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 中成药创新

中成药创新

发布时间: 2022-04-24 15:36:21

1、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二、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三、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五、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
六、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

2、听说现在有一种中药破壁技术?

是的,中药细胞破壁是一种超微粉剂加工技术,中药若采用常规方式粉碎,其单个粒子常由数个或数十个细胞所组成,细胞的破壁率极低。中药材细胞破壁超微粉碎加工技术可以把药材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细胞破壁后,细胞内的水份油份迁出,使微粒子表面呈现出半湿润状态,粒子和粒子之间会形成稳定的粒子团,每个粒子团都包含相同比例的中药成分。该粒子团的物理结构随组份中各成分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延展性、破碎性、比重等不同组合和不同的相互作用而不同。这种结构有利于人体对中药的吸收和利用。中药脂溶性增强,轻易穿过脂膜,可以迅速提人体内的血药浓度,达到治愈的目的。
采用细胞破壁技术,首先,可以增加药物和食物的吸收率,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中药经过超微处理后,药物能较好地分散、溶解在胃肠液里,且与胃肠粘膜的接触面积增大,更易被胃肠道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对于矿物类药材,相当于一部分为水不溶性物质,经超微处理后,由于其粒度大大减小,可加快其在体内的溶解、吸收速度,提高其吸收量。 其次,有利于保留生物活性成分,提高药效,有利于保留不耐高温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各种营养成分,从而提高药效。
最后,节省原料,便于应用。中药经超微粉碎后,可用较小剂量,获得原处方疗效。

3、1、中药发展史各阶段有何著作贡献和及其创新之处。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人们发现食用了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这就是认识中药的起源。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和“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人们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渐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了原始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中医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人誉为“医祖”。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问世。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观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秦汉后期,随着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
《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瘟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被中医界称为“医圣”。
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东汉末年,“外科鼻祖”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较西医的麻醉药提早了1600多年。
唐代医家孙思邈集毕生之精力,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分为30卷,合方论5300首;《千金翼方》亦30卷,载方2571首,两册典籍对临床各科、针灸、食疗、预防、养生等均有论述,可谓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孙思邈还提出“大医精诚”,体现了中医对医道精微、心怀至诚、言行诚谨的追求,是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宋代是中医药发展的鼎盛时期。政府对中医教育比较重视,专设“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材的最高机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改进,如针灸医官王惟一曾设计铸造铜人两具,精细刻制了十二经脉和354个穴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之用,作为最早的教学模型具有直观具体、形象逼真的展示效果,是中国医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宋朝政府专设“校正医书局”,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了搜集、整理、考证和校勘,历时十余年。目前所能读到的《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外台秘要》等中医典籍都是当时校订和刊行后流传下来的。
明清时期,中医药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突出代表是医家李时珍历时27年之久写成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部史作自1593年起先后被翻译成日、法、英、德、俄等多国文字,在世界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时珍也被誉为“东方达尔文”。
公元十一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在细菌学尚未出现的十七世纪中叶,这无疑是一伟大创举。到了清代中医在治疗温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方面成就的代表著作有叶桂的《温热论》、《湿热条辨》、《温病条辨》及《温热经纬》等。清代医家王清任根据尸体解剖和临床经验写成《医林改错》,改正了古代医书在人体解剖方面的的一些错误,强调了解剖知识对医生的重要性,并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与治疗方法。
明清时期中医药的发展也带动了中药堂、中药铺的兴起。广誉远创始于明嘉靖年间1541年,是中医药史上现存最悠久的中华老字号企业;陈李济创建于1600年,是现存最古老的中药堂,取名陈李济,寓意“陈李结缘,同心济世”。之后又陆续出现了同仁堂、雷允上、九芝堂等中药堂,这些距今三、五百年的老字号,虽历经朝代更迭、战乱洗礼,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坚守着以传统制药的制作技艺为基础,造福百姓的信念,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在中医药漫长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中成药的发展情况

