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风潮
1、回乡创业风潮不退,在城镇开什么店赚钱
可以在学校边上开动漫店,动漫店主营包括以游戏为主概念的玩具、食品、饰品等等实物,同时也包括音乐、图象、书籍等文化产品。像扭蛋、模型、食玩、积木人、景品、可动人型、手办、GK、动漫周边手表、抱枕、小挂坠等。
动漫周边的发展形势很好,加盟一家动漫店很不错的,动漫行业被誉为21世纪最朝阳的行业,国家和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植。另外现在的年轻人也趋向时尚化,所以这方面需求肯定也会很强劲,有市场就可以赚钱啦。
2、创业有风险,为什么大家仍然想要创业?
在我们父辈的那个年代,社会结构相对稳定,国家还对一些资源进行管制,可以在一家公司工作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安定地等待退休然后拿着养老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认为,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在一家大公司拥有一份超过30年的工作,已经不切实际,更别说待一辈子了。毕竟现在的社会结构变化的太快,新兴事物不断涌出,因此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创业。创业可以让人们不断地去尝试新事物,可以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符合时代进步的特征。
创业前得问问自己,是把这次创业当作将来潜在的一番事业来对待,还是最主要的考虑是先试试手,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因为这对以后无论是工作还是连续创业带来很大的益处。
显然,如果只是抱着试试手、锻炼一下自身能力这一态度的话,创业项目失败的概率相比来说会更大。但只要能从这次一开始就几乎注定失败的创业经历中有预期的收获就可以(比如领导才能、沟通、协调、市场观察判断能力等),不去太在意项目成败如何。与其在学校期间花费大量时间加入各种学生会、社团等组织,不如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来做一个创业项目,各方面锻炼能力显然高于参与学生会活动….而且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成本比较低,学校也给予了大量支持政策,
所以说,如果抱着尝试的心态,希望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不太在意项目最终成败的同学,有机会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为了创业而创业。自提出双创这一概念以来,创业风潮已经席卷全国各大高校。眼见周围的人不少都在创业,大家平时见面时出口闭口就是谁谁谁创业了,在这样亢奋的环境下,跟风逐流为了创业而创业,对项目没有清晰的逻辑思考,这样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显然几乎是要注定失败的。
3、互联网农业创业火热,为什么农业会成为不少人创业的选择?
为什么农业会成为不少人创业的选择?我认为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农业被整个社会低估与相对的不尊重造成的—即农业没有被视为一种专业。不少农业圈以外的人总是以社会公义、保障弱势的角度看待农业,忽略了农业也是一种产业,有其产业特性与市场性。
目前我们见到的农业电商的营运模式大致上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透过转单或买进卖出赚取差价的B2C电商(企业对消费者),一种是提供小农自售、抽取交易手续费的平台。
农业电商随着国家互联网+的提出,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但到目前为止,仍然看不到任何一家能有气候。有人可能会反驳,淘宝不是做的很好吗?网红不是做的风生水起吗?但这不是互联网农业的共性,仅仅只是解决了部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很坦白的说,我认为以现有的模式而言,在未来也难有所突破。
我之所以认为这两种模式最终都将失败,理由在于他们都看中在解决销的问题。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提出,我国农业的关键问题在“产”而不在“销”,收购价格过低只是结果,规模不足才是原因。
“以销为主”的“互联网+农业创业”是一场美丽的错误
农业电商的兴起,我认为主要由于二个因素。第一个是大时空环境的影响——许多年轻人,受到淘宝、京东等互联网创业成功案例的鼓舞,一头热地栽进互联网创业,想用互联网解决社会问题、改变世界。第二个因素则是农业的问题看起来十分浅显,让人有较好上手的印象,且具有某种程度的社会公益性,因而成为不少年轻热血创业者的创业题目。
这二个因素加起来,就形成了当下互联网农业创业方向以销为主的美丽错误。
对于大时空环境下的互联网创业风潮,只想提出一个个人观察到的现象:不少的互联网创业者,是基于对现状的不满与逃避而投入互联网创业,因此更容易被创业成功后的光环所迷惑,无法客观冷静地思考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究竟真的存在、还只是个“假命题”。
这篇文章我想着重说的是农业创业热潮的第二个原因,为什么农业会成为不少人创业的选择?
