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创业 » 创新性不够

创新性不够

发布时间: 2020-11-09 05:56:40

1、科技创新意识不足中的成就与不足,怎样改善

科技原始创新是指人们在科学与技术领域能动地进行的产生前所未有的价值成果的首创性活动。它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我国到2020年要建设成一个创新型国家,因此,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在对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本质内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首先从高水平科技奖励、科研成果产出和质量、有国际影响的科技大师三个主要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同时,深入地探讨了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传统思想中的消极观念影响了创新氛围,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创新积累,科技奖励力度弱小和评价机制欠缺影响了创新热情,创新教育不够影响了创新人才培养等;最后从创新环境、资金投入、科研制度、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2、如何开拓创新不足整改措施?

开拓创新不足整改措施:强化创新意识,全面推进工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把创新作为工作的灵魂,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推进工会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创新性不够扩展资料: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得益于近代启蒙运动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根本,民族创新能力的水平是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

3、我国自主创新能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造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导向的问题;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和理念上的误区,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政策环境。
(一)市场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推进自主创新的体制和制度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和讲究诚信的市场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尚未建立起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转移的法制环境。整个社会缺乏创新的文化氛围,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尊重个性、恪守诚信、公平竞争、激励探索、提倡冒尖、宽容失败的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还没有形成。
(二)政府作用和政策没有发挥好,有时甚至成为自主创新的障碍
虽然全国上下普遍重视和强调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有些地方和部门并没有把技术进步和创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
1.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症结。虽然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科研力量的主体已经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但是高层次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问题,深层次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机制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与科技相互促进的新型的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2.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职能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并存。目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该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没有管好。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职能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并存,制约了产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职能越位表现在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部门过多地运用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使市场机制发生扭曲,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职能缺位则表现在政府对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对支持产业创新的政策缺乏系统研究,对产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功能弱化等。
3.相关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缺乏协调机制,影响了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尚未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决策体制和组织机制,体制分割已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统一意志的达成和重大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组织,明显地削弱了国家科技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同集成能力,特别是长期以来条块分立、相互封闭的行政管理格局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在决策体制上,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难以在国家整体目标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的机制,存在着以部门利益代替国家利益的倾向。决策权与责任不对等,没有形成与事权相一致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竞相争取财政资金,按各自的条条块块分配,造成在很多领域国家资金的重复配置和浪费。在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上,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贸易政策、消费政策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衔接,甚至存在着相互矛盾和抵触的现象。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最大问题不是过于集中,而是比较分散。例如,软件产业管理体系涉及多个部委,使权力和资源相对分散,增加了相互协调、配合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
4.国家对一些重要产业缺乏对自主创新的总体部署和有效安排。部分战略性产业发展未能妥善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难以形成统一的战略部署,也难以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同时,共性技术的研发问题很突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不够。
5.现行政策体系与支持自主创新导向不协调。我国产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还很不完善,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很大制约。现行的政策体系,基本上以支持GDP增长为主,缺乏支持自主创新的明晰导向。特别是,有些政府部门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规模扩张、增长速度,实际操作中对自主创新是抑制性的,对技术引进却是鼓励性的。主要表现是:政策体系结构不够合理;政策设计缺乏公平性;政策制订缺乏适应形势变化的调整机制;部分政策目标支持创新的导向不明确。
6.政府资金投入使用效率不高,重复浪费严重。目前,管理科研经费的部门主要有发改委、科技部、科学院、教育部、基金委以及一些相关部委,但部门间协调不够,导致科研经费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宏观统筹协调能力薄弱,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一方面是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又是资源的重复,浪费非常严重①。例如,某种卫星接收站,美国只建设了16座就足够使用,而中国两年前就已有30座,仅北京就有8座,今后还可能再建50座。在发达国家,大型科学实验设备利用率比中国高5倍到6倍。由于多头管理,部门分割、行业分割、条块分割严重,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的动力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模仿轻创新,创新层次低,高端发明少。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一些企业甚至靠仿造和假冒生存②。
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能保护企业家利润动机的机制和规则。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和利益机制不健全,导致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行为。重当前、轻长远,缺乏通过自主创新做强做大企业并实现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学的科研力量还比较分散,科研工作缺少长期、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科研规划与重点项目的整合程度不高,难以实现科技资源和成果共享,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还时有所见;大学现有技术创新平台的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得不到强有力的投入和支持,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的资金匮乏,只有不到10%的科研成果或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③。多年来,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活动,存在着单纯的技术导向倾向,注重技术参数、指标的先进性,但对市场需求和规律缺乏把握,其成果往往不具有市场能力。1999年开始的科研院所转制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生存压力,有些科研院所转制后科技活动的规模和水平出现较大下滑,短期行为严重,主要集中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忽视对基础性、共性技术的研究,影响发展后劲。
(五)学术腐败严重
社会上的过度追求名利和浮躁之风,也对科学界造成冲击。近年来,腐败和造假行为已经蔓延到教育界和学术界。一些人急功近利,科研成果粗制滥造,不顾科研工作的职业操守,弄虚作假,欺骗社会大众。学术腐败猖獗不仅是学者个人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

