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 金融创新的步骤

金融创新的步骤

发布时间: 2022-07-06 23:17:59

1、金融业如何推动经济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
大趋势。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生存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决定
着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到扩大内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等诸多领域的经济活动,每个领域的经济活动都需要大
量资金支持。如果没有金融业的支持,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难以想象的。
一、从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的角度出发考虑金融对经济的作用
资本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形式”。资本运动包含的三种资本循环形式:货币资
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任何处于正常运动中的产业资本都是同时处于这三种循环形式中。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依存、紧密衔接的,任何一个
阶段的停顿或滞缓,都会影响资本循环的实现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一个企业要创建,要进行生产,首先需要大量的资本。依靠个人的财力来筹集企业所需的资金是
很困难的,而金融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创立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资金筹集的目标:(1)银行通过存款业务将社会
上个人的、企业的闲置资金聚集起来,而企业则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来筹集自己所需的资金,从而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扩大生产。这也是最为
普通最为常见的筹集资金的方法。(2)股份制公司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形式,不同的个人、团体可以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进行投资,而企业则借此获得自己需
要的资金。(3)企业也可以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这种方法不同于发行股票。发行股票出售的是企业的所有权凭证,而发行债券则是借债的方式。在通常
情况,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成本要低于发行股票,并且比较方便。(4)大力发展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形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遇到
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资金。通过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采用企业上市等方式为企业筹集资金,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5)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
创新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的资金难题。下面列举两个常见运用金融创新的例子:银行业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系列业务:各种商业票据、汇票等等在很大程度上
缓解企业经营中短期的资金压力;针对类似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类资金需求量大、资本周转周期长的项目,可以通过将其债务打包出售换取资金进行再投资的方法等
方法节约大量资金。(6)通过发展风险投资、信用担保等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也可以解决部分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风险投资是一种将融资与投资相结合的创新型
金融活动,它是在专业投资机构风险自担的前提下,通过对有潜力和市场价值的项目和公司的投资,以资本市场为纽带,进行资源的优化组合。这种投资是针对存在
较高风险的高科技企业,并对高科技企业的创立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7)加快发展信用担保中介机构,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可以在很大程度
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金融业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适应中国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除了完善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之外,最重要的是企业要真正做到自主创新,并且按照产业结构调
整的要求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应该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是巨大的,回报也不低,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什么自主创新的动
力还不足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1)企业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政企部分等情况,导致企业缺乏激励机制,最终导致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不足。(2)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和增加创新者得利益、激励创新的重要制度。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使得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担心创
新成果被别人模仿、假冒,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宁可引进、仿制,也不愿花力气创新。(3)低生产要素成本竞争。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生产要素
的价格一直都很低廉,企业依靠低生产要素成本带来的低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它们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自主创新。(4)自主创新风险较大,自主
创新比技术引进难度还大。自主创新虽然有高回报的驱动,但高回报的背后往往隐含着高风险,微观主体进行自主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一旦失败,其后果对企
业而言甚至可能会是毁灭性的,如果没有相对有效的缓解、分散风险的制度安排,微观主体往往不敢或不愿自主创新。新技术、新产品从研发到试验、到最后投产全
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功课大量技术难关,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如果没能较好地解决融资难题和技术难题,企业很难提供前期的巨额投资,也无法承受前期投
