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2017
1、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排名多少?
由康奈尔大学、英士国际商学院(INSEAD)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合编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15日发布。中国在去年排名第25位,今年排名上升了三位,位居全球第22位。
这一排名显示,瑞士继续占据“全球创新指数榜”首位,紧随其后的是瑞典、荷兰、美国、英国。
据了解,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的总排名上继续前移,在商业成熟度和知识与技术产出方面获得高分。今年,中国在以下几个指标上表现优异:研发公司的全球分布、商业企业的研究人才、专利申请量和其他知识产权相关变量。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导的,自2007年起每年发布一次。这一指数使用从专利申请量到教育支出等数十种指标,对全球大约130个经济体进行排名。如今,这一排名已经成为全球企业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参考依据。
2、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多少位?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今日发布《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报告显示,世界内创新格局基本稳定,容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7位,比上年提升1位。
中国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大幅超越了其经济发展阶段,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突出表现在知识产出效率和质量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等方面。随着创新资源的持续投入以及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创新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将向创新型国家行列稳步迈进。
在40个参评国家中,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比上年提升了1位,继上年超越澳大利亚之后,今年又进一步超越比利时,位居第17位。这表明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继续稳步提升。
从具体得分看,中国国家创新指数达到69.8分,比上年提高了1.2分,与英国、法国、以色列等排名10-15位国家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上年落后0.8-4.1分减小到0.3-2.6分。目前,中国与排在第16位的爱尔兰相比,仅存在0.2分的微弱差距。从国家创新指数得分及排名变化趋势看,中国创新能力提升前景仍十分乐观。
3、从太空到深海,中国创新奇迹让世人刮目相看是真的吗?
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中国创新经历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干成了多件长期干不成的“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以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耀眼的“东方奇迹”。
在一些西方媒体眼中,“世界的创新看东方,东方的创新看中国”已成为一种新主流、新习惯。——浩瀚太空,天宫天眼、悟空墨子齐给力。“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5年来,中国人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一往无前。
2016年中秋之夜,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顺利升空。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航天用20多年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经历的路程。
经过一年紧张调试,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报告了它观测宇宙奥秘所捕捉到的最新成果——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这开启了我国天文望远镜原创发现的新时代。
2015年我国成功发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目前正高精度地测量暗物质存在的间接证据,站在全球研究的最前沿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
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于2016年8月发射,将“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从理论向实用化推进了一大步,为我国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00多年前的墨子不会想到,他的名字有朝一日会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一个标志。
——蓝天之上,大飞机圆国人梦想。让国产大飞机早日翱翔于蓝天,曾经是数代中国人的梦想。2017年5月,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圆满实现首飞!是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国从此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
如今,中国制造的世界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AG600、大型运输机运20、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将在蓝天上组成耀眼的中国航空编队。
4、中国创新指数升至全球多少位?
科技部直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18日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超越比利时,提升至第十七位,比上年提升1位,处于第二集团领先位置。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武夷山介绍,按照国家创新指数可将参评的40个国家划分为3个集团。综合指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为第一集团,均为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其中美洲1席、亚洲4席、欧洲10席;第十六位至三十位为第二集团,主要是其他发达国家和少数新兴经济体;第三十位以后为第三集团,多为发展中国家。
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突出表现在知识产出率和质量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等方面。
报告还显示,中国SCI论文数量达28.1万篇;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96.8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达26.3万件,位居世界第一位。创新资源方面,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球的15.6%,位于美国之后居第二位。
加油!中国会越来越强大的!
