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專利數量
1、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復試刷人多嗎?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復試刷的人挺多的。學校致力於科學研究,提升學校的創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二五」以來,共承擔包括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627項,省部級科研項目973項。
學校獲國家科學技術獎35項,獲獎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獲省部級科技獎勵361項;授權國內專利9925件(其中發明專利4553件),授權境外發明專利698件。
中國礦業大學其他情況簡介。
學校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服務行業人才培養、科技進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學校以校董事會為平台大力推進社會服務,校董事會成員單位發展到152家,全面合作單位達到109家,與1個省級人民政府、12個地市級人民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
學校與14家國有大型企業共建了研究機構。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被評為江蘇省唯一的「A類(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稱號;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被譽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範」。學校承擔了國家安監總局「十二五」期間萬名煤礦總工程師培訓任務,在煤炭行業影響力顯著提升。
以上內容參考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學校簡介
2、中國礦業大學的特色
中國礦業大學是世界著名的礦業最高學府,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坐落於華東地區的門戶城市徐州,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 家「211工程」和「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學校設有研究生院,是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 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是創辦於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後改稱焦作工學院。1950年,以焦作工學院為基礎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中國礦業學院。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采礦科系並入中國礦業學院。1953年,遷至北京,改稱北京礦業學院,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期間,遷至四川,更名為四川礦業學院。1978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在江蘇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復中國礦業學院校名,並再次被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高校之一。1988年,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1997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2000年,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
中央部屬高校、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首批5所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國家「111計劃」重點建設高校;
全國56所研究生院高校[5]之一;
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首批46所高校之一;
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改革規劃項目首批試點高校之一;
國家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中方成員單位之一;
國家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13所重點高校之一;
教育部中歐工程教育平台18所重點高校之一;
教育部試點推進產學研用合作計劃的23所重點高校之一;
教育部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對口支援新疆大學(以清華大學為組長)的10所重點高校之一;
教育部、國家語委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的11所重點高校之一;
教育部、科技部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全國40所高校之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全國40多所百年高校之一;
全國自主招生高校之一;
全國百年大學體育聯盟26所成員高校之一;
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44所直屬高校之一;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體育文化研究基地44所高校之一。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學校已經形成了以工科為主、以礦業為特色,理工文管法經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目前,學校設有22個學院,62個本科專業;設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7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9個專業學位授權點;現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8個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9個省重點學科(其中4個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4個部級重點學科,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校致力於科學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2000年以來,先後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351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85項,包括「863」項目23項、「973」項目43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0項等;先後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獎42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352項;申請專利1908項,授權1282項,出版各類著作1340部,編寫教材737部。2000年以來,學校積極實施國際化教育制度,全方位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同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美國肯塔基大學等近7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成功舉辦了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太平洋論壇和綠色開采理論與實踐國際研討會等多次國際性學術會議,學術交流日益活躍。2008年,學校與德國Bochum工業大學、DMT、DBT等知名企業聯合成立「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先生出任中心名譽主任。2009年10月,中德中心首屆理事會正式成立;我校與國外10所知名大學發起成立了國際礦業、能源與環境高等教育聯盟;與澳大利亞8所著名高校合作成立中澳學院,與德國合作高校聯合成立中德學院。2009年12月,我校與西澳大學、昆士蘭大學簽署了共建中澳礦業研究中心的合作協議。2011年1月,學校成為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清潔煤技術聯盟成員。2011年4月,我校與格里菲斯大學合作共建的旅遊孔子學院在澳大利亞黃金海岸揭牌。
3、誰知道中國挖煤大學?
山西煤礦大學.
