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 叛逆与创新

叛逆与创新

发布时间: 2022-05-20 07:39:39

1、叛逆怎么办?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在此我不知道你的孩子多大了,具体情况如何,以及你所说的叛逆究竟指什么?孩子一生至少会经历三次的叛逆期:三岁左右时自我意识的萌芽、十岁左右的自我、十三四岁时的青春期。到了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3点着手:
1、多和孩子沟通一下。和孩子谈谈心,有时候,是家长太理解孩子了,导致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那么理解,单方面是不够的,需要双方都理解一点。不妨找个心平气和的时间,和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聊一聊,和孩子说说你换位思考过,你知道自己有过错,要孩子也换位思考,想想父母,父母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父母自己还是为了孩子,这样孩子就能很大程度上理解父母,从而化解相当多的矛盾。
2、很多时候孩子对父母的不理解,不是因为没有换位思考,而是没有经历过就没有体验,孩子上中学,也不小了,何不让孩子体验一下生活的困难,有时候一体验,孩子就会在一夜之间长大,作为家长也不要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把孩子送到亲人朋友开的饭馆或者快餐店让孩子体验一下生活,体验一下父母的不容易,那个时候孩子就会明白,原来和自己天天吵架的父母这么不容易,这样孩子在心智上会成熟许多。
3、和孩子做朋友。不要老是拿出家长的架子来压制孩子,不要有自己是长辈孩子必须毕恭毕敬地服从自己的观念,要和孩子做朋友,在叛逆期的少年少女们,往往更愿意倾听与跟随小伙伴的意见而不是严肃的长辈。所以和孩子做朋友,那么与孩子沟通起来就相对容易很多。如何和孩子做朋友?当然就是放下大人架子,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做饭,一起干小朋友都会干的事情,倾听所有小伙伴都会倾听的烦恼,这才是真朋友。记得在我的孩子读初三时,他有点不听父母话,他理解力不好,背英语走神,致使各科成绩都很差。就在百度下载了可以让孩子提高智力的(特斯拉潜能课程),听完后,情况才开始改变。我孩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提升,上学听课不再走神,考试成绩也提高了。相信这些经验也许能帮到你,相信你也可以的,祝你好运。

