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创新
1、怎样理解党的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
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是对领导干部政治方面的重要要求。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一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如果在思想上动摇了这些根本的东西,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章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是很有针对性的。现在,一些干部在这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产生动摇;有的革命意志衰退,思想空虚,沉湎于灯红酒绿,或到封建迷信和其他消极行为中去寻求精神寄托;有的私欲膨胀,在拜金主义面前随波逐流,以至以权谋私。种种情况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全党同志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通过自己的实践,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落实到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体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上,贯彻到党内生活里去。
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以及实现这种目标和任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是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政治路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全面理解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效仿。党的干部只有具有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决心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的精神,不断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作出实绩,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把我国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观直接反映着党员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这本身就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涉及以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的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先进性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与党的性质、宗旨相一致,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相吻合,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绩观,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具体实践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一致的政绩观,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总的来看,目前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正确对待政绩,但也有少数人在政绩观问题上出现偏差,给实际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心浮气躁,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追求轰动效应,不惜劳民伤财搞“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二是为了追求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政绩”,对执行全局战略有所保留,以种种理由强调本地区的特殊性,搞地方保护主义;三是忽视改善民生工作,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重大实际问题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成天琢磨升迁、提拔;四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因此,领导干部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政绩观,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准确把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在工作中求真务实,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什么是政
绩、为谁创造政绩和如何创造政绩,在工作中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时时处处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关,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认识到,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讲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所讲的政绩,是为实现这样的发展而创造的政绩。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所谓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 “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所谓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所谓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衡量干部政绩,最根本的是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正确政绩观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党员干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自觉坚持把权力用在为党建功、为民造福上;把职位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兢竞业业地履行职责、创造政绩;清廉、勤政、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应加强党的思想路线教育,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应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使党员干部自觉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
人的政治本色。
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方法,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3、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依靠谁来创造政绩,用什么检验政绩
一、科学认识政绩,促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辩证认识政绩。树立科学的政绩观,首先要对中央提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再认识、再思考。笔者理解,中央提出这个问题的本源,是因为当前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部分干部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怎样评判政绩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出现了所谓“政绩观异化”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八种:一是重个人轻集体,把政绩私有化。就是以谋取个人名利地位作为工作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的个人主义政绩观;主要是不能正确对待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的关系,推过揽功,往往出了问题推卸责任,有了成绩排斥他人,将集体的政绩归功于自己个人名下。二是重升迁轻事业,把政绩官本化。就是只要能给本单位带来实际利益就是创了政绩的本位主义政绩观;主要是为追求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政绩”,对执行全局战略有所保留,以种种理由强调本地区的特殊性,搞地方保护主义。三是重形式轻实效,把政绩虚假化。就是心浮气躁,喜好做表面文章,只贪图表面好看、不讲求实际的形式主义政绩观;主要是热衷于追求轰动效应,图虚名,务虚功,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四是重对上轻对下,把政绩功利化。奉行一切惟上是从的为官之道,事事做给上级领导看,不考虑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也不考虑群众的需要和意见的惟上是从政绩观;主要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是从群众利益和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谋做事、只图“做秀”,不求实绩、只求“造势”,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五是重眼前轻长远,把政绩快餐化。就是仅追求眼前实惠、忽视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喜欢搞那些费力小、见效快、眼前收益明显的急功近利政绩观;主要是重当前轻长远,无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大搞“速效”工程、“快餐”工程、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六是重一点轻其余,把政绩片面化。就是作决策、创政绩不追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而是追求在某一方面出彩的片面主义政绩观;主要是急功近利,新官上任三把火,有很高的创业热情,但往往“一手硬、一手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七是重表象轻实质,把政绩泡沫化。就是一味地追风潮、赶时髦、盲目决策的追风赶潮政绩观;主要是搞“数字出官”和“官出数字”,寅吃卯粮,竭泽而渔,靠高负债、高消耗“突击”出政绩,导致“泡沫政绩”。八是重守摊轻创新,把政绩无为化。就是思想僵硬、墨守成规,不敢大胆开拓,在观望和徘徊中贻误发展大好时机的消极无为政绩观;主要是不愿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捡“松土挖”,不啃“硬骨头”,只做保险事,不探新路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当“太平官”。鉴于上述现象,中央深刻提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非常必要,非常有针对性。
