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创新集体
1、团队建设创新管理,如何创新
1、取长补短,发挥下属优势。(要知道团队方向性的问题)2、建立完善框架、清晰完整3、团队内部能够合理反映信息与问题(逐级汇报)4、成员尽可能多付出,管理者公平给予平台。5、共同的志向6、好的领路人7、集体荣誉感,共同创造。8、创造和谐氛围。9、建立健康合作格局。10、共同的竞争对手
2、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团队建设 创新团队应具备哪些条件
第一,明确团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是建立在相同的利益、相同的兴趣、相同的奋斗目标之上。
第二,界定成员职责:
目标明确后,确定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全权负责相应工作的计划与组织实施,对团队集体负责。
第三,建立团队制度:
团队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建立合适的团队管理制度,是打造高绩效团队、实现组织目标的切实保障。
第四,实施团队考核,坚持赏罚分明:
团队的激励考核制度建立后,关键是要执行,如果执行力偏弱,再好的制度也会形同虚设。
第五,重视过程沟通,强调阶段管理:
团队建立之初就应该确定团队的行动计划,严格控制每个关键节点,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团队沟通机制。
3、从组织行为学视角,探讨怎么建设和培育优秀的创新团队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军事组织等等。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
4、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
一、建设目标
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人才,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物和科研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稳步推进博士点立项(支撑)学科和一级硕士点学科建设;倡导优良的学术风气,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周期
团队建设周期暂定为三年。
三、组建条件
1.团队负责人应具备正高级职称(45岁以下的负责人须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
2.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不少于3人)。团队成员的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原则上以博士立项建设(支撑)学科、一级硕士点学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依托。
4.团队分为理工类团队、人文社科(含管理)类团队和艺术类团队,具体的组建条件如下。 理工类团队:
①近五年实际到位经费为人均10万元(含)以上;
②近五年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篇以上或授权发明专利3项以上(1项授权发明专利相当于1篇检索收录论文)或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或出版学术专著1部;
③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得超过45周岁。其中,团队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男)或53周岁(女),二级教授不受此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人文社科(含管理)类团队:
①近五年实际到位经费为人均3万元(含)以上;
②近五年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篇以上或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以上或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
③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同理工类团队。
艺术类团队:
① 近五年实际到位经费为人均5万元(含)以上;
②近五年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篇以上或艺术作品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4幅以上或在省级以上展览及大赛上获得二等奖1项;
③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同理工类团队。
四、申报和审批程序
1.学校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团队的申报工作(新引进的人才可随时申报团队)。在申报时间内,由拟组建团队负责人向所在学院递交《团队组建申请书》,学院审核并择优推荐上报。同一成员,不得同时申请参加两个或以上的团队。
2.科技处进行资格初审,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由校学术委员会(根据需要邀请校外专家)评审,并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如无异议,公布获批团队名单,并签订团队建设任务书。
五、建设任务
1.通过团队建设,在多个学科逐渐形成具有明确研究方向并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若干团队,产生一批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学校科研特色与方向的重要科研成果(论文、专利、获奖等),承担一批国家、省、部级各类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创新人才。
2.具体指标如下所示。
理工类团队:
①三年建设期内,人年均实际到位科研经费为10万元(含)以上,其中,团队承担的项目中,必须包括纵向项目2项以上或国家级项目1项(含)以上或项目负责人纵横向累计进款100万元以上或团队横向项目累计经费500万以上;
②三年建设期内,获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含)以上或人均发表论文被SCI、EI检索收录在2篇(含)以上(1项授权发明专利相当于1篇收录论文);
人文社科(含管理)类团队:
①三年建设期内,人年均实际到位经费为5万元(含)以上,其中,团队承担的项目中,必须包括纵向项目2项(含)以上或国家级项目1项(含)以上或项目负责人纵横向累计进款30万元以上或团队横向项目累计经费100万以上;
②三年建设期内,获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含)以上或人均发表论文被SSCI、EI检索收录在1篇(含)以上或在《管理世界》、《经济研究》上人均发表论文 1篇(含)以上或在CSSCI/CSCD来源期刊核心版(或扩展版)所列刊物上人均发表论文2篇(含)以上。
艺术类团队:
①三年建设期内,人年均实际到位经费为10万元(含)以上,其中,团队承担的项目中,必须包括纵向项目2项(含)以上或国家级项目1项(含)以上或项目负责人纵横向累计进款100万元以上或团队横向项目累计经费500万以上;
②三年建设期内,国家级展览及大赛上获奖1项(含)以上或人均发表论文被SSCI、EI检索收录在1篇(含)以上或在CSSCI/CSCD来源期刊核心版(或扩展版)所列刊物人均发表论文2篇(含)以上。
六、管理与经费资助
1.团队负责人由学校聘任,并签订聘任合同。团队成员由团队负责人自行聘任。团队成员在聘期内不得申请或加入新团队。团队负责人如不能完成和履行合同职责,可向学校提出申请解除其聘任合同,并在聘期内不得申请或加入新团队。
2.团队在年度工作完成后,须向科技处提交《团队建设年度进展报告》,并接受学校组织的年度评估和检查。对完成情况不佳的团队,要提出警告,并限期整改。
3.考核合格的团队奖励人年均1.2万。
七、其他
1.只有围绕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以团队成员集体署名(不少于3人)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方可认定为团队取得的成果。
2.省级以上展览及比赛获奖以学校认定为准。项目(课题)、论文、专利、专著、获奖等成果应以大连工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3.具有讲师及以下职称的年轻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可不计入考核指标,同时也不参与奖励分
配,具体人员由团队负责人提出名单;入选团队的成员在申报各级各类项目时给予优先考虑。
4.近五年指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第一个建设期内指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5、创新型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创新型组织的特征
