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政府加大科学投入,特别是基础科学以及航天、生物、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
2. 政府应大力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全球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
3. 政府采购时,要首先考虑采购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5. 大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待遇,用高薪吸引优秀人才。
6.对自主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7. 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拓展资料自主创新能力就是拥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从创新源泉看, 创新可以分为引进吸收后的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并不是什么都要由我们自己研究、发明和开发。
2、如何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 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
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园囿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对于我们化工专业来说,实验室和图书馆应该是我们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最主要场所了,化工专业的我们经常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有机、分析??虽然每次课程内的实验为大纲要求,必须按照书本和老师的讲解一步步做,结果也是跟理论的差不多,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可是我们有做综合实验和创新课题,前者老师给题目,后者自己找课题,研究方向自己定,老师可以指导,我们就必须去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自己确定实验方案,有机物种类特别多,也许就在自己不断实验中创造出新的有机物,换一种反应条件,得出产品的产量明显升高,这也是创新。
2、 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朱清时院士在总结创新能力提高的技巧的时候称,出色的科学家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有新成就,在于他们有从不枯竭的兴趣,并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知觉,最后聚精会神地去研究它。由此看来,新发明新发现和发明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这要求我们,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
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现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是理论上该有的现象,老师有时候也无从解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勤于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任何新发现都是在长期的思考论证中得以立足的,搞实验的人必须要有思考的习惯,这是研究的前提所在.
3、 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
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李开复认为,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其原因是创新成果大都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另外,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因此,打好基础知识的根基,对于研究新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切不可因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否则就陷入了片面论的泥潭。化工专业的课程很多,分的也很细,一定要学好基础课,他是我们
以后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专业课和实验课是我们实现创造的钥匙,就像敲门石一样,直接决定我们在哪一个领域有所创新。化工直接与工业相连接,而现在工业越来越高科技化,计算机和其他一些仪器的使用及操作是时下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实战能力!
三、结论
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件任重而道远的的任务,但它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技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积极主动地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3、为什么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结构调整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消除结构性短缺或过剩,二是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转移。现阶段我国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即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因此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而这种技术的获得,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当代一系列军事变革。科技强军是新时期我国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国防现代化的基础是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来源面临着军事工业发达国家严密的技术封锁,因此即使花钱,也买不来国防现代化。我们只能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现代化。
