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 创新能力中国

创新能力中国

发布时间: 2022-07-15 09:15:37

1、为什么中国人缺乏科学创新能力?

近二百年来,中国文化从衰微到重振,这个过程很漫长,让很多国人丧失了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于是得出中国人缺乏科学创新能力的结论。
随着中国不断崛起,科技大步赶上,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展现。

2、如何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12大措施 :
1.政府加大科学投入,特别是基础内科学以及航天、生物、新容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
2. 政府应大力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全球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
3. 政府采购时,要首先考虑采购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5. 大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待遇,用高薪吸引优秀人才。
6.对自主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7. 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8. 企业设立专项科研开发资金,按一定的产值比例,投入资金进行科技创9.新。
9.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金变为技术、技术变为资金、资金变为更高层次技术的良性循环。
10. 建立高科技创业资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宽裕的发展环境。
11. 引进国外高科技人才。
12. 改变目前应试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

3、中国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的表现是什么?

中国的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其表现有:

1、全球创新指数连续多年保持上升势头。

2、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3、研发支出超过全球的30%。

3、量子通信、超级计算、航空航天、人工智能、5G移动付、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金融科技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创新能力表现在:

1、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研究投入逐年增长,年均增幅16%。

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如干细胞、铁基超导、量子通信等。

2、科技战略前沿突破能力大幅跃升。

在深海、深空、深蓝、深地等领域不断取得了重大成果。

中国航天员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天鲲号”首航成功、嫦娥五号月背采土封装、天问一号首登陆火星。

3、科技体系化建设能力加强。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2019年全社会科技研发人员达712万人,是2015年的1.3倍。

4、科技开放合作能力稳步提升,政府间科技合作稳步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合作伙伴计划。

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深度参与一批国际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成效明显。

4、为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我国采取什么措施?

为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我国采取的措施:

1、 对科技创新的再定位。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间的综合国力竞争,将集中地体现在科技的创新上,一些重大科技创新所产生的产业辐射和带动作用,必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财政的科技投入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障。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3、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可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优化人财物的配置。

长远规划:

1、京沪等地经费投入强度大

浙江通过抓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稳增长、扩投资、调结构、惠民生、补短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重要载体

浙江省在发布“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时提到,要在信息经济等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以“互联网+”为特色的信息经济率先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基本建成以信息经济为先导、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要平台的“互联网+”世界创新高地。

3、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受重视

专家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胜阶段,要如期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深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以调动企业创新投入积极性,引导全社会持续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

(4)创新能力中国扩展资料

多方入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科技创新奋发图强,持续跟进世界前沿,目前已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阶段,但一些瓶颈制约尚未取得根本突破,科技创新尚未与经济转型升级完全适应。必须着眼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培育创新型企业。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取得实效,关键是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真正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

要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骨干作用,努力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综合竞争力居世界前列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集群。

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有机结合,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应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加快高科技产业化的进程。

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示范应用工程等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的载体作用,实现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有机衔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无缝对接,加快形成技术成果、产品成果和产业成果。

集聚创新型人才。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人才是根本。应为人才提供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平台,引导科技人才向关键行业、重点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集聚。

鼓励支持企业和学校、科研院所加强人才培养合作,结合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建设一批创新型人才培训基地,为创新驱动发展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

改革科技体制。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制度是保证。必须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

切实加强科技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围绕科技管理体制、决策机制、评价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克难,使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

5、为什么说在世界五千年的历史上,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来说高于西方?