4、請問中國礦業大學好不好啊
不知道你說的是徐州還是北京的礦大,北京是分校,徐州是總校。北京的地緣好,位於首都;徐州的硬體齊全,實力強。
因為我是徐州校區的,我介紹徐州那部分吧。
部屬院校,進入「211工程」,「985工程」
中國礦業大學擁有較為完備和先進的教學科研實驗設施。圖書館藏書195萬多冊;現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3個省部級工程技術中心,以及配套齊全的文化、體育、生活設施。校園佔地面積4448畝(文昌校區1590畝,南湖校區2858畝),校舍建築面積100餘萬平方米。
中國礦業大學擁有一支思想素質好、學術水平高、結構比較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30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400多人;在專任教師中,教授228人,副教授340人,博士生導師160人,碩士生導師311人;先後有6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獲首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1人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2人獲首屆全國百名高校教學名師獎,2人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2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3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7人獲孫越崎能源大獎,7人被列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對象,10人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1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2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52人被列為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17人次入選江蘇省「333人才工程」,99人次和7個學術梯隊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262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中國礦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學校設有研究生院。
中國礦業大學致力於科學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九五」以來,學校先後承擔各類科研項目7115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項目382項,包括「863」項目33項、「973」項目38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64項等;先後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獎33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458項。申請專利478項,授權325項,出版各類著作387部,編寫教材176部。近年來,學校積極實施國際化教育制度,全方位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同德國杜伊斯堡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澳大利亞斯運伯恩科技大學、美國肯塔基大學等近5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成功舉辦了多次國際性學術會議,學術交流日益活躍。
中國礦業大學擁有一支思想素質好、學術水平高、結構比較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30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400多人;在專任教師中,教授230人,副教授333人,博士生導師172人,碩士生導師482人;先後有5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獲首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1人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2人獲首屆全國百名高校教學名師獎,2人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3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3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7人獲孫越崎能源大獎,7人被列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對象,10人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0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11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52人被列為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15人次入選江蘇省「333人才工程」,99人次和7個學術梯隊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262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中國礦業大學擁有較為完備和先進的教學科研實驗設施。圖書館藏書195萬冊;現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9個其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5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配套齊全的文化、體育、生活設施。校園佔地面積4413畝(文昌校區1555畝,南湖校區2858畝),校舍建築面積100餘萬平方米。
「十一五」期間,學校改革與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經過五年的努力,實現從研究教學型大學向研究型大學的轉變,初步建成多科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學,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節點,支撐和引領能源、礦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基地。
給我的感覺,礦大的學風很正,學校管理也比較嚴格,學生學習狀態很好。有一種說法是,礦大比高中還高中。如果你希望在大學有扎實的學習的話,礦大是很好的選擇。
5、中國礦業大學是名校嗎
是名校。
中國礦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世界能源大學聯盟成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5)中國礦業大學專利數量擴展資料:
「十一五」以來,中國礦業大學共承擔包括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家科技發展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22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869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47項,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1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獲省部級科技獎勵483項、授權專利5425項(其中發明專利1276項)。研究與發展經費快速增長,目前年均科研經費超過5億元。
6、中國礦業大學的學術研究
