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年
1、创新发展注重解决什么问题
一是解放思想。想要创新,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建一个自由、敢于“胡思乱想”的思想空间。所谓的“奇思妙想”往往是在千百个“胡思乱想”中产生的。
二是制度创新。发展创新,需要完善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来推动。如在教育、科技、银行、股市、社会中介、现代企业等等制度的交互作用下,促使创新机制自发形成。而所有机制都是制度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说明创新机制与保障协调配套、紧密衔接、共同作用的制度安排密切相连。
三是产权保护。要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要不断强调无形资产神圣不可侵犯,更要强调严格执法、加强惩处的重要性。否则,无人敢创新。
四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原创之源,只有突破基础研究,才有望产生颠覆性创新,引发世界格局和产业分工的深刻调整。
(1)创新发展年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
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
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2、江西省教育系统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创新发展年”以“双十创新”作为主要内容,即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在十个方面进行创新,各有侧重。重在引领思想,启发思维,走出切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教育行政部门。
1、教育观念创新。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观;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事业观;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是更好地发展的教育政绩观。注重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统筹教育的发展、改革和稳定。
2、发展思路创新。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认真研究制定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义务教育的新追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学术发展、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重视学前教育,关注特殊教育。
3、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参与办学,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治理、学校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由政府负全责,非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高等学校通过共建、校企合作等筹措办学经费。尝试实行“校董会”机制,吸引更多民间资金投向教育事业发展。
4、运行机制创新。根据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探索建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重点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考虑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建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产业、与企业、与就业、与工业园区等对接的机制,不断增强教育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建立促进教育公平的机制,重点是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重点是通过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和人群之间的教育差距;完善民办学校准入和退出机制,重点是规范和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5、教育体系创新。按照党的十七大确立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的目标,着力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打破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壁垒。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开放、灵活、方便的学习平台,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
6、培养模式创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7、评价制度创新。加强对地方教育工作及成效评价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研究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研究建立以就业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研究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8、招考就业创新。深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坚持“阳光招生”、“诚信招生”。及时出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高考改革方案,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素质教育导向作用。把高校和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就业信息。加强高校和职业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落实人员、场地和经费。
9、行政管理创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推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创新。从“控制型”管理转变为“服务型”管理,从刚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
放弃“不该管”的职能,强化“该管”的职能,将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
10、队伍建设创新。着力建设善于创新的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和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体现各级各类学校特点的教师分配制度。
进一步扩大高校内部分配自主权。科学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补充机制,妥善解决农村教师、“双师型”教师短缺和民办学校教师流动过于频繁问题。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
(二)各级各类学校 。
1、办学理念创新。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从以“教”为中心走向“教”“学”“做”并重、以“学” 和“做”为主的教学观;“听课是学习,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的学习观;“民主平等 、相互信赖、教学相长”的师生观。
2、发展目标创新。围绕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新追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精心谋划学校的发展。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各高等院校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在创新实践中搞好“三定”(定方向、定规模、定特色)工作,科学定位,各安其位,办出特色。
3、学校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办学自主、权责明确、资产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学校制度。通过制度和程序设计,强化学校的学术权力。健全教职员工代表大会制度,使学校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种利益的行为主体都能平等享有权利、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承担责任。普通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要通过创新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独立办学新路。
4、育人模式创新。教学改革要回到学、思、知、行四个方面的结合。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培养勤奋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能力。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一项研究任务、一次专题采访、一个调查报告、一次社会公益活动、一次汇报演出、一套摄影作品等等,都是锻炼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方面能力的机会,都应当成为育人的重要途径。
5、教学内容创新。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教材、教室、学校不应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要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要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普通高中除了必修课程之外,还要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活动课程。
6、技术手段创新。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加快音像电子图书、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学校的建设,把先进的电子和信息技术手段引入教学,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将具有不同功能的媒体进行不同的组合,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7、评价方式创新。要认真研究如何科学评价教师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如何评价学生和学生的学业。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完善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制度,实现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8、管理方法创新。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在学校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中小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家庭与学校、社会与学校沟通、互动机制,让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和考评,让学校更好地满足家长和社会的要求。大中专院校要探索建立教师学术评议会或教授评议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及职业倾向选择或改学专业。
9、教师自我创新。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的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教师教学活动的创新。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10、学生工作创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采取各种有效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社团组织建设,积极倡导学生自治,建立和健全学生自治组织,引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健康发展。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国家高新区2018年创新发展势头如何?