4、创新意识不强,进取心不够,工作求稳,安于现状主要原因是什么?

信仰的缺失,没有了信念,丧失了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心,在实际工作中,脱离了人民群众,官本位思想浓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理论知识不充足,知识构架不完整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认真按照我局制定的各项学习制度,积极参加我局组织的集中学习,细化学习任务,长期坚持学习。坚持每天学习1小时以上,并坚持记学习笔记。二是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坚持学习经常化、系统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等业务知识,并做好写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三是是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两者的关系,做到学习与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

存在学用脱节现象 整改措施: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优良学风,把所学知识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实践来检验学习的效果。

工作中检查落实和精细化管理不到位 整改措施:加强工作检查与督促,强化效能考核和职能督察,努力消减各类形式性事务,增强工作实效。落实责任人制度,对工作的开展层层把关,加强监督检查、不定期抽查,对于工作做的不到位的情况,要直接提出批评、指导意见。在制度执行方面,指定专门责任人,负责长期狠抓制度执行。

有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情况存在整改措施:减少文字工作的数量,提高文字工作质量,增强目的性和效果;对于能够合并的会议尽量合并召开,对于能够开短会的尽量召开短会,对于能够合并的文字材料尽量合并,对于能够言简意赅的材料决不长篇大论,做到可开不可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发可不发的简报坚决不发。

5、思想不够解放 创新意识不强怎么改正

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研究

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今年以来,我们通过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采取由点及面、以面带点、点面结合等方式,认真分析和研究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如何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创新能力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总体感到:多数单位能够着眼形势任务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统领,用创新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个别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个别领导干部缺乏创新的主动性,不想创新;满足现状,小进则满、小富则安,不愿创新;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陈规,不能跳出圈子看问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以开拓的精神面对、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甚至还有的在"创新"上作表面文章,忙于"唱新"、"编新",把创新当作动听的口号,而没有将创新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工作不够大胆,创新魄力欠缺。主要表现:个别领导干部患得患失有顾虑,工作中,惯用老办法、老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怕出问题,怕担责任,不敢创新;困难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有畏难情绪;在解决复杂问题和局面时,守摊有余,创新不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盲从权威,沉溺于听招呼、守规矩,唯书唯上,凡事找依据,等上面、看外边,文件没说的不敢说,外地没干的不敢干。

3、知识不够全面,创新招法不多。主要表现:工作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迷信、沉醉于他人经验;不能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有效结合,照抄照搬;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满足于运用简单的直线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对待出现的问题只满足或只看到一种答案,不能积极思考多种答案并从中挑选出最佳答案;在面对和处理复杂问题和局面时,习惯于在"是"与"非"、"行"与"否"之间进行简单的抉择,思维不开拓,视野不开阔,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个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但最主要的症结是以下几点:

--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个别班子、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想问题、定决策、办事情首先考虑是对政绩有没有负面影响,创新成本有多大,风险有多高,会不会影响自己的乌纱帽;也有的认为,创新是上级和专门机关或者专家学者的事情,与己无关,自己只要干好本职工作,严格按上级的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就是最大的创新;也有的在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中,怕冒风险、怕担责任、锐气钝化、能力不强。