4、如何提高我过的自主创新能力
2004年12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中国科学院时指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同时要求国家科研机构发挥骨干与引领作用,中国科学院要继续进行知识创新试点,发挥知识创新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是对全国科学界,尤其是对中国科学院的号召与动员。
笔者认为,在采取自主创新重大行动前,端正认识十分必要,本文就有关自主创新的一些认识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坚定不移 排除干扰
我国的自主创新一直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干扰。一方面的干扰主要表现在把科技问题“泛政治化”,忽视或者藐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强调一切都从头做起,强调所谓“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这种干扰表现在不强调开放的原则,表面上维护民族利益,实际上可能是维护小单位小团体的利益。这种干扰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举着“爱国主义”的旗帜,动不动给反对者扣上“不爱国”的帽子。
另一方面的干扰主要表现在看不到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对我国的封锁和遏制,把国与国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严肃斗争看成仅仅是互通有无的买卖行为;另一方面看不起我国的自主开发能力,把我国科技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技术引进上。我国一些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国内搞研发成本高于国外,技术和资金一样可以流动,关键技术也可以通过引进获得,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技术来源主要应靠外国。当前只能主要抓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先改善产业要素禀赋而不是攻克关键技术,等资金和人才积累多了,才有条件强调自主创新。经济学家从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出发,强调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工业对当前经济的重要性是有道理的,但他们关于国内搞研发成本一定高于国外、关键技术大部分可以引进的结论可能站不住脚。
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也可以有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也不是鼓励从头做起,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改进也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自主开发不等于自主创新,自主开发的成果不但不一定有知识产权,反而可能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自己的知识产权中也可能包含引用他人的专利权。提倡“自主创新”主要是指应尽量争取避免完全受制于人,减少“路径依赖”。
要有信心、胆识和谋略
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任已经责无旁贷地落在当代科研人员的肩上,特别是落在应起骨干与引领作用的国家科研机构中的科研人员肩上。
但是,中国科研人员能不能担此重任,敢不敢担此重任,确实有个信心与胆识问题。在讨论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时,有些学者反对提“胆识”,怕滋长“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浮夸风。但笔者的体会是,有自知之明的自信心是取得高技术研究成功的基本条件。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出世界一流的自主创新成果,为国家排忧解难,为企业提供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我们的人力物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在众多方向上做到世界一流,但在某些选定的方向上已经做到或接近世界一流。但是,我国相当多的人(包括青年人)对中国能掌握核心高技术尚缺乏自信,每当我们发布一项比国外先进的成果时,网页上总有不少讥讽的评论,似乎中国人天生就要矮一截。与韩国等自信心强的国家相比,我国自主创新的主要障碍是自信心不够,缺乏“一览众山小”的胆识。许多事情不是做不了,而是不敢做。
讲有信心有胆识不是主张不切实际地蛮干,更不是关起门来自吹自擂。胆识必须加上谋略才能制胜。《孙子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庙算”就是战略运筹,“庙算胜”就是说在战前要做出胜人一筹的决策。对自主创新而言,所谓“庙算”首先是决定干什么。全世界聪明人很多,我们想做的可能别人早已在做甚至已经做出了成果,我们真正有希望产生重大影响的科研方向并不多。成果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不该做”,花学费走弯路大多数是由于事前未想明白该做什么,即“庙算不胜”。
“庙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怎么做”,即如何组织大的科研项目,如何在实际科研工作中落实“专利、标准、人才”战略。近几年各单位专利申请明显增加,这是一大进步。但申请专利是科技领域短兵相接的交锋,必须讲谋略。我们申请的许多零零散散的专利,没有形成自我保护的专利群,别人很容易绕过。而对国外公司已有的专利,我们又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常常没有找对科研的突破口,做了许多无用功。我们要力争技高一筹,把自己的专利技术融入新的标准中。所谓有自主可控的技术,所谓骨干和引领作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在制定标准时不受制于人,而是建立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真正实现“珍珠换玛瑙”的技术发展路线。
