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创新的例子
1、创新思维的生活小例子有哪些?
创新思维的生活小例子如下:
1、吹风机对着标签吹,等吹到商标的胶热了,就可以很容易的把标签撕下来。
2、巧除纱窗油腻:将洗衣粉、吸烟剩下的烟头一起放在水里,待溶解后,拿来擦玻璃窗、纱窗,效果不错。
3、闲置的润肤霜、乳液之类的东东,扔了可惜,可以用来擦包包(皮质的,或者仿皮的都可以),一擦就干净像新的一样。
4、喝过没气了的可乐,可以用于清洁马桶,倒在马桶里过10分钟冲掉,你会发现马桶很白很干净。
有那么一个公司,它通过很多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发现这四个车间,劳动生产率采取很多方法,提高提高提高。
提高到一个临界点,再一提高非常难。有的人给他出了这个主意,就分析这四个车间的员工的构成。就发现第一个车间都是男孩,好,就加了几个女孩进去,效率提高。我们经常有人说的叫男女搭配,工作不累。
第二个车间都是一些青年人,加了几个中老年进去,老成持重。加进去效率提高。第三个车间都是中老年人,加了几个年轻人进去,有新鲜活力,效率提高。第四个车间老的少的,有男的女的,都有。
他们分析就发现,这个车间都是本地人,都是本地人,加几个外地人进去,都拼命地干,效率提高。还是这么多人,就把结构变换一下,这就是创新。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创新思维是可以训练的,区别仅在于通过训练所取得实效程度的不同。高校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培养和训练增强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创新思维规律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此前的发明创新活动主要靠自发的直觉和经验,认为做出发明成果的人是天才或幸运者,具有神秘色彩。19世纪中,由于工业化的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加速,发明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发明者的经验也逐渐得到淀积、交流。
2、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请举一个例子并简要说明?
其是很简单的,比如说现在比较流行的人工智能,你可以从生活中。就有一些例子来写一下。
3、创新的例子有哪些?
多用童车的产生。
有位儿童商品生产商,偶然看见一个家长一手抱孩子,一手吃力地拿着一辆小三轮车。他猜想这是因为孩子骑车骑累了要大人抱,才出现了这种情况。这位生产商想,如果设计一种多用童车,家长们就不用挨这份累了。他首先想像出把坐式推车和三轮童车组合起来,在小三轮童车的后面加上一个推把。
后来,他又想到加一个连接装置,把童车挂在自行车上作母子车用;接着他又想到,再加一个摇动部分,便可当安乐椅;而要是前面再装一个把手,还能让孩子当木马骑。经过这些不断地组合想像,他设计出了与众不同的多用童车。根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人们通过组合想像,可以使已有的一些事物形成新的联系,可以构成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物形象。
创新注意事项
每天通过最新时事热点、政策评论等文字材料命制申论模拟小题或者写作练习小题。
积累时新写作素材、培养材料分析能力、训练申论规范表达、夯实申论答题基础,尤其是准确性、全面性、简洁性、条理性等基础性练习。
4、创新思维的生活小例子有哪些?
