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3601是什么认证
1、3MMO型圈内径是多少
O型圈一般用内径x截面直径表示
2者间没啥必然联系,看厂家的加工能力
找标准件的话可以看看ISO3601
2、日本的O型圈JIS B 2401标准相当于中国的那个标准?
这个日本标准没有对应的GB或ISO标准但是这个标准中有引用ISO
3601-1/5-2002的部分你可以下个自己看看,另外还有这几个也是和它相关的标准
3、当o型圈外径小于孔径时,沟槽怎么设计
型圈沟槽设计是O型圈在沟槽的挤压型密封。O型圈截面直径的压缩率和拉伸是密封设计的主要内容,对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O型圈一般安装在密封沟槽内起密封作用。O型密封圈良好的密封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O型圈尺寸与沟槽尺寸的正确匹配,形成合理的密封圈压缩量与拉伸量。世界各国的标准对此都有较严格的规定。
一、O型圈设计原则
1)压缩率
①.要有足够的密封接触面积
②.摩擦力尽量小
③.尽量避免永久变形。
从以上这些因素不难发现,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压缩率大就可获得大的接触压力,但是过大的压缩率无疑会增大滑动摩擦力和永久变形。而压缩率过小则可能由于密封沟槽的同轴度误差和O型圈误差不符合要求,消失部分压缩量而引起泄漏。因此,在选择O型圈的压缩率时,要权衡个方面的因素。一般静密封压缩率大于动密封,但其极值应小于35%(和橡胶材料有关),否则压缩应力明显松弛,将产生过大的永久变形,在高温工况中尤为严重。
O型圈密封压缩率W的选择应考虑使用条件,静密封或动密封;静密封又可分为径向密封与轴向密封;径向密封或称圆柱静密封的泄漏间隙是径向间隙,轴向密封或称平面静密封的泄漏间隙是轴向间隙。轴向密封根据压力介质作用于O型圈的内径还是外径又分受内压和外压两种情况,内压增加的拉伸,外压降低O型圈的初始拉伸。上述不同形式的静密封,密封介质对O型圈的作用力方向是不同的,所以预压力设计也不同。对于动密封则要区分是往复运动还是旋转运动密封。
1.静密封:圆柱静密封装置和往复运动式密封装置一样,一般取W=10%~15%;平面密封装置取W=15%~30%。
2.对于动密封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a.往复运动密封一般取W=10%~15%。
b.旋转运动密封在选取压缩率时必须要考虑焦耳热效应,一般来说,旋转运动用O型圈的内径要比轴径大3%~5%,外径的压缩率W=3%~8%。
c.低摩擦运动用O型圈,为了减小摩擦阻力,一般均选取较小的压缩率,即 W=5%~8%。
此外,还要考虑到介质和温度引起的橡胶材料膨胀。通常在给定的压缩变形之外,允许的最大膨胀率为15%,超过这一范围说明材料选用不合适,应改用其他材料的O型圈,或对给定的压缩变形率予以修正。压缩变形的具体数值,一般情况下,各国都根据自己的使用经验制订出标准或给出推荐值。
2)拉伸量
O型圈在装入密封沟槽后,一般都有一定的拉伸量。与压缩率不一样,拉伸量的大小对O型圈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也有很大的影响。拉伸量大不但会导致O型圈安装困难,同时也会因截面直径do发生变化而使压缩率降低,以致引起泄漏。拉伸量α可用下式表示:
α=(d+do)/(d1+do)
式中
d——轴径(mm);
d1——O型圈的内径(mm);
