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新企业家
1、企业创新的新案例有哪些?
一、宝洁公司人才激励制度,当代企业的竞争正在由"资本主义"向"人本主义"和"知本主义"演
变",得人才者得天下"。其完善、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这也是宝洁公
司能够传承百年,基业长青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二、以百度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竞争力的产品
与独特的创新文化,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和积累的技术经验成为创新之源,甚至为世界科技创新
带来产品和服务的“颠覆性”变革。作为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上司和下属之间可以
平等讨论问题,即使出现争执也是拿数据说话,自然会孕育出许多新奇的想法。
2、如何发挥好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作用
鼓励建立企业研究院
怎样培养一些适合企业的人才?企业如何参与到创新中去?有一个模式就是企业建立自己的研究院,或者根据一个行业的需求,几个企业抱团联合建一个研究院。企业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去,是一个比较高效的、能够加速我们国家紧缺核心人才培养的方式。目前,政策引导上的推动力度还远远不够,希望能鼓励支持“企业研究院”这种发展模式,尽快培养紧缺的、对创新驱动真正能够立即使上劲的那种人才。
推动企业全员创新
在人才驱动创新中,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创新是少数人的事情还是多数人的事情?我认为,创新不仅是少数高端人才的事情,不仅是企业家的事情,创新除了核心人物以外,还要带动全员创新。第二个问题是,创新不仅局限于技术上的创新,从企业角度看,创新除了技术创新外,还有管理创新、营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创新。高端创新、中层创新甚至包括每个员工的创新,都是成就一个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该做的是如何推动企业全员创新。
创新积累于日常工作中,来自于实践,每天都会产生,“微创新”嫁接起来肯定会汇成一个巨大的力量。所有的创新都需要通过机制的建立来激发。这个机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载体,要有平台,此外还要有对创新行为的评价激励机制。在评价以后进行激励,激励的手段可以是岗位提升、工资待遇、股份股权等等,但必须要和评价结果相对应,最终使每个创新人员跟企业发展能够紧密联系起来,使创新与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提高创新创业者素质
一是要科学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所处环境。创新创业是跟整个社会联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刻分析自己的强项和不足的地方,避免走弯路。
二是牢牢把握住大方向。就等于我们开汽车一样,在高速公路上走,大方向是定好的,但是需要不断地把方向盘做些小调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稍微疏忽,都会导致事情的前功尽弃。
三是加快本土化的进程。比如科技人才的强项是技术,在技术与市场、技术与资本的对接方面则欠缺经验,那么就需要加快这些对接的熟悉程度,达到运用自如。
四是要正确对待失败。成功与失败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当我们遇到失败时,一定要有承受能力,做好思想准备,正确对待。
五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我自己也遇到过,维权非常困难。所以希望大家在酝酿产品的过程当中,在产品出来之前,就要把申请专利的文书写好,文书的水平和以后的维权有密切关系,稍微有缺陷,就有可能被别人钻空子,最后导致自己败诉。知识产权的问题对创业创新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来源网络
3、鼓励员工创新的企业家有哪些?
只有能够创新、勇于创新的团队,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创造高绩效的团队。要鼓励团队创新就要有制度的支持,很多知名大公司都有一套鼓励员工创新的方法。下面这四家企业鼓励创新的做法,或许能为你的企业团队创新带来启发。
海尔:借用“外脑”创新
海尔中的每个员工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体,除了个人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外,还可以动用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等关系,借用“外脑”创新。为了发动员工家属创新,海尔专门制定了《员工家属建议表》发给每个员工家属,并对建议进行评选,“合理化建议优秀家属”还被聘为海尔“编外员工”。这样海尔的员工就可以和他的家属或朋友一起比一比,谁干得更好。员工家属同样是海尔的客户群体,在“客户”和“编外员工”两种身份下为企业提供创新点子,这种制度上的“创新”思维,不得不让人钦佩。
丰田:设置一个“创造区”
在丰田等很多企业,都有一个给工人准备的“创造区”,里边有很多车床和工具。任何生产线上的工人如果有想法的话,都可以在这个区里试验。在创造区里,工人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实施,去改;如果在某一个方面出现停滞,他会把他做的半成品放在那儿,然后贴上条,把意见写在上面,以便其他人参与研究。像这种工作中的创新性思维,不是异想天开的,而是非常务实、非常理性的。
3M:15%时间法则
3M公司的每个员工可以有15%的工作时间用在自己选择和主动提出的项目上。而且,“15%时间法则”不仅适用于员工个人的创新,也适用于团队。15%原则其含义并不是大家每天都看着自己的表,把8小时中的1小时12分用于自己的研究计划,而是说,如果研发人员有个好主意,想花时间进行研究,那就有拒不执行上级命令的权利,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干。而且,3M的管理人员也有义务对此视而不见,只要按时完成其本职工作就行。15%原则让每一位员工都有自由时间进行与核心业务不相关的创新思考,保证了公司精力并非全部花费在短期利益上,它让“创新成为每个人的责任”。
通用电气:只能回答“Yes”或“No”
通用电气公司曾展开了名为“开动大家脑筋”的活动。他们把100名由各部门推选出来的代表分为若干小组,每位代表在小组里提出本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公司高层经理则当场听取汇报。根据公司规定,听取汇报的高层经理对代表提出的要求只能回答“Yes”或“No”,而不得用“研究研究”、“以后再说”之类的话推诿或搪塞。结果,许多平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在会上顺利解决或得到满意的答复,大大激发了员工提出新想法的积极性。
4、企业家赞成创新的原因是什么?
