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 为实现创新发展

为实现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6-26 17:18:37

1、为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创新方面应该怎么做?

你这样会被你领导发现的,你的领导可能也在百度~其实现在大家都在探索阶段。一方面要对内做好企业管理,另一方面要对外做好经营。管理呢要控制纯费用支出,可以年初做个预算,严格按预算支付。对创新型投入呢不要肉疼,本来搞研发是很费时间和金钱的,但是往往是科技比较有价值,比如无人机呀,大数据呀。经营呢要把握先天垄断的优势,垄断的能并都并进来,财务报表好看了融券方便,融券比融资成本低,钱不怕多,有钱人会更有钱,企业也一样,流动性资金充裕的企业更有投资机会。最后一点呢大家都有的机会就不算好机会,真正的机会要自己创造的,就是要围绕政府背景同时转换角色,拿政府项目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经济效益。

2、为实现科技创新,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1. 对科技创新的再定位

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间的综合国力竞争,将集中地体现在科技的创新上,一些重大科技创新所产生的产业辐射和带动作用,必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当今世界,在某些发达国家中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70-80%,甚至更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21世纪谁拥有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谁就将牢牢地把握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主动权。

入世之后,我们固然可以利用wto所制定的对发展中国家有益的条款开展一些技术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但同时,wto规则对知识产权、科学技术项目的保护措施和有偿使用条款,也给中国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集中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入wto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使我国普遍存在的“盗版”现象、“假冒产品”现象受到空前的制止和打击,这固然具有长远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在当前我国人口众多、消费者购买力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无疑将会使众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普及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企业而言,则意味着生产成本的空前增加,意味着产品竞争力的大大下降;二是加入wto后,我国产品的出口将受到大量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影响。这就意味着,今后我国的技术商品在进入发达国家时,将受到涉及电子贸易、网上招标、商品标识、计算单位、条形码等领域的大量法律、法令、条例、规定、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贸易壁垒的严格制约,凡不符合要求的,都将被限制进口和入关。这不但大大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水平,而且也使出口企业面临严重的市场销售危机。

因此,无论是我们自身的发展需求,还是入世后外界对我们的压力环境,都促使我们把科技创新放在一个事关存亡的战略高度,也只有这样的定位,才能促使我们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积极地为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2. 科技创新的发展潜力评价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们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引下,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按照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的科技实力从总体上来看还是相当落后的。据统计,当前我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有30%左右;中国企业中的生产设备仅有24.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却有30%处于国际落后水平;中国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5.3%,研究与发展人员投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仅为1.09%;中国每万人的授权专利仅为0.73项,等等。这些数字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有些甚至低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就是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国情,也是我们推进科技创新的根本立足点。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乐观地看到,在21世纪,在我国加入wto并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大环境中,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2. 1 政局平稳、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创造了科技创新赖以发展的良好环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和平与发展是人心所向,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成为老百姓最朴实的要求。在这样的氛围中,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最广大的群众支持基础,而有了最广泛的群众支持,科技创新就有了最根本的保证。

2.2 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最广大的需求空间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能保持7%以上的速度增长,可以说科技创新功不可没,而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所提供的巨大支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包括农业、基础产业、加工工业、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各主导产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几乎是全方位的、无止境的,这就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提供了最大的市场需求。

2. 3 多渠道、全方位的投资格局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持

加入wto后,国际投资更容易、更多地进入中国,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资规模也日趋扩大,加之逾来逾多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具有了更大的投资能力和更多的投资选择,中国科技创新所需要的风险投资资金已经得到了最充分的保证。这种多渠道、全方位的投资格局,不但提供了科技创新所必须的物质支持和资金保障,也为科技创新创造了一个资源流向更合理、竞争环境更激烈、科研成果转化更有效的良性发展条件。

2.4 科技发展水平的落后使我们同时具有了“后发优势”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在对外开放中与世界各国将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其它国家一些成熟的科学研究体系、科学研究方法,甚至一定范围内的科技创新成果,都应该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使我们在这些领域的探索中少走一些弯路,从而降低我们的研究成本,这种“后发优势”在一定时期内对像我们这样的落后国家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一定要打破过去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的种种困惑,主动出击、扩大交流与合作,尽快赶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

3. 科技创新与多种要素的良性互动

科技创新事业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社会发展总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促使其它要素变动的过程中,同时也受到其它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与多种要素的良性互动。

3.1 思想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前提

这里所说的思想,不仅仅包括一个自然人在进行科技创新过程中所必需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指一种观念、一种意识。如,wto是以一整套国际贸易规则为基础的世界贸易组织,因此,“规则意识”就需要我们在原有的意识体系中进行创新并树立起来,从而适应一种全新的模式。思想创新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在当今世界,谁最先、最好地进行了思想创新,谁就掌握了包括科技在内的一切创新的先机。

3.2 资源流动是科技创新的动力

“流动才有活力,流动才生效益”这是市场经济的法则,也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所在。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资金资源,只有通过流动,达到它所能发挥最大效力的最佳位置,才可能创造出最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一整套促进人才和资金充分流动的机制和途径,最大限度地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动力支持。

3.3 教育的发展进步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没有人才就没有科技的创新,而没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就无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科技的创新必然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基础。当前,我国在教育投入、教学内容设置、在校师生比例、教师学历、教师工资水平等各方面都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在这种条件下,要求我们的教育部门培养出像发达国家那么大比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几乎是不可能的,又怎能要求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短时间内就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呢?因此,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地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3.4 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保证

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没有制度创新,持续的科技创新规模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二是没有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即使已经完成,也不可能顺利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生产力,从而使科技创新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反之,积极的制度创新,不但为科技创新的完成提供了方方面面的制度保证和实现途径,也为科技创新事业的健康、公平、有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如何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 增强企业未来实力?