生活中具有创新思维的例子一:怀炳和尚捞铁牛
公元1066年,我国宋朝英宗年间,黄河发洪水,冲垮了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城外的一座浮桥,将两岸岸边用来拴住铁桥的每个1万斤重的8个铁牛,也冲到了河里。洪水退去以后,为了重建浮桥,需将这8个大铁牛打捞上来。
在当时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府衙为此贴了招贤榜。后来,一个叫怀炳的和尚揭了招贤榜。怀炳经过一番调查摸底和反复思考,指挥一帮船工终于将8个大铁牛全都捞上了岸。怀炳提出的办法是,在打捞的那一天,他指挥一帮船工,将两条大船装满泥沙,并排地靠在一起;同时在两条船之间搭了一个连接架。
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后,他叫人潜人水下,把拴在木架上绳子的另一端牢牢地绑在铁牛上。然后船上的船工一面在木架上收紧绳子,一面将船里的泥沙一铲一铲地抛人河中。随着船里泥沙的不断减少,船身一点一点地向上浮起。
当船的浮力超过船身和铁牛的重量时,陷在泥沙中的铁牛便逐渐浮了起来。这时,通过船的划动,很容易地就能把铁牛拉到江边并拉上岸。如此反复进行了8次,终于将8个大铁牛全都打捞到了岸上。怀炳的打捞情景的设想,运用了形象思维的预示想象创新思维方法。
生活中具有创新思维的例子二:如何带走这些蛋
有一个篮球运动员,有一天只穿了一条内裤,戴了一块手表,在球场上练习投篮。有个人给了他20个鸡蛋,这个人把鸡蛋放在球场边的地上就走了。这时,球场边没有任何可以用来装鸡蛋的东西,也找不到可以帮忙的人,实在让这位运动员为难。可是他想了一会,还是想出了办法。由于仅有的一条内裤显然不能再脱,手表又显然派不上用场。
唯一可以使他动脑筋的,只有篮球。思考如何对篮球加以利用,必须在头脑里通过预示想象事先设想一番:这20个鸡蛋能不能放得进去?放进去以后能不能拿着它走路?拿着它走回家鸡蛋会不会滚出来摔坏?如果不对这些具体情景在头脑里预先设想一番拔腿就走,那可是有些玄,只有冒失鬼才会那么干。
这位篮球运动员想出的办法是;放掉篮球里的气,并且把篮球弄成盆状,然后把鸡蛋放在里面。他思考这个问题运用了形象思维中思维想象的预示想象创新思维方法。
教师树立创新意识,把创新思维培养融入教学:
创造性思维本质上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数学教学的灵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师要善于观察数学的内在规律和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身边日常生活中创新的例子有哪些?
身边日常生活中创新的例子有牛顿被一个苹果砸中,后发现了万有引力。爱迪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后发明了灯泡。随着技术的创新,有了机器人的出现,并替代人类的体力劳动。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动且可自动驾驶的汽车被生产出来。
1900年,著名的普朗克教授和他的儿子在他们的花园里散步。他看起来很沮丧,遗憾地对儿子说:我的儿子,我很抱歉今天有了一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一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说和普朗克公式。
创新的故事
在25岁的时候,爱因斯坦敢于突破权威的神圣圈,大胆地突破,钦佩普朗克的假设并将其延伸到深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然后,它决心摧毁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理论,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作为一个新的、甚至更大的权威而声名鹊起。
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他所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以往画家的长处,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风格。
他60岁以后的画与他60岁以前的画有很大的不同。70岁以后,他的风格又变了。8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
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不断地改变和创新,他晚年的作品才比早年的作品更加完善和成熟,也才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和风格。
耶稣对门徒说,你们要向我学习,就必存活。他认为画家应该“走自己的路”。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别人的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搬,而要创造性地加以利用,不断地加以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赋予艺术新鲜的生命力。
6、创新的例子有哪些呀?
创新的例子有爱因斯坦因从小对人如果能和光速一样快等问题的思考,考上大学走上科研之路,最终提出了相对论等对科学界至关重要的理论。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突破传统通讯设备的概念,设计开发了苹果手机,开创了智能手机先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现代物理学家。
创新的故事
1900年4月27日,欧洲有名的科学家云集英国伦敦开会。会上,开尔文得意地宣布:“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虽然晴朗的天空的中还飘浮着两朵乌云。”言下之意是物理学已经构成完整体系,剩下只要对“两朵乌云”进行小修小补就可以了。
然而随后十多年风云突变,两朵乌云掀起了狂风暴雨,催生出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几乎推倒原有的传统物理大厦,构建了全新的现代物理学。当劳之父雷·克拉克曾说人人都以为麦当劳是卖汉堡的,其实我们是做房地产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麦当劳做大以后,利用自己的品牌,去开展商业谈判,用比较优惠的价格租好店面。再把店面以高于原价的方式转租出去,给其他人开展特许经营。通过房租的价格差,麦当劳赚取了丰富的利润。
7、创新思维的生活小例子有什么?