--自身素质欠缺,能力有待加强。个别领导干部忙于事务性工作,不能集中精力学习,造成"书到用时方觉少",遇到工作难题,尽管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却拿不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建议;有的觉得需要提高的方面和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形势的发展,造成了不知怎么学、学什么的现象;有的满足于工作能应付,问题能处理,不注重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影响了工作的创新与深化;这些问题导致个别领导干部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联系群众不紧,作风有待深入。个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能主动深入到群众当中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能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也不善于甚至不懂得,遇到问题主动深入到群众中摸实情,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从而在群众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奖惩机制不全,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在创新人才选拔使用的体制机制方面还有欠缺。特别是干部能上能下的任用机制还没有完全走开,造成了该"出"的干部不能及时出,该"下"的干部不能及时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型人才的使用。二是在调动干部创新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方面还有待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还需不断完善,特别是在创新绩效考核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三是在创新工作的监督体制机制方面还不够规范。尤其对存在着创新能力稍差、主动创新意识不强、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的个别班子和干部。

三、提高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创新能力的高低是责任心、事业感的直接反映,是自身素质的直接体现,也是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制度的结果,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多角度、多途径入手,才能达到有效提高创新能力素质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职位有多高,能力就有多大,必须经过艰苦学习,不断磨砺,反复实践。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创新能力,必须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不断丰富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开拓思维、创新工作招法的能力。

1、要创新培训理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加大对各级的教育培训力度,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培训理念作为前提。要树立整体开发理念。教育培训中,要坚持全面推进,整体开发的理念,要确立大开放、大教育、大培训观念,使提高创新能力素质的培训工作"运行线"始终围绕党委、政府和各单位的"需求线"展开,与地区经济结构相匹配,与产业升级相适应。不仅要把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创新能力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各级的能力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还要大力提高主管部门和每个施教者的施教水平、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宽领域、开放型的教育培训体系。

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工作规划要坚持阶段性工作和经常性工作有机统一,当前工作和长远工作的有机结合,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认真分析当前及下一步工作中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科学把握工作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系统性。同时,还要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摈弃不合时宜的观念、制度、做法和模式,真正做到把继承和发展、推陈和出新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各级的创新意识。

2、要创新培训内容。教育培训要根据领导干部本职工作中"需要什么学什么、缺少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达到提高能力素质,固强补弱,全面提高的目的。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培训。要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训,进一步引导广大干部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和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本领。

要强化胜任本职的技能培训。根据各级各类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开展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技术、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知识的培训,加强创新思维、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心理调试、应对媒体等方面的训练,通过培训,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等四种能力。

3、要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各级班子和广大干部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认真研究适合形势发展的培训方式方法,使干部的教育培训符合干部实际。要建立提高能力素质相适应的培训方式。通过找准培训工作的切入点,促进教育培训的"教"与提高创新能力"需"的结合。在教育培训的形式上,要加大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力度,不断提高培训的综合效果;在培训方法上,要在充分继承原有好的培训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依据案例分析讲解、一人提出问题大家帮助会诊等培训模式,做好有针对性地教育培训工作。

要紧密结合实际,促进学用结合。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引导参训者带着问题参加教育培训,用所学的内容思考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难题。积极把干部放到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关键岗位以及一线岗位工作,使广大干部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二)
坚持求真务实,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辟概括,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着眼实际不断创新,才能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求真务实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从实际出发鼓励广大干部,说实话、拿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改正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那些紧贴实际开展工作的干部得到认可,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的没有市场,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用人环境。

2、要坚持党的宗旨意识。要教育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作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一是坚持到群众当中,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集中群众的智慧,解决群众遇到的各类难题。二是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注重听取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不同意见,通过积极的工作,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三是要充分听取群众的建议,认真分析和梳理群众工作意见,站在群众角度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激发群众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决策水平。

3、要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一线工作直接面对基层、面对群众,到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会使发现的问题最为真实和直观,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为实在管用,更能提升领导干部处理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机会、提供平台,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参加实践考察锻炼,适时挑选部分领导干部到急、难、险、重岗位上接受实践的磨砺和锻炼,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也要根据本单位、本地区实际,抓住制约本单位发展的阶段性难点、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搞好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和办法。

(三)坚持开拓创新,不断解放思想。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用解放了的思想指导和推动工作,才能更加有效的破解难题。要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是冲破旧的体制观念、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发展、确保各单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必然要求。增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创新工作能力,就必须引导各级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打破旧机制和陈旧经验的约束,结合实际,对传统的观念、理论、体制等方面积极扬弃,通过打破旧框框、摆脱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束缚,积极拓展思维,不断总结完善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促进理论、制度、观念的创新发展。

