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 思路创新管理变革

思路创新管理变革

发布时间: 2022-06-23 16:43:45

1、如何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和举措,

一、加强学习,在思想上创先争优。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牢记“两个务必”,自觉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诱惑和侵蚀,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树立人民满意的形象。

二、增强责任感,在带头上创先争优。走在前列,作出表率,争创一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吃苦在前,遇到困难不退缩,碰到问题不害怕,对于得失不计较,面对成绩不骄傲。

三、开拓进取,在行动上创先争优。不断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做到工作思路有创新,目标任务有创新,工作措施有创新

(1)思路创新管理变革扩展资料

产生途径

创新能力的产生在于学习,实践,改进而不断地认真努力,逐步产生新的工作感悟,产生进步正确新的工作能力。一个人的工作创新能力的产生在于人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逐步提高进步有关,和人的教育背景,文化程度,工作环境,学习实践,追求进步精神认识等等方面都有相关联系性,提倡提高工作创新能力,会使我们的工作进步,做的更好。

提升方法

要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要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任何一项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智慧在创新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只有如此,创新工作才可以少走弯路,才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如何应对新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新时期管理创新有哪些新的形式和特点

企业管理创新,最重要的是在组织高管层面有完善的计划与实施步骤以及对可能出现的障碍与阻力有清醒认识。帮助企业主及CEO塑造此一方面的领导能力,使创新与变革成为可能。管理创新的内容也可以分为:管理思想理论上的创新;管理制度上的创新;管理具体技术方法上的创新。

科技创新体系由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知识创新、以标准化为轴心的技术创新和以信息化为载体的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三大体系构成,知识社会新环境下三个体系相互渗透,互为支撑,互为动力,推动着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管理与制度创新的新形态。



(2)思路创新管理变革扩展资料:

有利因素

从组织结构因素看有机式结构对创新有正面影响;拥有富足的资源能为创新提供重要保证;单位间密切的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从文化因素看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通常有接受模棱两可,容忍不切实际,外部控制少,接受风险,容忍冲突,注重结果甚于手段,强调开放系统。

在人力资源这一类因素中,有创造力的组织积极地对其员工开展培训和发展,以使其保持知识的更新;还给员工提供高工作保障,以减少他们担心因犯错误而遭解雇的顾虑;组织也鼓励员工成为革新能手;一旦产生新思想,革新能手们会主动而热情地将思想予以深化、提供支持并克服阻力。