随着国家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与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中成药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行业稳步发展。2012年,中成药行业营业收入达到3600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2%。同期,中成药行业利润总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6%;其毛利率均高于医药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纵观中成药产业的市场运行情况,其供需稳中有增,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如今我国中成药行业开始向现代化、消费品市场及美容保健品市场方向延伸,未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成药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受历史影响我国积累下大批忠实的中成药使用者。
我国中成药工业总产值自1979年以来已翻了五番,进入90年代后更以高于20%的速度持续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依然表现不俗。
2010年以来,由于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我国中成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态。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中成药生产产量约200万吨,同比增长21.63%。2011年,我国累计生产中成药238.54万吨,同比增长33.97%,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业和中成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分别高达56.11%和34.76%。中成药工业已然成为我国医药工业中仅次于化学药品工业的第二支生力军。
《中国中成药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 分析:在整个中药产业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日益扩大,我国中成药行业开始向现代化、消费品市场及美容保健品市场方向延伸,中成药行业未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未来中成药行业的发展方向
发挥中医药特色,以提高中药产业创新能力,提高中药的标准,逐步达到可控,行业上下游并重,推动中药产业可持续快速发展。 据《英国侨报》报道,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发布新闻称,为了进一步帮助人们购买和使用安全的草药制品,从2014年4月30日起将全面禁售未注册的草药制品(unlicensed herbal medicines)。尚无一家中成药成功注册,这也意味着2014年4月30日以后,英国市场上的中成药存货将全部下架,消费者将无法通过正当渠道在英国市场上购买到中成药。
英国药物与保健品管理局(MHRA)于2013年11月21月颁布的传统草药制品限售法令已于201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英国市场上的所有草药制品(包括中成药)必须通过传统草药注册方案(THR)、拥有THR标志和认证号的才可继续销售。然而,限期已至,尚未有任何一种中成药注册THR成功,英国中医界各方人士与HMRA交涉延缓禁令的要求也依然未果。
英国药管局:遵循欧盟指令已给出额外过渡期
外媒称,一种被称为“猪膏草”的中药成了首个在英国获得批准使用的中药。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3月2日报道,这种中药学名为豨莶,有着难闻的气味,但却有治疗疼痛的作用。它是刚刚获得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批准的新药“凡诺华关节肌肉止疼片”中的活性成分。该药预计将在一个月内开始在网上销售。
2004年,根据欧盟的一项规定,任何未获许可的药品都不得进行销售,之后,许多中药产品就不再销售了。这项规定也使药品获批更加困难,因为按照规定,药品获批前必须已有30年的用药历史,而且在欧盟范围内至少有15年用药历史。
一些西方的草药在花了高额费用验证成分后获得批准。不过此次的凡诺华止疼片是第一个获批的中草药产品。
英国《经济学人》报道,从全球中草药市场需求来看,全球使用草药制品的人数约为40亿,草药制品销售额约占全球医药销售总额的30%。而英国中医业内人士也分析,中成药在英国病人治疗中的使用比例约有70%至80%,是英国中医师治疗的主要工具之一。

5、中药新产品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比如药剂形态多样化,传统配方创新改良,生产工艺现代化,等等。