创新思维的生活小例子如下:
1、去除标签胶印。
吹风机对着标签吹,等吹到商标的胶热了,就可以很容易的把标签撕下来。因为胶受热软化了。
2、巧除纱窗油腻。
将洗衣粉、吸烟剩下的烟头一起放在水里,待溶解后,拿来擦玻璃窗、纱窗,效果不错。
3、擦拭包包皮质。
闲置的润肤霜、乳液之类的东东,扔了可惜,可以用来擦包包(皮质的,或者仿皮的都可以,一擦就干净像新的一样。
4、清洁厕所边隙。
喝过没气了的可乐,可以用于清洁马桶,倒在马桶里过10分钟冲掉,你会发现马桶很白很干净。
需知:
创新与创新思维。是指在当今世界,在我们国家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novation,它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
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个,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它的形成是在20世纪的事情。由一个学经济学、学管理学,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8、生活中的创新的事例都有哪些
存在性的创新
(存在层面的创新行为)
●制造(或某种程度上的获得)新的衣物、银器、器械、照明用具等
●在庭院中植树种花
●修理房屋
●为家里做(买、换)新家具
●其他——引入你的存在状态中并改变了你的存在状的新事?br/>
人们建筑(购买、交换、种植、油漆、修理)各种事物,使家居生活、办公生活——他们的存在状态——变得不同。这是存在层面的创新。虽然许多人不认为这也是创新,但这是一种创新。
交流创新
(交流范围内的任何新事物)
●交流中使用短语或新的表达法
●尝试新的音调
●使用新词
●练习新的形式的交流(如手势语)
●使用或发明新的俚语
●提出新的语言(如L.亚门霍夫发明的世界语)
人们在各种社会生活的层面上使用语言——组成并说出词汇和短语,以解决当下的问题。在他们所使用的新短语和句子中包含了个人的新体会、新思想、新感受和新的结论。他们把这种种的“新”通过各种交流渠道(声音、电话、收音机和电视等)传送给他人,他人则对接受到的“新”进行消化、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关反应。
每一个交流行为都会社会带来切实的变化,虽然有的变化很小,但总是个变化。有的变化则很大(如战争或革命),而这种巨变的原因也许源于一个用错了的词汇、一句冒犯的话或是一篇措词不当的文章。彼特•范克和玛丽•范克在《强力词汇使一切变得简单》一书中,甚至提到丢在广岛的原子弹是因为翻译官曲解了日本天皇的话造成的。交流上的“新”同其他任何形式的“新”和创新行为同等重要。
如果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的话,我称这个层面为“创新×创新=创新的平方=创新。这里的“平方”是指物质的创新反映在语言(符号或象征)上,因此出现了物质和语言两个层面的创新。这个层面没有物体层面稳定,属于关系关联层面。
词汇或短语是创造的结果,但事实上用于交流时它已是一种创新了(创新的大小是另一回事)。
工具性创新
●提供或接受新工具(新铲子、新电脑、新汽车、新手机)
●提供新方法、新技巧、新的行动规则
人们生产(发明、建造)新工具,然后卖给他人。个人和社会需要工具产出新结果:文件处理更快捷的新电脑、交流效果更好的新电话、性能更可靠的新汽车、熨烫更简易的熨斗、更清洁的牙刷等。这些生产出并为人接受(实现了的)工具有点像“3次方”创新——它们本身是新事物,而它们又能带来创新的结果。
如果用数学公式表述,可称这个层面的创新为“创新×创新×创新=创新的立方=创新”。这里的“立方”指的是工具层面的创新高于交流层面的创新——它又回到了物质上,是可触的,有形的实物。这个层面是指把新工具和新器具移交到使用者手中。
方向性创新(社会问题的解决)
●指导某一情形下运用工具的技巧
●提供任一工具、知识或数据的社会方向性
人们总是在有意或无意中发现做事的新方法。工具很重要,但除此之外,必须从社会中获得使用该工具的环境、认识所需解决的问题、所需掌握的技能以及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
教育、训练和指导等都是将这种经验转移到社会中去的方法。上述种种方法都是移交方向性的新事物,那些产生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人,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他们所进行的就是方向性的创新。他们通过个人的事例、课堂、工作间、书籍、电视等途径向其他人展示这些方法,其他人则通过学习(消化这种新事物)变得更有经验。社会也因此效率更高。