2、何谓翻译中的叛逆性再创造

“创造性叛逆”是法国社会文学家埃斯卡皮在他的《文学社会学》一书中针对文学交际提出来的,他解释道:“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表明了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主观努力;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反映在翻译过程当中,便是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最后他总结为一句话:“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也就是说,在文学翻译中,译者背离原作的初衷,增减、修改,甚至于杜撰原作内容,无疑是对原作的背离,但是,这种做法又赋予了原作一个新的面貌,成为一种再创造。但是,这种创造性不是任意的,译者必须忠实于原文,不允许对原文内容任意增删、篡改,以至损伤原文意境。
基于此,先撇下林纾那部分被指责的“讹”不谈,我们可以从上述理解直接推论出,林译的有意识叛逆和创作,完全可归入“创造性叛逆”范畴之内。这种有意识的叛逆有时竟会妙笔生花,让我们来看看两个例子。
例1:《孝女耐儿传》第四章开始一段:
“众人咸愠密昔司之柔弱,乃同声奋呼曰:“密昔司年少,不宜以老辈之言置若罔闻;且我辈以忠良相质,弗听即为愎谏。君即自甘凌虐,亦益为女伴卫其垣墉,以滋后悔。”语后,于是争举刀叉,攻其面包,牛油,海虾,生菜之属,猛如攻城,且食且曰:吾气填胸臆,几于不能下咽。”
原文当中的罗嗦话皆被省去了,增加了第一句,这样一来,可以连接上文,统领下文,使读者更能入境。另外,“老辈之言”亦属添加成分。这使得我们中国读者联想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俗语,我们更能够快速理解前后的意思。还有一些连词,例如:乃,且,亦,即,于是等词,这使得译文更通达流畅。文中的四字格结构:同声奋呼,置若罔闻,自甘凌虐,忠良相质,等等,更是使读者在阅读中享受汉语之美。在描绘邻居吃白食的形象时,林也加入了词语:猛如攻城,争举刀叉和且食且曰,真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例2:《黑奴吁天录》第十章结尾处乔治送别汤姆时两人的对话:
汤姆曰:“小主人切勿以一奴之故,致家法阻梗,于理非福。”
乔治曰:“吾自有道,亦不致取怒于二亲。”……
汤姆曰:“且吾尚有两雏,此后仰属小主人恩履矣。”
乔治曰:“谨佩良箴,至尔二儿,吾定不以常人目之。”
“家法”、“道”、“二亲”都是林纾翻译时加上的词语,这样便有了中国传统的意象,两人的礼节表现的非常形象。后两句更是增补的,林纾只不过想让两人更具国人离别时的托孤形象,以求小说自然、亲切、感人。
三、中外理论视角
从理论上讲,承认“创造性叛逆”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承认译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在不同的符号系统里,词语与意义参照关系是有别的,正是这一差别,使机械的变异势必成为“叛逆”的行为。另外,参照体系一变,文化语境一变,一部作品的意义所赖以生存的条件一变,其面貌必然发生变化,而译者的这一赋予原作以新面貌的工作,无疑具有“创造性”。
我国首先注意到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的是著名学者谢天振教授。他在《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1992)一文中,分别从媒介者、接受者和接受环境方面给予了详尽阐述。随后,又在其《译介学》、《翻译研究新视野》中做出进一步阐发和补充。谢天振教授先是分析了文学翻译的特性——创造性和叛逆性,他认为文学翻译有别于一般的翻译,文学翻译学所使用的是一种特殊语言,一种艺术语言,一种具有美学功能的艺术语言。由于语言自己所辐射出的文化意境和文化内涵,这就使翻译这门仅在语言框架之内的艺术,同文学创作一样,并非简单的将不同体系中的文学进行转化,而是一种创造性工作。与原作的创造性不同,翻译的创造性属于二度创作,即再创作。两种创作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原作的创作直接来源于现实,来源于作家的现实,译作的创作来源于原作,来源于原作作家所表现的现实。两者在地位上的孰高孰低,人们各持己见。谢教授认为在文学翻译中,译作胜出原作的现象不胜枚举,尤其是在诗歌翻译中表现最为突出。
此外,谢教授还从媒介者的角度以及接受者与接受环境的角度,对创造性叛逆作出了丰富的阐述。他指出在译介学研究中,媒介者主要是指译者。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可归为两类: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个性化翻译和节译、编译属于有意识型创造性叛逆。误译和漏译属于无意识型。另有一类转译改编所属的特殊型创造性叛逆。接受者与接受环境自然是指一种语言在经过编码转换后进入到新的文化环境后,所遇到的人与社会的反应。接受者,广义上包括译者和读者。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已体现在媒介者之中了,读者的叛逆是在译者翻译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时比译者的翻译更富创造性,更具叛逆精神。这是因为主观上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观,文学观念,个人阅历,客观上仍处于当时的客观环境下。接受环境的影响是指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对译者、读者、翻译的目的、采取的文学手段等因素,皆有深刻影响。这些因素也致使译本在进入到新的文化环境后,发生了叛逆和变形。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我们避而不谈的那部分林纾的“讹”也被谢教授归入了创造性叛逆一类。
国内其他学者:许钧,孙致礼,袁莉等,均对此有研究。
在西方则存在释义学、符号学、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等派别。释义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盛行于西方的哲学和文化思潮,是一种探求意义和理解的理论,把翻译理论至于语言研究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勒内指出,从释义学角度来看,翻译主要关注的是文本信息,语言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可以把翻译当作语言学习的一种手段,也可以把翻译当作艺术创作的手段。
