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 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

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

发布时间: 2022-06-09 21:35:14

1、李兰娟获得过祖国给了什么奖?

1、获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领衔,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11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0年7月17日,李兰娟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捐出所得全部奖金300万元人民币,用于人才培养和促进科技发展。


其他奖项和荣誉:

1997年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1年 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 革兰阴性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AmpC酶研究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 浙江省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学和防治策略研究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2006年 生物人工肝用细胞源与混合型人工肝的研究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7年 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0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1年 肝衰竭人工器官替代治疗研究 省部级 一等奖

2012年 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 省部级 一等奖

2013年 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4年 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五)

201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4年 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2014年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2015年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诊治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 社会团体 一等奖

2015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 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排名第二)

2016年 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

2016年 第九届谈家桢科学奖临床医学奖

2020年 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李兰娟(1947年9月13日-),女,浙江绍兴人,中国传染病学专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传染病学重点学科、211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她和团队研发了李氏人工肝系统,广泛用于维持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命,并且因在抗击SARS、H1N1、H7N9等流行病中发挥的作用而获得多个国家奖项。其夫为另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



(1)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扩展资料:


生平

李兰娟原籍萧山区进化镇下畈底村。1947年,李兰娟出生于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1960年,她被保送到绍兴第一初级中学(现绍兴第三中学)。

因为家境贫寒,她初中曾有一段时间是辍学在家读的,一边干活养家,一边自学。中考后,她被省重点中学——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学(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破格录取。

高中毕业后,李兰娟在夏履镇当中学代课教师。在浙江省中医院学针灸后改做赤脚医生。1973年作为工农兵学员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

1973年起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党支部委员、团委书记,1984年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党委副书记,1993年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党委书记、副院长,1996年任浙江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98年晋升正高职称,被评为浙一医院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同年至2008年任浙江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期间主要从事重型肝炎的诊治、肝病微生态、人工肝等的研究。

2004年,李兰娟主编了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05年3月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为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同年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2019新冠肺炎疫情开端时,李兰娟是第一位提议封锁武汉市的中国专家,曾三次提请武汉市当地政府和国务院。最终使中央政府采纳其建议,并于2020年1月23日实施武汉封城。

2月1日,她和一组来自杭州的医务工作者前往武汉,帮助抗击疫情。

2、李兰娟受到国家级表彰,还有哪些人和她一样也受到国家级表彰?

李兰娟受到国家级表彰,还有哪些人和她一样也受到国家级表彰?

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情况下,有很多的突出人物。所以我国的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主要是给予在第一批疫情防控,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成果转换和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这次的创新团队有三代半导体创新团队,并且授予李兰娟等个人创新争先奖状。

李兰娟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多年。他擅长各类的肝炎,感染性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他表示,在这次新型冠装病毒当中,年龄差的人更是易感人群。

感染后也更容易发展为重症患者。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我们的免疫力出现了缺陷,于是就给病毒可乘之机。所以在平时的时候,应该多加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张伯礼作为坚守在疫情第一线的工程院院士,她指出,中药作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灵魂,在这次抗击疫情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前只是参加会诊,现在变成了建制中药医疗队进驻各大医院。中医从参与者变为了主力军。而且在这次疫情防控当中,中西医结合也成了中国方案的亮点。这也增强了我国振兴重要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金黎平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研究员,他长期的从事马铃薯的一种科研,他一生都奉献在扶贫的事业上,他长期为贫困的灾区捐献物资,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吃马铃薯变成助力农民致富的金蛋蛋。我国每年种植马铃薯大概7500万亩左右,但是因为品种不佳,产量不高,所以价格低廉。但是马铃薯是我国的重要蔬菜,他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他的带领下,终于培育成了一批新品,他曾经在多个贫困地区开展了实验田,经过初步的统计,通过培育新品种和应用新技术,使得马铃薯的产量平均增加了22.5%,平均每亩增加了542.8元。当地的农民收入得以提高。

获得国家表彰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都是为这个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国正是通过这种方法,鼓励人们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向来都不缺勇于付出,甘于奉献的人。这些人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是我们社会更加和谐。

我国是一个法治的文明的社会,但是这些都有得益于每个人的努力,所以我们要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奉献社会,这样才有利于我国的建设。

3、抗疫李兰娟得了什么奖

2020年3月18日: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5月:第二届全国创新内争先奖

2020年7月:浙江首容届科技大奖

2020年9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9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020年9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

李兰娟,女,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

(3)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扩展资料

李兰娟获奖300万全部捐出

科技大奖为浙江科学技术最高奖,授予浙江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个人、团队,每年授予数量不超过2项。科技大奖每个奖金达300万元。

得知科技大奖奖金有300万元,李兰娟院士表示,要把全部奖金捐出来用于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发展,计划把奖金的1/3奖励团队,2/3捐给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树兰人才基金,奖励和培养人才。

4、中国20位之父有哪些?