中国历史上的创新能力高于西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历史上中国科技的原创能力高于西方

中国古代灌溉工具

中华科技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本地独立原创出来的。而西方文明发源地古希腊的科技文明,许多都是从外国学来的,不是本地原创的。

古希腊时期的许多学者来到了 古埃及和巴比伦,学习了很多当地先进的科学文化成果,也把世界很多地方学到的科技文化成果,都带回到古希腊给予发展。

古希腊著名的天文学是从古巴比伦学来的。古希腊著名的几何学和医学是从古埃及学来的。古希腊文字的字母是从阿拉伯地区的腓尼基人那里学来的。

而中华科技文化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本地发展起来的。虽然吸收了一部分印度、阿拉伯、欧洲等地的科技文化,但绝大部分都是在本地自主发展起来的,是属于中国本地原创的。这反映出中国科技的原创能力高于西方。

古希腊机械装置

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清朝初期以前的世界重要发明中,大部分都是由中国首先创造的。中国科技水平在清朝初期以前大部分时间都领先于世界。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时间,远多于西方科技领先世界的时间。

这说明,中国历史上科技的创新能力远高于西方。

李约瑟博士是英国著名世界科技史专家,曾经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历时45年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编写出《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

李约瑟认为,中国上古和中古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是西方望尘莫及的,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明显。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不论在中国传统的强项领域数学、医学、农学、天文学,还是在冶金、机械、水利工程、纺织、造船等各个领域中,在世界上由中国首创的科技发明数量都远多于西方。

李约瑟博士

中国科学院教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渝生认为,中华科技文明从六七千年前的世界四分天下有其一,到两三千年前已经达到占世界半壁江山,三百年前一直独领风骚。

西方只是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能与中国相比,在近现代的200多年时间里领先中国,历史上的其余大量时间都明显落后于中国。

中国古代在生活用品,工业品制造。医学,数学计算,天文学等方面都领先于欧洲。

1,在生活用品方面

中国在世界上最先发明了酿酒技术。中国在北方已经发现了9000年前,用蜂蜜和大米酿造的酒。而西方的酿酒只有1000多年历史。

2,在工业制造方面

中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已经成规模地生产铸铁了,欧洲人相比中国晚了1500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火药应用于战争武器的国家。在公元900年,中国人利用火药在城墙上发射铁球打击敌军,已经开始把火药用于战争武器。相比之下,西方直到公元1200年左右才有使用火药的记载,用于武器则更晚。

明朝郑和船队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南亚、非洲东部等地的国家。比欧洲国家的船队远航早了500多年。这反映出中国明朝的造船技术远远领先于欧洲。

郑和下西洋船队

3,在医学方面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已经开始在做手术时使用麻醉剂,这比欧洲早了1600多年。

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免疫学。在公元1000年已经发明了天花病的预防接种,公元1500年中医已公开著书介绍这种疗法。中国种痘法在公元1700年经土耳其传到了英国,欧洲才开始有了种痘免疫法。

4,数学方面

中国古代数学计算的精确度高,算法非常高明,明显领先西方。

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达到这个精度比欧洲领先了1000多年。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领先于欧洲。

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5,天文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天文学的国家。

中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这比西方整整早了200年。书中详细记载了800个恒星的名字,并且确定了121个恒星的位置。

我国古籍《春秋》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对哈雷彗星的记录, 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哈雷彗星

我们不能只看到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中国的衰落。因为西方国家在历史上也同样有衰落期。比如欧洲在中世纪的1000多年时间里,由于各地区之间互相混战,就成为了一个衰落黑暗的时期。

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科技水平又在重新复兴,现在正朝着2049年重新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迈进。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的国际排名不断上升。中国由2007年的第54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14位,已经与排在前面的发达国家列在一起。

国际权威的高性能计算机会议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中,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在2020年已经连续三次超过美国夺得全球第一。2020年中国进入前500强的超级计算机总数仅次于美国。

在世界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严重落后。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努力追赶。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_人工智能领域中,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火星探测器着陆火星

2021年5月15日,中国火警探测器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表面,成为世界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登陆火星表面的国家。

