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驱动创新驱动
1、毛子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以什么发展为主的转变
作为资源型地区,山西经济发展体现出较强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特点。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阶段性转变的要求,大幅提升经济发展后劲,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山西经济发展阶段性转变的内在要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经济发展有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驱动发展阶段、投资驱动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财富驱动发展阶段。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和中高收入水平阶段时,随着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的变化,必然适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否则就会导致发展停滞、中断甚至倒退。2013年山西生产总值12602.2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5.9∶53.3∶40.9,经济发展整体上来说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但仍处于生产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并重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山西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出创新元素,以高技术和高端产业的发展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因此,创新驱动势在必行。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山西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当前,山西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传统的依靠投资驱动、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变化,旧有的发展模式空间越来越小。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它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单一或者综合要素的生产率,来打破要素报酬递减的趋势,而且还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来突破经济发展中由要素或资源短缺所造成的瓶颈。因此,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是加快山西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要求受自身资源状况、国家投资重点和经济基础的影响,山西逐渐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煤炭资源,产业结构重型化和产品初级化特征明显,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近年来,我省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2011~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13%、10.1%和8.9%,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大。随着经济增速的大幅回落,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加,全省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越是在经济复杂困难的条件下,越应重视科技在稳增长、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应注意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步伐,依靠科技培育新产业、创新新需求、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山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瓶颈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近年来,山西科技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在资源驱动的巨大惯性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主要体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和载体缺乏,研发投入强度偏低,高端创新人才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率低等几个方面。1.企业创新能力普遍偏弱。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是创新链的核心环节,是同时具有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活性主体。从我省情况看,不仅创新型企业的数量少,而且创新基础差、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特别是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创新意识尚不明显,创新能力低下。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中,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亟待确立。2.高水平创新平台和载体缺乏。创新平台和载体是聚集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目前,我省高水平的创新平台载体相对匮乏,数据显示,中科院系统直属112个研究院所中,山西只有1家;在国家已认定的397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山西只占3席;全国96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仅有1个;全国现有33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仍未实现零的突破;山西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仅占全国887家的2.93%。总体来看,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比例偏低,具有产业特色的高水平研发机构数量偏少。3.研发投入强度偏低。研发投入强度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投入水平的核心指标。2013年,我省投入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5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23%。虽然投入强度创历史新高,但与全国2.08%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中部六省的情况来看,湖北、河南、安徽、湖南、江西R&D经费分别是446.3亿元、355.3亿元、352.1亿元、327.0亿元和135.5亿元,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1.81%、1.11%、1.85%、1.33%和0.94%,山西R&D经费投入排在中部第5位,投入强度排第4位,整体而言还处于较低水平。4.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近几年,山西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百人计划”、“三晋学者支持计划”以及“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等,均为我省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助力不少。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现有研究开发领军人才、技术骨干及复合型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创新人才仍然匮乏。目前全国共有院士近1500人,而山西只有5人,人均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0倍;在全国245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山西只有12人;全国每100名企业科技人员中从事研发的平均为37人,山西约为32人;全国研发人才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例平均为78%,山西仅为58%。在我省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首席专家本土人才比例偏低,企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和自主品牌开发更是依赖引进人才。5.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山西实现创新驱动的又一瓶颈。目前来看,山西科技活动产出位列全国下游。2013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位居全国第28位,居中部最后1位。大批专利问世后被束之高阁,难以完成产业化对接。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对策建议当前,我省必须以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根本,以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为支撑,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保障,以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基石,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结合,开启由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新征程。1.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是新技术的主要投资者、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孕育者和推动者,在创新关键问题上,企业拥有较多的推动创新的资本,拥有较强的将“新获得的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和条件,有通过创新活动获得财富的内生性要求,因此理应成为创新驱动的主体。山西要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步伐,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积极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设立创新计划,建立创新平台,组建攻关团队,加大研发投入。重视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支持,加快建立—批开放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的研发、设计和试验等提供服务,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2.以科技创新城为抓手,强化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要大力加强研发平台载体建设,围绕山西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建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推动现有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提升创新能力。创新“多校一园、一园多区”发展模式,提升大学科技园承载力。要加快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整合省内科技资源,搭建集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标准信息、技术交易、专业咨询等于—体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吸引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布局一流科技项目,培育一流科技企业,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使科技创新城尽快成为山西科技创新高地和引领发展高地。3.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高水平的创新投入强度是提高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山西要不断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全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一是要稳定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将科技投入作为各级财政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较大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二是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鼓励创专业的科技金融机构,支持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创新金融产品,探索企业动产、股权、知识产权、订单等抵、质押贷款方式。三是加快发展科技风险投资和创投引导资金,发挥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政府公信力和吸引力,逐步在全省合作建立区域子基金和专业子基金,为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的资金服务。四是引导支持科技型企业优先进入证券市场融资,设立省级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专项基金,通过专业化辅导和资金支持,加快科技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4.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从本质上来看,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差异正是资源驱动与创新驱动之间的根本区别。要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山西必须加快集贤聚智步伐,为全省创新型人才队伍提供中坚力量。根据现实需求,应以项目为载体,实施高端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程,聚集起一批覆盖全省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在科技创新城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对高端人才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围绕重大科学前沿热点问题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重点、难点问题,在山西重点学科、优先发展的领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遴选科技创新团队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5.完善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联动、示范、激励和评价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协作,通过成果转让、技术扶持、联合开发等形式,发挥好企业的经营优势,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率。积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行动,重点抓好国内外领先的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在产权确定、价值评估、作价入股以及人员激励等方面,形成明确、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推动科研人员全程深度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个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活动等。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对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考核评价。
2、请帮忙解释一下什么是要素驱动?什么是创新驱动?