资不能收回的巨大损失。实际上,即使是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这样很成熟很专业的投资公司,他们所作的投资成功率也仅仅只有7%,这样的成功率对于普通的企业
投资者来讲是无法承受的。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太小、资本实力不雄厚,再加上资本市场不发达、不成熟、不完善,风险投资、创业
金更是起步很晚,有效地缓解、分散风险的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因而不少中国企业“输不起”,不敢贸然进行自主创新,而宁愿采取跟随策略,待技术和市场前景
明朗后,搭搭便车,进行模仿。这固然可以降低风险,但却很难成为行业的领先者,效益难以提高。所以,要大力发展金融业,尤其是要完善资本市场,鼓励诸如风
险投资、创业基金这样新型的金融机构,破解融资难题。通过风险投资可以有效的分散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运用它们的资金,运用它们专业化的投资
经验,来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三、金融业的发展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近期的目标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
业格局。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金融对处于各个阶段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撑和服务支持。(1)对于进入期和成长期产业的发展。处于这两种时期的产
业,一般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先导产业,现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种,这些产业生产新产品,技
术先进,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往往会受到鼓励和支持。但同时,这类产业的各个方面还不成熟,经营的风险较大,并且这类产业需要大量的风
险投资。在这个时候,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2)对于成熟期产业的发展。处于成熟期的产业,一般的特点是市场需求可能达到
最大,具有较为长期和稳定的产出和收入,虽然并不都是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但只要是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必然是处于成熟期的产业。处于这类产业内的企业竞
争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长的缓慢意味着市场占有率方面更加激烈的竞争,竞争也更倾向于强调成本和服务,因此企业必须采取以下的战略:一是努力降低成
本,获取竞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采用更加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率。二是采取产业延伸战略,延长产业链。对于成熟
期的企业来说,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空间增长不大,增加市场份额很困难,企业为了提高竞争优势,获取更高的效益,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的方法,一方面
减少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自己整体的效益。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大型的并购重组,或者是建立新的产业部门。三是采取产业转移或多元化经营策略。处于成熟期的企
业为衰退期做准备,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采取产业转移策略或多元化经营战略。在这一过程,往往涉及企业战略的重大变化,业务、资产、资金、技术等等都
会发生变化。(3)对于衰退期产业的发展。处于衰退期的产业,一般是传统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这些产业的特点是产品老化、技术陈旧、市场需求萎缩、
增长缓慢。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时的调整过程中,技术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加速了传统产业的衰退。因而,衰退产业中的企业需要早作打算:一是创造全新产
业。传统产业之间可以结合现代的新技术进行重组,能够产生一些新兴的产业。例如商业、运输业、仓储业等传统流通部门通过信息技术重组而产生的物流业,就是
一个新兴的产业。二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传统产业并不等于夕阳产业,传统产业有可能变成夕阳产业,但如果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也可以
重新焕发青春。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会对传统产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不少传统产业将变成夕阳产业。传统产业要存在和发展,必
须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武装,这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三是选择市场退出的战略。衰退产业中的企业发展的另一条重要出路是市场退出。如果在原产业
继续发展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自觉退出对于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自觉退出是指主动地撤离某个行业,而不是等到企业完全陷入困境之后被迫采取的应急措
施。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觉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尽最大可能的收回资本。
四、结语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离不开政府、市场、企业、个人的通力合作,离开任何一方的努力这一个目标都难以实现。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发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资源的功能;另一方面也
要早作安排,为经济结构的调整铺好路,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并且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财政方面的支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金融业是完善
现代市场机制的关键所在。要想发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资源的作用就要建立完善而健康的金融体系。金融业的发展实际上强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了资源配置的
速度,它是市场经济的催化剂。金融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实质上是通过金融业的发展强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需
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从而也就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2、谈谈在互联网金融条件下,如何创新农村金融

