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 农民创业事迹

农民创业事迹

发布时间: 2022-04-21 14:03:07

1、农民发家致富的作文

农村致富能手事迹材料2
肖海山,从昔日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成为今日白城市膨润土厂的厂长。十几年来,他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凭借勇气和诚信,在商海中奋战搏击,闯出了一条利民裕家的致富路。
经受磨砺
1967年,年仅16岁的肖海山,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迈进了中学的大门。可是,就在初中第一个学期结束,第二个学期还没有开学时,他做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艰难的决定——辍学务农。是什么原因迫使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就在他上初中的那年,他看到过年包饺子时,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从袋子里倒出后,把口袋翻过来,又仔仔细细的扫两遍,当饺子端上桌来,父母看着他们兄妹六个高兴地吃着,而自己却舍不得动筷时,他的心像针刺一般地难受,他再也吃不下。当他抬头看见父母额头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时,他体味到了父母的艰辛,作为长子,他感到自己应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于是,他决定辍学务农。辍学后,肖海山回到平安三甲村当了一个“半拉子”,虽然每天只拿一半的工分,但他终于能用自己年少的肩膀为父母分担一些生活的重负!这份责任感,让年少的他多了一种动力。在生产队里,为能早日不当“半拉子”,什么活他都抢着干,干什么,学什么,学一样,精一样。干活时,别看他年纪小,可他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干什么都要抢个头,占个先。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赏,1969年,刚满18岁的肖海山便当上了生产队长,从此,他的肩上又多了一分责任。在队上,别看他年纪轻,可处理起事情来,却显得少年老成,透着一种精练。干活时,他总是把重活、脏活留给自己;队上有什么好事,他总是想着别人;平时无论对老对小,他都以诚相待,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都主动帮助解决,用他的话说:“一家有难,大家都伸伸手,难关也就过去了。如果有难的是自己,没人来帮,你想想那是什么滋味。”凭着自己的吃苦和为人,肖海山很快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威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1973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虽然他工作积极,努力向上,但由于家里人口多,劳力少,又加上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他家生活过得依然十分清贫,一年到头要为一家人的生计忙碌苦干。但16岁务农,18岁当生产队长的经历,却磨练出了他的才干和胆识,为他日后的发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商海行舟
1986年,时任三甲村村主任的肖海山,由于工作出色,被镇党委调到镇建材厂任厂长。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自己一没抓工业的经验,二没搞经销的经验,要经营管理好一个刚刚起步的工厂,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靠不服输的劲,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摸索,积累各种生产、销售经验。为了抓好生产,他吃住在厂子,同工人一道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为了产品销售,他风里来雨里去,亲自跑市场。用户不了解他们的产品,他就耐心的向人家宣传。他把产品赊给人家,靠他的诚信,市场慢慢的打开了,产品销售有了门路。经过他两年多的苦心经营,建材厂共创利17万元。1988年,建材厂的生产经营刚刚步入正常轨道,他又被调到镇办植物油厂任厂长。又得一切从头来,4年下来,共创利60多万元。1993年,他又被调到镇办企业白城市特种耐火材料厂任厂长。当时,耐火材料市场萎缩,产品的销路不畅。他上任后,根据所做的市场调查,做出停止生产其它产品,专攻市场前景看好的膨润土生产的决定,通过朋友的帮助,他与膨润土的使用大户长山化肥厂建立起了供货关系,经过几年努力,到1997年,膨润土的销量突破了两千吨,工厂有了良好的收益。1997年,他荣获了“白城市质量管理十佳厂长”称号。十年的商海闯荡,肖海山家里的日子有了一定的好转,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经历,让肖海山的眼界更开阔了,胆识更大了,才干增强了。
艰难创业