1、企业要有正确的产业决策。
在机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企业家是不需要思考产业战略的,就像有人问华为的任正非总裁:“华为当年为什么选择了通讯行业?”任正非幽默的回答:“因为我无知”。
确实,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家在创业初始,凭的是企业家的直觉,并不需要所谓产业分析与产业决策。但是,民营企业一旦发展大了,它要进一步扩展新的利润增长点,要进入新的事业领域,就不能靠直觉或拍脑袋了,否则,还以投机的心态去投项目,投的时候很愉悦,时间不长,就会发现自己手上揣着一大把烂牌打不出去。
这时,企业必须基于产业分析与研究,进行正确的产业决策,必须思考企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如何进行企业定位,如何去整合价值链资源,实现内部整合与外部扩张。
2、要有一个持续的产品与服务开发系统。
中国很多企业多少年只靠一个单一的技术或单一的产品去获取市场,而没有建立一个持续的产品与服务开发系统去持续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然而在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多变的情况下,这种企业往往无法有效地进行调整和转型,从而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如果想要建立一个持续的产品与服务开放系统,就必须加大产品与服务的研发投入,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民营企业家在观念上都认为研发很重要,产品与服务的持续开发力也很重要,但真要投钱的时候,却缩手缩脚,舍不得在研发上投入。
3、要有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核心专长与技能。
许多“明星”企业之所以很快成为“流星”企业,就在于没有形成企业自主拥有的、能够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难以模仿的核心专长与技能,由于没有持久的差别优势,所以很容易被人超越或被市场抛弃。
4、要能够适时进行经营变革与管理创新。
经营变革与管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以“变”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成功会导致失败。许多成功的民营企业陶醉于成功的模式之中,不愿变革与创新,跨越不了成功的陷阱。
只有具备了以上几点,企业才能真正从一个产品成功型企业走向企业成功型企业
5、熊彼得对创新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论述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熊彼特的理论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1934年他的作品用英文出版后,才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把“创新”一词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各种提法,进而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创新的说法几乎无处不在。
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所教授李正风认为,“创新”一词在我国存在着两种理解,一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创新,二是根据日常含义来理解创新。目前,人们经常谈及的创新,简单说来就是“创造和发现新东西”。这里使用的实际上是“创新”的日常概念。从这个广义的概念上看,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创新。
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究竟属于哪个范畴呢?从事创新概念研究的学者普遍认为,很难进行严格的界定。在汉语言中,经济学范畴的创新(innovation)一词,没有严格对应的词汇,现在使用的“创新”很容易和另一个词“discovery”混淆,特别是在基础科学领域。这种概念的泛化或者说是多元化,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从有利的方面说,清华大学的另一位学者刘立博士认为,这种多元化有利于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角色的人,参与创新行为,也有利于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非经济学的评估。而不利的一面在于,丧失了统一的标准,使很多行为都能被称为“创新”,而“创新”本身,也容易成为一个简单的“口号”。
由于创新的系统性,以及创新系统的复杂性,也使人们越来越注意从社会、政治和科技、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企业、企业之外的其他机构在创新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把企业之外的不同机构或者不同社会角色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孤立起来,特别是撇开与企业创新活动的联系,就往往容易把创新这个概念单纯理解为“创造新东西”。
创新行为在历史上长期是一种企业家的个人行为,从20世纪中叶,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机构参与的系统行为,因此,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和理论。冷战结束后,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向以经济竞争为主,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这种形势下,国家创新系统建设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推荐:儒商·创新论坛 http://www.luncx.com/index.asp
有免费的《创新思维技能培训资料》下载
6、企业家如何通过创新创造提升企业自身能力
中国的企业无论从外部的发展环境到公司本身的发展阶段,都走到了非常关_的时刻,应该通过企业家精神不断的创新创造,提升企业自身的能力。企业家本身不是金钱、荣誉、地位和职务的表达,它实际表达了个人做事的方法。作为企业家,首先是前瞻性,要敏锐地观察到社会经济的变化。第二是创新性、创造性。第三是有勇气、有担当、有冒险精神,不甘失败、要坚持、有团队、能组织资源、有目标。
作为企业家来说,就是要从创新的主体、创新的路径、创新的文化入手,打造“创新三角”,改变评价体系,改变组织结构,改变用人模式,还要保持企业不断的盈利发展,整个过程是不断调整改变的过程。创新不怕晚,中化集团在三年的创新转型过程中,已经尝到了很多“甜头”,如杀螨虫药品有原始突破,生物性无残留、无毒性、成本低,上市一年就拿下多半个市场,盈利几亿。目前中化集团、中国化工加在一起,原创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带来的销售不到30%,需要逐步提高这个比例。化学是可以创造新物质的行业,它可以把过去不存在的物质合成,创造出新物质,这个新物质在世界上就会起到很好的新作用。所以,希望沿着科学至上的路径,全员、全体、全方位地向着目标去转型,同时和国际上的优秀化工企业对标,从而从规模和创新力上达到世界水平。
来源:军工文化 (2020年08期)
7、世界上一些有名的企业家因为创新成功的事迹?