准确把握政绩。应从“五个根本”上把握:一是形成政绩的根本前提是履行职责。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都有自己的职责所在,认认真真、不折不扣、千方百计地按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做好份内的事,这是最基本的政绩。领导干部不履行职责,就是失职,就是不作为。二是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是推进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干部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负有重要职责、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想方设法把科学发展作为追求政绩的出发点,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建功立业。三是实现政绩的根本途径是求真务实。作风决定作为。只有坚持求真务实,养成重实干、务实效、求实绩的作风,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四是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是人民群众。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是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五是看待政绩的根本态度是辩证观点。看待政绩的试金石,就看是否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这三把尺子检验。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验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二、科学创造政绩,促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以民为本创政绩。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要解决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就要坚持“两个始终”:一始终践行人民宗旨。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着力增加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增多的情况下,领导干部更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认真解决各项民生问题,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始终坚持人民满意。领导干部创造的政绩是大是小、是实是虚,群众自有公正的评价。实践证明,“金杯银杯比不上群众的口碑,这奖那奖顶不上群众的夸奖”。看领导干部的政绩,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试金石。只有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在工作中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科学发展创政绩。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才有社会的科学发展。要解决创什么样政绩的问题,要落实“四个好”:一要处理好“唯上与唯实”的关系。对上与对下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但由于上级指导工作的普遍性和概括性与下级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和具体性,在不同的时空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怎么办?这就要遵循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而言,就是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脚踏实地、遵循规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只争朝夕、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既要防止不顾民力铺摊子,更要防止不思进取守摊子;尤其要注意防止竭泽而渔式地挥霍资源,杀鸡取蛋式地糟蹋环境,超负荷式地举债经营,外科手术式地解决矛盾的做法。二要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都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抓好当前,着眼长远。既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损害群众的长远利益,又不能借口抓长远发展而忽视解决群众眼前的困难。那种只顾“显绩”,忽视“潜绩”的做法,只求眼前政绩,追求短期效益的做法,不是造福,而是造孽;不是政绩,而是包袱。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显绩”,一手抓“潜绩”。要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的同时,注重长久持续发展,乐于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三是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在整体利益中体现局部利益;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协调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要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单腿跳得再快,不如双腿匀迈”。这一简单的现象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经济快速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又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作风务实创政绩。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要解决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就要做到“三要”:一要弘扬务实精神踏实创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领导干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深入基层和群众中调查研究,认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尊重事实,抓住本质,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要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要强化公仆意识廉洁从政。作为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艰苦奋斗,居安思危,克服浮夸之风、奢侈之风,坚持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尤其深入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去,深入到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中去,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益。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夙兴夜寐,勤奋工作;要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创业的精神,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三要发扬优良传统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领导干部要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要弘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三、科学评判政绩,促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建立科学考核标准。解决考评什么的问题,一是指标体系要突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当前,尤其要调整GDP所占的比重,注重考核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对社会保障率、就业率、家庭财产增长率、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率、环境指标达标率、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的考核。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应加大考核力度。二是政绩评估要突出分析成本看“得”与“失”。评判政绩要看绩效,必须讲成本、重质量、求效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尽可能降低行政成本,减少施政代价,提高施政绩效。应考虑在政绩考核指标设置上增设行政效率这一新的指标,对机关运作效能进行客观评价。三是参数设置要突出环境条件及原有基础的影响。一个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成果,离不开几届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离不开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同样,一个时期所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可能是过去所发生问题的延续或积累。注重前任对现任领导者的政绩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考虑外部因素对政绩的影响,也是客观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前提。这样,既看结果,又看过程;既看显绩,又看潜绩。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解决怎么考评的问题,一要建立考评队伍。政绩考评人员应逐步实行资格认证制,走专业化道路。强化业务培训,建立政绩考核工作责任制,确保考核工作质量。二要加强日常考评。