我认为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农业被整个社会低估与相对不尊重—即农业没有被视为一种专业。不少农业圈以外的人总是单以社会公义、保障弱势的角度看待农业,忽略了农业也是一种产业,有其产业特性与市场性。当然也忽略了农业长期以来的问题,背后必定存在结构性的缺陷,并非如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简单。
一般人直觉性地会想到:“农业的问题就是农产品价格太低了,价格太低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中间商”,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反射性地会认为,要解决农业问题,就要想办法绕开中间的层层运销来“提高价格”。当然,也会合理推断,当中间的好几层被绕过之后,将有庞大的利润被释放。
在这样的想法下,互联网这种可以直接连接人与人、点与点之间的沟通工具,就理所当然地被许多大众、甚至不少农业工作者,认为将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救星,一场美丽的错误就这样形成了。
农业的产业特性与互联网创业之间的矛盾
互联网创业之所以特别适合年轻人、缺乏资金的人,在于它的“轻”。你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就可以触及广大的群众,进入市场分一杯羹,进而累积一定的顾客。
但由于农产品量大以及易消耗的特性,有效地保存与运输,是农产品交易的鸡肋所在。而这最关键的一环,大多由拥有相当资本实力的中间商或零售商掌握。从产业的现实面来讲,轻巧的农业电商恰恰最适合与掌握货源的这些公司合作。
但目前的农业电商,也许是基于理想与公义,也许是想从传统产销体系里瓜分利润,总是致力于绕过掌握了农业存储于运输命脉的那一群人。农产交易少了这一块,想当然会是一场灾难。
于是市面上出现了两种电商(或平台),他们都坚持绕过现有的运销体系,与生产者直接接触。却也因为这样的坚持,分别陷入了不同的困境。
第一种,不自建仓储与货运的“轻巧”电商或平台:
这类电商多采用预购、转单等无仓储的方式。却也因为没有存货与集货,牺牲了稳定快速的供货与掌控品质的能力,很难提供给顾客好的消费体验。下列情况,在转单或预购的电商或平台,层出不穷。
情况一:生产者因为农产品耗损的压力,把货先出给中间商,导致电商平台被断货;
情况二:产地直接出货,电商难以控管,品质只能靠道德与良心。
情况三:预购的农产品,因为天候因素,出货日期延误,甚至拖了一两个星期。我们必须认清,文情并茂的弱性诉求终究只能造就一次性的消费。现代人的消费习惯,实在难以接受上述的任何一种情况。
第二种,设基本的仓储、做简单的存货的电商:
他们为了提供较好的顾客体验,在妥协下,购置了自己的基本仓储设备,同时也有存货。顾客体验是提高了。但电商最后却发现,为了生存,自己必须把存货消耗的风险与仓储成本,加在消费者或农民身上。最后,不是互联网上农产品价格夸张贵到失去竞争力,只能利用无下限的行销方式让消费者买单,就是电商最后发现自己对农民的抽成竟然跟中间商不相上下。
更悲惨的是,由于农业电商的重心在于销售与品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兼做的仓储、集货、品质管理,往往事倍功半,半调子的仓储集货也比不上传统中间商的效率。我就曾经亲眼看过,有农业电商用饮料店的冰箱来做蔬果的仓储。
主打小农的农业电商或平台未来处境只会更糟
我认为在不久之后,无法有效掌握货源的农业电商,将成为农业产业链中最弱势的一环,甚至比农民更弱势。因为在网路如此发达时代,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有能力透过网路来销售自己的农产品,不需要再仰赖电商,农业电商的优势将越来越少。对农民而言,电商已经不是网路销售的唯一途径,他们自己在众多的互联网平台上也能主打自己的品牌(如抖音、快手等),建立自己的粉丝跟消费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会更倾向于优先出货给自己的消费者,农业电商将会陷入无货可卖的窘境。
我们可以发现,在目前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结构下,电商或平台与农民间的合作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稳定。电商想要稳定的供货,却无能力承担农产品耗损的风险,也无法一次处理大量的农产品。农民为了生存,销售途径当然是多多益善;除了电商之外,必定得同时维持传统的销货渠道,也会倾向经营自有品牌以提高收益。两边看来似乎是同床异梦。