创新型组织首先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 织形式。在学习型组织中,组织成员得以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 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和掌握如何共同学习的能力。系统地 看,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获得成功 的一种组织。在该组织中,学习已成为一项基本职能,学习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习型组 织通过整合学习、工作与知识的方法, 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 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 习氛围,凭借着学习,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性能力,个体价值得到体现, 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 。创新以掌握一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学习是创新的前提,是创新的准备。因此,创新型组织首先是一 个学习型组织。
创新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特征
创新力的形成必须透过企业与个人的共同努力,但是企业也可营造适当的文化来激励企业内部的创新活 动。而企业文化正是激励企业内创新活动的主要动力。在创新型组织中,企业文化不仅激励和支持创新 活动,而且本身将创新作为其核心内容, 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一个有利于创新活动 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是激发创新活动的精神家园。简而言之,创新文化是有利 于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的良好的组织生态环境。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创新主体 创新欲强、敢于冒险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开拓进取,创新主体之间乐于团结、协作、竞争,共 享成功的经验与教训,共担失败的风险,组织能够容忍失败,能够给创新者自由的创新空间,能够给创 新者恰当的评价和鼓励。由此,创新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风气。
创新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
创新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相对于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而言,创新型组 织更强调整合组织内资源,使创新成为组织的一种功能。在大多数组织内,创新只是一种活动。而在创 新型组织中,创新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流程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这表示组织有一套固定的结构可以 发掘问题,产生与评估想法,并针对这些想法提出具体行动方案,从而使组织的问题获得具体且实际的 解决。这里,创新成为组织的一种例行性流程。创新能力不能给予,只能从企业内部构建。
创新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组织掌握的科技知识即使再先进,顶多只能带来短暂的优势,而且这种优势的消失速度会一天比一 天快,因为竞争对手只要花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学会。而创新文化却无法抄袭,创新功能难以嫁接。创新 是发展与取得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与技能的基本手段,是改变企业“基因密码”、实现基因多元化 的必由之路。竞争优势将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正成为成功组织的永恒特征, 而不只是管理 上的潮流。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创新型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创新能力的组织,才能迈 向永续创新,才能创造无以伦比的价值。
创新是一种团队运动
创新型组织中,创新不是某一部分成员的活动,而是整个组织各个层次成员的共同运动。从最高管理者 到最底层员工,围绕组织目标,他们工作中都在有意识地创新;或组织的结构造就了他们的创新。“勇 于创新”行为是由组织最高管理者开始的, 组织最高管理者是“创新”信号的强有力制造者,同时也是 创新运动的参与者;组织的全体成员都是创新运动的积极响应者和参与者。组织内的不同工作群体按不 同的方式相结合组成一个个团队。团队是创新型组织的基本工作单位和创新单位,团队创新是创新型组 织的基本创新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看,创新型组织是团队创新思想的一种引申,或者说它是以团队运行 为基石的。
6、为什么要创新?从个人、集体、国家三个角度叙述。
个人: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集体:有利于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国家:有利于民族创新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只提供简要的,你再把三个方面详细的展开论述,祝学习进步!
7、什么是创新团队
个人搞点创新,搞点发明、创造并不难,难的是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团队。爱迪生时代他一生搞了1000多项发明,现在随着人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项创新,一项成果,很多时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了,而是一个团队搞出来的。中国的海尔从1984年开始创业,20年后已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成功原因是什么呢?吴官正在任山东省委书记时到海尔视察后说:“海尔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是因为它有一个创新的企业文化和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
海尔文化精髓之一就是它的创新精神。从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一个212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经过16年的发展,到2000年,已形成了69大系列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海尔现在平均每天可推出1.3个新品种,平均每天申请国家专利2.5个,海尔是中国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
像海尔这么多的创新,绝不是几个工程师能搞成的,而在于他们有一个创新型团队,鼓励人人创新。1998-2000年的三年间,海尔人一共提了3万多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纳了17000多条。海尔规定:工人一年提十条合理化建议,只要被采纳了七条,就可以从“合格员工”升为“优秀员工”,连许多老工人一年都可以提出十几项合理化建议。这就是海尔创新型团队的力量。
我们中国人素以谦虚好学著称,我们的企业要想实现跳跃式发展,也就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 上,我们不但要学习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德国人的严谨态度,还应学习美国人的创新精神。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次酒会上,有7个人,美国人、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中国人,每个人都要宣传自己国家有什么好酒。中国人把茅台拿出来了,酒盖一启,香气扑鼻,在座的各位说了茅台了不起。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英国拿出了威士忌,法国拿出了XO,德国拿出了黑啤酒,意大利拿出了红葡萄酒,都很了不起。到了美国人这里,美国人找了个空杯子,把茅台等几种酒都倒了一点,晃了晃,什么酒?鸡尾酒。综合就是创造。他哪有东西,只不过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把好的东西综合起来就是创新。
创新最重要的是观念的创新,也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解放思想。我想,如果我们企业的团队都有了创新意识,我们的企业一定可以赶超欧美、日本先进企业。
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挨打,就要不落后;要想不落后,就要与时俱进;要想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创新;要想不断创新,只有坚持学习。创新型的团队来自学习型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