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展活动
1、如何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从实践来看,有许多科技创新由于缺乏正确的创新理念与科学的理论方法的指导,致使创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与随机性,结果是创新效率低下,“核心技术”的创造能力难以提升。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无论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都是遵循客观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第二,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第三,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数目的功能。TRIZ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二是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三是工程矛盾解决原理;四是发明问题标准解法;五是发明问题解决算法。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它是一个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为创新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有39个通用工程参数和40条发明原理构成的解决矛盾矩阵表,物质场分析模型和76个标准解,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科学和技术知识效应库等。实践证明,TRIZ理论是对人类创新活动规律和原理深入、系统的揭示,是人类已有的科技知识与创新思维规律及方法的完善结合,为更好地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是认识和推动人类创新活动的一个突破性成果。TRIZ理论与传统的创新方法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它能成功地揭示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快速地确认并解决系统中存在的矛盾。由于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进化规律来研究整个产品的发展过程,不再是一种随机的创新行为,因而可以大大地加快发明创造的进程,提升产品的创新水平。
2、如何开展创新
基层工作面广量大、千头万绪,如果不注重创新,很容易使工作变得平淡而肤浅,绩效和扎实程度都受影响.当然,基层工作创新,不能靠生编硬造、无中生有,不是简单拿来、变换花样,更不是把常规工作贴上创新的牌子搞笔下生花.这样做不仅浪费资源、无病呻吟,而且徒劳无功、贻误事业发展.如何进行工作创新,涉及创新的方法问题,结合听取丁教授的讲课和学习体会,在此略作初步的探讨.
首先,寻找创意.
创意是知识积累的灵感迸发,有创意才能有创新.工作创新要体现时代特征、反映地方特色,就必须要有价值眼光,在对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的分析研究中,在上级文件、工作部署、经验交流、形势判断、趋向分析以及群众生动实践活动的调研分析中提取信息,运用开放性思维加以理性研判,激发灵感,提炼出开展创新的创意.创意似商机,需要留心和悟性,有时一句话、一个提示,就是一篇绝好文章的开篇.条件不成熟时,切不可标新立异地刻意追求创新.
其次,项目设定.
项目设定是推进创新思维向行动转化的决策过程.好的项目规划,能有效引导广大干群热情参与,能积极推动工作上台阶、上水平.项目设定要十分注意方向定位,必须面向进步和发展,简单讲,必须有利于常规工作出新、重要工作落实、疑难工作解套、薄弱环节突破,有利于新的机制体制创建,促进新问题、新课题解码.同时,要传承和运用自身的优势,便于形成品牌,形成特色,形成影响力.项目设定要体现刚性要求,有必须实现的目标值,要多问计于基层和专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周期定位.项目设定要有可操作性,可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条件,设定具体工作内容,为项目实施过程预设顺畅条件.
第三,载体策划.
设定好的项目要有相应的操作平台,要找准项目实施的切入点和行之有效的抓手,让创新项目依托一个甚至多个载体进行运作.载体策划的科学性,决定着创新计划实施的可靠性.载体策划得好,可以更好地体现创意,体现运作的能力和水平,创新计划就能够有效得到落实;否则,创新计划实施就会令人发晕,因一厢情愿,而和者区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载体策划呈多面性,可以是一条线、也可以是一个面,可以是单项动作、也可以是全局性安排,有时甚至可以是一项新制度的创设、一个短平快活动、一个管全年或多年的主题活动等等,具有时代气息,保证叫得响、推得开,体现创意的本质要求,一听就懂,一呼百应.一个好的载体的价值,不仅是创新的必要平台,同时也是未来的品牌和特色之母.
第四,措施保证.
措施是推进项目落实、获取创新成效的保障,是手段,也是要求.措施要注意节奏性,把握阶段落实的重点和重点活动落实的时序与环节.措施要注意针对性,要着眼于关键部位和重要时段,体现重点重抓、重点突破;同时,要针对具体责任部门、责任人,开展相应的协调、促进、支持等工作.措施要注意长效性和连续性,善于做好工作的统筹.措施要注意科学性、引领性与带动性,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针对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制订出相对具体、完备的推进措施,在组织领导、实施步骤、时序进度、管理手段等方面,体现周期性、阶段性特征,体现动态管理、项目化推进过程,体现目标值、社会期待值.要努力做到措施与目标相适应,与操作环境相适应,在强化组织领导、真创实干、整体联动、循序推进等方面下功夫.