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商或平台最后必将面临倒闭,或者选择转向与供货稳定、价格也有竞争力的中间商合作。据我所知,近来确实已有不少迫于市场压力的电商,开始放弃直接与农民的接触,转向与中间商或合作社合作,或许这是农业电商在现有环境下的唯一活路。
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未来电商纷纷转向与中间商或农业合作社合作,农民在网路销售这块势必面临重大的威胁,不管是出货速度与稳定度、价格、产品品质、产品包装、品牌营造等方面都无法与农业电商加成后的中间商抗衡。说到底,农民仍然是最终的受害者。
互联网加农业的未来?
这整篇文章看起来似乎都是在泼冷水,唱衰农业的未来。但我想强调的是,如果我们有改革的信念,我们也应该要具备正视现实的勇气,否则我们只是活在美丽的泡影里,理想中的那天绝不可能到来。
我说以销为主的互联网农业创业是一场虚幻,并不代表互联网在农业里毫无施力点。只是说明在目前的状况下,电商与农民因为前端生产规模不足,无法有效的合作。既然问题在于生产端的规模不足,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协助生产端的整合。
对于农民而言,如果再不积极思考如何整合,在电商与平台完全投向传统渠道的那天,日子绝对会过得比现在更苦。对于电商从业者而言,会投入农业或多或少抱着一定的理想性,生产端的整合恰好符合你的初衷。产业的改革绝对建立在分工合作之上,而非单打独斗。
我曾经见过一群年轻的农民,他们把农业视为专业,用科学的方法种植作物,确保供货与品质的稳定。他们彼此交流种植技术、协力生产。他们缺的正好是几位可以协助处理销售的年轻人。
于是我开始想像,如果我们有办法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透过完善的利润共享模式,整合种植同样作物的农民,建立有稳定品质与供货的生产端。接着,结合懂得销售的专业人才,与大小公司洽谈,当然也包括建立自有的线上销售渠道。那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把我们的优质农产品销往全世界。
4、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有哪些
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有哪些在创业风潮下,什么项目最适合大学生创业?近来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也比较多了,很多有想法的大学生并不想一毕业后就按部就班的找工作上班,而是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想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那么有什么项目是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呢?在此,为大家推荐4个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好项目。
一、宠物美容店
很多女大学生比较有爱心,喜欢小宠物,毕业后可以开家庞物店,开宠物店不需要过多专业技术,并且投入少、利润高。如果你场地够宽敞,又喜欢热闹的话,还可以进行宠物托管,让主人有事的时候宠物们也不至于无家可归,也能增加自己的收入。而且现在很多主人都会不定期的给自己宠物做美容,如修毛发、修爪子、烫染尾巴,这些收费也不低。
二、开家小饮品店
春天已来夏天还会远吗?马上就要进入炎热的夏天了,饮品消费的高峰季节就要来到,这个时候想创业的话,饮品小店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没有多少资金,也没有什么经验,而开饮品小店门槛比较低,也不需要什么经验,找个饮品制作简简单单培训一下就可以了。并且几平米就可以开个小店,四季都有好生意。
三、水果店
多吃水果对人身体好,就算平时再节俭的人也少不了蔬果的消费。因此选择水果店创业对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毕竟水果店创业门槛是相对比较低的,扣除各种损耗费用以及成本,盈利也能在20%。大学生初次创业也可以选择摆摊销售,等赚到一定资金后,再开个水果店。
四、小吃摊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选择小吃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相信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学校周边的美食都非常了解吧,更加清楚学生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美食,选择在学校附近摆个小吃摊也会更有优势。需求大、价格亲民是小吃摊创业的一大优势。
5、如何看待大学生在校创业?