3、管理变革的趋势有哪些

21世纪将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信息时代。与此相关的,必将导致一场极其深刻的管理革命。对这场管理革命的丰富内涵及其深远意义,目前还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但从现在已经掌握的信息推断,至少将出现如下管理变革的趋势:
1、创新:未来管理的主旋律
所谓创新型管理,一是指为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二是每个经理人,都将成为创新者。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把经理人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使经理人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创造性劳动,研究新问题、新动向、新思路,成为创新型的工作者。三是每一企业要为全体员工创造才能的自由发挥建立新的机制,面对未来,需要的是能够激励人们不避风险、不怕犯错误、勇于创新探索的管理机制。四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味模仿别人的企业是难以生存的。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
活力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2、知识:最重要的资源
信息社会是智能化、知识化的社会,知识将成为企业获取效益的主要手段。首先,每一
个现代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运用,都应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把握世
界范围内的新知识、新信息、新动向,充分利用全人类所创造的知识宝库和精神财富,加快
自身的发展。其次,开发知识资源,还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员工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潜在能
力的发掘。每一个现代企业,必须着力培育员工,提高员工的科学知识水平,使之成为适应
时代要求的智能型劳动者,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才能。再次,开发知识资源,还应高度重
视“外脑”的利用。由于当代管理影响因素复杂多变,企业领导人仅凭个人的知识和能力,
难以有效地解决重大战略与管理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借助于众多专家的知识和智慧,促进企
业的有效发展。
3、“学习型组织”:未来成功企业模式
未来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即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这一著名论断,是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在这本畅销全球且极具影响力的巨著中,不仅要求组织每一成员终身学习、不断充实新知、超越自我,而且强调系统思考与知识整合的力量,强调为实现共同的远景,凝聚集体智慧的团队学习。但学习型组织的真谛,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资讯,同时也高度重视人们心灵的根本转变,让每一成员活出生命的真正意义,从而大大增强组织革新与创造的能力,去不断创造未来。
4、快速的应变力:时代的新要求
围绕着提高快速反应力这一管理课题,要求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改革管理工作程
序、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突破常规,把效率作为衡量组织功能的首要标准。其次,必须以
敏锐的洞察力,时刻面对未来,观测和预见未来,密切注视未来的变化趋势和新动向,以超
前的意识、领先的经营理念和开拓创新精神,抓住时机,果敢决断,力求适应未来的发展要
求。与此同时,必须建立效率高、适应性强的生产体系,把由工业时代大机器推动的大批量、
单一型生产,转变为由市场驱动的灵活生产,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再次,在目前条件
下,尽管人们努力提高预见能力,但也难以完全预见未来的一切变化,难免会受到某些意想
不到的事件的冲击,因而每一组织的结构,都应设有因应处理意外变化的机能。
5、权力结构转换:变正金字塔为倒金字塔
过去的组织,多是典型的正金字塔型组织。金字塔的顶端,是企业的总裁,其次是中间管理层,金字塔的底层,则是从事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广大员工。这种组织结构,已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将正金字塔型组织变为倒金字塔型,首先意味着由于员工的知识、能力、技术持续性的提升,
获得了独立处理问题的管理才干。其次意味着组织的分权,把权力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手中,使他们可以直接处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物,不必再层层请示。再次,倒金字塔的上端是与用户直接接触的员工,意味着真正的顶层是广大用户。员工直接承担为用户服务的责任,领导者则支持、指导员工的工作,激发员工的智慧,并为员工服务。
6、弹性系统:跨功能、跨企业的团队
适应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具有更大的弹性,并大大提高组织整体的综合效能。
过去以分工为基础的职能部门制,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但也带来部门间互相割裂、
难以协调配合的弊端。由于各项管理活动相互交织以及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那种就生产抓
生产,就销售抓销售的分割式组织,已远远不能适应,任何重要环节的活动,都需要各类专
业人员的配合与协作。例如技术开发或产品设计,需要了解市场、了解生产状况,需要综合
汇集市场调研、生产、品控、营销、财务、环保等多方面人才的智慧。为此,必须突破部门
分工的严格界限,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和任务,实现功能的重新组合,建立跨功能的机动团
队,增强企业的活力、效能与系统整体合力。
7、全球战略:新世纪企业
决战成败的关键
国际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最突出的,一是产品竞争,在当今时代,只有创造出高品位、
高质量、独具特色的国际名牌产品,才能牢牢占领国际市场。二是高技术的竞争,拥有高新
技术,才能不断创造出技术含量高、档次高、附加价值高的新产品。三是规模实力的竞争,
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发展的跨国公司,以其经济、技术的强大实力,成为国际市场的主力
军,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如此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每一企业都应以强
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认真思考自己的全球竞争战略。一方面,从世界水平的高度,努力
创造达到国际标准的一流产品、一流服务和一流管理;另一方面,则应努力发掘自身的优势
和特点,集中力量创造相对优势,寻求自己应有的位置和发展空间。
8、跨文化管理:管理文化的升华
管理活动与不同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不同的管理哲学和管理风格。例如:美国式管理强
调个人价值,强调严格的制度,理性决策技术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等等,而日本式管理则
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上下协商的决策制度,员工对组织的忠诚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等。
显然,这种不同管理模式的特色,源于不同的文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通过对日本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反思,企业经营观念正在不断变化之中,如重视企业的社会效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等。日本也在检讨原有管理模式的不足,正在强化人事竞争机制,摒弃论资排
辈,让员工相信,只要有能力,就能够出头,强调异质化、活力化、效率化经营等。同在一
个“地球村”,在管理文化上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趋势。需要强调的是,跨文化的
管理,决不是文化的同一化,而是在保持本土文化基础上兼收并蓄,不断创新,建立既有自
己特色又充分吸纳人类先进文化成果的管理模式。
9、“四满意”目标:企业永恒的追求
所谓“四满意”目标,简称“四意”目标,是指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满意和社
会满意。“为顾客服务”,早已被许多企业奉为信条。其后又概括出TSM——全方位满意管
理,提出方方面面达到顾客满意。著名的IBM公司根据其价值观,提炼出“为员工利益、为
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的三原则,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四意”目标,则是在三原则基础
上的扩展,从而更全面地体现了文明时代现代企业的经营宗旨,必将成为新世纪所有企业的
管理目标。作为现代企业,不仅要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营销,同时还
要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很高的信誉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要创造出经济效益,同时也要
创造社会效益——为人们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科学、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作出应有的奉献。
10、“没有管理的管理”:管理的最高境界
所谓“没有管理的管理”,并非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进入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
其一,全员管理将提到新的高度,人人都是经理人,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都是决策的
执行者。其二,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将会大大激发员工的主动精神,员工不再
被动的在管制束缚下工作而是主动自觉地完成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其三,通过管理文化,创
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使企业融为一体。其四,顺应形势、顺应社会
经济运行的自然法则,塑造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只有将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领
导者摆脱日常管理事务,才能面对未来,纵观世界审时度势,筹谋企业发展的根本大计。

