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几岁创业
1、老干妈陶华碧几岁
72岁
陶华碧,女,汉族,1947年1月出生贵州省,籍贯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老干妈麻辣酱创始人。1947年1月,陶华碧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
出生:
1947年1月(贵州省)
代表作品:
老干妈
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任职:
老干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别名:
老干妈
荣誉:
全国“三八”红旗手
2、“老干妈”的详细的成长历史
1984年,陶华碧女士凭借自己独特的炒制工艺,推出了别具风味的佐餐调料,令广大顾客大饱口福,津津乐道。1996年批量生产后在全国迅速成为销售热点。
老干妈是国内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风味豆豉、风味鸡油辣椒、香辣菜、风味腐乳等20余个系列产品。在大多数国外购物网站上老干妈都直接译成"Lao GanMa", 也有译成"The godmother"。
2012年7月,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 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限时抢购价11.95美元两瓶(约7.74英镑,折合约79.1人民币元)。美国“老干妈”绝对算得上是“来自中国的进口奢侈品”。
(2)老干妈几岁创业扩展资料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捡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个简陋的餐厅,取名“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专门用来拌凉粉,结果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早晨,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转身就走。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陶华碧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
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而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走了10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发现他们的生意都非常好。
原来就因为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酱都是从她那里买来的。第二天,她再也不单独卖麻辣酱。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陶华碧舍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1996年7月,她租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3、你知道“老干妈”神秘掌权人李妙行是何身份吗?
老干妈”一则近三年前的股权变更旧闻引发热议,陶华碧与次子李辉退出,为何冒出另一个次子李妙行?李辉真的只是李妙行的曾用名?为何这两个名字曾多次出现在“老干妈”的专利信息中?股权变更后的两年多里,这家坚持不上市的企业发生了什么?
“一场乌龙”的回应,似乎顺理成章地结束了这次股权变更风波,但老干妈还是那个神秘的家族企业。
2月12日,一篇《“老干妈”陶华碧悄然退出,不再持股老干妈》的报道把这家久未露面的企业推上了热点。
事实上,早在2014年6月27日,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老干妈”)的股东名单中,就已删除陶华碧和其次子李辉——取而代之的是底细不明的“神秘人”李妙行。
老干妈目前的股权结构中,长子李贵山持股仍为49%,陶华碧之前1%的股份转让给次子李妙行,李妙行持股比例为51%。
陶华碧的秘书刘涛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解释道,“李辉”只是李妙行的曾用名,所谓“神秘人”只是一场乌龙。
然而,《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发现,“李辉”和“李妙行”这两个名字曾同时出现在老干妈的10项专利信息中,“李辉”的名字在2014年6月27日后也一直在其贵阳市南明区政协副主席的身份上使用。
“李辉”和“李妙行”是否真的为同一人? 这家多年坚持不上市的家族企业,会否在股权变更后迎来新局面?
陶华碧放下最后1%股权
从49岁创办老干妈开始,这个品牌可谓是陶华碧半辈子的心血。
陶华碧向来低调,甚少接受媒体采访,外界对老干妈的了解大多只来自年度业绩公布,以及陶华碧公开发表过的观点。此次让老干妈引起热议的股东信息变更,实际是发生在近三年前的“旧闻”。
由于老干妈不是上市公司,没有主动公开宣布股权变动的消息,只在贵阳市南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了相关登记,如今才引起广泛关注。
刘涛接受《中国经 营报》采访时表示:“这(股东信息变更)只是家族企业内部的正常交接和传承”,陶华碧仍然是老干妈的董事长和法人代表,目前两个儿子在分工上,李贵山负责销售,李妙行负责生产。
据《贵州日报》报道,截至2015年,老干妈已形成日产量210万瓶辣椒制品的生产能力;2016年,老干妈销售额突破45亿元,20年间产值增长超过600倍,近3年缴税20.62亿元,20年来纳税额增长150倍。
尽管“李妙行”身份仍存疑,但在股权变更后的这两年多里,老干妈发展保持稳健,并未发生断层。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储小平向《中国经 营报》表示:“考虑到陶华碧已经在两三年前便逐步退出,但目前公司业务还算平稳,可以说该公司的接班传承是比较成功的。”
在老干妈传承到二代后,企业发展方向同样受到关注。
4、你知道“老干妈”陶华碧吗?
说起企业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BAT之类的互联网大亨,却很少有人想到陶华碧。但说起老干妈,相信无人不晓,但你知道她到底有多牛么?
8块钱一瓶的辣酱,每天卖出130万瓶,一年用1.3万吨辣椒,1.7万吨大豆,销售额40亿,间接带动800万农民致富,15年间产值更是增长了74倍!
