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 振兴创新发展

振兴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6-02 23:10:01

1、乡村振兴需要哪些创新

法律分析:(一)乡村重大补贴项目类

(二)观光采摘休闲农业类

(三)科技示范园等观光与科普一体的休闲农业

(四)所有休闲农业园区都有机会申请的补贴

(五)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六)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七)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

(八)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四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共同富裕,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乡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五)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顺应村庄发展规律,根据乡村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分类推进。

2、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哪些创新?

1、活态化。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悠久,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遗产。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不能将这些文化财产束之高阁,而要以活态化的方式呈现乡村民间技艺和农业艺术作品。
2、体验化。
现在多数的青年人、儿童及大量的城市人群已脱离了乡村生活,对传统的乡村农耕文化一无所知,但是农耕文化和农耕活动对这类人群又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需要深度挖掘农耕文化,将农事活动与休闲旅游度假相结合,让每一位参与从事农耕、感受农趣,在传承农耕文明的同时,通过原乡、原俗的农耕体验,体验传承农耕文明。
3、科技化。
科技的进步助推农耕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可以通过借助高科技打造农耕类景观或体验性的旅游项目,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如智能温室、现代农业园、田园小火车、VR麦田、无服务员智能餐厅、高仿真耕作雕塑、温室农业、太空农业、体感植物等新一代休闲农业产品,让游客体验多元农耕文化。
4、艺术化。
传统农耕文化和艺术具有天然的渊源,如古代的农耕器具、生活用品、祭祀活动、民间歌谣、表演活动等,都是勤劳的人们通过长期的劳作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创造、改造形成的。而在更加注重旅游审美性的当下,农业成为艺术造景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七彩花田、稻田画、麦田怪圈、茶海梯田、稻田迷宫等充满艺术气息的农业景观正在大量涌现。
5、文创化。
农业与文创深度融合助推“走出去”,文化创意与农业要素的融合能够将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生动、丰富地呈现给消费者,也可提升农产品的情感及多重消费价值,这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价值、塑造农业品牌形象的有效手段。由北京中智游规划的中廖村项目就以“海南原乡黎族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市民农庄 ”为发展模式,打造以黎族文化为灵魂,以特色农产为基础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6、游戏化。
通过农耕文化主题乐园寓教于乐,中国的农耕文化凝聚了国人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智慧,丰富的农业科技和农业工具可以通过转化和创新利用,成为当下热衷的旅游爆款产品。
7、节庆化。
即多元参与的农业嘉年华盛会。农业嘉年华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以狂欢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休闲农业活动,包括特色农产品展销、农业科技展示、创意农业体验、农趣活动、花车巡游、5D动感影院、创意手工等农业体验和娱乐活动,是拓展都市现代农业实现形式、发展方式、运行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新实践。
8、全息化。
全息农业是将地理信息、网络通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常规农业科学有机结合,在尊重各类生物自然生长规律的同时,充分挖掘利用万物相生相克的天然机理,致力于强化人类和动植物间自然进化的生命记忆信息,打造生物内循环生态链的农业开发模式,智慧种植、全然养殖、四季养生等都是全息农业典型的应用方式。

3、新时代水族古法手工粮食酒文化,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农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是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振兴道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保护乡村风格,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今天我们邀请了四位嘉宾,共同探讨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能量。

主持人:在社会结构快速转型时期,农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着文明建设的缺失。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发掘乡村文化的实践价值,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何现实意义?上寻乌:村落往往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乡村文化已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继承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农村传统文化,捍卫农村记忆,是我们文化根的延续。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以多种方式传承乡村文化,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使不同风格的乡村文化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美丽名片。近年来,我在基层调研中发现,许多贫困村的贫困关键在于精神贫困和缺乏内生动力。目前,一些农村还存在着环境“脏乱差”、自然生态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振兴。从根本上讲,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文明建设的缺失,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力度提高农村社会文明水平,以文明的农村氛围推动农村振兴。

刘昌更: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很短。目前,农村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耕文化仍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强调文化自信。显然,我们不能忽视农耕文化,还需要继承和发扬农耕文化的优秀元素。

因此,有必要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文化。只有留住文化的根,乡村文化才能更加灿烂、多元、持久。

4、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什么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

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应用,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要以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要强化农业科技攻关,加快突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生物种业、绿色投入品、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世界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包括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等。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绘好乡村振兴美丽画卷,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助力。