我觉得大学生在校创业对于有创业计划或是有点子聪明不想给别的打工的学生来说非常棒。我的理由如下:
1、前期获得帮助、资源比较多
怎么理解呢,一个好的学校是非常鼓励大学生去创新创业的,这意味着,学校会给你提供很好的条件:例如办公园区、例如时不时请创业大佬分享会、例如对优秀创新创业团队的资金扶持。我的学校就有,很荣幸,作为一个参加过广东省大学生比赛项目并拿了奖的人,有幸被学校邀请入驻学校创意园(也就相当于给了我们自主创业的机会),当时,学校有专门负责创业园项目的老师,老师会给我们定时安排一些课程+讲座,我们在校期间,可能都获得了别的企业花大价钱去培训的机会。总之来说,非常值得。
2、大学期间多尝试新东西是很好的。
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好好学习,就是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如果你对当学生会干部没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试试看创业。毕竟未来还是得走入职场的,提前坐上老板的位置体验下老板视角下的工作,对自己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3、结识志同道合/贵人
创业,一般会结识到很多共同创业的小伙伴,或是一起成长,或是在创业道路上互相帮助,万一以后哪一个创业成功,也算是认识了一个大佬,其实人生路上很多时候都是互相帮助,互相成就的。说不定遇到一个人,他就能成为你的贵人,帮助你获得事业的成功。
总的来说,我觉得创业无论是对个人成长来说,还是个人未来发展规划来说都是有益的,但是,也不要把创业想的那么好,创业的人九死一生,能存活下来才是王道,但人生嘛,多去体验不同的事物也是很好的。
6、中国梦,全民创业指的什么?
这些年,朋友圈里涌现了一大波青年创业者。放到若干年前,我大概会很热心地倾听他们的创业计划,与他们切磋思想,彻夜长谈人生之梦以及35岁退休后怎么玩耍的话题。但如今,我对这类创业狗已经没有多少兴趣搭理了。
创业作为一个“话题”,它的边际效应在我这儿下降得非常快,几乎接近零点。数年嘈杂的时光磨砺,已足够让我对他们说一声受够了——“我没心情继续和你聊创业的废话”。这倒不是因为我变了,而是创业者变了、社会环境变了。
我知道我的观点注定会遭到朋友们的反驳。此时此刻,正是投身创业的最佳时期。他们指着我的鼻子说:你抬起狗眼看看,国家各级政府都出台了鼓励创业的政策,资本正大量流入微创业领域。到处都举办创业比赛,天使投资人当场就拿投资当奖杯给颁发了。北京的那些钱热得发烫的VC整天发愁,着急啊,愁找不到好的项目。如今一叠商业计划书一秒钟几十万上下,这个大好时候来黑创业者,你什么意思啊你……
面对这些话,我注定无言相对。中国今天的创业者人多势众,是个不争的事实。我翻阅过某机构的中国投资年度报告,一年前的数据显示:活跃在中国的中外创投机构共管理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存量达505亿美元,本土投资机构在其中站到超过五成的比例。过去的十年以来,创投资本总量每年平均增长17%,近年来的行业分布集中在教育、电商、网络几大板块。其实,创业者们的扎堆,很大程度上是试图挤进一些热钱快速流进的热门行业。他们那种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跨国资本的临场感和财富狂热,是容不得如我这般的局外人有丝毫指谪的。
当然,你拿了风投,你霸气上市,你圈到钱你就最大。这是中国人对真理的马基雅维利式认知方式——成者为王。但人们一直忽视了媒体的镁光灯效应,只注意去看那几个成事儿的明星创业者,对不怎么成功的创业者则选择性失明。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创业者能撑得到多久呢?据统计,他们的企业寿命一般在2至3年,很多在1年之内就歇菜关门。你要知道这些人其实没有机会去找天使投资人,他们所谓的“创业”约等于80年代的个体户,自给自足,小本经营,一旦赔钱就是倾家荡产。
既然谈及过去,不妨略作回顾。三十多年来,中国大陆的创业风潮有这么几次,一是改革春风才吹满地的80年代,最大规模的一次创业潮发生在1992年“南巡讲话”以后。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当时的社会走向并不明朗,不少人对市场经济前途表示堪忧。邓公讲话后,大家一颗定心丸落肚,赶忙下海创业找钱。这一趟潮流,折腾出不少著名企业家。随后,我们进入了世纪之交最初的互联网泡沫时期……这几波浪潮折腾出来,或者叫“剩”到今天的企业家,说真的,基本都是妇孺能知的名人。而那种“时势造英雄”的强烈时代感,据说在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商业新潮流的今天,又再度来临了。
