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创新发展
1、中国煤炭怎么发展将来
今年以来煤炭行业效益继续好转,但业绩出现分化,亏损面近三成,而且存在负债高的问题,降杠杆任重道远,其中一些企业以转产促转型却背上了新包袱。下半年将成立央企煤炭资源优化整合专项基金,地方也有相关规划,兼并重组酝酿新动作。
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能过剩态势没有改变
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产能过剩态势没有改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17亿吨,同比增长3.9%;煤炭净进口1.44亿吨,同比增长12.6%;初步测算,全国煤炭消费量约18.9亿吨,同比增长3.1%,实现了产需基本平衡。但从产能规模看,目前全国煤矿产能40亿吨/年左右,在建和改扩建煤矿产能约11亿吨/年。其中,已形成生产能力约3亿吨/年,进口2.5亿吨左右,远超全国每年40亿吨左右的煤炭消费量。
煤炭行业规模以上企利润分析
从煤炭企业利润分布看,利润主要集中在前20家企业,多数企业盈利水平低,少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相当一部分企业扭亏尚未脱困,个别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依然存在,拖欠社保基金、税费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年前5月4462个规模以上煤企中,亏损企业达1176家,约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26.4%。数量增加28个,亏损额上涨5.3%。
而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目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25家上市公司,2017年4家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平庄能源和郑州煤电预计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119.2%和75%,中煤能源和露天煤业分别增长70%和25%。
煤炭兼并重组或有新动作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联合12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要求,将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煤炭企业平均规模明显扩大,上下游产业融合度显著提高,到2020年底,争取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和培育一批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其中,明确提出推进中央专业煤炭企业重组其他涉煤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实现专业煤炭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下半年稳步推进煤炭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主导,打造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大型邮轮、工业互联网等协同发展平台,持续推动煤炭等领域资源整合,加快推进煤炭码头等专业化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还将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成立中央企业煤炭资源优化整合专项基金,探索市朝、专业化重组整合模式,稳步有序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确保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65万吨、整合煤炭产能8000万吨年度目标。毋庸置疑,电煤一体化企业的煤炭业务资产是接下来重组整合的重点。
企业负债高,转型难困局待破
在煤炭兼并重组过程中,还面临着债务处置等一系列问题。虽然今年以来煤炭负债率小幅下降,但截至5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负债率仍在66.4%,总额约为3.6万亿元,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逼近80%。
供给侧改革促煤价上涨,煤企现金流大幅改善,但煤炭集团有息负债规模不减,偿债能力仍未改善。预计2018年至2020年,上市煤企、煤炭集团待偿债务合计分别为875亿元、5318亿元。
此外,企业的压力还体现在转型难上。部分企业以转产促转型,投资建设了一批非煤产业,但受人才、技术等制约,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据调研,部分企业非煤产业产值虽然占80%以上,但利润仅占20%左右,甚至有的长期亏损;非煤产业规模大、质量不高、效益低的问题突出。
要正确处理好转型与转产的关系,转型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的升级;转产是拓展新的产业领域和发展空间,需要创新的思维、人才支撑和项目正确论证,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老路。
2、主要做法
2012年5月,全国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现场会在安徽淮南顺利召开,会上煤炭工业协会作了《关于推进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修改意见稿)的起草说明,指出要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矿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变革,矿区生态环境改善,企业发展实力增强,矿区群众生活质量提高,行业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目标。并提出要通过六条措施促进和谐矿区建设。
(一)建立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和谐矿区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制定并实施和谐矿区建设规划