 (一)深化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结合实际,确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一是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切实承担起政策性金融职能,使农发行逐步建成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综合性政策银行,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力量;二是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真正体现合作社原则,改变合作金融有名无实的状况,维护社员或者股东的真正权益,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商业上可持续、主要服务于“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三是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快业务开拓步伐,依托邮政网络,确立服务城乡大众,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发挥邮政储蓄机构网点多、深入农村的优势,按照商业原则引导邮政储蓄资金以适当形式回流农村,增强其在农村地区的储蓄、汇兑和支付服务等功能,增强其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二)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农村金融供给。农村金融创新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多部门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金融监管、财政、税务、工商、农林等部门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不断增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激励和政策合力。另一方面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共同参加的协调工作机制,从政策制定、工作协调、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强对创新工作的指导、组织和协调,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涉农金融机构要改变观念,加强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工作的开展,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适应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需要。

(三)探索建立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优化农村金融创新环境。人民银行应依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加快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的步伐,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立法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以利于其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补偿涉农金融机构由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形成的信贷损失。建立风险分散机制,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投入,拓宽农业风险的分散渠道。鼓励涉农金融机构把开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作为整个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积极创新消费贷款品种,调动农户和金融机构“求贷”与“放贷”的积极性。

3、什么是金融产品设计

本文首先采用了Scott J Edgett教授的方法,将金融创新产品开发过程分为13个步骤: 1、方案蓝图:最初的决定--为期望的新产品筹集基金;2、初期市场评估:对市场进行初始快速的观望;3、初期技术评估:对技术优势及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快速评估;4、市场调查:行销调查,涉及到合理的调查样本、调查表格式的设计和收集程序中相容的数据;5、商业/财务分析:先于产品开发引致决策者作出决定的分析;6、产品开发活动:实质性的设计与开发活动以创造最终产品;7、过程设计与测试:对产品开发的各程序进行设计并给予测试;8、系统设计与测试:对系统进行合理调试;9、人员培训:所有与该产品开发有关的人员都要经过一定的培训;10、销售试验:用以限定或测试顾客群,为产品的全面推广作出计划;11、商业化预分析:于产品的开发之后全面推广之前进行的金融或商业性分析;12、全面推广:在全面商业化的基础上对产品的推广以及一系列可鉴定的行销行为;13、事后检验与分析:对新产品全面推广后进行效果检验和分析;将Scott J Edgett.教授定义的金融创新产品开发过程,按照我国"金融机构营销协会"的处理方式,将其分为4个阶段:定向、设计、检验和推广.

金融产品开发能力的实证分析
<<集团经济研究 >>2007年03期
陈晓燕 , 徐枞巍 , 聂会星

4、互联网金融在创新过程中有哪些瓶颈,限制

1.法律监管与保障的缺乏
互联网金融企业极易游走于法律盲区和监管漏洞之间,进行非法经营,甚至出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现象,累积了不少风险。网民在借助互联网提供或享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将面临法律缺失和法律冲突的风险,容易陷入法律盲区的纠纷之中,不仅增加了交易费用,还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前段时间,银行大战余额宝,背后凸显的就是规则的缺乏。尽管阿里卖萌式的回应被“转疯”,可是基本的问题却没有回应。P2P贷款的法律困境也相当显著。

2.模式创新契合难
近年来,国内外互联网金融模式层出不穷,大部分因为与金融市场环境不相适应,与客户具体需求不相契合而遭遇失败。国内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模仿国外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时,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发生扭曲和异化,无法取得如国外同类企业一样的商业成就。

3.安全风险涉及每个人
互联网的技术风险显而易见。计算机病毒可通过互联网快速扩散与传染。一旦某个程序被病毒感染,则整台计算机甚至整个交易互联网都会受到该病毒的威胁。在传统金融业务中,电脑技术风险只会带来局部的影响和损失,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技术风险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现系统性风险,进而导致体系的崩溃。

4.市场风险的互联网之“险”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程度不高,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都没有跟上模式创新与仿照,现有多种模式偏离“互联网金融”核心。社会信用体系还处于完善阶段,较难依靠外界第三方力量对交易双方的信用状况进行准确评价。