1998年,镇集体企业实行改制,镇政府决定用以资抵债的形式,将特种耐火材料厂通过竞拍的方式卖给个人经营,经营者通过分期分批替镇政府及镇办企事业偿还群众的集资款及利息的办法,取得经营权和所有权。当时特种耐火材料厂被竞拍到137万元,有两个城里人竞拍成功。不料,办交接关系的那天,债权被转到特种耐火材料厂的200多户群众,来了一多半,将厂子的大门堵住,不让办理交接手续,并说还是让老肖来经营,我们放心,他是本乡本土的人,靠得住,别人我们信不过。竞得经营权的人一看这阵势也撤走不干了。但企业改制是大势所趋,必须进行,于是,镇党委当晚召开党委会,研究解决的办法,并派人征求肖海山的意见,看他想不想接过手来经营。让肖海山把刚刚好转的企业交给别人经营,他还真是从心里往外的舍不得,这工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倾注过他的心血,他怎能忘记,自己在机器旁边同工人一起研究如何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又怎能忘记带着方便面与销售人员一同跑市场,找销路。现在,大家想让他来接手这个厂子,镇党委也有这个意思,他还真动了心。镇领导找到他,让他把厂子接过去经营,但要再多为镇里还20万元的债。他深知,这157万元的本金加利息多达234万元,对刚刚好转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包袱。但作为有一定经营经验的企业经营者和党员,他感到这也许是一个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绝佳机会,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可以为镇里减轻负担,尽一个党员的职责。经过反复思量,肖海山决定接管经营耐火材料厂。从此,他走上了一条全新的个人创业的道路。厂子是接过来了,但要偿还234万元的债务,不扩大生产不行,不上新产品不行,不开发新的市场不行,而这一切都要钱,不踢好这头三脚,厂子就没有前途,所说的一切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徒劳。面对这一切,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亲戚朋友借了30万元,对原来的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又购置了一套输送带、一台翻斗车,两台四轮车,新建了4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的两个新库房,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库存能力。经过改建和扩建,工厂的膨润土年产量可达4000吨。生产中,他更加注重抓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所产膨润土在2001年被省质量万里行评为省级质量放心产品。为了给产品找到销路,打开市场,他一方面加强与老用户长山化肥厂的关系,帮助化肥厂在三甲村搞了三年的化肥试验,使农民认识了长山多元素复合肥,使化肥厂在当地打开了销路,在他的建议下,长山化肥厂在当地建了一个年收益100多万元的化肥分厂。为了增加膨润土的销售量和加快资金的周转,他又主动提出以货易货的建议,用生产的膨润土换回多元素复合肥,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农民。这样,他不但帮助化肥厂增加了销量,也让自己的产品有了更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销量,加快了资金周转,又让群众买到了质优价廉的放心肥。同时,他又根据化肥厂的需要,上了生产硅钙镁的项目,现在年可生产销售硅钙镁600吨。另一方面,他不断的开拓新市场,由于在铸造、防水、钻井、型煤生产等上都需要大量的膨润土,他亲自到白城市的五个县(市、区)、突泉和通辽等地的膨润土用户处,推销产品,让人家免费试用,一次不行,就再去,直到用自己的诚意打动对方。只要用户有用货的需要,不论用量的大小,他都保证按时送到,逐渐的,他在用户中树立起了良好的信誉,用户们与他建立起了信任。现在,这些地方都有他稳定的老客户,他用诚信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占有了市场。通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偿还了167万元的债务,自己的固定资产也增加了50余万元。
无私奉献
肖海山在努力经营,搏击商海的同时,没有忘记养育了自己的这方土地和与他朝夕相处的邻里乡亲,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用党员2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谁有个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他都会尽力去帮助解决。
在工厂用工方面,他一方面处理好原厂职工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注意吸纳农村剩余劳力和贫困户子女。现在,共从本乡镇招工18人,其中14人来自贫困户。他每月都按时为每名工人发放500至600元的工资。哪个工人家里困难,他都主动帮助解决。老工人潘贵财的房子不行了,他拿了一万多块砖,出工出资帮助他重新建了三间砖房,老潘激动地说:“这辈子我都没敢想能住上这样的好砖房,这全仗着肖厂长啊!”贫困职工郑庆武的父亲病了,是肖海山借给郑庆武4000元钱,帮他给老父亲看好了病,并说:“钱,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还。”工厂女工呼兰英两口子没有房子住,是肖海山借了3000元给她在镇上买了房子,去年,他还出工出料帮助她家重新维修了房子。(面试网)
对职工是这样,对贫困户和公益事业他同样十分热心。2000年,平安村刘占海家,没钱买化肥,眼看着种不上地了,肖海山听说后,给送去了价值2400元钱的化肥;2001年,给平安村的贫困户宋宝军送去了价值1100元的化肥;2002年,给三甲村的杨春林解决了1400元的化肥……几年来,他累计为贫困户无偿解决化肥14吨。2001年,镇敬老院搞维修,他为敬老院更换了所有的照明灯具,并为一对新结合的老人购买了一套高级席梦思床垫。2002年,他又捐资2600元,购进10吨水泥,为镇中学硬化了篮球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场地。
肖海山,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在商海中奋力搏击,以进取为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人生道路上不懈追求,以奉献为荣。在他身上体现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