专家聚首2003中国财富品质论坛
创造财富是需要某些品质的,而财富品质是可以学习的。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物质财富,更在于宝贵的精神财富。由胡润领衔的优秀团队,花费数月时间写就的《财富品质》,深入剖析了中国财富英雄们的成功特质,总结出企业家们较多涉及的十大财富品质(详见附件“解读财富品质”)。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对话交流,让更多追求财富的中国大众分享那些优秀企业家的精神财富,从而更快奔向小康。
2003年3月31日晚《中国财富品质论坛》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开幕,以下为会议实录全文:
张维迎: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晚上的中国财富品质论坛,我首先要证明一下,我们财富本身没什么品质,今天晚上要讨论的是创造财富的这些人的品质问题。坐在台上的嘉宾有创造财富的人,也有渴望财富的人,但是我们今天晚上的主角是两个人,我们的主角是对中国财富的创造者进行搜寻、排行的人,他就是胡润先生,他是英国人,生在卢森堡,在英国的德赫汉大学拿到学位,也在中国人民大学留过学,从93年起在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任职,他2001年从安达信辞职。不过在他辞职之后,安达信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有关中国富人排行榜的研究,我们知道中国在改革的二十多年里面,企业家一批一批在成长,中国的富人也越来越多。到93年,我从英国牛津大学回来的时候,那时候万元户已经不算富了,但是有一句话叫“一万元不叫富,十万元才起步,过了一百万才算个体户”。当然,现在一百万对好多中国人来讲,也可能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好多人买房子、买车,动不动就几百万。但在中国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一直没有对富人进行一个排行,重要的原因,所有中国的富人都是害怕富的,穷人是喜欢富,但是富不了,可富人又害怕富。我想就连国家统计局都难以搞到这样一个信息,胡润先生是不畏艰难,在中国收集大量的信息,并且一个一个企业去走访,在1999年第一次列出了中国首富一百名,先是在美国财富杂志上发表,之后连续又四年为财富杂志排出中国的富人榜,但是他本人多富有,我不知道。今天坐在这里的,有几个富的人,坐我旁边的是杜厦先生,有人又叫他杜夏先生,他跟我是二十一年的老朋友,他最初在南开大学当教授,是中国最早下海的一批知识分子,而且是教授级的知识分子,他从事连锁销售,在北京、西安有好多的分店;我们还有一位创造财富的人是湖北天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龚家龙先生。杜厦在2002年中国富人排行榜中名列第71位,我很怀疑,因为排的很不准确。今天还有一位特别嘉宾是薛惠英女士,她是下岗再创业的明星,我们知道在国外好多人为什么当企业家创业,都是因为失去工作,没有工作要找口饭吃,只有自己雇佣自己,就变成了企业家。这一位薛惠女士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开始自己的创业过程,这在全世界都很普遍。另外我们也有渴望财富的人,是党宏伟同学。他来自陕西偏僻的地方,现在是光华管理学院的四年级大学生,我刚才讲到我们今天研究的是创造财富的人的品质,不是财富本身的品质。我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
胡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观念,每个人对财富本身的看法都不一样。
张维迎:下面我们请胡润先生给我们讲一下他的财富品质榜,是他专门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我们表示欢迎。
胡润: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会尽量用中文说,今天晚上我们首先要把财富品质名次榜揭榜。我们请张维迎教授和我们一起来。
张维迎:下面请胡润先生讲解一下他的财富品质榜。
胡润:我最早到北大来可能是13年之前,13年前我在人民大学学习,经常到北大来,主要的原因是这里的饭菜比较好,所以经常来。今天晚上我特别高兴,因为这是第一次在全球揭榜我们的财富品质榜。我认为目前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在全球是最让人兴奋的。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了解中国这一代对社会、对经济、对政治方面的作用,可在英国这是完完全全的两件事情,在我的国家,我们英国首富,他是做房地产的,他的一块土地是四百多年之前就在他的家族里的,我们现在没法看他的第一代企业家是怎么进入社会,美国是一样的,摩根、肯尼迪,这些有名的企业家已经去世,我们看不见他当时的影响,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现在是第一批企业家,我们可以了解第一批企业家的价值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对经济的、对各个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财富品质榜是这样一个概念。
很多人都问我做财富榜的原因,99年的时候,就有很多人问我,中国的变化是哪里来的?比如说中关村的变化是哪里来的,谁在领导?我当时在安达信,张维迎教授说了,公司已经没了,但是没关系,人还在,所以我当时就想知道这个变化是谁在领导?谁在做?为什么?因为我是一个英国人,我相对其他很多的欧美人我应该很熟悉中国。为什么?因为我是学中文的,我在上海工作了两年,我应该很熟悉中国,了解中国人,但是有人问怎么回事,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所以我开始做了财富榜,做了两年以后,我改变了,我发现很多中国人也感兴趣。我们现在,很多人谈笑的时候都问应该怎么发财。为什么这么多人对财富榜感兴趣?因为他们想了解怎么发财。我们这个财富品质榜,是我们分析这些企业家的品质,看看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品质,而且我们想主动让这些人,让每一个人都了解他的品质,他的优势在哪里,这是财富品质榜的建立的概念。
