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碼專利 » 手機專利成本

手機專利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7-30 14:41:16

1、華為將對5G專利收取使用費,這對市場和用戶有什麼影響?

近期在華為創新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發布論壇上,華為表示將對遵循5G標准生產的手機收取專利許可費,而單台手機許可費上限為2.5美元,這也表示著華為作為5G的主要研發和專利企業將要開始回收研發成本,而這個決定對市場和用戶的影響不會太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目前所有的手機製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都會由於手機專利而支付不同比率的專利使用費,比如美國高通公司就會對所有使用了高通晶元的手機收專利使用費,這也為他們每天帶來了高達數十億美元的收入,對企業的研發積極性和發展正常的研發投入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企業賴以生存的重要一項就是不斷的研發新的技術,而新的技術推動產業和人類的發展,這就形成了一個科技發展的正循環。

而華為目前在5G領域研發投入是十分大的,這也保證了華為目前持有的5G專利數量在全世界是排前列的,而華為在5G正式推廣形成市場後才開始收取專利使用費也是一種呵護市場的行為,而隨著5G市場已經逐步的形成和完善,目前是華為收取專利使用費的最好時機,畢竟華為在前期投入是需要回報的,不然對企業長遠的發展是不利的。

手機生產廠商支付專利使用費的款項都是從哪裡來的呢,當然是從消費者手中拿來的,每台手機的專利使用費都會包含在手機生產的成本之中,所以手機的最終售價是保證了這些成本外手機生產廠商的正當利潤,所以華為收取的專利使用費將最終的體面在各品牌手機的銷售價格上,只是這最高2.5美元的成本在現在動輒上千美元的手機銷售價格面前實在是不值一提,所以消費者未必能察覺到這一變化。

2、如果華為贏得了5G標准,我們可以少掏多少專利費

單模5G手機專利使用費2.275%,多模式使用費率為3%—5%,按現如今的消費者行為,手機廠商們會毫不疑問地選擇多模式,但除了中興華為,其它廠商都要繳納5%的5G專利費進高通的腰包里。咱們再把數據捋一捋,打個比方,若按照2017年我國智能手機出貨量4.61億部,掐頭去尾按每部均價2000元,繳納5%專利費去估算,每部手機都要繳納大約100元費用,全國一年就要繳納461億,461億人民幣是個啥概念?咱們遼寧號航空母艦,簡稱「遼寧艦」每台造價220億元人民幣,461億元人民幣等於2台航空母艦!!

雖說以上是個粗略估算的小學數學題,不過各位客官再仔細想想,需要用到5G標準的行業不並不只有手機行業啊,未來還還有無人駕駛、VR、AR、AI等新技術,還都的依賴高通的5G標准,那得貢獻多少利潤給高通啊?

千萬別天真地以為交專利費那是通訊企業手機廠商的事,跟咱們老百姓沒啥關系,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本來這些電子產品利潤就不高,每1000塊里抽取50元專利費,2000-100、3000-150,如此類推,要麼商家在節省成本上則會有損我們的使用體驗,要麼就是讓老百姓多掏錢來買產品,說到底還是坑了老百姓,感覺就像是全民交專利費。現在回想起來,如果華為勝出了,專利使用費才能夠降下來,咱們無論是企業,還是老百姓們,都可以少掏很多很多錢,惠及廣大的消費者。若把這筆錢用在科研、民生建設上,那該有多好!

可是,沒有如果,當今只有厚積薄發,韜光養晦,全民眾志成城爭取打破壟斷,同樣也希望咱們中國能有更多的像華為這樣積極創新給社會帶來正能量的公司。

3、華為公布對5G手機的專利收費標准,單台收費上限2.5美元,你感覺貴嗎?

我覺得2.5美元一點都不貴,因為和同行相比,華為的專利費上限只是2.5美元,而愛立信的是5美元,諾基亞是3歐元,甚至可以說華為是最便宜的一個供應商。

以前我們在提到高端手機的時候,都會覺得手機的價格特別貴,其實貴是有原因的,因為一部手機不僅僅會有所謂的生產成本,還會有所謂的專利成本,企業的盈利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多,因為其中的一部分利潤都給了專利的所有權公司了,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所謂WiFi的專利以及H.264的專利,這些專利都需要支付相應的專利授權費。

華為公布5G手機的專利收費標准。

這個收費標准其實一點都不高,因為華為在5G的技術方面處於領先的地步,很多手機都需要使用到華為的5G技術,所以華為對於每台手機收費上限2.5美元的專利費,這個佔地主要是用來維持5G的基本功能。有些企業可能會覺得華為的收費有點高,畢竟2.5美元放到一些低端手機上,可能就沒有利潤了。

2.5美元的上限並不高。

正如我在回答一開始中所提到的那樣,因為我們不能總是拿一個企業的專利費單獨衡量,我們對比一下和華為一樣的5G技術企業,愛立信的收費是5美元,可以說華為只有愛立信的一半費用,對於大多數手機生產廠家來說,使用2.5美元的華為專利是非常合適的,至少每部手機可以保證2.5美元的利潤。

專利技術佔了手機利潤的大頭。

有些人會覺得一個手機的利潤全部是這個企業賺了,其實在現實生活里,一部手機的利潤主要是集中在所謂的專利上,我們可以看到高通和摩托羅拉在一個大概售價400美元的手機裡面可以賺22美元左右,這個數字是非常誇張的,幾乎已經達到了售價的5%,更不要提手機的利潤中的佔比了。

4、一部智能手機要付多少專利費?