4、企业创新与变革的意义

企业要适应互联网时代下新的市场、新的商业环境,要转型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产生突变,才具备“应万变”的适应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从宏观层面来看,创新可分为基础技术型创新、工程技术型创新、客户中心型创新和效率驱动型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以用户为核心观念的不断深入,企业逐渐将关注点放到提效这件事上,用效率提升驱动企业创新改革的效率驱动型创新成为焦点。

所谓效率驱动型创新就是提出新思路、新方法颠覆现有低效的运营方式,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将想法落地实现改革。云视讯就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新技术,作为未来的基础通讯技术,解决了组织间远程沟通难、互动性差、效率低的痛点。云视讯技术的应用能优化企业内各个沟通、协作环节,对提高运营效率大有帮助。云视频会议系统具备让公司组织架构灵活化、人才引入全球化、培训体系完善化、客户服务精细化等优点。

组织架构灵活化

以往企业为保证部门间拥有良好的沟通、协作环境,大多采用集中部署办公区的方式,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国内市场,为适应业务分散化趋势,企业不得不推行分布式办公模式,传统低效的沟通、协作方式限制了企业发展。云视频会议系统完美解决了远程沟通难的痛点,全球领先的编解码技术保证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高清视频互动连接,全国各地的办事处、分公司通过网络就能进行实时面对面视频沟通交流,工作效率更高。

人才引入全球化

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人才引入策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线下面试的招聘方式受地域限制,HR只能在本市或临近城市招揽人才,使企业陷入“造血”能力不足的困境。远程招聘彻底改革了招聘方式,HR用云视频会议系统发起远程面试,将邀请卡通过邮件、短信、微信等方式发给候选人和用人部门负责人,各方用手机、电脑、微信小程序等一键就能加入其中,随时随地开启高清视频面试。远程招聘极大缩短了人才引入周期、扩大筛选边界,让招聘效率更高。

培训体系完善化

新员工入职培训、企业文化宣讲、员工业务能力提升等都离不开培训,完善的培训体系是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措施。云视讯技术未普及前,企业培训多采用线下组会、文字材料自学、异步视频等方式,效果并不理想。讲师使用智能培训系统在总部培训室就能与全国同事建立高清互动视频连接,互联网环境下都能享受1:1真人沉浸式教学体验。在线答题、课堂反馈等功能让讲师实时了解课堂效果和学员知识点掌握情况。教学效果可量化让企业培训更高效。