一方面,煤炭企业制定发展规划要主动与矿区建设、区域经济转型、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等规划有效衔接。努力做到资源开发与压煤村庄搬迁、新村镇建设、环境保护统一规划,有序实施,解放煤炭资源,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生产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煤矿区建设。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和谐矿区建设的协调机制,总结推广省区市和煤炭企业建立和完善构建和谐矿区建设协调机制的经验,积极争取地方人民政府支持,完善协调机制,统筹解决和谐矿区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发展方式
在政策支持体系上,总结推广安徽省多渠道加大和谐矿区建设投入的做法,借鉴淮南等矿区棚户区改造、提高职工收入、改善矿区环境、压煤村庄搬迁与集中建镇等方面经验,多渠道为和谐矿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研究煤矿和谐矿区建设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允许煤炭企业将环境治理工程支出税前列支,外购材料、土地复垦费用等支出按一定比例抵扣增值税;支持企业参与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压煤村庄集中搬迁,出台政策减免其基础设施建设税费。
开展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边界与责任成本,反映企业诉求,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合理解决企业负担。
另外,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实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31898”工程,组织开展煤炭开采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总结推广煤层气抽采与利用、难采和薄煤层开采、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技术,促进煤炭生产方式变革。
(三)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煤炭为基础的新型产业结构
以煤炭开采为依托,以洗选加工和转化为重点,以煤基产业链适度延伸为方向,促进煤电、煤化、煤建材和煤炭物流产业发展。提高煤炭伴生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发展现代煤炭服务业,推动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四)因地制宜实施矿区生态再建工程,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
遵循生态环境内在规律,结合区域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特征,按照“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宜地则地、宜草则草”的思路,科学制定矿区生态环境再建规划,实施矿区重大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工程,促进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支持政策,统筹城镇建设、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矿区居住条件和环境。
(五)完善职工收入增长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夯实职业安全健康保障基础
坚持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同步增长,合理企业内部分配机制,重点向一线艰苦岗位倾斜,向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向高技能人才倾斜。注重提高煤矿企业伤病人员和伤亡困难家属的生活待遇,使企业员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适应现代化煤矿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企业科学管理需要,优先发展煤炭教育事业,加强企业职工培训,鼓励职工在岗学习,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高技能的职工队伍,为和谐矿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大安全投入,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煤矿。完善煤矿井下应急救援体系,推进煤矿重大灾害隐患治理,夯实发展基础。加强职业健康体系建设,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大煤矿粉尘治理力度,注重改善井下作业条件,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六)煤炭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造福矿区人民
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炭工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工程,核心是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提升产业发展科学化水平,发展先进生产力。要统筹好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矿区职工生活、产业转型发展的关系,切实履行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着力解决好矿城、矿山、矿工和矿农问题,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融洽相处,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煤炭企业产品创新类型和策略
在煤炭企业原煤生产过程本身不存在直接耗材,但需要消耗的大量辅助生产物资材料的成本费用约占原煤产品成本的1/4。国内大中型煤矿企业为了降低采购成本,针对煤矿企业的物资需求特点,纷纷采取集中采购的运作模式,采用了招标、定点等方式保证物资的供应高效和质量。信息化的平台建设,解决了仓库多而散、管理难的问题,帮助了企业强化管理,真正达到提高物资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而煤矿企业中现行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受管理模式以及资金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致使物资利用效率低,周转时间远远长于先进国家。