中国自古就人杰地灵,周围国家自古就不断学习中华的科技文化。

6、应试教育是否抹杀了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

前不久,有海外媒体刊登了中国学者对中国教育的评论,其中一个结论是:“应试教育要求学生遵守规则,不能创新,扼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创造力,把优秀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应试教育降低了人民的创新能力。不废除应试教育,中国就不可能有世界一流大学。”如果我在三年前看到这个,我会同意,但在今天,我无法接受这么简单的指控。是什么改变了我的映像?在连续几年自费花大量时间在国内,与教育工作者和民众进行真实距离的交流和观察后,我发现在海外生活了很长时间的人,在判断中国教育现状时有太多的局限性。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我对这种批评的感受:就好像接受西方教育的人都是从富裕、轻松的家庭长大的孩子。突然,他们看到了一群在资源贫乏、选择单一、高考压力大、时空有限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们惊愕地喊道:“幸福的家庭都是这样的,孩子们,为了你们自己的幸福,你们该从牢笼里站出来,走出现有的家庭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过去十年的中国那样日新月异。如何适应这个新时代的挑战,不仅对中国教育,而且对整个中国社会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何人都可以指指点点地做这件事。然而,挖掘和开发中国有限的资源是当务之急。只有当你用身心长时间浸泡在这片土地上,你才会血泪感叹:原来中国人才济济,不乏像你这样的指责。中国今天缺的是有特定心安理得的人,他们进行特定的事情,提供特定的资源,把心献给千千万万有爱的特定的人,有相对特定的公平机会和权力。■从几个华裔孩子来看,如果因为华裔孩子这样做,中国孩子就认为美国教育优于中国,其实是片面的。还记得延安时期决定把生命留在中国的美国专家欧文·恩格斯特和寒春吗!尽管当时环境艰苦,但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农业知识可以为中国人民服务时,毅然投身中国,在这片土地上生儿育女。今天,他们的孙女萨莎刚刚从美国高中毕业。这个女孩没有直接上大学,而是选择在中国山西的一所中学学习中文和教英语。美国中小学实行12年义务教育。萨沙在一所私立高中上学。在这所私立学校,除了教学,从做饭到洗碗、养牛到种菜,学生们什么都要自己做。学生还要负责农场、食堂、宿舍的管理。美国父母花钱让孩子买“罪”好像也是有的。但是发生了什么?莎莎放假回家说:“爸爸妈妈,你们不觉得住这么大的房子太浪费了吗?为什么不减少空间,把钱用得更有意义?”请注意,莎莎的父母是华人社区里有奉献精神的人。很快莎莎又和父母协商:“我不想马上上大学。我想去艰苦的地方锻炼。我希望找到生命的意义。”这时,莎莎听说山西某镇的一所中学在找英语老师。她收拾好背包,上路了。在山西的第一天,全班起立致敬:“老师您好!”和学生差不多大几岁的莎莎,一时不知所措,但从那一刻起,她肩负起了庄严的使命。玲玲是美国知名的社区义务教育辅导员。2002年,大儿子考上美国名校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时,她主动要求延期,因为她要去参加一个为期一年的基督教训练营。因为训练内容比军训更陡,所有孩子的家长都要在死亡证明上签字。后来我采访了这个年轻人,他告诉我,支撑他坚持这种残酷训练的想法是:“如果你现在不能吃苦,将来又怎么能担负起服务人类的重任呢?”我妈私下哭着对我说:“这是我儿子的选择。我不能说不,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为他祈祷。”看完这个,你可能会说美国教育很棒,所以有这样的学生。但是,因为美籍华人的孩子这样做,而同龄的中国孩子不这样做,就认为美国的教育优于中国,这是片面的。■中国高中生的观点让我流泪。如果中国高中生毕业后直接支援边疆,直接进入贫困地区服务,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吗?两年后他能再次进入大学吗?2002年初,我在北大附中和几个高一高二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交流。他们的观点让我落泪:“你想想,如果中国高中生毕业后直接支援边疆,直接进入贫困地区服务,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吗?他有可能在一两年后重新进入大学吗?不是中国孩子不想这么做,而是我们的教育体系被残酷筛选。就像一圈齿轮,每一圈都要咬。”很多中学老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并不是说中国教育不给孩子创造力。想想吧。一个班有50多个学生。只要上课大家说一句话,我就不上这门课。谁知道激发创造力是好事,但如果学生课堂内外的创造力影响了教学大纲的任务,从而耽误了学生的升学考试,这样的老师不仅不会得到赏识,反而会受到学校、家长甚至学生的批评。”这些老师的观点也从侧面得到了验证。