5、中国商业银行从西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所吸取的经验与教训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的金融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运动。尤其是近几年,加入WTO以后,金融业将逐渐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给外资银行以平等的国民待遇。外资金融机构的广泛介入、竞争的加剧、金融管制的放松,所有这一切将使我国金融创新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一、我国金融创新的历史机遇
1.经济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在1978-2003年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个记录在世界经济中是罕见的;GDP总量在2003年已经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的水平.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在过去25年约为每年6-7%;按现有汇率计算.人均GDP水平从1978年不足100美元提高到超过1000美元的水平。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1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67亿美元。根据格林和海伍德的观点,财富的增长是决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创新需求的主要因素。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巨大变化,由此导致新的金融需求的产生,这种金融需求必须通过金融创新来满足。
2.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4年底,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377家.证券市场市值为37055.57亿元,流通市值为11688.64亿元。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上市公司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投资品种。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小、结构不完善、产品单一、股权分置等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随着”国九条”的逐步实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总量的扩张,资本市场毫无疑问将迎来大的发展。
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资金的分流,分担了银行所承担的一部分融资功能,从深层意义上讲,它更是一个分担风险、配置风险的场所。伴随着资本市场所占份额的增加,银行必将与其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商业银行上市、发行金融债券、实行资产证券化,无一不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的。根据制度学派的观点.金融创新必须与这种经济制度相适应,他们是互为影口向、互为因果的。
3,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它们必须按照现代商业金融原则进行运营,存款成本和贷款风险都成为银行活动的重要考虑因素。一方面:由于存款对利率的敏感性增加.引起存款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银行将无法保持现存的短存长贷的局面.势必会压缩中长期贷款。况且,商业银行现有的金融产品,大多来源于利率管制时期,利率相同、产品单一,既不能反映资金的市场供求状况,也没有考虑期限和风险的匹配。所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推进,商业银行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的。
4.金融市场的逐渐放开:我国近期正在研究和将要出台的资本项目管理政策主要集中在资本流出方面;随着新措施的出台.我国资本项目将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与世界经济、贸易进一步融合时必然面临的问题.是全方位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然要求。资本项目的放开,将使国际资本对我国的影响曰益增强.中国的金融市场与国外的金融市场联动性增强。另外,2006年金融市场全面放开的日子已为不远。到那时.金融机构的币种限制、地域限制将完全取消.国内、国外的金融机构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基于风险规避和风险投资的需求.中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有必要考虑如何使用创新的金融工具来回避汇率、市场风险.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筹集低成本资金,提升创造利润的能力。
5.混业经营的前景日渐明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银行曾开办过证券、信托、租赁等业务.实质上从事了全能化经营。由于缺乏应有的自律和风险约束机制,全能化经营反而加速了风险的积累.催化了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因此.国务院在对金融业进行治理的同时选择了分业经营的模式。近年来,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金融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国际混业经营趋势的影响.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使得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我国在分业经营的模式下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混业经营的探索。如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进行短期资金拆借、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做抵押向商业银行借款;允许保险资金按一定比例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允许商业银行买卖开放式基金,发行开放式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可向商业银行申请短期贷款;允许企业财务集团、金融租赁公司进行有价证券和金融机构股权投资等等;最近又允许商业银行开办基金公司。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商业银行的创新活动有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二。商业银行如何进行金融创新
1.经营理念的创新:经营理念的创新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它直接决定了金融创新活动的成败和实施效果。而理念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处着手,从细节抓起。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经营理念的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化创新的意识。商业银行跟其他企业一样.是需要盈利的实体。不同的是,银行所提供的是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金融产品极易被模仿。所以,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银行应当把金融创新当作一件常抓不懈的大事来抓.不能松一阵紧一阵。第二.强化顾客至上的意识。虽然我国银行业的服务水平较之以前,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方面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加强对顾客需求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各项金融创新活动.也许是银行应该 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三.强化营销的意识。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更何况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做好管理营销工作,既能够吸引新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又能够改善自身形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为此,国有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引入客户关系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进营销管理的信息化,建立以客户关系管理为核心,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产品管理信息系统、营销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营销渠道管理与评价系统在内的统一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第四.强化风险的观念。只要有创新就有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做好风险的提前预警工作.防患于未然;另外.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加强风险的监控和评估工作,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2.经营机制的创新:经营机制创新是金融创新的基础。没有机制创新,一切都无从谈起。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国有商业银行占有半数以上的份额。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国有银行也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包括划转政策性业务、剥离不良贷款等等。时至近日.可以发现.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变成真正的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商业银行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因为产权关系界定不明确,银行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其信贷活动的决策、经营和管理市场受到外界干预,难以优化资金配置.无法按效率原则从事信贷活动。分配制度上,银行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未能形成合理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造成了代理者在权力、收益、责任方面的高度不对称,自我约束能力明显不足,只有利益,没有责任。所以,进行机制创新已经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大胆创新制度.着力培育符合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运行机制,各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把股份制改革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建行和中行的改革已初见成效.专家预测,今年将是银行上市年。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机制的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股份制改革中.商业银行必须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大到不良资产的处置、国有股的控股比例,小到银行内部的流程再造、风险管理等等,以便使机制创新的各项方针措施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
3.内部管理的创新: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比较快,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商业银行必须改革现有的组织架构。因为其管理模式和组织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组织内部既没有专门的机构和研究中心.也没有通畅的信息渠道进行金融创新的交流和反馈。加上层层请示和滞后的决策,使得员工没有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动力从事金融创新活动。
商业银行应该进行彻底的组织创新,调整改革内设组织架构.以产品和客户为中心进行部门设计,在决策层、管理层、决策层之间建立快速有效的反应机制,并成立金融创新或金融工程中心.专门负责金融市场监测,制定有关金融创新规划;另外,还可以建立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采用产品创新的项目经理制,真正做到权、责、利的统一。
4.金融产品的创新:银行业务创新不能离开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现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是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基础.银行业管理制度创新也离不开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而金融工具的推出是国民经济运行在银行业的具体体现。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分层次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不仅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要预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动态,未雨绸缪.有预见性地进行金融创新的研究工作,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在利率逐步向市场化决定机制迈进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关注宏观经济走势,主动预测利率变动趋势,从而及时调整利率敏感性负债和利率敏感性资产.以便净头寸不因利率变动而增加成本或减少价值。这种动态管理商业银行负债和资产的思路本身就是一种金融创新。而实现这一目的则靠调整现有金融产品的组合结构或设计、开发新产品。
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应对国际化带来的金融需求.以先进的金融产品来吸引高端客户。如利率互换、货币互换、期权、期货等衍生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还是空白地带;另外,国内市场上国有企业的改革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好的机会.商业银行可以从兼并、重组、企业理财方面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

6、金融工程的要素和步骤是什么?