现代释义学代表人物伽达默尔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继承了海德格尔释义学循环的思想,开创了哲学释义学。他认为,释义学不是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而是有关理解的理论。理解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模式,而不是主体认识客体的主观意识活动。理解是把人的经验与世界相联系的途径。理解是视域融合。“视域就是 的区域,这个区域囊括和包含了从某个立足点出发所看到的一切。”创造性叛逆就是视域融合中的意义生发。视域融合使我们有了新的视域。视域是一个动态概念,它的不断变化就是理解中意义的生成运动,而意义生成则是创造性叛逆的结果。在理解中,我们不得不背叛他者视域,同时也无法坚守自己的视域,如果没有叛逆,活动就会停下来,我们只能滞留在各自的视域中,文化传统也将失去活力,所以叛逆是理解中的必然。而赋予叛逆以意义的,则是“创造”。伽达默尔还指出,人类理解的历史性构成了人们理解的历史性,对过去文本产生的偏见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偏见本身可以看作是人们创作力的表现。它展现出理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现代释义学对翻译研究提供了两个新视点:一是原著的生命在译本中得到更新和延续;二是肯定了译者的历史性。译者的历史性是客观存在的,因而,译作是否真正体现作者原意,则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
符号学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一门综合学科,它已广泛地应用于分析社会各个领域出现的符号现象。符号学与翻译是有相通性的,两者都与信息或文本,即符号的用法、解释和操作有关。翻译与语言活动有关,而语言是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符号系统,翻译涉及一整套非语言因素,而符号学把翻译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下加以考察。
D.L.戈雷女士在其专著《符号学与翻译问题——关于CS皮尔士的符号学》一书中,阐明了符号翻译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翻译是符号创新过程,解释在翻译的任何一种模式,都具有双重发生率,即内部导向和外部导向。跟着直觉,以经验事实为依据,翻译意味着一个采取决定的符号过程。于是,她断定翻译在某种程度上类似用完整的信息进行游戏,那么译者就是游戏者。游戏包括一整套固定的规则,但又鼓励创造性和个人技能。结果的不确定是这种游戏的又一特点,游戏者在采取决定时总含有冒险或赌博的因素。这种因素完全是符号学的。因为符号的理解和用法永远都不是认识上的一种稳定的对等,而总是一种猜测的或创造性的推理。翻译在这里被理解为一个探索性的、尝试性的和会犯错误的语言游戏,其中产生的符号学模式受规则支配,同时解释者又改变和创造规则,这就把翻译变成了一个千变万化,永无止境,具有创造性技巧的游戏,它把翻译从它特有的抽象的语言属性中解放出来,放手推理,允许译者把他个人的创造性潜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解构主义又称后结构主义,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思潮在西方翻译理论界的影响日益扩大,并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巨大影响,并开拓了新视野。罗朗巴特宣称“作者死了!”他认为文本一旦完成,语言符号即开始起作用。宣称原作者死亡,置疑文本中心意义的存在,使我们研究的视角转向了译者。创造性叛逆从理论上赋予了其独立的主体地位,译者有了自由权。福柯认为,原著在翻译处理过程中不断被改写,译者是创造的主体,翻译文本是创造的新生语言。从而大大提高了译者和译作的地位。
尽管解构主义观点有些极端,但它却跳出了传统译论只注意文本的框框,看到了译者的创造性,尊重了译者的贡献,审视了译者所处的地位。正是译者对原著的不断改写,对原文不断解释,才赋予了原著新生命,使原著广为流传。
“翻译研究派”兴起于70年代的欧洲。该派将研究方向转为外部因素,探讨译文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译文对译入语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文化规范所产生的影响,凡是与翻译相关的政治、历史、经济制度、民族等因素都在其考察范围内。他们把翻译理解成一种改写和重写,译者对文本的操纵和摆布,这样一来,译者拥有了主动权,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翻译研究派代表人物之一勒菲弗尔,把翻译定义为“改写的一种形式,是创造另一个文本形象的一种形式”。他一再强调,翻译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改写。他与巴斯内特还进一步指出,“作品”依靠改写而生存。离开改写,“原著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消亡,”改写能够“造就或扼杀一位作家”。他还声称,文学是一个系统,指的是一系列互相关联的,且有某些特征的成分;这个系统是“人为”的,因为它由文本和阅读、创作和改写文本的人组成。这个系统对改写者有一系列制约作用,因此,译者不得不做“叛逆者”——在绝大多数场合下,如果他们想使自己留在他们所寄养的文化之中的话,如果他们想对自己的文化的演进施加影响的话,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创造性叛逆”这种现象在文学翻译中有着普遍性。中西译论从各自的角度阐发了对翻译活动创造性、背叛性的理解,这也就承认了“创造性叛逆”的价值。林纾的“讹”,尽管我们曾试图辨证来看,但通过谢天振教授的分析,全部可以归为“创造性叛逆”的一类,当然也包括那部分删减、增补的“讹”。设身处地为这位翻译先驱想一下,他的众多谬误,我们就不难解读了。承认了他译作中的“创造性叛逆”,我们也就承认了他的创造性,他作为译者应得到的地位,承认了他对当时文学青年和社会的影响。尽管这同我们的传统翻译理论强调“案本”、“信”、“忠实”的观念似乎有相悖之处,但实际上,不存在冲突,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我们的目光不应只限在文本框架内,还应从译者主体社会环境读者的角度去分析译作。“创造性叛逆”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综观世界翻译史和理论研究,“创造性叛逆”的例子不胜枚举:庞德是如何翻译李白的诗,傅东华先生的《飘》中的译名,苏曼殊翻译的《一朵红红的玫瑰》,勒图诺尔、伏尔泰对莎翁各自的演绎,赖利格拉斯翻译的《草叶集》等等。
总之,在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是无处不在的产物。它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由于它涉及到了翻译主体性的确立、翻译话语的流传、意义的理解、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等复杂又深刻的现实问题,因此蕴藏着具大的理论价值。同时也给我们一个机会,突破狭隘的研究层面,突破单一思维方式,用文化的视角,开拓翻译研究的新视野。

