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科技创新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1.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在原子弹理论、结构设计,以及各种零部件、组件、引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1965年,由钮经义、龚岳亭、邹承鲁、邢其毅、汪猷等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蛋白——结晶牛胰岛素。
经过严格鉴定,它的结构、生物
活性、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牛胰岛素相同。这项研究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作出了重要贡献,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3.1966年5月,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即“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该证明结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4.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新疆罗布泊空爆成功,这次试验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首枚地球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6.1970年12月25日,中国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1988年底整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出口,能发挥发电、航运、泄洪、灌溉等多种效益。
7.1973年,袁隆平利用基因多样性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76年,“南优二号”大面积推广后,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65年增长47.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我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
8.1979年7月,在北大汉宇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的计算机房里,王选等人用自己研制的照排系统,一次成版地输出一张由各种大小字体组成、版面布局复杂的报纸,这是首张用激光照排机输出的中文报纸。这项成果为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通畅大道,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9.1980年5月18日,我国“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导弹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东风五号”导弹发射试验的护航行动是新中国海军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远洋军事行动。
10.1981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王德宝教授等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完整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转移核糖核酸(tRNA)。
由于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有着重要作用,而用合成方法改变tRNA的结构以观察对其功能的影响,又是研究tRNA结构与功能的最直接手段,因此酵母丙氨酸tRNA人工合成的成功,在科学上特别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上有重大意义。
11.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巨型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比起国际主流巨型机,“银河”亿次巨型机在10个方面有了创新性进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巨型计算机的国家之一。
12.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4位科学家给邓小平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前沿研究,发展我国高科技。
这封信得到了国家重视,批准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因为信件的提交日期,该计划又得名“863计划”。863计划造就了新一代高水平人才,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
13.1986年,王运丰教授领导的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国际联网项目——中国学术网启动,合作伙伴是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维纳·措恩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
1987年9月,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我国第一个Internet电子邮件节点,连通了Internet的电子邮件系统,并向德国成功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14.1988年3月10日,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教授张丽珠等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这个试管婴儿诞生是我国生殖医学和辅助生育技术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的标志,在我国生殖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5.1988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正负电子对撞机又称为同步辐射装置,它产生的同步辐射光作为特殊光源,可在生物、医学、化学、材料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应用研究工作。
16.1991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30万千瓦商用核电站,标志着中国已掌握了核电技术,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第七个能够独立设计制造核电站的国家。
17.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现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庞世瑾等科学家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标志着中国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8.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三峡工程”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难度最大、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坝全长2309米,设计高程达到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也居世界第一。
19.1998年3月,国产歼—10型飞机首次试飞成功。歼10战斗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也是中国最新一代单发动机多用途战斗机,具有很强的超视距空战、近距格斗和空对地攻击能力,还拥有空中对接加油能力。2006年,歼10战斗机正式列装解放军航空兵。
20.1999年9月,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三号染色体上的三千万个碱基对。中国是第六个参与国,也是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2000年6月26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英、德、日、法、中六国联合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完成。
21.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这是我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突破。
22.2000年,“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把我国历史提前1000多年。在这份年表上,夏代开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解决了我国历史纪年中长期存在的疑难问题,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础。
23.2000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两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由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系统”的第三颗和第四颗卫星分别于2003年5月25日和2007年2月3日发射成功。
24.2002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出我国首枚高性能通用微处理芯片——“龙芯1号”CPU,标志着我国已初步掌握当代CPU关键设计制造技术,改变了我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历史。