立异才能标新 跨越才能赶上
自主创新必须抓机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大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信息技术,那时候信息技术真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正如IBM前总裁郭士纳所说,信息产业受技术控制的程度已到了疯狂的地步。而当时我国的人力物力都不具备,在信息技术和产业急速上升期,我们很难有赶超先进国家的机遇。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产业正面临重大转折,这正是我们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所谓“跨越”往往不是发生在相同方向的竞争上,而是发生在技术转折的时机。通俗地讲,我们只有斜着跨越才能迎头赶上。长期以来,我国信息领域采取的战略基本上是“美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难以缩小差距。我们的自主创新应选择做与国外不同的信息产品,也就是说,只有立异才能标新。
基于追逐高利润的企业本性,跨国大公司更喜欢或者说更擅长于做满足少数高消费人群的高性能的新产品。当信息技术进入广泛普及阶段,要发展让数以十亿计的普通老百姓,包括低收入人群都买得起的信息产品时,跨国大公司未必有过去那么多投入和精力去开发低成本的产品。
低成本和高性能一样,都需要发展高技术才能获得。中国是低成本产品的最大市场,满足我国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信息消费需求是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最大动力,也是我们难得的机遇。信息产品,特别是集成电路和软件不同于汽车等传统产品,往往是研制开发获得第一个可商品化样品难,而以后大批量复制容易,也就是说,研究开发成本对降低产品成本有决定性意义。
关键是完善产业链与营造创新环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涉及政府、企业、研究院所、大学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技术创新是整个自主创新价值链的一个环节。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指技术创新的投入主要依靠企业,同时也意味着企业通过对市场的了解牵引技术创新的方向。因此,政府和企业都不应该以“主体”为理由,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科技投入。我国企业财力不够,从公共财政中支出一部分给有开发能力的骨干高技术企业做关键技术攻关,促使这些骨干企业尽快形成国际竞争力,在一段时间内这样做是合理的。但体现政府支持的较好方式是,把对企业的科研投入以适当方式冲抵税负,目前我国企业直接获得用于研发的政府拨款远远多于对其R&D投入的税收减免。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是,企业自己投入的R&D经费越多,通过减税获得的政府支持也越多,这就能激励企业更多地投入研发。如果把纳税人的钱,包括比大企业更困难的中小企业交的税钱,大量转拨给骨干企业做与之竞争的产品开发,则有悖于公平原则。
在高技术研究上要有大的作为,必须统筹考虑科研链和产业链——可以统称为创新链,必须有整体谋略。自主创新成败与否往往不是取决于单项技术的突破能力,而是取决于创新链的整体规划能力。我们不能等珍珠已培育加工好了才考虑如何串成项链,而是要按项链的要求加工珍珠。
目前,我国国立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在创新价值链上的缺位和错位并存,既有两张皮问题,又有定位下移问题。国立科研机构只有定位于做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才能真正起到“引领”和“骨干”作用。社会上有一种意见认为,国家对研究型大学和国立科研机构支持越多,定位向上移,两张皮就会越严重。这是一种误解。过去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对企业提供的技术还不多,不是因为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多了,而是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掌握得太少了。多数大学和科研单位做着与企业同一层次的研发工作,距离没有拉开。按照创新体系的合理分工,国立科研机构不应与企业争“市场”,应从企业能做的技术研究中退出来。科研单位应强调科研成果的辐射面,而不是一般的成果转化。
国内还有一种舆论认为,应用不是核心技术,只要掌握了所谓核心技术,应用自然会发展起来。这种思想表现在不把高技术研究的重点放在战略性应用上,而是追求单项技术的高指标,科研工作中以“狗熊掰棒子”的方式不断研究所谓“尖端”技术,“光磨刀不杀鸡”。核心技术的突破不能只靠少数科研人员闭门攻关,必须通过用户不断的使用,按用户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才能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这种意义上讲,核心技术是用出来的,有竞争力的本国产品是用户培育出来的。我们应十分重视从应用中发现科学技术问题,以需求带科研,以应用带动核心技术突破。无论科研、开发还是规划产业都应紧紧围绕需求目标。
除了重视以自主技术为基础的高技术产业外,我国还要高度重视对外引进与开放技术的消化、吸收与改进。应大力加强在消化改进引进技术方面的投入,不能甘心长期当外国产品的倾销地和试验场,也不能天真地等待外资企业的所谓“溢出”效益。
5、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迅速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综合运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务等多元化的支持方式,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一是完善和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特别是与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相关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培训,使企业能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优惠,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政策实施的评估督促,建立政策跟踪研究和不断完善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健全和完善政策体系。