我也应该说一下我们是怎么做的。这是我们采访100名企业家的调查结果,我很骄傲,我们做了调查以后,我们就发现中国企业家认为诚信是最主要的品质;把握机遇是第二重要,诚信第三重要,务实第四重要,等等。我们同时也做过两个调查,一个是你们,北大的MBA和北大的学生,这里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我们发现把握机遇放在前面,我们也发现领导才能也是放在非常前面的,才能被企业家们放在第七位,但是你们认为放在最前面。这也给我很多启示,为什么有这么多变化,这也是我希望今天晚上讨论的。我们做了一个调查,是在新浪网上,很多网友也回答他们认为哪一个品质是最主要的。我们就发现把握机遇是最重要的。我们发现诚信和创新也是很重要的。
这是我们今天的目的,我就想给大家看十大财富品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品质,我们尽量发现这些品质是哪里来的。我希望我们今天晚上可以多了解这些嘉宾认为他们自己拥有的品质,然后我们再讨论。
张维迎:谢谢胡润先生,他给我们介绍了他的调查结果——企业家的品质对创造财富的人的重要性。我个人认为这些品质是很难进行排序的,因为他们相互之间不可替代,而且每一个人,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有什么的境遇,他有什么样的素质,还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可能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就不一样了。我个人认为,如果说有学生问我,这个东西你怎么排序,哪一个比较重要?我可能应该学学孔老夫子的办法,看你缺少什么我就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比如说缺诚信的人,我就说你要想成功诚信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不敢冒险的人来讲,可能冒险是最重要的。对于不能把握好自己的机会,经常错过机会的人,可能把握机会是最主要的。对于每一个人可能都不一样,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这十个方面都需要有很好的造就,当然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可能有缺陷,在另一个方面可以弥补,他在其他方面目前可能差一点,但是也可能成功。
台上几位嘉宾都有所感觉,我所知道杜总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企业家,他在80年代的时候特别喜欢出风头,在90年代以后他富了以后,他特别的低调,我们请过他几次,他总是说自己还不够富有,等我有更多的财富,我的企业更为成功之后,让我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店以后,我一定来光华管理学院,所以今天晚上他来了。
张维迎:胡润,你要送我书是吧。那你先送给我书吧。
胡润:我们要送给光华管理学院我们的第一套新书,是我们的财富品质、财富时刻、财富基因、财富情感。
张维迎:我要放在我们的图书馆里。下面我们利用这个机会请台上的嘉宾,就这个问题来进行讨论。首先,请杜总来讲。
杜厦:非常感谢,胡润先生和张维迎教授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聊聊有关财富的问题。我首先抗议张维迎教授说我80年代喜欢出风头,在中国语言里风头有点贬义,我们是在学术界是很好的朋友,我们俩第一次相识是在21年前在西安,他刚刚读完大学毕业,我们共同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我们在一起相聚,那时候就成为好朋友,这是一段历史,我伴随这20多年的路程,看着张维迎教授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教授。我走向个体户,二者的分野居然如此清晰和差异这么遥远,张维迎教授请我到北京大学来讲点东西,我总感到我已经疏于此道很多年了,我现在已经54岁了,日薄西山,在座的各位都是如蓬勃欲出的红日,借一位老人的话说,世界是你们的,不是我们的,这是我们推辞的原因。
我首先要说,胡润做了一件好事,动机不清楚,尽管这个好事有很多令人感到遗憾,甚至身居富人榜,但是这个主旨是好。一个是叫做为富不仁,毕人已经富了,必然不仁。第二个无商不奸。这个财富榜有助于让国民改变这样一种看法,下面我想说说我对这个财富品质的看法。我个人既不同意胡润先生说把它分作轻重排序,也不同意张维迎先生说的,有的爱吃咸、有的爱吃甜,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要真正为社会创造财富,并且在失败的过程以后,能够取得成功,所有的品质都需要具备,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了诚信,一切化做乌有,如果缺少了把握机遇你将是一个傻瓜,机遇从你身边走你抓不住,你不会成功,所有这些都必须要具备。我16年前在大学里当教授,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这16年的风风雨雨、艰苦历程,我自认为我是走了正确的道路,我认为这十条我都有,我如果缺少这十条的任何一条,我可能又回大学去了。
在这十条里面我不同意最后一条。我觉得最后一条的定义错误。你看看胡润的书,外国人把冒险做到第一位,中国人把冒险做到最后一位。有的人喜欢现在去伊拉克,我的很多朋友都希望现在到伊拉克,到底美国人最后能不能统治这个世界,这跟创业和财富没有关系。我想当他问冒险对中国人来说是不是创造财富的品质的时候,就相当于是问竞争意识,竞争是最残酷的冒险,经济里面的竞争,几乎全部符合竞争法则,两个人的商品在市场竞争必定淘汰一个。这样的精神是企业家所希望具备的。如果提冒险中国人就把它放在最后一个,中国人是不喜欢冒险的,但是中国人喜欢竞争,中国人是最喜欢赌的,作为企业家没有赌的天性,没有竞争的天性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所以如果把这个词换作竞争意识,我相信它最起码应该排在第二位,不应该排在最后一位。
张维迎:你说你哪一个都具备,你现在觉得哪一个你不具备。
杜厦:我哪一个都具备。我审视我自己的成长过程,我16年前,离开张维迎下海到今天,我从没有星期天,16年都是如此。
张维迎:有没有哪一个阶段,哪一个不具备?