第五,重在实践.
工作创新的生命力,在于它基于科学性基础上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性,它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指导着实践.重在实践,要求创新活动要遵循客观规律,根据形势、任务和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创新计划,并在配套环节上作相应修正,确保创新计划调优、调强,体现最佳社会效应,重大实践,要求创新活动不能远离社会生活,而是要深深地植根于基层,在基层的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活力,以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检验创新的内容和成效,用实践效果判断其创新性价值.重在实践,就必须真抓实创,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人群,有计划做好工作部署、落实和执行.
第六,推出成果.
成果是创新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没有成果的创新往往都是劳而无功、不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折腾,创新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最初提出创意时就必须考虑清楚、形成概念.推出成果同样要具有价值眼光,创新工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示范性、指导性和实效性上,表现为政策执行对路到位、工作有新思路、抓部署落实有本领、服务发展有作为、为群众办实事有实效.推出成果,重要的是要善于对创新工作进行总结评估,看过程、看绩效,看设定的工作内容和推进措施是不是真做了,看目标是不是实现了,看成果是不是体现了个性特征和价值;要善于对创新成果作经验性调研总结和包装推介,打造精品力作,形成品牌和特色;还要善于处理好一次创新与多次创新的连续性关系,使创新工作高潮迭起,成为聚集发展、链接社会、传承文明和进步,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孵化器.
第七,转化延伸.
工作创新的落脚点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推动服务、推动发展.如果创新奖项到手,创新工作停止,创新成果不能有效地加以转化运用,使高附加值的创新成果成为一次性产品,是对工作资源、社会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要拓展创新成果的运用渠道,形成创新成果共享机制,让创新成果在总结中得到领导和上级的认可肯定,在交流中得到其他部门的采纳采用,在推广中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赞同,并最终转化为相对固定有效的机制体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工作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上几点环环紧扣,相互联系,互为作用,它需要随着内、外部形势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不断调适,不断优化.
3、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型学生活动
活动应当以创新为灵魂,教育应当以引导为核心,学生的潜能才能不断被发掘出来。枯燥而死板的活动,不仅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更让他们在大好的青春里丧失了想象的本能。而呆板的指派任务式的教学活动,也会让学生无法施展自身的才能,久而久之,他们学会的只是如何像机器人一样行驶命令,而失去应有的创造力。因此,创新需要想象,想象需要符合实际,符合实际需要多角度看问题,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学生在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引导他们,让他们逐渐形成“创新思维链”,倘若能做到这一点,为师可慰也。
4、如何创新开展党员活动
一、目前我办机关党支部活动开展情况
党的“三会一课”制度主要是指定期召开党的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当前,我办机关党支部的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开展情况良好,都能按照每月一次抓好落实, “一把手”上党课一年不少于两次。以我办党支部为例,因党员人数原因未设党小组,党小组会目前尚未开展。机关党支部的学习活动往往以集中学习党内文件、传达会议精神、听会议报告等理论学习教育为主,有时候还结合机关学习会一起开展。
二、新形势下机关党支部学习活动形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关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内民主不够,党员主体性意识不强。在开展活动时,单纯地把党员看成是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较少意识到党员的主体地位,同时,党员本身也较少意识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有的把学习当作个人的事,各自为战,有的学用脱节,应付式学习,在支部活动时,难以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
(二)机关党支部活动内容和形式较陈旧,流于形式。党支部的学习活动主要停留在学文件、读报纸上,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研究落实措施,学习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吸引力,这就难以激发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的激情,也影响到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机关党支部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研究的力度不够,难以与时俱进。面对社会转型期的种种新情况,党支部学习思路不够开阔,活动方法不够创新,难以紧跟时代步伐。
三、创新机关党支部学习活动形式的思考和建议
机关党组织活动形式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课题,对化解机关党组织在组织活动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增强机关党组织的活力,更好地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作用有重大的意义。
(一)周密组织,精心计划,增强党支部学习活动的感召力。