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就要重新分析市场的需求亮点和趋势,重新分析出现的挑战和机遇,重新分析自身的优势,重新分析关键的环节和步骤。因为过去的许多分析已经过时,或者当时的分析本身就有重大缺陷与错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就要指定新的经营手段、新的人事框架、新的管理体制、新的经营战略、新的重大措施、新的重大步骤等。战略无定式。就本质而言,每个企业制定出来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一致的;就内容、重点、结构而言,不同企业的发展战略很少有共同之处。企业普遍面临发展战略创新任务,例如,很多企业都需要从新定位。有些企业经营内容本来就与自身特长严重脱节。诸如此类企业如果不重新定位,发展前景很难光明。再如,很都企业都需要重新解决靠什么经营的问题。靠垄断地位、行政保护、资金实力、现成技术都已经不能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经营状况,只能依靠不断的创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不只是提出新的发展战略,还要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像其他创新一样,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不能只停留在认识阶段,还要进入到实践阶段,假如没有风险、没有困难、没有助力去实践,将毫无意义。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长期化的行动。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认识需要不断地提高,实施任何一项战略客观上都需要一项过程。这就需要在制定了新的企业发展战略之后,不但要深入组织实施,而且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微调,必要时还要进行重大调整,重大调整之后又要组织实施。专家们把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称为“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发展战略创新的过程,就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企业发展战略创新要靠领导。领导人主要应该通过正确的战略领导。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领导人的本职工作。领导对企业职责,首先就是要对企业发展战略负责,对企业发展战略创新负责,归企业战略管理负责。先进的企业领导人,应该是企业发展战略家,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家和企业战略管理家。如何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1、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一靠战略意识,二是靠战略知识,三是靠战略信息,四是靠战略智慧,五是靠战略咨询。企业管理者缺乏战略意识,不重视企业发展的全局问题、长远问题,不重视谋略,就谈不上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更谈不上企业战略管理。要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在战略发展方面的经验,学习相关企业战略的精辟理论和生动案例,这些将有助于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2、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首先需要进行战略分析。为此,必须充分占有战略信息,战略信息是与企业整体与长远发展相关的重大信息。研究新的企业发展战略,不能不尊重实践经验和书本知识,也不能搞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该应用的应用,该修改的修改,该组合的组合,该自创的自创。高明的企业发展战略是智慧的结晶,而不是经验和知识的堆积。企业管理者由于存在观念、知识、信息、智力、行业、地区、角色、精力等各方面的局限,往往缺乏战略创新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应该从企业的外部寻求咨询服务。企业发展创新基于企业管理者观念的转变。企业管理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怎样搞好企业的旧观念,这些观念可能曾经是企业发展辉煌的源泉,现在却成了企业发展的障碍。企业发展的最大敌人是管理者的旧观念。企业管理者要想研究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应该首先想自己的旧观念宣战。3、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也源于企业管理者的动力、魄力和毅力。这种创新不是局限性创新,而是整体性创新;不是短期创新,而是长期性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是企业再造工程,是一项具有很大风险、困难和阻力的系统工程。企业管理者实施这样的工程,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没有排除各种困难和阻力的魄力,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只能半途而废。企业发展战略创新还要靠群策群力。企业广大员工非常关心企业的发展前途,在他们当中蕴藏着战略智慧,新战略制定后也要通过他们实施。因此,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必须尊重广大员工的意愿,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4、我国实现创新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1)优势:①党和国家高受重视科学技术发辰。②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内性: ③新中国成立以容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质保障:④中华民族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⑤经过广大科拔人员顽强拼搏,已在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创新经验。
(2)劣势: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5、大企业如何通过产业孵化实现创新发展?