6、中医药科技如何创新

而技术创新的本质是一个综合性过程,是技术开发与实际应用的有效统一,核心在于科技的应用,强调的是经济性与应用性。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应表现在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管理创新体系三个方面。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创新项目和成果;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下面我们针对这些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建立中医药创新体制和机制,首先,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加大对中医药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投入 ,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和战略攻关课题的研究 ,将中药产业开发列入当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给中医药人员创造良好的提高与发展空间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制订措施鼓励中医药人员的科研创新。中医药创新的突破及推广应用 ,需要建立相应的创新体制、科学管理,机制作保证。把中医药当产业实业来发展 ,实行投资多元化 ,鼓励发展民营中医药企事业 ,鼓励发展民间中医药事业。国家要明确扶持的重点 ,设立政府科研基金 ,重点扶持有优势、有特色的中医药企业搞好科技创新 ,支持中医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研究,成为创新的重要基地 ,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大中型企业、基层医疗单位搞“联姻”、技术转让、技术合作 ,使中医药科研成果能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为经济建设作贡献。要扶持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科研的重要阵地,但比起其它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一般来说起步晚、投资少 ,显得“先天不足” ,尤其是县级中医院比起县医院来大多条件差异明显。因此 ,建议各级政府要继续采取措施扶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 ,使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跟上同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步伐。只有设备完善、人才充实、管理健全的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才能担当起中医科研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当然科技创新的重点还是要在高校,高校在其中要发挥领导作用,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而且要打破常规,组建适应课题需求的科研团队,突破界限,构建科技资源有效利用新模式。鼓励多学科交叉,解决中医药的重大科技问题及难题。同时,转变观念,不断创新中医药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关于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一定要坚持继承与发展二个方面,中医药是传统的,必须在很好的继承基础上才谈得上创新,以往我们的教育,人才培养过于强调创新,强调现代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经典的学习和继承,许多名老中医已经站出来对此做了严历的批评。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所渭 “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 ,即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体来讲 ,中医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如下几方面:广博的知识与合理的知识结构,时刻准备创新的意识,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灵活的创新思维,有计划的创新学习和努力的创新实践。但目前中医人才的现状却是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淡薄,创新思维学习不够,实践能力不强等。中医药院校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倾向,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轻人文知识的储备;重中医药学知识的积累和中医药学技术的学习,轻人文精神的修养。高等中医药教育仍是以课堂讲授为中心,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专业考试开展,教学方法仍是满堂灌,而学生学习多是死记硬背,以通过考试为目标 ,加之课程繁重,使之难以进行创新学习。过高的专业程度,单薄的知识结构,狭窄的知识面,学科之间缺乏相互交融,从而使中医药学生思想不活跃,缺乏创新的冲动与欲望,思维方式呆板。古代中医药未能走上实验医学发展的道路,忽略医学实验活动,而多在理、法、方、药等方面倾注力量。这种状况导致当代中医药学生动手能力不强。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人才培养一定要须以继承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中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强调中医药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进行理性思考、解析和发掘 ,探索一条既有鲜明时代特点,又遵循中医药教育规律的中医药学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教育之路。必须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拓宽专业口径,应及时将中医药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最新科研成果纳入课程中去,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断推出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参与式等新的教学方法,竭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发散式和求异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创新品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加强中医药学生的科研实践。 科研实践是对创新人才的最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学校应把科研育人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学生科研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加强学生科研实践,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创造能力的机会和空间,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要改革较为僵化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体制,才有可能为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条件。关于中医药创新平台的建设,在前面论述创新机制与体制中已经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中医药科研创新的平台,不仅仅包括中医药各类各级学校及医院,中药企业,研究院所等,还包括无形的政策法律环境,一个好的平台,可以极大的促进中医药科技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中医药创新平台的建设,这二个方面都不能放松,特别是对于广东省,我们要抓住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时机,大力建设好我们中医药发展的平台,推动中医药的大力发展。创新平台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是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载体,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没有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就不可能有全面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就无法实现科技创新的目标。作为高校,要努力建设好重点实验室,建设好附属医疗机构和科研环境。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做好人才,学科的整合工作,有效利用科技项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注意吸纳社会资金,建设好创新平台。要充分利用中医药创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学科及学术交流,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能力。关于中医药创新项目和成果,中医药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作为自己的特色,个体化治疗一方面有利于病人及病情的恢复,但同时却不利于工业化的生产,中医药的创新必须要解决好这个矛盾,推动中药的现代化,使之能更便利,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在中医药科技成果管理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起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成果管理制度,当前形势下,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管理要坚持“严格”与“宽松”并举。“严格”体现在要主动提出知识产权要求,特别要研究目前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措施,建立起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宽松”体现在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发明者思维要放开,应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来强调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在保证有形无形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采取灵活措施,依法保证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扩大中医药科研人员享有的权利,中医药创新项目要从多方面大力支持,推动成果的转化,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于中医药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课题项目的分配不合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医药创新工作的展。如何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加大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基层科研差的问题,适当把科研力量向医疗,教学一线靠近,使科科研工作真正成为有源之水,发展有力,特别是对于中医药的创新,必须以临床疗效为第一要务,从疗效上狠下功夫。才是科研及中医学本身的发展之路。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对于年轻,有工作能力的中医学生,要大力支持进行科研工作。支持创新,敢于尝试。对于中医继承方面的科研,也要加大重视,从文献中发现创新点,同样是最好的中医药科技创新。