二是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更多地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项目。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面向企业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建设一批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管理和开拓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
三是加强企业研发条件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基地,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各类研究开发机构,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各类人才的培训,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鼓励企业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和措施。
四是组织和动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利用科技中介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搭建科技人员与企业双向选择的信息交流平台,形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从科研院所和高校选派一批科技人员进入企业,研发技术、开发产品。特别是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带产品进入企业推广应用。鼓励科技人员直接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创业。
6、如何培养并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白石老人挥笔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琪罗、罗丹的手里,却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很多人为自己不能创造出新的事业和生活而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白石老人挥笔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米开朗琪罗、罗丹的手里,却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身陷囹圄,但就是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卜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而雷赛布竞能在沙漠中造出苏伊士运河,将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我们是要在平凡中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因此,我们可以很客观地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大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那么,怎么才能进行“创造”呢?“产生新思想”是创造最重要的前提。只要你依循下面的步骤,就一定能产生新思想。
①最初的观念:你有一个问题要解决或有一件事要做;你想找一个更好的工作;你的房子需要重新装饰一下;你想把你们公司里的废料做成有用的副产品等等,这些都属于最初的观念。
②准备阶段:现在你要调查一下发展这个处在萌芽状态的观念的所有可能的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那方面的资料,阅读有关书籍,记笔记,和别人交谈,提出问题。要善于接受新的事物。这些都是开动我们想像力的跳板。
③酝酿阶段:这一阶段应该让你的潜意识活动起来。散散步,睡个午觉,洗个澡,做做其他的工作或消遣消遣,把问题留到以后再解决。如作家埃德娜·弗伯一次说过的:“一个故事,要在它自己的汁液里慢慢炖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成熟。”
④开窍阶段:这是创造过程的最高阶段,也是创造过程中最令人兴奋和愉快的阶段。脑子豁然开朗起来,一切东西都突然变得井井有条。以查尔斯·达尔文为例,他一直在为进化理论收集材料,然后有一天,当他坐在马车里旅行时,这些材料都突然一下子融为一体了。达尔文写道:“当解决问题的思想令人愉快地跳进我脑子里时,我的马车驶过的那块地方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⑤核实阶段:不管你的见识多么高明,但开窍时得到的启示并不一定靠得住。这时便要发挥理智和判断的作用。你的预感或灵感都要经过逻辑推理加以肯定或否定。你要回过头来尽可能客观地看待你的设想。然后征求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设想加以修正,使之趋于完善。经过核实,你往往会得出更新更好的见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有意识地锻炼,培养开阔的思路,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下面是专家总结的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①相信自己有创造力。
激发创造力最大的绊脚石,是认为自己缺乏创造力。但是,即使是最伟大的创新点子,也并非是无迹可循、难以捉摸的。以电视游乐器发明人诺南·巴希奈为例,他的灵感即来自游戏与电视。这两项现代人最喜爱的东西,经他一结合,变成了价值1亿美元的点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联想。
②多读些参考书。
增加你的一般知识的有效方法是每天在睡觉前看看科普读物。请记住:几乎所有真正有艺术创造力的人,都曾经努力扩大他们的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