一份由兩位智能手機訴訟案件律師和一位英特爾高管共同撰寫的一份長達66頁的報告顯示,一部售價400美元的智能手機,各種專利費用加起來竟然高達120美元,甚至超過了設備的零部件成本。 下圖中,援引高德納公司的數據,展示了一部售價400美元的智能手機中各個零部件的估計成本。根據這些估計,智能手機的零部件成本總額大約在120到150美元之間。 那麼,專利部分需要支付多少費用? 由上表可知,智能手機專利費用可能等於甚至超過設備零部件的成本。當然,這張表的計算結果是根據專利持有者對外公布的收費標准來計算的,不排除專利使用者和持有者經過幾輪談判,實際費率會有下調的情況。但是,如果再加上那些我們尚未掌握的零部件或技術的專利授權使用費情況,一部智能手機總的潛在專利授權使用費總額還會上升。 基帶處理器的成本也就在10-13美元之間,但是其專利使用費竟然高達54美元,怪不得這么多公司專做專利生意啊! Wi-Fi/802.11專利費更狠 關於Wi-Fi專利,公開的專利授權使用費率相對較少,但近期的三項司法判決中所設定的RAND專利授權使用費率提供了參考信息。在公開費率和司法判決之間,我們可以推斷出Wi-Fi專利授權使用費的大致情況。 結合專利訴訟案件中主張的要求費率和法院裁定費率,我們測算出了一台售價400美元的智能手機需要支付的最高專利授權使用費: Wi-Fi的專利費總額達到50美元,而一塊集成了Wi-Fi、藍牙、GPS和NFC等多種通信功能的Combo晶元成本才3-4美元,趕腳比LTE還狠啊! 以上由八戒知識產權小編提供

5、華為將和蘋果三星談判5G專利使用費,手機是否可能會漲價?

華為將和蘋果三星談判5G專利使用費,手機價格我認為不會漲價,因為專利費用非常低,基本上一部手機專利費大概就10多塊的樣子,對於幾千塊錢的手機,這點專利費用其實並不高。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很多國家越來越重視專利技術,因為專利技術能夠讓他們賺取更多的金錢。華為將和蘋果三星談判5G專利使用費,我認為手機價格不會上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專利費用比較低,基本上占整個手機的1%都不到,這樣的費用對於整個手機影響都非常有限,而且這些專利使用費很多企業都在使用,對於產品來說基本上都沒有出現大的價格波動。

一、專利使用費用非常低對於手機沒有沖擊。

大家要知道專利使用費用非常低,正常情況下,一台手機的專利使用費用大概就是10塊多錢人民幣,一部價格幾千塊的手機相對於10多塊錢的專利費用來說非常低,而且這種專利使用費用很多企業其實早都算進成本裡面,專業使用費用對手機成本沖擊不大,這是我認為手機不會漲價的真正原因。

二、華為為什麼要給蘋果和三星談判5G專利使用費。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美國打壓華為,導致華為受到重創,這個時候你用我的專利我肯定要像你收費,而且技術本來就應該享受專利使用費,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

三、你怎麼看待華為將和蘋果三星談判5G專利使用費。

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事情,因為這說明中國科學技術得到了世界的認可,華為因為晶元問題被美國一直打壓,這個時候也應該讓美國的企業付出一些代價進行補償,這樣才會讓他們知道華為的厲害,而且專利使用收費這是慣例,我支持華為的做法。

6、一部手機涉及那些技術專利

目前來看,任何一部手機至少有數十萬件專利。

1、設計。

手機的外觀可能有多個外觀設計專利,比如聽筒的位置、形狀;背面的形狀;整體的形狀、尺寸;軟體界面風格等。

2、材料。

手機中用到的材料可能有多個專利,比如外殼材料本身的專利,材料製作工藝,材料製成手機各個部件時的工藝專利。

3、功能。

手機中各種應用功能可能有很多專利,具體到通話,簡訊,微信,游戲等等,都可能有專利。

4、部件。

手機中各個部件每一個均可能有多個專利,比如電池、CPU、內存、攝像頭、各種感測器,電源介面、USB介面,以及這些部件間的交互等。

5、內部結構。

手機中各個部件的擺放,如何做的輕薄,如何散熱,如何布線等等,可能有眾多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6、協議。