2002年以來,中國礦業大學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國內外科技競賽獲得3500餘項獎勵,先後有16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2005年至2015年間,中國礦業大學共承擔包括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家科技發展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889項,省部級科研項目707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34項,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1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江蘇省高校第一位;獲省部級科技獎勵331項、授權專利3452項(其中發明專利578項)。研究與發展經費快速增長,年均科研經費超過5億元。 重大科研項目 「973計劃」項目
深部危險煤層無人採掘裝備關鍵基礎研究、西部煤炭高強度開採下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保護基礎研究、低品質煤大規模提質利用的基礎研究、煤礦突水機理與防治基礎理論研究、深部煤炭開發中煤與瓦斯共采理論
「863計劃」項目
薄煤層開采關鍵技術與裝備
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
西部重點礦區土地退化因素調查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揭示煤與瓦斯突出機理與規律的模擬試驗儀器 截至2015年10月,中國礦業大學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個其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和協同創新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
中國礦業大學還與8個地級市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與14家國有大型企業共建了研究機構。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被評為江蘇省唯一的「A類(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稱號;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被譽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範」。 協同創新中心 序號類別名稱1國家級(2011計劃)煤炭安全綠色開采協同創新中心2省級礦山智能採掘裝備協同創新中心科研機構 序號類別 名稱 立項時間 主管部門 1國家級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5年12月 科技部 2國家級 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7年4月 科技部 3國家級 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2006年1月 科技部 4國家級國家煤加工與潔凈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1年7月科技部5國家級 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5年1月 發改委 6國家級 礦山物聯網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2011年11月 發改委 1部級 煤炭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0年8月 教育部 2部級 礦山開采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3年6月 教育部 3部級 煤炭加工與高效潔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5年12月 教育部 4部級 煤層氣資源與成藏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9年4月 教育部 5部級 煤礦瓦斯與火災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10年4月 教育部 6部級 深部煤炭資源開采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11年6月 教育部 7部級 礦山生態修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6年6月 教育部 8部級 礦山數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9月 教育部 9部級 國土環境與災害監測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 2009年3月 測繪局 10部級 國家能源煤礦採掘機械裝備研發中心 2010年7月 能源局 11部級 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 2006年3月 環保部 12部級 礦山瓦斯粉塵災害技術基礎研究國家級專業中心實驗室 2005年12月 發改委 13部級 礦山水害防治技術基礎研究國家級專業中心實驗室 2005年12月 發改委 14部級 工業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3年6月 安監局 15部級頁岩氣重點實驗室2013年8月煤炭地質總局16省級 江蘇省資源環境信息工程重點實驗室 2007年9月 江蘇省科技廳 17省級 江蘇省煤基CO2捕集與地質儲存重點實驗室 2010年9月 江蘇省科技廳 18省級 江蘇省土木工程環境災變與結構可靠性重點實驗室 2010年11月 江蘇省科技廳 19省級 江蘇省電力傳動與自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5年7月 江蘇省科技廳 20省級 江蘇省物聯網感知礦山工程實驗室 2010年6月 江蘇省科技廳 21省級 江蘇省煤加工與潔凈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蘇省科技廳 22省級 江蘇省大型鋼結構腐蝕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1年12月 江蘇省科技廳 23省級 江蘇省綜采綜掘智能化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2年12月 江蘇省科技廳 24省級江蘇省煤礦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實驗室 2013年12月江蘇省科技廳1校級 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 2010年6月 中國礦業大學 2校級 中國礦業大學蘇軾研究院 2011年5月 中國礦業大學 3校級 中國礦業大學淮海文化傳媒研究院 2012年4月 中國礦業大學 4校級 中國礦業大學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 2010年3月 中國礦業大學 5校級 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2008年9月 中國礦業大學 6校級 中澳礦業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 中國礦業大學 7校級 中國礦業大學國際煤炭能源政策研究中心 2011年4月 中國礦業大學 8校級 中國煤礦史研究所 2010年8月 中國礦業大學 9校級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2009年11月 中國礦業大學
國際礦業、能源與環境高等教育聯盟成立於2009年10月。在中國礦業大學舉行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學校與莫斯科國立礦業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德國波鴻工業技術大學、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美國肯塔基大學、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日本群馬大學、越南河內地礦大學等礦業、能源、環境領域的11所世界知名高校共同發起並簽署《國際礦業、能源與環境高等教育聯盟宣言》。聯盟成員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知識轉化為載體,在一次能源的綠色開采、潔凈高效利用、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氣候變化等方面開展廣泛國際合作。