这两个词我也是近几年才接触,大概是我国面临转型经济期的两个新名词。
创新驱动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带来的效益来实现集约的增长方式,用技术变革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
要素驱动是指从主要依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如说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中获取发展动力的方式。这是一种原始的和初级的驱动方式,适合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科技创新匮乏的时期。相对于创新驱动来说,要素驱动没有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随着我国对自主创新的愈加重视,要素驱动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显现。逐步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3、迈克尔波特关于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的具体描述是怎样的?或者哪本书具体的分析了他们的区别
波特认为经济抄发展组成有四个阶段,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创新驱动是以创新能力和水平为主要动力的。财富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区别是,财富驱动更多倾向将投资流入金融等财富型产业。具体书目《国家竞争优势》
4、三个新常态是哪三个
三个新常态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增长速度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到现在的逐步增长,低俗增长向高速增长递进。第二:是新常态要求调整结构增长以后的经济要求很多产业要不断的升级提高。第三:就是要寻求新的动力以及今后的经济增长目标方向,新常态一般是指经历一段不正常的状态之后重新回到正常状态,我国现在的经济就处于这个状态,那么要发展好新的经济就需要长远的目标,现在处于经济的重要转型时期怎么发展成为现在国民经济需要着重考虑的目标之一。
一、三个新常态是哪三个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 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二、新常态4个机遇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第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进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过坎?风险确实有,但没有那么可怕。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我们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第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了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第四,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简言之,就是要放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比如我们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三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了60%以上。
5、创新驱动发展是否只指经济发展?
历史经验表明,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相互结合,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交叉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必须抓住和用好的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们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
这两个词我也是近几年才接触,大概是我国面临转型经济期的两个新名词。
创新驱动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带来的效益来实现集约的增长方式,用技术变革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
要素驱动是指从主要依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如说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市场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中获取发展动力的方式。这是一种原始的和初级的驱动方式,适合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科技创新匮乏的时期。相对于创新驱动来说,要素驱动没有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随着我国对自主创新的愈加重视,要素驱动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显现。逐步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6、为什么中国要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
今年中国经济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着力于推进经济的战略转型。中国经济正追求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二战后连续25年以上保持7%以上高增长的经济体只有13个。
30多年间,我国以年均近10%的速度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但在今天,面对资源、环境的倒逼压力,每个中国人几乎都在问: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经济?答案在今年更加清晰,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信重工,这个历来以生产大规格、大重量、大块头产品为特征的重型企业,眼下最热火的产品却是这个微、精、特的家伙,它是用于电气传动的高端变频,也就是所有工业自动化设备中最核心最值钱的部件。两年来中信重工举全力将这一高端产品研发成功,产业化生产基地也即将投产,它带给这家企业的变化是,在效益普遍下滑的重机行业,中信重工却依靠高端变频为核心技术的成套设备,支撑起海外和国内50%的市场。
在民营经济聚集的浙江,一些同做轴承的小企业已经被淘汰,然而这家企业却在一年前上马机器人改造完成了全自动化生产线,一方面解决了技术工人短缺另一方面提高了产品档次,现在的产品专门给国外大的汽车厂商配套,人均产值从每年60万提高到年200万元。
数据显示,前3季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技术改造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10个月工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4.7%,比工业整体投资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在40%左右。
今年中央把着力点投向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短板行业,包括加快大气污染防治、中西部铁路建设、加强健康养老服务等。11月,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七个重大工程包”第一次向公众披露,呈现出推动结构调整的新特征。
7、推动发展方式从资源要素驱动向什么驱动转型升级
“三个转变”一是业务发展从通信服务向空间更广阔的信息服务拓展延伸。
二是业务市场从聚焦移动市场向个人、家庭、政企、新兴“四轮”市场全向发力。
三是发展方式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三化”运营设施集中化、运营程序标和运营管理信息化
“三融”:融合、融通、融智
“三力”:活力、合力、能力
8、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要推动经济发展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让城市带动农村!从髙耗能源转型走向低碳能源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科技创新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新体系!自主创新步履铿锵
“我们正和天津、四川等地紧密合作,力争使物联网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说起最近的“喜事”,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兼感知物联集团总裁刘海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当前站在了物联网国际标准的制高点上, 十二五 期间,一定要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
这位物联网领域领军人物的信心,源自过去5年发生的变化 从研究、标准到应用,短短几年间,从上海到北京,从东部到西部,各地掀起了一股发展物联网的热潮.
物联网,仅仅是中国过去5年间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缩影
过去5年,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发布、为未来十多年规划科技发展蓝图,到党的十七大号召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被提上了行动日程.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5年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硕果累累.
高档数控机床、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 5年来,来自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喜报频传.
高性能计算机、电动汽车、载人潜水器、重大传染病疫苗 在一系列高技术和产业化领域,中国科研人员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过去的5年,可以说是我国科技发展最活跃的5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说.
各地各部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短短3年,我们这里就集聚起高科技研发企业169家,聚集拥有国际视野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人才2000多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园负责人刘毓文告诉记者.
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尝试,折射出过去5年来在许多地方所发生的变化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从长江三角洲,到珠江三角洲,“十一五”期间,各地纷纷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地方创新活动日益活跃.中华大地上,科技创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效益不断显现.
回望5年来尤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不平凡历程,一系列事实充分表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更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举措.
9、中国经济为何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驱动人生是一款专业的驱动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