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局创新
1、全运会哪些制度引领体育事业改革?
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前新闻发布会于8月27日下午在全运会主新闻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第十三届全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第十三届全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及组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员出席发布会。
发布会上,李颖川重点介绍了全运会多项改革创新举措。李颖川表示,为全面发挥全运会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本届全运会以机制和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夏季项目和冬季项目、奥运项目和非奥项目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方面狠下功夫,进行了多项改革创新,采取了8项具体措施。
一是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新增乒乓球、龙舟等19个大项126个小项群众项目比赛,使全运会更加接人气、通地气,让普通老百姓通过亲身参与全运会比赛竞争,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全运会、享受全运会的热情。
二是打破专业和业余、国际和国内的界限,充分发挥全运会培养和锻炼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平台作用,在田径、游泳等6个项目上开放高水平业余运动员与专业运动员同场同池竞技、首次邀请高水平华人华侨运动员来华参加全运会,与国内专业运动员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最终经过选拔,共有自行车、铁人三项和网球3个项目22名业余运动员,马术、射击、田径、游泳4个项目8名华人华侨运动员达到参赛标准并将登上全运会决赛舞台。
三是充分拓宽训练选材思路,将实施跨界跨项选材与全运会竞赛工作紧密结合。先后增设轮滑冰球项目比赛,在田径、游泳两个项目上增设青少年组比赛,同时增设跑跳、骑跑等10个全能小项比赛。从已经结束的这些项目看,调动了各省市开展跨界跨项选材和训练的积极性,为补齐项目短板、选拔奥运会适龄人才积累了经验。
四是充分发挥全运会的竞赛杠杆作用,增设男子足球城市组比赛,鼓励城市报名参赛,进一步激发城市发展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促进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
五是打破地区壁垒和藩篱,在游泳、田径等10个大项49个小项(4人及4人以下项目)上实施跨单位组队参赛政策,鼓励各省市在技战术配合类项目上合作组队参赛,确保了国家队运动员训练的系统性,有效提高了备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六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民族政策,支持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全运会上交流引进少数民族运动员,进一步发挥体育在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方面的特殊作用。
七是进一步采取措施,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制订了十三运会军地共同培养运动员参赛办法,有力推动了军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军地竞技体育事业共同发展的合力。
八是实施教练员激励政策,在全运会颁奖仪式上,为运动员(队)颁发奖牌同时,也为主管教练员颁发奖牌,激励教练员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做出更多贡献。
李颖川强调,通过以上改革创新,使全运会既起到了引导全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龙头作用,又成为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更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了综合性运动会的多元价值和综合功能。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将于8月27日至9月8日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行业体协、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等38个代表团,以及部分城市、俱乐部和海外华人华侨在内的8838名运动员参赛,整个赛会参赛规模超过13000人。
2、了解江苏省体育局在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有特色的政策举措,并?