杜厦:但是我确实不是吹牛,这十个品质我确实都有。
张维迎:我们相信你会继续地成功,刚才讲到一个问题,赌和冒险是不一样的,赌实际上为了碰运气,冒险一般来讲一定有一个失误的判断,好多情况下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是冒险,但对当事人来说是自信心,他的判断跟你不一样,这可能有一定的差异。
胡润:你说的想法不对,我会把冒险放在第一,看企业家这个词的时候,你会看看它的定义,同时把冒险放在自己身体上,然后要冒险管理,最早我们就开始分析这些品质,我认为冒险肯定会变成第一,可能是因为我的词错了。企业家,我翻汉语大辞典没找到这个词。
张维迎:时代需要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里面有冒险这个词,后来编辑再三斟酌,把冒险改成探索精神。在八十年代来讲,看排序的话,冒险一定是把握机会相联系,所谓一个冒险,如果不和机会联系起来,冒险就没有意义。下面我们有请党宏伟同学来讲。
党宏伟:我先冒一回险。本来像我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财富品质,但是我想讲讲我为什么讨论财富,我想发现自己的财富品质,在1999年12月31日,上个世纪最后一天的时候,我们北大食堂门口排一块长布,写你在新世纪想实现什么心愿,梦想是什么,我写的是我想成为中国首富,我要成为中国首富。大家可能会问这个小伙子是谁,不知天高地厚,我是北大光光华管理学院99会计系的学生,我来自陕西农村,我的家乡十年九旱,我的父亲在文革中受的教育,他只有初中文化,我的母亲是一个文盲,他们都是非常朴实的农民,以种地为生,在我出生的时候,我一生要走的路似乎就确定了,就是和一起玩耍的伙伴都差不多,我可能上到初中就差不多了,或者像父母一样做一个纯粹的农民。也可能成为民工中的一员,我可能在二十多岁就结婚了,这样我的人生就确定了。但是我不想这样,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小的时候,我经常站在父母旁边,看着来往的汽车,我父母说我很傻,我想走出这个天地,对我来说,要走出这片天地,唯一出路就是读书。1987年我七岁的时候,我进入我们村的小学。
张维迎:在十种品质里面,你觉得你最具有哪种品质?
党宏伟:我觉得他漏了一项,我觉得是梦想,我渴望改变我自己的生活,我不甘心,我想改变它,我有这样的动力。
张维迎: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杜厦:梦想最重要的地方是一天一个样,每天做一个梦。我和张教授一起教书的时候,我曾经梦想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教授。但是梦想是会改变,我下海不是我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地位在下降,张维迎教授可以证明,当时是很火的时候,我决定下海了,当时下海的动机也是一个梦,我认为我们中国的学者,绝大多数不懂经济,不懂市场。我可没说张维迎教授。当时80年代有一种现象,就是国家领导人和地方领导人,大批决定中国命运的人,经常向一些年轻人,包括张维迎教授和我本人去请教一些问题,有的时候我感到因为你说的一句话很可能就变成中国的政策了,很危险。所以我决定下海,我想自己给自己定八到十年的时间,让自己到海里游泳,然后再回到教授的岗位,但是这不可能了。后来一两年之后就得没可能了,然后就有了新的梦,既然下海了,就想成为中国首富,但现在又变了,因为我觉得成为中国首富没意义。我40岁开始下海,我穷尽我自己的一生,最多还活20、30年,因为我的生命有限,我追不上比尔盖茨,所以我决定调整自己。如果这个桌子上面玩儿的人,还剩下四个,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游戏者,这是我今天的梦想。
张维迎:在80年代,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经济学家,他水平不比我低,而且南开大学也是我们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研究基地。我想下面有请龚总,龚家龙在1988带领七个人,从做锅碗瓢盆起家,现在他手下有两家上市公司,其中有一家是卖汽油的,你们开车要加油,最大的公司是中石化和中石油,但是他在这个市场里面也占有一席之地。
龚家龙:我很赞同刚才几位谈到,一个企业家这些素质都应该具备。对于有冒险精神我是很赞同的。我们就在很小的时候,我那个地方有一个领导,他跟我说,人就要有一点野心,有一点冒险精神,没有野心是不行的。当时我在机关工作,88年很多人都到海南岛去,我也到海南岛去了,到那个地方虽然也买了一些地,卖地赚的钱也是我们刚开始的第一桶金。刚才也介绍了,我主要是经营两个油,一个是石油,一个是吃的油。两个油,可能说到天宜大家可能知道,说到国嘉耙,是我前年收购的国嘉耙。我的名字是祖父给我取的,让我学农,因为我父亲、父亲都是学农的大学毕业生,后来登身份证的时候就弄错了,我一直还想在农业,农产品的加工方面发展,怎么样带动亿万农民富裕,所以我干起了油质的加工。刚才说到冒险、把握机遇和领导才能,应该说一个好的企业家,应该都具备这些品质。有了这些素质以后,首先要设计一个目标。我的目标,以前在石油公司时,我要做成中国的第三大石油的零售品牌,同时食用油五年带动一千万户农民加入我的团队,让他们富裕,这有一点野心。
张维迎:你刚才你讲到,你认为冒险第一,你讲讲你冒的最大的一次险是什么?