“互联网思维”,这个我挺烦的词,几乎成了今天咱们进入“全民创业时代”的一声官方号令。但它这真的和互联网那么有关吗?并且,为什么年轻人一定要去创业?做生意不靠互联网就一定歇菜关门?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无解的,因为它们本身就属于伪问题。鼓励创业这个事儿,由于特殊国情,在中国说到底还是算个政府行为。一来,企业的增加可以增加税收,二来可以吸纳就业人口,或者说消化无业闲杂人员,让社会稍微消停稳定一些。凡此种种,都是政治任务,却未必和“互联网思维”、“再不创业就老了”之类脑残口号有多少真实的关联。
众所周知,民企和小微企业承载着一国的大部分就业岗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以德国为例,按照欧盟的划分标准,德国将雇员人数在250人以下、年营业额在5000万欧元以下的企业定义为中小企业。德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德国拥有大约360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解决了国家近80%的就业。
数量如此庞大的德国中小企业,虽然营业额远不及大企业,但却对就业市场以及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需要厘清一个问题,德国很多企业属于制造业的传统小企业,别说“互联网思维”,搞不好连网站都没一个。然而,它们却是兢兢业业、安然存在数十年、上百年。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日本,有不少做酒类的、食物等等的小企业,历史长达百年,但至今几乎是沿用传统的经营方法而活得很滋润。
一个让那些不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活不下去的国度,注定是一个浮躁浅薄的国度。因为,在这里,你不得不时时保持跟风,而至于你倾注精力完成的产品和服务,你所世代传承的那些精巧技艺,并无多少人在意。不少创业者的心态就是,拿风投,A轮B轮,融资上市圈钱,卖掉离场。状如赌徒,完全没有半点长期经营的企业家风骨。
此心态涉及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好的创业环境。这不是说在首都的圈子里,一群VC和机会主义的创业者在整天忙于勾兑;天使投资人、跨国资本的代理人频繁出入各种论坛和活动,这就叫“创业环境好”?这顶多能叫热钱流动频繁。我们谈论创业环境,涉及到历史、文化、制度等等维度,其实说穿了也非常简单:一是企业赋税高不高,二是融资有多难,三是企业客观的经营成本高不高,四是市场有多大、顾客的消费能力如何。
中国对企业的税收一直很高,大型企业把失败者的钱赚走了之后,又被国家收税收走了大部分。所以钱就从创业者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苦逼”的私营中小企业,目前有840多万户,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74%,个体工商户超过3400万户,1.8亿多劳动力在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你知道,它们起的作用已经不仅是拉动经济、提供就业,它们完全可以说是在帮政府维稳。这一亿多人要是没有工作,你猜会出现什么情况。
教育部的一份官方统计说明了问题。过去十五年,每年大学毕业新生人数从一百万猛增到700多万,2014年为727万人,要彻底消化这些求职者,很不容易。高盛集团副董事长施瓦茨最近说,中国需要每年新增1200万到1500万个就业岗位才能保持稳定的经济及增长。那么,这项创造就业保增长的政治任务,谁来承担呢?机构不断精简的国企是不可能的,生存状况堪忧的民企也很难指望,最后,干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自己雇用自己以及小伙伴。至于企业税,国家是不会减的,人力成本,这些年一直是增高的,屌丝们的消费能力,不用说也知道是下降的。