非常的好他们会用布把你们的门口围住以防病毒,在家时注意不要到处串门。
3、文体新局如何推进文化体制创新
(一)加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新的文化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新三馆的选址应建在居民区,聘请专业设计专家进行规划、设计,使新三馆既融为一体又相互独立。
2、在城区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使其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中,采取政府投资为主,鼓励社会力量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会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产品,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基本权益。
3、建设集教学、训练、表演、比赛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体育馆,内设武术馆、游泳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排球馆、台球馆等体育室内健身场馆 。
4、建设大型公园,聘请专业设计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园内景观要突出盘古文化元素,所设湖泊、殿堂、凉亭、碑廊、曲径、雕塑等景点之牌匾、楹联、简介等,要以宣传、展示盘古文化为主题内容。
5、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体育健身广场。
(二)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体育活动。
1、开展每年重大节日、纪念日庆祝活动,做好“民间花会进城表演大赛”、“民间戏曲调演”、“元宵节灯谜竞猜”等系列文化活动;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20场次以上,“送文艺下乡”、“送图书下乡”、“送文体活动下乡”、“送电影下乡”;打造“戏曲票友大赛”、“红歌大赛”、“消夏晚会”、“书画摄影展”、“舞蹈大赛”、“器乐演奏大赛”等品牌文化赛事。
2、依托我县文化体育场馆,争取上级支持,积极主办或承办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文化体育赛事。
3、筹建图书馆网站,实行网上预约借阅,逐步实行网上阅读,以方便各类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积极同各单位组织联系,利用多媒体进行各种类型的辅导工作和培训;组织各种题材的社会征文及读书活动 ;举办全县读书月、读书节;成立青县图书馆协会,定期对各乡镇村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进行图书管理专业培训;设立流动书箱,开展送图书进村、进校、进社区等多种方式的送图书下乡活动。
4、建设多功能数字影院,加入省市院线网络,为全县人民提供最新的数字影片放映服务;大力扶持现有的乡镇电影放映公司,采取政府补贴、社会力量资助等方式使其发展壮大,彻底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
5、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办好等网站。同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我县网络文化市场结构布局合理,健康繁荣活跃,竞争发展有序。
(三)挖掘保护和利用历史优秀文化资源
1、加强对馆藏文物的保护、评级、建档及健全管理制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鼓励、引导和帮助民间组织、企业、个人兴办各类专业、专题博物馆,形成以公立博物馆为龙头,民办博物馆为基础的博物馆网络;开展民间文物的捐赠征集活动,加强民间收藏行为的引导,促进收藏规范化、合法化;做好文物调查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地下文物的挖掘和民间流散文物的征集工作。
2、争取上级资金,开展一系列文物展览活动,突出青县盘古文化地域特色,以我县境内出土文物为主,借助辅助展品如照片、拓片、情景绘图、场景复原、微缩场景、光盘、磁带、文字、展柜、展台、壁龛、形象墙等丰富的陈列语言,升华陈列主体,丰富展览内容;组织专业人员加强与兄弟县市博物馆的参观、交流、学习。
3、配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4、做好文物保护规划。
5、聘请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进行科学论证,提供专业咨询和理论指导;建立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保护名录,重点摸清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艺术传人、发展现状等;对所有民间艺术、民间艺人进行登记,建立名录,撰写单项介绍材料,对于优秀的、特别是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做好各项非遗申报工作,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撰写和出版工作;每年有针对性地举办3-5期民间艺术培训班,聘请县内知名民间老艺人跟班辅导;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积极创办民间艺术团体。
(四)加快重点文化产业的建设
(五)推动旅游事业的大发展
1、做好基础设施的规划。从城区通往各景点的部分公路需要拓
2、整合旅游资源,做好八大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工作。
3、做好旅游的宣传、推广
(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1、扩充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文化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中均应配备至少1名经营和管理能力较强的班子成员,为发展文化产业储备人才;文化馆需增设舞蹈创编、文学创作、曲艺编导、书法绘画、摄影摄像等多种人才;文物保护管理所需增设专业人员、保卫人员 、讲解员、文物修复员、绘图员、摄影人员、考古发掘人员等;图书馆需增设图书馆学专业人才。
2、各乡镇综合文化站需配备专职文化站长和管理人员;社区文化中心应配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农家书屋配备专业图书管理员。
3、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高素质、精通文化工作、熟悉国内外文化市场规则,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科学素养的复合型、外向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引进专业文化人才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制定优秀人才引进制度和奖励制度。
4、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体育产业发展质量?