客户服务精细化

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是每家企业的宗旨,但真正将服务落到实处的并不多,精细化客户服务能力可以保证销量稳步上涨。以往业务员和客户多以电话沟通为主、出差见面拜访为辅,效果不佳。云视频会议系统颠覆了传统客户服务模式,不用出差,在工位就能和客户建立高清面对面视频连接,屏幕共享功能让云会议室内全部设备都能同步显示文件、图片、应用程序界面。沟通结束后还能在云文件夹内回看完整沟通过程,不错过任何重要细节。

互联网是效率的代名词,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也给企业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老板们必须时刻紧盯业务流程和环节,利用新技术不断优化不合理之处,从而实现以效率驱动企业创新变革的目的。云视频会议系统因其高效连接的特性,已成为了企业提效强力有的抓手。未来,以小鱼易连云视频会议系统为基础开发的远程招聘、智能培训、视频客服、沟通会商、视频会议等应用场景将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和政府机构。

5、什么是管理创新,创新的意义是什么?

1、含义

管理创新是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管理创新则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也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当管理者说到要将组织变革成更富有创造性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就是要激发创新。

2、意义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各国经济通过商贸往来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我国已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现代资源、技术、信息、人才和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市场经济的法则是优胜劣汰。企业在竞争中要想占据优势地位,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

企业必须尽快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创新是一种理念,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合理,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

(5)思路创新管理变革扩展资料:

为使管理创新能有效地进行,还必须创造以下的基本条件:

1、创新主体(企业家,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应具有良好的心智模式

这是实现管理创新的关键。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创新主体具有的心智模式:一是远见卓识;二是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价值观。

2、创新主体应具有较强的能力结构

管理创新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可能完成管理创新,创新管理主体应具有:核心能力,必要能力和增效能力。核心能力突出地表现为创新能力;必要能力包括将创新转化为实际操作方案的能力,从事日常管理工作的各项能力;增效能力则是控制协调加快进展的各项能力。

3、企业应具备较好的基础管理条件

现代企业中的基础管理主要指一般的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如基础数据、技术档案、统计记录、信息收集归档、工作规则、岗位职责标准等。管理创新往往是在基础管理较好的 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因为基础管理好可提供许多必要的准确的信息、资料、规则,这本身有助于管理创新的顺利进行。

6、如何实现管理创新实践?

为使管理创新能有效地进行,还必须创造以下的基本条件:

创新主体应具有良好的心智模式

创新主体(企业家,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具有良好的心智模式是实现管理创新的关键。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创新主体具有的心智模式:一是远见卓识;二是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价值观。

创新主体应具有较强的能力结构

管理创新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可[4]能完成管理创新,创新管理主体应具有:核心能力,必要能力和增效能力。核心能力突出地表现为创新能力;必要能力包括将创新转化为实际操作方案的能力,从事日常管理工作的各项能力;增效能力则是控制协调加快进展的各项能力。

企业应具备较好的基础管理条件

现代企业中的基础管理主要指一般的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如基础数据、技术档案、统计记录、信息收集归档、工作规则、岗位职责标准等。管理创新往往是在基础管理较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因为基础管理好可提供许多必要的准确的信息、资料、规则,这本身有助于管理创新的顺利进行。

企业应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

创新主体能有创新意识,能有效发挥其创新能力,与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有关。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下,人们思想活跃,新点子产生得多而快,而不好的氛围则可能导致人们思想僵化,思路堵塞,头脑空白。

管理创新应结合本企业的特点

现代企业之所以要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是为了更有效地整合本企业的资源以完成本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因此,这样的创新就不可能脱离本企业和本国的特点。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中,短期内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实力比西方企业弱,如果以刚对刚则会失败,若以太极拳的方式以柔克刚,则可能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最佳方略。中国企业应充分发挥以“情,理,法”为一体的中国式管理制度的优势和特长。

管理创新应有创新目标

管理创新目标比一般目标更难确定,因为创新活动及创新目标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尽管确定创新目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目标则会浪费企业的资源,这本身又与管理的宗旨不符。

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公司的管理创新能力呢?