以上内容来源:人民网-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5、说明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与中国实行创新驱动战略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目前中国正在按照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加速现代化进程。在该过程中,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有效消除“东北现象”,并避免陷入“追赶陷阱”的必然要求。
1 “东北现象”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三盟一市,拥有中国最重要的石油、冶金、石化、煤炭、重型机械、汽车、造船、建材及粮食、林木、畜产等生产基地。“东北现象”指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作为中国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在体制转轨和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不适应症,如产业结构不合理、设备工艺严重老化、经济效益提高缓慢、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滞后与活力不足、污染严重与环境恶化等[2]。
为了消除“东北现象”,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正式启动。10多年来,通过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技术改造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老工业基地已走出低谷,初步走上内生驱动、良性循环的轨道,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稳定的时期。
东北地区经济虽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一些历史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尚未完全解决,以致振兴战略实施10余年后的今天,再度出现经济增速减缓、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不尽人意、体制机制创新难以突破等问题。从振兴过程来看,“东北现象”未完全消除,主要表现为:
1.1 振兴起步阶段:经济增长成效显著
在这一阶段,东北地区处于振兴的起步状态,由于老工业基地的后发优势,特别是经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和中央政策的扶植,以及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动力,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焕发出青春,形成了经济高速增长期,大大缩短了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差距。2003—2012年,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年均增长12.7%。10年间,东北三省已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改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12年黑吉辽三省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64%、50.8%和51%,比2003年提高了14.7%、17.8%和21.4%[3]。
1.2 振兴第二阶段:增长减缓
在这一阶段,随着东北地区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局限性的暴露,特别是对于引进技术难以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导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首先,经济增长明显减速。2013年辽、吉、黑三省在全国内地31个省份GDP增速排行中均位于后10名;其次,产业优化升级步伐缓慢。近年来,尽管辽吉黑三省大力发展服务业,但一、二、三产业比重基本未变,2003年东北三省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4%、50.7%和36.9%,2012年为11.3%、51.9%和36.8%,产业结构未发生明显转变;再次,投资效益不断下降,投资后劲不足。10年来,东北三省投资规模一直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投资效益率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不断下降。
1.3 振兴第三阶段:经济增长“失速”风险增大
在这一阶段,阻碍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矛盾充分暴露,特别是由于难以提高自主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导致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失速”风险增大。2012年,东北三省GDP总量仅相当于广东、江苏两省GDP总量的88.4%和93.3%。2014年上半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1320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2%,低于7.4%的全国平均水平[4]。与发达地区差距重新加大,振兴目标难以实现。
2 创新驱动与“东北现象”的消除
“东北现象”难以消除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创新驱动不足。
2.1 科技创新驱动不足
(1)未打破高技术封锁壁垒,存在高新技术“空洞症”。在高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基本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如计算机软、硬件的关键技术至少80%被外国公司掌握,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实际上仅是一个代工厂,缺乏核心技术,特别缺乏在国内外有知名度的名牌产品。
(2)技术创新活动开展不够,存在技术引进依赖症。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但由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不够,特别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再吸收不够,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不显著,甚至影响了企业效益。
2.2 工程创新驱动不足
工程创新主要是指人们在集成造物方面的创新,具体包括知识集成创新、技术集成创新、产业集成创新、环境集成创新等。“东北现象”难以消除的原因包括:
(1)缺乏技术集成创新。主要表现在缺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数量不足,作用发挥不够。
(2)缺乏产业集成创新。在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体系、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切实解决东北地区“窝电”问题方面做得不够。
(3)缺乏环境集成创新。对加强生态建设,坚持以生态为主导的林业和林区经济发展方向,加强天然草场恢复和保护等方面未引起高度重视[8]。
2.3 产业创新驱动不足
产业创新是通过产业创造和产业延伸等创新手段,对技术人工物施加普遍性的过程。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而言,就是通过创新手段使产业获得信息性、转化性、盈利性、循环性、生态性等的过程。“东北现象”难以消除的产业创新因素包括:
(1)施加规模性不足。在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施加规模性方面,特别是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区域界限,培育具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方面成效不显著。在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施加规模性方面,特别是扩大向东北亚区域及发达国家开放合作,打造一批重大开放合作平台,完善对外开放政策等方面也需要加强。
(2)施加盈利性不足。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无论是后进地区还是发达地区,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成功实现对科技价值的吸收。“东北现象”难以消除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很好地获得科技价值,特别是主导产业没有获得周期性的创新价值,没有获得向产品高端流动的创新价值,没有获得向分工和销售端流动的创新价值,亏损大,盈利性差。如石化产业曾经是辽宁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但2011年全行业亏损21.4亿元,亏损额创造了全国之最。
(3)施加结构性不足。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要通过选择主导产业,扶植战略性产业,撤让衰退产业来施加结构性。但老工业基地服务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特别是传统产业在新型服务业领域缺乏延伸。服务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业等现代服务经济发展滞后。
(4)施加转化性不足。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在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使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和集成方面工作不力,导致核心技术相对缺乏,施加转化性不足。如随着石化产业技术进步的加快,炼化一体化已成为各国石化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东北老工业基地虽然原油加工量居全国第一,但石化产业炼化一体化程度低。2011年乙烯产量与炼油量的比值为1.68%,仅为上海的1/5,江苏的1/3,也大大低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2.56%和4.62%的平均水平[9]。
(5)施加地域性不足。在创业创新中施加地域性不足,资源消耗大,循环性差,总体能耗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造成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难以实施。传统产业排放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和1.5倍,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