7、在西药横行天下的时代,不被重视的中成药如何才能突出重围?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发现引起各大药房的双黄连口服液几乎一夜之间全部售空,虽然专家及时辟谣,但是还是止不住百姓疯抢的脚步。在这个西药横行天下的时代,不被重视的中成药却突破重围,而引起百姓疯抢的原因就是听说它可以抑制病毒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在供临床应用的时候,要有明确的适用范围、用法用量、应用禁忌以及注意事项。它具有性质稳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方便携带、方便贮藏的特点。

因为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所以它有一些中药的性质。原本的中药是不改变植物的原有状态,熬煮之后给患者饮用,熬煮的时间很长,服用的周期也很长,味道业比较大,难以下咽,但是没有什么副作用。而西药是利用某种化学手段,从植物或动物中提炼而成。一般来说,中药的药性相对温和,但是它通常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服用才可以见效,西药的药性强,见效比较快,治愈消耗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中药的治疗效果虽然比较广泛,适合较多的病症,但是它针对性比较薄弱,而西药在功能主治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常是一种病,一种症状就对应一种药。但是西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有很大的副作用,在治好了病的同时,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后遗症,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年人喜欢用中药而不用西药。

但是老百姓买药主要看重的就是能不能治病,只要能治病,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是好药。而这一次双黄连口服液遭疯抢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百姓听说了它可以抑制新冠病毒。所以在这个西药横行天下的时代,要想不被重视的中成药能够突出重围,最主要的就是提高中成药的治疗效果

8、如何促进中草药产业的发展?

中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药房提升现代化水平

“互联网+中医药”发展概况分析

意见提出,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中医专家系统等建设,开展互联网延伸医嘱等服务应用;探索和推广“智慧药房”建设,提供一体化药事服务。“互联网+中医药”还将在中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中医特色康复和健康养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预计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应用;到2030年,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互联网为依托、融入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形成并加快发展。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中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到了2015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到了12123亿元,到2016年增长至14451亿元。截止到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7500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78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04%,预计到了2022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7680亿元。

2014-2022年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年全国中医类诊所数量统计分析

2017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尤其是《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开办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执业时长要求由5年降低至3年,对于一些祖传秘方、偏方灵方的保护也有帮助,中医类诊所数量激增。2012年中医类诊所数量仅34707家。2017年末,全国中医类诊所达到了47214家,比上年增加3886家。

2012-2017年全国中医类诊所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逐年增加

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逐年增加,截止2017年10月,诊疗人次已经突破10亿人次。同时,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也在持续增加,7年间增加了1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医类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品牌中药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分析

2014-2018年Q1品牌中药收入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2017年开始逐季提升,2018Q1
受流感影响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2014-2018年Q1品牌中药利润增速维持在10%-30%,业绩稳定。而非品牌中药2017年开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润有所下滑。

2017年开始,品牌与非品牌中药净利率水平呈现分化趋势,品牌中药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14-2018年Q1中药企业营业收入及扣非净利润增长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1、政策利好为中医药行业创造有利条件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紧接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发布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指出“推动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对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将中成药的发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点的重大制度创新,奠定未来中医药发展基础。《“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加快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并提出“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形成不少于50项药典标准和100项行业标准,实现20-30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物注册以及5-10个中成药品种在欧美的药品注册;加强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合作”等战略目标,为中医药产品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17年10月8日发布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中指出,将支持中药传承和创新,建立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技术评价体系,处理好中药传统优势与现代药品研发要求的关系。

