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 字汇体例创新

字汇体例创新

发布时间: 2022-06-19 11:27:03

1、史记在创作体例上有什么创新

创新复
开了纪传体的先制河.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散文、小说都有开创作用.史书更不必说了. 

《史记》是中国古代大历史家司马迁所著,是一部本纪、表、书(志)、世家、列传五体俱全的综合体史书.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130篇,52万多字,记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天汉年间几千年的历史,包括帝王将相、豪杰、平民等几千名历史人物,政治、典制、文化、思想等方面丰富的历史内容.《史记》分五个部分,第一是本纪12篇,记历代帝王及大事;第二是表10篇,有系统地专列古今的人和事;第三是书8篇,其中礼、乐、律、历、封禅、河渠、天官、平准各一篇;第四是世家30篇,写历来的贵族及著名人物孔子、陈涉等;第五是列传70篇,写古今的人物及史事.《史记》中的五种体裁,就个别来说,在司马迁之前都已产生或萌芽,而把五体综合编制于一书,实是司马迁所首创.从《史记》的篇目和内容来看,秦汉史占了绝大部分,可以说是纵横古今而略古详今的.

2、这是什么书籍

《字汇》是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的字典,共14卷,共收录33179字。《字汇》由中国明代梅膺祚编。此书依据楷体,将《说文解字》部首简化为214部,开创了全新的字典体例。
《字汇》是《康熙字典》问世前惟一完备的大字典,是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的字典。《字汇》按子、丑等地支分为12集,部首和各部中字,又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共收33179字,除古书中常用字外,还收有许多俗字;收僻字不多。注音先列反切,后注直音。解释字义通俗易懂。其编排体例,即偏旁分部检字法,一直为后世《正字通》、《康熙字典》等所遵循,成为中国字典、词典主要编排方式之一。至《康熙字典》出,《字汇》遂隐没不显,《四库全书总目》且不为著录。

3、这是什么书

《字汇》是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的字典,共14卷,共收录33179字。《字汇》由中国明代梅膺祚编。此书依据楷体,将《说文解字》部首简化为214部,开创了全新的字典体例。《字汇》是《康熙字典》问世前惟一完备的大字典,是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的字典。《字汇》按子、丑等地支分为12集,部首和各部中字,又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共收33179字,除古书中常用字外,还收有许多俗字;收僻字不多。注音先列反切,后注直音。解释字义通俗易懂。其编排体例,即偏旁分部检字法,一直为后世《正字通》、《康熙字典》等所遵循,成为中国字典、词典主要编排方式之一。至《康熙字典》出,《字汇》遂隐没不显,《四库全书总目》且不为著录。

4、这本书是什么书 ,以及价格

《文成字汇》为梅膺祚所撰 (梅膺祚,字诞生,宣城人),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三年 (1615年),共十四卷,首卷为序文和全书的凡例、总目,末卷为运笔、辨似等附录,中十二卷依十二地支为十二集,收字33179个。
据了解,在《字汇》编撰前,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就是《说文解字》和《类编》,但检索繁琐,收录汉字有限。《字汇》是《康熙字典》问世前惟一完备的大字典,是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的字典。《康熙字典》的全书体例基本仿照《字汇》而成。新中国成立后所编的汉字词、字典虽然对部首分类进行了调整,但基本体例仍与《字汇》大同小异。因此,《字汇》开创了全新的字典体例,极具历史价值。
该书为竖排,雕版木刻印刷,共13册,外表暗黄,显示着其年代的久远。这套清乾隆《增补文成字汇》,有子(一二画)、丑(三画前)、寅(三画后)、卯(四画上)、辰(四画中)、巳(四画下)、午(五画)、未(六画前)、申(六画后)、酉(七画)、戌(八九画)、亥(十至十七画)12集,另有首卷和末卷,共14集,为雕版木刻仿宋体印刷。
网上有这套书的印本在出售,你可以上网了解一下。

5、字汇的明代古籍

字书。14卷。中国明代梅膺祚编。膺祚字诞生,宣城(今属安徽)人。此书依据楷体,将《说文解字》部首简化为 214部。按子、丑等地支分为12集。部首和各部中字,又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共收 33179字。除古书中常用字外,还收有许多俗字;收僻字不多。注音先列反切,后注直音。解释字义通俗易懂。其编排体例,即偏旁分部检字法,一直为后世《正字通》、《康熙字典》等所遵循,成为中国字典、词典主要编排方式之一。此书为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之字典,《康熙字典》出,遂隐没不显,《四库全书总目》且不为著录。