用数学公式表述,可称之为“创新×创新×创新×创新=创新的四次方=创新”。这里的“4次方”指的是物质创新再次通过词语(符号、象征)、描述、图像、图表形式和对适用的情形、工具和行为的表述反映出来。现在创新又回到了意识状态,表现为关系性和关联性,但其中的关系更为复杂。这种创新是指向社会问题的。必须考虑到人的因素、他们的需求以及他们的困难等。
创新性的创新
●报告(新的物理现象,如:科学领域)
●专利(新的技术,如:技术领域)
●出版(文章、书籍、杂志、期刊、因特网)
●广播(收音机、电视)
●各种艺术展(新的绘画、雕塑等)
●表演(戏剧、电影、音乐会)
总体来讲,这个层面的人是追求新事物的。他们渴望发现新的作品,实现新的转化。他们琢磨新的文章、新书籍、新的表演、新的展览和新的电视节目,并设法实现。这个领域中,生产和转化新事物的重要性昭然若揭,以至于它们干脆就被称作新闻:新闻报纸、技术新闻、政治新闻、新闻晚报。这是个发明、创造、版权、设计等的领域,发明家、科学家、作家、演员和记者是这个领域的主角。所有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诞生于这个领域。这个层面是职业创新家——新事物的创造者和转化者。
用数学公式表述,可称之为“创新×创新×创新×创新×创新=创新的五次方=创新”。这里的“5次方”是指创新又一次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专利、文章、书籍、展览、表演)反映和提供出来——每种形式的新事物报道都面对最广大的公众群体。
按照惯例,这第五个层面普遍认为是创新层面。而方向性的创新层面则较少认为是创新,工具性层面很少认为是创新。
比如,电话的发明者亚历山大•格里哈姆•贝尔名扬四海,载入史册,而电话的“改进者”——即使是实现了从电话到无绳电话的跳跃的人——尽管这个工具已是今非昔比,也只是无名小卒而已。在这个例子中,电话还是电话,没人关心它的原理——管它有绳无绳呢。电话看起来还是同样或接近同样的工具。附加的“无绳”一词可能使电话销量更大一些,但公众并不认为发明者是个天才。天才的桂冠仍然是亚历山大•格里哈姆•贝尔的。
交流层面则更少视为创新,不过新事物是在这个层面迸发的。交流的每一分钟都在诞生新的词汇、新的短语和新的表达法。人们发出会心的微笑,记住并重复这些新话语,但极少视之为创新。只有那些第一次出现在书面语中的新词汇是个例外。当这个词出现在词典中时,就可以追溯到它诞生的年月,有时还包括创造者。比如,从事肉眼看不到的放射X光的物质研究的玛丽•居里夫人,就创造了放射性这个词。
最后,存在性层面根本不被视为创新,除非某种存在环境的改变成了一种时尚,并以样房或杂志、期刊等形式出现时才被视为创新。否则,只有作为主人的你、你的朋友和你的邻居知道你得到了一样新东西
。
9、求生活中的创新事例
存在性的创新
(存在层面的创新行为)
●制造(或某种程度上的获得)新的衣物、银器、器械、照明用具等
●在庭院中植树种花
●修理房屋
●为家里做(买、换)新家具
●其他——引入你的存在状态中并改变了你的存在状的新事?br/>
人们建筑(购买、交换、种植、油漆、修理)各种事物,使家居生活、办公生活——他们的存在状态——变得不同。这是存在层面的创新。虽然许多人不认为这也是创新,但这是一种创新。
交流创新
(交流范围内的任何新事物)
●交流中使用短语或新的表达法
●尝试新的音调
●使用新词
●练习新的形式的交流(如手势语)
●使用或发明新的俚语
●提出新的语言(如L.亚门霍夫发明的世界语)
人们在各种社会生活的层面上使用语言——组成并说出词汇和短语,以解决当下的问题。在他们所使用的新短语和句子中包含了个人的新体会、新思想、新感受和新的结论。他们把这种种的“新”通过各种交流渠道(声音、电话、收音机和电视等)传送给他人,他人则对接受到的“新”进行消化、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关反应。
每一个交流行为都会社会带来切实的变化,虽然有的变化很小,但总是个变化。有的变化则很大(如战争或革命),而这种巨变的原因也许源于一个用错了的词汇、一句冒犯的话或是一篇措词不当的文章。彼特•范克和玛丽•范克在《强力词汇使一切变得简单》一书中,甚至提到丢在广岛的原子弹是因为翻译官曲解了日本天皇的话造成的。交流上的“新”同其他任何形式的“新”和创新行为同等重要。
如果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的话,我称这个层面为“创新×创新=创新的平方=创新。这里的“平方”是指物质的创新反映在语言(符号或象征)上,因此出现了物质和语言两个层面的创新。这个层面没有物体层面稳定,属于关系关联层面。