2、市场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城镇化、老龄化人口结构使得国民对医药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疾病谱的变化也造成了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过去以各类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谱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脑血管类疾病、消化类疾病为代表的各类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药对这些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已被不断的实践验证,因此国内对中成药的需求在未来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的国际贸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医药的海外市场需求也会逐步上升。

3、中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

2017年12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在此期间,全国首家互联网国医馆落地乌镇,并以“中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理念吸引了医药界的目光。

该互联网国医馆最大的亮点是其配备有广东一方制药研发的一方智能药房系统。使用该系统,医生只需要将处方信息输入电脑,智能药房系统将自动接受处方信息指令,识别所需药材,并自动测量剂量,再将中药配方颗粒按需封装,整个流程不到10分钟,大大缩减了患者的等候时间。

该智能药房不仅大大提升了医院对中药房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也提升了消费者对中医、中药服务体验,方便了用药,提高了患者服用中药的依从性;同时,也降低了药房药师的劳动强度,进而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用药咨询服务中去,提升了中医机构药房的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智能药房开始进入大中型医疗机构,在中西医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智能中药房系统的出现,更是解决了中医医疗机构药房需要“确保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药效一致”、“提升配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药与提升用药依从性”等痛点和棘手的问题。

4、推进中医药供给侧改革

在中医药产业领域,从六大方面推进中医药供给侧改革:从消费需求看,人们对中医药服务无论是质和量都产生了“井喷式”的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日益明显;从服务领域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主要提供药事服务和医疗服务向提供融药事、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全链条服务的方向发展;从服务供给看,中医药服务正从主要由政府举办向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举办发展;从服务模式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发展;从服务产品来看,中医养生产品、小型保健理疗设备等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从国际形势来看,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重视开发和利用中医药,对国内发展形成倒逼态势。

未来,国家将着力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9、国家鼓励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有哪些

中国中医药行业主要政策及发展规划盘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2003年4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指出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要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2)《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007年3月21日,科技部、卫生部、国家药监局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①“纲要”重申了中医药在我国的战略地位。提出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的责任。

②提出了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争取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应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新贡献。

③提出要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要基本完成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的构建,制订一批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基础标准;建立多语种的中医药名词术语译释规范,中医临床诊疗和技术规范,中医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与再评价标准,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及制剂的质量标准,中药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等主要技术标准;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评价和市场准入标准体系,最终形成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

④提出要加大投入和进行扶持。国家和地方加大中医药科技经费投入,协调用好农业、林业、生态、扶贫、外贸、产业发展等有关项目资金,同时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的投入,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和国际合作资金,形成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制定若干鼓励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法规,推动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规范的建立与完善,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成果、信息管理和推广、共享机制;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跨学科人才和海内外人才,建设一支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海内外结合的人才队伍。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2009年3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了2009-2011年间重点推进的五项改革内容,经过3年的改革,五大医改配套方案实施顺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4)《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9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国十条”)指出,中医药(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意见包括以下内容:

①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②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③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④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⑤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⑥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⑦加快民族医药发展。

⑧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

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⑩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保障措施。

(5)《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年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医学科技的发展重点包括突破一批药物创制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完善新药创制与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建设一批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增强医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十二五”主要发展任务包括以下内容:

①产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②确保基本药物供应。基本药物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有效满足临床需求。

③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企业。

④质量安全上水平。全国药品生产100%符合新版GMP要求,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⑤产业集中度提高。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以上,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0个以上,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

⑥国际竞争力提升。医药出口额年均增长20%以上。改善出口结构,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品种显著增多,制剂出口比重达到10%以上。

⑦节能减排取得成效。《规划》

对于医药工业在“十二五”期间的整体健康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6)《“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规划在之前3年医改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是未来四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7)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该文件为我国首个健康服务业指导性文件。根据该意见,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