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簡稱「中德中心」,成立於2008年9月。經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和中國前駐德大使盧秋田的積極倡導,中國礦業大學與德國Bochum工業大學、DMT、DBT等知名企業聯合成立「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施羅德先生出任中心名譽主任,葛世榮校長擔任理事長。中德中心被譽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範」,旨在加強中德兩國在新能源、礦區生態環境、先進製造業、節能減排、煤礦安全開采技術與裝備等領域合作。
中澳礦業研究中心成立於2011年4月。該中心是中國礦業大學與西澳大學、昆士蘭大學三校聯合共建的研究機構,中心在地質勘探、采礦與安全、選礦、煤基合成燃料、新能源、生態環境修復、礦業經濟與環境法等領域開展合作研究,並努力其打造成集人才培訓、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品製造為一體的產、學、研、經相結合的國際化合作平台。
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成立於2009年7月。聯合研究中心旨在促進中美兩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開展聯合研究,首批優先領域有三個,即節能建築、清潔煤、清潔能源汽車。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15家單位為中方清潔煤技術聯盟團隊,美方團隊主要包括西弗吉尼亞大學、懷俄明大學、肯塔基大學等18家單位。 學術期刊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EI index 核心收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江蘇省一級期刊、《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在線》優秀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EI收錄率100%
《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
EI index 核心收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的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江蘇省的一級期刊、《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的優秀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EI收錄率100%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ed by Elsevier )
The journal has been indexed and/or abstracted by Ei Compendex, 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 Chemical Abstract,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oal Abstracts 圖書館藏 截至2015年10月,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藏書230萬冊,數字圖書90萬冊。截止2014年底,圖書館紙質藏書累計205萬冊,電子圖書230萬冊;中文資料庫75個,外文資料庫65個。中外文紙質期刊2800餘種,中文電子期刊 10800種,外文電子期刊13160種。自建有「礦業工程數字圖書館」、「礦業工程資料庫」和「低碳新能源資料庫」等特色資料庫。
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煤炭信息研究院科技查新代理單位,CALIS成員館之一和JALIS的蘇北地區文獻中心。 中國礦業大學多次成功舉辦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中國工程院冶金材料學部學術年會等國際性學術會議,歷年舉辦重要學術會議有:
1985年至2009年,六屆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
2004年,混凝土與結構新進展國際會議(ICACS);
2007年,第八屆國際「不連續變形分析及其在采礦和土木工程的應用」(ICADD-8)(北京校區);
2008年,第四屆中國二次離子質譜學會議暨2008北京二次離子質譜學國際研討會(北京校區);
2009年,亞洲城市環境學會第六屆國際會議(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Asia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
2009年,亞洲太平洋國際煤層氣會議(2009 Asia Pacific Coalbed Methane Symposium);
2009年,第十屆中國MBA發展論壇;
2010年,第二屆中國能源科學家論壇;
2010年,第二十二屆中國控制與決策會議;
2011年,第二屆中國測繪科學技術論壇。
2015年,第七屆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
7、礦大學生自己申請過專利的同學進
一、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應當提交實用新型專利請求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說明書附圖、說明書摘要、摘要附圖。申請文件應當一式一份。(表格可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下載)
二、本表應當使用國家公布的中文簡化漢字填寫,表中文字應當打字或者印刷,字跡為黑色。外國人姓名、名稱、地名無統一譯文時,應當同時在請求書英文信息表中註明。
三、本表中方格供填表人選擇使用,若有方格後所述內容的,應當在方格內作標記。
四、本表中所有詳細地址欄,本國的地址應當包括省(自治區)、市(自治州)、區、街道門牌號碼,或者省(自治區)、縣(自治縣)、鎮(鄉)、街道門牌號碼,或者直轄市、區、街道門牌號碼。有郵政信箱的,可以按規定使用郵政信箱。外國的地址應當註明國別、市(縣、州),並附具外文詳細地址。其中申請人、專利代理機構、聯系人的詳細地址應當符合郵件能夠迅速、准確投遞的要求。
五、填表說明
1.本表第①、②、③、④、⑤、⑥、22欄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填寫。
2.本表第⑦欄實用新型名稱應當簡短、准確,一般不得超過25個字。
3.本表第⑧欄發明人應當是個人。發明人有兩個以上的應當自左向右順序填寫。發明人姓名之間應當用分號隔開。發明人可以請求國家知識產權局不公布其姓名。若請求不公布姓名,應當在此欄所填寫的相應發明人後面註明「(不公布姓名)」。
4.本表第⑨欄應當填寫第一發明人國籍,第一發明人為中國內地居民的,應當同時填寫居民身份證件號碼。
5. 本表第⑩欄申請人是中國單位或者個人的,應當填寫其名稱或者姓名、地址、郵政編碼、組織機構代碼或者居民身份證件號碼;申請人是外國人、外國企業或者外國其他組織的,應當填寫其姓名或者名稱、國籍或者注冊的國家或者地區。申請人是個人的,應當填寫本人真實姓名,不得使用筆名或者其他非正式的姓名;申請人是單位的,應當填寫單位正式全稱,並與所使用的公章上的單位名稱一致。
6. 本表第11欄,申請人是單位且未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的,應當填寫聯系人,並同時填寫聯系人的通信地址、郵政編碼、電子郵箱和電話號碼,聯系人只能填寫一人,且應當是本單位的工作人員。申請人為個人且需由他人代收國家知識產權局所發信函的,也可以填寫聯系人。
7. 本表第12欄,申請人指定非第一署名申請人為代表人時,應當在此欄指明被確定的代表人。
8. 本表第13欄,申請人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的,應當填寫此欄。
9. 本表第14欄,申請是分案申請的,應當填寫此欄。申請是再次分案申請的,還應當填寫所針對的分案申請的申請號。
10.本表第15欄,申請人要求外國或者本國優先權的,應當填寫此欄。
11.本表第16欄,申請人要求不喪失新穎性寬限期的,應當填寫此欄,並自申請日起兩個月內提交證明文件。
12.本表第17欄,申請人要求保密處理的,應當填寫此欄。
13.本表第18欄,申請人同日對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又申請發明專利的,應當填寫此欄。未作聲明的,依照專利法第九條第一款關於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的規定處理。(註:申請人應當在同日提交發明專利申請文件。)