平时考评可以采取记载重大工作事项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定期考察的方式进行,还可以及时收集新闻媒介、纪检监察、审计、信访、安监等部门的信息和反映,有效地掌握领导干部的平时表现,为干部政绩考核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要交给人民评价。一方面是领导干部要转换视角,将工作的重心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展开,以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同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作为创造自己政绩的基本依据;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建立一种让人民群众评价的有效机制,使人民群众掌握有对于政府及其为政者之评价和任用的最终决定权。四要体现群众认同。科学的政绩观必然体现群众认同标准,现阶段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集中表现为公民利益,它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的矢量合成,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按其方向规范执政力矢量的方向。执政党要按照群众认同度标准科学执政,有效整合不同阶层群体利益。五要把握操作标准。第一要创新评价主体。要转变职能部门评价主体单一的模式,代之以评价主体多元化、社会化。不仅要上级评价,也要群众评议,还要有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参与。从而不断增强考核评价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第二要调整考评指标。综合考察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情况;考核干部个体,应综合考核其德、能、勤、绩、廉的情况。尽量细化,合理权重。通过科学的量化的考评,得出定性的结论。第三要完善考评程序。要改进考评方法,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评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
建立科学运用机制。解决考用脱节的问题,要坚持“三个作为”:一要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的升、降、去、留首先要看考核结果,优秀的按照要求,该提拔重用的提拔重用,一时不能提拔的适当提高级别待遇,并予以重点关注;不称职或基本称职的,要视情况降、免职或转任非领导职务;对失职、渎职的干部则要依照有关法规进行处罚。对那些长期在艰苦环境下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尤其对长期默默工作,不事张扬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打基础的干部绝不能亏待。坚持做到“三个不吃亏”。二要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干部政绩考评,一方面,要帮助班子和成员认真分析考评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另一方面,考评结果反馈后,领导班子和成员自身也要总结经验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和落实整改措施。三要作为进行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要把政绩考核评价工作贯穿于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之中。要注重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培训工作相结合,依据考核结果,科学分析干部队伍的素质构成,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总之,考核评价是“指挥棒”、“风向标”。建立完善适应地方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干部政绩考评机制,把干部的政绩考准、考真、考实,形成“凭实绩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导向,使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4、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第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宗旨教育,筑牢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基础。
关键是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衡量政绩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根本方法。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
要具备尊重客观事实的勇气和无私无畏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始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官。
第三,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端正世界观、地位观和权力观。
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实施正确领导的思想基础。因此,必须摆正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当领导,最重要的是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爱戴,这才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第四,要完善法规条例,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应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监督与广泛的民主监督相配套的有效制度,把制度约束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形式主义能得到及时的遏制。
同时,要完善奖惩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对搞形式主义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与浪费的,要依法依纪从严处理,对有关领导及其上一级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最后,要把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关。
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努力建立科学系统的政绩考核标准,并且尽可能将政绩考核内容量化。
要善于发现有“潜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在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地方甘当无名英雄的干部。要善于识别热衷“显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有一定能力,也做出一定成绩,但有意夸大“政绩”以达到个人升迁目的的干部。
政绩考核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反馈,增强政绩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形成老实人不会吃亏,不老实的人占不了便宜,有实绩的人不会被埋没,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人不会被重用的客观公正的用人导向。
(4)政绩观创新扩展资料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应该也必须干出成绩。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
这里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贻害子孙。
有的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还有一些干部,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他们树“政绩”的目的,是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
这样的干部,不仅办不好事业,还损害了党的形象;这样的“政绩”,不仅对百姓没有益处,还会妨碍国家发展大局。
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三严三实树立党校岗位政绩观
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就要把“三严三实”贯彻于干部工作始终,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
培养干部以“三严三实”为目标。坚定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是培养干部的第一位任务。要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把“三严三实”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具体要求,以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章教育、中国梦教育、党史国史教育,重点抓好党的十八大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培训,补好精神之“钙”,引导党员干部把“三严三实”落实到政治坚定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引导党员干部注重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多岗位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练就践行“三严三实”的基本功,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提高依法办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投身改革、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努力使干部成为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的“行家里手”。