do——O型圈的截面直径(mm)。
3)接触宽度
O型圈装入密封沟槽后,其横截面产生压缩变形。变形后的宽度及其与轴的接触宽度都和O型圈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有关,其值过小会使密封性受到影响;过大则增加摩擦,产生摩擦热,影响O型圈的寿命。
O型圈变形后的宽度BO(mm)与O型圈的压缩率W和截面直径dO有关,可用下式计算
BO={1/(1-W)-0.6W}dO (W取10%~40%)
O型圈与轴的接触面宽度b(mm)也取决于W和dO:
b=( 4W2+0.34W+0.31)dO ( W取10%~40%)
对摩擦力限制较高的O型圈密封,如气动密封、液压伺服控制元件密封,可据此估算摩擦力。
二、O型圈的设计
绝大多数的O型圈是用合成橡胶材料制成的。合成橡胶O型圈的尺寸由国际标准(ISO3601/1)国家标准和组织标准等确定。如有些国家将O型圈的尺寸系列分为P系列(运动用)、G系列(固定用)、V系列(真空用)和ISO系列(一般工业用)四个系列组成。
密封装置的密封可靠性主要取决于O型圈的压缩量。在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压缩量都是很小的,只有十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这就要求O型圈的尺寸公差具有很高的精度。因此,O型圈需要采用高精度的模具进行加工,同时必须准确地掌握作为设计依据的O型圈材质的收缩率。
值得注意的是:
1)O型圈截面收缩率很小,一般不予考虑。只有在其截面直径大于8mm的情况下,才予以考虑
2)在配方和工艺条件一定的情况下,O型圈的收缩率会随着材质硬度的提高而减小,也会随着其内径的减小而提高。具有中等硬度(HS75±5),以及中等大小(内径d=40~70mm)的O型圈,其内径的收缩率大约为1.5%。
一般,在静密封场合,可选择截面较小的密封圈;在动密封场合,应选择截面较大的密封圈。通常,压力较高和间隙较大时,应选择较高硬度的材料;也可以选择一般硬度的材料,再安装一个聚四氟乙烯挡圈。
三、O型圈密封沟槽设计
O型密封圈的压缩量与拉伸量是由密封沟槽的尺寸来保证的,O型密封圈选定后,其压缩量、拉伸量及其工作状态由沟槽决定,所以,沟槽设计与选择对密封装置的密封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很大,沟槽设计是O型圈密封设计的主要内容。 密封沟槽设计包括确定沟槽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等,对动密封,还有确定相对运动间隙。沟槽设计原则是:加工容易,尺寸合理,精度容易保证,O型圈装拆较为方便。常见的槽形为矩形槽。
1)沟槽形状
矩形沟槽是液压气动用O型密封圈使用最多的沟槽形状。这种沟槽的优点是加工容易,便于保证O型密封圈具有必要的压缩量。除矩形沟槽外,还有V形、半圆形、燕尾形和三角形等型式的沟槽。 三角形沟槽截面形状是以M为直角边的等边直角三角形。截面积大约为O型圈截面面积的1.05~1.10倍。三角形沟槽式密封装置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均有应用。设计的原则是O型密封圈内径的公称尺寸相等。
密封沟槽即可开在轴上,也可开在孔上;轴向密封则沟槽开在平面上。
2)槽宽的设计
密封沟槽的尺寸参数取决于O型密封圈的尺寸参数。 沟槽尺寸可按体积计算,通常要求矩形沟槽的尺寸比O型圈的体积大15%左右。这是因为:
a.O型圈装入沟槽后,承受6%~30%的压缩,而橡胶材料本身是不可压缩的,所以应有容纳O型圈变形部分的空间。