龚家龙:一说到冒险,好象有点贬义,不管是工人把工作丢掉,还是干部从机关把工作丢掉,我认为都是一种冒险精神。
张维迎:下面我们请薛惠英女士,她1998年的时候,在工作二十多年的时候下岗,一家人凑了八十万块钱,从广东进了五千只鸡,干起了饲业。她成立了北京京郊最大的乌鸡养殖场。对她来讲,一个下岗女工,借八十万块钱,买回来五千只乌鸡也冒了很大的风险,养鸡很不容易,发病会死光,这是很大的一个冒险。我想请薛女士谈一下你的感想。
薛惠英: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向各位老师、教授、前辈来学习,能给我这次机会,我非常高兴,我把98年下岗以后所经历的一些坎坷简单地汇报一下。我先谢谢张教授给我几分钟的时间。
我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通州区人,我叫薛惠英,原来我在通州区北京燕京背景集团办公室工作,我从事行政工作,从一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就是搞行政工作,大家都知道,现在整个社会旧的体制需要改革,社会需要向前发展,这种旧的国有企业的模式必须要改,我就是在改革当中其中一分子。当时我整个人想不通,下岗,当时不理解,作为我,28岁入党,我一直做行政工作,好多人就说你是办公室主任,看着你,你不下岗,是不是有好的政策?当时我有我的想法,我想这是大势所趋,所以我在我们集团第一个要求下岗,是迫不得已带头下岗。下岗以后,其实我可以在家待着,为什么这么说?我爱人92年下海了,他是从事珠宝行业,我家庭也有一定的收入,不能说富裕,但有一定收入,我可以在家当太太,带带孩子,也可以打麻将,可是作为我,我是属牛的,我有一股牛劲,我不服输。
为什么这么说?下岗的,我整体一看,基本上女同志多。都说女同志能顶半边天,我看关键时刻都把女同志甩在后面,我一定要为半边天争气,做成一件事。我要为女同志争光。所以我走北京各大超市,各大批发市场,我想我能干什么?搞科技,我没那个水平,没那文化,所以我就是考虑了一下,自己在哪个台阶上,立足点在哪儿,应该从哪儿起步?从我的自身素质到我的经济基础,我给我自己选定位置,我想我在农村一定有我的一番事业。比起他们,我起码是大专生,我跟一些农民抢饭吃肯定没有问题。当时我这么想,确实这么想,后来我就走市场。走完市场,我看中了我们北京的乌鸡销售,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所以说各个方面的素质都相当高,人对自己的生活水平也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说乌鸡市场确实很好,销的很好。我走完以后就下决心。我要搞一个最大的乌鸡养殖场,来供应北京市的市场,要让我们的乌鸡走遍千家万户,所以就横下一条心。那时候从机关下到下边选地,一个城里人在农村,那个泥泞的路,什么都没有,我选的那块地,很多黄草。选这个之前,我找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了解建场这方面的知识。没有什么干扰,没有什么村庄和住户,这样可以防止鸡瘟。我选了那片地,就在大兴庄村,张家湾镇。一百亩地,当时是三十亩,现在已经扩大到一百亩,盖起了房,高跟鞋扔了,也不穿了,穿上了工作服。我爱人在深圳,这边就我一个人跑,开着车,到处买建材,我在家最小,从来都是受宠,什么都没干过,回家尽哭鼻子。当着人可不能哭。经过一年的多的时间,这一百亩地的厂房建成了,这里的坎坷很多。
当时我投资了180万元,我爱人非常支持,他说想干这个事业,就干吧,后来我把所有投上了。但是在边建设边生产当中,资金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比我预想到的困难的多的多,该过春节了,我的工人要吃,两万只鸡要吃,我兜里一翻就一毛钱,我不知怎么办。我姐姐也陪我来了,我姐姐帮我借了很多钱,我的朋友借了十万块钱,就连我儿子,刚刚上初中,我不知道他私自攒钱,从他的房间里,拿了钱过来了。我的儿子捏着钱,听我跟爱人谈没有钱,他走过来,拿着一千块钱跟我说,妈妈我这一千块钱够鸡吃几天了,我很受感动。我和我爱人看着儿子就掉眼泪,是我儿子也给了一次力量,所以我一定要把它干成。当然谁创业都有艰难。现在我经过这几年努力,我们场是一百亩,有两个商品鸡场,一个种鸡场,有七台电脑孵化机,商品鸡我们可以每年出40万到60万只,孵化能力是200万只,在我的努力下,我带动了300多户姐妹,都是从我这儿学的技术。我是全方位提供服务,带动她们也致富,她们最少的也得八千元,最多的两三万块钱。当然,比起我们的老前辈来,我们是脱贫。不过能带动这么多户,我们企业今年成为北京市标准化养殖小区,顺利达标,而且我们在今年三月份,被北京市认定为安全食品生产基地,这非常不容易。