有意识地进行管理创新。很多公司建立了研发实验室,或是为某些个人指定了明确的创新职责。但有多少公司建立了专门的组织架构来培育管理创新?要成为一个管理创新者,第一步须向整个组织推销其观念。

创造一个怀疑的、解决问题的文化。当面临挑战时,公司员工会如何反应?他们会开始怀疑吗?他们是会借助竞争者采用的标准解决方案,还是会更深入地了解问题,努力发现新的解决之道?只有最后一条路才能将公司引向成功的管理创新,管理者应当鼓励员工寻解决问题而非选择逃避。

寻求不同环境中的类比和例证。公司应该向一些高度弹性的社会体系学习,如议会民主制度、城市等。如果公司希望提高员工的动力,就应该去观察、学习各种志愿者组织。鼓励员工去不同的国家工作也非常有价值,这可以开阔员工的视野并激发思维。

培养低风险试验的能力。有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不断鼓励员工及团队提出管理创新办法。但他们很快意识到,要想使能动性转化为有效性,就不能放任所有的新主意在整个组织内蔓延。他们规定,每种创新只能在有限的人员范围和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这既保证了新创意有机会实施,同时也不会危害到整个组织。

利用外部的变革来源来探究你的新想法。当公司有能力自己推进管理创新时,有选择地利用外部的学者、咨询顾问、媒体机构以及管理大师们,会很有用。他们有三个基本作用:新观念的来源;作为一种宣传媒介让这项管理创新更有意义;使公司已经完成的工作得到更多的认可。

持续地进行管理创新。真正的成功者决非仅进行一两次的管理创新。相反,他们是持续的管理创新者。通用电器就是一个例子。它不仅成名于其“群策群力”原则和无边界组织,还拥有很多更为古老的创新,例如战略计划、管理人员发展计划、研发的商业化等。