6、这本书是什么

《文成字汇》为梅膺祚所撰 (梅膺祚,字诞生,宣城人),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三年 (1615年),共十四卷,首卷为序文和全书的凡例、总目,末卷为运笔、辨似等附录,中十二卷依十二地支为十二集,收字33179个。
据了解,在《字汇》编撰前,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就是《说文解字》和《类编》,但检索繁琐,收录汉字有限。《字汇》是《康熙字典》问世前惟一完备的大字典,是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的字典。《康熙字典》的全书体例基本仿照《字汇》而成。新中国成立后所编的汉字词、字典虽然对部首分类进行了调整,但基本体例仍与《字汇》大同小异。因此,《字汇》开创了全新的字典体例,极具历史价值。
该书为竖排,雕版木刻印刷,共13册,外表暗黄,显示着其年代的久远。这套清乾隆《增补文成字汇》,有子(一二画)、丑(三画前)、寅(三画后)、卯(四画上)、辰(四画中)、巳(四画下)、午(五画)、未(六画前)、申(六画后)、酉(七画)、戌(八九画)、亥(十至十七画)12集,另有首卷和末卷,共14集,为雕版木刻仿宋体印刷。
网上有这套书的印本在出售,你可以上网了解一下。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7、文字鼻祖是谁 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仓颉——造字鼻祖,是黄帝时期的中国文字的创始者
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

仓颉,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尤其是汉代的纬书,又进而渲染,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根据中国史前的文物资料证明,在六七千年以前,文字已从酝酿阶段向着原始文字的领域前进,如西安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刻画符号;青海柳湾马厂遗址出土的新陶刻画符号;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初步象形刻画符号等,已和一般彩陶上的花纹根本不同,肯定说,这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说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汉字从萌芽状态到甲骨文字,事实上靠仓颉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如此艰巨的造字重任的。最早把仓颉写入文章的荀子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一也”(懈蔽篇》)。荀卿并不认为文字是仓颉一人所造,正如庄稼不是后稷一人所创始一样,在许多人从事文字创造中,仓颉能专心致志,能做出特殊功绩而得到“独传”。而《吕氏春秋》和《韩非子》中,不说“好书者众”,而只说“仓颉作书”,不是众人中一员,而是独创者。

在《淮南子》和《论衡》中演化为“仓颉四日”,加以神化。尤其《淮南子·本经》以道家思想为主,所言怪异更多。文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极言造字是惊天动地,使神鬼不宁的大事件,并认为诈伪之风也是因有文字而起,这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翻版,是道家思想糅合到仓颉造字传说的结果。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公元58--147),字叔重。博采前人古文、经学、文字、训诂之大成,以小篆为规范,写成《说文解字》及叙目共十五篇,为我国第一部字书,是上古汉语词汇的宝库,是后代研究文字及训诂的重要依据。许慎说: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始作易八卦。……神农氏结绳为治……”“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人。”(《说文解字·叙》)。上古结绳,用八卦以记事是可信的,但它们并非文字,也不是文字的起源。许慎关于文字创始的论述,肯定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肯定了仓颉所起的重要作用。究其源,其第一手资料,还是来源于《荀子》。

许慎历时二十二年之久,精心专意作《说文解字》,博综篆籀古文之体,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的结构,对六书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举例说明,并以“六书”推究文字本义及声音训诂。共收汉字9353个,其中象形字264个,指事字129个,会意字1167个,形声字7679个。并为汉字建立部首,共540部。读者可因此上溯造字之源,下辨隶、行、草递变之迹,安排煞费苦心,是该书一大创造。在字义解释上极有创见,抓住字的本义,解决了一些训诂的问题。除重单词释义外,还重在描写和叙述。成为一部继往开来的文字学杰作。试想,若无许慎呕心沥血写下此书,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将是何等局面,不难想象,肯定要滞后若干世纪。文字对于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与重要可见一斑。 ,

《说文解字》书成之后,经过数百年的辗转传抄,又经唐李阳冰之窜改,以致错误遗脱,违失本真。到宋雍熙三年(公元9~06),宋太宗命徐铉(公元916---991年,五代宋初文字学家)等校订《说文解字》,于当年完成,并付国子监雕版,始得流传于世,此本世称“大徐本”。在正文中新补19字,正文后《说文新附》附402字,为《记文解字》原文所无,从中可考知汉以后唐以前产生的新词、新字。徐铉对《说文解字》作了精心校订、纠正讹误,既保存其原貌,又有所创新,对古文字研究作出了贡献。其弟徐锴(公元920---974)也是五代宋初文字学家,精通字学,曾校订《说文解字》,对原书注释的阐发、补充,写成《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他已注意到汉字的形声相生、音义转化的道理,很有创见,此书世称“小徐本”。小徐本成书于字体及音义?昆乱的时期,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字起到规范化作用,使唐以后的字体得以基本稳定,

