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形碼最早使用
1、條形碼哪年在我國顯形?
最早時開始的時候是在1980年左右,也就是八九十年代開始的,開始的是那種外貿的企業會進行使用條形碼,後來就慢慢的全部實施這個條形碼了。
最開始的時候使用的條形碼類型是UCC類型的,從美國進行申請的,後來就咱們國家也有了,就在中國物品編碼中心開始進行申請了。
2、條形碼是什麼時候有的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些進出口企業在出口商品上就已經開始使用條碼,但當時中國還沒有相應的編碼機構,都是通過其它渠道申請美國的UCC碼。直到1988年12月,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成立,1991年04月代表我國正式加入國際物品編碼協會;1991年06月開始籌建國家條碼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991年05月首批五項條碼國家標准發布實施;1992年06月開發了我國第一家POS系統,這才標志著我國正式開始使用商品條碼。
3、條形碼最早出現在哪個國家
美國。
條形碼技術最早產生在風聲鶴唳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誕生於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的實驗室里。一位名叫約翰·科芒德(John Kermode) 性格古怪的發明家「異想天開」地想對郵政單據實現自動分檢,那時候對電子技術應用方面的每一個設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
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條碼標記,條碼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象今天的郵政編碼。為此科芒德發明了最早的條碼標識,設計方案非常的簡單(註:這種方法稱為模塊比較法),即一個「條」表示數字「1」,二個「條」表示數字「2」,以次類推。
然後,他又發明了由基本的元件組成的條碼識讀設備:一個掃描器(能夠發射光並接收反射光);一個測定反射信號條和空的方法,即邊緣定位線圈;和使用測定結果的方法,即解碼器。
(3)條形碼最早使用擴展資料:
發展歷程
直到1949年的專利文獻中才第一次有了諾姆·伍德蘭(Norm Woodland)和伯納德·西爾沃(Bernard Silver)發明的全方位條形碼符號的記載,在這之前的專利文獻中始終沒有條形碼技術的記錄,也沒有投入實際應用的先例。
諾姆·伍德蘭和伯納德·西爾沃的想法是利用科芒德和楊的垂直的「條」和「空」,並使之彎曲成環狀,非常象射箭的靶子。這樣掃描器通過掃描圖形的中心,能夠對條形碼符號解碼,不管條形碼符號方向的朝向。
直到1970年Iterface Mechanisms公司開發出「二維碼」之後,才有了價格適於銷售的二維矩陣條碼的列印和識讀設備。那時二維矩陣條形碼用於報社排版過程的自動化。
二維矩陣條形碼印在紙帶上,由今天的一維CCD掃描器掃描識讀。CCD發出的光照在紙帶上,每個光電池對准紙帶的不同區域。每個光電池根據紙帶上印刷條碼與否輸出不同的圖案,組合產生一個高密度信息圖案。
4、「條形碼」的由來?
條形碼技術最早產生在風聲鶴唳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誕生於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的實驗室里。一位名叫約翰·科芒德(John Kermode) 性格古怪的發明家「異想天開」地想對郵政單據實現自動分檢,那時候對電子技術應用方面的每一個設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
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條碼標記,條碼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象今天的郵政編碼。為此科芒德發明了最早的條碼標識,設計方案非常的簡單(註:這種方法稱為模塊比較法),即一個「條」表示數字「1」,二個「條」表示數字「2」,以次類推。然後,他又發明了由基本的元件組成的條碼識讀設備:一個掃描器(能夠發射光並接收反射光);一個測定反射信號條和空的方法,即邊緣定位線圈;和使用測定結果的方法,即解碼器。
科芒德的掃描器利用當時新發明的光電池來收集反射光。「空」反射回來的是強信號,「條」反射回來的是弱信號。與當今高速度的電子元器件應用不同的是,科芒德利用磁性線圈來測定「條」和「空」。就象一個小孩將電線與電池連接再繞在一顆釘子上來夾紙。科芒德用一個帶鐵芯的線圈在接收到「空」的信號的時候吸引一個開關,在接收到「條」的信號的時候,釋放開關並接通電路。因此,最早的條碼閱讀器噪音很大。開關由一系列的繼電器控制,「開」和「關」由列印在信封上「條」的數量決定。通過這種方法,條碼符號直接對信件進行分檢。