1.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年9月),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研究开发杂交水稻开发者,也被誉为“世界第一杂交水稻之父”。也是他让我们不再挨饿。

2.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逝世于2009年10月31日。他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曾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是他让我们不再受欺负。

3.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1926年8月16日)出生于河北宁河县芦台镇,逝世于2019年1月16日。毕业于北京大学,核物理学家。对中国核武器发展到国际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获得自然科学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他让我们的技术发展得到认可。

4.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毕业于清华大学。逝世于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两弹一星”元勋。曾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是他不在让我们被动挨打。

5.孙家栋——中国卫星之父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于辽宁瓦房店市。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他长期领导我国人造卫星事业,是“两弹一星”“国家最高科技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曾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航天科技事业创新推动者”。是他把我国卫星更上一层楼。

6.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他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为中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贡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7.南仁东——中国天眼之父



南仁东(1945年2月)出生于吉林辽源,逝世于2017年7月15日。毕业于清华大学。他是天文学家,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主要研究“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改革先锋称号。

8.束星北——中国雷达之父



束星北(1907年10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头桥乡,逝世于1983年10月30日。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其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与科学研究,为开创中国海洋物理研究做出了贡献。

9.钱伟长——中国力学之父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逝世于2010年7月30日。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世界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10.王大珩——中国光学之父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江苏吴县人,逝世于2011年7月21日。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国防光学工程事业,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在雷射技术、遥感技术、计量科学、色度标准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

11.卢鹤绂——中国核能之父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出生于辽宁沈阳,逝世于1997年2月14日。毕业于燕京大学。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公开估算铀235原子弹和费米型链式裂变反应堆的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建立了流体的容变黏滞弹性理论并对经典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做了多项推广。

12.王选——中国激光照排之父



王选(1937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逝世于2006年2月13日。毕业于北京大学。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3.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逝世于1985年6月12日。毕业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

14.钱天白——中国互联网之父



钱天白(1945年)出生于江苏无锡,逝世于1998年5月。我们能够享受到今天网络带来的方便,实在是应该感谢钱天白教授的付出。是他,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是他代表中国正式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

15.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西关,逝世于1919年4月24日。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如今能享受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都是詹天佑教授付出得来的。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16.童第周——中国克隆之父



童第周(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县东乡童家岙,逝世于1979年3月30日。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

17.饶斌——中国汽车工业之父



饶斌(1913年)出生于吉林,逝世于198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饶斌原名叫饶鸿熹,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曾任中共吉林市委书记、吉林省委委员、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院长、第一二汽车制造厂党委书记,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

18.茅以升——中国桥梁之父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丹徒,逝世于1989年11月12日。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康乃尔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曾主持修建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19.梁思成——中国当代建筑之父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广东新会人,逝世于1972年1月9日。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20.刘广志——中国钻探之父



刘广志(1923年3月11日)出生于北京,逝世于2014年11月19日。毕业于焦作工学院。探矿工程专家,新中国地质部门探矿工程奠基人,是我国涉足石油、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钻探、掘进工程专家,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5、张文宏等人入选抗疫先进个人,国家对此还有什么奖励?

国家对张文宏的奖励是,在2020年5月,被授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荣誉称号。

张文宏1987年张文宏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华山医院感染科,先后在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工作;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0年被选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2017年获得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张文宏长期从事感染病与肝病专业的临床研究。

2020年2月,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2020年5月,被授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荣誉称号。9月8日,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9月10日,荣获2020年“最美教师”称号。

(5)全国创新争先奖推荐扩展资料:

张文宏率领的华山医院感染科蜚声海内外,他们站在了病原学研究国际竞争的前沿。造福人类,护佑安全,是他的使命担当,也是宏图大愿。脚踏实地,做一名充满仁爱之心和掌握先进技术的良医,是张文宏矢志不渝的初心。

2020年1月31日,张文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专访时表示,疫情来了,坚守岗位是医生的职责所在。“我们派驻党员医生上抗疫前线支援,不打招呼,直接报名,没有讨价还价。”。

“没什么好说的,入党的时候每个人都宣誓了,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张文宏说,疫情面前挺身而出是医生的职责,更是共产党员的承诺。面对记者采访说的这些话,使他成为网民心中的“硬核”医生。

6、脱贫攻坚十佳感动人物事迹是什么?

脱贫攻坚十佳感动人物事迹是:

1、毛相林,男,汉族,1959年1月生。他立志改变全村贫穷闭塞的“宿命”,1997年起带领乡亲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8千米长的“绝壁天路”。

路修通后,他又带头引路、誓拔穷根,因地制宜,历时15年,带领村民探索培育出柑橘、桃、西瓜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士气,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

他43年不改初心使命,不屈不挠、苦干实干,铸就了“下庄精神”。曾获“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2、白晶莹,女,蒙古族,1963年4月生。

她积极推动蒙古族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筹划建立国内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等,无偿设计制作出1072件刺绣产品和7000余张刺绣图案,免费提供给广大绣工及返乡就业大学生使用。

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运营模式,逐步完善了蒙古族刺绣产业的组织架构,共带动科尔沁右翼中旗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带领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3、刘虎,男,汉族,1974年7月生。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创新奖”。