词汇或短语是创造的结果,但事实上用于交流时它已是一种创新了(创新的大小是另一回事)。
工具性创新
●提供或接受新工具(新铲子、新电脑、新汽车、新手机)
●提供新方法、新技巧、新的行动规则
人们生产(发明、建造)新工具,然后卖给他人。个人和社会需要工具产出新结果:文件处理更快捷的新电脑、交流效果更好的新电话、性能更可靠的新汽车、熨烫更简易的熨斗、更清洁的牙刷等。这些生产出并为人接受(实现了的)工具有点像“3次方”创新——它们本身是新事物,而它们又能带来创新的结果。
如果用数学公式表述,可称这个层面的创新为“创新×创新×创新=创新的立方=创新”。这里的“立方”指的是工具层面的创新高于交流层面的创新——它又回到了物质上,是可触的,有形的实物。这个层面是指把新工具和新器具移交到使用者手中。
方向性创新(社会问题的解决)
●指导某一情形下运用工具的技巧
●提供任一工具、知识或数据的社会方向性
人们总是在有意或无意中发现做事的新方法。工具很重要,但除此之外,必须从社会中获得使用该工具的环境、认识所需解决的问题、所需掌握的技能以及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
教育、训练和指导等都是将这种经验转移到社会中去的方法。上述种种方法都是移交方向性的新事物,那些产生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人,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他们所进行的就是方向性的创新。他们通过个人的事例、课堂、工作间、书籍、电视等途径向其他人展示这些方法,其他人则通过学习(消化这种新事物)变得更有经验。社会也因此效率更高。
用数学公式表述,可称之为“创新×创新×创新×创新=创新的四次方=创新”。这里的“4次方”指的是物质创新再次通过词语(符号、象征)、描述、图像、图表形式和对适用的情形、工具和行为的表述反映出来。现在创新又回到了意识状态,表现为关系性和关联性,但其中的关系更为复杂。这种创新是指向社会问题的。必须考虑到人的因素、他们的需求以及他们的困难等。
创新性的创新
●报告(新的物理现象,如:科学领域)
●专利(新的技术,如:技术领域)
●出版(文章、书籍、杂志、期刊、因特网)
●广播(收音机、电视)
●各种艺术展(新的绘画、雕塑等)
●表演(戏剧、电影、音乐会)
总体来讲,这个层面的人是追求新事物的。他们渴望发现新的作品,实现新的转化。他们琢磨新的文章、新书籍、新的表演、新的展览和新的电视节目,并设法实现。这个领域中,生产和转化新事物的重要性昭然若揭,以至于它们干脆就被称作新闻:新闻报纸、技术新闻、政治新闻、新闻晚报。这是个发明、创造、版权、设计等的领域,发明家、科学家、作家、演员和记者是这个领域的主角。所有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诞生于这个领域。这个层面是职业创新家——新事物的创造者和转化者。
用数学公式表述,可称之为“创新×创新×创新×创新×创新=创新的五次方=创新”。这里的“5次方”是指创新又一次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专利、文章、书籍、展览、表演)反映和提供出来——每种形式的新事物报道都面对最广大的公众群体。
按照惯例,这第五个层面普遍认为是创新层面。而方向性的创新层面则较少认为是创新,工具性层面很少认为是创新。
比如,电话的发明者亚历山大•格里哈姆•贝尔名扬四海,载入史册,而电话的“改进者”——即使是实现了从电话到无绳电话的跳跃的人——尽管这个工具已是今非昔比,也只是无名小卒而已。在这个例子中,电话还是电话,没人关心它的原理——管它有绳无绳呢。电话看起来还是同样或接近同样的工具。附加的“无绳”一词可能使电话销量更大一些,但公众并不认为发明者是个天才。天才的桂冠仍然是亚历山大•格里哈姆•贝尔的。
交流层面则更少视为创新,不过新事物是在这个层面迸发的。交流的每一分钟都在诞生新的词汇、新的短语和新的表达法。人们发出会心的微笑,记住并重复这些新话语,但极少视之为创新。只有那些第一次出现在书面语中的新词汇是个例外。当这个词出现在词典中时,就可以追溯到它诞生的年月,有时还包括创造者。比如,从事肉眼看不到的放射X光的物质研究的玛丽•居里夫人,就创造了放射性这个词。
最后,存在性层面根本不被视为创新,除非某种存在环境的改变成了一种时尚,并以样房或杂志、期刊等形式出现时才被视为创新。否则,只有作为主人的你、你的朋友和你的邻居知道你得到了一样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