2、查资料,了解一位农民的致富事迹,写一段话(100字)宣传推广他的致富经验

农民个人致富先进事迹:老刘的沼气生态农业园

安徽省歙县是养殖大县,在歙县郑村镇有这么个说法:到此地玩耍有两个地方绝对值得去看一看,一个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著名棠樾牌坊群;另一个就是连大生态农业公司已经运行3年的大型沼气发电工程。

2014年农历正月十五后的一天,笔者走进歙县连大生态农业公司的养殖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造型别致的徽派养猪大棚整齐林立,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商品猪长势喜人。在养殖场里,没有猪尿猪粪味道。山坡下是一片规划有序的猕猴桃有机果品基地。

笔者看到,猪场虽然面积大,但所有尿粪全部注入暗道直接排入沼气池内,且清水和污水分离,水和沼气也是分离的。粪污处理系统距离坡上的猪舍落差有10多米,粪污经过管道流入处理系统节省了大笔运费。一台发电机正欢快轰鸣着,墙上的值班表上清晰记录着当日发电量。

连大饲料加工厂工人小陈告诉笔者,饲料加工机功率61个千瓦,闸刀一合上整个设备立马运转起来,沼气电用起来和高压电一样平稳,一天加工20多吨饲料需要700多度电都是由沼气发电机内网输送的。连大生态农业公司老板刘秋星向笔者介绍道:“这些粪污每天流迸发酵大罐子有80吨,但出来的还不到10吨,大部分都化作沼气啦,然后沼气用来发电,整个链条循环起来。”

笔者在处理终端看到,黑色浓稠的沼液经管道注入水泥槽后,汇集到猕猴桃园里一条条小沟中。“这个肥料是最好的,它通过发酵了,还可以当农药来打,水稻什么的打了它都不生虫子。我现在的260亩猕猴桃园,虽然产量高、售价高,但种植业这块依然是亏本运作。

可即便花再多钱,我也要把这个果园经营好,好让乡亲们都看到,只有走环境良好之路才能给大家带来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的有机食品。”刘秋星介绍说。

爱折腾的刘秋星尽管已快60岁了,可他的心里还有一个雄伟的绿色梦想,“我还准备扩建沼气发电项目,建设一座以沼气能源为纽带的超级农业生态园,争取到2014年年底,建成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循环农业科普示范园区。”

3、蒋锡培的创业故事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蒋锡培高考名落孙山,父母希望他复读,继续考大学。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年轻人对财富的渴望,让从小性格刚强好胜的蒋锡培早早踏入社会。
他跟随二哥去杭州学修钟表,最大目标是赚够5万元。蒋锡培是农民的儿子,自然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有一年初秋的一个傍晚,在江苏省宜兴市远东集团办公大楼里,蒋锡培笑着说:“这5万元钱,我当时是这样考虑的:回家造两间房子,剩余的放在银行里面存定期,每年吃利息,一年花销就差不多了,用不着再去努力奋斗了。”
蒋锡培的第一桶金就是靠修钟表赚来的。
然而,当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赚到了5万元钱,顺利实现他当初定下的“最大目标”时,他的自信和创业的“野心”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
1986年,蒋锡培开始自己做老板。他选择了熟悉的钟表行业,创办了一家为大钟表厂生产零配件的仪器仪表厂。
多年的从业经验并没有为他经营企业提供更多的借鉴。一年后,企业因管理不善亏损100多万元,蒋锡培的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
100万元在那个年代是常人不敢想像的天文数字。就在他遭受创业的第一次大挫折时,有人送给他一件礼物。他在某电缆厂工作的大哥向他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上海和江苏的电线电缆市场需求量巨大且销售价格日益增长。因破产负债30多万元的蒋锡培很快向朋友借了10万元在宜兴开设了一家经销部,开始了他与电线电缆的“情缘”。
1990年,对于蒋锡培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在积累了3年销售电线电缆的经验后,一家由他控股、注册资金180万元的家族作坊式企业“范道电工塑料厂”成立。他要从卖电缆,转到做电缆。“范道电工塑料厂”,就是如今远东集团的前身。这个主要生产照明用电线的小作坊,成立当年即实现销售收入462万元,第二年达到1800多万元,1992年,厂子的销售额惊人地做到了5000万元。一家中型企业规模渐显。