虽然中国的考试制度相对严格,但无数人表示,即使统考有弊端,但至少在中国现实中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我曾经见过一个小学的三好学生,因为父母下岗,无法提供学费。她躺在街角做作业,同时向路人乞求施舍。中国有多少农村孩子,连最基本的上学机会都没有。在我生活的美国小镇,当地中小学一个学生一年的支出是几万美元。这么一笔钱能解决多少中国孩子最基础的教育!问学生在知识不全的情况下,他们的教育模式和生活质量有多精细和多样化,这实际吗?■海外华人子女教育的误区中国家庭更看重孩子从名牌大学毕业,希望为孩子决定前进的道路。某种程度上,孩子的行为其实是在实现父母的梦想。每年在美国总会有一批中国孩子上哈佛、耶鲁这样的名牌大学,然后一些媒体就纷纷报道这些人如何教孩子考上名牌大学的故事。事实上,美国不仅有哈佛和耶鲁大学。一些50或100排名的大学仍然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因为这些大学拥有美国大学中排名第一的专业。中国家庭更看重孩子从名牌毕业,希望为孩子决定前进的道路。某种程度上,孩子的行为其实是在实现父母的梦想。其实就算孩子上了哈佛耶鲁又能怎么样呢?那么多哈佛和耶鲁的中国孩子被录取的时候都很荣幸。十年二十年后谁来说?有多少中国孩子因为毕业于哈佛或耶鲁而成为主流群体?其实中国人获取美国教育成功的信息,“行”,所以从来不代表美国整体教育的“片”。如果把这些局部的“点”和“线”与中国多维度的教育环境相比较,反映出的误区可想而知!与此同时,在美国华人谈论美国教育的成功故事时,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几乎所有的中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重视教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中国父母愿意为孩子的成功牺牲一切,这是西方父母比不上中国父母的。虽然西方的教育方式贯穿了中国孩子的学术过程,但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在家庭中的潜移默化已经深深地注入了中国孩子的生活。他们的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是西方人,而是因为他们是中西文化的结合体,是多元文化、多元教育的多元产物,而不是美国教育单独造就的。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不是强弱的排列。它们各具特色,是两种不矛盾的不同国情的产物。■美国教授与学生观念的难忘冲突。2000年北大EMBA第一周的课堂上,教授与学生教学理念的冲突,让美国教授杨壮难以忘记美国的多元社会,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一种相对轻松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在课堂上,你会发现美国学生可以随便提问。这种表面现象会让人觉得美国人很有挑战性,很有创造力!但我想说:中国人同样富有创造力和挑战性。从北大国际EMBA的学生身上,你可以感受到中国学生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思维方式丝毫不逊于美国人。谈及2000年的第一届EMBA,北京大学教授文海回忆道:“当时的学生给我的感觉是,一方面非常自信不循规蹈矩,另一方面又喜欢张扬和挑拨,包括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台下都是笑声,笑声中带着一丝骄傲,仿佛在说:我们都是成功人士,现在回到学校,你们老师肯定没有我们成功。”现任北大国际MBA美国校长的美国教授杨壮也有类似的回忆:“2000年EMBA第一周的课上,教授和学生在教学理念上的冲突至今难忘。”在第一堂“人本管理”课上,杨教授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有人首先提出反对意见:“老师,您的讲义里西方案例太多了。中国呢?”跟着其他四五个同学附和。当天杨教授做了相应的调整和补充,第二天讲座结束。晚上,杨教授收到的来信,信中写道:“我原以为你的课很有挑战性,但你只听了少数人的意见,就擅自更改了教学大纲。是不是有七八个人举手发言,代表一百个学生?”杨灿教授不禁感叹:“这是学习的压力、挑战和开始。中国学生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有个性?如果你把在海外学习生活了十几年的中国留学生和目前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充满创造力、创新力、激情和个性的中年人都在中国。杨教授告诉笔者,美国MBA学生首先要通过考试,而美国本身200多年来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从小就有很多伦理道德上的认同感。每个家庭本身是相对稳定和独立的。在同一背景下成长了这么多年的人,你也可以预测一下他们进入MBA班的期望。以北大学生挑战权威为背景,举例说明中国学生的个性。也许读者会问,“这些是商科学生,不是普通大学生。”但是,我想说的是:他们是在中国教育下长大的中国学生吗?