要强化忧患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全市、全国乃至世界发展的总体形势是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发展日益加快,没有忧患意识,不打破常规确立高标准加快发展,不用创新的思维思考、分析和解决制约发展难题,就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失去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因此要不断强化忧患意识,牢固树立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思想,超前研究,超前筹划,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要有知难而进的精神状态。创新的过程是围绕热点问题攻破难关的过程,它的实质是敢于打破旧的发展模式的束缚。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在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面前,能够积极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和补齐制约工作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同时,为有效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还要甘冒风险,敢闯敢试,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广开思路,不断摸索和总结有效的、群众满意的工作方法,自觉摈弃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通过不断创新谋求工作的不断发展。

(四)坚持完善长效机制,为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制度保障。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创新能力,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创新机制来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完善利益激励机制作为重点,把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创新精神、能否创造性地解决工作难题,与领导干部是否称职、政绩优劣挂钩,对创新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干部大胆使用,委以重任;对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工作进展不大的及时提醒,甚至从领导岗位上进行交流,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机制。
二是完善保护机制。对经过思考,敢于尝试、敢于在工作中创新的干部,要宽容其出现的失误,要给其探索、失败和走弯路的空间,对那些因创新工作招法而遭遇挫折甚至犯了一些错误的同志,不求全责备,要网开一面,使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同志减少后顾之忧,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创新工作积极性。
三是完善培训机制。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相应配套的干部培训制度,通过党校培养、专家授课、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和途径,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创新能力。

(五)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

一是正确处理好开拓创新和务实肯干的关系。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根本目的就是干事创业,推动发展。不脚踏实地地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满足于空谈的口号,甚至在工作中,弄虚作假,追求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就不能对各项工作做出客观真实的分析,也就提不出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意见和方案。实践证明,要形成切合实际、富于创造性的工作见解,就必须在本职岗位上,扑下身子,从一点一滴、一件小事做起,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创新精神和科学的工作态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创新与务实肯干的有机结合,着眼于本部门科学发展的需要,不断做出更大的业绩。

二是正确处理好敢闯敢干和仓促上阵的关系。敢闯敢干不等同于仓促上阵。敢闯敢干是一种魄力,是建立在了解情况、掌握规律、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仓促上阵一般对实际情况掌握得还不够准确,没有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就急于下结论,定调子,甚至制定与实际不符的计划目标。从实际工作来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能凭想当然,不能情况不明决心大。不经过反复研究就盲目上马,多半会给事业带来损失,给工作带来被动,特别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独立负责一个单位或一个方面的工作,如果不经过认真研究就急于制定工作计划急于求成,很容易引起群众的反对,损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甚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三是正确处理好全面创新与有所保留的关系。继承与创新是一对很普遍的矛盾。继承总是更多地强调历史,而创新则总是更多地注重现实和未来。不善于继承就不会有任何科学意义上的创新。特别是经过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对工作的开展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必须要继承。但继承不是照搬照抄,还要加以合理的取舍,对原有经验发扬光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本职工作中,不能只创新不继承,认为以前的经验和传统已经完全过时,所以不用继承;也不能只继承不创新,认为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完全照搬老经验,对新观念、新事物、新办法不愿接受和尝试,这两者都是极端的表现。要把继承作为手段,创新作为目的,在继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

四是正确处理好创新与实践的关系。创新源于实践,由实践赋予动力,由实践来检验,只有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作为。每个班子和干部的工作性质不一,时间任务也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每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依据自身实际,勇于尝试,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思考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通过对一个时期,一项工作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找出更好地开展工作的最佳办法,实现由实践中来,再用于指导实践,并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的目的。

6、如何解决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力度不够问题

1、 进一步完善党员教育机制,为基层党员“补脑”。

一是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依托电视、广播、网络、手机、报刊杂志等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加强基层党员教育。

二是突出党校教育主阵地。将农村基层党建课题纳入省、市、县党校干部培训的内容,特别是新录用公务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培训,要加大农村党建的培训课程,形成各级领导干部重视、熟悉、了解基层党建的教育机制。

三是开展农村党员素质大提升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农村基层党员为主要对象的科学素质教育大提升活动,着力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