4、2020年脱贫攻坚优秀人物事迹有哪些?

一、丁建华

男,回族,59岁,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

旱天岭村是个移民搬迁村,为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丁建华毅然放弃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工作,担任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给村民蹚出一条成熟的增收路子,他带头养鸡、养羊、养牛、养兔子,最终找到了肉牛养殖这个符合旱天岭村实际的脱贫产业。村民贷款养牛,他用自己的财产进行担保;有村民遭遇意外无力还贷,他主动帮村民偿还本息。

6年来,他累计为全村担保贷款6000余万元,并替贫困乡亲偿还本息200余万元,为此他耗尽家产,还背上了几十万元外债。他自己钻研兽医技术,成为村里的“牛保姆”,免费为村民养殖的肉牛看病。通过发展肉牛养殖,旱天岭村1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0元。

截至2019年底,旱天岭村536户184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

二、马金莲

女,汉族,35岁,群众,山西省吕梁市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金莲原是吕梁山区一名贫困家庭妇女,2016年,她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护理护工培训,结业后到北京就业,从一名保洁员干起,经过自身努力成长为家政公司的业务经理。2017年,她返乡创业,注册成立吕梁市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2018年,她又创办职业培训学校,累计培训1700余人,帮助900余人就业,带动200多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马金莲是农民自主创业并带人脱贫致富的杰出代表。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家政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三、王文成

男,蒙古族,65岁,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文成所在的太仆寺旗为国家级贫困县,他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甘于奉献,吃苦在前,立足边墙村实际谋发展,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依托产业项目支撑、财政资金支持,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到2019年全村贫困群众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271户69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8%。

他敢于啃下硬骨头,聚焦土地承包经营权矛盾突出问题,完成土地的重新分配。填废坑建大棚,动员村民迅速完成光伏项目用地征地,推动光伏发电项目落地,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立了太仆寺旗昌祺红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入社村民114户340人,年人均增收4000多元。

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俗体验、特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俗游示范村。成立了太仆寺旗首个中药材协会,带动50余户贫困户增收,为妇女、中老年劳动力提供季节性务工的场所,有效增加村民收入。如今的边墙村景美、人富,百姓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四、王传喜

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20多年前,代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集体负债近400万元。1999年王传喜上任,立志带领乡亲们“拔穷根,摘穷帽”。

他迎难而上,带领党员群众把代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村民生活富的先进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2019年村集体经济总产值达到30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万元,比20年前翻了30多倍。

王传喜坚持边发展边用发展成果扶贫,2012年以来,先后建设“印象代村”等6个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了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多种扶贫办法,帮助200多个村、100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总投资超过1亿元。

五、王昭权

男,苗族,50岁,群众,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村民。

王昭权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主动脱贫的意志和助人脱贫的义举,书写了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脱贫致富传奇。他克服身体障碍,手脚并用养牛,实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

2018年1月,他主动申请“脱贫”并牵头成立村里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乡邻共同把肉牛养殖向周边村寨辐射壮大。目前,全镇养牛专业户已达776户,其中贫困户306户,肉牛存栏2185头,户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他乐于“现身说法”,向干部群众分享不等不靠、不争不要、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养殖经验。他的事迹被制作成视频在全县365个村展播,有力鼓舞并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5、没有文化的名人创业故事

中国的前体操王子李宁退役后,开始创业,做运动服,做健力宝,等产业专,华丽转身,属成了一位成功的商人。
有一位作家叫张贤亮的,经营了一个西部风情的旅游城,做得也很成功。
还有原央视主持人王利芬,就是很火的《赢在中国》的制片人,现在开了一个新的网站,叫优米网。

