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毛概
1、2011 毛概 重点
1.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3.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
邓小平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大理论:一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三是改革开放理论。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 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意义:第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6. 如何正确理解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事求是精髓的理论意义就在于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如何进行理论创新?第一,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第二,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第三,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坚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弘
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必须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7.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8. 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哪些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一是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这就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二是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三是它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9.简述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意义
三个层面: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和基础。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和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从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根本目标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运动的结果。
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10.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第一,“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集中概括了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是这条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
第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根本任务的政治保证与动力。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
第五,“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1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简明的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3. 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三个有利于)
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要以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14. 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何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基本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是世界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性特征有五个方面:第一,独立的市场主体;第二,开放的市场体系;第三,有效的宏观调控;第四,健全的社会保障;第五,完备的经济法规。
二是从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具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基础之上。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有序运行。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
16.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
主要目标是: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增加就业。第三,稳定物价。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第五,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六,优化经济结构。
基本目标是:保障经济总量平衡。
17,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法律,行政手段。
18. 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原因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其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19.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方面。即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和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0. 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
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21.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而积极利用外资,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是提高我国公有制企业的产业水准和增强技术进步能力的重要途径。
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有何内容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3. 在我国。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第二,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中,按劳分配占有较大比重。
第三,公有制企业劳动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的劳动者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取收入的参照标准。
24. 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25. 为什么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一,是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第二,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难以为继;第三,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第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
26.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一。,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的指导方针
第二.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第三。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第四。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使各方面人才大量涌现。
27. 现阶段如何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者、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8. “三农问题”是指什么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
29. .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30.我国现阶段的选举制度有何特点
第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和平等性;第二、直接和间接选举并用;第三、选觉得法律保障和物质保障;第四、实行差额选举,同票同权。第五,无记名投票。
31.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是否正确,关键看
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3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指什么?
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3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4. 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各民族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者国家事务所的管理,参与者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者国家方针 、政策 、法律、 法规的制定 执行。
35.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36.政治体制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任务)是什么?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 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37. 如何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作用,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8.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哪些内容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
3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40,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4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是什么?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
42. 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问稳定的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上述六条重要的原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43. 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的什么 ?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
44、如何理解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理作用的结果。
⑴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了沉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⑵世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级化进程是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强,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⑶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45. 毛泽东认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最根本的依据是 认清国情
46. 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各民族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者国家事务所的管理,参与者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者国家方针 、政策 、法律、 法规的制定 执行。
2、对创新创业的理解看法
随着经济的告诉发展,盈利模式的日益增长,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高校的积极宣传,在这样的前景下,越来越多的毕业及在校大学生投身自我创业的行业中,不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创业者以失败而告终,只有极少部分取得了成功,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多种现状,其一,消极创业,盲目跟随大众潮流,其二,不敢创业,对创业心生畏惧,其三,大胆创业,对自我充满自信,其四,稳步创业,对市场和自身有充分了解。在这些现状的不断累积下,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项目诞生。

创新创业要的就是大胆放开手去创造新生事物,畏手畏脚的创业很难长久立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而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血液,拥有无穷的活力,年轻的大脑和蓬勃的朝气与出其不意的创新是我们的资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们,思维过于活跃,开放的思想总会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有着不能理解的想法,这些独特的见解,定将引起对其理念的探索和无尽挑战,而这些也恰恰符合一个创业者应有的素质要求。再加上我们在大学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基础,就高技术含量的领域而言,我们领先了其他创业者很大的一步,并且在学校的支持,在校期间我们就接触了相当多的创新创业的思维和实例,也参加了个别感兴趣的创新创业项目,就经验而言,我们其实不是完完全全“小白”,而且我们也有着很高的学习分析能力,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与做法,在自主创业的前期得到充分的成长,为中后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毛概大题 作为大学生你认为要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措施。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既有供给问题也有需求问题,既有结构问题也有总量问题,但供给侧和结构性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供给结构失衡,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金融、人才等资源配置存在“脱实向虚”现象,影响了发展基础的巩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一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二是加快形成新动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三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四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实力还不相称,与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还不适应。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一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重大突破和颠覆性创新。二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倡导创新文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四是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已连续十几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1.2万亿斤,农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失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四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五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步缩小差距。一是协调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二是协调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开放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保护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是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四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害在创新,关键靠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决破除制约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是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三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性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消费、投资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一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二是拓展对外贸易,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三是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四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
4、创新创业的定义
创新创业的定义随着创新的扩散,昨日的旷世奇想造就了今日的习以为常。
我们该如何理解创新?