金融工程,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
核心要素:
金融工程中,其核心在于对新型金融产品或业务的开发设计,其实质在于提高效率,它包括:  
1.新型金融工具的创造,如创造第一个零息债券,第一个互换合约等;  
2.已有工具的发展应用,如把期货交易应用于新的领域,发展出众多的期权及互换的品种等;
3.把已有的金融工具和手段运用组合分解技术,复合出新的金融产品,如远期互换,期货期权,新的财务结构的构造等。
运作程序:
金融工程的运作具有规范化的程序:诊断—分析—开发—定价—交付使用,基本过程程序化。
其中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产品的性能目标确定,方案的优化设计,产品的开发,定价模型的确定,仿真的模拟试验,小批量的应用和反馈修正,直到大批量的销售、推广应用,各个环节紧密有序。大部分的被创新的新金融产品,成为运用金融工程创造性解决其他相关金融财务问题的工具,即组合性产品中的基本单元。

7、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与创新启示?

几点启示:

他山之石可攻玉

1、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但是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经济主体基于盲目乐观情绪购买的资产不一定就是优质资产。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低利率和房价上涨使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气氛迅速激发,然而在利率提高和房价持续走低后,次贷危机迅速暴露。因此,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以商业银行为例,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纷纷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各家银行十分重视利润的增长,纷纷加大了信贷投入。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上也存在着低利率和局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因而住房抵押信贷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虽然可以肯定,我国的情况与美国有所不同,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有必要吸取美国、欧洲等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遭受损失的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预防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角度出发充分估计风险,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2、既要加强创新又要完善监管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证券化分散了美国房地产融资市场上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因此,我国要在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对相关产品的监管。首先,要加强金融创新。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正在不断加快,如果不能跟上这一发展趋势,就会在将来的全球化金融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就目前而言,对金融衍生产品以及一些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是我国金融机构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努力提高定价能力,确保对风险—收益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其次,要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产品虽然可以对冲和分散风险,但不会消灭风险。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产品拉长了资金的链条,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通过MBS、ABS、CDO等典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高风险的房地产资产以证券化方式进入投资市场。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初期阶段,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要从起步阶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场风险,提高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审慎稳步地开展资产证券化。第三,要尽快完善金融监管。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要搞好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通过尽快完善相关的监管框架,明确风险资本管理政策,加强并完善对场外交易的监控,强化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提示等措施,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3、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客观地说,在次贷危机中,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既定政策,对隔离境外金融风险作出了较大贡献。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在自身经济和金融结构存在诸多缺陷的情况下,适度的外汇管理是抵御国际游资冲击的一道重要“防火墙”。尤其是随着我国金融开放不断深入,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有效地防止相对脆弱的金融体系完全暴露在国际经济环境中,降低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因此,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相对长期的、渐进的、水到渠成的过程,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能力相适应,与对外开放的要求相适应。目前,我们要审慎放开资本账户,切实加强外汇监管,密切关注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当然,在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条件、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也是必然的,而且巨大的外汇储备和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已经为相关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任何一国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其他国家的影响。在世界日益感受到中国影响的同时,“全球因素”也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政策中的重要变量。有鉴于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全球经济变动的影响,在着手防范以化解金融外汇市场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完善汇率机制改革的同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对话和协调,共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8、银行为什么要创新