2.4 制度创新缺乏
当前科技生产力急剧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科技生产关系,即科技活动制度创新。从内容构成来看,科技生产关系有3部分:科技劳动资料所有制形式、科技劳动者活动形式、科技劳动成果分配形式。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应通过制度创新打造与科技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与科技劳动者相适应的活动形式和分配形式。
3 东北再振兴对策
东北地区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尽管经过了10年的振兴之路,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特别是没有从要素驱动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10]。针对新一轮东北振兴中的困局,提出如下建议:
3.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驱动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过程中,大力进行科技创新,特别是将要素自主创新与提高老工业基地区域竞争力相结合,以优势领域为切入点,实现要素比较优势向创新竞争优势的转化。
注意选择以下领域作为自主创新重点:具有优势、能够尽快产业化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国家确定的老工业基地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领域;在国内外具有巨大市场前景的领域。在上述领域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自主品牌,打造以创新为基础的比较优势。
3.2 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工程创新驱动
(1)施加知识系统集成。东北老工业基地要通过集成整合各类知识,依托三省科技情报研究机构,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由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文献传送系统和高度完备与枢纽化的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组成的文献信息共享网络,建立东北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装备的协作共用网络,全面提高东三省大型仪器装备社会化水平,促进科技要素的聚集[11]。
(2)施加技术要素集成。大力打造科技合作创新平台,联合建立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实体或虚拟性研发机构,包括研究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等,在东北地区率先启动创新企业百强试点。
(3)施加产业生成要素集成。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体系,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切实解决东北地区“窝电”问题。大力发展水利设施,重点推进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主要干流、支流综合整治,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东北地区机场布局。
(4)施加环境协调集成。加强松花江、辽河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加大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育林和管护。按照“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工业废弃地和矿区历史遗留问题实施专项治理工程。
3.3 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推进产业创新驱动
(1)施加规模性。首先,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中央大型企业集团和地方企业联合重组。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老工业基地企业改革重组;其次,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扩大与东北亚地区及发达国家的开放合作,打造一批大型开放合作平台,完善对外开放政策。积极落实中日韩投资保护协定,继续办好中朝经济区。当前要特别抓住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经济转向远东的有利时机,扩大东北地区对俄罗斯的开放程度。
(2)施加盈利性。盈利性是衡量产业化的重要指标,应通过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一般性和专项转移的支付力度。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的转移支付力度,将东北地区具备条件的省市纳入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统筹研究设立东北振兴产业投资基金。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扶持东北地区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发展。允许符合条件的重点装备制造企业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开展金融租赁业务。
(3)施加结构性。首先,实施主导产业选择政策。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支持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重要品牌,扩大市场份额。依托装备制造业整机制造能力强的优势发展基础配套零部件,依托原材料加工基地优势,努力发展下游特色轻工产业;其次,实施战略产业的扶植政策。积极推动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力量扶持东北地区做大做强智能机器人、燃气轮机等产业。支持沈阳航空企业与国际大型航空企业开展总装、发动机、零部件等重大项目合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与工业企业实行相同价格,在用地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打造大东北旅游品牌,扶持东北地区文化创意、影视出版、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发展。
(4)施加转化性。通过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科技专项等产业创新手段,对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瓶颈性技术问题开展攻关,研发示范先进适用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工艺,提升老工业基地基础原材料产业技术水平,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高端基础制造装备和基础零部件研发水平。大力推广应用自主创新成果,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3.4 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制度创新驱动
(1)打造与创新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管辖有关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12];在东北地区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创新扶持方式与政策,试点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各类新型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2)打造与创新相适应的科技劳动者活动形式。科技劳动的探索性强,这一特点决定了其自身资源的有限性,科技劳动者不可能将所需资源集于一身,必须采取协同创新。因此,应大力开展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施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计划,推进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院所与老工业基地开展院地合作;实施国外引智和对外交流专项,每年引进2000人次国外专业技术人员到老工业基地相关领域服务;组织管理、技术和技能人员学习国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经验。
(3)打造与创新相适应的分配形式。首先,着力解决分配不公、贫富悬殊问题。严重的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是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第一因素。要加大力度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抑制贫富悬殊;打破垄断,激发经济内生活力;鼓励在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股权激励等方面探索试验;研究在东北地区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3]。
其次,深化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将本级国有企业部分收益专项用于支付必需的改革成本。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对偏高、过高的不合理收入进行必要调整[14]。
再次,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投入应继续向东北地区倾斜,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落实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

6、大学生如何运用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大学生应该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素养、选择合适的创业实践方向、组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在项目中锻炼职业技能等方式要在抓助创业机遇的同时,正视创业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两者中找到联系点和突破。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