自《说文解字》后四百五十年间,文字书以南朝梁代顾野王的<玉篇>为较占,三十卷,收16917字,仿《说文》体例,分542部,内容充实,训释完备。

明代在文字学研究方面,最杰出的成果是梅膺祚编的《字汇》和张自烈编的《正字通》。《字汇》十四卷,收字33179个,分214部; 怔字通》十二卷,收33000余字。

清代有著名的《说文解 字》研究四大家:段玉裁(公元1735—1815)、桂馥(公元1736—1805)、王筠(公元1784--1854)和朱骏声(公元1788--1858)。段玉裁著有《说文解字注》,注解独树一帜,影响很大;他校勘大徐本,改订内容多 处,对《说文解字》。作了很多阐发,町称是青出于蓝。尤其对引申义和假借义,对多音词和同义词都有精到见地。桂馥著《说文义证》,取材广博,材料丰富,对后世研究《说文解字》影响甚大。王筠在《说文解字》研究上,主要在于整理,于字形、字义方面有创见,为文字学的普及作出了贡献。朱骏声著《说文通训定声》,以《说文解字》内容为基础,加以补充并举例,从字形人手,说明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在字义(词义)的转注和假借方面,指出转注即引申,假借则是同音通假,开拓了文字研究新领域,自成一家之言;书中还将文字按古韵分类,舍形取声,共得1137个声符,归纳成18部,以上古韵文的用韵来证明古音,凡同韵相押称“古韵”,邻韵相押称“转音”,他的卓见在于认识到引申义和假借义的重要性,其贡献在于全面地研究了字义(词义)。

研究中国文字颇有造诣者还有清代江永、戴震、钱大昕、王念孙,近代罗振玉,现代唐兰、郭沫若等,他们为中国文字走向科学起了奠基和开拓的作用。

清代字书集大成之作是张玉书、陈廷敬等编纂的《康熙字典》,收47035字,另有古文字1955个,合计48990字,分214部。

近代字书《中华大字典》由徐元浩、欧阳溥存等合编,收单字48000多字,分214部。

当代字书《汉语大字典》,由徐中舒等三百余人编写,收古今单字56000个,按200部首分部排列,此书集古今字典之大成,是收字最多资料丰富的字典典范。

从仓颉时代萌芽状态的文字到当代56000个左右的汉字,上下五千年,其间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凝聚着文字工作者的心血。若无上古先民的代表仓颉集思广益,搜集整理,推广使用,后世文字工作者必将跋涉更艰苦的创造历程。 ‘

汉字的创造从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算起,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至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出土甲骨十余万片,单字总数超过5000个,许慎集汉字9353个,当代已发展到56000个左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创造性的劳动,难道是仅仅靠仓颉或历代几个名人所能完成的使命吗?甲骨文字已是成熟的文字,古人所谓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称为“六书”,在甲骨文中均可找到实例。那么商朝以前,夏朝和黄帝时期使用何种文字?不成熟的汉字那一段历史在文字学史上还是一个空白;目前尚不清楚。1986至1987年先后在西安出土一批距今4000年以上,属龙山文化晚期的原始时期的甲骨文,是我国古文字学史上一次突破性的发现。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成熟的甲骨文之前的那一段不成熟的文字,迟早能发现并破译,因此,“仓颉造字”之说终将会有准确答案,这不过是个时间性的问题,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联合国使用的六种文字之一,它为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斯的贡献,在科学昌盛的今天,汉字已可以输入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电报局、新闻通讯社、编辑部;印刷厂及个人写作、通信、表达和交流思想。人类文明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当代语言文字工作者们将踏着仓颉之路,一面将面临新的科学挑战,一面还要不断探索文字创造的源流,任重而道远啊!

大概的就是这!!

8、魏晋到宋代,仿照《说文》编辑的新字书主要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

魏晋到宋代,仿照《说文》编辑的新字书主要有
⑴西晋吕忱《字林》、⑵梁顾野王编写的《玉篇》、⑶宋司马光编《类编》、⑷张有编《复古编》、⑸明梅膺祚《字汇》、⑹张自烈《字通》、⑺清张玉书陈廷敬主编的《康熙字典》。
这些书的主要特点是继承了《说文》的体例,但部首、收字均有所增减。

9、史记著作在体例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哪方面?