近年来,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带动中国体育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表示,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对于满足群众多元化体育消费需求,对于做好调结构、稳增长等工作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苟仲文认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体育产业的内在的驱动力。要不断提升运动项目的群众参与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运动项目中来。参与的人多了,相关需求就多了,自然体育产业也会做大。
苟仲文指出,科技在体育产业里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他认为,现在光靠卖衣服、卖运动鞋是不行的,要通过科技提升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和内涵。比如,运动手环借助“互联网+”的科技手段,将众多运动爱好者连接起来,就可以通过对比、激励,来提高他们参与体育的兴趣。
5、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中走过来的,承如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在不断进步,制度也要相应跟上时代进步,跟上体育发展的需要。当初国企改革要经历政企分离、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等一系列关键环节一样,体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处于一个全新发展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改革连续不断地进行,控制矛盾产生和积累的最小量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一)短期创新抓住焦点短期的改革与创新有两个焦点:一是举办本国大事——北京奥运会,一是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前者为重中之重,后者为民心所系。这是两件很透明的具体的实事,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举办,如果仅仅是借鉴外国经验,其结果难以超越平庸;只有创新,才有可能先进。因此,这两件大事应该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小康、和谐社会构建的高度,在国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较高层面来进行综合的深入探讨。1. 重中之重——奥运会亟需的创新形式目前还没有满意的雏形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认为,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独一无二,意味着必须创新。“举国体制”的最高目标瞄准的是奥运会,而奥林匹克不是工具而是GAME,是游戏,是玩具,是欢快交流的娱乐盛会。它在世界大战和冷战期间曾一度沦落为工具,但在理性和功利的冲突中很快挣扎出来,摆脱阴影,成为人类最庞大的文化“玩具”。在一个和谐的小康社会,任何运动会都应该是大众的节日,都是纵情发挥创造力的场合。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已经过去不短的时间了,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集中了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和13亿欣欣向荣的人口,无与伦比的资源必然造就一届十分出色的奥运会。要办得出色就必须创新,但亟需的创新形式目前还没有满意的雏形。我们集中全力去追求2008年奥运会金牌的数量,这是必须的。然而,这不是唯一的 ——哪怕夺下全部金牌,也不能与出色的奥运会画等号。2. 民心所系——大众体育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尚在摸索之中体育改革相对于经济改革来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征,这是教育文化领域共同存在的状况。中国体育在极度辉煌后,惯性运行力很大,有一个转换角色的艰难过程,这也是体育改革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中国体育的改革前松后紧、迟发先至,把握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的增量过程,从制定改革战略、承担启动期要付出的克服阻力和失败风险的成本、有效保证运作的连续性等动作上,表现出体育体制内在功能的渐变。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有序推进,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都要取得明显成效。全民健身计划已经颁发有10年之久了,但至今没有形成成熟的体制,没有一套统一推行的标准,这与中国地广人多,各个地域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状态不无关系,而且运行机制也尚在摸索之中。群众体育之所以是软任务,是因为没有硬指标,也无法强制执行。政府制度创新的总原则就是要通过彻底实行管办分开,政事、政企分开,实现“四大转变”,即从办向管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管直属企事业单位向管社会转变、从封闭式内向型管理向开放式外向型管理转变,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全能”型政府职能形象,从办体育的繁杂活动中解脱出来,建立“有限责任”政府,切实担负起导向把握、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在投入机制方面,也应进行改革。未来财政将主要指向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根据体育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进行投入,重点用于加强大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要转变对公益性体育的投入方式,促使形成良性的管、办运行机制,以促进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二)中期创新面向体制中期的改革与创新必须面向体制。体育体制改革受部门体制、财政体制、人事劳动制度、政治制度改革进程以及市场化程度的制约,步履艰难。没有人能够承担因改革失利而带来的金牌减少的后果,更没有人愿意背负影响2008年奥运会成绩的指责。