此後不久,科芒德的合作者道格拉斯·楊(Douglas Young),在科芒德碼的基礎上作了些改進。
科芒德碼所包含的信息量相當的低,並且很難編出十個以上的不同代碼。而楊碼使用更少的條,但是利用條之間空的尺寸變化,就象今天的UPC條碼符號使用四個不同的條空尺寸。新的條碼符號可在同樣大小的空間對一百個不同的地區進行編碼,而科芒德碼只能對十個不同的地區進行編碼。
直到1949年的專利文獻中才第一次有了諾姆·伍德蘭(Norm Woodland)和伯納德·西爾沃(Bernard Silver)發明的全方位條形碼符號的記載,在這之前的專利文獻中始終沒有條形碼技術的記錄,也沒有投入實際應用的先例。諾姆·伍德蘭和伯納德·西爾沃的想法是利用科芒德和楊的垂直的「條」和「空」,並使之彎曲成環狀,非常象射箭的靶子。這樣掃描器通過掃描圖形的中心,能夠對條形碼符號解碼,不管條形碼符號方向的朝向。
在利用這項專利技術對其進行不斷改進的過程中,一位科幻小說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zimov)在他的《赤裸的太陽》(The Naked Sun)一書中講述了使用信息編碼的新方法實現自動識別的事例。那時人們覺得此書中的條形碼符號看上去象是一個方格子的棋盤,但是今天的條形碼專業人士馬上會意識到這是一個二維矩陣條形碼符號。雖然此條形碼符號沒有方向、定位和定時,但很顯然它表示的是高信息密度的數字編碼。
直到1970年Iterface Mechanisms公司開發出「二維碼」之後,才有了價格適於銷售的二維矩陣條碼的列印和識讀設備。那時二維矩陣條形碼用於報社排版過程的自動化。二維矩陣條形碼印在紙帶上,由今天的一維CCD掃描器掃描識讀。CCD發出的光照在紙帶上,每個光電池對准紙帶的不同區域。每個光電池根據紙帶上印刷條碼與否輸出不同的圖案,組合產生一個高密度信息圖案。用這種方法可在相同大小的空間列印上一個單一的字元,作為早期科芒德碼之中的一個單一的條。定時信息也包括在內,所以整個過程是合理的。當第一個系統進入市場後,包括列印和識讀設備在內的全套設備大約要5000美元。
此後不久,隨著LED(發光二極體)、微處理器和激光二極體的不斷發展,迎來了新的標識符號(象徵學)和其應用的大爆炸,人們稱之為「條碼工業」。今天很少能找到沒有直接接觸過即快又準的條形碼技術的公司或個人。由於在這一領域的技術進步與發展非常迅速,並且每天都有越來越多的應用領域被開發,用不了多久條形碼就會像燈泡和半導體收音機一樣普及,將會使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變得更加輕松和方便。
5、中國茶葉包裝上最早使用條碼是什麼時候?
中國茶葉包裝上面最早使用條碼應該是在1992年的時候
6、條形碼是誰發明的?
約翰·科芒德。
一位名叫約翰·科芒德 性格古怪的發明家「異想天開」地想對郵政單據實現自動分檢,那時候對電子技術應用方面的每一個設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
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條碼標記,條碼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象今天的郵政編碼。為此科芒德發明了最早的條碼標識,設計方案非常的簡單,即一個「條」表示數字「1」,二個「條」表示數字「2」,以次類推。然後,他又發明了由基本的元件組成的條碼識讀設備:一個掃描器;一個測定反射信號條和空的方法,即邊緣定位線圈;和使用測定結果的方法,即解碼器。
條形碼或稱條碼(barcode)是將寬度不等的多個黑條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編碼規則排列,用以表達一組信息的圖形標識符。常見的條形碼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條(簡稱條)和白條(簡稱空)排成的平行線圖案。條形碼可以標出物品的生產國、製造廠家、商品名稱、生產日期、圖書分類號、郵件起止地點、類別、日期等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圖書管理、郵政管理、銀行系統等許多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6)條形碼最早使用擴展資料:
條碼的優越性
1、可靠性強。條形碼的讀取准確率遠遠超過人工記錄,平均每15000個字元才會出現一個錯誤。
2、效率高。條形碼的讀取速度很快,相當於每秒40個字元。
3、成本低。與其它自動化識別技術相比較,條形碼技術僅僅需要一小張貼紙和相對構造簡單的光學掃描儀,成本相當低廉。
4、易於製作。條形碼的編寫很簡單,製作也僅僅需要印刷,被稱作為「可印刷的計算機語言」。
5、易於操作。條形碼識別設備的構造簡單,使用方便。
6、靈活實用。條形碼符號可以手工鍵盤輸入,也可以和有關設備組成識別系統實現自動化識別,還可和其他控制設備聯系起來實現整個系統的自動化管理。
7、請問條形碼是從哪一年開始使用的,哪位專家知道