但最起码,人人暂时有工作,失业率统计数字直线下滑。这个办法真是省事。国家要发动一场“全民创业”的人民战争,其真谛与深意,尽在于此。高度总结也就一句话:你们自生自灭吧。
7、大学生创业会不会成为一种风潮
社会的进展日新月异,现如今,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不再是过去的香饽饽,不再是珍稀物种,遍地都是大学生。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风潮,势不可挡。
用人单位用工难,大学生就业难,最关键是专业不对口,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而且国家的政策也越来越好,尤其是针对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融资方面,创业培训方面,税收优惠政策等一系列相关政策。
据可靠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毕业大学生创业的比例逐年递增,有的在这一路上成功的,当然也有不堪重负,中途选择放弃的,无论怎样,我想经历了创业的人,都会逐渐成熟,曾经的创业经历都会变成宝贵的财富,即便受雇于其他用人单位,政府企业,会帮助他们越有越远,那些经验都会令他们受益匪浅。
当然,创业前要多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不可鲁莽,多多了解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把握好风向标,找准创业目标,那些稀缺的,正好又是那个地区或者某个行业所稀缺的,未来会深受人们欢迎的,在某一行业未饱和的行业,这种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每个青少年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社会前进的希望,希望每个创业的人都能成功,希望每个创业的人都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迎来自己的一片光明。
8、机惠购社交零售模式为什么能掀起一场“轻创业”风潮?
商品交易的本质是围绕人进行。在传统消费模式中人们扮演的角色很简单,一个人在掏钱买东西时是购买者,掏钱之后是体验者,之后便戛然而止。
而机惠购选择让利给分享者,鼓励消费者向身边的人分享获利,从而激发了消费者的分享欲望,让消费者购买商品后,不仅是商品体验者,更是商品传播者!在这个模式下,机惠购的用户可以享受自用省钱、分享赚钱。会员在成为付费会员后,即可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线上店铺,不仅享受超值的购物优惠,通过分享带来好友下单,也可以获得现金返佣,这也促使越来愈多的消费者转变成“分享者”。所以这种创业模式是非常轻松地,仅需利用社交关系就可以享受躺着赚钱的快感。
9、你对“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有什么看法?
一定要正确看待!
目前有股风气特别不对,尤其是鼓吹互联网创业成功学回,如马云、雷军答之流的成功学。
这样势必造成:很多年轻的朋友,想通过互联网创业成就自己。这无可厚非。但从一定程度上,宣扬了某种快速成功不落地不着调的创业风潮,是个人就想IT创业,IPO等。
然而,中国目前最缺的是“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变革,德国已经工业4.0了,我们呢?2.5都不到。
如果大家都去搞轻资产的商业模式创新,而忽略了实体经济,这是不会成功的。
制造业、实体经济领域的创业创新,大有可为。
一家之言,供讨论。
10、如何白手起家创业
不存在现不现实的问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和造化,那些大富豪我们能数的出来的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的吧,有多少是含着金汤匙的,但是创业有想法的人很多,但是最后成功的又是寥寥。所以应该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做,之前腾讯众创空间开展了“双百计划”引起了一时的风潮,可见现在微时代的创业风潮在蔓延,抓紧机遇,又不失本心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