一、煤炭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状况
1、目前,我国的煤矿物资供应系统大多属于“单纯供应型”管理,主要表现在多级多头分散管理,层层储备、层层领料,通过相当数量的库存来保证煤矿生产及时供应。这样在采用人工账务处理的企业物资管理中,仓库所有库存物资的库龄状况很难及时而准确地反映出来。
2、由于各矿区所需要的煤矿物资品种繁多、金额巨大,对物资的质量要求相当严格。因此煤矿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处理物资的采购与质量控制问题。物资供应计划主要依据生产计划中的物资消耗定额或任务量而确定。
3、采购领域大多仍然实行手工操作,以电话、传真、直接见面的方式来进行材料、产品相关信息交流。由于采购政策不统一,采购周期长,紧急采购会出现价格高,质量差的现象仍然无法很好的解决。
二、煤炭企业物料分类采购与管理模式
1、物料分类方法改进
作为煤炭企业,企业采购的原材料往往达几万种,物料采购有很大的复杂性,这样就要求企业能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的控制,尤其是供应商的控制。现在普遍采用的是ABC分类方法,将全部物料合理分类,对不同物料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但这种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如某一物料也许价值并不高,如果按ABC分类法只能算C类物料,但是在市场上属于短缺物资,一时可能无法购买,则其在企业物料采购中就应该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对ABC方法进行简单改进。在制定物料采购和库存策略的重要依据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供应市场复杂度的判别,另一类是对物料本身重要性的判别,以这两个为基本指标,可以将采购的物料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类型:重要物料、战略性物料、瓶颈物料、一般物料。
2、分类采购与管理
(1)重要物料。该种物料本身价值昂贵,库存占用资金大。如笔者所在公司综机设备管理中心现有综机设备资产2927台(架),原值66256.83万元,余值31327.78万元。其中大型设备液压支架、采煤机、综掘机等设备。需要在库存管理上多下工夫,尽量减少库存。对于品种、规格繁杂的配件类物资,可以引用库龄控制法,业务人员也可通过每月的库龄分析实时掌握入库物资中每一个品种、规格配件的库龄状态,对公司对现有库存实施全面监控,全面了解相关物料相关信息,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沉淀发生。集中管理综机设备,节约了资金,为矿井生产接续及时供给设备、严格的设备进出库管理制度保证了煤矿安全生产、矿井设备调剂灵活、设备加速折旧、分类提取设备大修费使机电设备及时更新、大修理有了资金保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2)战略性物料。采购量相对较大,本身价值昂贵,其质量的好坏对企业产品会产生重大影响。如通用设备、输变电设备、工业专用设备等。这类物料从采购到库存管理都应高度重视。企业对于战略性物料的供应管理策略首先必须致力于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具体的管理策略上,由于这种物料本身价值昂贵,对企业安生生产和正常作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有一定的供应风险,还必须设置一定量的安全库存,而库存则占用资金大,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并尽可能地进行严格的库存控制。
(3)瓶颈物料。这种物料本身的价值可能不太昂贵,但是获取这种物料有一定难度。在采购和库存策略上,需要考虑设置较高的安全库存,建立稳定的供商关系,并采用较大的订购批量。还应在企业的整体运作安排上考虑替代方案,并预先制定备用计划。
(4)一般物料。主要是小件物料,本身价值不高,市场上也容易获得,但这类物料往往种类繁多,数量大,能够占到企业全部采购种类的一半以上。对一般物料的管理应该致力于追求采购和库存成本的最低化,这其中有许多管理模式可供选择,例如集成供应模式,仓储租赁和超市供应模式,供应商管理库存等等。
三、结束语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煤炭企业要不断挖掘潜力,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过程中应不断地应用最新科技成果,积极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统筹优化、预测和决策等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仓库业务管理、信息存贮处理、库存控制等,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系,使管理工作做到标准化和最优化。
4、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有哪些
1、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2、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科技;
3、倡导低碳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4、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5、煤炭电子交易与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研讨会?
煤炭电子交易与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奉贤区政府大力支持下由上海煤炭交易网于2015年12月11日在太原迎泽宾馆召开,主题是“解读当前煤市的复杂多变以及洞悉2016煤市行情动态”。
6、山西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利条件?
70年来,山西省累计生产原煤192.4亿吨,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外调量累计130.3亿吨,占全国外调量近四分之三,山西煤炭工业堪称"支撑共和国发展的脊梁"。70年来,山西煤炭工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承载了兴晋富民和支援全国经济建设的历史担当,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山西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利条件有破坏自然环境、破坏地理结构、一煤独大忽视轻化其它工业、经济发展对煤炭工业习惯性的依赖性等等,近年来正在改善山西省工业结构体系和经济结构体系,改革创新力度越来越大。
7、煤炭集装箱化运输是模式创新还是昙花一现?