因此,中期的改革与制度创新应该放在2008年以后,遵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思路,真正变办为管——主要从政府高度集权的竞技管办垄断制度入手,以真正发挥社团功能为突破口。设想如下:1. 国家体育总局简政放权,促进中华体育总会和国家奥委会的职能化(1)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十八),“要明确政府和社会的事权划分,实行管办分离,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转移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国家体育总局按国家所赋予的职能检查各司局的设置,主动放出具体操办各类体育活动的权利,主动精简与合并目前职能模糊不全的机构,再次缩小非管理职能的编制;要把管理重心放在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上,管导向、管原则、管规划、管布局,管市场、管秩序,管住方向,管活机制。(2)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十九),“利用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三十八条指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以发展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为主要任务的体育组织,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必须组建实体化的常设机构,成为直属体育总局的事业单位。国家奥委会负责执行奥运项目的国家金牌采购计划,垂直管理各奥运项目的单项协会——直至高水平运动俱乐部、奥林匹克训练营,充分凝练和继承旧体制的优势,形成奥运“一条龙”新模式,以适应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转型。(3)近年来有学者建议:中国奥委会主管全国性奥运项目的发展事务;中华全国体育总局主管全国性非奥运项目的发展事务,并在各自职能范围对行使对各运动项目协会的管理、指导和监控权。这在理论上看来很顺,但实际运作有很多问题。譬如,许多运动项目既是奥运项目又是群体项目如何管?如果出现教育部门管学校体育相对游离的状况怎么办?非运动项目的体育活动如何管办等。因此,可以考虑建立像以前的“中华体育协进会”那样的一个最高级别的综合性体育社团。体育总会可以在中国奥委会之上或之下,负责各种运动项目的推广和公益性体育活动的扶持,按照国家统计局2002年把体育划归文化娱乐产业的导向进行制度创新,在休闲娱乐活动中拓展体育产业的空间;增加和完善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中央级社团机构和网络体系,承接诸如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小城镇及农村体育网点的具体建设工作,真正把大众体育抓起来。2. 撤消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促进单项运动协会的法制化行政手段是政府体育行政机构的主要管理手段。这一手段的实质是这些机构拥有的法定权力,主要包括制定政策的权力、编制计划和规划的权力、检查和评估的权力、预算拨付的权力、人事调动以及行政处罚的权力等。这一指令性手段的特点是指挥有力、时效性好,但运用不当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市场经济要求体育下放权力,陡然转轨可能遭到原体制利益集团的抵制,加大改革成本。因此,采用了设立各项目管理中心的缓冲办法。但是,目前的机构仍然只是过渡性的,不能使其固化。在形成新的利益集团后,改革的过程不能过长的滞留,以避免改革前期的动力变为改革后期的阻力。管理中心应彻底放弃依赖政府的思路,转为完全的社团实体。1994年,国家体委将部分职能从机关分离出去,成立了首批14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1997年又组建了6个项目管理中心,并对3个管理中心进行了调整。至此,体育体制改革似乎实现了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目标,但实际上更具有管办混杂的官民二重性,有人称“怪胎”,有人称“毒瘤”,摒除感情色彩可以看出,这在体育改革之路上又多了一道新的制度障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全国性的单项体育协会管理该项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单项运动协会法制化的重要步骤是接管中心的事务,全面介入训练和赛事的经营管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存在缺乏法律依据。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国家的投入在一段时期内维持稳定,推出政府采购举措,明确投入重点,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国家奥委会拨付经费,实行政府“采购”制,各协会通过竞标方式获得项目资金,签订产销合同,委托生产金牌。改革多年来,各单项运动协会仍然形同虚设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悬空,因此不能依法管理。尽管1986年《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中,就提出了要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各种体育协会、运动协会的作用,并提出了运动协会的六项主要职责,但是这样自上而下的号召是没有基础的,浮在空中无法落实。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是来自上面的精神,同时也是集中了群众智慧和基层呼声的举措。实践多次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组织和个人积极性的创新,只有获得了多数人认可的改革,方能真正实施并取得实效。所以,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向上交差,改革的有效推进归根结底还是自下而上。改革的技术路线应该自下而上,改变过去协会只对上负责,应代表全体成员利益,通过增强会员实力自下而上地增强协会实力。实行国有控股的股份制改造,分步实施转企改制,把各省、市的体工队改为俱乐部,国有资产改为股份,吸引社会资金。国有资产采用折算入股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二十),“分期分批进行单项协会实体化改革”,在具体实施中应特别考虑由协会负责在选材、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的运作系列中同步改革;可考虑先在国内大赛中试行单项协会全面介入,2010年广州亚运会推行,平稳与国际接轨。
6、公共体育服务如何创新?