這個是專利最多的,以4G手機為例,其要用到4G、3G、2G等基礎專利,每項通信協議均有數萬件專利甚至不止,否則手機將無法實現通信功能。包括藍牙協議,wifi協議等,每種協議也有眾多專利,還有各種音視頻解碼協議,比如MP3,mp4,都有協議,專利量都是巨大的。

以上僅是初步列舉,掛一漏萬。

由此可見,手機是當前電子通信領域專利技術十分集中的產品,是眾多科技人員智慧的結晶,才使它用著很好用,很方便。由於其專利密集,這也是手機領域專利訴訟很頻繁的原因之一。

(6)手機專利成本擴展資料

基本分類

我國的專利類型有三種:

1、發明專利

我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第一款對發明的定義是:「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所謂產品是指工業上能夠製造的各種新製品,包括有一定形狀和結構的固體、液體、氣體之類的物品。所謂方法是指對原料進行加工,製成各種產品的方法。發明專利並不要求它是經過實踐證明可以直接應用於工業生產的技術成果,它可以是一項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或是一種構思,具有在工業上應用的可能性,但這也不能將這種技術方案或構思與單純地提出課題、設想相混同,因單純地課題、設想不具備工業上應用的可能性。

2、實用新型專利

我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第二款對實用新型的定義是:「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同發明一樣,實用新型保護的也是一個技術方案。但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范圍較笮,它只保護有一定形狀或結構的新產品,不保護方法以及沒有固定形狀的物質。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更注重實用性,其技術水平較發明而言,要低一些,多數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都是比較簡單的、改進性的技術發明,可以稱為"小發明"。

3、外觀設計專利

我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第三款對外觀設計的定義是:「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

外觀設計與發明、實用新型有著明顯的區別,外觀設計注重的是設計人對一項產品的外觀所作出的富於藝術性、具有美感的創造,但這種具有藝術性的創造,不是單純的工藝品,它必須具有能夠為產業上所應用的實用性。

外觀設計專利實質上是保護美術思想的,而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是技術思想;雖然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與產品的形狀有關,但兩者的目的卻不相同,前者的目的在於使產品形狀產生美感,而後者的目的在於使具有形態的產品能夠解決某一技術問題。例如一把雨傘,若它的形狀、圖案、色彩相當美觀,那麼應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如果雨傘的傘柄、傘骨、傘頭結構設計精簡合理,可以節省材料又有耐用的功能,那麼應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7、華為將和蘋果三星談判5G專利使用費,華為為了這個專利曾付出了多少?

華為企業是不斷登陸時報送,包括美國對於華為的制裁以及新一輪的制裁,也是把華為推上了輿論的風頭,但是這次華為將和蘋果,三星約談了5G專利的使用費。而這一次的約談也是證明了中國在高新技術上也有著一定的話語權。

華為作為一家新型的大型科技公司,在幾年間也是對於很多專利以及很多科技行業都做到了非常高的地位,特別是在通訊行業,在5G技術。他已經是全球領先的領導者。

但是這次華為收入及專利費是值得一談的,因為在之前華為對於司機專利都是沒有收取任何的費用,但是這次5G他開始利費,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在被美國制裁以後,相關的手機業務受到了阻礙,所以資金來源可能存在這問題,他也希望通過這一方面來緩解企業的相關壓力,包括榮耀手機業務被出售,也是為了緩解華為在消費者行業的資金來源。

不過華為也承認這次收費最高是一部手機,2.5美元,這個費用相比於其他諾基亞以及高通等相關的技術單位,他們收取的費用來說其實是非常低的,它的比例通常是一部手機的2%~3%,也相比於高通甚至高達20%的專利費。

我們可以從武器專力的牌面來看,華為是排在第位的,而中國的中心也是在榜上有名,而下面就是英特爾和高通以及諾基亞等相關企業包括三星在內的。

根據華潤公司的報告來稱,2008年首次在世界知識產權局組織pcd專利申請排名9第1位,2019年華為在歐洲專利授權數量第2位,在美國第10名華為公司,預計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知識產權收入在12億到13億美元之間,這個收益其實對於手機業務來說是非常低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它確實能緩解華為公司在資金上的問題。

我們公司本身就是一家通訊企業的,幾乎都是在3G網路4G網路它都要做出非常大的貢獻,但是它的轉折點是在5G網路上,因為他在5級專利上的申請書上以及在很多的規定上,他都有著絕對的話語權,而且他們也表示已經在開始研發6G的技術。

雖然華為公司受到了美國中國的惡意打擊,但是我們相信在未來他也能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

8、為何手機通信的34G專利費那麼高?