6、吴栋材的创业故事

他,人生经历丰富,参加过抗美援朝,任过教师,当过生产队长,副业大队长等。1978年,他被调到永联村任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永联村是1970年春从长江里围垦成陆的,在苏南属最小最穷的村子。 一 1978年8月,吴栋材同志到永联上班第一天,邻近的军垦农场的同志就找上门来,干什么呢?原来人家捉到了三个小偷,全是永联的,找他去办“移交”手续呢。到这年底,永联村民的年分配水平才68元,而集体负债却高达6万多元。吴栋材同志是作为第七任工作组长、第五任支部书记来到永联的。到永联后,他看到这一幕幕贫困的景象,内心不觉一阵酸楚:群众的生活不能这样苦啊!他在心里一次次告诫和要求自己: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群众拔掉穷根,过上像样的新生活。吴栋材通过走访和调查,认识到永联地势低洼,不如将洼地开挖成池塘养鱼,将高地填高种粮,这样就可以种粮养鱼两不误了。于是,1978年底吴栋材发动250多名男女劳力,打响了到永联后治穷致富的第一仗。那时,可正是数九寒冬,冰天冻地。每天,天还没亮,吴栋材就带领群众来到了工地,他们就靠手、靠脚、靠腿、靠肩,一寸一寸地挖,一筐一筐地运,手磨破了,裹上布条接着挖;肩膀磨肿了,多垫两层衣服接着挑;脚冻坏了,升盆火暖暖接着干……经过五十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挑走了5万多方土,终于挖出了90余亩鱼塘。辛勤的劳动赢得了丰厚的回报。1979年年底,永联家家户户分到了鱼,户户家家分到了口粮,全村群众第一次欢天喜地过了个大年。
二 通过挖鱼塘,吴栋材以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真诚情怀和顽强实干的精神,感动了永联群众,也让大家看到了走向富裕生活的希望。他找来村子里的能工巧匠,因陋就简,陆陆续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水磨石厂、家具厂等七八个小企业。到1983年底,村集体已经积累了20多万元的资金,永联村一举摘掉了后进的帽子。1984年初,苏南一带有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建起了楼房,就是奔着为建楼房的农民生产钢材的朴素想法,吴栋材心里燃起了办钢厂的念头。那时候,钢铁是国家的大工业,泥腿子也想办钢厂,岂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是,吴栋材同志吃天鹅肉铁了心。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忙碌,永联轧钢厂终于有模有样了,然而实际的困难还远比想象得多。为向银行贷款,吴栋材请来一家银行负责人到厂里去参观。这位“财神爷”酒足饭饱之后,跑到厂子遛了一圈,只留下一句话:你这玩意要想赚钱,除非换了钢材轧黄金。贷款的路就这样给堵死了。为办理轧钢厂营业执照,吴栋材给主管部门打了一个申请报告。一位负责同志认为永联一没有资金,二没有原料,三没有人才,交通又很偏僻,不无幽默地在报告上批了八个字:无米之炊,不予批办。为取得轧钢技术,吴栋材派了10多个人到一家轧钢厂去学技术,本来是说好了的,可是人到了之后,人家把大门一关,说:“你们只能站在大门外面看,进去不安全。”接踵而至的打击,几乎将吴栋材推入了绝境。他感到自己无力回天,有一刻曾想到了放弃、想到了逃避,但是他深深明白,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怎能遇难而退,半途而废,辜负父老乡亲的殷情厚望,又怎能忘记自己许下的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铮铮誓言?吴栋材理清思绪,重又挺直腰杆,继续为创办钢厂的事业挥汗奔波:他和镇供销社合作,既引来了15万元资金,又批到了营业执照;他请来上海“星期天工程师”,解决了技术难题;他与华东造船厂联姻,使生产原料有了充分保障……吴栋材用他的执着和智慧,开启了永联村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三 正当永联干群满怀豪气求发展之时,更大的困难和危机又像山一样压在了吴栋材的肩头。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作为纯轧钢企业的永钢,生产经营也似遭受到了十二级风暴。轧钢原料告急,每年采购的钢坯不足生产能力的50%;永钢发展举步不前,销售收入连续四年在20亿左右徘徊。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生产原料问题,永钢就只有死路一条。可是如果上马炼钢项目,自己生产钢坯,10多亿元的投资,是靠自我积累发展起来的永钢难以承担的,况且2002年前后,全国各地都在大搞钢铁,产能过剩,上马炼钢项目的风险非常大。