③经常光顾工艺品商店。
从日新月异的文具、五金百货等造型上你也许会突然获得灵感或得到某些启示。它的那些商品的巧妙布局常常会展现出许多你从未想过的作品题材。
④培养你的想像力。
找一篇你从未读过的短篇小说,读完第一段,然后试着自己接下去把小说写完。写完后,再去读原小说的其余部分。你会发现你的文学想像力比你预料的要大得多。
⑤置身新领域。
一个年轻人请教管理专家彼德·杜拉克如何成为好主管。杜拉克回答:“学拉小提琴吧。”他的意思是,任何让你置身新领域,或迫使你摆脱原先安适怠惰的活动,都可能将你的想像力激发出来。最好的活动是磨练平时不常用的另外半边脑。有时这类活动会形成神奇的组合。
⑥对你的日常生活进行重新安排。
把那些原来不相连的事物安排在一起:晚会上不常在一起的人们。午餐中不放在一起吃的食物,房间里的物品,以及每天发生的事情。通过对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加以变动,你往往会发现一些新的、有趣的组合。
⑦抬头看看你每天经过的那些建筑物。
对于那些我们认为非常熟识的建筑物,却很少有人能描述一下它们的第二层是什么样子。你可以沿着你通常去商店、学校或办公室的路线走一次,再反向走一次,沿途仔细观察整个的建筑物,你会有与以往不同的感受。
⑧多一些思考。
静静地躺着是非常养神的,在这些大脑平静的时刻,你的潜意识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异常活跃。你可以漫不经心地看着某些使人安详的景物:白色的云彩,龙飞凤舞的书法,一道道帆布上的油彩,风格鲜明的东方地毯,绿色的植物,或金色的阳光。
⑨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考虑。
用望远镜或者放大镜重新观察和发现你周围的环境或事物,从一个高建筑物上观察你生活或工作的地方将会使你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感受。你是否这样问过自己:我们是谁?我们正在做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只有过于破碎和内向的认识。换一个角度对它们进行看待,会使我们有一个更新和更广的认识。把诸如扩大、缩小、取代、重组、颠倒、合并等动词列一张表,设法把每一个动词都依次运用到你要解决的问题上,试试看是否行得通。
⑩随时准备好。
你最好随身带一本笔记本、一支钢笔或铅笔,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带一架微型盒式录音机或录音笔。新的念头一出现,便及时地把它写在纸上或录在磁带上。
科内尔大学的天文学家、作家卡尔·塞根每次一听到心灵的“敲门声”便记录下来。他不论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一台盒式录音机,“有时敲击声彬彬有礼,也有时敲击声急促而持久。”塞根说,“总的说来,我发现自己被卷入激情,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我会坐在飞机上,听整整一章的‘敲门声’。”
准备一个地方专门收集存放与每个不同的科目有关的思想记录。这个思想库可以是文件夹,写字台抽屉,甚至是空鞋盒。当你有了好的念头,便把它手下来放好。然后当你准备就绪,开始认真考虑的时候,你就会有许多过去的设想作为基础。就让时间来为你服务吧!启示往往是在半夜里不知不觉地溜进你的大脑的。如果你正在设法解决一个难题,你把解决问题的障碍写下来,然后把它们丢在一边去睡觉,不要再去想它们,让你的潜意识起作用。当你一觉醒来时,往往已经有了新的设想或解决办法。
要随时准备好笔,在灵感降临时,不要找不到笔,或者你找不到白纸,或者你缺少颜料,或者你忙得脱不开身。随时随地组织安排好自己的工作,不论灵感何时降临,你都能够从容应付!
化创意为行动。
所有的构思都必须付诸实行,才能真正具有价值。不要吝于将创意付诸行动。试试看哪些点子行得通,哪些行不通,然后你就会惊异,自己想像出来的点子,竟然对这个世界有所帮助。肯定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付诸实行,你也能够成为创意天才。
7、怎样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12大措施 :
1.政府加大科学投入,特别是基础科学以及航天、生物、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
2. 政府应大力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全球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
3. 政府采购时,要首先考虑采购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5. 大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待遇,用高薪吸引优秀人才。
6.对自主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7. 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8. 企业设立专项科研开发资金,按一定的产值比例,投入资金进行科技创9.新。
9.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金变为技术、技术变为资金、资金变为更高层次技术的良性循环。
10. 建立高科技创业资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宽裕的发展环境。
11. 引进国外高科技人才。
12. 改变目前应试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
8、如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枪�野踩�闹匾�VぁR�岢职淹贫�萍甲灾鞔葱掳谠谌�靠萍脊ぷ鞯耐怀鑫恢茫�岢职烟岣呖萍甲灾鞔葱履芰ψ魑�贫�峁沟髡�吞岣吖�揖赫�Φ闹行幕方凇M�币�蠊�铱蒲谢�狗⒒庸歉捎胍�熳饔茫�泄�蒲г阂�绦��兄�洞葱率缘悖�⒒又�洞葱鹿こ痰氖痉洞��饔谩:�跆巫苁榧堑慕不笆嵌匀��蒲Ы纾�绕涫嵌灾泄�蒲г旱暮耪儆攵�薄� 笔者认为,在采取自主创新重大行动前,端正认识十分必要,本文就有关自主创新的一些认识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坚定不移 排除干扰 我国的自主创新一直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干扰。一方面的干扰主要表现在把科技问题“泛政治化”,忽视或者藐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强调一切都从头做起,强调所谓“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这种干扰表现在不强调开放的原则,表面上维护民族利益,实际上可能是维护小单位小团体的利益。