管理干部以“三严三实”为抓手。严是爱,宽是害。从严管理干部,不仅事关党的事业发展和人民的利益,也是对干部真正的关心爱护。从许多反面典型案件来看,一些干部出问题,多数都是从“小洞不补”开始,逐渐演变成“大洞吃苦”。从严管理干部,坚决纠正“宽”和“软”的现象,一定要从小事抓起,从日常管理抓起,坚持严早、严小、严预防,关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架设“预警线”,打好“预防针”,涂上“反腐剂”,让干部自念“紧箍咒”,筑牢“防火墙”,过好“欲望关”,远离“小兄弟”、谨防“小嗜好”、不进“小圈子”,时刻保持警醒,抵制诱惑,慎独慎言慎行慎微,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避免“亚健康”恶化成“重症病”,真正做到肩膀硬、腰板直、底气足,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根据不同性质,综合运用谈话、诫勉、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等管理监督手段,及时帮助党员干部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选任干部以“三严三实”为标准。树立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凭德才用干部,按发展论英雄,搭建崇尚担当、有为有位的用人平台,破解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等“四唯”问题,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畅通靠为民、靠实力、靠业绩的进阶之门。重用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真破难的干部,重用顾大局、有魄力、能力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重用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重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困难时候挺得起来的干部,重用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埋头苦干、注重长远的干部,重用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干净用权、亲民爱民的干部。要引导干部把“实干”作为一种信念来追求,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把心思用到履职尽责上,把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把功夫用到狠抓落实上,变“向上跑官要官”为“向下拼命干事”,主动作为、锐意创新、事争一流,争创“试验田”,少放“马后炮”,让“精英式”的干部有舞台,让“老黄牛式”的干部有位置,让“跑官要官者”无门可入。惟有如此,选人用人上才能风清气正。
考核干部以“三严三实”为依据。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只有干出来的干部,人民才信得过,自己才立得起,路才走得稳。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从“单一考核”到“立体考核”,从偏重“一刀切、齐步走”考核向分类指导、循序渐进考核转变,向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转变,向职能部门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转变,扩大考核的民意权重,从而更加科学、全面、客观地反映干部的作为。既要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做了多少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好事,又看做了多少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的实事,引导干部一张蓝图画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着力治理“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引导干部真抓实干、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对那些工作没干劲、常年无起色,涉险绕道走、遇事不担当的干部,要通过科学的考核和严格的问责,让他们腾出位子,混不了日子,守不住摊子。惟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6、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依法用权,依法办事
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模范,绝不能大权独揽、独断专行。要牢记权力是受人民监督的,始终坚持依法用权,做廉洁干净的好干部。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按法定职责、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公正公开透明地行使权力的原则理念,做到心中有法、行必依法。坚持严以用权,必须建立和落实权力清单制度,强化执纪问责,坚持抓早抓小,落实“两个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要敢于担当、为官有为,主动积极适应新常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严以用权,必须克服“等靠要”思想和“慵懒散”作风,坚决杜绝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绝不能任性用权。
权力用的好与不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推进工作。
7、正确的政绩观是什么?
一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求真务实,要求党的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的政绩规, 就是要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把握规律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求真务实,就是把工作 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去看待政绩, 强调的是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因此,正确的政绩观与求真务实的精神之间具有内 在的一致性,求真务实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坚持求真务实。二要坚持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首要位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人 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也要将人民的根本利益 摆在首要位置。中国共产党83年的奋斗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经受各种考验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关键的一 点就是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执政后,党的地位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化,生死考验减少了,权力增加了,环境和生活也大大改善了,但是,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鱼水不离、血肉相连的联系,仍然是保持党的生命力和获得力量源泉的关键所在。三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人民之所想, 急人民之所急。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在任何情况下,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都要与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背离,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把爱民、为民之根深 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我们党的生命之树才会永葆青春。四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重点是以民为本。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入手开展工作,把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落实到人民群众的身上。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 力。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 之事。
8、个人对政绩观,权力观,世界观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有哪些
(一)形式主义
1、理论学习不够。对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不具体深化,不刻苦钻研学习,导致学习时间没有得到保障,学习内容上没有做到系统,因而不深入、不全面,学风明显不实。比如:只强调工作、开会、下乡为由,存在敷衍应付的想法。
2、在反对形式主义以及对形式主义危害的认识上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宏观多,重视微观少,关注细节不够。
存在以上的问题,主要源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握不好,认为理论学习只是形式,不深刻领会,最后导致自己的政治思想出现偏差、意识偏差,工作的方式方法欠缺。
(二)官僚主义
1、深入基层较少,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缺乏经验,解决的方式方法较少。比如:虽然也下基层走动,但主动性不强、不够深入,或次数较少,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只关心生产技术指标情况,未能切实关心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没能认真做到角色转换,没有真正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2、对分管工作考虑得不周全,缺乏新方法,比如:存在工作中衔接不好,有时存在上下不够统一的现象。
之所以存在以上的原因,主要源于自己缺失工作的新经验、新方法,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强,党性修养不够,认为自己工龄长、经验丰富,“官本位”思想严重,以个人意识代替集体意识,有时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9、“四观”是什么
【三问四观】
=======
【三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四观】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
用心锤炼务实作风。一是以制度立校,在不断规范完善
制度条文,让制度上墙上网的基础上,组织规章制度抢答赛,让制度入脑;二是加强自我思想改造,结合“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为主要内容的“三问四观”思想大讨论,和“群众路线怎么走、改进作风怎么办、五好干部怎么做、转型跨越怎么干”的“四个怎么”专题讨论活动,认真思考“我是谁,我的工作是什么,我为了谁工作,我应该怎样干好工作”四个问题,在全校开展“我是党校人”演讲比赛;三是组织办公能手大比武,主要测试教职员工办公自动化的运用水平、公文写作格式以及公务礼仪的掌握情况,不断提高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四是成立作风督察小组,发现有“庸懒散”问题,及时指出督促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