从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2018年1—5月,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19146.7亿元,同比增长16.3%;工业生产总值4113.9亿元,同比增长9.1%;利润总额1439.5亿元,同比增长26.6%;出口总额122.5亿美元,同比增长20.8%;企业内部的日常研发经费支出703.4亿元,同比增长22.3%;研发人员57.5万人,同比增长7.7%;1—4月,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27331件,同比增长11.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6190件,同比增长10.2%……
“中关村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156个国家高新区发展情况的一个缩影。”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国家高新区经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质增效,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促进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据介绍,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保持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2017年,156个国家高新区GDP总和9.52万亿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5%。今年1—5月,156个国家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12.35万亿元,同比增长8.13%;净利润7265亿元,同比增长8.78%;实缴税费7003亿元,同比增长11.22%。
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高、效益好。目前国家高新区拥有5.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38.2%。国家高新区不断增加创新投入,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园区生产总值比例为7.09%,是全国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3.3倍。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的18.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29.4%。以杭州高新区为例,近5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0.5%,而GDP年均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年均增长17.4%,形成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
“这表明,国家高新区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实现了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转变。”张志宏说。
创新创业生态日益优化,硬科技和前沿科技企业大量涌现
创新创业生态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走势。
近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大胆探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实现了由依靠大项目、大招商为主的外延式增长转向更多依靠创业、孵化的内涵式发展。
目前,国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一半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形成了“产业报国”的精神追求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统计数据显示,国家高新区依托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新增注册企业保持快速增长,今年1—5月,国家高新区新注册企业13.6万家,同比增长25.3%。国家高新区创业企业中硬科技和前沿科技企业大量涌现,成为创新型企业的急先锋。
催生高新产业的摇篮,为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作出示范
集产业和城市于一体的国家高新区,不仅是催生高新产业的摇篮,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高新区遵循科技创新、园区经济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了由单纯发展产业向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国家高新区努力打造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科技新城,为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现代化城市进程作出了示范。
产业越来越强,城区越来越美。目前绿色发展已成为园区的普遍形态。据统计,国家高新区万元GDP能耗0.484吨标准煤,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其中,74家国家高新区获得国际或国内认证机构评定认可的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
与此同时,国家高新区不断强化开放式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了由自我发展向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转变。国家高新区主动参与国际经济与产业竞争。今年1—5月国家高新区出口13719亿元,占全国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的20.1%;出口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比重和水平显著提升。
4、创新发展理念是什么?