3、叛逆精神是什么?要详细的

叛逆精神是一种创新的精神.
当文学或艺术上达到一定高度后,反观学过的东西发现还有漏洞,缺点.就会发现先人没什么了不起,就会自我创造,创造出一种更完美的知识.
于是文学或艺术才不断进步.
人很容易被一种思想所困住.当他坚信一个观念的时候,很难突破这种思维的局限.
在文学和艺术这种需要新鲜血液的领域,就是需要这种精神.
而叛逆是一种行为.也许并不是有自己的看法,只是较真固执.很盲目,失去了理智,而只是像动物一样感性思维与行

4、叛逆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不拘泥于现状,会有新的观点,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往往换个角度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就是叛逆的好处,或许很多人认为弊大于利,但是只有你能控制并好好的利用,就可以将叛逆的弊降到最低.... 我觉得只要能控制叛逆,就是好处,但是坏处也是有的,坏处就不说了。这都很明白的。好处,为什么说好处呢。因为叛逆是在一个很快的阶段改变自己。反而,就如同说当兵的,部队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一样。在我看来,对付叛逆,不能软,不能硬。就要像弹簧,海面。四两拨千斤。叫他有劲使不出来。但是叛逆要沟通,沟通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一板正经的去沟通。根据叛逆的心理来进行。讲解很乱。但发自内心!谢谢! 这个.. 华盛顿小时候砍了他老爸的樱桃树..算不算(你断章取义吧,假装不知道他后来认了错..) 叛逆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如: 叛逆自然就不喜欢父母管,若不想让父母管自然会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可以锻炼我们的自理 自立能力 叛逆可以让我们自己主动去做,去实践(因为不想让父母管嘛)可以培养积极性,实践出真知,经验之谈远比书本的理论要可靠 叛逆可以让我们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道路,以避免后悔; 试问年少不轻狂不嚣张,老时哪来话题论当年? 大概就这些吧..我再想想

5、女孩子说叛逆是一种创新,她啥意思

心理学家认为,逆反心理是个体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通俗地说,如果父母希望你做这件事,你却不愿意做,而你喜欢做的事总是父母不希望你做的,[ 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逆反是一种特殊年龄阶段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它的产生原因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1、第二次自我意识的觉醒中逆反心理出现的重要内部原因
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青少年阶段是自人意识第二次觉醒和高涨的时期。伴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变化,我们在心理上也开始进入了一个被称为“疾风暴雨”的特殊阶段,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意识,感到自己长大了,对老师和家长还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待十分反感。但是,由于还不具备深刻成熟的思维能力,所以会把家长在生活上给予的关照和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把老师的教诲当成对自己发展的束缚。所以会出现对一切都予以反抗的逆反心理。
2、期望过高、压力过大、限制过多是逆反心理出现的外部原因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是非常辛苦的,家长、老师、社会都对他们寄予极高的期望。有时,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成人社会的标准时,就采用一些极端的方法,以反抗的态度对待一切要求,另外,成人过多的限制有时也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如何防止逆反心理的危害
1、认清盲目逆反的危害;2、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和成人构通。

6、800字作文 叛逆与创新

做出叛逆之事的人,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喜欢的。从古到今,中国的文化传统就不容忍有叛逆思想的人。所以,我们都是顺民。我们也希望别人是顺民。对吗?