接过一块特别定制的奖牌,代表2020年走过的不易。近日,“群星聚黄浦,闪耀体育人”2020年“黄浦·我来赛”分享会在新落成的区黄浦区体育社会组织共享空间大厅举行。
奖牌中间的数字是2020年“黄浦·我来赛”取得的傲人成绩,右边的光盘则刻录了“黄浦·我来赛”这一年来的星光历程。奖牌颁给了黄浦区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合作伙伴,2020年“黄浦·我来赛”形成区内各委办联合承办,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不但提升了赛事品牌影响力,也成为共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探索。
特别设计的奖牌
【“运动圈”辐射“经济圈”】
2019年3月22日,黄浦区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黄浦·我来赛”正式发布,标志着区内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换挡升级。第一年,“黄浦·我来赛”共举办赛事181场,吸引超过10万余人参与,相比上一年增加了67%。随着“黄浦·我来赛”品牌的建立,黄浦区形成了全民健身活动发布、活动方案评选和活动绩效评估的完整体系。黄浦区“楼宇运动会”“爱在上海残健融合健身活动”和“九子运动会”等多项
特色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响应和欢迎,形成了以活动树立品牌,以品牌宣传活动的良性循环。
楼宇运动会让白领们动起来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区体育局迎难而上,推陈出新,用多样化的体育运动提振市民抗疫信心,推动全民健身有序开展。结合黄浦区第三届市民运动会,“黄浦·我来赛”采用“线上+线下、白天+夜间、赛事+培训、传统+现代”的多元化办赛模式,吸引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全年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22场,带动线上线下市民近50万人次参与。
根据上班族的工作特点,“黄浦·我来赛”创新推出“星动”夜间赛事活动系列,目前已经推出足球、夜跑、定点骑行、保龄球等赛事活动,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第一个夜间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系列。专为上班族量身定制的夜间赛事轮番上演,发挥了全民健身赛事的聚合效应。
上海首创的“星动”夜间赛事活动系列
体育搭平台,加强了政府、企业间的深度交流和融合。黄浦楼宇运动会是区金融办与区体育局合作的“十进楼宇”服务品牌之一,也是服务黄浦营商环境的特色品牌。通过引导楼宇白领健康生活方式,为楼宇白领之间、企业之间、楼宇之间提供交流互动服务,从而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集聚黄浦。如今黄浦区楼宇运动会的品牌效应如滚雪球一般,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其中,以体育为载体的“运动圈”也在辐射、促进以楼宇为载体的“经济圈”。
今年,以赛事服务、培训健身、体质监测、新闻热点等一系列惠民功能为载体的官方线上平台“黄浦·我来赛”小程序正式上线。通过线上+线下的场景融合和积分排名体系的打造,真正为市民提供“点对点”的全新体育服务,成为市民健身的掌上通。通过“黄浦·我来赛”掌上通小程序进行查询、报名、分享,不仅方便快捷,也让赛事具有更好的传播性、影响力以及反馈机制。
【体育部门当好“店小二”】
办体育,不只是体育部门一家的事。近年来,黄浦区体育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能由市场做的事情交给市场,能由社会做的事情交给社会,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发展,逐步让社会组织成为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角。
“黄浦·我来赛”的赛事活动,一方面积极争取全区政府机关、企事业、街道的配合支持,及时安排各项赛事活动保障经费到位;另一方面,采取冠名、赞助、联合主办、承办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充分发挥有限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把体育社会组织品牌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018年,黄浦区体育局筹备成立了全市首家体育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党建服务站,通过政策和机制上的创新,搭建起了以“合作、交流、分享、共赢”为理念的平台。如今,黄浦区体育社会组织共享空间的正式启用标志着体育社会组织有了属于自己的共享家园。
党群活动室为各党支部组织学习提供场地服务
黄浦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体育社会组织反映,有时外面很难借到场地。为了更好地扶持孵化体育社会组织,区体育局拿出近6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机构的共享空间。展示大厅可以开展体育活动、培训教学;党群活动室则为各党支部组织学习、会议和活动提供场地服务。”
黄浦区皓浦青训负责人胡越告诉记者,“共享空间试运营的时候我们就进来了。当时很巧,团队刚建立要开会,因为足球项目人员比较多,需要有大厅和多媒体系统的空间,外面一时借不到。共享空间有会议室、大屏、电脑投影,功能齐全,就像是为我们度身定制的,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黄浦区社区体育指导员协会俞云路表示,“在共享空间办公,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只要线上预约,就能满足临时办公、寄存办公用品、开展工作会议的日常需求。空间配有无线网络、打印机、饮水机、私密电话亭等设施,给我们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共享空间的会议室