他们和在校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毕业后在社会上几年的历练?还是他们成功带来的自信和经验让他们敢于发声?其实,个性要在时间、空间等综合氛围中展现。换句话说,目前中国中小学甚至大学课堂的学生都没有这样的氛围。如果你把在海外学习生活了十几年的中国留学生和目前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充满创造力、创新力、激情和个性的中年人都在中国,不属于原来的精英阶层!海外华人是否缺乏创造力和个性?不是全部,而是西方世界的相对成熟,再加上生活齿轮和社会节奏,扼杀了曾经忘记追求梦想的冷漠的理想主义者。在与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周其仁交谈时,他的感受发人深省。“这个时代发生了无数的事件,非常有必要把这些事件记录下来,以便我们将来回顾。有些事情我们现在看不清楚。也许要十年,几十年,或者一个世纪才能看清楚。不容易看清楚,但是容易评论。因为评论是最轻松的工作,所以今天大家先开始了这个轻松的工作。”如果说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性格更强,那是很多人对中美教育比较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客观吗?■有些人指责中国误导和虚假的教育距离是不恰当的。忽视距离差异,质疑中国教育为什么不套用西方教育制度,是武断的。现在海外华人对西方和中国教育的比较研究,很多都是从他们正在接受美国教育的子女那里学来的,而这些家长,很多都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群体。很多人从中国的大学去美国深造,享受国家的巨额公费资助。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全民收入水平与世界标准相差甚远。美国一个公派学生一年的学杂费相当于中国几万农民一年的收入。我曾经见过一个公派学生,80年代从一个偏远的大学选拔出来,拿到了博士学位,获得了美国身份。十几年后,他回到家乡,应邀去母校演讲。他毫无感激之情,这让人看了不顺眼。对比美国大学,他最后带着一串嘲讽离开了母校。其实人们已经忘记了,即使在海外取得了成绩,也不能完全归功于美国的教育,因为很多在美国上大学,在知识大厦里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人,都是来自中国的教育。今天很多人能在中西方名利双收,离不开祖国早期给予的无偿支持。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只是中西教育的受益者,而不是西方教育的开拓者,因此指责中国教育是不恰当的。但反过来说,如果你不站在那片土地上,和他们喝一样的水,呼吸一样的空气,走一样的步伐,感受一样的气息,你怎么能触动他们的心呢?我想说的是,距离就是距离,给人误解和错觉。忽视距离差异,质疑中国教育为什么不套用西方教育制度,是武断的。■帮助中国教育需要真情实感和理性来谈西方教育对中国同胞来说有多优秀。请不要忘记你这棵大树的根从哪里来。这几年中国一直在说教育改革,普及素质教育,但我觉得:不要急着说改革,要明确我们有什么,别人有什么,再问为什么。近年来,中国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很多,但美国教育中从未公开涉及素质教育的主题。但是,你会发现,素质教育无处不在。为什么?中国把素质教育翻译成英文“ecational quality”,我说素质教育应该是英文“character”——性格和品格,这是人一生构建的内涵。品质是注入到自己血液里的,就像坚定、执着、刚毅、善良、正直一样。谈谈西方的教育对中国同胞来说有多优秀。请不要忘记你这棵大树的根从哪里来。任何国家、任何时代,教育永远是重中之重,任何国家的教育体系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如果说中国教育的问题在于资源匮乏,那么西方尤其是美国教育的问题在于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对青少年自由的放纵。中国的教育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学生的背景和信仰各不相同,学校除了知识教育之外,一般不愿意涉及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比较中美教育的时候,如果忽略了两国大的背景差异,就会导致误解。中国的教育没有批评和建议是无法提高的,但给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案远比简单的指责更合适。事实上,中国今天的教育改革,不能单靠老师和家长来完成。海外华人更不可能打开西方教育的天窗,找到改革之路。如果旧的形式必须被淘汰,新的替代物在哪里?是的,能够适应时代变化、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教育模式的建立,需要所有有力量、有资源的人,所有能够有所贡献、有所培养的人,凭借良知、爱心和强烈的使命感,齐心协力,一步一步地建设,十年一百年。请用真诚和理性帮助中国教育。请不要简单、片面、自上而下地批评中国教育。