为什么说我今年被评为全国下岗再就业标兵?为什么给我这么大荣誉呢?可能因为我带动了300多户姐妹,我经过这么风风雨雨有这么一点体会,刚才胡润老师的几点,我觉得都是很好的,很精辟的论断,我觉得这些是成功者每个人身上必须具备的,我还不够成熟,今天给我上了一堂课,给我鼓了一次劲,下回我一定在全国把我的乌鸡叫响。谢谢大家!
张维迎:我们看一下薛女士,女同志比较细,到市场一看,乌鸡比较好销售,所以她动这个脑子,然后做下去,做得非常成功。世界上所有事情都这样,长的快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薛惠英:为什么是绿色安全食品?我们已经达标了,从饲料到管理,严格按照北京市的地方标准来做,所以希望我们大家身体永远健康,多吃乌鸡更加漂亮。谢谢!
张维迎:安全第一,好吃第二,别吃出毛病来了。下面我想请胡润先生,你对刚才几位讲的有什么评论?
胡润:先从党先生开始,要做一个很大的企业,要做中国首富,我觉得这样的一个目标可能是一个梦想,但是如果加上一个眼光,我觉得是一个好事情。我见到所有的企业家,其中很少的企业家是为了挣钱做大,这是我的一个概念。在我经验下,他们喜欢做,他们就开始做,然后发现他们做得越来越好,然后他们就继续做。有一个人在四川,我问他你一辈子钱用不掉,你为什么继续工作?他就是这样谈一点,他就说,如果我做这个工作,我发现我会做什么。人们是开始做企业,然后发现他们做得越来越好,像你薛女士,做得越来越好,喜欢继续做,一下子就变成最大的杜厦。
党宏伟:我打断一下,我讲一下我自己的看法,你这么说可能没有体会到一个人没钱,他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你可能没过过那种彻底没有钱的生活。
张维迎:他的意思就是说你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胡润: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中国和英国、欧美最大的区别,二十年之前,我们班上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普通人,都是穷人,都是吃过苦,这跟欧美那些排行榜富人最大的区别,英国、美国这两个地方,我们有一些富人排行榜,但是25%的钱是继承的,他们不是从零开始的,我也不是从零开始。在中国往往是零开始的。
张维迎:我想说一点关于财富的问题,大家希望自己富有,我觉得我一个观点,富人实际上是穷人的奴隶,他是给穷人在打工,作为企业家,特别是老杜和老龚都有这种感觉,财富是一种不断奋斗的手段,富人也消费不了什么,富人是给穷人打工,他创造这种机会,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价值。
龚家龙:我很赞成张教授说的。我们当老板,实际上我们给我们的全体工人打工,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和老杜先生一样,我们从开始创业那天开始,88年开始的,实际上88年以前,我们已经开始了创业,我们没有星期天休息,我们职工每天八个小时工作,星期天还休息,确实是我们给他们打工。
张维迎:你打工快乐吗?
龚家龙:确实很快乐,我每当看到我的企业能够带动我的职工,我有七十亿的资产,在带动了将近一千万的农民,利用冬季水稻地种油菜,以前这个地在我们长江流域都是空着的,都是休息的。国家要想让农民富裕起来,从产量上已经没有多大的希望,只有从怎么合理地利用土地。我们动员农民把冬季闲着的地种上油菜,平均一亩地我们按照十亩地算,一个冬季就可以增加四千块钱收入,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给他们多少种子,教他们怎么种,每当看到这个时候,看到农民卖菜籽的时候,感到非常欣慰。没有我们企业家干大企业,这些卖菜籽,他们的菜籽可能卖不出去。现在国家油还不够吃,每年从国外进口几百万的油满足中国的市场,就是因为我的企业带动了这么多农民大家来种这个菜籽,城市的居民看到我们的生产的油是最好的,因为菜籽是油中之王,应该比大豆、比花生油都好,这是最好的油。谢谢大家!