有利于忽悠更多的人。

一、引言
银行业务创新从本质上说属于金融创新的范畴,但迄今为止对金融创新尚无统一的解释,大多根据熊彼特的观点衍生而来。熊彼特在他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它包括五种情形:(1)新产品的出现;(2)新生产方法或技术的采用;(3)新市场的开拓;(4)新原材料供应来源的发现;(5)新企业管理方法或组织形式的推行。由此大致可以推衍出金融创新的三个主要层次: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本文所要论述的银行业务创新主要是指金融业务创新这一微观层次,它包括金融工具和服务品种的创新,被视为金融创新的核心。
银行业务创新能力在国外银行业的管理体系中已成为其核心竞争能力的突出表现,而我国的银行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致使银行活力不足,更谈不上业务的创新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业逐步开始了商业化、企业化的进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深化,业务创新可以说是一条银行发展和壮大的必由之路。本文试从商业银行如何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开展业务创新和更好地发挥银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角度进行阐述。
二、银行业务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宏观基础-金融深化论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两部》著作中,系统地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
金融深化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一国的金融体制与该国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刺激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让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自由运行的前提下,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系和活跃的金融市场能充分有效地将社会闲置资金转化为生产性投资,并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金流向高收益部门和地区,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过国民收入的增加又会刺激金融的扩张,由此形成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便是金融深化。
衡量金融深化的尺度主要有:第一,存量指标。比如金融资产的种类和存量,金融资产存量与收入之比,金融资产存量与有形财富(真实财富)存量之比等等。这些绝对指标或相对指标的上升就意味着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第二,流量指标。金融流量易于表现金融深化的特征,例如,对国外储蓄要求的降低,资本外流的减少,金融职能和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场外非法金融交易活动的减少,有组织的金融市场的发展等等。第三,金融资产的价格。这是金融深化与否最明显的表现,即利率的升降,从而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能正确地反映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或者说,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以及各种利率结构的合理性。第四,汇率指标。官方汇率与黑市汇率差距的缩小程度即意味着金融深化的程度。
金融深化理论的主要政策主张有:(1)推进货币深化,即通过运用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刺激实际货币需求的增加来实现货币深化。(2)推进金融体制深化。在货币深化的基础上,改革金融体制的落后低效率状况,打破银行业间的垄断,提高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并且消除人为因素对金融市场的分割和干预,让各个金融机构在竞争中逐步发挥专业分工优势。而且还应逐步增加各种金融资产的种类,扩展金融工具的期限结构。(3)在推进金融深化的同时要进行财税改革和外贸改革,否则将会阻碍、破坏金融深化。
这些政策主张,其基本点是想通过利率自由化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由此可见金融深化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消除金融抑制与放松金融管制的过程,这必将极大地促进创新的发展。金融深化表现为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取消利率与汇率管制、允许多层次多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竞争。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金融市场会得到发展,市场工具的创新有了发展空间,而利率、汇率管制的取消会导致金融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加之金融体系竞争性的加强,形成了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进行创新的内部和外部压力,银行业务创新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反过来会加深金融深化的程度。金融业务和市场的创新将直接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分配资金的效率,有效地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使整个金融体制效率更高,最终促进金融相关系数的稳步提高。而这正是金融深化的目的。
这样就形成了“金融深化---创新---再深化---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并且贯穿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过程。
我国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金融抑制,如汇率、价格等的双轨制、利率非自由化等。银行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财政的附庸,没有遵循市场规律。自我国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价格已实现了主要由市场调节,汇率也取消了双轨制,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利率杠杆作用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在《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存、贷款利率上下限,进一步理顺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有价证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各类利率要反映期限、成本、风险的区别,保持合理利差;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基础利率,资本市场利率围绕货币市场利率变动的利率。由此可见,我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已经开始。在利率市场化即金融深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求作为经济活动中介者的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否则将无法适应新经济形势的要求,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这也正是我国商业银行要进行业务创新的深层次原因与制度背景。
(二)微观基础-市场细分与目标营销
现代战略营销的核心可以被描述为目标营销(STP营销)---即细分 (Segmenting)、 目标 (Targeting) 和定位 (Positioning),这种营销战略产生是因为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致使大规模营销变得愈来愈困难,大规模市场正经历着“细分华”。市场被分割成不同层次的目标细分市场,其特征是:具有不同风格的群体在不同的分销渠道中流通。面对特定的细分市场,目标营销便应运而生,共有3个步骤:第一步是市场细分,即按照购买者所需要的个别产品或营销组合,将一个市场分为若干不同的购买者群体的行为;第二步是目标市场的选定,即判断和选择要进入的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的行为;第三步是市场定位,即在目标市场顾客心中建立以产品特征为核心的心理阶梯的利益的行为。