党支部应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发展个人志趣为重点开展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相结合,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先进意识。可定期设计精品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在设计主题党日活动时,要坚持将参与活动的党员能否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有所收获作为设计党日活动的标准之一。要挖掘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学习成长成才和党在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重大决策以及社会热点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与党支部实际状况的最佳结合点,切实提高党支部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活动更加贴近实际,更富有感染力。
(二)拓宽途径,深化内容,确保党支部学习活动的多样化。
在总体上坚持分散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习内容及实际情况,在抓好集中学习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方式,广泛学习,深入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是变单一为多样。改单一的学习文件、读报纸为学习导读、重点引领发言、主题式研讨、辩论、典型事迹演讲、观看电教片、多媒体演示等多样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开辟网上活动新领域,建立支部红色网站,设立专门讨论区,设立QQ、微信、微博等网上交流平台,共享学习资源,开展在线党建工作,通过网络阵地开展理论学习、支部活动图片展、优秀教育影片展播等,拓展活动空间,以网络为载体开展特色活动,增强学习的灵活度和互动性,改变传统的枯燥乏味学习状况,使组织生活更丰富多彩,不再流于形式。
二是变灌输为互动。针对党员在党组织生活中只是被动的听众,党员的责任意识会越来越弱的情况,可采取互动式教育。党组织在组织生活前将活动主题和议题告知每个党员,使之作好充分准备。活动中安排党员轮流发言、互动交流,让党员们感到每个人都是组织生活的主角,在互动中共鸣共进。
三是变封闭为开放。所谓开放,就是打破党组织界限,打破局限本单位的学习,全区各个机关党支部可分片组织学习,可组织邻近单位党员共同学习,也可邀请结对社区党支部一起组织学习,以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增强社会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力度。
(三)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推动党支部学习活动的实践化。
一是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坚持理论学习的同时,机关党支部要拓宽学习渠道,组织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和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基层挂职锻炼、社会调查和科技服务等一系列生动直观的社会实践活动,传播先进思想,服务社会和人民,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有创造性地学习,层层递进活动形式,活动就会充实而丰满,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二是要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现由区直机关党工委牵头的党员轮训活动,存在着培训时间短、间隔周期长,党员参加意愿不强的问题,尝试以区委党员活动中心,举办全区机关党员轮训班,轮训时间可适当延长,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按照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要求,使党员培训不能走过场。“请进来”即邀请相关专家或优秀人士进行专题辅导,交流工作经验。“走出去”即到其他兄弟单位学习考察交流,加强与其他单位的沟通学习和交流,学习成功经验和有效举措,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时期,我们要积极探索机关党支部学习活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把握发展这一主题,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灵魂,以丰富的活动凝聚人心,以形式多样的载体教育党员,使机关党组织的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5、现在大学生有哪些创新活动?
大学活动缤纷多彩,可以说应有尽有。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义工、模拟股市、英语演讲、体育运动会、歌咏比赛、主持人大赛、法制宣传、 校园商品交易会、 文艺节晚会、 学生会联谊晚会、 书法大赛、商业案例大赛、 辩论赛等。
6、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有哪些方法?
企业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就是班组,班组能够落实企业管理的规定,班组能够完成生产任务指标,班组可以创造安全生产环境,和谐稳定的人际氛围也要靠班组来维护,班组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发挥及经营效益,因此,企业创新的重要保证,就是加强班组的管理创新。
通常情况下,班组创新应与企业创新融为一体,其创新过程与企业创新大径相随。创新过程主要是把一个设计思想、设计方案转变成某种实用技术或产品的过程。通过对众多成功企业经验的总结,创新过程应包括五个阶段:寻找创新机会,提出创新构想,确定创新技术,实施创新方案,创新成果展示与扩散。
寻找创新机会
所谓创新是指对旧事物的否定,对新事物的探索。企业之所以要对原有的事物予以否定,是因为其生存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不协调并受到某种威胁。正是这种不协调和威胁为创新提供了契机,进而促进了创新思想的生成。
企业的不协调和受到的威胁既可以存在于系统的内部,也可以来自于系统的外部。
就企业班组内部来说,引发创新的不协调现象和威胁的可能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障碍。这种卡壳环节,既可能是某种材料的质地不理想,且始终找不到替代品,也可能是某种工艺加工方法的不完善,再或是某种分配政策的不合理,可能影响了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而不断困扰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2)企业出乎意料的成功或失败。企业意外的成功和失败,往往会把企业从原有的思维模式中驱赶出来,从而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源泉。例如老产品经过精心改进之后,虽然理论上结构更加合理、性能更趋完善,质量更加优异,但销量却没有获得预期令人满意的增长;又如派生产品的销售额出人意料地超过了企业的主营产品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产生创新的意念,为企业创新提供机会。