史记》是中国古代大历史家司马迁所著,是一部本纪、表、书(志)、世家、列传五体俱全的综合体史书。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出生于史学世家。他的先世是周期的史官,其父司马谈在汉武帝前期官为太史令,著有《论六家要旨》,有志于著述汉史,临终嘱咐司马迁记汉事、修史书。司马迁10岁诵“古文”,后来博通典籍、掌握史书,善于诗赋,精于散文。他20岁开始远行,遍游长江与黄河的中下游地区、长城内外,还奉使于西南,侍从汉武帝巡游各地。他到处调查访问,搜集资料,了解风俗,为修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官为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记事、图书、档案,开始著述历史。他曾参与修《太初历》;天汉年间遭李陵之祸,受了宫刑;继为中书令。这些都没有影响他的修史工作,而且因遭横祸,他更是发愤著述,终于写成了《太史公书》。这书后人通称它为《史记》。

《史记》130篇,52万多字,记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天汉年间几千年的历史,包括帝王将相、豪杰、平民等几千名历史人物,政治、典制、文化、思想等方面丰富的历史内容。《史记》分五个部分,第一是本纪12篇,记历代帝王及大事;第二是表10篇,有系统地专列古今的人和事;第三是书8篇,其中礼、乐、律、历、封禅、河渠、天官、平准各一篇;第四是世家30篇,写历来的贵族及著名人物孔子、陈涉等;第五是列传70篇,写古今的人物及史事。《史记》中的五种体裁,就个别来说,在司马迁之前都已产生或萌芽,而把五体综合编制于一书,实是司马迁所首创。从《史记》的篇目和内容来看,秦汉史占了绝大部分,可以说是纵横古今而略古详今的。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除了表明“发愤”著述的思想外,还表明了“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思想。这些思想全部贯注在《史记》之中。

“通古今之变”,意在探讨历史变化问题。它蕴含著司马迁的历史观。《史记》写了几千年的历史变化。在写历史变化时,司马迁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其中有三点最为突出:一是历史进化思想。他说:“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六国年表序》)肯定秦统一中国,建立了历史性的伟业,为后世王朝树立了法则。二是“承敝通变”思想。司马迁以为历史变化,必然是除旧布新。他肯定商鞅变法,破除旧规,建立新令,使得“乡邑大治”,“秦人富强”(《商君列传》)。三是“见盛观衰”思想。司马迁以为盛世中往往隐藏衰象,表面的兴盛中掩盖著政治失误和积弊,以致产生危机。他指出汉武帝初年兴盛一时,但富贵者贪暴腐化,“争于奢侈”,风气变坏,“物盛而衰,固其变也”(《平准书》)。由于统治者和剥削者贪暴如虎狼,奢侈腐化,使得百姓贫困,社会矛盾加剧,由盛开始转衰。这种“通”“变”思想,是颇有历史识见的。但司马迁也受到循环论的影响,只是思想上不占主导地拉。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则表示司马迁要探讨历代政权的兴亡、政治的得失以及个人的成败之原由,因而,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观。《史记》记述几千年来历代政权的更替,各种政治的得失,许多人物的成败,序事中寓有论断,表述了道理,内容很丰富。其中值得注意的也有三点:一是暴政无道必然引起反抗,导致败亡。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天下,很有生气,但苛政重赋,残害百姓,引起陈涉起义,于是秦朝垮了台。他还指出:“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太史公自序》)二是任用贤能,善于纳谏,才能有所作为。司马迁写楚汉相争,项羽由强而弱,以至败亡,刘邦由弱而强,至于成功,在诸多因素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项羽只信旧族姻亲,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则任用萧何、张良、韩信等三杰,并采纳众将正确的意见。故项羽败亡是由于“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本纪》)。三是民心向背与政治成败息息相关。因此,他主张因循民俗而重视生产,让百姓谋利致富。这些成败兴坏之理,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很有识见的。

“究天人之际”则表明司马迁要探究天意与人事纠葛的问题,其中蕴含著他的世界观。当时,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观点,汉武帝有意提倡,以神化皇权统治,还信方士,求神仙,企求长生不老。司马迁身为太史令,“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报任安书》),曾参与一些祭天地、求神仙、占星等活动,也受了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但他在写历史时,则重人事,并不著意宣扬天命,而强调事在人为。他还揭露汉武帝迷信求神,“终无有验”(《封禅书》)。

司马迁要“成一家之言”,就是要树立独具特色的史学旗帜。整部《史记》就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上文提到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他的一家言,尤以思想观点为最突出。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司马迁却强调六家各有长短,主张兼收并蓄,《史记》对各家都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汉武帝专制独断,严刑酷法,而司马迁主张宽政,揭露当时官场“面谀”、猜忌、贪酷、“醇谨”等种种风气,批判酷吏贪狠,颂扬游侠仁义。

《史记》在历史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描写人物尤为突出。它所写的信陵君、廉颇、蔺相如、项羽、李广等人物真实而生动,并反映出历史的重大问题。因此,引起人们百读不厌。历来刘向、扬雄、班彪、班固等都评它为“实录”。的确,司马迁据实写史事和人物,无论是行文或描写,还是寓论和发议,都从实不虚,真实而不夸饰。这是《史记》之所以是历史著作而非文学作品的关键所在。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