从来不做推销,也不打广告,而且没有促销。不上市、不贷款、也不融资。在别的企业到处找贷款,拉融资,想上市的时候,老干妈却多次拒绝了政府的融资建议。。。
42岁开始创业,从一个没上过一天学的农村妇女,到今天。68岁的她身价已逾70亿,老干妈陶华碧就是这么一个牛X而低调的存在。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公司发展的同时陶华碧也没忘记对社会的回馈,五年纳税累计高达22个亿。说起纳税还有一个小故事:在一次纳税大户评选大会上税务部门少算了30万,将第一纳税大户的老干妈弄到了第二。税务部门想私下补上,糊弄过去,陶华碧可不吃这一套!
“你个狗日哩,给老子查清楚,我明明纳税第一,怎么给我弄到第二,30万税款你们给我弄哪里去了?”当时陶华碧气的直拍桌子。
为了感谢老干妈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政府奖励给她A8888的车牌。要知道,这车牌可是花钱都买不来的!别看她对税务“横”,对待自己的员工可不这样。在陶华碧的公司,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喊她“老干妈”。公司2000多名员工,她能叫出60%的人名,并记住了其中许多人的生日,而且每个员工结婚她都要亲自当证婚人。
“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第一次买玻璃瓶花几十元钱是这样,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依然是这样。
总理都给她点赞
当地为陶华碧供货的收购大户们说,只有我们欠过她的钱,她从不欠我们。给她的辣椒,谁也不敢大意。只要出一次错,以后再想与她交道就难了。“我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踏踏实实做,不欠别人一分钱,这样才能持久。”就是这凭着这份质朴本分的心态,才有了老干妈现在的影响力。她愣是把自己的产品,做成了硬通货。毫不夸张的说:全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然而喜欢老干妈的可不只有中国人。
国内8块钱的老干妈,在亚马逊上愣是卖到了8美元,成了名副其实的“来自中国的进口奢侈品。”关于价格,陶华碧说:“我是中国人,我不赚中国人的钱,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赚外国人的钱!”能有如此霸气底气的,恐怕也只有她了。
而老外对它的评价,总结起来就俩字:牛X!
如今的陶华碧在国外被称为“教母”,在国内她被尊为“老干妈”。她却说自己就是个炒辣椒的,只是坚持用自己的钱做会做的事儿。如此简单而已。
5、老干妈创始人是谁
陶华碧老干妈牌风味豆豉油制辣椒是贵州的风味食品。几十年来,一直沿用传统工艺精心酿造,具有优雅细腻,香辣突出,回味悠长等特点。是居家必备,馈赠亲友之良品。1984 年,陶华碧女士凭借自己独特的炒制技术,推出了别具风味的佐餐调料--风味豆豉,令广大顾客大饱口福,津津乐道。 1996 年批量生产后,风味豆豉在全国迅速成为销售热点。2014年3月,已经进军韩国,在韩国的各大homeplus有售,3800韩币一瓶,约合21元。
6、老干妈的创始背景
“老干妈”是由陶华碧一手打造的辣椒酱的名字。陶华碧,是一个没有上过学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是在1989年自己白手起家,到现在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其创下3年缴税18亿,产值68亿的成绩,并且直接间接带动800万农民致富,为此政府奖励老干妈4个连排号车牌。
“老干妈”一词来源:
陶华碧起初靠卖米豆腐为生,每天用背篓背到龙洞堡叫卖。由于背篓太大,经常挤不上公交车,有时连司机也嫌她碍事不许她上车。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用四处捡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街边,开了个简陋的小吃店,专卖凉粉和冷面。
经过几年的经营,陶华碧靠小吃店积累了一点资金,小吃店也改成了一间饭店。由于价格便宜、分量特别足,而且遇上真有难处的学生陶华碧就不收钱,所以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干妈”。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饭店的生意越来越差,反而很多人来买陶华碧自制的麻辣酱。还有很多人来这吃饭就是为了吃“老干妈”的麻辣酱,听到没有麻辣酱转身就走。这件事给陶华碧的触动很大,她看准了麻辣酱的市场潜力,决定潜心研究麻辣酱。
陶华碧经过反复的思量终于作出了改变其一生命运的决定:放弃餐馆办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老干妈麻辣酱”。陶华碧自己背着麻辣酱穿梭在各个食堂、商店之中,推销自己的产品。但正是这样,陶华碧用肩膀将“老干妈”这一品牌背向了世界。
【拓展资料】
“老干妈”麻辣酱的成功绝对可以称为另类,无广告、无欠账、无融资。而且在当下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仍能独占鳌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老干妈”几乎没有广告,老百姓的口碑宣传就是最好的广告。其实陶华碧在建厂之前就坚定了这个原则,很多人正是通过听说而专程坐车赶来买她的辣酱。后来事业虽然做大了,可陶华碧的宣传理念仍然没有变。
15年来她从没改变过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这一点上陶华碧绝不会让步:“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即使在“老干妈”刚刚起步资金困难时陶华碧也是如此。
贵阳第二玻璃厂厂长毛礼伟回忆说:“当时她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我真有些不敢相信。”就是这样,十几年来“老干妈”企业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
“和她谈融资的事情比引进外资还要难,她心里拿不准的事谁也说不动。”贵阳市政府的官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早在2003年时,贵阳市政府的领导就建议“老干妈”公司上市,政府方面表示可以帮助“老干妈”借壳上市,以便融资扩大生产规模,却被陶华碧一口回绝了。
“什么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我对这些是懵的。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即使如今公司有实力上市陶华碧的态度依然如此。
7、老干妈陶华碧是多少岁开始创业的