5、中国的创新是如何走向全球的
进入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科技创新需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治理空气污染作出全面部署。时隔四年,2017年12月27日,由南方电网公司负责建设的滇西北—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输电通道全部完成建设。
由南方电网公司等单位完成的“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该输电技术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也是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核心技术。
新发突发传染病始终是全球安全的重大威胁和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对2003年在中国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记忆犹新,那时她暗下决心,要创新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技术”。
为了有效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以李兰娟为牵头人的项目组承担国家任务,创建国家平台,汇聚国家力量,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协同攻关。2013年春,长三角地区突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项目组快速行动,在发现新病原、确认感染源、明确发病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六项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成功防控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该技术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李兰娟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造福中国人民健康,还走出国门,成功援助非洲控制埃博拉病毒疫情,使我国在国际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领域从“跟随者”成为“领跑者”。
源头创新——重大基础研究“多点开花” 引领世界前沿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关键,而基础研究是源头创新。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仅注重在传统领域着力,而且矢志在前沿领域突破,这也体现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
“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曾经多次、连续空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13年以来,每年都有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产生,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五年,并且还产生了两项获奖项目,这种情况上一次发生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纵观近些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获奖情况,项目研究领域从之前较为集中的基础物理学,扩展到化学、生物学,呈现“多点开花”之势。
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完成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项目对进一步提升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具有重大意义,引领相关领域国际前沿研究。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团队完成的“华北克拉通破坏”项目,解决了克拉通这一地球上最古老的板块为什么会失去稳定性这一难题,荣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一成果连续两年被汤森路透与中科院联合发布的《2014研究前沿》和《2015研究前沿》评为地球科学领域前十大热点之一,也是唯一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地学研究前沿,提升了中国固体地球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创新载体——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引领产业升级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解决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错位问题必须激发各类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和积极性。
“今年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占81.6%,比去年提高13.5%,为近五年最高,说明企业在原始创新中的参与度大幅提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技术创新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产学研合作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跟当地的高校、研究院深入开展合作,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格局,引领产业升级转型。
肝脏和乳腺疾病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但传统B超在一些方面存在检测效果差的瓶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当地企业联合开发的高端超声影像产品,实现了高端超声产品国产化,使我国医学超声实现了由普通彩超向高端弹性超声的跨越。“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创新,正带来越来越多的改变与惊喜。一大批“顶天立地”的创新型企业正在抢占产业之巅,推动着“中国号”巨轮扬帆远航。
6、英国《金融时报》如何评价现在中国的创新浪潮?
从世界最大的无现金交易总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数据计算速度,从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到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网络,从世界最多产的人工智能科学论文到世界最领先的光伏产业链,中国在许多行业突破科技瓶颈,成为世界的领跑者。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创新捷报频传,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很多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世界潮流。展望2018年,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将继续快速发展,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催生更多新业态,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凝聚起更为强大、更为持久的创新力量。
2018年,我国将牢牢把握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继续快速发展,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催生更多新业态,拓宽发展新空间,壮大发展新动能,凝聚起更为强大、更为持久的科技创新力量。
7、2017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峰会在哪里举办?
“金融科技的发展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提升金融的包容性,二是加强风险的管控。”12月12日,在第十四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在京举办——2017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峰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表示。
2017年,金融科技成为最热门的细分领域之一,根据麦肯锡的数据,在强势资本的支持下,全球已有超过2000家的金融科技公司,其中,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表现抢眼。以移动支付为例,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257.1亿笔,金额157.55万亿元。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科技有效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并触及了以往无法或难以覆盖的长尾人群,由此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创新力量。”中国企业联合会原执行副会长冯并表示。同时,他指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科技所固有的去中心化、低进入门槛和高效便捷等特点也带来了特定的风险,这也在深刻地推动着金融监管方面的变革。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金融科技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科技将有效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8、中国创新能力多次得到认可是真的吗?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通过对咖啡、太阳能电池板及智能手机这3个行业的案例分析,揭示出全球销售的制成品中,近1/3的价值源于品牌、设计及技术等无形资本:2000年至2014年间,知识产权等无形资本份额平均占所销售制成品总值的30.4%,在2014年达到5.9万亿美元。
《2017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全球价值链中的无形资本》显示,中国在该报告所分析的3个行业领域中均表现亮眼。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例,中国的华为公司、中兴通讯等连续多年稳居全球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排行榜前三,市场占有率节节高升,迅速成为全球高端智能手机主要生产商。
“作为用以保护无形资产的重要工具,知识产权的地位在世界经济中日益重要,成为企业维持无形资本竞争优势的手段。”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当今全球价值链中的无形资本将逐渐决定企业的命运和财富。它隐藏在我们所购买产品的外观、感受、功能和整体吸引力中,决定了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率。”
报告对中国创新能力的相关结论,在此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也得到了印证:中国的创新能力在全球排行榜中排名第22位,连续两年成为唯一一个跻身前25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中国制造不再是简单的加工组装,现在正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拥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介绍,近年来中国的发明专利年申请量、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相继突破10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
9、中国的创新能力到底怎么样?
