鳛部创新区
1、想知道: 习水在哪
习水位于贵州北部,地处川黔渝结合部的枢纽地带,东连贵州桐梓县、重庆綦江县,西接贵州赤水市,南近贵州仁怀市、四川古蔺县,属大娄山系和长江流域,总面积312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区),现有人口67万。习水是全国煤炭开发重点县。全县储煤面积92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8.7亿吨,距地表600米以内已探明储量16亿吨,可采煤层4至6层,每层平均厚度5米,具有储量大、品质优、发热量高、含硫量低、灰份小、转化温度高等特点,是电力、化工、冶炼等不可多得的优质燃料。
2、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哪几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以深圳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创新资源在加速流入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全球的新硅谷,或者新的全球科创中心将在这里拔地而起,我们能不能建立科创中心的新标准,就看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能力可以走多远。
1 粤港澳大湾区聚合全球创新资源的基础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产业完善,产业门类丰富,为全球创新资源在湾区集聚与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如广州开发区近三年通过引进钟南山、施一公等海内外高端生命科学人才达五十多位与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近三十个,产值突破千亿元。
第二,产业创新平台不断成形。粤港澳大湾区在香港与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拥有八个国家级高新园区,十六个863基地,对利用内资,吸收外资以及扩大城市经济效益与经济规模,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同时,拥有两百多所大学与两百多万在校大学生,包括港大、港科大、港中大、中大、华理等名校。
第三,形成了跨境创新核心走廊。可以试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可共同打造“古洞北科研发展区——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福田保税区——深圳南山科技园——深圳前海地区科技金融区——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园区——广州科学城”的跨境创新核心走廊。
第四,出现了持续显现创新人才集聚的现象。粤港澳大湾区不断优化与提升的营商环境水平促进了人才的集聚,以作为湾区的重要的核心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为代表,二零一八年分别增加40.63万人、49.83万人与15.2万人,分别占到二零一八年广东新常住人口的22.9%、28.2%与8.59%。特别是深圳计划引进10名以上诺贝尔奖科学家,组建10个以上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建设10个以上海外创新中心。
2 粤港澳大湾区聚合全球创新资源的不足
第一,尚未梳理湾区科技资源状况并制定路线图。由于湾区内部的产业同构现象突出,市际竞争加剧,内部存在的三个相互独立关税区,行政分管分治,让湾区内部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不利于整体聚合创新资源与布局创新链与产业链。
第二,存在“卡脖子”问题而需要突破。通过系统分析湾区重点产业、特色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对技术约束明显的领域与环节,就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第三,尚未建立起复杂多样的协作分工体系。湾区的大多数企业热衷于搞贴牌生产,产业技术进步依然依赖国外,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相对缺乏。
第四,企业资源整合者的作用还有待加强,促进科学家的实验室与企业家的联系通道,促进更多科研人员参与到湾区产业发展加速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提升高校学科方向与地方主导产业契合度,为湾区注入活力。
3 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创新资源聚合举措
第一,持续推动湾区产业创新生态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聚合全球创新资源需要形成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的创新网络从而实现复杂的创新空间分工,相应地也就需要构建高新产业网络、创新基础设施网络、空间载体与平台网络、全球创新价值网络等。突出产业链前后与上中下游的,特别是“隐形冠军”和行业巨头企业的逐渐聚集,有利用于产业创新生态圈的构建。
识别创新的种子企业,通过孵化机构促进有潜质的初创型科技企业和创业团队在整个生态圈里逐步成长与壮大。一方面,这些为东莞带来了不少重大项目,为构建产业创新生态圈注入新动能,同时这些重要的创新资源的集聚也形成吸引基础科技基础,大学、风投、研发机构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完善生态圈。
第二,推进多层次互联的科研机构网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集聚创新要素,更需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科技基础设施、科研院所、实验室以及科技工程中心。特别是争取布局更多的综合性国家科技可心(如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备、天琴计划综合研究基础设施等)和国家实验室(再生医学与健康、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等。
粤港澳大湾区聚合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以及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创新环境与政府、企业、大学的水平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方存在短板都会影响整体。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还需要持续地构建起科研机构网络,通过聚合全球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科研机构到大湾区开展合作与发展,进一步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与技术链。
第三,构建开放型创新合作机制。一定程度上湾区开放型创新的突破是由于大学、政府、企业共同推动了新技术的运用,因此,湾区创新是大学、企业等有关机构的复合体制,相关有益的6政策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如在高技术人才的收入税收制度上有更大的突破,将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高技术人才进入湾区工作与生活。