b.处于油液中的O型圈,除了存在由于油液的浸泡而可能引起的橡胶材料的膨胀外,还有可能存在随着液体工作温度的增高,而引起橡胶材料的膨胀现象。所以沟槽必须留有一定的余量。
c.在运动状态下,能适应O型圈可能产生的轻微的滚动现象。一般认为,装配后的O型密封圈与槽壁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是必要的。但是这个间隙不能过大,否则在交变压力的作用下就会变成有害的“游隙”,而增加O型圈的磨损。
槽不宜太窄,如果O型圈截面填满了槽的截面,那么运动时的摩擦阻力将会特别大,O型圈无法滚动,同时引起严重的磨损。槽也不宜过宽,因为槽过宽时O型圈的游动范围很大,也容易磨损。特别是静密封时,如果工作压力是脉动的,那么静密封就不会静,它将在不适宜的宽槽内以同样的脉动频率游动,出现异常磨损,使O型圈很快失效。 O型圈的截面面积至少应占矩形槽截面面积的85%,槽宽必须大于O型圈压缩变形后的最大直径。在许多场合下保证取槽宽为O型圈截面直径的1.1~1.5倍。当内压很高时,就必须使用挡圈,这时槽宽也应相应加大。 工作方式不同,径向密封或轴向密封,动密封或静密封,液压密封或气动密封,密封沟槽尺寸不同。我国O型圈密封圈与密封沟槽尺寸系列根据国家标准GB/T3452.3—1988),也可根据对根据对密封圈压缩量与拉伸量的要求计算设计沟槽尺寸。
3)槽深的设计
沟槽的深度主要取决于O型密封圈所要求的压缩率,沟槽的深度加上间隙,至少必须小于自由状态下的O型圈截面直径,以保证密封所需的O型圈压缩的变形量。
4)槽口及槽底圆角的设计 沟槽的外边口处的圆角是为了防止O型圈装配时刮伤而设计的。它一般采用较小的圆角半径,即r=0.1~0.2mm。这样可以避免该处形成锋利的刃口,O型圈也不敢发生间隙挤出,并能使挡圈安放稳定。 沟槽槽底的圆角主要是为了避免该处产生应力集中设计的。圆角半径的取值,动密封沟槽可取R=0.3~1mm,静密封沟槽可取其O型圈截面直径的一半。
5)间隙往复运动的活塞与缸壁之间必须有间隙,其大小与介质工作压力和O型圈材料的硬度有关。间隙太小,制造、加工困难;间隙太大,O型圈会被挤入间隙而损坏。一般内压越大,间隙越小;O型圈材料硬度越大,间隙可放大。当间隙值在曲线的左下方时,将不发生间隙咬伤即“挤出”现象。 间隙的给定数值与零件的制造精度有很大关系。
6)槽壁粗糙度 密封沟槽的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着O型圈的密封性和沟槽的工艺性。静密封用O型圈工作过程中不运动,所以槽壁的粗糙度用Ra=6.3~3.2μm,对于往复运动用O型圈,因常在槽内滚动,槽壁与槽底的粗糙程度应到低一些,要求在Ra=1.60μm以下。旋转运动用的O型圈一般在沟槽内是静止的,要求轴的粗糙度Ra=0.40μm或者抛光。
四、挡圈
挡圈的作用在于防止O型圈发生“间隙咬伤”现象,提高其使用压力。安有挡圈的O型圈在高压作用下,首先向挡圈靠拢。随着压力的增加,O型圈与挡圈互相挤压。由于它们是弹性体,两者同时发生变形,此变形首先向它们的上下两角扩展,直到压力超过10.5MPa。这种变形一直在两者之间进行,而不致使挡圈发生“挤出”现象。根据挡圈材料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其承压能力提高的程度也不同。当压力足够大时,挡圈也会产生“挤出”现象。 O型圈使用挡圈后,工作压力可以大大提高。使用挡圈后虽可防止O型圈发生“间隙咬伤”现象,但会增加密封装置的摩擦阻力。而以聚四氟乙烯挡圈最为常用。
4、密封圈密封件槽口及槽底圆角的设计 ?