14.本表第19、20欄,申請人應當按實際提交的文件名稱、份數、頁數及權利要求項數正確填寫。
15. 本表第21欄,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的,應當由專利代理機構加蓋公章。未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的,申請人為個人的應當由本人簽字或者蓋章,申請人為單位的應當加蓋單位公章;有多個申請人的由全體申請人簽字或者蓋章。
16.本表第⑧、⑩、15欄,發明人、申請人、要求優先權聲明的內容填寫不下時,應當使用規定格式的附頁續寫。
1. 申請人應當在繳納申請費通知書(或費用減緩審批通知書)中規定的繳費日前繳納申請費和申請附加費。申請人要求優先權的,應當在繳納申請費的同時繳納優先權要求費。
2.一件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包括獨立權利要求和從屬權利要求)數量超過10項的,從第11項權利要求起,每項權利要求增收附加費150元;一件專利申請的說明書頁數(包括附圖頁數)超過30頁的,從第31頁起,每頁增收附加費50元,超過300頁的,從301頁起,每頁增收附加費100元。
3.申請人請求減緩費用的,應當在提交申請文件的同時提交費用減緩請求書及相關證明文件。
4.專利費用可以通過網上繳費、郵局或銀行匯款繳納,也可以到國家知識產權局面繳。
網上繳費,並按照相關要求使用網上繳費系統繳納。
郵局匯款:收款人姓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收費處,銀行匯款:開戶銀行:中信銀行北京知春路支行,戶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匯款時應當准確寫明申請號、費用名稱(或簡稱)及分項金額。未寫明申請號和費用名稱(或簡稱)的視為未辦理繳費手續。
5.應當正確填寫申請號13位阿拉伯數字(註:最後一位校驗位可能是字母),小數點不需填寫。
6.費用名稱可以使用下列簡稱:
印花費——印 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費——申
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費——檢(實檢) 實用新型專利復審費——復
著錄事項變更費——變 優先權要求費——優
改正優先權要求請求費——改(改優) 恢復權利請求費——恢
實用新型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費——無(無效)實用新型專利登記印刷費——登
延長費——延 權利要求附加費——權(權附)
說明書附加費——說(說附) 實用新型專利年費滯納金——滯(年滯)
實用新型專利第N年年費——年N (註:N為實際年度,例如:實用新型專利第8年年費-年8)
實用新型專利權評價報告請求費——評價
8、中國礦業大學怎樣
中國礦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建設高校,同時也是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作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辦學歷史、特色鮮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學,對我國煤炭能源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引領和支撐作用。1960年和1978年,學校先後兩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授予權的高校之一,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學校坐落於素有「五省通衢」之稱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徐州市,校園佔地面積4413畝(文昌校區1555畝,南湖校區2858畝),校舍建築面積130餘萬平方米。
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是由英國福公司創辦於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焦作路礦學堂是晚清時期由外國人在中國開辦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時也是在我國創辦最早並一直延續至今的礦業高等學府,並躋身於中國最早一批近代大學的行列。從1920年代起,學校先後經歷了福中礦務大學、私立焦作工學院的變遷。抗戰爆發,學校先遷陝西西安,再遷甘肅天水,於1938年與東北大學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北洋大學工學院在陝西城固合組為國立西北工學院。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將焦作工學院撥歸燃料工業部領導,1950年3月,又將新開辦的華北煤礦專科學校並入焦作工學院,並以焦作工學院為基礎,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中國礦業學院。在經歷了天津-焦作兩地辦學的短暫過渡期後,1951年2月,焦作工學院的師生員工及圖書儀器設備全部遷至天津;4月,中國礦業學院舉行成立典禮――焦作工學院的歷史宣告結束。
1952年院系調整期間,北洋大學、唐山交大、清華大學的采礦系調整到中國礦業學院,學校因此聚集了全國一流的采礦科學技術人才。1953年,為實現更大的發展,學校遷至北京,改稱北京礦業學院,成為北京學院路著名的「八大學院」之一。1978年,學校在江蘇徐州重建,恢復中國礦業學院校名並在北京學院路原址設立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學校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1997年,經國家教委批准設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1998年,煤炭工業部撤銷,學校劃歸國家煤炭工業局管理,同年,北京煤炭管理幹部學院並入學校,成為學校「北京校區東校園」,形成了「一校兩地三校園」的辦學格局。2000年,學校整體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其後,北京校區東校園又劃轉北京廣播學院。學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區逐步演變為兩個相互獨立的辦學實體。
學校的命運始終與國運的興衰緊密相聯。伴隨著歷史的風雨,歷經時代的滄桑,中國礦業大學與中國工業化進程同步發展,與人民共和國一起成長,100多年來,歷經14次搬遷、12次易名,歷經艱辛,顛沛流離,卻依然薪火相傳,弦歌不輟。在舊中國,學校把「教育英才,備物質建設之先鋒;從事研究,求吾國學術之獨立」作為歷史責任。在新時代,學校把「開發礦業、開採光明、建設祖國、造福人類」作為神聖使命。經過一代又一代礦大人的努力奮斗,鑄就了中國煤炭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獨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形成了「好學力行、求是創新、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校園精神,「學而優則用、學而優則創」的辦學理念,「勤奮、求實、進取、奉獻」的優良校風。
中國礦業大學作為當今全國唯一以礦業命名的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在上級主管部門、煤炭能源行業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通過長期發展和建設,已經形成了以工科為主、以礦業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和多科性大學的基本格局。在煤炭能源的勘探、開發、利用,資源、環境和生產相關的礦建、安全、測繪、機械、信息技術、生態恢復、管理工程等領域形成了優勢品牌和鮮明特色。學校設有礦業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學院、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化工學院、環境與測繪學院、電力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理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管理學院、文學與法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言文化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體育學院等22個學院。學校另有徐海學院和銀川學院等兩個獨立學院。