就企业外部来说,引发创新的不协调现象和威胁的因素有:市场环境、宏观政策、社会人文环境及政治法律制度等。比如,市场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资金的市场流向,市场竞争的程度,政府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引导和约束程度,竞争对手的竞争态势,社会的文化氛围、民俗习惯,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和实施状况等任何一个要素、一个方面发生变化都可能成为企业创新的源泉,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提供创新机遇。再次强调,寻找创新机会是企业创新的第一个阶段。
提出创新构想
创新机会的寻找主要是认知领域的内容,这种认知是在原有秩序被打破以后产生的创新意识,形成的创新思想。事实上,任何一个创新思想或创新的观念都应该转变为创新的蓝图、创新的实际构想。
在这一阶段,企业经营管理者们要使创新思想从模糊走向明确,需要从三方面着手:
(1)在发现和观察到不协调现象的基础上,要透过现象分析不协调的原因,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不协调及威胁的未来变化趋势,估计它们可能给企业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并努力利用机会。
(2)对创新所涉及的资源状况展开评估,这些资源包括技术方面(设备、技术、诀窍)、商业方面(用户、特征、期望、销售渠道、潜在市场)、组织方面(受创新影响的企业内部决策程序和机构),它们是实现创新的保证。
(3)制定一个适合的创新评估标准,以便创新者能正确地分析自己创新项目的必要性、有效性。
确定创新技术
创造出一种使新的构想得以找到一种具体的实现途径就是创新技术的确定。就班组创新而言,创新技术的确定主要途径有以下两种可供选择。
(1)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创新。这种方式需要具备相当的科研开发和研究能力,配备强大的科研队伍和各方面人才。这种方式对于那些,规模大、资金雄厚、科研能力强的企业来说更为合适。
(2)引进和学习。是指引进国内或国外先进的创新硬件或软件,通过学习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或核心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再进一步开发。采用这处创新技术除了要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外,还要有较强的模仿、借鉴能力。
实施创新方案
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阶段就是实施创新方案,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思路问题,而是手段、方法问题,即如何使处于萌芽状态的创新蓝图转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其目标产出是具体的计划任务书以及具体样品。
这一阶段,创新企业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无形资产,如科学知识、实用技术、实施创意等,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有形资产,包括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员工的投入、财力的投入、物力的投入。
创新成果展示与扩散
创新成果必须要用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检验,如果想要获得可营利性的数量——质量——价格联系。反映创新效果的经济指标有:企业的产出指标、成本节约指标和市场占有率指标,如资金利润率、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率、材料消耗降低率等;反映创新效果的社会指标包括工作条件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反映创新产品物理和化学性能方面的指标更多,诸如性能、成分、寿命、精度、纯度、外观、款式等。上面我们所讲的这三个方面的指标常常是互相补充、结合使用的。
企业创新成果在全社会的转让、推广和销售过程就是创新成果的扩散。扩散过程不仅可以使首先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通过有偿转让专利、技术诀窍,出售技术设备、创新产品等方式获得好处,而且通过创新成果的扩散,可以在全社会进行普及与推广,进而促进国民经济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当然,创新成果最终价值的体现以及能否被市场、被消费者所接受,在这一阶段就可以得到验证。
班组创新活动的组织
把设计思想变成实用技术的过程就是创新。这个过程也是在创新思想指导下,将各类创新要素有机结合,组织实施创新的过程。企业系统的管理者不仅要根据创新的特点和规律,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创新,而且更主要的是组织下属的创新。创新活动的组织工作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大力营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一个创新的诞生是因为有一个创新的思想产生和实践创新的组织氛围。
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无功便是过”的新观念,使每个人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大胆尝试。失败与成功紧密相连。硅谷的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容忍失败”,“失败了没关系”;要奖赏甘冒风险的人,而不是惩罚那些因冒风险而遭遇失败的人。
同样的道理,风险资本家们愿意投资敢冒风险、勇于创新的企业家,也不介意支持那些犯过一两次错误、遭遇过失败的企业家。良好的、和谐的组织环境是创新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因素。
(2)制订有利于创新的弹性计划。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也是对既定规则的挑战,这意味着要大量占用计划外的时间和资源。因此,要求创新的组织者必须制订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弹性计划。