从社会发展过程中看叛逆,如陈胜吴广的秦末农民大起义点燃了人们反抗的火炬,起到了推翻了秦朝的作用。这种叛逆的行为肯定是不为当时的秦朝统治者所接受的,可正是这次的叛逆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我们的祖先直到爱迪生发明电灯为止,一直是用各种油作为照明之用。沿袭了多年的文化传统被一个发明所取代。首先我们是不习惯,接着是大家觉得可用,比煤油好。想过没有,这也是一种叛逆思想的结果,爱迪生不沿袭前人的思想和做法,另搞一套,成功了。改变了人类的历史,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儒勒凡而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是在潜水艇发明以前就写成的。我们如果将其作品看成是疯子的狂想,那么,潜水艇就不可能出现。这种不循常规的想法,使我们近代的科技在迅速的发展。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幻想对人们思想的冲击,而这些幻想在另一些有叛逆思想的人的努力下变成了现实。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我们的学生或孩子提出太多的要求,清规戒律会象习惯势力一样束缚我们孩子的思想。特别是一些容易做一些出格的事的孩子,我们和社会会将他们视为叛逆之人,会想尽方法除去他们思想中的杂念,使之不做叛逆之事。所以,我们的孩子的思想统一了,认真学习,全力参加各种考试,取得家长和社会认可的各种本本。结果是我们最满意的吗?

我的想法:统一的要求得到了统一的结果。叛逆的意识或心理被我们抹平了,随之而至的是,我们的孩子缺乏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我们训练得没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有那就是一种叛逆。可惜!可悲!

如果我们在一种限度内,让我们的孩子进行自我想象,允许他们存在一些空想、遐想、猜想的空间,我们的孩子的创新意识是否可能会强一些。三十年后,五十年后可能会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

叛逆与创新只是一念之间!

7、八大叛逆创新创业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对我的那种启示就是,不要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性格,能够创业成功都是有可取之处。

8、那些非常叛逆长大了有出息吗?

一般孩子小的时候,都相对比较听说,但长大以后,会越来越不听话,叛逆的孩子越来越多。

其实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叛逆并不完全是坏事,叛逆的孩子长大一般比听话的孩子更有出息。

原因一:叛逆的孩子具有批判精神。
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血气方刚、善于思索、喜欢表现、勇于提问,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畏惧老师父母、迷信课本,他们正处于创新的觉醒阶段,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另辟蹊径,从更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原因二:叛逆的孩子更自信,人格更加独立。
不要总认为,孩子叛逆是坏事情,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叛逆的孩子并不是只有缺点,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其外在表现是不再像小时候一样顺从、听话和依赖父母老师,取而代之的是独立、有主见、有闯劲,这种心理的产生恰恰标志着他们心理发展过程的某种飞跃,是其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标志之一。

原因三:叛逆的孩子未来具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研究发现,同伴关系对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中学阶段拥有充足的朋友、与朋友保持稳定而较亲密的友谊的孩子,到了成年期,往往人际交往比较顺利,且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你家的孩子,是不是叛逆心理越来越强了,不要再烦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我们家长也应该多理解、多包容。

9、叛逆精神与叛逆有何不同

叛逆精神是一种创新的精神.
当文学或艺术上达到一定高度后,反观学过的东西发现还有漏洞,缺点.就会发现先人没什么了不起,就会自我创造,创造出一种更完美的知识.
于是文学或艺术才不断进步.
人很容易被一种思想所困住.当他坚信一个观念的时候,很难突破这种思维的局限.
在文学和艺术这种需要新鲜血液的领域,就是需要这种精神.
而叛逆是一种行为.也许并不是有自己的看法,只是较真固执.很盲目,失去了理智,而只是像动物一样感性思维与行动.往往会做错事.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