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 抓科技创新

抓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 2022-05-16 03:25:35

1、科技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1.准确的定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前提
科技创新有三部分内容:一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原始性知识创新,二是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的集成创新;三是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的再创新。我校具有多学科优势,在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方面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在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学校科技创新的侧重点,应与学校的研究力量、研究水平相适应,明确定位,才能有的放矢,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开展。
2.学科建设是实现高校科技创新的关键
学科是集教学、科研、拔尖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群体。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及突破,社会各方面的每一进步,都和某一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密切相关。所以学科建设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没有一流的学科,没有特色和创新的学科,要实现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是不可能的。学科建设的重点是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趋势,抓好学科的重组、综合、交叉、渗透、融合,调整好学科的结构,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及学科群。
3.队伍建设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核心
实现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是队伍,是群体。没有人,没有队伍,没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组成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群体,要想实现科技创新是不可能的。教师队伍是高校队伍建设的核心。要着力解决高素质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拔尖人才太少问题。队伍建设的另一个重点是科研基地的队伍建设,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老化及人员的稳定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环境、氛围和机制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保证
创新源于个性特色的充分发挥,成功在于团队的密切合作。科技创新既需要高水平的仪器设备和重点实验室等组成的基地环境,也需要有利于个性特色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良好、宽松、和谐、以及学术活跃、自由的氛围,更离不开规章、制度所形成的机制和体制,以及相应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对于实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保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良性的业绩贡献激励机制和平庸无为的制约机制,以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环境、氛围、机制构成了高校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空间,形成了高校“创新——激励——保证”的良性可持续运行。
二、科技创新工作的贯彻落实
1.科技创新要从学习领会、提高认识出发
组织学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加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高科技创新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全校干部、教师、管理人员加强科研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各系部结合《纲要》中的能源、资源、环境、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确定各系部“十一五”科研发展方向。各职能部门要结合本校现有科研队伍、科研方向、科研水平的实际,加大组织力度,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2.科技创新要突出科研与地方社会经济的结合
首先要有强烈的意识,要将学校的科研活动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无论是学校的科技发展规划、学科或系部的科技发展方向、还是教师个人的课题选择都有要有这个意识。只有将科技活动与地方社会经济结合了才能获得对科研活动的支持,科研活动开展才能有保障。
其次,要有具体的行动。各系部要有行动,要有本学科科研发展的明确目标,要组织教师围绕目标,一方面从学科发展高度,提出前瞻性的课题,争取纳入各级政府的科技计划中,另一方面从国家、地方、企事业等的科技需求中寻找课题,也要有出去跑项目的行动,能够开展更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争取工作。科研管理职能部门是学校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结合的组织、协调者。要及时获取各类信息,提供给系部教师,组织多学科教师一起联合申报,与系部、教师一起跑,到各级主管部门介绍科研成果、科研课题想法,争取成为政府主管部门立项的依据。
只有全校上下全体教职工都能够行动起来,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才能产生富有成效的结果。
3.科技创新要从上下联动,明确责任,争取项目入手
科研项目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争取科研项目乃然是学校科研发展的重要工作。要把争取项目从职能部门、系部到教师全方位启动起来。当今科技管理越来越以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课题主持人负责制方式转变,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项目选题来源更多是直接从专家中选择。因此,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职能部门与各级主管科技部门面上的争取力度。同时也要鼓励、组织、要求系部或学术带头人直接与相关各级主管部门联系,进行更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争取项目工作。努力让学校的职能部门、系部领导、学术带头人成为各级政府专业厅局的常客,建立起更热线的、专业的联络管道。要明确分工,根据学校科研项目发展目标,分解任务到各系、各学术带头人、重要岗位教师、研究生导师等。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保证学校目标的完成。
4.科技创新要从能力建设、氛围营造着力
科研创新能力建设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重点建设好已有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同时,积极拓展研究方向和领域,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鼓励、规范学校现有的科研机构发展措施政策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形成学校科研特色的研究机构重点建设。采用灵活动态的管理模式,通过科研项目,动态组织人力和科研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研对外竞争能力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争取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等方面,从数量到质量取得新的发展。
要以优化创新环境为主要目标,推动科研管理的创新。科研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最大程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针对科研工作具有知识集成、学科集成的特点,科研管理要与这种特点形成的文化相适应,实施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柔性管理为主,同时以规章制度为特征的刚性管理为辅,形成新型的科研管理体系。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配以创新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科研环境,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
5.科技创新要从成果的社会认可得到体现
学校科技创新是否有成效,最直接的反映是学校科研成果的社会认可高低。一是要高度重视各类项目的鉴定和报奖工作,在保证争取各类别科研成果奖申报数量的基础上,提高获奖的数量和等级,以提高和扩大我校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二是要重视并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结合学校现有学科特点,除了对有形产品的直接转化外,更多的是无形的设计、工艺、方案、规范、思想等的转化,保障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市场有立足之地。