大企业通过产业孵化实现创新发展做到以下方面:

一、产城融合发展趋势

以前传统园区大多通过优惠政策和低廉的土地成本来吸引企业入驻,但是由于周边配套不足,导致大量园区企业和员工形成入园、回城的“潮汐”现象。随着产业园区的演化和发展,园区需要承载大量多元化的功能,这使得城市要素和生产活动在园区内聚集。

进而推动产业园区的城市化进程,推动园区经济与城区经济逐渐走向融合。因此,一些园区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从单一生产型园区逐渐规划发展成为集生产与生活于一体的新型城市。

二、园区物业资产自持配套发展趋势

在国家鼓励物业资产自持、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要求园区自持等政策,倒逼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运营模式发生改变,从原先开发模式走向运营模式。

并且,产业园区通过物业资产自持能保持后续园区品质管理、准确一贯的产业定位,有利于培育先进产业集群、落地地区产业规划等,促进园区内在价值提升。

三、园区服务细化与标准化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产业园区的核心是产业发展。但在市场评价中,通常出现了一种错配现象:产业园区服务即是房地产销售和租赁。这种现象导致对外无法获得相应的市场估值,对内难以建立有效的绩效组织。中商认为产业园区若想创新升级则亟需有效的价值发掘和价值表达。



除了载体业务,产业园区应积极提高产业孵化、产业运营、产业服务的能力,真正具备产业导入的能力。产业园区的政策已大致相同,而软服务则各不相同,未来产业园区可从三大方面建设服务体系:

1、市场服务,整合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机构资源提供科技金融、人才服务、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科技中介以及其它各类专业服务等;

2、园区服务,依托自有资源直接面向企业提供的多元化服务,包括:空间载体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公共设备设施服务、物业及城市配套服务、园区文化构建服务等;

3、政务服务,整合各级、各条线政府资源,提供政务办理一站式服务等。



四、盈利模式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物理空间成为“共享资源”,对应的园区盈利模式也由传统的“物业租售模式”向“投资共生模式”、“服务模式”转变。

通过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入股入园企业,同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共同享受入园企业的成长收益,园区开发运营企业和入园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五、园区运营专业化发展趋势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现有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空心化、同质化、招商盲目化的现象。中商认为,产业园区运营主体不仅在专业度尤其是主营方向需要提升,还要在产业服务、资源积累、政策理解、供应商整合等有深刻理解,集中优势资源服务于园区产业的发展。

从而提高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商咨询集团产业研究专家分析产业园最终要回归到产业的本身,通过专业的品牌打造和管理输出搭建平台,以高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和系统化的园区布局,深度挖掘产业的内在价值,打造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中商咨询集团则完美的做好了助力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进行产业定位、精准招商、监管运营的准备。

6、为了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国家应如何努力

现如今,在很多场合,很多地方能看到创新二字。大到我们的神七飞天,小到生活中的广告语“有创意才够味”,处处都体现着创新。我的生活中离不开创新,那么一个国家的发展更离不开创新。所以胡XX主席在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XX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XX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以来,以胡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2005年10月,胡XX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1月,他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对于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来说可谓是意义重大。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批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两弹一星”横空出世,神舟飞船遨游苍穹,超级杂交稻成功培育,中文激光照排技术发明推广……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科技人才已达3200万人,其中研发人员105万人,研发投入总额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并有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有信心有能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
目前,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那么就要求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科技事业。我们必须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贯彻落实好规划纲要和中央决定。
探索与创新,是21世纪的主旋律,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作为新世纪下成长的大学生,接受着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也被各种各样的知识革新所冲击着。我们不仅有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同时我们还有互联网,媒体等各方面的资源可以利用。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开拓思路,激发我们活跃的思维,为建设创新型社会而努力奋斗。

7、如何激励自主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领导我国科技事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底蕴深厚、前途广阔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光明前景,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2008年,我国把科技支撑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四大措施之一,科技在克服现实困难、创造未来繁荣中的支撑引领地位进一步强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这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抉择,开启了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沿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创新铸业的10年,面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是创新铸剑的10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一批影响重大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创成果相继涌现;是创新铸基的10年,科技改革稳步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我国整体科技实力迈上新台阶,与主要发达国家不断接近,一些方面甚至成为领跑者;是创新铸魂的10年,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创新政策体系、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不断优化。实践证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科技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

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同步走、同向行的关系,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成效。当前,距离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还不到10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奋力投入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实践,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新的重大作为。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不竭的技术源泉。同时不断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重视协同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我国科技水平。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必须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从国际上看,世界范围内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断蓄积。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层面,全球进入了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果开辟社会生产力持续提高的广阔空间。

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我国以较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压力,面临着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经过多年来的艰苦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结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经济结构问题与科技创新能力、人才队伍水平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就难以真正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因此,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实力提升是基本前提,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关键所在。要进一步统筹落实好科技、教育、人才三个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科技进步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立足长远,超前部署,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夯实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坚实基础。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实力提升和发展方式转变是首要任务。要更加注重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共性技术突破和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综合国力提高是根本目的。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科技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宽、责任越来越大。我们要紧紧围绕农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管理、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根本动力也在于改革开放。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们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贯彻到科技领域,努力在科技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科技体制改革始终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全过程。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在发展中日益完善,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激励企业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科技与金融结合日益紧密。这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根本性重大变化。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些突出问题仍然制约着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牵引还不足;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创新的基础也还不牢。

解决好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在继承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科技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们要坚决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步伐。

始终坚持把解决科技与经济相结合问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有机衔接,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统筹协调和协同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统筹各类创新人才发展,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以人才强促进科技强,带动产业强、经济强。

完善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总结推广相关试点政策,积极研究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关政策措施。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不断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健全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创新法治环境和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大力倡导创新光荣,强化科学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创新文化土壤。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