近年来,上海体育改革不断创新,体育部门从办体育向管体育、从小体育向大体育、从体育向“体育+”的转变。在市级市民运动会和城市业余联赛的“公转”下,各区体育局积极“自转”办赛。黄浦区体育部做好服务办赛主体的“店小二”,搭好平台,让优秀的社会组织和企业纷纷登台唱戏,真正把黄浦区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从“我们办”变成“大家办”。
7、对于管理体育部有什么创新性制度
体育部教学管理制度
一、体育部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体育教学是学院体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部中心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创我院体育工作新局面、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明确教学各环节的要求、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使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我部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1、教师应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遵纪守法。
2、积极履行教师的聘约,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
3、教师必须在学期开学前按照制定的教学大纲,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根据授课计划进度、结合所授课班级实际情况认真备课。
4、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案必须详细,有内容、目的任务、要求、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开展观摩教学活动,重点研究教材教法、教学要点、重点和难点,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教师上课应提前10分钟到场,认真做好场地、器材准备工作并检查其安全性,教师迟到、早退、误堂作教学事故处理,并计入教师业务档案。
6、教师上课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治学严谨、诲人不倦。
二、体育课学生教学常规
为了保证体育教学资源的正常秩序和对体育教学的有关要求,特对学生制订如下教学常规:
1、学生必需按时到达上课地点,由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并向任课教师报告本班出勤情况。
2、学生无故不上体育课以旷课论处,请事假必须有班主任批准的请假条,如属病假须附有院卫生所的病假证明,手续不全者一律以旷课论处,学期累计旷课三分之一者,不予评定体育成绩,体育课程需参加重修。
3、学生轻微受伤,女生例假等特殊情况,必须随堂参加见习并由教师酌情安排。
4、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穿着运动衣和运动鞋,没按规定着装一律纠正。
5、学生上体育课时思想要集中,认真听取和观察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努力学习和练习,教学过程中要服从教师的指导和调配,尊重教师、爱护同学,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6、学生上课时应重视并认真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学比赛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比赛规则,以免重创他人。
7、有心脏病、传染病及其他病史的学生,应主动向任课教师报告,不得隐瞒,否则将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8、学生上课时,要爱护体育器材设施,在教师的安排下做好体育器材的借用和归还工作,防止遗落、损坏、丢失,凡违反操作规程,损坏的体育器材均需进行赔偿。
三、体育部教师听、看课制度
建立听、看课制度,是沟通教学信息、开展教学检查、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听课和看课,能够了解课堂的教学情况,有利于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教师相互之间切磋教学技艺、方法与手段,对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为加强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特制定教师听、看课制度。
1、听、看课制度的次数规定:
教研室主任每学期不少于三次,教师每学期不少于二次;统一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听、看课人员作为听课一次纳入统计。
2、听、看课方式、内容和具体要求
⑴ 听、看课方式以随机随堂为主,亦可参加由体育部统一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
⑵ 听、看课时间和次数的掌握要求均匀地分布和贯穿整个学期的始末,不要过于集中。