首先,创新不仅是发明。创新可能涉及发明,但是创新所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它包含深入理解客户是否需要或渴望某项发明,如何与其他伙伴合作来传递创新,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让创新实现自身的价值。冰不是图德发明的,玻璃也是源于大自然的馈赠,但围绕它们的创新却层层展开。
其次,创新需要产生回报。简单地说,如果某天你希望获得再次创新的特权,那么你需要确保所做的创新对你或你的企业有所回报。通常我们定义可行性,需要达到两项标准:创新必须能够自我维持,并能够取得资本回报。所以创新需要带着资本的镣铐。没有财务约束的创新要么是笑话要么是灾难。
再次,创新并非全新。正如一位生物学家的格言:每个生物都来源于其他生物。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大多数的创新都是基于以往的经验而出现的。创新无需对世界是新的,只需对于一个市场或者行业而言是新的就可以了。用北方的冰块来解决南方的热,其实就是用你的习以为常创造我的匪夷所思。任何差异化都是创新的基础。
最后,创新需要超越产品层面的思考。创新应该超越产品本身,可以是开展业务和赚钱的新方法、产品和服务的新体系甚至是你所在的组织与客户之间互动的新模式。这可以视为一种新的商业逻辑。
所以,创新可以精简的定义为:创造出可行的、崭新的提供形式。它不仅是发明,还得有回报,这样才能可行,它也并非全新,但需要超越产品层面来思考。
为了提高创新的成功概率,创新需要辨识关键性问题并系统性深入理解问题来提供简明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意识到:
1.定位选择很重要。知道在何处创新与知道如何创新同样重要。无论是开采锂矿还是钻探石油,成功与否,取决于你是否知道应该在何处挖掘,而不是怎样挖掘。在开始项目之前,你需要辨识合适的创新风口。
2.痛点识别很重要。好的创新应该优先解决最困难的问题,不要去寻找唾手可得的答案,而应该着眼于远大目标,去处理那些不能轻而易举就得到解决的难题。这无关选择哪个问题对你来说更容易处理,重要的是你应该如何帮助客户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当你准备开始着手创新工作时,你需要专注于概念中最难的部分,容易的部分可以留待以后解决。
3.商业模式很重要。在接受巨大挑战之后,你需要耐心地创建全面解决方案,而不是为了权衡或取舍而默认一个方案。这要求你能够适应各种不确定性并通过迭代试错等待最终答案的出现。
4.市场检验很重要。创新项目未投入市场就不算数。如果你未能将创新成果投入市场,尚未获得收益,那么你就没有完成创新的过程。换句话说,从社会或政府层面来看,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以新的、更好的方式帮助了利益相关者,而且这种方式能够持续,才算完成创新。
5.化繁为简很重要。凡事由简入繁易,政客和律师往往精于此道。很少有创新是因为其复杂性而受到追捧的。大多数知名的创新是以提供优雅、简洁的方案取胜,即使是应对最棘手的问题。你的底层架构或技术可以复杂,但是客户面必须简捷。
创新是试错的副产品。创新难以精致设计。企业需要新发现和新战略驱动成长和生存。效率已然不够,效率是解决机械层面的问题,而创新所带来的有机增长对企业取得突破性结果日益重要。
5、毛概知识点是什么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
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P13、14,稍加润色即可)。 主要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⑧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科学内涵:核心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其具体内涵概括为三句话: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答: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答: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社会历史条件:①理论基础:广义—人类创造的先进文化,狭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历史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文化大革命”和苏联的兴衰;③现实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补充: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它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其实质是如何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权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答: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权: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4、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及其相互关系
答: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有强权,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第二,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从农村到城市;第三, 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城市与交通要道,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方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思想,三者密切结合,是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关系:(1)土地革命是这一思想的中心内容;(2)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3)建立相对巩固的根据地,是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战略依托;没有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就会成为流寇主义,土地革命也无法深入开展。以上三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步骤方式
答: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改造:通过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引导说服教育的方针,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在不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基础上引导农民走互利合作的道路,使分散的个体经济变为合作经济,农民逐步摆脱贫困的状况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与此同时,党中央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阶级政策。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中央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方式。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将私营企业改造成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第一阶段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阶段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第三阶段是推而广之,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和前途
答: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特点:经济形态上,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在文化上,实行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属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 前途:社会主义。
(四)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答: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答: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答:①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②毛泽东思想贯通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两大理论体系的逻辑中介;③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参考: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六)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理论成果: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113),陈云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P115,注意领会精神!)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两个原则的阐述
答: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这种长期性,是由历史前提、现实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②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③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3.如何理解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答: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意义重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将雄辩地向世人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是成功的,社会主义是优越的。
4.(21世纪头20年是关键时期)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答: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主义公平争议;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八)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从解放生产力的角度);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答: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革命、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
答: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②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③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④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建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的主客观依据;
答: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从主观条件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①邓小平主张恢复市场的功能。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利于调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统购统销的方法不是按照需求,而往往是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进行分配;②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或者计划经济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③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的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丧失了自主性,对人才以及资源的不合理运用造成了企业效率低下,利润率难以提高,科技含量也始终很低,因此邓小平希望建立和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相似的股份制企业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中国国情。
3.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这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①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一致。②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③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④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前提,也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右缺少的物质保证。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答: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从而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5.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和作用。
答:组成: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地位、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正确看待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
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答: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新的工业化战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坚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个转变”:(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8.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努力推进生态文明;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相互联系和有机统一 。
答: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通过科学的制度和程序,坚持把这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实践中。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
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依法治国的内涵,实施依法治国的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答: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的一切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十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根本任务。
答:基本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根本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系:①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②在全体人民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和时代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就具有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③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
3、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答:思想道德建设:有崇高的理想,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献身精神,有丰富的知识和真才实学,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高度的纪律修养和高尚的道德风尚,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要加强道德建设保护力度,加强政策导向性保护。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①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②要坚持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把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力争取得重要突破;③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④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铸造我国科技事业的新辉煌;⑤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
(十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现实依据
答: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现实依据:①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答: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4、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
答: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优化教育结构;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③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④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①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②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①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②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③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④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⑤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