(本文经编辑修改后以《煤炭集运的宿命》为题发表在《中国船检》2012年第11期,责任编辑崔燕) 徐剑华 近来,我们注意到这样一则新闻报道,煤炭集装箱越来越受到煤炭运输企业的重视。从一开始万州港口集团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散煤采用集装箱运输方式。到近日舟山最大的航运企业德勤集团正筹备将自有运力投入到煤炭集装箱化运输领域,计划开辟天津至宁波镇海的航线,并与几家企业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誉之者称为“集装箱煤炭运输开辟运输新模式”。那么,这种运输模式将对未来的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煤炭集装箱化运输究竟是否具有优势?从收益回报方面考虑,这种运输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让我们先看一下废纸集装箱化运输的历程。许多年以来,跨太平洋航线上的东向和西向货流量一直呈现不平衡状况。尤其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远东(主要是中国)至北美(主要是美国)的货运量远远超过相反方向的货运量。由此造成散落在美国各地的大量进口集装箱只能空箱返回中国和远东。众所周知,空箱运输不产生运费收入,其成本由集装箱航运公司自己承担。为此,集装箱船公司在美国加强揽货,导致废纸、废棉、废铜烂铁甚至瓶装矿泉水进入船公司的视野而一时身价百倍、登堂入“箱”、漂洋过海运往远东地区。 然而,到2010年,这种状况戛然而止。整个北美大陆从连续多年的“满地找货”变成“满地找箱”。笔者以为,造成2010年以来北美大陆货箱紧缺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ü 奥巴马政府促进美国本土制造业和刺激出口政策使美国出口产品大幅度增加;ü 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居民减缩家庭开支,消费不振,进口下降;ü 中国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连续上涨,制造业竞争优势下降,许多跨国公司“逃离中国”,其中一部分甚至逃离远东,迁回美国本土、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导致远东至北美货源减少;ü 中国和亚洲地区中产阶层日渐庞大,对于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品和奢侈品的需求上升,导致北美对远东地区的出口强劲增长;ü 人民币对美元比价的不断上涨,提升了美国货的出口竞争力。 空集装箱的严重紧缺使船公司对货物价值越来越挑剔,前面所说的那些废品再也找不到可用的集装箱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废品只能就地回收,就地加工。这些价格低廉的货物根本承受不了集装箱运输的正常运价,“废品集装箱化”运输模式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从废品等低价值货物集装箱化运输模式的变迁,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返程货源严重紧缺的时候,集装箱船公司才有兴趣来运这些低价值货物。从这些货物运费上赚回一些燃油成本,这本身就是一种聊胜于无的无奈之举。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返程货源充沛,承运人就会毫不犹豫地首先抛弃这些低价货。 以德勤集团计划开辟的天津至宁波镇海的煤炭集装箱化航线来说,以下几个问题很值得探讨。首先,天津至宁波的煤炭航程是正向航程还是反向航程?宁波至天津所装的集装箱是空箱还是实箱?如果是实箱,运价足以补偿煤炭运价的不足吗?如果是空箱,单靠单程煤炭的运价足以补偿往返航次的成本开支且有利润可得吗?也许,这些问题在德勤集团规划这条航线时早已经过详细的调研和精密的计算,但愿笔者不过是杞人忧天。 其次,如果宁波至天津航程所装的是实箱,那么装的是什么货?以笔者愚见,别说是计算机和服装之类娇贵的货物,无论装什么货,这箱体内壁的清洁是起码的要求。这就涉及到由于装煤炭才会产生的洗箱成本的问题。这笔开支如果是由货主承担,最终就会推高煤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如果是由德勤承担,它消化得了吗? 第三,据说,煤炭集装箱化运输较之传统运输途径的优势之一是集装箱运输没有环保压力,由于集装箱采用全封闭的运煤方式,不会对环境造成扬尘污染。但是事实上因为每一航次的洗箱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水处理,对环境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返程空箱,那么为此而消耗的无功效能源与废气排放量也是十分可观的。 最后,不同于计算机、服装等货物以纸箱形式进入集装箱,煤炭以散装形式进入集装箱肯定会加快集装箱设备自身的有形磨损和折旧,增加修理费开支,提前报废更新。同样的问题是这笔开支如果是由货主承担,最终就会推高煤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如果是由德勤承担,它消化得了吗? 以笔者愚见,同北美废纸进入集装箱的背景相类似,德勤集团开辟煤炭集装箱化航线只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振、中国经济困难、货源不足、运价低迷、船只封存、集装箱闲置等特定条件下出现的一个特例,不必过度解读。或者通俗地说,“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挣些饭钱油钱,也强似裁员封船”。这些条件一旦发生些微变化,煤炭集装箱化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就事论事来说,不唯“第一个吃螃蟹者”的溢美之词毫无根据,“创新模式”更是无从谈起。 从世界集装箱航运业的现状来看,成熟市场(主要指欧洲、北美和日本)的集装箱化率已经接近临界点。正在从干散货形式走向集装箱化的典型货类是小麦,但目前主要局限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内贸运输和内支线运输。正在从件杂货形式走向集装箱化的典型货类是一部分化工产品和家居装饰用的大理石和瓷砖等建筑材料。而新兴市场,由于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管理水平十分低下,许多高价值货物也还不能用集装箱来运输,所以集装箱化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综合这两种市场的状况来看,根本轮不到煤炭集装箱化。因此,笔者认为,无论从世界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发展进程来看,还是从我国某些局部的具体背景来看,所谓“煤炭运输集装箱化”只是在过河的途中摸到的一块不值钱的石头,还是赶快丢手为好。它只是一只嚼之无味的蟛蜞,而不是大闸蟹。它可能会昙花一现,但绝不是一种创新模式。 备注:笔者觉得《煤炭集运的宿命》题目有歧义。港航业常用的术语“集疏运”意为“集运”和“疏运”。“集运”指用水运、公路或铁路将需要出口的集装箱运到指定港口的运输方式和过程。“疏运”指用水运、公路或铁路将港口从船上卸下的的集装箱运到货物最终目的地的运输方式和过程。通常,“集运”不是“集装箱运输”的简称。
8、我国的煤炭行业发展前景怎样?
二十一世纪的头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阶段。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翻两番。在确保中国经济未来20年发展中,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煤炭资源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煤炭资源的经济价值将在未来得到不断提高。