O形圈密封是典型的挤压型密封。O形圈截面直径的压缩率和拉伸是密封设计的主要内容,对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O形圈一般安装在密封沟槽内起密封作用。O形密封圈良好的密封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O形圈尺寸与沟槽尺寸的正确匹配,形成合理的密封圈压缩量与拉伸量。密封装置设计加工时,若使O形圈压缩量过小,就会引起泄漏;压缩量过大则会导致O形密封圈橡胶应力松弛而引起泄漏。同样,O形圈工作中拉伸过度,也会加速老化而引起泄漏。世界各国的标准对此都有较严格的规定。
1、O形圈密封的设计原则
1)压缩率
压缩率W通常用下式表示:
W= (do-h)/do%
式中 do——O形圈在自由状态下的截面直径(mm)
h ——O形圈槽底与被密封表面的距离,即O形圈压缩后的截面高度(mm)。
在选取O形圈的压缩率时,应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
a.要有足够的密封接触面积
b.摩擦力尽量小
c.尽量避免永久变形。
从以上这些因素不难发现,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压缩率大就可获得大的接触压力,但是过大的压缩率无疑会增大滑动摩擦力和永久变形。而压缩率过小则可能由于密封沟槽的同轴度误差和O形圈误差不符合要求,消失部分压缩量而引起泄漏。因此,在选择O形圈的压缩率时,要权衡个方面的因素。一般静密封压缩率大于动密封,但其极值应小于30%(和橡胶材料有关),否则压缩应力明显松弛,将产生过大的永久变形,在高温工况中尤为严重。
O 形圈密封压缩率W的选择应考虑使用条件,静密封或动密封;静密封又可分为径向密封与轴向密封;径向密封(或称圆柱静密封)的泄漏间隙是径向间隙,轴向密封(或称平面静密封)的泄漏间隙是轴向间隙。轴向密封根据压力介质作用于O形圈的内径还是外径又分受内压和外压两种情况,内压增加的拉伸,外压降低O形圈的初始拉伸。上述不同形式的静密封,密封介质对O形圈的作用力方向是不同的,所以预压力设计也不同。对于动密封则要区分是往复运动还是旋转运动密封。
1.静密封:圆柱静密封装置和往复运动式密封装置一样,一般取W=10%~15%;平面密封装置取W=15%~30%。
2.对于动密封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a.往复运动密封一般取W=10%~15%。
b.旋转运动密封在选取压缩率时必须要考虑焦耳热效应,一般来说,旋转运动用O形圈的内径要比轴径大3%~5%,外径的压缩率W=3%~8%。
c.低摩擦运动用O形圈,为了减小摩擦阻力,一般均选取较小的压缩率,即 W=5%~8%。此外,还要考虑到介质和温度引起的橡胶材料膨胀。通常在给定的压缩变形之外,允许的最大膨胀率为15%,超过这一范围说明材料选用不合适,应改用其他材料的O形圈,或对给定的压缩变形率予以修正。压缩变形的具体数值,一般情况下,各国都根据自己的使用经验制订出标准或给出推荐值。
2)拉伸量
O形圈在装入密封沟槽后,一般都有一定的拉伸量。与压缩率不一样,拉伸量的大小对O形圈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也有很大的影响。拉伸量大不但会导致O形圈安装困难,同时也会因截面直径do发生变化而使压缩率降低,以致引起泄漏。拉伸量α可用下式表示:
α=(d+do)/(d1+do)
式中
d——轴径(mm);
d1——O形圈的内径(mm);
do——O形圈的截面直径(mm)。
3)接触宽度
O形圈装入密封沟槽后,其横截面产生压缩变形。变形后的宽度及其与轴的接触宽度都和O形圈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有关,其值过小会使密封性受到影响;过大则增加摩擦,产生摩擦热,影响O形圈的寿命。
O形圈变形后的宽度BO(mm)与O形圈的压缩率W和截面直径dO有关,可用下式计算
BO={1/(1-W)-0.6W}dO (W取10%~40%)
O形圈与轴的接触面宽度b(mm)也取决于W和dO:
b=( 4W2+0.34W+0.31)dO ( W取10%~40%)
对摩擦力限制较高的O形圈密封,如气动密封、液压伺服控制元件密封,可据此估算摩擦力。
2、O形圈的设计
绝大多数的O形圈是用合成橡胶材料制成的。合成橡胶O形圈的尺寸由国际标准(ISO3601/1)国家标准和组织标准等确定。如有些国家将O形圈的尺寸系列分为P系列(运动用)、G系列(固定用)、V系列(真空用)和ISO系列(一般工业用)四个系列组成。
我国的O形圈内径、截面直径尺寸及公差由GB/T34542.1—1992规定。
密封装置的密封可靠性主要取决于O形圈的压缩量。在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压缩量都是很小的,只有十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这就要求O形圈的尺寸公差具有很高的精度。因此,O形圈需要采用高精度的模具进行加工,同时必须准确地掌握作为设计依据
5、法兰GB/T6070-2008是什么标准的
标准编号: GB/T 6070-2007
中文标准名称: 真空技术 法兰尺寸
代替标准号: GB/T 6070-1995 真空法兰,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在真空技术中的低、中、高真空设备所用固定法兰、活套法兰和卡钳法兰的尺寸。
国际标准分类号: 23.160
中国标准分类号: J78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1609:1986《真空技术 法兰尺寸》(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1609:1986重新起草。在附录D 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1609:1986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SO1609:1986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删除了ISO1609:1986的前言;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E 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GB/T6070-1995《真空法兰》。