25.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升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安全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26.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地球轨道。
“嫦娥”的月球之行担负了四大任务:绘制立体的月球地图;探测月球上元素的分布;评估月球上土壤的厚度和氦-3的资源量以及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第一张“嫦娥”拍摄的月球照片。
27.2008年9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
(1)2015科技创新扩展资料:民国初年中国科学社等民间学术社团创立以后,中国科学技术开始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系统地融合到了一起。
1928年中央研究院的产生、1949年中国科学院的成立,使得中国科技研究的发展获得了政府的财力支持。民国时期的枪械制造术、造船术、蒸汽技术、飞机技术都是海外留学学子在国内进行了技术尝试。
参考资料:中国科学技术史-网络2、2015申论地市级最后一题大作文是否得体现科技创新
2015国考笔试已经落下帷幕,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大家能做的都已经做到,剩下的只要等待分数就可以。也有很多考生关注今年的作文应该如何立意,在此为您揭秘国考省级申论作文的立意选取。
今年的主题选取为科技创新,这是意料之中。凸显了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趋势,也凸显了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由原始的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主线,也突出了申论考察热点紧追当前时事的特点。
然而,今年申论材料的选题也有独特之处。科技创新并没有局限于科技创新本身,而是将冰冷的科技注入人性的灵魂,探讨科技创新的生命力。着眼于探讨科技的本质,科技如何为人类服务,如何让公众平等地享受科技创新的成果,如何推动社会公平与转型,也探讨了在物质化背景下人文精神的涵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本思想贯穿于科技创新,也展现了新一代领导人的执目标与理念。更考察了省级对于考生深刻认识这种能力。对于各位考生而言,备战面试依然需要关注以人为本的热点。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本思想的关注依然会是将来国考申论关注的焦点话题。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在备战其他地方的省考也需要关注这方面的热点。
过去已经过去,未来终将到来。对于考生而言,征程还远未结束,大家需要淡定地等待结果,积极备战面试,因为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教育专家也祝各位考生顺利实现成“公”梦想。
3、2014至2015年科技创新事件
嗯、、成绩是比科技其他学生的成绩要好挺多的、不过创新班是去年刚有的、考进去难度貌似不小、不过、楼主要是学习够好、还是可以进去的、并不是很难考、有问题欢迎楼主再追问
4、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取得哪些成果
“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等重大科技成果。
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为这些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5、2015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做什么东西
7月19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一群中小学生正在科技创新实验室内制作小机床模型。同学们专三人一组,细属细琢磨着手中的模具,专注劲儿丝毫不亚于解答数学难题。“老师,我完成了1“我也完成了1一会功夫时间,孩子们便高举组装完毕的机床模型,纷...
6、2015科学方面的重大发明
N
7、我国科技创新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亮眼成绩其具体表现包括
我国科技创新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亮眼成绩,其具体表现包括(ABCD)。A、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
B、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
C、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
D、科技领域捷报频传。
我国科技创新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亮眼成绩分析: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奔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头。五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
五年来,我国实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
五年来,科技领域捷报频传,量子信息、铁基超导等科学前沿领域斩获重大成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之重器相继建成运行,载人航天、移动通信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数字的背后,彰显了创新驱动发展释放的巨大能量和改革驱动创新激发的强劲潜能。
8、2015科技创新领奖礼获奖名称
2
9、中国著名科技人物人物简介
1、潘建伟
潘建伟,男,汉族,1970年3月生,浙江东阳人,物理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8月加入九三学社。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在基于光子和超导体系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2017年5月3日,该研究团队在上海正式发布了这一系列研究成果。
潘建伟教授在现场宣布,在光学体系,研究团队在去年首次实现十光子纠缠操纵的基础上,利用高品质量子点单光子源构建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
2、吴希明
吴希明,男,1964年9月出生,福建省邵武市人,直升机总体设计专家,中共党员,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研究员,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研发中心型号总设计师。2015年11月入选“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2016年1月,被评为"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吴希明荣立一等功2次。4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防科工委511人才”、“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当选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4、金国藩
金国藩,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三座标光栅测量机,获全国科技大会奖,领导可擦除光盘机,激光陀螺等研究工作,创造一种可擦可写的光学头,获我国专利,写出国内唯一的一本“计算全息图”专著。
开创性地将计算全息用于制作凹面光栅及光学综合孔径雷达信号处理等,获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在“双折射双频激光器”获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元光学器件研究获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 光学工程学会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 。
5、张存浩
张存浩,籍贯山东无棣,天津人,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1943年考入厦门大学,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
张存浩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研究双共振光谱学和分子碰撞传能,短波长化学激光新体系。 研究水煤气催化合成液体燃料,在发展熔铁催化剂和解决流化床传热与反混问题上有所贡献。
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年当选为中科院化学部常委, 2013年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6年1月4日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1928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存浩星”。
10、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有哪些
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目前还没有评出来,只有20人的候选人名单,他们分别是:裴端卿、陈薇、屠呦呦、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研制团队、新一代运载火箭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团队、邢继、吴希明、外尔(Weyl)半金属研究团队、刘静、刘慈欣、大疆创新研发团队、周涛、袁亮、常进、阎锡蕴、林鸣、历军、大型运输机研制团队、包信和、渤海粮仓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