难道真的“不上是等死,上了是找死”么?吴栋材一次次在心里考问着自己。这位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古稀老人,却依旧为永联的发展大业忧心操劳,呕心沥血;这位历经了无数风浪,经受过多次生死考验的共产党人,再一次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最终,吴栋材同志拍板:上炼钢!那些日子里,吴栋材饭吃得少了,面容憔悴了,身子削瘦了,头发也更白了,他心头可是压载着千斤重担啊:这个项目如果上不好,这么多年吃尽的千辛万苦不都付之东流了嘛?生活刚刚好起来的永联百姓,不是一下子又失去盼头了吗?正是在这种巨大的压力和复杂的情境中,吴栋材同志再一次开始了风险重重的创业历程:春天“非典”袭来,他开创性地推进工作,工期一天也没有耽搁。他以奋进不止的热情和顽强实干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位建设人员,也尽情地书写着他人生新的精彩篇章……永钢百万吨炼钢项目最终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投产,开创了同等规模钢铁项目建设的“奇迹”,不仅从此结束了永钢“找米下锅”的历史,还使公司实现了从单一轧钢到联合型钢铁企业的飞跃。
四 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吴栋材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大力投身党的“富民福民”事业。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地势低洼,水质不好,永联村民中不少人患了肝病。吴栋材决定从工业经济中拨出几十万元,建设深水井,让全村群众用上自来水。那时,永联村集体经济积累很少,有的同志担心拿出这么多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吴栋材同志深情地说:“千重要万重要,都不如老百姓的健康重要啊。”他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并村以来,吴栋材用于建设永钢大道、永联学校、永联医院等高标准的村镇基础设施及发放奖农补农金等,投入就高达3亿多元;为激励村民发家致富,吴栋材在村里设立了农业发展基金,2000年,他根据奖励规定,一次性就给予了养菇大户戴相平34.9万元的重奖;为增加村民收入,将村民从繁忙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吴栋材将全村3700多亩可耕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并每年为每位村民发放1200元的土地补贴;为促进全村精神文明发展,他每年拿出530多万元,设立了“永联村文明家庭奖”……每一件都是大手笔,每一桩也都是大实事。
敢破敢立 勇创大业
1978年8月,吴栋材担任永联第七任工作组长,点燃了这个全县最小、最穷的村庄脱贫致富的希望。他破除传统思想的束缚,敢闯敢干,誓言挖掉“穷根”。当年底,他打破“以粮为纲”的禁锢,带领群众在冰天冻地中挖土5万方,开挖50亩低洼地养鱼,1979年底永联群众就第一次获得了年终分配。“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吴栋材认识到要真正脱贫致富,必须走“以工兴农”的发展道路。他找木匠,请漆匠,叫来泥瓦匠,因陋就简,先后办起家具厂、水泥预制品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型加工厂,逐步改变了永联贫穷落后的面貌。村集体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吴栋材又开始实施更大的发展抱负。1984年春,他筹措30万元资金,带领一群“泥腿子”办起钢铁“大工业”。由于经济基础差,条件不足,永联轧钢厂创办之初不被人看好——办生产许可证,冶金部门主管批复:无米之炊,不予批办;流动资金不足想贷款,银行负责人说:除非你轧的是黄金,才有钱赚;派人去其他钢厂学技术,也被人家拒于门外。吴栋材毫不气馁,迎难而上,一一破解难题,轧钢厂仅用四个月就建成投产。1985年,全村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万元,永联一举成为全县经济强村。1993年底,以永联轧钢厂为核心组建成立“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永钢成为全国冶金行业重要的建筑钢材生产基地。然而,2002年永钢遭遇重大危机——坯料紧张、价格上涨,面临两难的抉择:上炼钢,因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可能“找死”;不上炼钢,将因原料“无米下锅”而“等死”。关键时刻,吴栋材再显英雄本色,筹措10多亿元资金,一年内建成包括大小数十个项目的百万吨炼钢工程,使永钢实现了从单一轧钢到联合型钢铁企业的飞跃。如今,永钢已成为拥有万名员工、总资产10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62亿元的全国500强企业。一座现代化钢城在苏南乡村崛起。