條形碼技術最早產生在風聲鶴唳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誕生於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的實驗室里。一位名叫約翰·科芒德(John Kermode) 性 條形碼格古怪的發明家
8、最早被打上條形碼的產品是什麼。
最早被打上條形碼的產品是食品包裝。
條形碼的發展歷史
1949年美國人喬·伍德蘭德(Joe Wood Land)和伯尼·西爾沃(Berny Silver)申請了用於食品自動識別領域的環形條形碼(公牛眼)
1963年在1963年10月號《控制工程》雜志上刊登了描述各種條形碼技術的文章。
1967年美國辛辛那提的一家超市首先使用條形碼掃描器。
1969年比利時郵政業採用用熒光條形碼表示信函投遞點的郵政編碼。
1970年美國成立UCC;美國郵政局採用長短形條形碼表示信函的郵政編碼。
1971年歐洲的一些圖書館採用Plessey碼。
1972年美國人蒙那奇·馬金(Monarch Marking)研製出庫德巴碼,同年交叉25碼被開發出來。
1973年美國統一編碼協會(簡稱UCC)在IBM公司的條碼系統基礎上建立了UPC碼系統,並且實現了該碼制標准化。
1974年美國Intermec公司的戴維·阿利爾(Davide·Allair)博士研製出39碼。
1977年歐洲共同體在UPC-A碼基礎上制定出歐洲物品編碼EAN-13碼和EAN-8碼,簽署了「歐洲商品編碼」(European Article Number,簡稱EAN)協議備忘錄,並成立了歐洲物品編碼協會。
1978年日本在EAN的基礎上開發出JAN碼。
1980年美國國防部採納39碼作為軍事編碼。
1981年歐洲物品編碼協會改組為國際物品編碼協會(IAN);實現自動識別的條形碼解碼技術;128碼被推薦使用。
1982年手持式激光條形碼掃描器實用化;美國軍用標准military標准1189被採納;93碼開始使用。
1983年美國制定了ANSI標准MH10.8M,包括交叉25碼、39碼和庫德巴碼。
1987年美國人David Allairs博士提出49碼。
1988年可見激光二極體研製成功;美國的Ted Willians提出適合激光系統識讀的16K碼。
9、有人知道條形碼的由來嗎?
條形碼體系問世至今已有50多年了
1952年10月7日,當時還是美國費城德雷克塞爾大學技術系學生的諾曼·伍德蘭和伯納德·西爾弗獲得了最初的條形碼專利權。當時的條形碼與現在的不同,不是由線條構成,而是由一組同心圓構成,通過照片掃描器讀取。
到60年代末,條形碼的讀取器開始與電腦互聯。這套體系在各種領域中逐漸得到擴展和運用,如軍事機構、圖書館和血庫的檔案管理。1973年發布的通用產品碼(UPC)成為商品識別的標准。1977年成立了歐洲商品碼國際組織(EAM),該組織正在承擔著建立國際通用的產品碼標準的任務。現今,條形碼體系在100多個國家得到應用,而歷史上第一套激光條形碼掃描系統誕生於1978年。條形碼究竟是什麼呢?它是一種存儲數據並能准確而迅速地處理的體系。條形碼以一種簡便的方法提供編碼後的文本信息,然後由電子掃描器進行讀取。它由一組間隔的平行線條構成,這些線條中存儲著編碼後的信息。
條形碼技術的最大優勢在於節省時間,而且具有條理性和准確性。給產品加上條形碼就是對它們進行了分類。因此,條形碼體系被應用於超市、百貨公司、服裝店、葯店、書店、玩具店等場所。
事實上,條形碼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不是那些引人注目的小線條,而是那下面的一列數字。正是在這列數字中存儲所有的信息,這些信息與一個資料庫共同顯示出產品的特徵。因此,這套體系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商業工具。目前還存在著其他的識別系統,但現在還沒有一種能像條形碼那樣具有廣泛應用的有效標准。
10、最早使用條形碼的產品是箭牌口香糖嗎?
最早被打上條形碼的產品是箭牌口香糖。條形碼技術最早產生在風聲鶴唳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誕生於威斯汀豪斯(Westinghouse)的實驗室里。一位名叫約翰·科芒德(John Kermode)性格古怪的發明家「異想天開」地想對郵政單據實現自動分檢,那時候對電子技術應用方面的每一個設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
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條碼標記,條碼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象今天的郵政編碼。為此科芒德發明了最早的條碼標識,設計方案非常的簡單(註:這種方法稱為模塊比較法),即一個「條」表示數字「1」,二個「條」表示數字「2」,以次類推。然後,他又發明了由基本的元件組成的條碼識讀設備:一個掃描器(能夠發射光並接收反射光);一個測定反射信號條和空的方法,即邊緣定位線圈;和使用測定結果的方法,即解碼器。
望採納!