从2007年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这14年也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时期。预计未来14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7.5%,到2020年GDP总量将由2005年的18万亿元增加到54万亿元,按现行市场汇率计算,折合6.7万亿美元;人均GDP将由2005年的1700美元提高到4800美元。改革开放以来27年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平均为0.54,今后15年按0.5计算,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按3.75%计算,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大约将达到38亿吨标准煤。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需求增长明显加快,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行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其发展具有诸多有利因素: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煤炭行业在能源供应中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巩固了其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地位;国家积极的产业政策保障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等。
(1)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
我国煤炭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我国煤炭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由于经济增长强劲,一些工业如钢铁、电力、化工、汽车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相对较大,引发了煤炭需求量的快速增长,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且煤炭需求旺盛的势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国际国内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一个国家能源消耗的多少,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居民的消费结构、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以发电、钢铁、建材、房地产、家用电器迅速发展为代表的重工业化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结构迅速升级、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速,为煤炭行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据统计,我国1985-2005年煤炭消费量对国民经济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53。“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约为7.5-8.5%,年均煤炭消费增长量约为4-4.5%。
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动电力、钢铁工业用煤继续快速增长,建材工业用煤基本维持不变,煤化工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些相关下游行业的发展为煤炭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能源基础地位不可动摇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是关系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我国能源发展格局是“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将煤炭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重要位置。煤炭是确保中国未来20年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资源,其经济价值将在未来稳步提高。
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它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到60%以上。我国电力燃料的76%、钢铁能源的70%、民用燃料的80%、化工燃料的60%均来至于煤炭。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3)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的同时,坚决关闭非法和不具有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清理在建项目,控制超能力生产,较好地抑制了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总量的过快增长。《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优化煤炭布局,调控煤炭总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加快煤炭科技创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
国家不仅确定了煤炭在我国基础能源的战略地位,而且指明了煤炭工业发展方向,这将有利于我国煤炭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4)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煤炭行业带来了无限生机,随着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矿井先后建成投产,大大提升煤炭行业整体生产水平,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成为煤炭开采主流。目前,我国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在国外已经商业化,美国已完成第二代直接液化技术,我国目前也正在进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艺条件试验以及商业化可行性研究;水浆煤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为煤炭成为洁净能源创造了条件,煤炭清洁开采技术和洗选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煤质,减少了污染,为煤炭产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另外,目前全球面临能源短缺、资源类产品日益紧缺等问题,因此,未来煤炭在人类社会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价值也会得到人类的重新认识。