2、 进一步创新组织管理方式,为基层组织“强身”。

一是健全村级党组织工作规则。进一步理顺“两委会”关系,明确规定村党支部的地位、职责任务、监督约束等。

二是健全直接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畅通民意渠道,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制度化、规范化,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从制度层面解决党员干部不乐于、不敢于、不勤于联系群众。

三是推行党建工作绩效管理。完善镇、村党组织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绩效评估推进镇、村党组织管理创新。同时,将农村党建工作作为评估镇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四是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畅通党员进出渠道,支持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农村协会和合作社上。

3、 进一步强化激励保障措施,为基层干部“提神”。

一是加大农村优秀干部录用公务员力度,解决基层干部“有所盼”的问题。目前,我县每年从村干部中录用公务员的数量不足1%,建议扩大优秀村干部的公务员录用比例,选拔特别优秀的进入镇领导班子。

二是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标准,形成初步增长机制。既要提高在职村干部报酬标准,又要提高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贴标准,按工作职位、工作年限扩大补助范围。

三是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体系,解决基层干部“有所养”的问题。建立县、享受对象共同承担的村干部养老保险体系,确定统一标准,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四是健全党内关怀机制,解决村干部“有所靠”的问题。把经济困难的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扶贫帮困工作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范畴,建立党内关怀机制,通过财政预算、党费支持等渠道,建立党员爱心基金,重点加大对基层经济贫困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帮扶力度。

4、 进一步改进基层干部领导方式,为基层班子“输血”。

一是增强班子服务意识,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把精力放在服务群众上,善于与群众谈心交心,征求群众意见,夯实班子在群众心中的基础。

二是勇于担当作表率,面对困难,敢于担当,在工作中要雷厉风行,遇到困难,全体干部相互协作,攻坚克难。

三是整合基层党建资源。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工程,把“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打造成农村基层党建品牌和示范点。

(6)创新性不够扩展资料

党建介绍:

党建是指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范畴是我们党在长期党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十六大进一步强调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之中。到十七大,又鲜明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个范畴,

十八大时增写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从而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完善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的“六位一体”,使党的建设的内容和范畴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点。