本标准与GB/T6070-1995的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T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增加了前言;
---根据GB/T1.1-2000的要求增加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根据ISO1609:1986,将文本编辑内容中的2.1~2.5修改为3.1~3.9;
---增加了所有规格的法兰内径尺寸;
---修改了附录A、附录B、附录C,增加了附录D 及附录E。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D 及附录E 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真空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北仪创新真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山东淄博真空设备厂有限公司、上海真空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辽宁真龙真空
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静、周毅、范立群、徐法俭、孙猛、章东林、林森、王学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6070.1~6070.5-1985、GB/T6070-1995。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21-2005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ISO3:1973 优先数.优先数列,IDT)
GB/T1800.1-1997 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1部分:词汇(neqISO286-1:1988 ISO极限与配合制 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
GB/T1800.2-1998 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2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本规定 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2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本规定(eqvISO286-1:1988)
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 基础 第3部分: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eqvISO286-1:1988)
GB/T1800.4-1999 极限与配合 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极限与配合 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eqvISO286-2:1988 ISO极限与配合制 第2部分:孔和轴的标准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表)
GB/T3452.1-2005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 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液压气动用O 形橡胶密封圈 第1 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ISO3601-1:2002,MOD)
GB/T4982-2003 真空技术 快卸连接器 尺寸 第1部分:夹紧型(ISO28611:1974,IDT)
GB/T5277-1985 紧固件 螺栓和螺钉通孔(eqvISO273:1979 固定装置;螺栓和螺杆的出砂孔)
GB/T5286-2001 螺栓、螺钉和螺母用平垫圈 总方案 螺栓、螺钉和螺母用平垫圈总方案(idtISO887:2000 米制普通螺栓、螺钉和螺母用平垫圈 总方案)
GB/T17395-1998 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neqISO1127:1992 不锈钢管 尺寸、公差和单位长度的公称质量、ISO4200:1991 光端焊接和无缝钢管 管的尺寸和单位长度重量的一览表、ISO5252:1991 钢管 公差系列)
标准下载次数: 22次
标准上传日期: 2010-6-19
发布日期: 2007-12-20
实施日期: 2008-06-01
首次发布日期: 1985-06-06
英文标准名称: Vacuum technology - Flange dimensions
采用国际标准号: ISO 1609-1986 真空技术 法兰尺寸,
采用国际标准名称: 真空技术 法兰尺寸
采用程度: MOD
采用国际标准: ISO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
标准页数:
主管部门: 604-1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归口单位: 469-18 全国真空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人: 杨静、周毅、范立群、徐法俭、孙猛、章东林、林森、王学智
起草单位: 北京北仪创新真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淄博真空设备厂有限公司、上海真空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等
文件格式: PDF格式(文件解压后用Acrobat Reader打开)
大小: 30KB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