自去年底以來,高通(Qualcomm)可謂是麻煩不斷。先是被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簡稱「KFTC」)以壟斷及妨礙競爭為名,罰了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9億元),創下韓國反壟斷罰金歷史記錄。今年1月初,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ission,以下簡稱FTC)也對高通提起訴訟,指控高通的專利授權政策違反了聯邦法案,構成不正當競爭。今年1月20日,蘋果也美國起訴高通,稱其非法利用手機晶元領域的壟斷地位,並要求其退還約10億美元承諾退還的專利使用費。隨後蘋果也停止了向高通支付專利授權費。目前雙方仍處於激烈的對抗當中。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現在,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也認為高通壟斷,並向其開出了234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51億元)的罰款。
台灣向高通開出234億新台幣罰單
10月11日,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第1353次委員會議決議通過,該決議認定高通憑借其在CDMA、WCDMA及LTE等移動通訊標准基帶晶元市場的領先地位(同時擁有眾多CDMA、WCDMA及LTE之標准必要專利),拒絕授權競爭對手,並採取「沒有授權協議,就沒有晶元」的手段,要求客戶簽訂排他性條款,其整體的經營模式損害了基帶晶元市場的公平競爭,直接或間接的阻礙了其他競爭對手參與競爭,違反了台灣公平交易法第9條第1款規定。
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表示,高通公司違反台灣競爭法至少持續了7年之久,在此期間,台灣企業向高通采購的基帶晶元總金額高達300億美金,而高通向台灣企業收取的專利許可費達到了4000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871億元),高通在此違法期間內所獲商品或服務銷售金額超過了1億元新台幣,屬情節重大案件應該按照情節重大案件處理。故對高通處以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成立以來最高的234億元新台幣的罰款。
同時,除了罰款之外,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還要求高通以下行為:
1、停止與晶元競爭對手已簽署的須提供含晶元價格、銷售對象、銷售數量及產品型號等敏感商業信息的契約條款;
2、停止與手機製造商已簽署的元器件供應合同中有關沒有授權就不供應晶元的條款;
3、停止與客戶已簽署的排他性獨家交易條款。
此外,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要求高通公司自處分書送達之次日起30日內,應以書面通知晶元競爭對手及手機製造商,而相關競爭對手和手機製造商在收到該通知的次日起60日內可向高通公司提出增修或新訂專利技術授權等相關合約,高通公司在收到邀約後,應當本著善意、誠信、對等的原則與其進行協商;而協商的范圍應包括但不限於協商對象根據處分書而認有不公平的合約條款,且協商內容不得限制協商對象通過法院或獨立第三方之仲裁途徑解決爭議。高通公司還需自處分書送達之次日起每6個月,向公平會報告與相關協商對象的協商情況,並在完成與競爭對手及手機製造上增修或新訂的合約簽署後30日內向公平會報告。
消息傳出後,高通方面立即表示反對,宣布將會提起上訴。
不過高通的競爭對手們對此就比較開心了。聯發科就評價道:「對高通的處罰有助於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產業競爭環境,與國際趨勢及標准一致,聯發科技對這樣的結果表示認同與支持。」
高通:一直被「反壟斷」,但模式依舊
早在2005年,高通就遭到了諾基亞、博通、德州儀器和愛立信等公司提起的訴訟,歐盟一直在對高通的專利授權費進行調查。而在與高通達成價值逾25億美元的協議後,諾基亞和博通撤回了申訴。
2009年7月,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以下簡稱「KFTC」)宣布,由於高通違反了韓國反壟斷法,因此對其處以2600億韓元(約2.08億美元)的罰款。
2009年9月底,日本公平貿易委員會(以下簡稱「JFTC」)也表示,高通觸犯了日本反壟斷法規,並要求高通停止其非法行為。JFTC稱,高通強迫日本手機廠商簽訂不公平協議,禁止手機廠商主張自主知識產權,不利於市場競爭。JFTC要求高通修改協議中的「霸王條款」,以後不再採取類似措施。不過高通否認了JFTC的指控。
2015年2月,中國反壟斷機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就對高通開出了60.88億元的罰單,這也是中國反壟斷歷史上金額最大的罰單。雖然,60.88億元的罰款對於高通來說並不算個什麼大事,這個金額只佔其2013年在華市場銷售額的8%。
2015年12月,歐盟指控高通其濫用市場地位,欺壓競爭對手。