⑶ 听、看课内容包括: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课,重点了解教学秩序、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尽可能地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并交换意见。
3、听、看课组织管理
每位教师要自觉遵守和坚持听、看课制度;体育部主任有义务检查教师听、看课制度执行情况;教师要认真填写听、看课记录,于每学期结束前上交体育部主任;教师听、看课情况计入教学工作量。
四、体育部教师调、停课备案制度
为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水平,确保正常的教学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1、任课教师应按排定的课表上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教师因公、因事、因病需要调课或代课,必须事先填写调、停课单,经教学教研室主任审核,体育部主任批准后,报体育部教学秘书备案。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调课、停课,凡未按规定办理手续而擅自调课或停课的,均按教学事故处理。
2、教师因故需要调整上课时间,应在一周前提出书面报告,经教学教研室主任审核,体育部主任批准,体育部教学秘书处备案。
3、教师如遇突发性事件引起的停课或调课,任课老师必须在上课前半小时口头或电话通知体育部主任及教学秘书,并由体育部及时通知班级,事后上班第一天按规定补办停课或调课手续。
4、教师因公外出或病、事假超过一天以上的,体育部将安排其他教师代课,代课按原课表执行。
5、任课教师因故不能坚持上课的,按本条第2款规定提出申请后,由体育部提前安排好代课教师,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6、学院严格控制停课。因特殊情况停课时,必须由体育部统一上交分管教学院长或院长办公会议决定。因停课影响的主要课程由教务处安排在其他时间补上。
五、体育部外聘教师管理办法
外聘教师是体育部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体育部教学管理,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提高学生体育综合能力,同时规范外聘教师管理工作,切实发挥和调动外聘教师的积极性,建立一支高水平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参考学院有关规定,特制定体育部外聘教师管理办法。
1、外聘教师日常教学中,既要关心、爱护学生,又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
2、体育部安排外聘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与教学安排。外聘教师必须遵守体育部的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并了解体育部对课程教学、教学辅导、考试和考核、上课授课纪律等有关环节的具体要求。
3、体育部主任、教研室主任、体育部秘书和其他体育部教师要经常关心外聘教师的授课情况,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4、体育部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工作中,要做好外聘教师的教学管理和检查工作,并进行听课或巡视检查。体育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对聘请的每位外聘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学时,听课要有记录,对外聘教师授课情况做出评价。
5、经教学检查发现,或学生反映教学效果较差的外聘教师,体育部、教研室主任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教师本人,并限期改进。否则予以解聘,并由体育部及时解决外聘教师的更换工作。
6、外聘教师要认真执行体育部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授课计划及教案讲课,未经体育部批准,不得擅自调课、停课、或者更换教师。外聘教师因事因病必须向学院请假,复课后须及时补课。
六、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参考学院有关规定,现将教学工作核算办法规定如下:
1、一个标准自然班学生数为35-40人。
2、工作量计算方式:
实践课(标准课时)=计划课时x课时系数x合班系数x重复系数
2.1计划课时:
执行学校下达的教学计划并实际授课完成规定课时的按计划课时数计算(如未按照授课计划完成,将按照积欠可是的两倍倒扣)。因教学需要增加课时的,系部要报经教务处及分管院长批准和备案,并排入课程表;开课之前未经报批着,增加的课时津贴不予承认。计划规定的课时数不得随意减少。
2.2课程系数
一般课堂教学系数为1.0;第一次开设的课堂教学系数为1.1;第二门以上课程系数为1.1(原则上一人不超过2门课程);课堂教学合班系数:每班50人以上每增加10人系数增加0.1,尾数不足5人不计,5人以上按10人计;增加的系数最高不超过1.0,即系数总额最多不超过2.0
2.3重复课系数
平行班教学,其中一个班级按正常标准计算,自第二个授课班级起,按重复班折算,重复课系数为0.9。
学校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笔试),教师监考和个别特殊专业的集体主考以及学校安排的巡考,每次按2课时计入额定课时。
校运动会期间参与的每位体育教师每人每天按8个标准课时计。
七、教师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
体育部教师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严格按学院科研产业处出台的的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