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 鲁迅的创新

鲁迅的创新

发布时间: 2022-06-30 01:57:51

1、为什么说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其主要原因是鲁迅的作品有其独特的创新之处,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一、鲁迅文学地位及其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上的开端,从鲁迅开始的。鲁迅,是伟大的学家、思想家。他的小说,标志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他写的16杂文,达到了现代杂文史上的第次高峰,还著作有散文,散文诗作为思想家,鲁迅思想是不断发展,而且始终是和中华民族的路途和命运同步发展的。毛主席称鲁迅,他是中华文化和思想的主将。鲁迅作品有,小说集《呐喊》《我》,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热风》、《坟》、《华盖集》等等。

二、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

鲁迅作为清醒的具有理性思考的现实主义作家,反封建思想与启蒙主义文学观使得鲁迅作品的主题紧紧地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方向,表达着进步知识分子共同的愿望。第一,彻底的反封建思想文化反封建思想文化成为鲁迅作品的总主题在《狂人日记》中“吃人”与“被吃”主题的揭示,鲁迅小说创作中其有“总主题”的意义。鲁迅反封建的“纲”鲁迅此后众多小说从不同的侧面具体的延续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礼教与封建统治。第二,对农民问题的关注,在作品中体现农民现实的生存境遇重在揭示农民的精神悲剧病态控掘国民性的病根。比如《阿Q正传》、《故乡》。第三,探索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命运,探索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命运三代五类知识分子形象,着重揭示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矛盾。第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鲁迅作为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通过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来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三、鲁迅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一,清醒、冷峻、深刻的现实主义,鲁迅对五四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开拓和创新,鲁迅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鲁迅对作品人物命运的处理,鲁迅在反映和揭示社会的概括性和深度。第二,打破传统情节小说模式,建立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式。淡化情节,突出人物,每篇小说一个新样式。日记体、手记体等。结构形式的多样性。输入关键词搜索资料。第三,白描象征手法的广泛使用,白描的语言,如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第四,典型人物的塑造,人物个性鲜明,人物包含高度的社会概括性。

总之,鲁迅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写作特征,这充分地体现了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鲁迅在小说形式上的创新

我国传统小说在史传文学的母体中孕育,在勾栏瓦舍民间艺术中发展,因而比较注重全过程的叙述,讲求故事性、情节性,相对比较单一,叙述通常不能直接切入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

鲁迅在继承传统小说精华的同时,借鉴西方小说的优点,即把西方小说结构灵活、注重人物心理描写和我国传统小说善于借助人物言行进行描写的长处结合起来,显得十分精练、含蓄,创造了既是现代化的,又是中国化的小说新形式,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呐喊》、《彷徨》中的小说,大多采用截取横断面的写法,场面比较集中,情节比较单纯,故事性并不很强,打破了时空的顺序,按内容表现的需要去剪接场景和细节。像《孔乙己》(三个生活场面的片段)、《祝福》(倒叙、插叙)、《在酒楼上》(一个生活场景)、《离婚》、《药》(从中途起笔)等等,场面虽然集中,时间的跨度却很长,注意了生活纵横面的结合。即使像《风波》这样的仅写生活中的一个片段的作品,也注意到了首尾照应交代,照顾到了我国民族的欣赏习惯。这样,这些小说虽然“取法外国”,却融合了民族形式的神韵。

从结构上看,既有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一件小事》《孔乙己》,了有截取生活的纵剖面《阿Q正传》、《祝福》;既有单线发展的故事(《孔乙己》、《祝福》《离婚》、《伤逝》),也有双线交错展开情节(《药》);既有顺序式反讽结构(《狂人日记》),也有倒叙式抒情独白体(《伤逝》);既有顺序中加入插叙(《祝福》),也有类独幕剧体(如《风波》)……真正做到了“格式的特别”。

从文体写法上看,《呐喊》、《彷徨》中的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有的是日记体(《狂人日记》)、有的是手记(《伤逝》)、有的是第一人称回顾(《故乡》《伤逝》)、有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错使用(《祝福》、《孔乙己》)……

鲁迅的小说有诗一样的单纯的韵味,却又精粹、凝练、含蓄、警拔,善于采用白描的手法,重视气氛的渲染、环境的烘托,把色彩朴素与气氛沉重结合在一起,从而风格冷峻而感情炽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3、如何看待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鲁迅不但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了解,而且倍加珍视热爱,并自觉传承。那么,既然作为学者的鲁迅深深了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思想家的鲁迅为什么还要大声呼吁青年们“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呢?