2016年12月底,韓國KFTC也宣布,高通濫用市場壟斷地位,在銷售晶元時強迫手機製造商為一些不必要的專利支付費用,同時他們還拒絕向其它數據機晶元製造商授權標准必要專利,這種行為妨礙了競爭。因此,決定向高通開出約1萬億韓元的罰單(約合人民幣59億元),創下韓國反壟斷罰金歷史記錄。59億元罰款看起來很重,但其實每一年,高通都能從韓國廠商那裡獲取大約85億元的專利授權費用。
不過,對於韓國KFTC的兩次指控和處罰,高通都拒絕承認和接受。隨後在今年2月份,高通向韓國高等法院提出兩起上訟,第一要求撤銷KFTC的裁決,第二請求暫緩執行KFTC的整改要求,直至上訴判決出來。
對於韓國KFTC的處罰,高通一直持抗拒的態度,到目前為止高通也並未繳納罰款及進行整改。韓國政府對此似乎也沒有什麼辦法。畢竟,韓國市場對於高通來說只是個小市場。在韓國,三星可以說是高通的最大客戶,三星手機一直依賴高通的基帶進入歐美市場,高通同時也是三星晶元代工業務的大客戶。這也使得三星不會公開指控高通。
同樣,對於此次台灣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對高通的罰款,可能高通也不會認領。畢竟台灣市場比韓國更是要小很多。即使放棄台灣市場,對於高通來說似乎也並沒有什麼影響。
不過,對於高通來說,中國市場可是萬萬不能怠慢的。近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智能手機的製造中心,中國市場當時也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16年Q3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市場)。因此,高通乖乖的向中國發改委繳納了60.88億元罰款。
而且,高通還接受了中國發改委的要求,整改了其收費標准。這也是高通首次改變了其已在全球范圍內實行了近20多年的專利收費標准。
對於高通來說,此次中國發改委的處罰落地,也奠定了高通後續在中國市場的「有法可依」的收費標准。這也是為何在中國發改委處罰決定公布後,高通的股價也應聲大漲5%的原因。
在中國的反壟斷案結束之後,高通在中國市場也迎來了豐收,包括中興、華為、小米、OPPO、vivo、聯想、金立、TCL、海爾等在內的100多家國內主要廠商都相繼與高通重新達成專利授權協議,2016年底的時候,高通還與「釘子戶」魅族也達成了專利授權協議。
根據高通公布的財報顯示,2016財年第三財季凈利14億美元,同比增長22%;第四財季高通凈利潤為16億美元,同比大漲60%。而推動高通凈利潤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在中國市場獲得的專利授權費的快速增長。
高通專利授權及收費模式
雖然中國(包括台灣)、日本、韓國、歐盟都有對高通進行反壟斷調查甚至處罰,但是這都沒有影響到高通的根基,即高通的專利收費模式。
眾所周知,高通在2G時代就擁有很多的標准必要專利,特別是CMDA,此後的3G技術很多也是基於CDMA基礎上發展起來的。3G技術包括CDMA2000、WCDMA以及TD-SCDMA三種標准,其中CDMA2000是由高通主導的,WCDMA則主要是由諾基亞、愛立信主導(他們都聲稱擁有20-30%的WCDMA專利,高通似乎只有10%),TD-SCDMA則由中國主導(主要是中興、華為、中國移動等廠商),具有一定自主知識產權(TD-SCDMA依然有部分採用了CDMA技術)。不過前兩者占據最大市場,TD-SCDMA則僅限於中國市場。雖說後兩者與高通似乎沒有直接關系,但是由於高通掌握CDMA的核心技術,所以不論是愛立信還是諾基亞,還是採用TD-SCDMA技術的中國廠商,都需要向高通繳納專利費。
而到了4G時代,則是FDD-LTE和TD-LTE兩種制式,雖然中國主導的TD-LTE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但是實際上兩種制式超過90%以上的專利都是共通的。根據此前高通壟斷案的一些資料顯示,由於高通仍然擁有不少LTE專利(無論TD-LTE還是FDD-LTE),「經過國家發改委的調查和承認,高通仍可以對TD-LTE技術收取3.5%的專利費」。而這也正是眾多中國手機廠商在2016年都紛紛與高通簽署專利授權協議,乖乖上供的一個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高通為客戶提供的專利許可,並不只一件專利,而是一個包含3G(WCDMA和CDMA2000)及4G(LTE)無線通信標準的「專利包」。其中,除了高通自己研發的專利外,還包括高通通過交叉許可納入到自己的專利組合中的第三方專利。這就意味著與高通合作不僅可以使用高通的專利,還可以使用高通專利組合中的第三方專利,免除了很多知識產權方面的投入和風險,大大降低了初次投入成本和轉入門檻,因此全球絕大多數手機廠商都選擇與高通合作。
高通的專利收費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
一、收取「入門費」
首先,高通擁有很多3G、4G標准必要專利,而所謂「標准必要專利」,就是從3G、4G終端生產、製造都不能規避的專利且必須使用的專利。對於此類專利,高通會向需要使用這些專利的廠商收取「入門費」。
比如,任何手機廠商若想取得CDMA手機開發授權(非高通平台),就必須向高通繳納標准授權費。按照高通公司的規定,全世界不管是生產CDMA系統設備還是手機的公司,都要繳納「入門費」(據說CDMA是大約1億元人民幣)。所謂的「標准授權費」相當於對生產CDMA系統的設備或手機的公司收取的後續研發服務的費用。