2016年11月任职以来,为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目标,解决当地各族群众因水致病、因病致贫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找水源、探路线、定方案、划标段。

在发现身不好的情况下,仍坚持奋战在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2020年5月,工程全面通水并投入使用,47万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彻底告别饮用苦咸水的历史。

4、李玉,男,汉族,1944年1月生。他是“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是国内“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首倡者,探索出“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

2012年以来,率团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地区,每年280余天奔走在河北、山西、安徽、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传授种植技术。

推动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帮扶800余个村、3.5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5、张小娟(2019年10月不幸殉职),女,藏族,1985年4月生。2008年6月,她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贫困的家乡工作,在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现场一线入党。

她遍访全县208个村的所有贫困户,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被干部群众称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2018年底,舟曲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8.24%下降至6.31%。

2019年10月7日晚,张小娟在下乡扶贫返回县城途中,因车辆坠河不幸殉职,年仅34岁。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6、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生,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她胸怀梦想、矢志不渝,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建校12年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

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7、赵亚夫,男,汉族,1941年4月生,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他40年坚守科技兴农的情怀,创造性提出“水田保粮、岗坡致富”的工作思路,发展高效农业。

2001年退休后,他作为志愿者来到茅山老区戴庄村,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村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2800元增长到2020年的34000元。

2013年以来,他和团队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走进陕西、贵州、新疆等地。2018年5月,亚夫团队工作室挂牌成立,培育农村科技人才1200名。

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8、姜仕坤(2016年4月去世),男,苗族,1969年12月生。

在晴隆工作的6年多时间里,他以近乎痴迷的状态探索晴隆精准脱贫道路,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以山地经济为引领,大力发展“羊、茶、果、蔬、薏”等特色产业,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山地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2012年到2015年间共减少贫困人口8.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7.1个百分点,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了一番。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称号。

9、夏森,女,汉族,1923年9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1982年离休。

她离休后仍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累计捐出自己靠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陕西省丹凤县、江西省上犹县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其中100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目前已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她强调,“资助的学生不光要看他考入的是几类、几本大学,主要看他的思想道德表现,资助的学生必须热爱祖国!”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10、黄文秀(2019年6月因公殉职),女,壮族,1989年4月生。

她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她巾帼不让须眉,勇敢挑起全村脱贫重任,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跑项目、找资金、请专家,组织村民大力发展产业,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

2019年6月,她在从百色市田阳区返回乐业县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称号。

7、在广州城市规划设计院中哪家最受欢迎?

共振城市规划集团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知名度最高的城市规划设计集团。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品质方面的贡献是21世纪世界城市规划领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共振城市规划集团一直站在世界城市规划设计的最前沿,引领二十一世纪前卫设计新浪潮。

8、江苏科技大学,常州大学,南通大学,这三所大学哪一个比较好?

三者各有各的特点,评价好与不好和个人的观点和角度不同,下面介绍一下三者的主要区别:

一、学校历史不同

1、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源自1933年创办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2年更名为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1953年合并组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61年上海工厂设计学校并入。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

2、常州大学

学校始建于1978年,原名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是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84年实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办学机制,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江苏省商业技工学校并入,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常州大学。

3、南通大学

学校始建于1912年,源自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先生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私立南通纺织专门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所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新的南通大学。

二、学校规模不同

1、江苏科技大学

截至2020年,学校拥有镇江东、南、西3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以及上海办事处,占地2482亩,新校区坐落于镇江市丹徒新区十里长山,占地2650余亩,在校普通本科生17500余人,有教职员工2150余人。 

2、常州大学

截至2020年,学校有武进、白云、西太湖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498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下设17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教职工近1800余人。

3、南通大学

截至2020年,学校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3700余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设有22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40000余人,研究生2700余人,留学生750余人。 

三、院系设置不同

1、江苏科技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等15个学院。

2、常州大学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食品学院)、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护理学院)、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等17个二级教学学院。

3、南通大学

南通大学文学院、南通大学理学院、南通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合署)、经济与管理学院等20个学院。

四、学校特色不同

1、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共建高校。

2、常州大学

省属重点本科高校、省部共建大学。

3、南通大学

省部共建大学、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9、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可以评选院士吗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现在的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上述81名院士中,包括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目前全国的两院院士已有1000多人。
院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先要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 候选人有院士和归口初选部门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每位院士最多2名候选人。2003年增选时,要求65岁以上的候选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人相同方为有效。
学部评审要进行两轮,第一轮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第二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从2003年起,第一轮评审全部采用通信评审。评审院士们通过阅读被人的有关材料,独立判断,行使选举权利。
然后就是选举,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半数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同票数相同而超过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03年新当选的院士包括两名女性,她们是解放军南京军区总的刘志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研所的陈赛娟。新院士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下的占35%,50岁以下的占9%,其中年龄最小的44岁,他们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欧进萍和南京军区总的刘志红。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总人数达到663名,其中女性36名,平均年龄为69.6岁。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