我国金融市场正经历着“细分化”,银行必须转变营销观念开展业务创新以适应目标营销的要求。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目标营销正成为可能。以往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民收人的分配中以国家为主,个人只占很少的部分。因此相对而言个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较少。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国民收入的分配开始向个人倾斜。个人所掌握的金融资产逐渐增多并且呈现出阶层化。这样就形成了人们对金融服务的多层次的需求,使得银行针对细分市场开展目标营销成为可能。
其次细分市场的确定,要求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银行不能仅凭一项业务去同时满足多个不同偏好的市场的需求。例如利率水平较低的储蓄可以满足一般居民对所持金融资产保值的要求。但对于中高收人阶层来说他们可能更关注金融资产的增值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势必要求银行对其原有业务进行创新,以更好的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
如果说金融深化是银行业务创新的制度背景,那么目标营销的出现则是银行业务创新的现实基础,为其创新指明了方向。
三、当前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必要性
(一)加快业务创新是银行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
商业银行以“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为自身经营的原则,其中的“盈利性”
原则体现了商业银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公平竞争的手段、合法的经营、诚信的声誉、较少的投入来换取最佳的效益是商家的渴求目标。以确保自身的优势为基础,不断的拓展经营领域是所有商业化企业的经营之道。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的蓬勃发展,同业间竞争不断加剧。各家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竞相以优惠条件吸收存款,造成成本不断上升。与此同时,贷款业务发面由于客户企业的经营不善,加之以银行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银行效益下滑。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不断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加快业务创新是银行适应经济金融环境及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的整体环境发展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银行不断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加速资金在国民经济中的融通,推动社会整体效益的改善;另一方面要求银行在业务创新的同时注重风险的防范。二月四日,中国首部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法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此办法为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法规条件,降低了政策风险。随后,二月二十三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出台,对银行开展业务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新要求。�
国民经济的发展致使市场需求发生显著变化,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对投资的需求不断增加。突出的表现是新的社会阶层(所谓的中产阶级)的出现,该阶层的投资理财需求强烈,但苦于国内银行产品的缺乏和国外银行业务的限制,致使大量闲置资金流入炒卖房地产的行列,造成了局部经济发展的失衡。这就要求国内银行在业务产品创新方面不断适应市场主流需求的变化。
(三)加快业务创新是国内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和与国际银行接轨的需要
我国已成为WTO的正是成员,根据有关协议,我国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外资银行可以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开办外汇业务,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这些表明入世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着严峻考验。外资银行历史长,规模大,拥有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国内银行业从竞争一开始就有着先天不足。虽然拥有网点分布广泛、机构众多以及客户情感偏好等方面的优势,但外资机构在竞争中必然会避开这些弱项,以在华经营的外资企业为突破口逐步扩大到三资企业、进出口业务等方面。而且外资银行一般也不会在传统业务上与国内银行业相竞争,而会将重点放在中间业务、高增值业务上。这些客户与业务正是国内银行业手中为数不多的高质量客户与潜在的利润增长点。如果失去他们,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前景堪忧。迫于压力,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业务创新步伐,加强国际竞争力,缩短与国外同业的差距,以其在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制约因素
(一)固有观念与创新概念的冲突
过去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下,银行长时期扮演政府的会计和出纳的角色,“铁帐、铁制度、铁算盘”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成为经济生活
中的行为规则。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国内商业银行仍未完全摆脱原有的经营方式和思维方式,业务经营与开发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市场调查和详尽的分析报告。面对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生活活动和由此而生的复杂的信用关系,不能及时的做出恰当的反映,将使银行错失许多创新的机遇,从而制约银行整体的发展。
(二)银行现有战略管理的制约
我国的银行在以往的战略管理中遵循一下原则:①在经营发展目标的选择上,国内银行长期重视数量扩张;②在经营发展方式上,长期重视人力、物力、财力的高投入;③在经营发展战略上,较长时间偏重于外延型扩张、铺点增大。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即开放程度的加深和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不能再忽视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和多样化问题;不能再忽视金融产品开发、质量和效益,以及经营效率的提高。
(三)缺乏业务创新的真正动力
业务创新最根本的动力在于商业银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银行必然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开拓新业务领域,积极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同时积极寻求转移和规避风险的方式方法,以此控制成本,增加利润。如果银行丧失此动力,则金融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现今银行缺乏创新动力的原因有内外两方面:一方面,政府对银行经营的不同程度的干预和政府作为银行最后担保人的实质,使得银行缺乏真正的盈利动机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高度垄断性,致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上没有紧迫感或对创新风险的规避态度,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只是从国外直接拿来产品,缺乏真正的本土化创新。在以上的原因中,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是业务创新动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四)业务创新的人才储备不足