如果是要基於高通平台來開發產品的企業,也需要先交的入門費(據說是200萬美元),交了入門費才有資格從事基於高通平台的產品的研發工作。接下來,對於開發不同的晶元平台還需要再繳納每個平台的開發費用,比如要開發基於驍龍800平台的產品,就需要繳納50萬美元的平台費用,而中低端的驍龍600/400平台則可能會少一些。
二、按整機定價來收取的專利使用費
即用了高通專利的智能手機製造商還需要按照每台整機售價的5%的比例向高通繳納專利使用費。根據此前高通向國家發改委提交的解決方案,對於在中國銷售的品牌設備,有使用到高通3G和4G必要專利許可的,高通將會對3G設備(包括3G/4G多模設備)收取5%的許可費,對包括3模LTE-TDD在內的4G設備,如不實施CDMA或WCDMA,則只收取3.5%的許可費。
這種收費模式也被外界稱之為「高通稅」。正式這種收購模式,也引發了很多終端廠商的不滿。此前,魅族就曾為此不惜與高通對簿公堂。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們以採用驍龍835的小米6為例,其6+64G版定價2499元,6+128G版定價2899元。如果以5%的整機定價的比例來向高通繳納專利使用費的話,每一台6+64G版的小米6需繳納124.95元,而6+128G版的小米6則需要繳納144.95元(多出了20元)。兩個版本同樣都是採用了驍龍835處理器,除了存儲容量上的差別之外,再無其他差別,而6+128G版的定價之所以高出了400元,也完全是由於存儲容量上的提升,顯然這部分價值的提升與高通並沒有任何直接的關系,那麼高通憑什麼要多收這400元的5%的專利使用費呢?這也是外界認為高通按整機定價來收取專利使用費的模式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這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2015年在中國發改委處罰了高通壟斷行為之後,中國廠商向高通繳納專利授權費的計算基數也不再是按照終端定價收取專利費,而是按照「設備銷售凈價的65%」來收取。等於是收費標准打了個65折。
而且,高通為了能夠向所有使用高通專利的終端廠商來按整機定價來收取專利使用費,使自己的利益最大話,高通還拒絕向其他晶元廠商授權。因為高通一旦向其他晶元廠商授權,那麼高通將無法再向購買這些晶元的整機廠商按照整機定價收取專利費。
在此前的「廣達訴LG案「中,LG將三項內存專利授權給英特爾公司,而英特爾又把自己生產的應用此技術的微處理器賣給廣達等電腦廠家。LG因此於2000年將廣達告上法院,要求廣達也必須支付專利費。2008年美國最高法院對此案作出最終判決,裁定LG公司在向英特爾收取了專利費後,就無權再向下游買家行使其專利權。該判決結束了專利廠家可以對第三方使用追訴專利使用費的歷史。
所以,高通的選擇不向晶元廠商授權,而是自己生產晶元,並與專利授權捆綁銷售給手機廠商,一邊向手機廠商出售晶元,一邊收取專利使用費。即使手機廠商使用聯發科等其他晶元廠商的晶元(如果有採用高通的技術),高通也能夠向這些終端廠商按整機收取專利費,比如此前的魅族。
雖然,外界對於高通以整機售價來收取專利使用費的方式存在爭議。但實際上,除了高通之外,愛立信、諾基亞、InterDigital等通信廠商,向手機行業相關廠商收取通信技術標准必要專利許可費時,也是按照整機售價的一定比例來收取的。只不過,他們的收費比例都比較低。比如,此前愛立信在3G專利上收取專利標準是整機售價的1%,InterDigital則是0.019%。
高通也一直堅稱其按整機售價收費的模式是完全合理的。今年8月,高通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普夫(Steve Mollenkopf)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iPhone和其他設備多年來的技術進步都是通過高通的創新實現的——這就是為什麼蘋果和其他公司按照其終端的價格向高通支付其專利費。」沒有高通的技術,「你幾乎不能做任何事情,從獲取GPS定位到拍照,以訪問操作系統來做視頻和音頻編碼,」史蒂夫·莫倫科普夫說,「這是高通的IP。因此,給原始設備製造商(OEM)提供確定性的最好方法是在投資組合層面上獲得許可。」
蘋果攜手美國FTC,挑戰高通專利收費模式
今年1月17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以下簡稱FTC)對高通公司提起訴訟,指控高通的專利授權政策違反了聯邦法案,構成不正當競爭。
根據FTC披露的文件顯示,高通採取了「沒有授權就沒有晶元」(no license, no chips)的政策,即如果不向高通支付專利費用,高通便不會向其出售基帶晶元。同時,高通還拒絕向競爭對手提供標准要素專利的授權。顯然高通的這些做法似乎違反了公平競爭的原則。此外,FTC的文件也顯示,即便是一貫強勢的蘋果也不得不向高通妥協。根據聖何塞的聯邦法院的文件,當蘋果尋求降低高通的專利費用時,高通要求蘋果在2011年—2016年期間只能使用高通的基帶晶元,而不允許和其他廠商合作,這種做法明顯妨礙了正當競爭。
對於FTC的指控,高通進行了否認。並且數月之後,高通還提交文件要求FTC撤銷這一訴訟,理由是該機構缺乏事實依據,聽信高通競爭對手的片面之詞。
1月20日左右,蘋果公司在FTC向高通提起訴訟之後,也在美國正式起訴了高通,稱其非法利用手機晶元領域的壟斷地位,並要求其退還約10億美元承諾退還的專利使用費。3月2日,蘋果又在英國起訴了高通。