情系百姓 造福一方
吴栋材始终将群众冷暖放心头,让村民过得更好是他这一生无怨无悔的追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水质不好,有些村民患了肝病。吴栋材决定拨出30万元,建深水井。那时,永联经济刚刚起步,有的同志担心拿出这么多钱会影响经济发展。吴栋材深情地说:“千重要万重要,都不如百姓的健康重要啊!”吴栋材参加过抗美援朝,九死一生。他常说:我这人胆子大,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百姓吃苦头。
2001年底,吴栋材到村民家走访,看到原永新村村民老甘家平房四处漏风,老甘长年生病的妻子倦缩在潮湿昏暗的角落,不觉一阵酸楚:为什么富裕的永联还有这样贫困的家庭?村民日子过得不好,我们的工作能算好吗?他吩咐村干部,由村里出资,为像老甘这样的特困户翻建新房,让他们搬到新房里过春节。不仅对本村群众关怀备至,吴栋材对周边百姓也倾注深情。永联富裕后,吴栋材先后拨出资金帮扶周边两个贫困村,为他们修路、建厂,支付村干部工资。为带领周围群众彻底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1995年、2005年、2006年,在他主持下,邻近的五个村全部或部分村民小组相继并归至永联,近万名群众因此享受到永联经济发展的成果。1995年并村后,村里先后投入4亿多元,建成高标准的永联医院、永钢大道、永联学校、农贸市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新并入的村民陆续享受到与老村民一样的待遇,每位村民每年获得的土地流转金、文明家庭奖、老年生活补助等各种福利平均达3700多元,还可享受医药费报销等各项待遇。永联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吴栋材并不满足。如今,他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又一抓手,规划投入15亿元的“钢村嘉园”等新农村建设项目相继开工,永联村民近几年内将全部过上更舒适、美好的社区生活。有人提出“花这么多钱建新农村,不如发给大家”,吴栋材听后,意味深长地说:“钱发给大家是一时的痛快,投入新农村建设可是长久的幸福!”
严以律己 无私奉献
拥有40多年党龄的吴栋材,就像春蚕一样,无私奉献,为他人编织着温暖的生活。为给遭遇自然灾害、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的人员和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去年11月18日,在吴栋材的倡议下,永联村正式成立“惠民基金会”,吴栋材个人捐资20万元,注入启动资金。同样是11月,张家港市举行“和谐港城,爱满人间”慈善公益募捐活动,吴栋材又捐出个人20万元积蓄。对一位身价不菲的老板来说,几十万元也许并不算什么,但吴栋材捐出的决不是吸引眼球的“光彩”,而是一份真情的付出和一颗赤诚的爱心,这样的真情和爱心曾让多少人和多少个家庭感受温暖。前年夏天,永联村陈秀芳的女儿王丽萍被清华大学录取,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报到时还缺1万元钱,是吴栋材帮她家解了燃眉之急;33组的陈跃军考上复旦大学,也是吴栋材慷慨解囊,使他欣然成行;甚至,南京姑娘小吴也是得益于从未见面的吴爷爷的捐助,才完成中学学业……吴栋材不仅奉献着自己的爱心,还将子女的青春和事业,一起献给了永联。1985年,永联轧钢厂创办不久,还不像样子,吴栋材将在非常吃香的供销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大儿子,“拉”到厂里搞经营、拓市场; 2005年,村企规模急剧扩大,为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吴栋材又将任过副师职干部的二儿子,从杭州“拽”了回来,让他当起“村官”……吴栋材奉献了很多,为永联集体和群众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他对自己却要求严格,从不贪集体一分一厘的便宜:1989年,吴栋材家做了一只炉垫,他坚决要求经办人员按斤重收费;他妹妹的两个孩子,被厂里开除,妹妹找到他,他却要妹妹按厂里规定办;他到公司的宾馆加工菜肴,都要叮嘱服务员把账记上;业务单位送的礼品、礼金等,他都及时交给公司……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