同时,需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交往便利的优势,加强与海外高新技术园区与一流大学院所之间的合作,通过链接这些高端的创新资源,打造产业高地。特别是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对外与企业,科技人员可以更加便利地产业界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第四,培育与壮大更多的创新主体。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更多的具有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和富有创新性、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企业是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最直接的推动者。突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政策与服务都有助于使企业成为新一轮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点与新引擎。
围绕着创新主体所需要的产业创新服务的公共平台建设,特别是在创校报企业的初创和成长过程中,加大对这些企业急需的共性技术研发、工艺流程提升、核心技术集成、产业配套和工艺配套的支持,将会进一步激活企业的活力,为湾区进一步发展提供力量。
第五,营造优质公共服务配套的宜居空间环境。粤港澳大湾区的宜居适度的人文环境对创新资源是最重要的支持,以生态、教育、医疗、交通、休闲等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是必然要求。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进一步构建国土空间合作开发与保护体系,完善湾区生态安全格局,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沿江林草资源、湿地、岸线等加大保护力度,营造宜居的生态空间。在优质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强化优化发展原则,通过建立完善优质的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等体系建设,为湾区企业与人才提供优质的保障水平。(林先扬,谈华丽,2019)
在全球经济中心加速向东亚转移,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在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水平,达到全球领先标准将是我国的扛鼎之作,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
3、国家级创新园区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科技部做的。以2007年为计算基年,至2015年,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应实现以下量化目标:
1、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高于2500名;
2、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
3、园区财政的科技拨款占园区全部财政支出比例高于6%;
4、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当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高于20件;
5、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率高于35%;
6、形成一个以上国内领先的优势产业集群,其中有1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或有2家以上超过50亿元的企业;
7、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园区内企业总数比例高于50%,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60%;
8、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30%;
9、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占当年新注册企业数比例高于60%;
10、各类上市企业数量累计达到50家以上;
11、园区净利润占营业总收入比例高于8%;
12、园区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0.25吨标准煤。
在政策配置方面:
1、各建设园区的政策配置
建议各建设园区管委会和所在市人民政府要围绕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目标和任务框架,研究和制定促进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政策,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树立新的发展导向,建立完善新的政策支撑条件。
2、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的主要政策配置
加大对建设园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加大对技术转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方面的支持。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制定新的政策工具,在建设园区先试先行,建立新的政策支点。
3、科技部的主要政策配置
科技部的各类政策加大对国家高新区的支持:支持各建设园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鼓励企业上市,特别是积极开展创业板和非上市企业股权代办系统的相关工作;支持开展“创业导师”、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支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作;支持开展技术转移行动方案;支持开展创新集群工作;加大“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建设园区的支持。
4、划成淄博创新示范区有什么好处?
成立淄博创新示范区是为了实现更大的发展,对于划成新的创新示范区的地方来说,是一次历史性机遇。因为市里会有相应的一些专门或者独有的优惠政策,对于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振兴有着相当大的利好。即使是普通居民,也会有政策红利,更快更好地改善提升生活水平。
5、江苏省南通市中央创新区属于哪个区
南通市中央创新区属于崇川区。
6、什么是联动创新发展区
联动创新发展区就是周边区域相互联动、创新发展。
杭州将对标国际知名自贸区和国内各自贸试验区,全面复制试点经验,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把杭州联动创新区建设成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特色的数字自贸区,通过推进六大任务。
着力打造包括数字贸易创新区、数字产业国际合作引领区、数字金融发展先行区、数字政务服务示范区在内的数字“四区”建设。
一要全面复制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针对国家推广的202项试点经验,要逐一排摸,加快复制推广。
二要推动联动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推动联动创新区区内各类经济功能区的联动发展。比如,借力省会和数字经济等各类资源集聚优势,推进杭州与舟山及其他联动创新区的合作,发挥联动枢纽作用。
三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造数字贸易创新区。在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数字丝绸之路、国际运输、通关监管等方面改革探索,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