2、如何有效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顺势而为 构建大科技格局
思维决定观念,思路决定出路。科技创新覆盖面广,内涵丰蕴,极具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但是在一些地方往往就科技抓科技,局限于一些具体工作,不善于共享科技资源,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度还不强,因此思路还不够清晰,目标还不够明确,重点还不够突出,特色还不够鲜明,可以说,科技创新任重而道远。
适应形势,顺应潮流是基层科技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把创新创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地方各级顺势而为,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比如嘉禾县,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科技创新扎实有效推进。然而,当前一系列综合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深水区,处于攻坚期,各种利益格局需要新调整,各类矛盾交织凸显。要化解这些矛盾,破解种种瓶颈,必须适应形势,依靠科技进步,力促产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着眼全局,立足高远是基层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虽然无小事,但更重要的要办大事,办特事。重点围绕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特色产业发展,当好参谋,搭好平台,打牢基础,寻求突破。在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多一些思考,多一份积累,立足高起点,重在强基础,认真做好前瞻性、服务性、特色性、重点性等工作,循序渐进,凸显成效。
激发活力,攻坚克难是基层科技创新的核心所在。善于借助各种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与机制,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搭建、高新技术企业创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交易、基层信息点培育、科技项目对接、产学研结合,以及专家工作站建立等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着力聚焦科技创新闪光点。
基层科技创新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
氛围不浓、意识不强、主动作为不够是制约和影响基层科技创新的一大因素。认为科技工作多一些少一些无关紧要、无碍大局,致使有的认识缺乏,有的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科研投入了,一时又难以见成效,造成科技推动乏力。如何破除这些不良倾向,就是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激励为辅助、社会参与为手段,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并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媒体,注重典型引导、重点指导,积极采取“帮、扶、引”,逐步形成点面结合、条块互动、上下联合的大科技发展新格局。
一些重点工作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进展。由于基层科技创新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科技含量还不高,科研投入相对不足,导致科技创新步履维艰,困难重重。比如:科技项目对接欠主动积极,普遍认为争取科技项目难高攀,即使申报也是一些小项目,影响力不大,因而在立项申报时有些缩手缩脚,寻找切入点的办法点子少,特别是结合实际研究上级科技政策还不深入、不透彻,存在得过且过、抱无所谓的思想,工作一般性推进就行了。纵观当前科技发展趋势,科技创新的重点正在往基层倾斜,科技投入将进一步加大,适用新型等应用技术项目将得到青睐,基层科技创新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比如:创建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这项工作程序复杂、要求高、难度大,既要从源头上注重培育现代式管理企业,又要从方式方法上注重上下配合、协调联动,更要从长远发展上重视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流程,促进产业往更高层次发展。再比如: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可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大科研技改力度,扩大企业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切实增加一批他无我有、他有我优的自主产品;另一方面,也可将国内较为先进的科技成果加以应用和转化,使之成为地方特色产品,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带动力和影响力。这些都需要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认真扎实、有条不紊地强力推进。
科技与金融结合还不够紧密,财政奖励帮扶力度还需加大。企业发展,产业升级,创业创新,资金是一个最大的瓶颈。如何破解科技创新这一融资难题,关键靠地方政府及科技、经信、财政、金融等部门高度重视,至上服务,创新理念,可以借鉴学习常德经验,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部分专项资金采取银行贴息等办法,并通过成立科技担保公司,鼓励银行更多地向企业放贷,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也可尝试成立地方科技创新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影响带动强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企业。
科技创新活力源于积累和发展
科技创新既讲求一个过程,更需一种结果,过程与结果都至关重要。在目前县级科技机构即将整合的新形势下,重视和加强地方科技创新更显得尤为紧要和紧迫。
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创新的永恒地位。尽管机构被整合,但科技部门的职能职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科技创新的地位不能忽视,只能提升。要注意借势借力,多方整合科技资源,充分发挥有利优势,一如既往地抓好科技事业,推动创新发展。
必须重视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支撑,更需队伍作保障。稳定和发展科技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务。在今后的实践中,要全面实施科技人才引进工程,鼓励和支持团队(个人)创新企业,建立健全“院士专家工作站”,抓好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人才平台建设,为企业发展、产业升级提供强大支撑。与此同时,要借机构整合这一时机,充实和加强科技工作者力量,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着力解决不敢担责“不敢为”、不想理事“不愿为”、能力不足“不会为”等行为和现象,倡导从事科技工作的同志熟悉业务,强化责任,切实做到思想认识不动摇,执行力不减退,尽心尽力,继续以满腔热情和跟踪落实的韧劲抓好科技创新发展。
必须形成一套良性循环、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重大科技专项培育机制、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企业创建奖励机制、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对接机制,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互动机制、产学研结合专项引导资金和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机制、科技项目资金监督管理机制、科技创新优惠措施、政府及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督导和考核,力求科技创新不流于形式,不作表面文章,善于顺势借势造势,真正将科技事业融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