7、如何开拓创新不足整改措施

1、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办事心切,处事不够干练,想问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虽然能基本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但在工作中面对困难面对压力也感到力不从心,缺乏工作动力;
2、有时处理问题思路不够清晰,使得开展工作起来比较被动;工作开展中也缺少积极开拓创新,协调能力有待加强;
3、缺乏工作经验,面对问题过于急躁,一心想干点事情,做点成绩,但缺少全盘筹划,工作不够谨慎周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有待领导同事的进一步指导改进。
4、业务学习方面:学习劲头不够足。自己习惯用什么学什么,今天学点这、明天学点那,结果什么都懂点,什么也不精,学到的知识不系统、不透彻。对学习的重要性和自觉性落实不到行动上。对学一行、精一行的恒心和毅力不够。
5、工作方面: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缺乏一种敬业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
6、工作作风方面: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时间久了,没有新鲜事物出现,会有一种厌倦的情绪产生,对待工作有时抱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做事情只安于表面,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有没有创新精神,有时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有时还会把工作作为负担,却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7、执行能力方面:对所做工作的执行能力存在欠缺,特别是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抱有能拖就拖的心态,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说,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方法,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
8、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不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不强。虽然通过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与其它老同志比还是比较低。在日常工作中偏重于日常生产工作,也忽视了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工作中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
9、工作上满足于正常化,缺乏开拓和主动精神,有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平稳有余,创新不足;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心中想得多,行动中实践得少。工作中总习惯从坏处着想,缺乏敢于打破常规、风风火火、大胆开拓的勇气和魄力。另外,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公司政策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有时候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
10、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出发,对公司及车间作出的一些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在工作中还存在看到、听到、想到但还没做到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8、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造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导向的问题;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和理念上的误区,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政策环境。
(一)市场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推进自主创新的体制和制度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和讲究诚信的市场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尚未建立起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转移的法制环境。整个社会缺乏创新的文化氛围,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尊重个性、恪守诚信、公平竞争、激励探索、提倡冒尖、宽容失败的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还没有形成。
(二)政府作用和政策没有发挥好,有时甚至成为自主创新的障碍
虽然全国上下普遍重视和强调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有些地方和部门并没有把技术进步和创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
1.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症结。虽然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科研力量的主体已经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但是高层次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问题,深层次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机制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与科技相互促进的新型的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2.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职能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并存。目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许多不应该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应该由政府管理的事却没有管好。政府在产业发展中职能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并存,制约了产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职能越位表现在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部门过多地运用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使市场机制发生扭曲,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职能缺位则表现在政府对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对支持产业创新的政策缺乏系统研究,对产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功能弱化等。
3.相关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缺乏协调机制,影响了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尚未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决策体制和组织机制,体制分割已严重地影响到国家统一意志的达成和重大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组织,明显地削弱了国家科技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同集成能力,特别是长期以来条块分立、相互封闭的行政管理格局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在决策体制上,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难以在国家整体目标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的机制,存在着以部门利益代替国家利益的倾向。决策权与责任不对等,没有形成与事权相一致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竞相争取财政资金,按各自的条条块块分配,造成在很多领域国家资金的重复配置和浪费。在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上,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贸易政策、消费政策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衔接,甚至存在着相互矛盾和抵触的现象。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最大问题不是过于集中,而是比较分散。例如,软件产业管理体系涉及多个部委,使权力和资源相对分散,增加了相互协调、配合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
4.国家对一些重要产业缺乏对自主创新的总体部署和有效安排。部分战略性产业发展未能妥善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难以形成统一的战略部署,也难以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同时,共性技术的研发问题很突出,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不够。
5.现行政策体系与支持自主创新导向不协调。我国产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还很不完善,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很大制约。现行的政策体系,基本上以支持GDP增长为主,缺乏支持自主创新的明晰导向。特别是,有些政府部门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规模扩张、增长速度,实际操作中对自主创新是抑制性的,对技术引进却是鼓励性的。主要表现是:政策体系结构不够合理;政策设计缺乏公平性;政策制订缺乏适应形势变化的调整机制;部分政策目标支持创新的导向不明确。
6.政府资金投入使用效率不高,重复浪费严重。目前,管理科研经费的部门主要有发改委、科技部、科学院、教育部、基金委以及一些相关部委,但部门间协调不够,导致科研经费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宏观统筹协调能力薄弱,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一方面是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又是资源的重复,浪费非常严重①。例如,某种卫星接收站,美国只建设了16座就足够使用,而中国两年前就已有30座,仅北京就有8座,今后还可能再建50座。在发达国家,大型科学实验设备利用率比中国高5倍到6倍。由于多头管理,部门分割、行业分割、条块分割严重,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的动力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模仿轻创新,创新层次低,高端发明少。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一些企业甚至靠仿造和假冒生存②。
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能保护企业家利润动机的机制和规则。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和利益机制不健全,导致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行为。重当前、轻长远,缺乏通过自主创新做强做大企业并实现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学的科研力量还比较分散,科研工作缺少长期、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科研规划与重点项目的整合程度不高,难以实现科技资源和成果共享,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还时有所见;大学现有技术创新平台的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得不到强有力的投入和支持,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的资金匮乏,只有不到10%的科研成果或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③。多年来,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活动,存在着单纯的技术导向倾向,注重技术参数、指标的先进性,但对市场需求和规律缺乏把握,其成果往往不具有市场能力。1999年开始的科研院所转制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生存压力,有些科研院所转制后科技活动的规模和水平出现较大下滑,短期行为严重,主要集中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忽视对基础性、共性技术的研究,影响发展后劲。
(五)学术腐败严重
社会上的过度追求名利和浮躁之风,也对科学界造成冲击。近年来,腐败和造假行为已经蔓延到教育界和学术界。一些人急功近利,科研成果粗制滥造,不顾科研工作的职业操守,弄虚作假,欺骗社会大众。学术腐败猖獗不仅是学者个人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

热点内容
我要开店淘宝 发布:2020-09-09 12:06:51 浏览:854
十大相机品牌 发布:2020-08-29 10:57:46 浏览: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发布:2020-08-29 01:52:31 浏览:627
开店宝支付 发布:2020-09-15 10:25:50 浏览:560
技术专利申请 发布:2020-08-27 21:42:43 浏览:545
怎么扫条形码 发布:2020-08-29 10:28:31 浏览:538
怎么保护知识产权 发布:2020-08-29 01:30:26 浏览:535
济南创新谷 发布:2020-09-10 04:19:14 浏览:533
淘宝开店照片要求 发布:2020-09-09 12:08:29 浏览:532
开店美发 发布:2020-09-02 20:04:55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