在这个弹性计划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时间环境要宽松。创新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时间。如果每个人的时间安排都非常紧凑,时时刻刻实行“满负荷工作制”,则不利于创新思考。据《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一书介绍,美国的IBM、3M以及杜邦等成功的企业都允许员工利用5%~15%的工作时间来培养和启迪他们的兴趣和设想。
②空间场所需配备。创新需要尝试,而尝试需要物质条件和试验场所。要求每个部门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制订和执行计划,将会因规定得过死而制约创新。若想使企业员工有时间去思考、有条件去尝试,组织制订的计划必须要有一定的弹性。
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行为科学理论中有这样一条,要想使人的某种行为方式得以长期延续,必须进行有效的激励。要调动、激发每个人的创新热情,就应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酬制度,否则,继续创新的动力会渐渐失去。促进创新的奖酬制度最起码应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1)对个人成就进行适当鼓励,建立多样化、差别化的物质激励制度。物质激励永远是吸引和激励人才的基础因素。其中,对创新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是一种国外企业广泛运用的激励方式。
(2)拓展创新人员的发展空间,高度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对于许多创新者而言,获薪谋生只是进入组织、为公司效力的诱因,自己的创意能获得采纳和赞赏才有最大的成就感。精神激励后如果使员工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中,从而对企业产生信任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这才是成功的。
(3)奖酬制度要既能促进内部竞争,又能保证成员间的合作。
(4)制订可以有失败,但不能有不创新的奖励计划。对成功的创新者报以鲜花和掌声固然重要,但鼓励进取中的失败者更需要远见卓识和过人的勇气。国内某企业推出“科技败将表彰会”,其标准是:“只要你是在奋力革新争取成功,失败了照样奖励”。不久,“败将”变成了“胜将”,成功源于失败。
7、如何创新性的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的契机,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形成了红色歌曲人人唱、红军故事人人讲、红色书籍人人读的氛围。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干部于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
一、做好“三个延伸”,不断拓展红色教育的外延 红色老区乡镇党委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做到立足党员干部,放眼普通群众;立足基地教育,放眼社会实践。通过不断探索,两个红色基地在红色教育中通过“三个延伸”,实现教育外延的拓展。 红色教育向普通群众延伸。红色基地的红色教育“点”多“面”少,主要体现在对党员干部教育多、对普通群众教育少;在纪念节日教育多,平时教育少,造成教育的整体性、连贯性差。针对这种情况,红色乡镇党委要提出红色教育要形成规模,形成传统,形成系列,形成特色,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在开展“三力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七个一”等活动。同时通过邀请州团委、州妇联等开展讲座,组织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扩展至普通群众。 红色教育向基地外延伸。积极占领思想教育阵地,在策划中融入红色教育元素。以红色名人故居为重点,把博物馆、烈士园、农村党支部活动产所等纳入爱国主义、党史教育景点,积极开展“红色之旅”活动。同时邀请老同志与红色基地共建,创作一批上乘的文艺作品。 红色教育向学校延伸。在开展红色教育时,充分考虑中小学校属地的优质资源,以发挥优势,实现合作共赢。一是聘请部分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学校兼职辅导员,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对中小学生开展教育;二是建立实践基地,让中小学生接受革命教育,同时学校也选派一批优秀学生到红色基地开展义务讲解活动;三是开展手拉手活动,即让中小学生与老干部手拉手紧密联系。通过上述纽带,广交朋友、广泛宣传,红色教育空间越做越大,红色教育机制越来越完善。
二、打造两个平台,不断深化红色教育的内涵(一)是以深入开展“红色主题活动”为契机,促进革命老区精神薪火传承。红色乡镇要立足红色基地,依托人文优势,通过举行入党入团入少先队宣誓仪式、多媒体教育、“解放战争史”讲座等多种形式,促进革命老区精神薪火传承,树立一批先进模范群体的典型,打造基层党团的鲜亮旗帜,带动优良作风创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围绕着“班子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活动阵地好、特色创新好”这一标准,涌现出一批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革命老区“边疆文化阵地守护者”先进集体、先进分子。(二)是以扩充革命时期实物为抓手,让革命传统在党员干部群众及青少年中生根发芽。同时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引起强烈的反响,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红色老区要积累经验,树立品牌:红色宣讲循序渐进、逐步拓展;红色实践因地制宜、全面覆盖,使红色教育逐渐形成规模,形成传统,形成系列,形成特色。
8、创新活动的组织工作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1)积极营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一个创新的诞生是因为有一个创新的思想产生和实践创新的组织氛围。
促进创新的方法多种多样,最有效的一种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无功便是过”的观念,从而使每个人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与此同时,管理者应该正确看待失败,对那些在创新中失败了的英雄,要给予肯定,激励他们继续奋斗。
(2)制订有利于创新的弹性计划。创新是对原来的事物进行否定,也是对既定规则的挑战,这意味着要大量占用计划外的时间和资源。因此,要求创新的组织者必须制订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弹性计划。这个弹性计划主要应把握住两点:
①要提供宽松的时间环境。创新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时间。如果每个人的时间安排都非常紧凑,时时刻刻实行“满负荷工作制”,则不利于创新思考。据《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一书介绍,美国的IBM、3M以及杜邦等成功的企业都允许员工利用5%~15%的工作时间来开发他们的兴趣和设想,使得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创新的热情。
②要配备一定的空间场所。创新需要尝试,而尝试需要物质条件和试验场所。这就要求每个部门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制订和执行计划,将会因规定得过死而制约创新。因此,为了使企业员工有时间去思考、有条件去尝试,组织制订的计划应有一定的弹性。
(3)建立正确的奖酬制度。行为科学理论证明,要使人的某种行为方式得以长期延续,必须进行有效地激励。要调动、激发每个人的创新热情,就应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酬制度,否则,继续创新的动力就会渐渐失去。促进创新的奖酬制度至少应把握好三个问题:
①对个人成就进行肯定,建立一个多样化、差别化的物质激励制度。物质激励永远是吸引和激励人才的基础因素。其中,对创新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员工拥有持股和股票期权,是国外企业广泛运用的激励方式。
②给予创新者足够的发展空间,高度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对于许多创新者而言,获取高薪谋生只是进入组织、为公司效力的诱因,自己的创意能获得采纳和赞赏才有最大的成就感。精神激励的作用是使员工感觉到自己价值得已实现,从而对企业产生信任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
③奖酬制度要既能促进内部竞争,又能保证成员间的合作。
④制定一个科学的奖惩制度。其中可以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对成功的创新者报以鲜花和掌声固然重要,但鼓励进取中的失败者更需要远见卓识和过人的勇气。国内某企业推出“科技败将表彰奖”,其标准是:“只要你敢于挑战,敢于尝试创新,即使失败了同样值得奖励”。
9、如何规范组织生活创新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党日活动是适应新形势而涌现出来的一件新事物,是便于党员过好党的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种好形式。党组织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规定党日活动的时间。一般每月固定一天时间,开展活动。党日是指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党的活动的法定时间。党日是党的生活在时间上的保证。党的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绝大多数要在党日中落实。落实党日制度要做到科学计划、注重实效、抓好落实。党支部应针对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总结经验,探索在不同情况下坚持党日制度的方法。
党日活动的内容
(1)传达贯彻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报告、指示、决定等文件;研究党支部建设的重要问题;结合实际,讨论贯彻执行的计划和措施;汇报工作,等等。
(2)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向群众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等。
(3)开展组织生活,组织评议党员,听取党员的思想汇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党员工作、学习及完成任务的情况等。
(4)讨论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制订培养、教育、考察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措施,履行新党员的入党手续,讨论预备党员转正,选举党支部委员和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进行党员鉴定,研究党纪处分及党员党籍问题。
(5)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义务服务、参政议事、献计献策、立功竞赛等有益的社会活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搞好党日活动的基本做法
(1)抓好落实。一是时间要落实。党日一定要用于党的活动,不能随意占用,如挪用党日时间,事后要补上。二是内容要落实。党日活动内容要稳定,一般不要随意变动。三是制度要落实。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考勤制度,对于无故不参加党日活动的,要进行帮助教育。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日活动的,要按党章规定严肃处理。四是组织领导要落实。支部委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要以身做则,带头参加党日活动。要帮助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党员按时参加活动创造条件。
(2)注重实效。党支部应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对党日活动进行科学安排,做好积极的准备,要通过党日活动,使党员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注意党员层次性特点,使党日活动的内容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党员的需要。
(3)采取多种形式。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有时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有时以党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或开展公益活动;坚持着眼于实际,灵活安排,既可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和党员思想状况讲党课,又可有针对性地开好民主生活会;既可走出去参观学习,又可请先进人物作报告;既可看电影、录像,又可开展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党日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主题党日活动,就是具体的选择一个主题来进行党日活动,比如观先烈革命事迹,党机关工作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