杜厦:我觉得刚才党同学说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像我这一代人都非常非常的穷困过,穷人的想法和我这边的金发碧眼的先生不一样的,欧洲和欧美比我们早进入现代化发展过程两百年左右,在这样一个过程以后,财富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我们在曾几何时还在一个月只可以销售五两、半斤猪肉,我相信在座的,包括今天的生活也在从美国和英国水准来看,也是在贫困线以下。我们这样一个穷困的大国,想要有一个致富可能的时候,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钱,挣越来越多的钱,这个绝对正确,而且是这个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胡润他的祖辈已经参与了对亚洲的侵略。据我所知,他的祖辈有两代人在印度,肯定运过鸦片来中国,他们在那个时候不像胡润今天笑的那么灿烂,他们也是像某种贪
8、新企业、新企业家、新个人、新平台是新动能具体表现形式中的是什么
具体表现为:新动能驱动(新制度、新要素、新市场);新产业形态(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新主体支撑(新企业、新企业家、新居民、新平台)。
新主体,即壮大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主体,包括创新型企业(尤其是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新型个人(如创客、新型农民等)、创新型区域(如创新型城市、智慧城市等)、创新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国家平台(如国家创新中心、国家技术中心、国家实验室等)。
9、企业家创新的条件
创新主体应具有良好的心智模式
创新主体(企业家,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具有良好的心智模式是实现管理创新的关键。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创新主体具有的心智模式:一是远见卓识;二是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价值观。
创新主体应具有较强的能力结构
管理创新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可 能完成管理创新,创新管理主体应具有:核心能力,必要能力和增效能力。核心能力突出地表现为创新能力;必要能力包括将创新转化为实际操作方案的能力,从事日常管理工作的各项能力;增效能力则是控制协调加快进展的各项能力。
企业应具备较好的基础管理条件
现代企业中的基础管理主要指一般的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如基础数据、技术档案、统计记录、信息收集归档、工作规则、岗位职责标准等。管理创新往往是在基础管理较好的 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因为基础管理好可提供许多必要的准确的信息、资料、规则,这本身有助于管理创新的顺利进行。
企业应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
创新主体能有创新意识,能有效发挥其创新能力,与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有关。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下,人们思想活跃,新点子产生得多而快,而不好的 氛围则可能导致人们思想僵化,思路堵塞,头脑空白。
管理创新应结合本企业的特点
现代企业之所以要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是为了更有效地整合本企业的资源以完成本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因此,这样的创新就不可能脱离本企业和本国的特点。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中,短期内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实力比西方企业弱,如果以刚对刚则会失败,若以太极拳的方式以柔克刚,则可能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最佳方略。中国企业应充分发挥以“情,理,法”为一体的中国式管理制度的优势和特长。
管理创新应有创新目标
管理创新目标比一般目标更难确定,因为创新活动及创新目标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尽管确定创新目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目标则会浪费企业的资源,这本身又与管理的宗旨不符。
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公司的管理创新能力
有意识地进行管理创新。很多公司建立了研发实验室,或是为某些个人指定了明确的创新职责。但有多少公司建立了专门的组织架构来培育管理创新?要成为一个管理创新者,第一步须向整个组织推销其观念。
创造一个怀疑的、解决问题的文化。当面临挑战时,公司员工会如何反应?他们会开始怀疑吗?他们是会借助竞争者采用的标准解决方案,还是会更深入地了解问题,努力发现新的解决之道?只有最后一条路才能将公司引向成功的管理创新,管理者应当鼓励员工寻解决问题而非选择逃避。
寻求不同环境中的类比和例证。公司应该向一些高度弹性的社会体系学习,如议会民主制度、城市等。如果公司希望提高员工的动力,就应该去观察、学习各种志愿者组织。鼓励员工去不同的国家工作也非常有价值,这可以开阔员工的视野并激发思维。
培养低风险试验的能力。有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不断鼓励员工及团队提出管理创新办法。但他们很快意识到,要想使能动性转化为有效性,就不能放任所有的新主意在整个组织内蔓延。他们规定,每种创新只能在有限的人员范围和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这既保证了新创意有机会实施,同时也不会危害到整个组织。
利用外部的变革来源来探究你的新想法。当公司有能力自己推进管理创新时,有选择地利用外部的学者、咨询顾问、媒体机构以及管理大师们,会很有用。他们有三个基本作用:新观念的来源;作为一种宣传媒介让这项管理创新更有意义;使公司已经完成的工作得到更多的认可。
持续地进行管理创新。真正的成功者决非仅进行一两次的管理创新。相反,他们是持续的管理创新者。通用电器就是一个例子。它不仅成名于其“群策群力”原则和无边界组织,还拥有很多更为古老的创新,例如战略计划、管理人员发展计划、研发的商业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