4月12日,高通向美國加州南區聯邦地方法院發出了一份長達134頁的說明,並控訴了蘋果的侵權行為。高通指出蘋果公司未能與高通進行誠信談判以獲得按照公平、合理和非歧視的條件使用高通的3G和4G標准必要專利的許可,並且還干涉了高通與為蘋果公司製造iPhone與iPad的廠商與高通之間的長期協議。此外高通還批評蘋果公司配合監管部門(FTC)攻擊高通業務並發表不實言論。
4月底,蘋果突然宣布從今年二季度開始拒絕向高通支付專利費,直到雙方的專利授權爭議得到解決。根據高通預估,蘋果此舉使得其iPhone專利費收入的全部損失大約在5億美元左右。
5月17日,高通在加州南區聯邦地區法院提起訴訟,指控蘋果的四家製造商,即富士康、和碩聯合、緯創資通以及仁寶違反了他們與高通之間的許可協議和其它承諾,並拒絕就使用高通向其許可的技術付費。
高通之所以會起訴蘋果代工廠,主要是因為過去一直以來,蘋果都是通過上述四家代工廠向高通支付的專利費。這也使得蘋果只需按照代工廠的出廠價向高通繳納專利使用費。
比如以蘋果iPhone 8為例,其起始定價為699美元,如果以5%的整機定價的比例來向高通繳納專利使用費的話,那麼每一台iPhone 8至少要向高通高達支付34.95美元(約合人民幣230元)的專利使用費,定價高達999美元起的iPhone X所需要支付的專利使用費則更是高達49.95美元(約合人民幣329元)。而高通賣給蘋果的基帶晶元價格也只有18美元(約合人民幣118.5元),這真是送基帶收專利費的節奏。
但是,如果iPhone 8按照代工廠的出廠價來計算的話,那麼所需支付的專利使用費將會大大降低。根據IHS Markit 估計,4.7英寸 iPhone 8的 64GB 版本,物料清單(BOM)成本為 247.51 美元,我們就按約250美元的出廠價來計算,蘋果每一台iPhone 8隻需向高通支付12.5美元(約合人民幣82元)的專利使用費。相比按照iPhone 8整機售價來收取的專利使用費減少了約2/3。
現在,蘋果與高通之間爭議的焦點就是,蘋果希望繼續按照原來出廠價來向高通繳納專利使用費,而高通則希望與蘋果的4家代工廠重新簽訂授權協議,以蘋果iPhone的整機售價來收取專利授權費。但是,高通與蘋果之間並無直接的專利許可協議合作,高通與上述4家代工廠的許可協議大多是在蘋果售出其第一台iPhone之前簽訂的,因此,高通無法直接起訴蘋果拒不支付專利使用費。所以,高通選擇直接起訴蘋果的4家代工廠來迫使蘋果回到談判桌上來。高通此舉意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統一按「整機定價」來進行收費的收費標准,以使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7月7日,高通還向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訴訟,申請停售蘋果所有的基於Intel基帶的iPhone手機(包括進口)。高通在申請中指出,蘋果侵犯了6項高通專利。
不過,實際上基於Intel基帶的iPhone系列佔比並不大,對於蘋果來說,影響還不算太大。另外即便是ITC支持高通的禁售申請,這期間可能還需要等待很長的一段時間。據了解,ITC的調查最快會從8月開始,而通常情況下,這一過程長達18個月。所以在此期間,iPhone不會受到多少影響,依然可以在美國市場售賣。即便是高通勝訴,蘋果或許也可以通過上訴來拖延時間。當然,高通為了推進訴訟審理進度,同時還在南方地區法院也對蘋果進行了起訴。而高通此舉的主要目的也還是希望迫使蘋果回到談判桌上來,盡快支付專利費。
但是,面對高通的強硬,蘋果憑借其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霸主地位,也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強硬。畢竟這關乎到蘋果自己的切身利益,如果真的按照iPhone整機定價來繳納專利費的話,那麼蘋果真的成了替高通打工了。
所以,蘋果除了起訴高通壟斷之外,還積極拉攏英特爾、三星等廠商,積極的配合美國FTC對於高通的壟斷調查。今年5月,Intel和三星聯合向法院提交材料,支持FTC起訴高通,表示高通利用其在移動處理器行業的主導地位排擠行業對手。
此前,FTC就表示,高通授權的專利都屬於「標准要素專利」,意味著這些技術已經被業內企業廣泛採用,應當以公平、合理、不歧視的條款對外授權。也就是說高通應該以公平、合理、不歧視的原則,將「標准要素專利」向包括Intel、三星在內的企業授權。
目前英特爾已經是蘋果的基帶供應商,傳聞蘋果也正在考慮加入三星作為其新的基帶供應商,如果高通專利授權給了英特爾、三星,那麼高通將無法再次向蘋果收取專利使用費。相對於高通的按整機定價收費的模式,其他晶元廠商大多都是一次性收取一定授權費或按照每顆晶元收取少量授權費的模式。而一旦FTC的訴求得到法院的支持,並要求高通向其他晶元廠商開放授權,那麼高通按照整機定價授權專利費的模式無疑將會遭受重創。即便是,法院支持蘋果按照代工廠出廠價來繳納專利費,或者要求高通降低整機收費比例,這也將會引起連鎖反應,其他整機廠商也會向高通提出同樣的訴求,高通的專利收費模式也將會遭遇極大挑戰。
不過,對於蘋果之間的專利訴訟,高通CEO莫倫科夫則表現的很有信心,認為「高通會成功的,這需要時間」。
從目前來看,高通與蘋果之間仍然是處於激烈的對抗之中,不過,目前蘋果仍離不開高通,雖然傳聞蘋果有在研發自己的基帶晶元,但是想完全避開高通的通信專利,幾乎是不可能;而高通也不願丟掉蘋果這個極具價值的大客戶。未來雙方走向和解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如果雙方來個魚死網破,對誰都不是明智之舉,現階段的僵持,或許也為了後續談判能夠擁有更多的籌碼。
作者:芯智訊-浪客劍