这种干扰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举着“爱国主义”的旗帜,动不动给反对者扣上“不爱国”的帽子。 另一方面的干扰主要表现在看不到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对我国的封锁和遏制,把国与国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严肃斗争看成仅仅是互通有无的买卖行为;另一方面看不起我国的自主开发能力,把我国科技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技术引进上。我国一些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在国内搞研发成本高于国外,技术和资金一样可以流动,关键技术也可以通过引进获得,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技术来源主要应靠外国。当前只能主要抓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先改善产业要素禀赋而不是攻克关键技术,等资金和人才积累多了,才有条件强调自主创新。经济学家从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出发,强调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工业对当前经济的重要性是有道理的,但他们关于国内搞研发成本一定高于国外、关键技术大部分可以引进的结论可能站不住脚。 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也可以有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也不是鼓励从头做起,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改进也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自主开发不等于自主创新,自主开发的成果不但不一定有知识产权,反而可能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自己的知识产权中也可能包含引用他人的专利权。提倡“自主创新”主要是指应尽量争取避免完全受制于人,减少“路径依赖”。 要有信心、胆识和谋略 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任已经责无旁贷地落在当代科研人员的肩上,特别是落在应起骨干与引领作用的国家科研机构中的科研人员肩上。 但是,中国科研人员能不能担此重任,敢不敢担此重任,确实有个信心与胆识问题。在讨论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时,有些学者反对提“胆识”,怕滋长“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浮夸风。但笔者的体会是,有自知之明的自信心是取得高技术研究成功的基本条件。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出世界一流的自主创新成果,为国家排忧解难,为企业提供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我们的人力物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在众多方向上做到世界一流,但在某些选定的方向上已经做到或接近世界一流。但是,我国相当多的人(包括青年人)对中国能掌握核心高技术尚缺乏自信,每当我们发布一项比国外先进的成果时,网页上总有不少讥讽的评论,似乎中国人天生就要矮一截。与韩国等自信心强的国家相比,我国自主创新的主要障碍是自信心不够,缺乏“一览众山小”的胆识。许多事情不是做不了,而是不敢做。 讲有信心有胆识不是主张不切实际地蛮干,更不是关起门来自吹自擂。胆识必须加上谋略才能制胜。《孙子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庙算”就是战略运筹,“庙算胜”就是说在战前要做出胜人一筹的决策。对自主创新而言,所谓“庙算”首先是决定干什么。全世界聪明人很多,我们想做的可能别人早已在做甚至已经做出了成果,我们真正有希望产生重大影响的科研方向并不多。成果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不该做”,花学费走弯路大多数是由于事前未想明白该做什么,即“庙算不胜”。 “庙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怎么做”,即如何组织大的科研项目,如何在实际科研工作中落实“专利、标准、人才”战略。近几年各单位专利申请明显增加,这是一大进步。但申请专利是科技领域短兵相接的交锋,必须讲谋略。我们申请的许多零零散散的专利,没有形成自我保护的专利群,别人很容易绕过。而对国外公司已有的专利,我们又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常常没有找对科研的突破口,做了许多无用功。我们要力争技高一筹,把自己的专利技术融入新的标准中。所谓有自主可控的技术,所谓骨干和引领作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在制定标准时不受制于人,而是建立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真正实现“珍珠换玛瑙”的技术发展路线。 立异才能标新 跨越才能赶上 自主创新必须抓机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大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信息技术,那时候信息技术真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正如IBM前总裁郭士纳所说,信息产业受技术控制的程度已到了疯狂的地步。而当时我国的人力物力都不具备,在信息技术和产业急速上升期,我们很难有赶超先进国家的机遇。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产业正面临重大转折,这正是我们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所谓“跨越”往往不是发生在相同方向的竞争上,而是发生在技术转折的时机。通俗地讲,我们只有斜着跨越才能迎头赶上。长期以来,我国信息领域采取的战略基本上是“美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难以缩小差距。我们的自主创新应选择做与国外不同的信息产品,也就是说,只有立异才能标新。 基于追逐高利润的企业本性,跨国大公司更喜欢或者说更擅长于做满足少数高消费人群的高性能的新产品。当信息技术进入广泛普及阶段,要发展让数以十亿计的普通老百姓,包括低收入人群都买得起的信息产品时,跨国大公司未必有过去那么多投入和精力去开发低成本的产品。 