3、我国科技创新的措施?

(1)为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党和政府制定了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为了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党和政府制定了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如:“星火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863计划”等。
(2)近年来,国家相续出台了一批支持创新的政策,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批支持创新的政策,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如:确立企业
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和再创新;高度重视原始性创新
和集成创新;抓住关键,重点突破;以提高自主创新为核心,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体的科学创新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
系,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等。
长远规划有:
¤ 重点基础研究规划
¤ 科技攻关计划
¤ “星火计划”、“火炬计划” 。
¤ “973计划”、“863计划” 。
重要措施有:
¤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切实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和再创新 ;
¤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立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的科学创新体系

4、技术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自主创新能抄力作为国家战略,袭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这样就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新能力为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

5、国家为了把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抓住掌握在自己手上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1. 对科技创新的再定位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间的综合国力竞争。将集中地体现在科技的创新上。一些重大科技创新所产生的产业辐射和带动作用。必然成为一国经济增...

6、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政治

我国经济虽然发展了,但有很大部分是通过代加工、合作加工,生产的是低附加值的产品,所以我国提出要科技创新,创造出更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样我国的经济才会有一个质的发展,国家才会真正富强。

7、为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我国采取什么措施?

为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我国采取的措施:

1、 对科技创新的再定位。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间的综合国力竞争,将集中地体现在科技的创新上,一些重大科技创新所产生的产业辐射和带动作用,必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财政的科技投入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障。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3、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可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优化人财物的配置。

长远规划:

1、京沪等地经费投入强度大

浙江通过抓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稳增长、扩投资、调结构、惠民生、补短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重要载体

浙江省在发布“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时提到,要在信息经济等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以“互联网+”为特色的信息经济率先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基本建成以信息经济为先导、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要平台的“互联网+”世界创新高地。

3、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受重视

专家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胜阶段,要如期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深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以调动企业创新投入积极性,引导全社会持续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

(7)抓科技创新扩展资料

多方入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科技创新奋发图强,持续跟进世界前沿,目前已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阶段,但一些瓶颈制约尚未取得根本突破,科技创新尚未与经济转型升级完全适应。必须着眼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培育创新型企业。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取得实效,关键是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真正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

要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骨干作用,努力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综合竞争力居世界前列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集群。

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有机结合,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应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加快高科技产业化的进程。

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示范应用工程等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的载体作用,实现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有机衔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无缝对接,加快形成技术成果、产品成果和产业成果。

集聚创新型人才。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人才是根本。应为人才提供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平台,引导科技人才向关键行业、重点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集聚。

鼓励支持企业和学校、科研院所加强人才培养合作,结合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建设一批创新型人才培训基地,为创新驱动发展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

改革科技体制。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制度是保证。必须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

切实加强科技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围绕科技管理体制、决策机制、评价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克难,使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

8、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如何认识科技创新,如何理解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新时代大学生应当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肩负个人与国家发展的重要使命。努力把科技创新思想化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实践。

1、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广大青年大学生要抓住时代机遇,树立远大志向,时刻保持昂扬斗志,在实践中淬炼品格、增长本领。

2、青年大学生要勇立时代潮头,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去,做新时代的青年追梦人。

3、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优先方向,实施非对称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4、力争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改变一些重大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8)抓科技创新扩展资料:

科技创新的相关重点:

1、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不轻视、不漠视,推动建立健全优先使用机制,积极推动自主技术、自主品牌、自主标准为我所用,真正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2、要努力通过扎实深入的科学研究为人类知识宝库增光添彩,为把我国早日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竭诚奉献。

3、抓住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战略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已经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发展领域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