是很大的年纪才开始的,快30多岁吧,创业本身就是艰难的,但是要慢慢来,耐心一点好好做,先选好方向,然后努力坚持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8、老干妈陶华碧的年龄
陶华碧约70岁。
女,汉族,1947年1月出生,籍贯贵州省湄潭县,老干妈麻辣酱创始人。
9、老干妈什么时候创业的
“老干妈”名叫陶华碧,1947年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贫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
一天书。20岁那年,她嫁给了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打工和摆地摊。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拣来的砖头盖了个简陋的“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
为了赢得顾客,她冥思苦想,琢磨出了别人没有的独到的“绝点子”:别人不过是加点胡椒、味精、酱油和小葱等材料,她特地制作了专门拌凉粉的作料麻辣酱。这个点子一实施,生意果然十分兴隆。偶尔有一天,陶华碧没有备麻辣酱,顾客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都转身走了。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难道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是喜欢吃我做的麻辣酱?!
机敏的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苦苦地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了。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掏钱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她不禁喜上眉梢:有这么多人爱吃我的麻辣酱,我还卖什么凉粉?不如专卖麻辣酱!
1996年7月,陶华碧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她当上老板后,知道管好工厂要靠管理,可她大字不识一个,怎么管呢?一番苦思冥想后,她认准了一个“管理绝招”,那就是:我苦活累活都亲自干,工人们就能跟着干,还怕搞不好?
风风火火的陶华碧这么说,就这么干,什么事情都亲历亲为。当时的生产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捣麻椒、切辣椒时溅起的飞沫把人的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泪,工人们都不愿干这活。陶华碧就亲自动手,她一手挥着一把菜刀,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员工听了,都笑了起来,纷纷拿起了菜刀……那段时间,陶华碧身先士卒地干,结果累得患了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搅拌麻辣酱全部钙化了。她当老板的都这么拼命苦干,工人们还会惜力吗?
可是,大批麻辣酱生产出来后,当地的凉粉店根本消化不了。陶华碧又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进行试销。没想到,这种笨办法效果还真不错。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结果,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很快就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根。这时,精明的陶华碧扩大规模,把工厂办成了公司!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扩大到200多人。小工厂扩大成公司后,一切就必须走上正规,产供销等“五脏六腑”就要俱全,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工商、税务、城管等很多对外事务都要应酬,政府有关部门还经常下达文件要她贯彻执行……所有这些,让大字不识一个的陶华碧最初觉得真是太难了!
但是,她的性格偏偏就是不畏难。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完全看不懂,她就苦练起记忆力和心算能力,然后让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听得打瞌睡了,她就泡上苦得舌头发麻的浓茶喝……最终,她苦练出了超过一般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每次统计表一出来,财务人员念给她听时,她居然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并分辨出对错。
最令她头痛的是,她得经常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还得上台发言……这对于没有文化的她来说,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啊!无奈,她只得寻思请能人来辅佐自己了。没想到,从部队转业到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的长子李贵山得知她的难处后,主动辞职来到了她的公司。
有高中文化的李贵山,帮助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文件。他读,她听。听到重要处,她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条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然后,她就在李贵山指点需要她签名的文件右上角画个圆圈。李贵山看着这个圆圈,哭笑不得,他在纸上写下了“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哪知,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说:“这三个字,很复杂,很复杂呀!”尽管如此,她还是拿出干活时那样的“力气”,苦练起来。可没上过学的她真的练起字来,竟觉得比当初切辣椒都难。但为了写好自己的名字,她拿出干苦活的劲头整整练写了三天!当她终于写好了自己的名字,竟然高兴得请公司全体员工加了一顿餐!
“拼!苦拼!”这就是陶华碧起家的第一“绝招”。就是靠着这股拼命劲,她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