创新发展理念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正如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所以创新发展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处于核心位置。创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创新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升华,也是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生生不息智慧的时代彰显。
(4)创新发展年扩展资料:
创新发展理念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5、五年铸就中原创新发展之核
5年前,这里是一片朝气蓬勃的希望之地;今天,在这片创新热土上培育、集聚了全省60%的国家级创新平台、61%的高新技术企业、50%的创新型龙头企业、2/3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8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历经5年雕琢磨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郑洛新自创区”)已成为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显示,河南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至第17位,达到近年来最高位次。这一成绩背后,郑洛新自创区引领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
5年来,郑洛新自创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不断强化有效政策供给,多方协同推进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人才、机构和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先行先试”勇开新路
“加快推进自创区建设30条意见”、“促进自创区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等先行先试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累计为企业等创新主体减税204亿元,引导企业研发投入616亿元……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推动自创区核心区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取得突破,为全省改革创新蹚出了一条条新路子,得到了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创新磁场”汇聚能量
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先后落地;智能传感器、智能装备和生物医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加速建设……各类创新资源汇流成河,推动了15个自创区产业集群专项顺利实施,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一批优势特色创新型产业集群已初步培育形成。
“创新接力”只争朝夕
在全国169家高新区中,郑州高新区排名进入20强,居第17位;洛阳高新区居第37位;新乡高新区3年提升26个位次,居第66位……郑洛新自创区建设持续迈上新台阶,创新发展实力持续提升,各项创新指标领跑全省。
5年建设,让郑洛新自创区化蛹成蝶,以丰硕成果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截至2020年,郑洛新三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88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7823家,分别占全省的61.3%和66.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29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2倍;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06.8亿元,占全省的79.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7.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以郑洛新自创区建设为抓手,河南正在加速驶入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6、江西省教育系统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实施方案的方法与步骤
“创新发展年”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12月结束。活动范围为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 门,各级各类学校。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眼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一切从各地各校的实际出发。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创新发展年”活动中,将开展教育创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举办教育创新发展主题报告会,编辑出版优秀教育创新发展报告,组织优秀创新成果评选等。各市、县(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可结合实际开展相应活动。
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阶段(2009年3月1日—2009年3月31日)。
1、组织动员。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召开会议对“创新发展年”活动进行动员并作出具体部署。
2、制定方案。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创新发展年”活动实施方案》。各设区市教育局,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各高等院校的《“创新发展年”活动实施方案》,请于2009年3月20日以前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创新发展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实施阶段(2009年4月1日—2009年10月31日)。
1、开展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4月1日—5月20日)。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有关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及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印发的文件。
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切实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解放思想大讨论安排,可以和“机关效能年”活动的学习讨论结合进行。
在开展学习讨论的同时,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对照“创新发展年”的主要内容,采取沉下去、走出去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多种方式征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新要求。
2、组织“三查三思”主题活动(5月21日—7月10日)。“三查”即查思想、查作风、查落实。一是查思想。看是否存在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懒散思想,胸无大局、急功近利的狭隘思想等。二是查作风。看是否存在说得多、做得少的现象,做表面文章、不求实效的现象,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三是查落实。看是否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是否面对困难勇于创新、大胆破题。“
三思”是指要深入思考“什么是人民满意教育、怎样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思考“什么是教育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深入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还应对面临的诸多具体问题进行思考。比如,农村中小学校舍出现闲置、城市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严重怎么办?职业教育不断加快发展,但企业用工需求下滑或对接不上怎么办?
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但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不强怎么办?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大学生就业工作怎么办?国家从今年春季开始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寄宿生住宿费,如何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找准症结,提出对策。
3、形成教育创新发展报告(7月11日—8月31日)。在“三查三思”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理清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创新发展目标,提出创新发展举措,撰写教育创新发展报告。各市、县(区)教育局,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高等院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及部分中小学(每个县、市、区推荐中学、小学各1所学校)的《创新发展报告》,请于9月20日以前上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创新发展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4、建立破解难题的长效机制(9月1日—10月31日)。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在边学习、边研讨、边思考、边解决问题的同时,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加强政策研究,完善制度建设,将“双十创新”的成果制度化。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要下决心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既要有长远打算,又要有近期安排。让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亲身感受到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风貌、新气象。
以上活动时间和内容安排,各地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灵活调整。
(三)总结阶段(11月1日-12月10日)。
“创新发展年”活动基本结束时,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通过活动查找到什么问题、找出了什么差距、理清了什么思路、采取了什么措施、制定了什么计划、建立了什么制度、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效等,并形成总结报告,逐级上报。
设区市教育局,委厅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高等院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总结报告,请在2009年12月15日前上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创新发展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对“创新发展年”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具体方案另行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