9、煤焦化的行业发展
煤焦油是焦化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焦油各馏分进一步加工,可分离出多种产品,如今焦油精制先进厂家已从焦油中提取数百种产品,并集中加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我国焦化行业产业结构优化、机焦产量增长和煤焦油收率稳步提升的拉动下,我国煤焦油供应逐年增加。虽然国内煤焦油产能不断扩张,但受国家控制煤焦油等资源性产品出口政策影响,以及国内市场需求量的快速增长,我国煤焦油出口量逐年减少。煤焦油需求方面,随着煤焦油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取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国内煤焦油深加工市场蓬勃发展。2011年以来,受消费需求带动,焦炭企业开工率提升,工业萘、煤沥青、炭黑等煤焦油下游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十二五”时期,我国焦化行业在具有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焦化行业将加快兼并重组和整合,焦炭副产品深加工将成为焦化企业主要盈利点,煤焦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煤焦油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把握新的发展形势,整合资源、集中加工,提高科研,改进工艺,避免盲目建设,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强化竞争实力,攻克技术难关,形成核心专长,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以资源利用率低、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必然是高排放和高污染。我国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GDP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出10多倍。我国己成为世界上煤炭消耗、钢消耗、水泥消耗、水消耗、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有机污水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由如今以粗放型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方式,己成为中国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政策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实现科学发展。
煤焦化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焦化科学发展的途径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石,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考虑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焦炉气等化石资源以及可再生资源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方向,使我国形成石油化工与煤焦化相结合、具有各自优势的产品领域,相辅相成,在整体上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科学合理的原料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加速推进化学工业现代化。
煤焦化是资源消耗型行业,传统的煤焦化是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行业。发展现代煤焦化要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为突破口转变发展方式,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煤焦化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采取以环境和资源可承受能力为基础的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现代煤焦化惟一可接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煤焦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可以说,煤焦化环保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问题。 1、发展石油替代品,把煤炭转化为高效、洁净的新型能源
煤变油即煤炭的液化,就是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煤的液化分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直接液化就是煤在高温高压下加氢裂解转变成油料产品;间接液化就是先对原料煤进行气化、净化后,得到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原料气,然后在高温、高压以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有关油品或化工产品。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及中国对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发展“煤变油”产业势在必行。
2、发展化工产品,推动经济发展
3、开发煤层气,变害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1、煤焦化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焦化企业战略可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战略单元战略和职能战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职能战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前提和基础,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为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平台。
2、煤焦化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是确保人力资源供需乎衡的调节器
3、煤焦化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提供指引
4、煤焦化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强调具有可操作性
5、煤焦化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具有相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