7、中国的创新能力到底怎么样?

AI机器人索菲亚,因为能言善辩,表情丰富,从诞生起就成为了世界级红人。2017年10月,索菲亚在沙特阿拉伯获得公民身份,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时刻。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给人类带来什么?中国创新在这一轮技术浪潮中又该如何取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在人文清华讲坛,发表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的主题演讲,从全球视角为我们解读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由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革新组成的,这些创新会带来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生物空间三者的融合。

跟前面三次的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技术发展和扩散速度、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前三次工业革命远远不能相比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从全球视角解读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很多技术革新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未来我们能实现无人驾驶,可以在上班路上阅读报纸,我们也可以享受到成本更低的太空旅行。其实,有更多对人类健康有巨大改善的事情正在我们身边发生,清华大学程京教授的公司发明的耳聋基因检测,几乎每年都使1万多儿童免受耳聋的痛苦。

第四次工业革命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牛津大学马丁学院对美国就业情况的分析显示,美国有近一半的工作,将很有可能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被机器人,或者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自动化取代。

同时,一旦我们开始全面应用基因编辑技术,会不会导致定制婴儿的出现?婴儿出生之前,要不要考虑要一个IQ很高、长得更漂亮、个子更高的婴儿,这也有一系列的伦理道德的问题需要考虑。

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今后政府保证公众隐私的安全是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中国的创新能力到底怎么样?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时,一方面,中国的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另一方面,我们在很多技术领域还被“卡脖子”。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创新水平?

迈入21世纪,中国的科研投入持续快速增长。

首先,中国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世界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从1981到201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可以说中国科技投入是直线上升,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从产出来讲,大概从2007年左右,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英文论文就已经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所有欧美国家。

其次,把知识转变成商业价值,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中国的专利授权数量已是全球领先,这些专利很多是由我们国际领先的企业创造的,像华为、BAT、潍柴动力、三一重工、吉利、华大基因等等。

第三,从制度创新角度看,上述成功的背后,中国在制度创新上也做了一系列工作,比如我们形成了稳定多元的投入机制,目前中国的研发投入77%都来自于企业。

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中国的创新还面临很多的不足。

在科技方面,中国的创新在有些领域是领先的,但是发展极不平衡。现在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只在全球排在九十几,中国整体经济的质量还是不高的。

在一些关键高技术领域,我们依赖也是相当严重。过去几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所花的钱比进口石油花的钱还要多。

创新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历来强调创新的正面作用,但是对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对于创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怎样进行有效的规制,我们在这方面考虑不多。

中国创新为什么还有这样的差距?

中国市场化改革还不完善,还存在很多产权问题。包括信用体制的建设,中小企业的融资在内,我们目前出台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改革政策,其实都是想解决这一基本问题。

我们的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比如清华大学这样的高校,很多科研机构作为事业单位的改革体制,应该说到现在改革还是滞后的。

在赶超战略下,形成了很多惯性思维。一些私人企业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在这种情况下,不投入更多资金搞创新,开发新产品,他们反而认为最稳当的盈利模式就是为跨国公司做代工。

从成长到成熟也需要时间。中国有一位技术专家曾经这样写到:“中国技术发展的历史实际是一部技术引进在中国不断消化的历史。”我们强调创新能力,也就是从过去二三十年开始,因此形成比较完善成熟的创新体系还需要磨炼。  

来源思客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