我们需要考察的是,鲁迅批判中国文化是从哪个角度批判的,批判的是什么东西?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儒家学说,尽管儒家学说本质上是一种人生修养的智慧,但是被异化为统治工具之后,就有一种基本的观点,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的观点建立了基本的人间统治秩序。“君为臣纲”是社会关系的秩序,“夫为妻纲”是男女家庭关系的秩序,“父为子纲”是父子血缘关系的秩序。这“三纲”或许不是儒家思想的本来面目,但至少在宣传和接受的角度,是为社会上层所大力宣传、为普通民众所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这里面包含着君权本位、男权本位和长者本位的基本思想,而这些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相左,更与鲁迅毕生所追求的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背道而驰。自然地,鲁迅要对这些禁锢精神自由、压抑个性解放的传统文化中保守腐朽的方面大加鞭挞。

鞭挞的文章最著名的要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抨击了“父为子纲”的伦理秩序,反对强调父对子的恩,提出父亲对儿子并没有恩,相反,父亲对儿子是有义务的,因此父子不存在隶属关系。应该强调的是家庭成员之间人格上的平等。只有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才能有出于天性的爱,才可能有精神的自由。《我之节烈观》更对中国传统观念中要求女子节烈提出质疑,认为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对人对己对国家都没有任何好处,是不道德的。这是对男权思想的批判,也是对人的天性的维护。鲁迅还批判过《二十四孝图》,对所谓“孝道”对人性的扭曲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抨击。至于对“君为臣纲”所塑造的中国人的奴性,鲁迅自始至终都不遗余力地坚决反对,我们这里就不赘述了。

显而易见,鲁迅对传统的批判,不是针对传统文化本身,而是针对传统文化所造成的影响,是对传统文化沉淀于民族基本价值观念的那些负面的效果进行抨击,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本原进行彻底否定。鲁迅所批判的不是存在于字纸中的、抽象的、士大夫知识阶层的理想,而是真实地存在于民间的、被世俗化了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性格。凡是实际效果不好、扭曲人性、异化人际关系、遏制个性解放、压制精神自由的,不论是来自圣人的,还是“古已有之”的,统统要搬掉。这么做是为了摈除痼疾、迎接新生。

对中国文化深厚的造诣,对外国文学的精通、对自然科学的关注,都使鲁迅在审视民族文化的时候,比纯粹的国学大师们多了几个参照系,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优和劣都了如指掌。鲁迅生在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活在一个“国将不国”的危亡时期,就好比面对一个垂死的病人,温和的方子是没用的,只有下猛药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因此,在救亡图存的社会环境里,在面对西方坚船利炮和物质文明的轰炸下,对待传统文化,作为思想家而不是学问家的鲁迅,首先选择了批判,偏激的批判,以至于偏激到“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

只有激烈地骂醒了中国人,才有可能打破国民“中华文化中心论”的清秋大梦,才有可能使我们民族意识到自己正站在毁灭的边缘而奋发图强、得以自保。比起那些整天一味“之乎者也”地颂扬传统文化的人,鲁迅更热爱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更清醒地了解我们的民族。

4、著名作家鲁迅在他的作品故乡中表达了他要勇于创新的愿望是?

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5、有关创新的鲁迅说的名言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鲁迅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鲁迅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

6、鲁迅小说的创新性表现何在?

主要是思想的创新性
鲁迅的语言很有特点
但那是那个时代的特色

7、鲁迅小说的创新性表现何在

主要是思想的创新性 鲁迅的语言很有特点 但那是那个时代的特色 倡导学写白话文,作品多为讽刺小说借以讽今

8、勇于开拓创新生活的鲁迅名言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勇者举刀向强者--鲁迅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
鲁迅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鲁迅

9、鲁迅杂文的创新之处

泛泛的说,鲁迅开辟了一个前人多不屑为的园地,他把嬉笑怒骂都写成了文章,这些如椽巨笔的价值,超越了同时代所有的美文,构成了一本大型的百科全书,可作史诗鉴赏。他推翻了胡适时代文人们想当然的观点:白话文如不出美文,就不能胜过文言文。

他的弟弟,以一种文人的雅怀,平和冲淡的笔致,试做美文,的确是为时人,也为乃兄宝重,但思想的光辉逐渐暗淡的文章,终究会追随着卑污的历史和不完善的人格褪色,他的文章里,难免暗藏着微毒,要减损其价值的。

要有伟大的人,才有伟大的文,我们的书法不也一样,谁在欣赏读书写字确实有把刷子的秦桧?

10、鲁迅的名言中鼓励人们要敢于创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一句是什么

鲁迅的名言中鼓励人们要敢于创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一如下:

这句话出自鲁迅《故乡》,文中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记得当初许多人都把这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来警示自己不要畏惧别人的眼光,要勇敢的做自己,坚持自己想要走的路。

对这句话的理解:

《故乡》是了无希望的,它表达了鲁迅对于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创造新生活的愿望。当时年少,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闰土身上,不懂的鲁迅的深意,现在经历的多了,才发现他老人家看的有多么深刻和通透。

希望说白了就是一种期盼、愿望,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对未来的期待,它并不是真实的存在的,是人脑子里的一种想法。有希望和无希望的生活都要继续过下去,有希望了也不代表不努力就可以实现。希望能不能成为现实,就看我们怎么努力,就像路,没有路就走出一条路,没有希望就往前走,走着走着就实现了。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