學校現有59個本科專業,3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9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8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4個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及5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在教育部2012年第三輪學科評估中,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分別排名第一、一、三、四位。2012年,工程學ESI排名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前1%。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各類教職工3100多人。在1770餘名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47人,副教授564人;博士生導師303名,碩士生導師812名,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60%以上。教師隊伍中,有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擁有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外聘7名院士擔任相關學院的院長),先後有1人獲聘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3人獲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11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4人被列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對象,57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獲首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11人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67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人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5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4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9人分別獲孫越崎能源大獎,11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3人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
學校始終堅持以育人為本,致力於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富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教學成果豐碩。建校以來,先後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20萬余名畢業生,他們當中許多人已成長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及行業發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乾和領軍人物。2002年以來,學校先後獲5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國家級優秀教材獎,建成9門國家級精品課程,擁有14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擁有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學校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高校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建設了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新示範基地。2002年以來,我校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國內外科技競賽獲得3470餘項獎勵,先後有16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和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及江蘇省創業教育示範校,2012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先進工作單位」稱號。目前全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300餘人,各類碩士、博士研究生10700餘人,留學生180餘人。
圍繞人才培養的核心任務和國家及行業的戰略需求,學校致力於科學研究,提升學校的創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一五」以來,共承擔包括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家科技發展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75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22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30項,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1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江蘇省高校第一位;獲省部級科技獎勵315項、授權專利3452項(其中發明專利578項)。研究與發展經費快速增長,目前年均科研經費超過5億元。學校建設了完備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3個其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學校圖書館擁有藏書230萬冊,數字圖書89萬冊。數字化校園建設不斷向前推進。中國煤炭科技博物館(礦業安全博物館)每年接待社會各界的參觀者14000多人。
學校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服務行業人才培養、科技進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以校董事會為平台大力推進社會服務,校董事會成員單位發展到111家,全面合作單位達到24家,與8個地級市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與14家國有大型企業共建了研究機構。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被評為江蘇省唯一的「A類(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稱號;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被譽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範」。學校承擔了國家安監總局「十二五」期間萬名煤礦總工程師培訓任務,在煤炭行業影響力顯著提升。
學校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推進國際化辦學。目前,學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強的高校簽署了合作協議。創新高等教育國際協同模式,成立了國際學院,建設了中澳礦業研究中心等國際合作平台,聯合10多所國外知名高水平大學發起成立了「國際礦業、能源與環境高等教育聯盟」。在澳大利亞格林菲斯大學創辦了「旅遊孔子學院」。多次成功舉辦了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學術年會等國際性學術會議,學術交流日益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