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外,它在刺激金融创新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与金融业务创新之间的桥梁就是人才。没有跟踪世界金融技术潮流的开发人才,银行的业务创新只能是空谈。银行创新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包括金融工程专业方向的研究人员,而且还要包括市场营销专业方向的市场调研专家,因为产品开发出来能否被市场所接受要靠市场研究人员通过广泛的调研才能得出结果,理论上可行的金融产品在现实的需求面前未必就适合。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准确的市场信息是金融业务创新的根基。金融开发人才要不断吸收储备,而市场调研专家储备是未来银行人才战略应加以完善之处。
五、加快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对策
(一)业务创新的指导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如上所述,人才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源泉。在人才的储备上应采取引进、改造和拓展相结合的原则。引进人才是指从国外的银行业聘请优秀从业者;改造是指从现有的研究队伍中选拔优秀者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脱产培训;拓展是指银行与相关高等学府建立广泛的联系,为学者的基础型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分享其科研成果,同时也有助于改造的实施。
2、风险规避原则
银行业务的创新必然要面对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采取风险规避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针对政策风险,产品的开发要满足各项金融法规的要求,同时“法无禁止即为合法”的观点同样可以运用;针对市场风险,银行需要不断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针对操作风险,银行要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和对员工的作业监督。
(二)业务创新的实施对策
1、以客户创新为基础
银行业务正从批发时代进入零售时代,客户是现代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现代经济中客户与银行之间不再是原来那种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客户更多的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而不是通过银行。这种情况要求银行在进行业务创新时要以客户创新为基础,以满足客户的需要而不是银行自身的需要作为银行业务创新的标准,努力成为客户的关系银行。客户创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原有客户群的细分和发掘新的潜在客户。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客户的需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旧有业务可能已不适应客户新的要求。据此银行可以根据新的不同需要对原有的客户进行细分,以细分客户群的特征作为银行业务创新的基础,开发出适合客户分类和不同客户特点的产品,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应行的客户创新是对潜在的重点客户的挖掘。一般而言银行80%的利润来自20%的重点顾客。虽然潜在重点客户在现阶段金融服务需求量不大,但它具有良好的成长前景,代表了未来巨大的金融需求,也决定了未来银行发展的潜力和赢利的多少。因此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时要注重培养这些潜在客户,分析其金融需求特点,量身定做金融产品,确保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银行业务创新应当以客户创新为基础,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否则不仅会使银行丧失一些优良客户,还会使银行丧失继续发展的动力。
2、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和西部大开发确定银行业务创新的主战场。
国有企业改革和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的重头戏,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思路是:“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在此过程中的股份制改造、企业上市、并购、资产和债务重组等一系列改革都将产生对金融服务新的需求。而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今后长期坚持的一项经济战略。我国西部资源优势明显,但严重缺乏资金,因此西部大开发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将会是巨大的。故而,我国银行业在进行业务创新时应以这个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进行,研究市场特点与需求偏向,进行业务创新,如针对国企改革推出企业股份制改造咨询、上市策划、资产证券化和针对西部大开发中资金缺乏的局面推出区域投资基金等一系列新型金融服务。这样我国银行业的业务创新才会更加有生机和活力,得到更快的发展,有利促进经济发展。
3、以中间业务创新为重点。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代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它具有风险小、利润高的特点,是将来银行业利润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利率的连续7次下调,存贷利差逐渐缩小,居民投资意识增强,储蓄资金逐步分流,商业银行要靠传统资产的负债业务维持利润困难重重。而目前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开展得仍然较少。因此现阶段应重点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培养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创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规范管理传统的中间业务,使之满足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对多种金融服务功能的需求,同时又能控制住风险,如开展贷款抵押物评估业务,对减少银行风险,提高资产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积极开拓新的中间业务,实现商业银行功能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最终实现金融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和金融渗透功能的日益加强,可以借鉴和吸收国外经验,实现项目融资、财务顾问、投资咨询、基金托管等投资银行业务。
六、结束语
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商业银行又是该体系的核心,对宏观经济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未来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国内的商业银行必须占有主导地位,而主导地位的取得不仅要靠外部政策环境的完善,更重要的是银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创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正是业务的不断创新。所以说,加快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将成为未来银行业自身壮大的核心工作。

参考资料:
[1]麦金农[美].经济发展中的资本与货币. 上海三联书店,1999.
[2]生柳荣.当代金融创新.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3]景学咸.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4]科特勒[美].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金大建.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萧灼基.1999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7]余永定.中国入世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8]谢卫.改革增长商业银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9]林建华.论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金融研究,1999(12):43-45.
[10]刘岩方.聂永忠.周朝阳.试论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方略.金融论坛, 2002(1).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