门的审核,企业为了自身要求选择性做一些认证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食品工厂,最好要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目前该体系最完善的要数FSSC22000了。
按照产品类别来看,农副产品推荐做有机认证、GAP认证,水产品推荐做MSC、ASC认证,预包装食品出口欧盟的推荐BRC,澳洲的SQF2000,德法等国做IFS等。
ISO9001认证(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对象是对整个公司的体系运行,明确规范各部门职责,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因此不仅食品领域,其他领域的企业也同样适用。ISO22000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主要对象是对产品的防护。
如果你对食品行业供应商不知道做哪些体系认证还有疑问,或者难下抉择,可以询问下东莞市键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顾问。
6、供应商管理体系认证
致供应商函:
尊敬的供应商,首先很高兴能成为彼此合作共同发展的伙伴!
这些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 为了协调国际汽车质量系统规范, 更着重于缺陷防范、减少在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容易产生的质量波动和浪费。
ISO/TS16949成为了行业内较标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非常明确的一种质量认证体系。
目前,我公司对于关键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商提出了都需要通过TS16949认证的要求,而且正在严格执行该项要求。
鉴于得到此项认证可能所需时间有一定的要求也为了避免在后期的合作中由于企业资质资格不全而造成的合作不愉快,希望收到此函后,各供应商积极着手办理相关事务!
顺颂商祺!
(因为不是你这个行业的,所以字面如果行业术语不对进行一下修改,字里行间再做一下润色)
7、供应商认证需要认证哪些要素
1、资质认证。(执照,特殊要求证书,体系证书)
2、现场评估(包括产能,人员,场地等)
3、成本评估
8、为什么要对供应商进行质量体系审核?供应商一定要建立质量体系吗?
这个东西是你公司自己规定的供应商资质要求,如果你没有规定必须进行体系认证,那供应商可不建立,如果有那供应商必须建立,在供应商评价的时候这个东西如果你公司没有规定必须有,但他有应该为供应商加分。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