9、高通專利費到底有多少?高通專利費事件回顧

高通專利費很高嗎?還記得之前高通和魅族之間鬧的糾紛嗎?就是為的高通專利費而矛盾升級,之後蘋果公司也就此問題和高通幹上了,讓我們看看高通專利費為什麼惹得手機廠商敢怒不敢言。高通專利費還記得去年魅族和高通關系緊張的原因嗎?就在國內幾乎所有品牌都向高通妥協繳納專利費的時候,魅族卻始終堅持不合作,並稱一直沒和高通談妥,所以專利費免談。魅族的觀點是,高通的專利費收的太高,不合理。按照高通的協議,對於面向在中國銷售使用的品牌設備的3G、4G必要中國專利的授權,高通將對3G設備(包含多模3G/4G設備)收取5%、對不執行CDMA或WCDMA網路協議的4G設備(包含3模LTE-TDD設備)收取3.5%的專利費;每一種專利費的收費基礎是設備銷售凈價的65%。舉個簡單的例子:一部2000元的手機,需要繳納2000元65%5%=65元的專利費。換句話說,手機賣得越貴,交的越高。而國產手機品牌的利潤率本來就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自然不樂意再被高通分走更多的money了。如今,蘋果也開始和高通開撕了。日前高通向美國加州南區聯邦地方法院發出了一份長達134頁的說明,並以此來控訴蘋果的侵權行為,除了要求蘋果就其違反多項協議中的承諾支付損害賠償外,高通還請求法院責令蘋果停止干涉他們為蘋果製造iPhone和iPad的廠商間的協議。對蘋果的訴訟,高通執行副總裁總法律顧問唐·羅森博格表示:如果不是依靠高通的核心蜂窩通信技術,蘋果公司不可能打造出如此成功的iPhone系列手機,也不可能因此成為世界上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並獲取全智能手機行業超過90%的利潤。換句話說,高通認為沒有我,iPhone賣不了這么好!蘋果看到這個控訴,感覺很不爽,於是回應稱他們不評論高通的申請,但請注意他們1月份說過高通的商業行為和不公平專利費,高通目前收取的專利費遠高於面向其他廠商的收取標准!蘋果認為高通一直以在不公平的方式來收取與他們沒關系的技術專利費用。比如蘋果在Touch ID、顯示屏幕、相機等方面的創新越多,高通所收購的專利費用就高,而且是毫無理由的。據悉,高通向蘋果收取最高相當於每部iPhone售價4%的專利授權費,一部iPhone動輒5000元起,銷量以億為單位,你算算這要多少錢?實際上,蘋果為了和高通抗爭,在iPhone 7身上就開始選擇英特爾作為第二家基帶的供應商了。雖然高通已經量產了cat12甚至cat16的基帶,而友商卻還停留在cat7上,但架不住成本更低啊。問題是,由於英特爾的晶元使用高通的一些關鍵技術,蘋果得為這些高通處理器支付許可費,而這些費用要基於iPhone(650美元)的總價值加上英特爾晶元(接近$20)的總價值。因此,像大多數許可條款一樣,這很快就會變得復雜。短期內,高通在通訊基帶方面的優勢仍在,要知道人家准5G的技術都已經出來了。但高通一天不改變專利費的收取標准,手機廠商就都會在背後扎小人兒,只是敢像蘋果這樣怒懟高通的廠商並不多。高通專利費讓一部分廠商屈服,這也是專利的作用,保護了自己的核心科技,也產生了利潤,可見專利申請也將是保護自己研究成果的最好方式。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