7、管理学中管理应进行哪些方面的变革与创新

创新原理是对现有事物构成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或分解,是在现有事物基础上的进步或发展,是在现有事物基础上的发明或创造.创新原理是人们从事创新实践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创新虽有大小、高低层次之分,但无领域、范围之限.只要能科学地掌握和运用创新的原理、规律和方法,人人都能创新,事事都能创新,处处都能创新,时时都能创新. 如果满分的文化是100分的话,创新就是101分的文化,最后的那个1分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东西。
一、创新——我们的选择
茫茫广宇无始无终的自然存在着、演化着。地球只是广宇中微小的自然存在物; 人或者人类仅是地球上千万种生物之一。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类本身不仅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而且是自然界进化的客观产物。当具有自我意识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的人类诞生之后,人类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产生他的自然界以及整个宇宙进行认识、利用,以造福自身。岂今已走过自然、农业进入工业、知识等文明形态。从采摘刀耕的远古到知识价值增值的今天,其动力是什么?
究竟是什么启动了人类的原始灵性,打开了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思索之门?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创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床、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他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是物化的知识力量。”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推动人类发展的原动力是深隐在人类大脑这块因自然因素与内在需求相结合而导致高度复杂的自然物质之中的创新意思与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内在客观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必然选择。
二、创新的特征和作用
(一)什么是创新 1、创新的来历
“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后妃传》中,意思是创立或创造新东西。
新华词典中说创新是抛弃旧的,创立新的。其实,对旧的不完全是抛弃,更确切的应是扬弃。
创新的英文是“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它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是有系统地抛弃昨天,有系统地寻求创新机会,在市场的薄弱之处寻找机会,在新知识的萌芽期寻找机会,在市场的需求和短缺中寻找机会。以企业家的精神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
以开创一个新的工业为目标,而不是以发明一个新产品或者修改一个旧产品为目标。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
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形成于20世纪。着名的创新学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在1912年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他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创新,认为创新是一种生产函数,实现从未有过的组合。
1912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创新的概念。他提出“创新”(innovation)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 他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的五个方面:
—产品创新:引进一种新产品或产品的新特性;
—工艺创新: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市场开拓创新:开辟一个新市场;
—要素创新:要采用新的生产要素。
—制度、管理体制的创新:实现企业的一种新组织。
在熊彼特看来,一个正常、健康的经济,不是处于平衡状态,而是不断受到新技术的“干扰”。
2、创新的内涵
(1)创新是人类生命体内自我更新、自我进化的自然天性。(生物学角度)
生命体内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是生命的本质属性。生命的缓慢进化就是生命自身创新的结果。
(2)创新是人类心理特有的天性。(心理学角度)
探究未知是人类心理的自然属性。反思自我、诉求生命、考问价值是人类客观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3)创新是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学角度)
人类要生存就必然向自然界索取它的需要。人类要发展就必须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明天。
(4)创新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社会学角度)
外在标志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物化后生产工具的诞生。内在标志是人类大脑思维的高度进化。
(5)创新是人类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人与自然的关系)
3、创新的定义
创新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或具体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如:人类的工具变迁;邮政工具的变迁;
创新的本质目的: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创新的主体:人类。
创新的客体: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
创新的过程:不断拓展和改变对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认知与行为的动态活动本身。
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
创新的关键:就是改变。
创新的结果:两种。其一物质的,其二非物质的。
如:燧人氏钻木取火;秦王朝的建立;
(二)创新的特征
创新是由人、新成果、实施过程、更高效益四个要素构成的综合过程。是创新主体为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活动。它的特征有:
价值取向性;明确目的性;综合新颖性;高风险、高回报性。
1、明确目的性
人类的创新活动是一种有特定目的的生产实践。比如:科学家进行纳米材料的研究,目的在于发现纳米世界的奥秘,提高认识纳米材料性能的能力,促进材料工业的发展,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如:航天事业的研究和发展
2、价值取向性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是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对客体所做的评价。创新的目的性使创新活动必然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创新活动的成果满足主体需要的 程度越大,其价值越大。一般说来,有社会价值的成果,将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如:伦琴射线与X光透视
3、新颖性
新颖性,简单理解就是“前所未有”。用新颖性来判断劳动成果是否是创新成果时有两种情况:
一是主体能产生出前所未有成果的特点。科学史上的原创性成果,大多属于这一类。这是真正高水平的创新。
二是指创新主体能产生出相对于另外的创新主体来说具有新思想的特点。例如:相对于现实的个人来说,只要他产生的设想和成果是自身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同时又不是按照书本或别人教的方法产生的,而是自己独立思考或研究成功的成果,就算是相对新颖的创新。
二者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有一条模糊的边界。
3、新颖性
“一个人若能达到发明或思考对自己来说是新东西的程度,那么就可以说他完成了一项创造性行为”
——照相机的发明者爱德华?兰德
“一个三岁的儿童发现他能用积木做什么事情;或者一个六岁的儿童发现他能够把五分钱和五分钱加起来成为什么成果,即使世界上人人都知道这种事情,他也是一个发明家。”
——杜威
4、高风险、高回报性
任何一项改革创新都具有很大的风险性,而创新实验的成功,就具有高的社会回报性。
例如:人工牛黄的诞生。
(三)创新的作用
1、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2、深化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3、提高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驾驭能力。
比如:高空电线上的积雪清除方法、菌草代木代粮食用菌的诞生、伦琴射线与X光透视 、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与核能的利用
三、创新的基本原理
1、创新的第一原理:创新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和属性——与生俱来。
如:斯佩里的脑部功能定位说。
大脑是创新的源泉 。人的一切心理现象或者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都是人脑的一种基本功能,是与人类自身进化而同步形成的客观天赋。 2、创新第二原理:创新是人类自身的本质属性——人人皆有。
如:微软的组织创新。
献身创新事业的人们,创新是人的本性,创新是人类的本质,创新是人类与自然交互影响中形成的一种自然禀赋。
3、创新的第三原理:创新是可以被某种原因激活或教育培训引发的一种潜在的心理品质——潜力巨大。
如:创新学家奥斯本对电风扇的改进希望
人的潜在创新能力一旦被某种因素激活或教育引导,都可能导致巨大创新能量的发挥。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