低成本和高性能一样,都需要发展高技术才能获得。中国是低成本产品的最大市场,满足我国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信息消费需求是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的最大动力,也是我们难得的机遇。信息产品,特别是集成电路和软件不同于汽车等传统产品,往往是研制开发获得第一个可商品化样品难,而以后大批量复制容易,也就是说,研究开发成本对降低产品成本有决定性意义。 关键是完善产业链与营造创新环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涉及政府、企业、研究院所、大学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技术创新是整个自主创新价值链的一个环节。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指技术创新的投入主要依靠企业,同时也意味着企业通过对市场的了解牵引技术创新的方向。因此,政府和企业都不应该以“主体”为理由,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科技投入。我国企业财力不够,从公共财政中支出一部分给有开发能力的骨干高技术企业做关键技术攻关,促使这些骨干企业尽快形成国际竞争力,在一段时间内这样做是合理的。但体现政府支持的较好方式是,把对企业的科研投入以适当方式冲抵税负,目前我国企业直接获得用于研发的政府拨款远远多于对其R&D投入的税收减免。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是,企业自己投入的R&D经费越多,通过减税获得的政府支持也越多,这就能激励企业更多地投入研发。如果把纳税人的钱,包括比大企业更困难的中小企业交的税钱,大量转拨给骨干企业做与之竞争的产品开发,则有悖于公平原则。 在高技术研究上要有大的作为,必须统筹考虑科研链和产业链——可以统称为创新链,必须有整体谋略。自主创新成败与否往往不是取决于单项技术的突破能力,而是取决于创新链的整体规划能力。我们不能等珍珠已培育加工好了才考虑如何串成项链,而是要按项链的要求加工珍珠。 目前,我国国立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在创新价值链上的缺位和错位并存,既有两张皮问题,又有定位下移问题。国立科研机构只有定位于做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才能真正起到“引领”和“骨干”作用。社会上有一种意见认为,国家对研究型大学和国立科研机构支持越多,定位向上移,两张皮就会越严重。这是一种误解。过去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对企业提供的技术还不多,不是因为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多了,而是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掌握得太少了。多数大学和科研单位做着与企业同一层次的研发工作,距离没有拉开。按照创新体系的合理分工,国立科研机构不应与企业争“市场”,应从企业能做的技术研究中退出来。科研单位应强调科研成果的辐射面,而不是一般的成果转化。 国内还有一种舆论认为,应用不是核心技术,只要掌握了所谓核心技术,应用自然会发展起来。这种思想表现在不把高技术研究的重点放在战略性应用上,而是追求单项技术的高指标,科研工作中以“狗熊掰棒子”的方式不断研究所谓“尖端”技术,“光磨刀不杀鸡”。核心技术的突破不能只靠少数科研人员闭门攻关,必须通过用户不断的使用,按用户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才能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这种意义上讲,核心技术是用出来的,有竞争力的本国产品是用户培育出来的。我们应十分重视从应用中发现科学技术问题,以需求带科研,以应用带动核心技术突破。无论科研、开发还是规划产业都应紧紧围绕需求目标。 除了重视以自主技术为基础的高技术产业外,我国还要高度重视对外引进与开放技术的消化、吸收与改进。应大力加强在消化改进引进技术方面的投入,不能甘心长期当外国产品的倾销地和试验场,也不能天真地等待外资企业的所谓“溢出”效益。
9、怎样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国家主要措施:政府方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 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企业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体制方面——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人才方面——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这是十七大说的具体措施如果你要丰富论文还可以加一点:自主创新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辩证统一关系
1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做到哪几点?
(1)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度使命感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战胜自我,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不可想象,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毫无责任心的人,会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机器,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2)必须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任何创造都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创新活动,必然要以知识的占有作为前提条件。没有丰富的知识作基础,思维就不可能产生联想,不可能利用知识的相似点、交叉点、结合点引发思维转向,不可能由一条思维路线转移到另一条思维路线,实现思维创新。
(3)必须坚持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在思维实践中不迷信前人,不盲从已有的经验,不依赖已有的成果,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在独辟蹊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