AI机器人索菲亚,因为能言善辩,表情丰富,从诞生起就成为了世界级红人。2017年10月,索菲亚在沙特阿拉伯获得公民身份,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时刻。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给人类带来什么?中国创新在这一轮技术浪潮中又该如何取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在人文清华讲坛,发表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的主题演讲,从全球视角为我们解读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由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革新组成的,这些创新会带来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生物空间三者的融合。
跟前面三次的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技术发展和扩散速度、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前三次工业革命远远不能相比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从全球视角解读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很多技术革新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未来我们能实现无人驾驶,可以在上班路上阅读报纸,我们也可以享受到成本更低的太空旅行。其实,有更多对人类健康有巨大改善的事情正在我们身边发生,清华大学程京教授的公司发明的耳聋基因检测,几乎每年都使1万多儿童免受耳聋的痛苦。
第四次工业革命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牛津大学马丁学院对美国就业情况的分析显示,美国有近一半的工作,将很有可能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被机器人,或者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自动化取代。
同时,一旦我们开始全面应用基因编辑技术,会不会导致定制婴儿的出现?婴儿出生之前,要不要考虑要一个IQ很高、长得更漂亮、个子更高的婴儿,这也有一系列的伦理道德的问题需要考虑。
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今后政府保证公众隐私的安全是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中国的创新能力到底怎么样?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时,一方面,中国的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另一方面,我们在很多技术领域还被“卡脖子”。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创新水平?
迈入21世纪,中国的科研投入持续快速增长。
首先,中国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世界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从1981到201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可以说中国科技投入是直线上升,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从产出来讲,大概从2007年左右,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英文论文就已经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所有欧美国家。
其次,把知识转变成商业价值,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中国的专利授权数量已是全球领先,这些专利很多是由我们国际领先的企业创造的,像华为、BAT、潍柴动力、三一重工、吉利、华大基因等等。
第三,从制度创新角度看,上述成功的背后,中国在制度创新上也做了一系列工作,比如我们形成了稳定多元的投入机制,目前中国的研发投入77%都来自于企业。
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中国的创新还面临很多的不足。
在科技方面,中国的创新在有些领域是领先的,但是发展极不平衡。现在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只在全球排在九十几,中国整体经济的质量还是不高的。
在一些关键高技术领域,我们依赖也是相当严重。过去几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所花的钱比进口石油花的钱还要多。
创新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历来强调创新的正面作用,但是对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对于创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怎样进行有效的规制,我们在这方面考虑不多。
中国创新为什么还有这样的差距?
中国市场化改革还不完善,还存在很多产权问题。包括信用体制的建设,中小企业的融资在内,我们目前出台的一浪高过一浪的改革政策,其实都是想解决这一基本问题。
我们的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比如清华大学这样的高校,很多科研机构作为事业单位的改革体制,应该说到现在改革还是滞后的。
在赶超战略下,形成了很多惯性思维。一些私人企业已经赚的盆满钵满,在这种情况下,不投入更多资金搞创新,开发新产品,他们反而认为最稳当的盈利模式就是为跨国公司做代工。
从成长到成熟也需要时间。中国有一位技术专家曾经这样写到:“中国技术发展的历史实际是一部技术引进在中国不断消化的历史。”我们强调创新能力,也就是从过去二三十年开始,因此形成比较完善成熟的创新体系还需要磨炼。
来源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